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贊美老師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剛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留了個作業名叫“看圖說話”,我是這么聽到的,我也是這么做的。但第二天,老師把我叫到樓道,管我要作業,我嘻嘻一笑,心里想“昨天我跟媽媽說的那么好,老師肯定也會表揚我的。”我清了清嗓子,準備開始滔滔不絕地說,沒料到我剛開口,老師生氣的嚷道:“你怎么沒有交作文?”這是我平生第一次聽到作文這個詞,我先是一愣,然后切切的望著老師嚴峻的面龐,小聲地問:“老師,什么是作文?”老師解釋道:“作文就是把你想說的寫出來,記得那是你的心聲。”我點點頭,我那時明白作文是我的心聲。
也是從那起我喜歡上了寫作文。
我開始努力的寫作文,我把它當成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什么心里話都直接寫下來。我的作文水平也成了全班第一。但不知道什時候作文變了質。
我上三年級的時候,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文題目叫《我的媽媽》。老師滿懷信心地對我說:“你肯定能很好地描繪出你的媽媽。”那天晚上我伏在桌上,構思著作文,然后寫下了媽媽很多優點,我咬了咬筆頭,有些了一些媽媽的缺點,最后贊美了媽媽。寫完后,我看著自己的作文樂了,我認為我已經很好的描繪了我的媽媽。第二天,我自信地把作文交給了老師。老師看了看,皺起了眉頭,對我說:“看來你還不會寫贊美的文章,讓老師來教你。”我迷惑的看著老師,只見老師拿起紅筆,把我寫媽媽缺點的段落都刪去了,我不解地問道:“刪去就不是完整的媽媽了。”老師急了:“要這么完整干嘛?要把媽媽塑造完美一些!不能寫缺點,聽見沒有?”我呆呆的看著自己的作文,明白贊美的作文不能寫缺點。也教會我人都愛聽好話,只能寫好話。
“朋友”變得陌生了。
這已經是六年級了,因為我一直按老師所說的去寫作文,所以我的作文一直是最好的。可是在一次考試中卻出了意外。那次考試的作文題目是《母校》。我回想著母校的一草一木,寫下了我對母校的真實感受。我這樣寫道:“我的母校是一個很小的學校,教室不寬敞也不明亮,并且到了夏天,校旁的垃圾桶中發出惡臭,但是大家還是很努力的學習……”等卷子發下來的時候,我愣了,我的作文分數是全班最低分。只見卷上的評語是:“寫得太真實了!”真實還不好?我不滿的找老師評理,老師嚴肅地說:“這是作文,是給別人看的,要虛一些,比如說把你的作文改成:“我的母校很大,教室寬敞明亮。夏天時,校園里的花兒飄出陣陣芳香……看這樣寫是不是順眼多了?所以說不能太真實。”
一、通讀分析作文得失
教師在評改習作時,應遵循三原則:一看范圍要求,二看中心思想是否明確集中,三看層次詳略是否合理,表達是否準確通順。針對“三看”發現問題,分析得失,為對話式總評提供了書寫依據。
二、落筆文采飛揚贊美
那是不是詩一般的、華麗的語言稱得上是文采飛揚呢?我們來看看幾段評語:
評語一,細致的內心活動描寫,巧妙的前后照應,證明你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從你的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21世紀的巴金!
評語二,你的文章像一條緩緩而流的小溪,清秀流暢。文筆優美,感情真摯細膩,具有個人風格。愿你在寫作路上繼續采擷生活中的朵朵浪花,讓自己的風格更趨完善!
評語三,在你的筆下,秋天是多么美啊!老師從你的作文中看到了那高遠而深藍的天空,看到了金黃的稻田、南飛的北雁和那飄零的黃葉,這一切,無不讓我感受到秋天的美麗與神奇。
以上三段評語樸實真摯、發自肺腑,美不美呀。當然一條好的評語可以具有適當適度的文學色彩。作文評語其實也是教師的作品,那種文字精美而富有個性的評語,可以給學生一種熏陶,一份愉悅。因此,老師可以通過評語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其實也是一個寫作高手。同時,評語里還要洋溢著對學生的贊美之情,激發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中間婉轉指出不足
除褒揚外,老師還要婉轉地指出不足。如錯別字較多,老師可以這樣評:字是人的臉,這次作文書寫有明顯進步,你的臉上也光彩多了。不過,你一向討厭的錯別字老跟著你,給你的作文蒙上了一層陰影。我為你開一劑良方:不會寫的字問字典,寫完作文后,請教老師或同學,你愿意試一試嗎?如錯誤使用標點符號,我們可以這么說:當老師打開你的作文本時,總能聽到一陣哭泣,原來是標點符號,因為你太不重視他們了。你想想,當老師也像你輕視標點符號那樣而輕視你時,你不是也會哭嗎?針對行文松散,老師的評語寫道:你是個很有主見又不乏真知的學生,對你的觀點我十分認同,如果行文結構再緊湊些,那就是錦上添花了。從以上三段評語中,不難發現先肯定了學生的優點,再委婉地指出了不足,最后是對話式平等交流和誠摯改進措施,學生看了這樣的評語,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能正視自己的不足,增強寫作信心,激發寫作熱情,提高寫作的積極性。
四、最后描繪美好情景
在評語的最后還要給學生一個美好前景的祝愿。學生只要寫出了優秀的習作或此次習作有明顯進步,就應該正面肯定習作的可貴之處,趁熱打鐵,以充滿激情和希望的評語鞏固學生已有的成績,增強他們不懈努力的信心。一位著名的作家在給他的語文老師的信中這樣寫道:“是您多次在我的作文中寫下激勵我不斷努力的話,我至今還記得,您說我會成為作家的話,是您的話讓我做起了作家夢,沒想到現在夢成真了,我要感謝您的鼓勵。”可見,有時老師在學生的作文中寫下的一句話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再看一看這樣一則評語:“好筆力,好見地。讀史有眼,立論有識。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這是小學教師給后來成為偉大文學家的茅盾的作文評語。其實“小子”才十二三歲,無論他如何天資聰穎,教師的評語還是有點言過其實的。但是,誰又敢否認,正是教師那激奮人心的評語,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少年茅盾成為后來的一代文豪呢?
“激勵”是教育的偉大法寶,激勵要有針對性激勵的語言要有實指性,激勵要著眼于育人,激勵,要真誠、動情,激勵要及時。教師會激勵,教育就會成功。
【關鍵詞】激勵真誠表揚贊美
清代的顏昊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這就是“激勵”。
人人都有長處,對他的長處就要多說夸獎的話、鼓勵的話;就要賞識它、放大它。”放大優點“能激活學生的潛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而無數事實都證明,根據興趣學習的人都有可能成為天才。
激勵要有針對性。要看準學生的閃光點之所在,即他到底有什么特長,把他的閃光點激活。有個學生叫房明,數學經常考不及格,為此他覺得抬不起頭來。但他喜歡畫畫兒。一次,在他正為數學沒考好而沮喪時,我說了一句:“,房明房明畫畫最行!”從此,他樂此不疲。后來通過刻苦自學,他拿到了美術大專文憑,成了一名優秀的畫師。陳潔是位留級生。在我們所有老師的幫助、鼓勵下,他變成了開朗、遵紀、有禮、勤奮的學生,但他讀到初中二年級就輟學了。我對他母親說:“他人品好,身體好,又有基本的文化知識,這樣合格的公民,社會能沒有他的安身之地?”后來他成了一名優秀的誰都信得過的發型設計師。
表揚、激勵的語言要有實指性,用詞要恰當,實事求是,不能空泛。大而空的表揚,甚至像朦朧詩似的評價沒有多大作用。“你真棒”之類的話可以使用,但最好說出“棒”在哪里。“你真棒!你的字有柳體的味道。”“你居然能正確地使用分號,思維多清晰啊!”“你不但回答正確,而且語言干凈,幾乎沒有一個多余的字,也不需要再添一個字。”這樣的語言,學生能聽懂,知道好在哪里,而且對其他同學也有啟示作用。
激勵要著眼于育人。“雖然龍波的發言是反駁李林的,但李林一直在平靜地聽,有君子之風。”“雖然這次張夢落選了,有人還對她說是老師偏向另外的同學,才使她沒評上‘三好生’,可是她――大家看她的表情――始終是微笑著的。她的名字改為‘張夢微笑’更合適!”“我真感謝我們的語文科代表,每次收的作業本他都為我翻好――翻到該改的那一頁,費了他的時間,卻省了我的時間。”“大家看看張環改的作文,任何一個錯字都逃不出她的眼睛,任何一個優點――哪怕一個詞用得好――她都圈出來了,而且加了眉批。總批寫得也好。這叫對別人負責。”我要求我班學生作文寫好后,同桌的先用鉛筆像老師那樣互改,然后再交給我改。學生改得真好!每次我總要表揚幾個人。而學生們呢,也一次比一次改得認真。學生互改,收獲的是能力,體驗的是責任。
激勵,要真誠、動情。輕描淡寫,面無表情的鼓勵與肯定,會使學生不以為然,甚至不領情。什么是真誠的表揚,什么是隨意說說,學生一聽就知道,我從來不敢把小學生當作小小孩看待。
激勵要及時。事情過去很久才去贊揚,就失去了意義。即時贊美是第一階段。突出的表現,贊美要重復,而且我總是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一定要當眾說!這樣會增加被贊美的學生的榮譽感,而且會產生示范、引導的效果。
我的激勵的手段很多。除了語言外,還包括為學生發獎品(哪怕只是一本書,一支鉛筆),發獎狀。獎項要多,這樣,獎品和獎狀就不會為少數學生所包攬。讓學生的作文、書法作品“上墻”也有很強的激勵作用。還有一種激勵手段叫“掌聲”。不要低估了掌聲的作用,掌聲是世界通用語,它對人的激勵作用也大得很,且又方便易行。把掌聲送給該贊美的學生才真是“舉手之勞”呢。
有時候,要為學生創造被贊美的機會。才藝展示啦,演課本劇啦,自編自演“歇后語故事”啦,寫字、默字、朗讀、作文比賽啦,各種體育比賽啦(如跳遠、爬桿兒、跳繩、掰手腕、爬山,等等),讀書比賽啦……只要想讓學生得到夸贊,總會有辦法的。
小學各年級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描寫了許許多多優秀的人和優美的事。它以優美的語言反映了自然美、社會生活美、人類心靈美、藝術美等等。它長期以來陶冶著一代又一代學生的情操,啟迪著人們的智慧。因此,小學語文既是老師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又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良師益友。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呢?
一、讓學生從語言文字的閱讀中感受美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作者憑借豐富多彩的語言文字,描繪出多姿的形象,其語言準確、形象、生動、優美,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小興安嶺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也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這優美的語句,富有韻律感的語言在我們的面前描繪出一幅幅優美的畫卷。我們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指導學生帶以富有感情情調地朗讀,以喚起學生的想象,再現語言所描繪的景象,讓學生沉浸在美的情境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讓學生從人物形象的分析中感受美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都介紹了人類歷史各個時期的杰出人物。其中,有革命者、科學家、戰斗英雄等等。他們勇于開拓,積極進取,追求真理,無私奉獻,推動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教學時,我們要在指導學生學習分析人物的形象中,感受人物的美。例如:《的睡衣》一文,講的是我們敬愛的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挑山工》一文的人物形象,表現了挑山工堅忍不拔、不斷攀登的可貴精神;《舍身炸雕堡》一課,展示了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內容來塑造主人公的光輝形象,使他們的高尚人格能打動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和審美品味,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立志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貢獻。
三、讓學生從典型故事中感受美
古往今來,人們向往美的生活,贊揚美的行為,創造了各種美的氛圍。小學語文教材相當部分講述人物常見的事物和現象。如拾金不昧、樂于助人、勤奮學習、尊老愛幼等,都具有美育價值的內容。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講述具體的事例,發掘內在的美育因素,用美的事物為教材,審美活動為手段,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讓每個事例都能動人心弦,發人深思,使學生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自覺地抵制丑惡的現象,爭當好學生,為美好的未來而勤奮學習。
四、讓學生從詩歌的吟誦中感受美
中國是詩歌之國。古詩詞節奏鮮明,韻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古詩詞教學,通過指導學生古詩詞的吟誦,給人以詩情畫意,美不勝收之感覺。例如唐詩《永柳》這首詩,通過贊美嫩綠多姿的柳樹來贊美春天,歌頌春天給大地帶來一派生機。在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以喜悅的心情、跳躍的節秦、贊美的語調,反復吟誦,領悟詩歌意境,體會詩歌感情,把詩歌教學作為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和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五、讓學生在作文的過程中感受美
一、從“作文難心事”中領悟到教好作文關鍵還是教師
書中宋老師從多方面來分析我們的作文教學為何這么難,他提出主要原因還是我們教師總把目標定在天上,把分數緊緊地攥在手中,唯恐學生得到了,自己會少了什么似的,一味要求學生做到語言具體、生動,學生的習作興趣衰減在字數的剛性要求上。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寬容的心態。不要雞蛋里找骨頭,而要骨頭里找肉絲。評價作文要注重真情實感,明確小學生的評價標準。
二、從“作文的形式”上感受到教師的用心直接影響學生的習作興趣
宋老師建議我們要立足課堂求發展,課堂練筆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如精彩段落,仿一仿;課文空白,補一補;懸念結尾,續一續;動情之處,抒一抒;古詩意境,敘一敘;課文插圖,寫一寫。宋老師還主張百花齊放的作文教學形式,可以是活動作文、話題作文、記實作文、生活作文、童話作文、網絡作文、聊天作文、情景作文、想象作文、放膽作文、素描作文,還可以是兒童漫畫作文。
如果我們老師真的能如此用心,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并試著將習作的形式從課堂延伸到課外,還怕學生的作文寫不好嗎?
三、從“童漫作文教學”中學到了許多新穎的教法
從拼音教學到識字教學,從寫字教學到口語交際,從閱讀教學到作文教學,宋老師無一不精通。特別是他的童漫作文指導模式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他根據兒童習作的心理需要以及《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從寫作內容入手,提高了作文的教學實效。學生懼怕作文,怕的是無話可寫。宋老師也認為,并不是學生真的沒有觀察生活,缺乏生活經歷和一定的生活積累,而是缺少“現實”習作素材。兒童漫畫進入課堂,由于它的現實性、生活性、趣味性和直觀性,必然會激發起學生內心觀察體驗的感受。課前,宋老師由學生感興趣的漫畫談起,讓學生談談自己喜歡的漫畫形象,再親自畫畫,隨著教學的推進,事情、角色、景致、場面以及學生在參與觀察、體驗過程中的心理、感受等一一在課堂上呈現出來。再把這樣活生生的寫作素材在書面上呈現出來,自然水到渠成。
四、從宋老師的成長之路,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從宋老師的曲折成長之路,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教學經歷。還記得1999年剛參加工作,當時工作室領銜人陳文主任還是我們的校長。永遠記得陳校長的至理名言“一個不會教科研的老師永遠只是一個教書匠,成不了一個名師”。他還規定:無教科研成果,評優評先一票否決,這樣“苛刻”地硬“逼”著老師們上,一批批優秀的教師被“逼”成長了。還記得第一次走上講臺,第一次上校公開課,第一次寫論文,第一次搞課題……如今我工作已經13個年頭了,從前期的從事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到現在的一至六年級大循環,原來從來沒有上過習作課,到這次的作文講評課的研討。自己的想法、做法盡管還顯得稚嫩,但是,從學生習作成績的平穩上升中,我也感覺到了自己的拔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