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語文病句類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病句類型
一、成分殘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達就不完整,不明確。
例如:“為了班集體,做了很多好事。”誰做了許多好事,不明確。
二、用詞不當:
由于對詞義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詞義范圍大小、褒貶等方面用得不當,特別是近義詞,關聯詞用錯,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靜、武斷。”“武斷”是貶義詞,用得不當,應改為“果斷”。
三、詞語搭配不當:
在句子中某些詞語在意義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來不合事理,違反了語言的習慣,造成了病句。包括一些關聯詞語的使用不當。
例如:“在聯歡會上,我們聽到悅耳的歌聲和優美的舞蹈。”“聽到”與“優美的舞蹈”顯然不能搭配,應改為“在聯歡會上,我們聽到悅耳的歌聲,看到優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們生活富裕了,就不應該浪費。” 顯然關聯詞使用錯誤,應改為“即使我們生活富裕了,也不應該浪費。 ”
四、前后矛盾:
在同一個句子中,前后表達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語意不明。
例如:“我估計他這道題目肯定做錯了。”前半句估計是不夠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錯了,便出現了矛盾,到底情況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為“我估計他這道題做錯了。”或“我斷定他這道題做錯了。”
五、詞序顛倒:
在一般情況下,一句話里面的詞序是固定的,詞序變了,顛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會發生變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語文對我很感興趣。”“語文”和“我”的位置顛倒了,應改為“我對語文很感興趣。”
六、重復羅嗦:
在句子中,所用的詞語的意思重復了,顯得羅嗦累贅。
例如:“他興沖沖地跑進教室,興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句中“興沖沖”和“興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興的樣子,可刪去其中一個。
七、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詞語的概念不清,屬性不當,范圍大小歸屬混亂。
例如:“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和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跡。”這里的“南京長江大橋”不屬于“古跡”,歸屬概念不清,應改為“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跡。”
八、不合邏輯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詞語概念不清,使用錯誤,或表達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綠,一派豐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時是一片金黃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綠,不合事理。
九、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現多個人或狀物時,指代不明確,含混不清。
代詞分為人稱代詞[我、你、他(她、它)、我們……],指示代詞[這、那、這里、那兒……]和疑問代詞[誰、哪里]三種,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詞使用錯誤。這類病句主要有二類。一類是一個代詞同時代替幾個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亂。二類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誤用。
例如:劉明和陳慶是好朋友,他經常約他去打球。——應將“他經常約他去打球”改為“劉明經常約陳慶去打球”。
修改病句的符號及作用
1.刪除號:用來刪除字、標點符號、詞、短語及長句或段落。
2.恢復號:又稱保留號,用于恢復被刪除的文字或符號。如果恢復多個文字,每個要恢復的字下面標上恢復號。
3.對調號:用于相臨的字、詞或短句調換位置。
4.改正號:把錯誤的文字或符號更正為正確的。
5.增添號:在文字或句、段間增添新的文字或符號。
6.重點號:專用于贊美寫得好的詞、句。
7.提示號:專用于有問題的字、詞、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錯誤并改正。
8.調遣號:用于遠距離調移字、標點符號、詞、句、段。
9.起段號:把一段文字分成兩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號: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應該分段。
11.縮位號:把一行的頂格文字縮兩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順延后移。
12.前移號:文字前移或頂格。
修改病句的方法:一讀二找三改四檢查
一讀,讀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達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變原句的本來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確修改。
二找,確定句子的病癥。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證,確定病因。一般我們可以根據所學過的幾種病句的常見原因,幫助查找病癥。
三改,對癥下藥。根據語句的病癥及原因,經過認真思考,采用增、刪、調、換等方法,動手把錯的地方改正。
一、高中語文辨析與修改病句教學的現狀
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老師對于辨析與修改病句教學的忽視,導致了語文辨析與修改病句的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所占的比例少之又少,所花費的課時就更少的可憐。有的老師在講語法時,直接拿著練習習題上的例子講解,一帶而過,只是停留在表層,并不深人,不告訴學生這個錯誤在哪,為什么錯的,只是習慣性的讀答案,讓學生課后去自己學習,導致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云里霧里,模糊不清的就過了辨析與修改病句學習的課時;有的老師更是奇葩,在考試之前,給學生惡補一把語文辨析與修改病句的學習,挑取考試常考的幾種類型,有針對性的學習修改病句,對于學生培養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非常不利,只是為了應付應試教育而迫不得已的學習。
二、高中語文辨析與修改病句教學的內容
1.辨析病句
病句的辨析是對語文知識學習的綜合考察,它涵蓋了語法,邏輯、修辭等幾個方面的知識,要點多,細節復雜。學生又麻痹大意很不容易發現病句的存在,常考的六種病句類型包括:語序不當、塔配不當、成分殘缺或累贅、表達意思不明、不符合邏輯、結構混亂等。例如:“根瘤菌具有從空氣中吸取固定氮,并將其作為養料提供給作物”這個句子讀上去明顯不順,感覺別別扭扭的,仔細分析,它屬于成分殘缺病句里的一部分,屬于缺少賓語,在“固定氮”后面加上能力或功能,這個句子就完美了;
2.修改病句
能把句子的錯誤找出來,它的下一步就是對它修改了,這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不要覺得只要把病句找出來就可以了,還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形成書面文字加以修訂,不僅要求學生的思維縝密,而且語言表達能力也要強。
三、高中語文辨析與修改病句的教學方法
1.總結相關語法的規律進行教學
理論是指導實踐正確的基礎,高中語文的辨析與修改病句也是一樣,也需要理論作為指導。老師要對高中語文中適合學生語法學習的知識點進行總結、概括,方便學生學習。老師在提高自身語文修養的前提下,總結出的語法規律一定要淺顯易懂,并系統性地傳授給學生,以利于學生提高語文辨析與修改病句的能力。
2.語感質疑法--朗讀教學
語感質疑法是通過我們日常積累的經驗,找出毛病并改正。一般情況下,大聲朗讀可以培養我們的語感,并讓我們能夠發現隱藏在深處的病句,例如:“這明月高懸、繁星滿天的星空真美啊。”這個句子乍看上去不會發現毛病出在哪里,但根據我們的常識就可以發現了,因為月朗星稀,怎么可能在“明月高懸”的天空中,又出現“繁星滿天”的景象,要是我們不重復地讀,還真難發現這個句子的病理所在。在平時的作文課中,老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去反復朗讀自己的作文,并體會其中的用詞、用語是否恰當,提倡學生之間進行作文交換修改的學習方法,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避免下次出現類似的錯誤。
3.提取句子中心思想針對長句病句教學
對于字數過多,語句過于繁雜的句子,老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提取句子主謂賓的游戲,看誰提取的又快又準,先看句子的主謂賓是否正確,在對修飾主謂賓的定狀補進行排査,先整體,后局部,很容易就能找出病因所在了。例如:“現在,我又看到了那闊別多年的鄉親,那我從小就住慣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嶇的山道,那熟悉的鄉音,那大別山里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聲”從這個長句子里,我們提取出主謂賓--我看到了鄉親、茅草房子、山道、鄉音、笑聲,一提取我們就發現了病理所在,鄉音”和“笑聲”怎么能看到呢,要么去掉“鄉音”和“笑聲”換成別的可以看到的事物,要么就加上聽到這個詞,使句子比較完整。
4.邏輯分析教學法
有的病句病理藏得很深,光靠語法是找不到的,這是就得教會學生換位思考,運用邏輯分析句子的病理在哪里,提高學習效率。例如:高層建筑火災的預防十分重要,因此,建筑物的設計要從內部的通道、設施和外部的交通等諸方面因素考慮”在這個句子里,在反復通讀幾遍之后,還是發現不了句子的問題所在,因此,要推斷詞語的運用是否符合邏輯思維的要求,前后的順序、其中的關系是否合理,當學生從這些角度,全方位的推敲之后就不難發現問題所在了,“設施”和“通道”在詞義上有重疊和涵蓋的成分,只要去掉“通道”就可以了。
關鍵詞:病句;辨析;修改;類型;方法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發現辨析句子的語病和病句修改,是中考中最能檢測初中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能力的手段之一。
第一步,我首先給學生介紹常見的幾種病句類型:用詞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語序不當,前后矛盾,重復嗦,句式雜糅等。中考中對辨析病句的基本要求是能判斷一個句子是否有語病;能從語法方面指出語病類型;能從邏輯方面判斷句子表達的意思是否合乎事理;能從感彩、語體色彩、語言習慣等判斷句子表達得是否得當。
第二步,介紹中考對修改病句的基本要求。河北省中考對修改病句的基本要求是:能針對病句,在不改變句意的情況下,進行適當修改;能正確使用修改標點符號等。
第三步,在進行病句的辨析與修改時,我教學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明確病句類型,準確辨析病因;其次,在不改變句意的情況下,進行適當修改,并正確使用和運用標點符號;再次,反復讀題目所給的句子,憑借語感和語法知識發現和解決問題;最后,視具體情況,靈活地選擇方法,用最少的改動完成題目。
下面結合中考題舉例說明:請對下列病句提出修改意見。
1.只有一到周末,他就去少年宮學習書法。
2.由于運用了科學的復習方法,他的學習效率有了很大改進。
這道題比以往的考查類型豐富了內容,不僅要找出語病,還
要提出修改建議或者自己的修改方法,難度有所提高。
簡析:第一句用錯了關聯詞,一般情況下是“只有”和“才”搭配,“只要”和“就”搭配;第二句則是主謂搭配錯誤,主語“效率”應該和“提高”搭配,“方法”和“改進”搭配。答案略。
下列句子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A.60多年來,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極大的改善。
B.全國人民支援玉樹災區的事實充分表明:人間有情,大愛無疆。
C.在節能環保型社會里,人們的低碳意識正在進一步增強。
D.據剛剛最新收到的消息,我國男子乒乓球隊再次獲得世乒賽團體冠軍。
簡析:D選項中“剛剛”和“最新”詞義重復,應該去掉一個。
關鍵詞:復習方法;修正;達標練習
一、復習進度
高三語文需要復習的內容非常龐雜,復習時間卻非常有限,一輪復習時間從2014年9月―2015年3月,復習進度是本學期要上到文言文虛詞部分和翻譯部分,本學期有將近四個月的復習時間,對于語言基礎知識的11個專題,經過歸納整理基本劃分成了三大專題:成語、病句、語用題。計劃需用五到六周的時間,我們將較多的復習時間留給復習周期較長的古代詩歌鑒賞模塊,分類型、分題材進行復習,讓學生把握詩中景、物、事、典與詩人所抒之情、所述之理的內在聯系。鼓勵學生歸納整理讀懂一首詩的基本方法。這一模塊初步預計在11月末結束。12月進入文言文復習,針對高考文言文考查原則“選文在課外,知識在課內”的原則,先對必修全五冊書中的文言知識進行回顧,尤其是必修四、五中的重點篇目,再從高考試題出發,把握近年來考查的高頻文言實虛詞,為文言翻譯打好基礎。對于高考名句默寫則是貫穿復習始終,不斷強化,將重復作為記誦名句最好的方法,充分利用早自習,督促學生復習鞏固課背誦文和語文知識,幫助學生夯實語文基礎,提高語文能力。
二、復習方法及其修正
針對這一屆學生語文基礎薄弱的問題,我確定了以夯實基礎為主、方法指導為輔、達標訓練為本,面面俱到、不留空白的復習方法。
對于語文基礎知識的儲備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在正確使用成語以及修改病句方面,我們不惜花費大量的課時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總結做題方法。在做這些工作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困惑,新課標卷與以往的大綱卷不同的是取消了字音、字形、標點符號的考查,而字音字形又是最基礎的語文知識,所以就有些矛盾,究竟是花大力氣讓學生狠抓基礎,少些功利之心,著眼于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還是直接大刀闊斧地舍棄。我們權衡了之后還是在字音、字形、標點符號上花費了一些時間,因為高考試題對以上基礎知識依舊有隱性的考查,不過收效如何還有待商榷。
關于復習方法的修正,對于我來講更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因為處在摸索之中,就必然會有思考,每一專題從哪些角度來講會讓學生接受得更好,哪些知識點還需深入挖掘等等,而對于復習方法的修正,也正是我對高考備考思路方案的再次梳理。比如,在復習修改病句時,我總結高考必考的六大語病,將每一類語病的錯誤特點都做了總結,但是學生并未完全理解并掌握,所以我在反思之后,想到是學生自己沒有對這六大語病的錯誤類型和修改方法做一總結,于是我讓學生畫了病句類型的樹形結構圖,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記憶和理解,這樣留給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這也充分體現了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也讓我思考語文備考課是否應該給學生一個自由看書、做題、總結、練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充分享受語文的魅力?
三、對于達標練習的修正
達標練習這一做法是我在高三復習中采取的一個新的做法。達標練習即我在每一專題結束后,經過三到五天的冷卻期,專門命制達標過關試卷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解,過關標準是正確率達到80%,未達到標準的學生進行第二次補考,如果還是未達到過關標準,再進行第三次補考,重要的是反思和總結。
如何看待達標練習的作用,我制訂了“前后比照、修正為要”的準則。其作用一是通過前一輪的復習,對學生復習的狀態進行測試,給學生復習的壓力和動力;二是通過每一次的過關考試幫助學生積累語文基礎知識,讓其在復習中有資料可用;三是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以考試形式進行的達標練習測試能夠再次鞏固學生所學。對于達標練習的修正,還需要再關注“修正”這兩個字,修正主要是針對教師而言的,因為是首次采用這樣的形式,所以我們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了些許困惑,而修正正是針對這些困惑,我們對達標練習進行的調整。
例如,在遇到全班學生正確率80%都沒有達到時,要思考正確率的要求,思考試卷難度等問題,比如說修改病句難度較大,是不是應該把正確率降到70%;在復習主觀題專題時,該如何定義80%的準確率,題目的難度應該怎樣把握等。
關鍵詞:初中語文 病句 辨析 修改
病句的辨析與修改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初中生必須掌握的技能,先將《課標》要求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常見幾種病句的辨析與修改方法歸納如下,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同仁批評賜教。
一、辨析常見病句的類型
病句的辨析就是對病句進行識別與分析,弄清病因,以便修改。
(一)語序不當
1、定語位置不當。例如:過去我國的糧油的生產總不能自給。(“糧油的生產”應為“生產的糧油”)
2、狀語位置不當。例如:應該發揮廣大黨員干部的充分的作用。(應將“充分”調至“發揮”前作狀語,它不應修飾“作用”作定語,并且去掉一個“的”字。)
3、對應關系的詞語排列不當。例如:對調整工資、發放獎金、提高職工的福利待遇等問題,文章從理論上和政策上作了詳細的規定和深刻的說明,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性。(對應成分排列不當,“理論”應對應“深刻的說明”、“政策”應對應“詳細的規定”。這類錯誤,主要是作者粗心造成的,只要注意一點,就可避免。)
4、關聯詞語的位置不當。例如:由于技術水平太低,這些產品質量不僅比沿海地區的同類產品低,就是成本也比沿海的高。(在這個句子中,兩個分句陳述對象不同,因此“不僅”要放在“這些產品質量”前才正確。)
(二)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例如:豆大的雨點和烏云一起從半空中傾瀉下來。( “烏云”不能“傾瀉”。)
2、述賓搭配不當。例如:近年來,我國加快了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速度與規模,高校將進一步擴大招生……(“加快”不能與“規模”相搭配。)
3、述語和補語搭配不當。例如:同學們把教室打掃得整整齊齊。(“打掃”的結果只能是“干干凈凈”,只有“收拾”才會“整整齊齊”。)
4、修飾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例如:他永遠忘不了爸爸慈祥的笑臉和歌聲。(“慈祥”不能修飾“歌聲”)
5、“一面”與“兩面”搭配失當。例如:文藝作品語言的好壞,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華麗的詞,用了某一行業的術語,而在于它的詞語用得是地方。(主語“文藝作品評議的好壞”是“兩面”,后面的“用了”、“用得”是“一面”,前后照應不周延,顯然屬于“一面”與“兩面”搭配失當。)
(三)成分殘缺或贅余
1、主語殘缺。例如:在大家的幫助下,使他的學習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下”為介賓短語,只能充當句子的前置狀語,本句缺主語。)
2、謂語殘缺。例如:舊社會,勞動人民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句子缺乏謂語,可在“吃”前面加上“過著”。)
3、賓語殘缺。例如: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從小養成勤儉節約、不浪費。(動詞謂語“養成”后缺賓語,因為“勤儉節約、不浪費”不能充當賓語,應在其后加上“的習慣”。)
4、定語殘缺。例如:這次戰斗的檄文,在當時起著何等作用。[7](“起何等作用”語義不明,聯系語境來看,應在“作用”前面加上定語“重要”。)
5、缺少狀語。例如:學校根據實現四化的要求,培養德才兼備,有新的科學技術的人才,放在首要地位加以考慮。[8](從全句的內容來看,“培養……人才”應是“放在首要地位加以考慮”的狀語,但由于缺乏“把”字,而使它失去了作狀語的資格。)
6、關聯詞語殘缺。例如:沖突雙方在民族仇恨的驅使下,雖然經過國際社會的多次調解,緊張的局勢不但沒有得到緩和,反而愈演愈烈。(“緊張的局勢”前缺少關聯詞語“但”或“但是”。)
造成句子成分殘缺或贅余,主要是由于造句時的草率與疏漏,一時沒能掌握或沒能自覺運用語法知識對字句進行認真的推敲。只要我們在寫作時,落筆前打好腹稿,落筆時仔細推敲,定稿時反復檢查修改,就可避免這種錯誤。
(四)結構混亂
一個句子,不能既想表達這種意思,又想表達那種意思,否則就在會出現雜糅;
1、舉棋不定。例如:這種慷慨悲歌的壯舉背后,還是自信心不夠的表現。(應在“……的壯舉還是自信心不夠”和“……的壯舉還是自信心不夠的表現”里選用一個。)
2、藕斷絲連。例如:我們向政府部門提意見是人民的責任。(“我們向政府部門提意見”和“向政府部門提意見是人民的責任”湊在一起,語意雜糅,應刪去“我們”。)
3、中途易轍。例如:中國人民自從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以后,中國革命就在同志領導下大大改變了樣子。(“中國人民自從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之后”就怎樣?作者沒有接下去講,卻用“中國革命”另起一句,從而出現雜糅。)
4、反客為主。例如:當匪徒們偷襲游擊隊的時候,被游擊隊反包圍,殲滅了無數匪軍。(“被游擊隊包圍”的主語是“匪軍”,但“殲滅了無數匪軍”的主語是“游擊隊”,作者把它一氣呵成,不作交待,應該把末一分句改作“被殲滅了大部分”,這樣“殲滅”是接著“被游擊隊包圍”下來的,語意連貫。)
5、結構含混。例如:真人真事的創作方法,近幾年來曾經提倡過,而且產生了許多寫真人真事的作品。(“產生”可以算無主句,也可以拿“創作方法”作主語,作者的意思也許是第一種,那么上半句應改作“近幾年來曾倡導真人真事的創作方法”。)
(五)表意不清
1、指代不明。例如:有人主張反對,有人接受,他同意這種主張。(句中的“這種主張”是反對,還是接受,指代不明。)
2、有歧義。例如:縣里通知說,讓趙鄉長本月15日前去匯報。(句中的“前”語義不定,既可以理解為“以前”,又可以理解為“前往”,造成歧義。)
(六)不合邏輯
1、自相矛盾。例如:他是多少個列難者中幸免的一個。(既然是“殉難者”,為何又“幸免”,前后矛盾。)
2、范圍不清。例如:市教委要求,各學校學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學生自己選購,不得統一配備。(句中的“生活用品”包括了“床上用品”,這樣把大類與小類相并列,不合邏輯。)
3、強加因果。例如:因為他來自北方,思想上根本還是舊的那套。(句中“來自北方”就是“思想陳舊”的原因?且“北方”到底相對什么而言?不好理解。)
4、主客倒置。例如:這本雜志對我很熟悉。(句中的主體應為“我”。客體為“雜志”,而作者卻把話說反了,不合事理。)
要判斷句子是否符合邏輯,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有豐富的生產生活知識,還要有敏銳的思維能力,懂得必要的邏輯學知識。
二、認真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可按以下步驟和方法有條不紊地進行:
(一)讀
即讀懂原句,揣摩作者本來想說的意思,然后找準病因,辨清病句的類型。
(二)劃
即用筆(最好是鉛筆)在病句上劃出需要修改的部位,以使針對病因,進行分析、修改。
(三)改
即采用“刪、增、換、移”等方法,使病名結構完整,表意準確,符合語法規范和語言規律等。
1、“刪”。即刪去多余的或錯誤的詞語,使句子簡明。
例如:他大約五十歲左右。(刪去“大約”或“左右”)
2、“增”。即補上句子的殘缺成分,使句子結構完整,表意清楚。
例如:過去勞動人民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在“吃不飽”前增添“過著”
3、“換”。即替換有錯誤的詞語,使句子用詞恰當。
例如:例如果你現在不好好學習,將來是要懊惱的。改“懊惱”為“懊悔”
4、“移”。即挪前移后,調整詞語的位置,使語序正確,表意明析。
例如:今天想來,她(蔡老師)對我的愛好文學和接近文學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愛好文學”與“接近文學”互換
人們用語言進行交流,病句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掌握辨析、修改病句的方法、技巧,提高我們的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紱、白荃主編《漢語基礎》
[2]王先海、陳文國主編《高考滿分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