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孔子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孔子;編輯思想觀;中國文化史;作用
孔子在我國古代編輯史上的巨大貢獻,不僅在于他成功的編訂了“六經”,更重要的是他為后人留下了深厚的編輯思想。
孔子將國家禮法的維護作為出發點,把文化遺產的繼承作為職責,在我國古代編輯史上最早提出了“文獻”這一說法。“述而不作”是孔子在編輯過程中的宗旨,他在《論語?述而》中有這樣一句話,即“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根據《說文》中對這句話的理解,“述”代表的是循舊,“作”代表的是創作,“述而不作”實質上指的就是闡述但不創作的意思。孔子所強調的“述”,實際上就是“編輯”的意思,孔子花了大量的時間,編輯了《樂》、《禮》、《易》、《書》、《詩》這無不古代經典著作,同時他來撰寫了《春秋》。
“述而不作”的編輯思想觀,體現了孔子對于古代文化的尊敬,也與孔子的文化價值觀、人生理想以及政治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系。“述而不作”作為編輯原則以及編輯理論,一方面表明了編輯工作所具備的嚴肅性,另一方面體現了編輯工作所具備的創造性;所以,可以將“述而不作”作為編輯工作中的一個基本規律。
“信而好古”主要代表的是孔子在編輯工作中的基本導向。孔子對于編輯工作的熱情,主要來源于自身的“好古”情結。孔子在《論語?述而》中提到:“好古敏以求之者”,“好”代表的是愛好,主要表達的就是孔子沉迷于編輯工作中;“古”代表的是周代時期的規章制度與禮儀文化。
孔子的標記思想觀中,還包括“垂世立教”。孔子強調利用編輯活動將古代著作流傳下去,使其成為世人的典范,在社會上樹立正確的禮教思想。孔子是在明確的編輯思想指導下進行編輯工作的,他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希望通過文化的加工與編選教材傳播自己的理想與政治主見;孔子從事編輯工作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進行教學。孔子為了能夠將自己的學生培養成一個具備儒家政治理想的從政人才,不僅向自己的學生灌輸與講解儒家道德標準,還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孔子標記思想觀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作用
1、對于文化具有整合作用
孔子撰寫的“六經”,在很大程度上確定了中國文化在整體上的定位,對于后人的行為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同時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發展。
“六經”是對六種文化類型的整合,它代表這中國文化具備的特征。主要體現在:①政治類型的代表作《尚書》,它是我國商周時期非常中的一些政治性文件的綜合體,孔子對于這些政治性文件的態度十分嚴肅。②文學類型的代表作《詩經》,它在孔子的整個思想體系中處于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論語》中對于《詩》的論述文字是最多的,同時也最為深刻。③生活規范類型的代表作《禮經》,自孔子時代以來,古代的禮書就已經失傳了,古代的禮儀規范主要體現于人們日常生活中以及其他書籍、政治性文件中。④藝術類型的代表作《樂經》,孔子編訂的“六經”中,《樂經》是唯一個亡失的作品。⑤哲學類型的代表作《易經》,雖然《易經》由遠古占卜之術演變而來的產物,但是經過時間的推移,已經具有人生哲學與自然哲學的內涵。⑥人事類型的代表作《春秋》,孔子是以魯《春秋》為基礎撰寫《春秋》的。上述就是孔子對于文化的整合作用。
2、對于文化具有傳播作用
孔子對于圖書的撰寫具有非常明確的目的,他將撰寫圖書作為一個傳播儒家之道的工具,同時也重視儒家文化的傳播。孔子的先代為宋國貴族,后來由于宋國衰敗逃往魯國,兩國均保留了大量的商周文化典籍,孔子收集與整合了相關的文獻,并且將這些文獻作為教材進行教學。當時廣為流傳的文獻典籍主要有六種,即《春秋》、《詩》、《易》、《禮》、《樂》、《書》,統稱為《六藝》,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又被稱為“六經”。“六經”是我國現代保存最為完整、古老的書籍之一,孔子撰寫的“六經”,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文化知識在社會中下層中的廣泛傳播,完整的保持了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史資料,對于中國文化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從孔子與“六經”之間的關系來看,孔子對于中國文化最為重要的貢獻并不是他對“六經”的著述,而在于編輯,孔子通過編輯“六經”,將自己所要表達的觀點與思想充分的展現出來,并且成為后世追溯、理解古代文化的基礎。
3、對于文化標準化具有的推動作用
孔子對于“六經“的編訂,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文化的標準化。孔子閱覽群書、飽讀詩經,閱讀了大量的上古文化典籍,先人的儀禮習俗、思想觀點在孔子的“六經”中均有所體現。從孔子時代以來,中國文化具有的標準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①封建等級制度;②“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③宗族觀念;④史識;⑤“怨”、“群”、“觀”、“興”的藝術鑒賞標準與“詩言志”的藝術創作。
三、結語
孔子在古代時期編輯史上作出巨大貢獻,不僅僅在于他編輯的“六經”,更加重要是的孔子為后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編輯思想,他的編輯思想充分體現了自己的教育思想、美學思想以及政治思想,也體現了他對于中國古代文化的推動、選擇、傳播以及整合,在我國中國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芳.孔子編輯思想及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作用[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3).
待回過神來時,我已來到一個陌生的世界,周圍的環境和別人的穿著顯然和我是格格不入。
正當我疑惑時,遠處走來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人。呀!這不是孔老先生嗎?我躲到一棵大樹后,只見前方有兩個孩子指著天上那輪金燦燦的太陽說著什么,孔老先生走上前詢問:“你們在爭論什么啊?”
一個孩子回答道:“我覺得太陽剛出來時離人近,而中午的時候離人遠。”另一個孩子不高興了,搶著說道:“才不是這樣呢!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而中午的時候離人近。”
孔子十分不解,當然我也困惑不已,于是孔老先生好奇地問:“你們為什么這么覺得呢?”
第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那么大,到了中午卻只像盤子一樣大,這不正是近大遠小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不禁頻頻點頭:“沒錯,確實是這樣。”
另一個孩子卻說:“你看,這太陽剛出來時是很冷的,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正是遠涼而近熱的道理嗎?”
兩個孩子請孔子來說說到底誰對誰錯。
聽完他們的對話,我不禁笑起來,這一笑不要緊,讓他們發現了穿著“奇裝異服”的我。
孔子正為難著,我的出現更是讓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然而更讓他一頭霧水的還是我的笑聲。
他們也不管我是誰,問我:“你笑什么啊?”我解釋著:“你們還別不信,你們呀,說的都是錯的。”
他們臉上寫滿疑惑,問:“哪兒錯了?”“其實太陽和我們的距離是不變的。”我對他們講解道,“至于早晨的太陽看起來比中午時大,是因為我們視覺的誤差。早晨的太陽在比它小的物品的映襯下,就顯得大很多;然而中午映襯太陽的是遼闊的天空,它就顯得很小了。其次,早晨的天空不夠亮,太陽就顯得大,是因為陽光比起昏暗的天空明亮得多。而中午的天空很明亮,太陽就顯得小一些。”“哦,那為什么早晨冷,而中午熱呢?”孔老先生疑惑地問道。我說:“那是因為地球也就是我們住的地方在動,太陽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樣,早晨太陽斜射大地,溫度很低;中午太陽直射大地,溫度也就上升了很多呀!”
大家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態。
兩個孩子明白了,笑著說:“孔老先生,誰說你知識淵博啦?”
而這時,一抹銀光灑在我身上,時間就此定格,我又回到窗前,月亮已經掛上了笑臉,就像兩個孩子和孔老先生的笑容。
我想,他們現在一定是百思而得其解了吧!呵呵……
自我評價
寫作文的時候,腦海里不停地浮現出穿越的情景,上課學過的科學知識被放到作文中,總害怕像是硬去似的,沒想到還挺自然的,相信自己以后一定會寫出更好的文章!
目前高中生寫作現狀中出現了一些令大多數同學為之心生畏懼的問題。這些問題使同學們的作文不夠出色,得分不高。為了提高高中生的寫作質量,本文將深入分析這些問題形成的原因以及解決辦法。
【關鍵詞】
高中生 寫作 瓶頸問題
作文一直是高考語文的重頭戲,因此高中的老師們和同學們都非常重視作文這一項功課。但是,目前高中生寫作現狀中出現了一些令大多數同學為之心生畏懼的問題。這些問題像瘟神一樣圍繞在同學們身邊,使同學們的作文不夠出色,得分不高。如何趕走這些瘟神呢?為了提高高中生的寫作質量,本文將深入分析這些問題形成的原因以及解決對策。
一、更新落后的教育模式
落后的教育模式對高中生寫作方面的進步有很大的阻礙。什么是落后的教育模式呢?落后的教育模式是指不能夠結合學生特色,具有強制性、敷衍性的教育模式,比如說在寫作之前不進行寫作思路的解析、在同學們交上作文后不認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等等。這樣的問題需要老師進行教育模式的更新。如何進行作文教育模式的更新呢?大致可以分為這樣的幾個方面:突出重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幫助同學整理寫作思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寫作技巧等等。突出重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指的是在進行某一個作文專題時,認真教學,責無旁貸。高中作文需要精,精品、精致,只有這樣才能夠在考試中,抓住閱卷老師的眼球,從而提高作文的得分。這一個“精”字,就需要老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設計好專項訓練的方案。
例如,寫作的第二專題,獲得教養的途徑,在進行這一個專題訓練時,老師可以幫助同學們找一些素材,進行專項訓練。像荀子的《勸學》、韓愈的《師說》都可以用來輔助寫作。幫助同學整理思路,是作文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眾所周知,高中作文經常會有一些材料作文,有些同學不能正確的理清材料所包含的用意,因而寫作時會出現跑題的現象,這時就需要老師來幫助同學們整理思路。還以前面提到的荀子的《勸學》為例,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這句話的用意是指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讓理想早日成為現實,經過老師的點撥之后,學生寫作時邏輯思維會更加完整。引導學生主要學習寫作技巧,可以快速提高同學們的寫作水平,寫作技巧是為作文增色的主要步驟,像各種各樣的修辭手法、說明方法、整體結構的布局,都是高中生在平時寫作需要注意的問題,教師應該進行作文課時,重視引導同學們學習寫作技巧。
二、注重平時的素材收集
素材的缺失是目前為止高中生在寫作文時出現的相對較大的瓶頸之一。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平時對作文素材的收集不夠多,以至于一到寫作時就腦子發蒙,不知道該用怎樣的素材來豐富這篇作文,導致作文內容缺失,不夠精彩,從而失分。注重平時的素材收集,是提高作文質量的重要手段。如何進行日常作文素材的收集呢?在此我列出了幾點意見:①注重對教材內容的整理和收集;②注意平時課外閱讀的素材收集;③留心身邊發生的可以當作作文素材的事情。素材的收集靠的就是一個堅持,日積月累,同學們的素材積累量會越來越多,寫起作文來也會變得信手拈來。
高中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都是比較經典的內容,有很多篇幅精致有深意,用來當作作文素材非常的合適。還以《師說》為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這句話表達了兩個道理,一是做任何事必須有一個準則;二是標準不是傳統經驗的再現,而是遵循規律的必然結果。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這一句就可以從很多角度進行寫作的延展,比如:1.博采眾長者可成大器;2.學識的高下不完全取決于年齡的大小;3.青出于藍而勝于藍;4.我們要敢于超越前人。至于注意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建議同學們多注意一些時事政治,例如今年發生的南海事件、英國脫歐事件、里約奧運會的一些賽事等等,這些都可以加以整理放在作文中去,豐富作文的整體結構。
三、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而言之,學生的寫作水平決定著作文這一大項題型的得分率。只有將學生的寫作水平一點一滴地提高,才能整體提升同學們的語文成績。因此,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是當前作文教育過程中一件重中之重的事情。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要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最正確方式。有些同學掌握不好作文的審題和立意,老師就要針對這些同學們進行專項的寫作訓練;有些同學掌握不好寫作時的結構框架,往往造成頭重腳輕、雞頭鳳尾等問題,老師應該對這部分學生進行作文結構框架的教育普及。每一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寫作特點,教師要做的不是統一,而是充分挖掘每一個學生的寫作能力。善于寫記敘文的同學就要發揮寫記敘文的特長,議論文寫的比較好的同學就加強自己寫議論文的能力。例如有一個主題為“誠信”的作文題,題材不限,這時同學們就要發揮自己的特長,寫出自己擅長的題材類型,爭取更多的得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中作文題材多變,單單掌握一種寫作方法是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明白自己的短板所在,并綜合發展。
以上三點建議是本人針對目前高中生寫作現狀所做出的總結與建議,作文中的瓶頸的解決還需要靠平時多訓練多學習,正所謂熟能生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參考文獻】
【1】朱莉.論中學作文課堂教學的深化改革【D】. 上海師范大學,2009
【2】張秀香.非構思寫作與高中生作文技能習得【D】. 東北師范大學,2008
【3】房文青.高考作文改革與高中作文教學探討【D】. 華中師范大學,2008
儒家的創始人是孔子。孔子以后,"儒"又成了以孔子學說為宗旨而形成的學派時稱謂。"儒者"即專指孔子及其門弟子。"儒學"即專指孔子思想及其門弟子發展的學說。孔于是中國政治思想史最偉大的人物,從孔子開始,中國政治思想進入了體系完備的時代。孔子對于中國政治思想貢獻在于,他系統地整理,繼承和豐富了以往的歷史遺產,創立了以仁禮為核心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對于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五五二年,卒于前四七九年。其先人為宋人,后來避難于魯。其父叔梁紀曾做過魯國陬邑大夫。在孔子三歲時父親去世,家世中落,家境貧閑。大約二十歲左右,做過"委吏"是管理倉庫的小吏,和"乘田",職務是管理牛羊,還做過"儒"、即富貴人家有婚喪等事,為人贊禮,司儀。可能從"三十而立"開始授徒講學。五十歲以后作了官,是魯國的中都宰,后為小司空(工程建筑)和司寇(司法行政)。孔子后來曾率弟子周游列國,向各國統治者游說,試圖在政治上謀求發展,施展自己韻政治抱負。但是,始終未能如愿。
孔子一生主要從事教書活動,先后有四十余年,培養了眾多的賢能弟子,孔子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開創了私人辦學之風。他廣收門徒,據說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所謂賢者,即深浮孔學,在事業上或學術上有成就的人。從而,培養了人才,組成了以孔子為核心的學術群體。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他與弟子的言論集《論語》一書中,另外、孔子編定的"六經"也反映了孔子的基本政治思想。孔子建立了系統而完整的理論體系,其中包括哲學、倫理、政治、教育、經濟、歷史、文學、美學等多方面的內容。他是通過"述"與"作"兩方面的工作形成的,"述"是他把周以前的古籍文獻作了系統的整理,編寫刪定出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作"是孔子自己的著述,主要是《論語》。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們由于思想上的分歧,或對孔子學說理解的各異,出現了各立門戶的情況,孔門分化了。分化的情況,韓非在《顯學》中說:"儒分為八",即分為八個派別。八個學派的具體內容,多數沒流傳下來,其中思孟學派和荀子一派卻大顯于后世。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思想家。孔子以后,儒學成為顯學,戰國時期許多學者出自孔門,如墨家的創始人墨翟,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等人。兩漢以后,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逐漸成為中國社會占主導地位的思想,成為我們民族的傳統政治觀點的主干。因而,對中華民族精神性格的形成,具有重大影響。主要特點表現為:
1、重視傳統,注重繼承。儒家一貫主張"祖述堯舜,文武,"欣賞古昔,效法先王。孔子就說他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甚至認為自己長時間夢不見周公,是一種衰老的表現,真的達到了夢寐以求的程度,他整理"六經",也是提倡古道,不過不是"不作",而是古題有新解,按照他的認識賦于新意,是述而有作,不是泥古不化。后來,孟子則提倡"法先王"少"言必稱堯舜"。荀子主張"法后玉",不過荀子的后王指的也是文武周公,與孟子的先王是一致的。后儒也都繼續和發揚了這一傳統。
2、儒家的基本范疇是禮與仁。孔子對禮與仁作了系統的闡述:并構成了孔學的理論基石。后學孟子系統發揮了其仁說,荀子則全面展開了其禮論。孟荀各自對仁與禮的學說作了階段性的發展、以后的儒家門徒都繼續在這兩個范疇上大作文章,在形式上隨時代的變異可能有所不同,宋儒就把禮發展成為"理"。
3、政治和倫理結合。對儒家說來,政治是倫理的擴大,倫理是政治的基礎,孔子說:"其為人也孝梯,犯上作亂者鮮矣。"(《論語,學而》)忠是孝的擴大。他們認為修身、齊家是治國、平天下的前提。理想的君和"圣"是一致的,政和"正"是相聯的,儒家所提倡的"禮",既是政治準則又是道德規范。從董仲舒起把禮具體為"三綱五常",支配了整個封建社會,違反了它,就既是道德問題又是政治問題,。
4、在治國方略上主張以德為主、德刑相輔。如何治民,統治階級歷來有德與刑兩手,即鎮壓與教化并用。孔子主張對民要"道(引導)之以德,齊(整齊)之以禮。"(《為政》)他認為用道德和禮教來管理民眾,民眾不但有廉恥而且民心歸服,是最高尚的政治。他認為理想的政治應當是免刑、無訟和去掉殘暴、免除虐殺。但在現實生活中孔子也不是絕對不要刑。其傾向是重德輕刑,刑只能是不得已而用之。孟子繼續了這個傳統,主張"省刑罰",提倡以教化為主。他說:"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盡心上》)、荀子在這個問題上有所更張,他主張"重法",提倡"禁之以刑",但他的"重法"是和"隆禮"相聯的,二者并重。同時他也把刑看作是懲戒未來、減少犯罪、進行教他的一種手段。他說:"凡刑之本,禁暴惡惡,且懲其未也。"(《正論》)荀子的德刑并重的主張顯然有別于孔子,這表明荀子開始向刑治靠擾。后來的儒者,在如何運用法刑洽民上,也隨社會歷史各種的變化,在側重點上各有不同,但總的傾向還是強調以德為主。
5、在天與人的關系上,重于人事,虛于天命。從孔子起就不大探究"無"或自然的奧秘,《論語》記載"子不語,怪、力亂、神。"(《述而》)他的弟子子貢說:"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公冶長》)可見孔于是很少講關于夭命鬼神一類的問題。孟子講天就比孔子多了,講天人合一,但他是把天合于人,合于人性,合于人心,把天道德化了。最終歸于地上的人間倫理,而不是化于神秘莫卜的天。荀子則明確提出天人相分,要制天命而用之。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體是仁禮學說、仁與禮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范疇
1、關于仁
關健詞:作文素材 細看 精讀 拓展
一.抬頭細看,銘記在心
看什么――看“墻”:文化墻、標語墻、板報墻等。那上面有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展現了世界各國各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崇高的人格修養和深邃的人文精神,發人深思,給人啟迪。而且,這些內容大多處于校園顯眼的位置,你無須“眾里尋他千百度”,只須稍加留心便可“得來全不費工夫”。若能分門別類歸納整理,那更是“錦上添花”。如:
(1)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學。――別林斯基
(2)奇跡多是在厄運中出現的。――培根
(3)苦難是人生的老師。――巴爾扎克
以上名言警句可服務于“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的話題作文,亦可服務于2014年福建高考“空谷?懸崖峭壁?棧道橋梁”的材料作文。
(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2)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誠信。――莎士比亞
以上名言警句可服務于“誠信”的話題作文,亦可服務于2014年全國大綱卷“契約精神”的材料作文。
(1)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爾斯泰
(2)我惟一的希望是能夠多做奉獻。――白求恩
以上名言警句可用于寫“時間與人生價值”的話題作文,亦可服務于2014年江蘇高考“青春與永恒”的材料作文。
二.埋頭精讀,借鑒在手
寫作的很多“優美的原料”來源于我們所學過的高中教材。教材是專家們精心選編的最好的文學讀本,那里面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石”:成語典故、格言警句、名人事跡……如何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材料,點石為金,才是問題的關鍵。會運用,朽木也會化作棟梁;不會運用,即便是楠木梓樹,也是一堆廢料。
譬如《勸學》(人教版必修3)一文中的“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可以用來闡釋“捕捉機遇”、“善假于物,成功的捷徑”等話題,也可服務于2013年廣東高考“接受捐助幫助自己走出困境”的材料作文,還可服務于2013年湖北高考“大豆因鹽鹵而改變命運”的材料作文。
《老人與海》(人教版必修3),課文節選了老漁夫桑迪亞哥捕到了一條1500多磅的大馬林魚,在歸航途中,與鯊魚殊死搏斗。五個回合過去,老人未能占上風,抵擋不住鯊魚的進攻,最終帶回的是大馬林魚的一副骨架。這段素材可以用來闡釋“不懈追求”、“人生之美”、“人是不會被打敗”等話題,也可服務于2014年四川高考“站起來”的材料作文。
又如《陳情表》(人教版必修5),文章講述了李密在蜀國滅亡后,被晉武帝征為太子冼馬。他上書懇請晉武帝準許他暫不就職,在家供養祖母。直至祖母死后,他才出仕,官拜漢中太守。這段素材可以用來闡釋“感恩”、“孝道”、“進與退”等話題,也可服務于2013年湖南高考“守護”的材料作文。
三.拓展閱讀,記錄在冊
積累豐富、新鮮的議論文素材,離不開課外閱讀。我們課外閱讀搜集素材的觸角可以伸向語文測試或練習作業中關于“人物傳記”的閱讀文本。
在現代文(實用類文本)閱讀部分,作文素材也是唾手可得。如:2009年福建高考語文閱讀文本《寂靜錢鐘書》,文中講述了錢鐘書因《圍城》、《管錐篇》等著作而聞名于世,折服世人。之后,采訪和拜訪的人如過江之鯽,他卻謝絕了一切記者和學者的拜訪,寂靜地坐在書齋里,兩耳不聞喧囂事,照舊埋頭苦讀,“心在焉”做他的學問。錢鐘書成名后,守住了自己的陣地,堅守內心深處的靈魂,沒有因名利浮華而改變自己,于是被世人稱頌為“大師風華絕代,天才卓爾不群”。這段素材可以服務于2013年福建高考“漂浮與堅守”的材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