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基礎設計

      基礎設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基礎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基礎設計

      基礎設計范文第1篇

      一.樁基設計中靜載荷試驗的重要性

      目前的樁基礎設計過程,往往受到時間的約束首先根據地質報告提供的參數確定單樁承載力設計值,根據這個估算的單樁承載力直接進行樁基礎設計并施工,等工程樁施工結束后再挑選試樁進行靜載荷試驗。這個過程具有相當的不科學性,結果符合估算要求,則皆大歡喜,否則因工程已施工完畢補樁也會很困難,且有時因地質報告有出入會給施工中帶來相當的不便。這里主要有兩個問題,下面舉例來說明。一是根據地質報告提供的樁周土摩擦力標準值及樁端土承載力標準值由規范JGJ94-94計算的場區單樁承載力標準值,這是一個經驗數值,不宜直接采用。近幾年來筆者通過各類樁基礎中試樁及工程樁的檢測,發現絕大多數樁的實際承載力均大于計算值,有些相差幅度較大,因此按試樁獲得的實際承載力將會比按勘察報告估算的承載力來布置基礎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例如,筆者曾設計過蘇州工業園區南都·玲瓏灣花園住宅,主體為地下一層、地面十八層的高層住宅,根據地質勘察報告擬采用 D500的預應力管樁,樁長20m,按JGJ94-94公式5.2.8估算單樁承載力設計值約為1400kN,而我要求進行的3根破壞性試樁顯示實際單樁承載力可達1850kN,整整比估算值提高了30%左右,實際工程樁設計就采用試驗值進行,為甲方大大節省了投資。其二是當場地不均勻或地質報告數值有偏差的情況下,不進行試樁而直接按地質報告進行工程樁施工將給施工帶來巨大的困難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例如唯亭某五層商住樓,根據地質報告采用10m 長的預制方樁,樁徑400x400,單樁承載力極限標準值約為1350kN,采用靜力壓樁,實際施工中幾乎每根樁都壓至2000kN而未達到預定深度,而此時已達到預制樁的樁身強度,故施工過程中每根樁都采用了劈樁,在時間金錢上都造成了巨大的浪費。經過靜載荷試驗未達設計標高的工程樁均達到了設計承載力,也就是說設計上如先進行試樁則至少可減短1.5m左右的樁長,樁承載力不減小且不需要劈樁。由上可見,樁基礎設計過程中靜載荷試驗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因為次項工作質量直接影響到樁基形式、樁規格和樁入土深度的確定,同時也對施工難易有密切影響。通過科學試驗,取得準確數據,能使設計方案更加合理、可行和經濟,遠遠超過縮短工期所獲得的效益。

      二.樁基設計中樁型、樁長設計的重要性

      樁基礎設計中對樁型及樁長的合理選擇均會對基礎設計產生重大的影響,合理的樁型、樁長選擇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筆者在“昆山華地”住宅設計中,開始由于考慮時間原因(有現成的D400預應力管樁),甲方要求采用D400的預應力管樁,根據地質報告采用樁長L=16m,單樁承載力極限標準值為850kN,預算基礎部分造價約為160元/m2,在整個住宅造價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在其后的設計中,筆者樁長不變,結合當地的設計經驗,將樁型改為250x250的預制鋼筋混凝土小方樁,單樁承載力極限標準值約為600kN.預制小方樁在當地的施工價才約50元/m,而預應力管樁的單價約為100元/m.采用小方樁后預算造價約為90元/m2,綜合經濟價值明顯??梢娺x擇合理的樁型,將對工程的造價產生巨大影響。同樣樁基設計中對樁長的選擇也至關重要,在某一高層住宅樁筏基礎設計中,根據勘察報告采用D500預應力管樁,可選樁長有:樁長25m ,單樁承載力特征值Ra=900kN;樁長34m,單樁承載力特征值Ra=1300kN.采用25m樁,約需要樁數290根;而采用34m 樁,則需要工程樁200根。從樁本身而言,兩種方案總的工程樁延米數量相當,但我們分析一下由此而相對應的筏板設計,采用25m 樁為滿樘布樁,所需筏板厚約為1200mm,而采用34m 樁為墻下布樁,筏板厚可減至900mm,經濟效益明顯。因此,我們設計人員在樁基礎設計中一定要采用多方案比較,選擇合理的樁型與樁長,這都將對整個基礎設計的合理性與經濟性產生巨大的影響,當然我們也應考慮施工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

      三.關于樁偏差的控制和處理

      樁基施工中對樁的偏差必須嚴格控制,特別是對于承臺樁及條形樁,樁位的偏差都將產生很大的附加內力,而使基礎設計處于不安全狀態。對于樁位偏差我們主要控制兩個方面,其一是豎向偏差,根據JGJ94-94第7.4.12條我們控制樁頂標高的允許偏差為-50~+100mm,但實際施工中偏差這么大將引起繁重的施工任務及損失。當樁頂標高高于設計標高,則需要劈樁,特別對于預應力管樁等空心樁來說,樁頂有樁帽劈樁既困難又不經濟;而當樁頂標高低于設計標高時,又需要補樁頭,這既影響工期又浪費金錢。這就要求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樁頂標高,盡可能地使工程樁標高同設計一致,特別是施工過程中必須考慮到樁在卸載后的回降量,否則不加考慮則每根樁都將高于設計標高。而我們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對施工誤差亦應有所考慮,筆者建議針對目前的施工質量,設計中可以考慮2mm左右的偏差容許,這樣就可以免除大量小偏差樁的劈樁,這在實踐工程中具有相當的可操作性,避免了大量不必要的工作。其二則是樁位的水平偏差。根據JGJ94-94第7.4.11條控制各樁位偏差,施工過程中發現樁位偏差較大則應及時補樁處理。這里針對4~16根承臺的樁基,JGJ94-94規范第7.4.11條中規定允許偏差為1/3樁徑或1/3邊長,而根據GB50202-2002第5.1.3條則規定允許偏差為1/2樁徑或邊長。這顯然是矛盾的,在實際過程中很容易與施工驗收方產生不同的理解,因此筆者強調在設計過程中可以明確樁位偏差允許值所執行的標準。另外,對于小直徑樁(D≤250)筆者強調必須對其偏位進行嚴格控制而不應按上述規范標準,筆者建議對承臺樁可控制70mm;而對于條形承臺則區分垂直于條形承臺方向50mm,平行于承臺方向為70mm,當然這些要求必須在施工前予于明確。當然樁位偏差滿足規范或設計要求僅僅代表樁基本身驗收合格,而對于由此引起的承臺整體偏心或基礎高度損失,我們必須另行處理。對于樁偏心我們可以采取增加承臺剛度或加大拉梁剛度、配筋來解決,這在實際工程中需針對具體情況相應處理。

      四.施工殊情況處理

      樁基施工由于地層的不可知性,經常會遇到很多異常情況,這就要求我們根據具體的情況,仔細分析,采用妥善的方法去解決各類問題。

      1)樁基達到其極限承載力而無法壓至設計標高。這里可能存在兩種情況,其一是地質報告有誤,樁實際承載力大于計算值,必須先做試樁以確定其合理的樁長及承載力。其二則可能由于土層本身原因,譬如說飽和砂土產生的孔隙水壓力使樁基根本無法壓入,這就需要我們從施工措施上去解決。首先是必須制定合理的施工順序,譬如說跳打,使先期施工的樁產生的水壓力消散后再施工下一根樁;其次對靜力壓樁來說必須選擇有足夠壓樁力的施工機械,要避免抬機等現象出現;另外可以采取引孔,設置排水孔等措施盡量減少空隙水壓力。當然壓樁時必須注意壓樁力應控制在樁身極限強度范圍以內,且應注意壓樁擠土作用對周邊建筑物的影響。

      2)樁基施工時壓樁力遠低于設計承載力。蘇州閶胥公寓小高層住宅采用18m長D400預應力管樁,根據地質勘察報告單樁承載力設計值為650kN,進行工程樁試打時連續4根樁的最大壓樁力均僅為300kN,遠遠小于設計承載力。我們仔細分析了勘察報告認為報告所提供的各土層特性基本準確,而從周邊其他工程的地質報告也證明勘察報告無誤,因此我們分析可能由于壓樁機械的壓樁速度偏快,而土層的粘聚力又偏小,故壓樁時樁將土直接剪壞,引起壓樁力偏低,隨著時間土能恢復固結。在15天后進行的試樁,證明我們的判斷準確,試驗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這一點也從側面強調了先進行靜載荷試樁的重要性。

      3)樁基靜載荷試驗不合格。某工程由于時間限制,甲方要求試樁與工程樁同時進行,待試樁滿足JGJ94-94附錄c.0.6條時進行靜載荷試驗,結果三組試樁有一組滿足設計要求而另外兩組試樁均在小于設計承載力時產生破壞。這就讓我們從設計、施工和試驗等各方面去分析這兩組試樁,但經過與周邊工程比較及現場施工試驗記錄分析,均未發現特殊情況,即不存在施工,試驗中的失誤。筆者對第一組合格試樁的情況進行了比較,終于發現后二組試樁本身的停歇時間已夠,但周邊的其余工程樁施工在試驗前2天才完成,完全有理由認為是因為工程樁施工時將試樁周邊的土破壞而沒有固結,影響了試樁的承載力。于是等工程樁停歇時間也滿足JGJ94-94附錄c.0.6條時再次對2根試樁進行了靜載荷試驗,結果與我們判斷完全一致,試樁均滿足設計要求。這一實例告訴我們影響試樁結果的因素有很多,我們在工程實踐中對各種情況一定要仔細分析,找出問題所在,而不要盲目處理,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

      基礎設計范文第2篇

      關鍵詞:地基;基礎;處理;方法

      一、引言

      基礎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間的連接體?;A把建筑物豎向體系傳來的荷載傳給地基。從平面上可見,豎向結構體系將荷載集中于點,或分布成線形,但作為最終支承機構的地基,提供的是一種分布的承載能力。

      如果地基的承載能力足夠,則基礎的分布方式可與豎向結構的分布方式相同。但有時由于土或荷載的條件,需要采用滿鋪的伐形基礎。伐形基礎有擴大地基接觸面的優點,但與獨立基礎相比,它的造價通常要高的多,因此只在必要時才使用。不論哪一種情況,基礎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載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載不超過地基的長期承載力。因此,分散的程度與地基的承載能力成反比。有時,柱子可以直接支承在下面的方形基礎上,墻則支承在沿墻長度方向布置的條形基礎上。當建筑物只有幾層高時,只需要把墻下的條形基礎和柱下的方形基礎結合使用,就常常足以把荷載傳給地基。這些單獨基礎可用基礎梁連接起來,以加強基礎抵抗地震的能力。只是在地基非常軟弱,或者建筑物比較高的情況下,才需要采用伐形基礎。多數建筑物的豎向結構,墻、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礎分別支承在地基上。中等地基條件可以要求增設拱式或預應力梁式的基礎連接構件,這樣可以比獨立基礎更均勻地分布荷載。

      如果地基承載力不足,就可以判定為軟弱地基,就必須采取措施對軟弱地基進行處理。軟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質土、沖填土、雜填土或其他高壓縮性土層構成的地基。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圍內有高壓縮性土層時,應按局部軟弱土層考慮??辈鞎r,應查明軟弱土層的均勻性、組成、分布范圍和土質情況,根據擬采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提供相應參數。沖填土尚應了解排水固結條件。雜填土應查明堆積歷史,明確自重下穩定性、濕陷性等基本因素。

      一、地基的處理方法

      利用軟弱土層作為持力層時,可按下列規定執行:1)淤泥和淤泥質土,宜利用其上覆較好土層作為持力層,當上覆土層較薄,應采取避免施工時對淤泥和淤泥質土擾動的措施;2)沖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穩定的工業廢料,當均勻性和密實度較好時,均可利用作為持力層;3)對于有機質含量較多的生活垃圾和對基礎有侵蝕性的工業廢料等雜填土,未經處理不宜作為持力層。局部軟弱土層以及暗塘、暗溝等,可采用基礎梁、換土、樁基或其他方法處理。在選擇地基處理方法時,應綜合考慮場地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建筑物對地基要求、建筑結構類型和基礎型式、周圍環境條件、材料供應情況、施工條件等因素,經過技術經濟指標比較分析后擇優采用。

      地基處理設計時,應考慮上部結構,基礎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必要時應采取有效措施,加強上部結構的剛度和強度,以增加建筑物對地基不均勻變形的適應能力。對已選定的地基處理方法,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礎設計等級,選擇代表性場地進行相應的現場試驗,并進行必要的測試,以檢驗設計參數和加固效果,同時為施工質量檢驗提供相關依據。

      經處理后的地基,當按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底面積及埋深而需要對地基承載力特征值進行修正時,基礎寬度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取零,基礎埋深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取1.0;在受力范圍內仍存在軟弱下臥層時,應驗算軟弱下臥層的地基承載力。對受較大水平荷載或建造在斜坡上的建筑物或構筑物,以及鋼油罐、堆料場等,地基處理后應進行地基穩定性計算。結構工程師需根據有關規范分別提供用于地基承載力驗算和地基變形驗算的荷載值;根據建筑物荷載差異大小、建筑物之間的聯系方法、施工順序等,按有關規范和地區經驗對地基變形允許值合理提出設計要求。地基處理后,建筑物的地基變形應滿足現行有關規范的要求,并在施工期間進行沉降觀測,必要時尚應在使用期間繼續觀測,用以評價地基加固效果和作為使用維護依據。復合地基設計應滿足建筑物承載力和變形要求。地基土為欠固結土、膨脹土、濕陷性黃土、可液化土等特殊土時,設計要綜合考慮土體的特殊性質,選用適當的增強體和施工工藝。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場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確定,或采用增強體的載荷試驗結果和其周邊土的承載力特征值結合經驗確定。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換填墊層法、強夯法、砂石樁法、振沖法、水泥土攪拌法、高壓噴射注漿法、預壓法、夯實水泥土樁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石灰樁法、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柱錘沖擴樁法、單液硅化法和堿液法等。

      二、不良地基處理方法

      在確定地基處理時,根據地質情況的不同、建(構)筑物的承載條件需要以及各種處理的成本比對,選擇既能達到要求,成本又較低的處理方法。

      1.1.1 物理性質

      粘粒含量較多,塑性指數Ip一般大于17,屬粘性土。軟粘土多呈深灰、暗綠色,有臭味,含有機質,含水量較高、一般大于40%,而淤泥也有大于80%的情況??紫侗纫话銥?.0~2.0,其中孔隙比為1.0~1.5稱為淤泥質粘土,孔隙比大于1.5時稱為淤泥。由于其高粘粒含量、高含水量、大孔隙比,因而其力學性質也就呈現與之對應的特點――低強度、高壓縮性、低滲透性、高靈敏度。

      1.1.2 力學性質

      軟粘土的強度極低,不排水強度通常僅為5~30kPa,表現為承載力基本值很低,一般不超過70kPa,有的甚至只有20kPa。軟粘土尤其是淤泥靈敏度較高,這也是區別于一般粘土的重要指標。

      軟粘土的壓縮性很大。壓縮系數大于0.5MPa,最大可達45MPa,壓縮指數約為0.35―0.75。通常情況下,軟粘土層屬于正常固結土或微超固結土,但有些土層特別是新近沉積的土層有可能屬于欠固結土。滲透系數很小是軟粘土的又一重要特點,一般在10-5~10-8cm/s之間,滲透系數小則固結速率就很慢,有效應力增長緩慢,從而沉降穩定慢,地基強度增長也十分緩慢。這一特點是嚴重制約地基處理方法和處理效果的重要方面。

      1.1.3 工程特性

      軟粘土地基承載力低,強度增長緩慢;加荷后易變形且不均勻;變形速率大且穩定時間長;具有滲透性小、觸變性及流變性大的特點。

      雜填土主要出現在一些老的居民區和工礦區內,是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活動所遺留或堆放的垃圾土。這些垃圾土一般分為三類:即建筑垃圾土、生活垃圾土和工業生產垃圾土。不同類型的垃圾土、不同時間堆放的垃圾土很難用統一的強度指標、壓縮指標、滲透性指標加以描述。雜填土的主要特點是無規劃堆積、成分復雜、性質各異、厚薄不均、規律性差。因而同一場地表現為壓縮性和強度的明顯差異,極易造成不均勻沉降,通常都需要進行地基處理。

      基礎設計范文第3篇

      關鍵詞:三大構成;設計基礎;變革

      由于國情的原因,跟西方有著上百年的現代設計教育相比,中國的高等設計教育最早應當從國立北京美術學院1918年首創的圖案系開始,一直到195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成立,才標志著“設計”學科的建立。建國以后的中國工藝美術教育一直以從日本引進的三大構成為基礎教學的課程之一,在當代的設計設計教育中已經滯后,在課程的實施中也顯露出課程教學的一些問題。我們有必要對于“構成”重新定義,以進行了更深層地思考,并實現教學改革。

      一?繪畫藝術的變革——從具象走向抽象,構成的產生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繪畫藝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革。達芬奇發明了最偉大的透視法——他用分隔好的玻璃對繪畫對象進行分割。對于達·芬奇而言,玻璃再現物體的最準確形式,空間在玻璃面前變成了單一的平面,玻璃建筑的透視不過是將原先體、面的透視轉換為面、線的透視,從而使得在面的之中比例問題變成空間設計的中心。而塞尚被認為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最早自覺使用“散點透視”作畫的先驅,塞尚無法聚焦的斜眼經受不住古典一點透視的煎熬。他最終決定用他的斜眼把他所看到的世界同時也讓其它人的世界看到。“塞尚認為,為了達到繪畫的永恒性,藝術家必須像一個具有耐性的泥水匠一樣,需要依靠整體的建構觀念來工作。他強調的,是一種隱含在事物中的‘結構’,而非只是對自然事物的簡單摹仿?!币炎匀唤绲囊磺惺挛镉脠A柱體、球體、圓錐體等形體來做處理……對人類而言,若說自然在于表面的話,倒不如說自然構成于其內里的深度。塞尚繪畫的觀念和達芬奇的透視法一起在歐洲世界得到了沿續,而由他引導的觀察自然界的方法——形態抽象的方法——在法國出現的立體主義運動中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研究。以畢加索(Pablo Picasso)和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為首的立體主義向人們展現了創造“藝術真實性”的方法。描繪世界的結構是立體派的核心,我們觀察世界時,不可能只從一個固定的視點去理解繪畫對象,要達到理解事物本質,應當主張多個視點多個角度來表達對象的形狀、結構、外表、內部和其它面。這時,“時間”這一概念從而可以從容步入繪畫二維的世界,杜桑(Duchamp Marcel)、巴拉(Balla Giocomo)等人開始把時間放入具體事物當中,開始對事物多角度的同時,引入時間變化的描繪世界的方法。

      蒙特里安從吸收了“野曽派”的純色系和立體主義的結構中繼續從具象走向抽象。他于1908年所畫的《紅樹》(圖1)到1912年所畫的《灰色的樹》(圖2)、《開花的蘋果樹》(圖3)、《樹》(圖4)向我們展現了風格派是如何從具象走向抽象的過程,最后形成了用格柵要,線條和紅、黃、藍的方形色塊組合了整個畫面。世界進一步得到了抽象?!皫缀谓Y構”,“體積空間”,“時間”在20世紀開端是二維繪畫里表達世界方法,而這一抽象的方法在后來的構成主義、風格派中加入二個重要的概念——“分解”,“色彩空間”,最終使得事物可以脫離原有的形象,并自由的組合。

      無論是構成主義、風格派、立本主義,還是至上主義、未來派;對于這些藝術家來說,對于視覺構成原理的研究正是對形式的研究,這一研究是基于視覺秩序下如何合理的運用這些原理和手段來構成新色彩、空間、時間、元素等一系列形式的畫面,是“構成”產生的基礎。

      二?現代設計教育模式的建立——構成基礎成為設計課

      1919年的包豪斯宣言向世界展現了另外一種組織制度,工匠和藝術家互不相輕、亦無等級隔閡,將融建筑、雕塑和繪畫于一體。

      包豪斯的成立一開始就注定了它的不凡:建立于工業革命盛期,以德羅斯頓車間和應用美術為主體,1903年由當時最著名的設計理論家彼得·貝倫斯(Peter Behrens)為校長。然后,在1915年當時最著名和先鋒的教育思想家、實踐者沃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為校長,并組建出了一座由美術學院和工藝美術學校組成的綜合學校。最重要的是其建立時段正是立體主義、至上主義、風格派、結構主義最為廣泛傳播的地方。同時著名風格派藝術家約翰·伊頓(Johannes Itten),西奧·凡·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等人對設計教育改革得以使包豪斯的師生從各種藝術手法吸收營養。伊頓等人所制定的獨特的基礎課課題研究要求每一個一年級的學生都要參加;在課程中要求學生憑借拼貼不同材料和質感,用各種色彩理念,各種色塊構成手法來豐富原有的繪畫基礎課。其目的是要釋放學生的個人創造力,并使得每一個學生能判斷他本人的特殊能力。

      另外,這些個性的藝術家的加入使得風格派之間的畫法爭論可以帶到課堂當中,使得學生可以吸收到最新的想法,并同時直接影響于工作車間之間。他們的影響甚至可以從格羅皮烏斯私人辦公室的家具設計中反映出來,也反映在格羅皮烏斯設計的建筑中。從這些設計的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知道,當時這種探索性構成基礎課對于創造設計的影響力有多么的大。

      基礎設計范文第4篇

      論文摘要:為了給剛接觸建筑設計或施工人員了解認識地基基礎在建筑設計施工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本文主要對各種基礎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做個詳細闡述。

      在建筑工程上,把建筑物與土壤直接接觸的部分稱為基礎,把直接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層叫地基?;A是連接上部結構(例如房屋的墻和柱,橋梁的墩和臺等)與地基之間的過度結構,起承上啟下作用。基礎把建筑物豎向體系傳來的荷載傳給地基。從平面上可見,豎向結構體系將荷載集中于點,或分布成線形,但作為最終支承機構的地基,提供的是一種分布的承載能力。

      1.注意地基基礎設計的基本原則同一建筑結構單元,宜設置在承載力和變形性能基本相同的地基土上,不宜設置在承載力和變形性能截然不同的地基土上(如部分為老土,部分為新土;部分為一般土或硬土,部分為軟土)。同一建筑結構單元,一般宜采用相同類型的地基,不宜采用不同類型的地基(如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剛性樁基;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復合地基;部分采用復合地基,部分采用剛性樁基)。同一建筑結構單元,宜采用相同類型的基礎,不宜采用不同類型的基礎(如部分采用箱基、筏基,部分采用條形基礎;部分采用條形基礎部分采用單獨樁基;內框架磚房、底層框架磚房,一般外墻宜采用條形基礎,內柱宜采用十字交叉條形基礎)。

      在軟弱地基和嚴重不均勻土層上,宜采取措施,加強基礎的整體性和豎向剛度。盡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如地基較差,通過經濟比較,天然地基造價較高時,可采用樁基或其他人工基礎。

      2.地基基礎設計選型時應考慮的因素有以下幾點。工程地質水文條件;上部結構類型和荷載情況;建筑安全等級、體型和使用要求;建筑結構單元的劃分;鄰近建筑基礎和地下設施情況及其相對關系;地下室的設置及防水要求;材料供應和地方材料;施工水平和設備;工期及造價;抗震設防及其他特殊情況。

      3.基礎的類型,在基礎工程中我們常見的建筑工程地基基礎設計中,通常按基礎所用的材料和受力特點分,有剛性基礎和非剛性基礎;依據構造形式分,有條形基礎、獨立基礎、筏形基礎、箱形基礎。

      3.1由磚、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剛性材料組成的基礎稱為剛性基礎(也稱無筋擴展基礎)。從受力和和傳力角度考慮,由于土壤單位面積的承載能力小,上部結構通過基礎將其荷載傳給基礎時,只有將基礎底面積不斷擴大,才適應地基受力要求。上部結構(墻或柱)在基礎中傳遞壓力是沿壓力分布角(也稱剛性角)分布。由于剛性材料抗壓能力強,抗拉能力差,因此,壓力分布角只能在材料抗壓范圍內控制。若基礎底面寬度超過控制范圍,致使剛性角擴大,這時基礎會因受拉而破壞。在混凝土基礎底部配以鋼筋,利用鋼筋來承受拉力,使基礎底部能夠承受較大的彎矩。這時,基礎寬度的加大不受剛性角的限制。故有人稱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和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為柔性基礎(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的第8.1.2條(P.55-56)規定,擴展基礎的構造要求應符合下列要求:(1)錐形基礎邊緣高度,不宜小于200mm,階梯形基礎的每階高度,宜為300-500mm;(2)墊層厚度不宜小于70mm;墊層混凝土強度等級應C10;(3)擴展基礎底板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宜小于10mm;間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墻下鋼筋混凝土基礎縱向分布鋼筋的直徑不小于8mm;間距不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鋼筋的面積不小于受力鋼筋面積的1/10。當有墊層時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不小于40mm;無墊層時不小于70mm;(4)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5)當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的邊長和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的寬度大于或等于2.5m時,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邊長或寬度的0.9,并宜交錯布置。  鋼筋條形基礎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僅沿一個主要受力方向通長布置,另一方向的橫向受力鋼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寬度1/4處。在拐角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應沿兩個方向布置。3.2常見的幾種結構體系建筑物的地基基礎應用。1砌體結構建筑六層或六層以下的多層民用建筑和磚墻承重的輕型廠房可采用砌體條形基礎(毛石或磚);地下水位較低且具有施工經驗石,可采用剛性灰土基礎;地下水位較高或冬季施工時,宜采用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在軟弱地基上,多層建筑可設置筏形或淺埋板式基礎。2框架結構建筑:(1)如無地下室、地基較好、荷載不大時,可選用混凝土單獨立基礎,柱機基之間可根據有關要求,考慮是否設置基礎系梁。(2)有地下室且有防水要求時,如地基較好,可選用混凝土單獨立基礎加防水板做法。防水板下宜鋪一定厚度的易壓縮材料,以減小柱基沉降的不利影響。(3)有地下室且有防水要求時,如地基較差,可選用筏形基礎(有梁或無梁)。(4)有地下室的單獨柱基礎,基礎的底面到地下室地面的距離,不宜小于1m,對于防水要求較高的地下室,宜在防水板下鋪延性較好的防水材料,或者在防水板上增設架空層。3框剪結構建筑:(1)如無地下室,地基條件較好且承載較均勻時,可選用單獨柱基加基礎系梁。如地基較差或荷載較大時,為加強基礎整體性和增加基礎底面積,可選用鋼筋混凝土十字交叉條形基礎,當條形基礎不能滿足地基承載力或變形要求時,可選用鋼筋混凝土筏形基礎。(2)有地下室,無防水要求時,也可選用單獨柱基或十字交叉形基礎。同時驗算地下室外墻的承載能力。有防水要求時,當地基較好時,可選用單獨柱基或條形基礎另加防水板做法,此時應考慮基礎沉降對防水板的不利影響而采取的相應措施(同框架結構建筑)。當地基較差或條形基礎不能滿足地基承載力或變形要求時,可選用鋼筋混凝土筏形或箱形基礎。4剪力墻結構建筑:無地下室或有地下室但無防水要求時,如地基較好,宜優先選用交叉條形基礎。有防水要求時,可選用箱形基礎或筏形基礎。當基礎埋置深度不小于3m時,如原無地下室,應建議甲方增設地下室,或與勘察單位研究改用樁基礎的可能性和經濟性,同時也研究設置架空層的可能性和經濟性。如地基土質較差,當采用上述各類基礎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或經過經濟比較,天然地基造價較高時,可選用樁基礎或其他人工基礎。高層建筑的地下室,如需用做停車庫、機房等要求較大空間時,也可不一定設計成箱形基礎,應優先選用筏形基礎。

      參考文獻

      基礎設計范文第5篇

      關鍵詞:機械基礎 教學方法 學習興趣 教學手段 探索

      《機械基礎》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機械類及工程技術類相關專業的應用性強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程。其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必備的機械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懂得機械工作原理,了解機械工程材料性能,正確操作和維護機械設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繼續學習專業技術知識的能力;對學生進行職業意識培養和職業道德教育,使其形成嚴謹、敬業的工作作風,為今后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和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基礎。

      學生對本課程的掌握情況和熟練程度,不僅關系到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而且反映了學生的基礎課理論水平及職業技術素質。在教學中要十分重視充分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發揮不同教學方法的長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效率,提高教學效果。我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對《機械基礎》進行了一系列教改探索。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調查:“學習成敗的諸因素中,有無興趣占30%?!苯逃睦韺W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蓖袪査固┲赋觯骸俺晒Φ慕虒W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辈剪敿{也說過:“學習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睂W習興趣是學生學好一門課程的關鍵。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首先是上好第一節課,收攏學生的心。接著是上好每一節課,除了收攏學生的心以外,還要用知識的力量、老師為人師表的言行去征服和感染學生的心。

      2、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與公共基礎課程相比,本課程更加結合工程實際;與專業技能課程相比,本課程更具有普遍意義;與其他技能課程相比,本課程更突出綜合性、實踐性和創新性。教師在講授中應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注重講練結合,注重理論與日常生活、生產的融合。要多注意列舉一些與生產、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例子,如在講平面四桿機構時,列舉縫紉機、汽車前窗刮雨器、公交車門的啟閉、折疊板凳、折疊推拉門,講凸輪機構時,列舉補鞋機,講齒輪傳動時,列舉汽車的變速系統,講帶傳動和鏈傳動時,列舉縫紉機、自行車和摩托車,講蝸桿傳動時,列舉電梯、釣魚行竿等等,這些實用性很強的實例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使學生認識到本課程中所學知識可直接用于生產實際,服務于生活,就在自己的身邊,讓學生感到這門課有學頭,而非“沒用”。 工程中的問題需要綜合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去加以解決,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入一些工程中的問題。

      3、重視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內容包括實驗、實習、實訓、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學年論文等,也包括創業活動以及納入教學計劃的社會調查、科技制作、學科競賽活動等。上述內容要形成科學合理的體系,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有重要作用。實踐教學是評估中的關鍵性指標。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操作基本技能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如組織學生到實習車間和生產企業中去參觀,進行現場教學,使學生把所學知識系統地結合起來,達到不斷深化以及靈活應用的目的,進而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梢栽O置“齒輪參數測定”、“各種機械傳動和減速器的裝拆”、“軸承與齒輪的組合設計”等實訓項目,通過實訓來鞏固和加深所學的理論知識,促進理論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4、教學方法和手段多樣化

      確定教學目的和相應的教學內容之后,如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適當,那要實現教學的目的仍然是一句空話。教學過程要本著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教法創新,由具體到抽象講授知識。

      4.1 引導學生進行對比

      學生在感到驚訝、疑惑或者興奮的時候,才能啟迪思維,激發智力。積極采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逐步掌握知識和技能。運用相互聯系、又容易混淆的事物和知識,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從而達到啟發效果。比如:機器與機構,構件與零件,鏈傳動與同步帶傳動,螺紋與蝸桿,零件強度與零件剛度等。

      4.2 設置疑點

      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殿堂的鑰匙毫無疑問是問號?!庇行У奶釂柌粌H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啟發思維,激勵學生積極思考。課堂教學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場所,教師要充分給予學生參與的權利和機會,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善于提出問題,會影響學生養成“發現——提出”問題的好習慣,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進而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所以教師應該學會在適當的時候設計適當的問題,鼓勵學生發表意見,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教學效果。例如:V帶傳動中帶與帶輪之間產生的摩擦力越大越好嗎?帶輪和圓柱齒輪直徑較大設計成腹板式、輪輻式有什么優勢?鉸鏈四桿機構中機架與其它三個活動構件有什么位置關系?常見的軸為什么設計階梯形狀?等。設置疑點的方式:自問自答,自己問,稍作停頓,自己回答;師問生答,老師問,引而不發,學生作答;只問不答,問而不答,讓學生課后去思考。

      4.3 充分運用實物、教具、掛圖加強直觀性教學力度

      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裸男gv网站|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最新在线网址| 亚洲人JIZZ日本人|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亚洲中文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亚洲沟沟美女亚洲沟沟|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浮力影院亚洲国产第一页|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排名| 亚洲男人的天堂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亚洲男女在线线电影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国产午夜亚洲不卡|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冫| 亚洲午夜福利717|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美女免费视频|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亚洲AV福利天堂一区二区三|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33333在线亚洲|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麻豆|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