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寫人作文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怎樣上好作文課?怎么教會學生作文呢?筆者認為:語文教師在認真備課、編寫教案、指導作文的時候,要做到三個結合。
1.結合實際備好課
行家說,教師備課,不但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對作文教學來說,備學生就更重要了。所謂備學生就是根據學生實際來準備指導課。學生實際,就是班級全體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學生作文的實際水平。
生活實際,指的是學生的生活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環境。你不能站在一班城市學生的講臺上,去大講農村農民的春耕與夏作。反之,你也不能站在一班農村學生的課堂上大講紅綠燈與斑馬線。這就是所謂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吧。
作文實際,指的是班級學生作文時的實際能力與水平。如果班級學生作文水平參差不齊,落后面大,備課時,教師就應立足大多數,抓基礎訓練,抓基本功的提高。如果學生作文只存在個別人有問題,如標點出錯、詞語搭配不當,教師應側重個別指導。如果班級學生作文時,有畏懼感、厭倦感,教師則應因勢利導,發現閃光點,表揚先進,培養作文情感。
2.結合閱讀上好課
課本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載體,對語文學習來說更是如此。它不但是學習閱讀的文本,更是學生作文時的“范文”。怎么利用好這一范文呢?我的做法是:
2.1 抓特點,培養過渡能力。有一陣子,我發現學生作文總存在寫完這件事,就不知道怎么寫下一件事了。在教《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時,我發現課文最大的特點就是:事與事之間,上下之間,銜接緊密,過渡自然。講讀時,我讓學生重點體會,反復領悟。作文時,學生張媛就寫出了:我的父親不但勤儉持家,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許多值得稱贊的地方。
2.2 賞佳句,培養表達能力。初一第一學期,寫過幾篇作文后,我發現很多學生語句平淡,用詞單調。不論是景,還是記事都很枯燥。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品味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上,讓學生揣摩比喻擬人手法在描寫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方面的奇特作用。作文時讓學生模仿訓練。果然,學生余暢在《春天的田野》中就寫出了“春風一吹,那些麥苗就像喝醉了酒似的,你推著我,我推著你,歡歡喜喜地擁向了遠方。”的生動句子。
3.結合生活訓練作文
學生生活雖然各有不同,但從范圍上講,大致可以分為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對學生而言,重點是前面兩種。
初一第二學期,在教完第一單元后,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我擬設了這樣一組文題:《從 小學到彭場一中》、《我的初一生活》、《讀年級時發生的一件事》,力圖喚起學生記憶長河中的浪花,訓練他們的寫人記事的能力。
初二時,我既是班主任,又是語文老師。開學沒多久,在其他任課教師的配合下,班紀班風有了很大的好轉。一次主題班會后,我結合班級的發生的變化,擬設了這樣一組文題《“雷鋒”就在二(8)班》、《刻苦學習的……》、《她改變了不講衛生的壞習慣》,學生李文濤說:這樣作文,我們既有學習的榜樣,又有文章可做。
我們彭場有數十家無紡布工廠,工廠的工人絕大多數是從農村來的婦女,班里的學生,不少是她們的子女,還有是外出打工的農民工的子女。結合這一特殊生活,我擬設了這樣一組文題:《爸爸(媽媽)我好想你》、《媽媽當上了工人》、《我的媽媽變了》。
一、小學語文預習存在的問題
預習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對學習效果影響很大。但筆者發現,小學語文預習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有一項調查顯示:小學教育中只有15%的學生能夠達到預習要求。也就是說,有85%以上的學生沒有預習的習慣,更不要說發揮預習的功能了,預習質量堪憂。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師生對預習功能的認識不足,沒有落到實處;二是預習作業形式單一,無法調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三是預習作業與課堂教學實際脫節,沒有真正發揮預習的功能。
二、小學語文有效預習的實施策略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對小學語文預習的有效實施進行了思考和研究,在實踐中力圖對小學生語文預習進行細化指導,重視個體差異,落實有效預習,從而促進課堂效率和學生能力的提高。
(一)有效預習的幾種方法
1、問題預設法
桑代克的心向和態度原則認為,學習者的態度在決定他的行動和成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預習就是要設計好怎樣使學生開始接觸新知識,而問題是預習的重要載體,它既是思維的起點,又是思維的動力,是深入學習課文的切入口。教師可以圍繞教學重點設計問題,讓新知識“猶抱琵琶半遮面”,學生帶著問題預習,這樣既避免了預習作業的“清一色”和“流于形式”,又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創新思維的火花。學生在預習答題的過程中,熟悉了教材內容,提前感知教材中的重點,也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鍛煉。
2、批注評點法
初次涉獵課文,學生有閱讀興奮點和閱讀期待。此時,他們的方法能夠體現出個性,疑問也會有不少;他們的思維最原始,也最精彩。讓學生自由批注,即將賞析文章落實到預習環節,讓學生個性化地理解文章。
一般常用的批注有符號式、文字式、綱要式等。符號式批注即用各種符號圈劃標記出重點;文字式批注有感想、質疑、聯想、評價、補充等;而綱要式批注就是把學習內容結果分析、歸納與整理,提綱挈領地形成了一個閱讀綱要。
3、超前感知法
學習自主性強的學生喜歡提前了解要學習的內容,提前完成老師的作業,他們嘗到了主動學習的快樂滋味。所以,教師可讓有能力的同學超前預習。
(二)不同教學內容有效預習的具體路徑
不同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征、基本要素和學習重點,在設計預習作業時要注意從教材特點出發,細化預習步驟,為學生設計好預習的路徑,引領他們自主探究,保證了學生獨立學習的空間和時間,這樣既能喚起學生的興趣,又能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掌握學習規律,進一步提高自學能力。
1、現代文的預習路徑
寫人記事的記敘文,預習時要掌握記敘的六要素,逐之課文教學的深入,預習延伸至事情發展的過程、事件的內容、記敘的詳略、主要人物的特點、描寫的方法、明顯關鍵詞句的含義,文章寫作手法及作品主旨等。預習議論文可立足于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方法。根據文章不同特點,運用不同路徑。比如,觀點鮮明而論證豐富的文章,可采用“自上而下”的預習路徑,即整體把物文章,找出中心論點,再逐層梳理出分論點、論據及論證方法等。
預習說明文,則要抓住文題,弄清說明對象;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把握說明內容;初步弄清說明的順序;點明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初步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等。
2、古詩的預習路徑
古詩語言精煉、內涵豐富,所以預習時除了讓學生借助“注釋”或工具書釋義外,讓學生查找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寫作背景對理解課文的內涵很有幫助。預習內容的有效設計,避免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也避免了課堂教學時間的高耗,使師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文學解讀,進而提升學生的文本閱讀的水準。
3、寫作訓練的預習
作文課的預習可側重于習作材料的搜集、活動的體驗,、情感的醞釀等,教師應根據習作要求做出精心地安排與準備,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寫人、事、物時,很多學生語言空洞,言之無物,主要原因就是沒有細致觀察和深刻體驗。所以,應引導學生親近所寫之物,細心觀察,指導學生會搜集信息,積淀體驗到的切身感受,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寫作預習的意義不僅僅為教學形式上的改變,它反映了一種以學生(人)為本,以生活(物)為本的教學理念。
三、結論
首先,有效預習的實施促進了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促進了學生自信心的提升,提高了學生的質疑能力。實踐證明,課前預習使學生對新課的學習有了目標,讓學生思維的觸角伸向新知識的深處,使學生逐步學會思考和發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其次,為學生上課創造了有利的心理狀態,課堂充滿求知欲和表現欲。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課堂效率明顯提高,課堂的交流進度加快,深度與廣度也得到了保證。
最后,在課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內容。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不再是“演教案劇”,而是隨著學生的問題和挑戰使教學深化,使課堂生機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