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健身舞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G899
文獻標識碼:A
一、舞蹈與健身舞蹈的 “同”
舞蹈動作內容豐富,風格各異,為健身舞蹈動作的發展提供了多樣的動作素材,豐富了健身舞蹈的內容。舞蹈要求沉肩、挺胸、立腰、立髖、夾臂,形成挺拔的軀干姿勢;立頸,收腭,兩眼平視有神,擺好正確的頭部姿勢;通過直膝、繃腳來形成舒展有力的腿部線 條;基本手位準確,手臂線條流暢,展現優美的手臂姿勢。健身舞蹈的動作設計需要遵循人體的生理特點,通過舞蹈基本動作和要求來達到充分活動各肌肉、關節、骨骼等的目的。
二、舞蹈與健身舞蹈的 “異”
(1)鍛煉目的不同。舞蹈借助人的身體動作,塑造人物和生活形象,分為娛人性舞蹈和自娛性舞蹈兩種。前者目的是娛樂別人,由少數專職舞蹈家、演員進行表演。自娛性舞蹈是民間大眾為了自我娛樂而開展的身體活動。
健身舞蹈是以健身為目的,集健身、健心、健體、益智于一體的健身活動,它的目的主要是塑造完美形體,提高人體機能等。舞蹈對身體的上下肢姿態、平衡與穩定有嚴格要求,對節奏方位、足部動作、旋轉量、上下肢動作等各種技法都有嚴格規定。健身舞蹈強調在音樂的伴奏下活動身體肌肉、關節等組織,以達到減少脂肪含量,改善心臟功能,增強消化、排泄功能,延緩衰老,增強體力、活力等目的。
(2)范疇不同。從舞蹈的歷史發展角度看,舞蹈分為原始舞蹈、古代舞蹈、近現代舞蹈、當代舞蹈等;按照舞種分類,舞蹈分古典舞蹈、民間舞蹈、芭蕾舞、現代舞等;從舞蹈的藝術體裁來看,舞蹈分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舞劇、大型音樂舞蹈史詩等。
筆者在調研中發現,目前社區健身舞蹈項目主要有以下幾種:健身秧歌、有氧拉丁、健身街舞、慢四、快三等。健身舞蹈將體育的“健”與舞蹈的“美”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將二者高度統一地有機結合,既體現了體育健身的理性魅力,又彰顯著舞蹈藝術的審美情趣。
(3) 動作表現不同。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都有著不同的舞蹈表現形式,舞蹈動作可以分為具象性動作和抽象性動作。具象性動作來自人類的具體生活和生產實踐。抽象性動作來自人類表現情感、情緒的需要。具象性動作和抽象性動作是舞蹈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段,它們有如單詞一樣,組合后成為舞蹈語言。
健身舞蹈要達到加速新陳代謝、提高心肺功能,全面提高人體機能的目的, 其動作設計須考慮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在調研中筆者對健身愛好者的心率進行分析發現,練習者跳完一段健身舞,平均心率是120次/分。練習者跳完一支健身舞,平均心率是128次/分。練習者跳完兩支健身舞,平均心率是140次/分。中老年人的生理承受能力^其他人群低,因此健身舞蹈動作設計應從中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需求出發,設計強度適中的有氧運動,從動作方向部位、肌肉用力大小、動作節奏等方面提高鍛煉的目的性、科學性。
三、結論
綜上所述,健身舞蹈是對舞蹈的借鑒與發揚,健身舞蹈與傳統舞蹈在目的、范疇、動作表現等方面有著明顯差異。健身舞蹈動作設計應以傳統舞蹈動作為基礎,從中老年人的身體、心理特點出發,達到科學、合理健身和健心的效果。為更好地推廣健身舞蹈,筆者提出三個建議。
(1)對教練、老師、領舞員等進行系統的、規范性的、科學化的培訓,明確舞蹈與健身舞蹈的內在聯系,針對不同群體進行有針對性的動作設計。
(2)練習者應掌握健身常識,了解常見疾病的禁忌,防止過度鍛煉。應了解健身套路和動作設計的意圖,避免片面模仿動作,以提高鍛煉實效。
(3)政府及相關管理者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健身環境,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實現健身舞蹈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體育舞蹈在健身方面的優勢
體育舞蹈是集健身娛樂為一體的體育運動,它是通過身體各環節的變化來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塑造形體,自娛自樂,體育舞蹈在鍛煉健身方面有其優勢。
(1)體育舞蹈動作形式多樣。體育舞蹈注重動作連貫和動作美,在練習的過程中,身體重心也要連貫的移動,像拉丁舞,就要不斷地移動,舞步變化多樣,內容豐富,練習過程中通過膝部發力和腳踝的不斷移動,能充分拉伸身體,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
(2)體育舞蹈有很強的藝術性。體育舞蹈來源于舞蹈,是一個新型的舞蹈體系,在運動中,體育舞蹈可以充分練習身體協調性,動作較為優美,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又具有審美效果。練習者在跳體育舞蹈時,通過靈活應用腳部發力,腰腹部力量和腿部力量,都能做出優美的動作,有著舞蹈的飄逸和魅力,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藝術性。
(3)體育舞蹈不僅能鍛煉身體素質,還能鍛煉身心健康。體育舞蹈不像其他競技體育那么激烈,既有鍛煉價值,又有娛樂性和文化內涵,通過相互練習,能鍛煉與人交流的能力,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和綜合氣質,使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4)體育舞蹈易于參與。體育舞蹈不需要很苛刻的器材,容易參與,鍛煉價值高。體育舞蹈有一定的動作套路,易于練習,而且舞步變化多端,能全面鍛煉人的柔韌性和關節的靈活性。
2.體育舞蹈的鍛煉健身價值
體育舞蹈健身價值主要體現在身體鍛煉和身心鍛煉方面。
(1) 體育舞蹈的健身價值。如何去衡量一項體育運動的價值呢?一般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是看對人們吸引力的大小,就是參加該運動的人多不多,其次就是鍛煉效果的好壞,這是一個重要依據。體育舞蹈雖然是一項新的體育運動,但是近年來卻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和歡迎。體育舞蹈能讓精力充沛充沛,身心健康愉快。像體育舞蹈中的拉丁,華爾茲等,有快步、狐步等,跳舞時踝關節要用力,要求身體放松自然,隨著膝關節屈伸和踝關節的反復用力,可以讓身體上下擺動,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和身體的柔韌性,使肌腱。肌肉等組織更富有彈性,長期聯系體育舞蹈,還能改善人體呼吸系統機能,提高心血管系統機能,鍛煉心臟供血能力,提高供血水平。在舞蹈練習中,肺活氣量會增加,長期練習人體肺功能也會得到改善,擁有更強的有氧代謝能力。
(2)體育舞蹈能美體塑形。體育舞蹈的魅力就是美,通過形體地表現出美。體育舞蹈能幫助愛美人士打造完美身材,達到塑造完美形體的目的。體育舞蹈動作樣式很多,練習體育舞蹈對身體姿勢要求較高,在練習過程中對身體形態產生影響。體育舞蹈練習中,一般都要求抬頭挺胸,膝關節,肩關節,腿部都能得到拉伸,嚴格的舞步套路和身體形態要求正好符合體育美學觀念,能有效消除多余的脂肪,所以長期練習能糾正低頭哈腰的壞習慣,改善愛駝背的毛病,從而打造出優美的形態和高雅的氣質,練就積極的心態和健康的身心,從而美體塑形。
(3)體育舞蹈能鍛煉心理健康。體育舞蹈需要全身協調,是一項全身的運動,對人們的心理健康也很有好處。在練習過程中,注意力要集中于音樂節奏和舞步步伐,能使身心得到充分放松和休息,調整疲勞心態,陶冶情操。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現在生活壓力又很大,難免會郁悶嘆氣,而經常的郁悶和過度的情緒不安,更會加重心理的負擔,導致精神疾病,使人易患心理疾病。通過欣賞音樂和舞步,讓人沉浸其中,能夠使心理得到平靜,讓人心情開朗,讓人忘卻憂郁煩惱,從而健全心理。所以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拉丁舞,喜歡體育舞蹈。
(4)體育舞蹈能提高素質修養。體育舞蹈融合動作與音樂為一體,能陶冶情操,提高審美價值,加深藝術修養。在動作的展現的過程中,練習者心理和生理緊密結合在一起,在表現美的同時達到弘揚美的目的,能凈化人的心靈,使人心情愉快,讓人們的精神面貌以及氣質修養都能得到改善。
此外,體育舞蹈需要和人配合,在練習過程中,還能鍛煉自身的社交能力。能溝通情感,是一種身體語言,不同的人都可以參加,增加了交友的機會,鍛煉了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體育舞蹈分單人舞、雙人舞和團體舞,在練習中能使人際關系越來越和諧,關系越來越融洽。練習者能得自我滿足,實現自身價值等體驗,從而提高綜合素質。
總而言之,體育舞蹈有著豐富的內涵和豐富的節奏變化,是實現快樂健身的重要方法,體育舞蹈有著很強的健身價值,隨著人們對體育舞蹈深層次的認識,對這一種既健身又享受生活的運動,將會有更多的體育舞蹈參與者。
3.結論
參加體育舞蹈,不僅能鍛煉身體,還可以調節生活壓力,促進心理健康。在優美的舞曲相伴下,人們緊張的心態將得到徹底放松,和諧融洽的氣氛也能讓人充分享受生活,體育舞蹈的鍛煉身體和健身的作用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相信會有更多的愛好者參與進來。
參考文獻:
健身舞蹈是以健身為終極目的,以舞蹈動作作為表現形式,以音樂為載體,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和接受的,集健身、健心、健體、益智于一體的一項有益的健身活動。自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及倡導和諧社會以來,健康更是為全民所重視,成為現代生活的主題。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為使研究對象盡量全面廣泛,本文根據研究需要以成都市9個區(包括5個主城區:錦江區、武侯區、青羊區、金牛區、成華區,4個城鄉結合區:龍泉驛區、溫江區、新都區、青白江區)為范圍,以各個街道、社區健身舞蹈鍛煉點的組織者、管理者以及鍛煉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為772人,女性為1928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到圖書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internet、超星數字圖書館等網檢索相關資源,獲取大量文獻資料。
2.問卷調查法:由于本文涉及到對健身舞蹈不同主體和不同層次的一個實證研究,因此,筆者選擇社區管理者、組織者以及鍛煉者進行問卷調查,對9個行政區共發放問卷2700份,每個區發放300份,其中回收有效問卷2700份,有效率100%。
3.走訪法:走訪各健身場所包括公園、空地、廣場等進行健身運動的場地健身舞蹈的管理者、組織者以及鍛煉者就關于健身舞蹈的一些問題進行咨詢和調查。
4.綜合分析方法:主要指對文獻資料以及調查、訪談等獲得的資料進行歸納、綜合,運用綜合比較等多種方法對健身舞蹈的鍛煉價值進行研究。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健康的涵義
20世紀50年代后期,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48年提出了一個完善的健康概念: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的虛弱,而且應包括體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會適應的完美狀態。
(二)健康的標準
從健康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到健康包括三個方面:身體方面、精神方面及道德方面的健康。
(三)健身舞蹈對增進健康的具體體現
一般來說,人們利用一種事物來達到某種目的源于其有一定的價值。從表1中,我們可看到健身舞蹈有著全面增進健康的價值。
人們參加健身舞蹈鍛煉的目的是多樣的,無論是強身健體,還是養生祛病、娛樂愛好、交際、美體瘦身(在其他一欄中有91.4%都填寫了此價值)等。表明健身舞蹈有著多方面的價值,能夠全面的增進健康。具體表現如下:
1.健身舞蹈增進身體的健康。健身舞蹈的舞姿能全面活動人體、提高身體素質、改善形體。有研究表明體育舞蹈能使內臟器官得到有益的改善:連續跳三支曲子就可使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加,血液循環加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可使鍛煉者平均心率下降,肺活量增大。
2.健身舞蹈增進心理的健康。良好的情緒、形體的形成建立自信心。健身舞蹈滿足了人們的身心需要,能夠改善人們的情緒。當人們的情緒調整好了,才有正確的、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困難,從而對生活、對事業充滿信心。
3.健身舞蹈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健身舞蹈的活動方式促進人際關系的發展。健身舞蹈一般是群體進行,因此它為人們交流思想、抒感、消除隔膜提供良好條件,是人們相互溝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交際需求包括情感在內,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作為信息社會的今天,人們之間的交往就是信息溝通的過程。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健身舞蹈能增進身體健康。健身舞蹈的舞姿具有動作部位、動作變化的全面性,能夠全面活動人體、提高身體素質、改善形體。
2.健身舞蹈能增進心理健康。健身舞蹈的音樂讓人們的情感得以宣泄、改善人的情緒。還可讓人們學會欣賞,不光是對大自然,還是對他人、對自我的欣賞,給人們建立自信。
3.健身舞蹈能夠提高道德品質。健身舞蹈的藝術性培養能夠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道德情操。健身舞蹈的姿態和禮儀規范促進文明、行為的規范。
(二)建議
摘要:文章通過對土家族民族體育舞蹈《蓮花十八響》的介紹和分析,了解其歷史起源和動作要領并在健身中的作用,引導和激勵人門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促進《全民健身綱要》的實施與普及,同時倡導在學校課堂中廣泛的開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繼承民族文化精髓,全面促進民族體育舞蹈的發展與繁榮。
關鍵詞:民族 體育舞蹈 健身 作用 推廣
盛行于貴州省沿河縣一帶的土家族民族體育舞蹈《蓮花十八響》是一項鍵與美有機結合,含帶民族特色,集體育、音樂、舞蹈于一體,具有健身競技性質和兼有民族文化娛樂內涵的運動。在新千年新世紀,向全社會廣大人民群眾開展和普及民族體育舞蹈,既可改變傳統的大眾體育運動模式,活躍全民文化生活,又可繼承和弘揚民族特色,使群眾健身在日常生活和休閑娛樂中開展。
1、民族體育舞蹈《蓮花十八響》的起源
貴州省沿河縣土家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世間風雨洗禮,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滾邊開襟的花邊服飾、依山傍水的干闌式住房、信奉土老司、祭祀土主、崇拜祖先及飲食、婚嫁、喪葬、節慶、土家銀飾制作、紅白青顏色搭配的桃花刺繡及竹藤編織等工藝,擺子舞、情歌對唱、烏江船工號子等文藝都具有鮮明的土家族特色和風俗習慣,舞蹈作為人體的文化藝術,以表達情感為出發點,以情感要求來支配身體動作,表現出愉悅的柔和美。古老的土家族創造了豐富的民族文化,是千百年來民族智慧的結晶。民族體育舞蹈《蓮花十八響》起源于清朝光緒年間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注:清朝光緒年間沿河稱沿河府)盛行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凈山及烏江中下游一帶,《蓮花十八響》取材于土家族人獨特的民風民俗,是土家族先民生活方式的再現和現實生活的反映,展示了土家人粗獷而豪放的性格,在勞動中尋求快樂,在快樂中辛勤勞動。
2、民族體育舞蹈《蓮花十八響》的動作分析
民族體育舞蹈《蓮花十八響》作為一種健身活動與觀賞舞蹈,將舞蹈與體育運動巧妙融合,成為獨特的藝術風格,表演時要求所以的表演者張開雙掌,用力拍打自己身上的關節與穴位,在有力而清脆的擊打聲中,盡情抒發心中的激情,《蓮花十八響》的基本動作有上九響,下九響之分,應而稱為“蓮花十八響”表演時,要求拍打有節奏,動作協調,不計人數,不受任何場地限制,茶余飯后,田間地頭,都能自由地表演,是一項群眾性極強的健身舞蹈。舞蹈動作不斷地拍打和按摩自己的頭、額、面、胸、肩、臂、腕、腿、腳等部位的肌肉、關節和穴位,拍打時有節奏感,有聲響,通常采用四四拍和四三拍,同時配合走秧歌步,顛步,鴨子步,穿花步,擺肩、轉腰,扭臂、挺腹、馬步、蹲腿等動作,其基本套路有雙打、三響、四響、七響、上九響、下九響,其動作規律一般為緩——急——緩,起勢似準備活動,中段急促,剛健粗獷、多變,收勢為放松歸元。
3、民族體育舞蹈《蓮花十八響》的健身作用
舞蹈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身體活動,在我國原始社會后期,人們已經意識到某些身體活動能夠起到保健祛病的作用,《呂氏春秋.古樂》記載,“昔陶唐氏之始,陰多滯狀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厚,名氣郁閼而滯者,筋骨瑟縮不達,故作舞以宣導之。”可見,舞蹈在強身健體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民族體育舞蹈《蓮花十八響》具有完整的動作套路和健身原理和其他一切舞蹈所擁有的共性。
3.1民族體育舞蹈《蓮花十八響》所拍打的部位大多都是人體的穴位、肌肉和關節,醫學研究證明,適當的拍打穴位、肌肉和關節可以疏通經絡,而經絡是聯絡臟腑、溝通內外的通道。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之所以保持相對平衡與統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動,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而實現的運行氣血,滋養全身。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是氣血,其作用是滋潤全身臟腑組織器官,使人體完成正確的生理功能。
3.2民族體育舞蹈《蓮花十八響》,整套動作從開始到結束都不斷地有甩背動作,甩背可以活動背部、肩部、肘部經絡,防止肩、臂、肘、腕等關節的疾病,打背時右手掌經前身用力拍打左側肩井穴,同時左手臂經身后用力拍打右腰賢俞穴,重復交換,這樣,可以防止高血壓,肩周炎,調節氣血,解除肩背酸痛。拍打大小腿時,雙手交替進行,使“足三里”得到充分的擊打與放松,可以使手指腳趾的微血管擴張,增加血液循環,使肢端暖和,從而改善手足冰涼,解除倆腿酸痛感,防止膝關節疾病,同時,拍打“足三里”還可以提高肌體免疫能力,增強肌體抗病能力,有助于防止胃痛、腹瀉、腹痛、高血壓、貧血、下肢癱瘓、關節炎等,抖動全身,使內臟器官運動,消除疲勞,增強胃腸功能蠕動,促進消化,增強血液循環。跳《蓮花十八響》時,有一個動作是闖擊臀部,臀部有一穴位叫環中,在環跳穴與腰俞穴的連線之間,醫學研究證明,有力的拍打環中,可以防止坐骨神經痛、腰痛和腿痛。
4、民族體育舞蹈《蓮花十八響》的推廣與普及
土家族民族體育舞蹈《蓮花十八響》,是在民間土生土長的傳統活動,是與當地自然、環境、人文因素相協調的健身娛樂活動,要使民族舞蹈可持續發展,廣泛的群眾基礎是非常關鍵的,民族體育舞蹈《蓮花十八響》在貴州省沿河縣得到了廣泛的推廣,逢年過節,人們都會用跳舞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感情,部分條件好的學校將此舞蹈作為學校體育常規活動進行教學。針對近年來學校體育課單調、無味、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的情況,學校體育教育可以從這方面考慮,在學校推廣舞蹈《蓮花十八響》。傳統民族體育舞蹈文化薪火相傳,教育史最基本的途徑,這其中學校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學生在學校期間接受民族文化的教育,可以充分的認識和理解民族文化的價值,并把它內化為自己的文化素質,以指導自己親身參與其中,進行民主體育舞蹈的實踐活動,既可以加強學生體育運動,強身健體,豐富課堂內容,又可以弘揚和繼承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在基礎教育中扎根,發芽。
5、結束語
民族體育舞蹈是在民間土生土長的藝術國寶,是全民健身的重要探索與研究,應該得到廣泛的關注,要使民族體育舞蹈《蓮花十八響》得到推廣與普及,發展民族傳統文化,還要利用地域特點和豐富的土家族文化資源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動,使土家族舞蹈《蓮花十八響》進入全民健身機制,促進全民健身活動,我相信,通過努力,民族體育舞蹈《蓮花十八響》將伴隨我國體育改革與《全民健身綱要》的普及與發展而走向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近十年我國少數民族體育研究評析.P27.
在文化人類學研究中,有學者毫不夸張地說:“只要你跳個舞給我看,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民族的人。”因為這些學者可以清醒地認識到,研究舞蹈文化就是在認識人類文化。人類在社會實踐中應當意識到“人體”自身的美的時候就必然會選擇自身為“第一審美對象”,必然會順其自然地選擇自身作為抒發生命情感的載體。可見,作為文化的舞蹈藝術的出現,仍然是以人類為載體的,它伴隨著人類的生存活動和生產活動發生、發展以至演進。
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各民族的舞蹈文化都是按照各民族不同的審美習慣、審美經驗和審美理想,按照民族認同的“美的規律”“美的法則”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化過程而流傳至今的世界的舞蹈藝術。而各個民族的舞蹈文化都是各民族在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下,經過千百年的繼承、發展和積淀所創造出來的舞蹈文化的結晶。舞蹈藝術作為一種文化也是許多原始民族的“文化焦點”,直到今天,許多民族還保留著自己的特色鮮明的舞蹈文化傳統,甚至有的舞蹈文化還作為國家象征而得到推崇。因此可以說,不了解舞蹈文化,就不能說完全了解舞蹈這個世界。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人們今天所言的歷史是經過考證、經過修辭的文字的歷史。舞蹈文化是一條奔騰的歷史長河,是舞蹈審美的觀照物,而舞蹈審美則是一簇燃燒的求索之火,透射著舞蹈文化的真諦。
一、肢體語言美
舞蹈是身體藝術的極致,舞蹈通過肢體動作將人物的感情、性格特征、故事情節發生發展的意境創造表達出來。“肢體動作”是舞蹈的“語言”。身體語言在自然表達中逐步豐富,身體因之獲得了強大的表現力。一般來說,作為舞蹈藝術之物質媒介的舞蹈演員,都有著漂亮的容貌,婀娜的身姿。也就是說,構成舞蹈的美的物質媒體——人,本身就是美的。舞蹈動作作為人體的藝術表現,更有著特殊的、獨特的形式美感和藝術表現功能,有著一種藝術魅力和感染力。許多世界文學名著或其他一些語言作品被改編成舞蹈、舞劇,或是人們用舞蹈、舞劇來表現某一題材內容時,表演者用動作表情表現故事情境,常常會產生一種其他某些藝術難以達到的“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生活中任何一種素材,無論是靜態的花草、樹木、桌椅,或是動態的談話、爬梯、等待,甚至是抽象概念的空間、速度、力量、平衡等,也盡可以用表情性動作、表意性動作、裝飾性動作去表現,從而產生特殊的審美效果。世界各民族的舞蹈,經過歷史的沉淀形成了各自永恒而獨特的魅力。芭蕾舞以“開、繃、直、立”為美,中國古典舞則以“擰、傾、圓、曲”為美,各民族民間的舞蹈的呈現,更是紛彩絢麗、千姿百態的美!
二、強烈的抒情性
舞蹈善于用肢體動作抒發人的內心感受,表達人的精神面貌。強烈的抒情性是舞蹈重要的審美特征之一,也是舞蹈表達強烈情感的直接形式。《毛詩·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①德國藝術史家恩斯特·格羅塞說:“再沒有別的藝術行為,能像舞蹈那樣轉移和激動一切人類。”可見舞蹈藝術是情感表達的極致。這種動態藝術所顯示的生命之美,比靜態的造型藝術和抽象的語言藝術及空靈的音樂藝術更有力度。任何一種情感的存在必然有其社會根源,情感是一種個人與社會互相交匯的產物,也是個人社會交際在個人意識空間的映射,人們很容易通過情感產生共鳴。舞蹈以其特有的表現手段,通過肢體語言對現實生活的高度概括來深刻反映人的內心世界。舞蹈形象是人類情操的高度升華,它以鮮明的美感和強烈的抒情性深深感動著人們。舞蹈以情感為動力,以藝術化的人體動作為物質材料,以外化的人的思想與情感作為美學特征。舞蹈家將客觀生活的情感融合在肢體語言中,通過藝術表演將情感表達給觀眾以引起觀眾的共鳴。肢體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所以,身體是藝術表現的最直接的媒介,身體藝術是最具直接感染力的藝術,而舞蹈是身體藝術的精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性。它可以把感情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可以激起人類的情感或是喚起人類在情感上的共鳴。而這種情感,也正是人們在精神生活中需要和渴求的。正如詩人聞一多在《說舞》中描述舞蹈為“生命情調最直接、最本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分的表現”;法國著名舞蹈革新家諾維爾在《舞蹈和舞劇書信集》中聲稱:“舞蹈包含有成為所有語言中最為雄辯的一種語言的一切必要條件。”
三、舞蹈藝術編排的獨創性
舞蹈的獨創性是舞蹈的生命源泉。創新意識對于舞蹈藝術而言,猶如陽光、空氣和水之于生命。舞蹈文化包括舞蹈審美的發展,是以創新意識為根本動力的。創新是形成舞蹈審美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縱觀舞蹈發展的歷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舞蹈都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程式化、格律化的長期穩定,甚至是停滯狀態下開始尋求新的創作觀念,尋求全方位的探索,獲得長足的進步的。而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也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不斷提高,當那些陳舊的主題和內容無法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時,就需要有一些“精品”應運而生。所謂“精品”正是要靠創造性的勞動來打造。縱觀古今中外優秀的舞蹈作品,幾乎都具有創新的藝術風格。今天隨著國家經濟的迅猛發展,在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迅速提高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地實施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在精品工程實施的五年里,相繼涌現出了大批彰顯國家藝術水準的舞蹈作品,如大型現代舞劇《紅梅贊》;舞劇《大夢敦煌》《媽勒訪天邊》《紅河谷》《一把酸棗》《風中少林》;歌舞《云南映像》;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二泉映月》等。這些具有創造性的造型、舞姿、技藝、藝術結構、場面調度、舞蹈語言、人物編排等大型舞蹈劇目,給觀眾留下了強烈的審美享受。而舞蹈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到了舞蹈創造和審美中去了。
結語
舞蹈是包羅萬象的藝術。鑒于舞蹈文化的時間性和空間性,在其傳承中也一定給舞蹈藝術帶來綜合性的審美特征。舞蹈有著自身得天獨厚的優勢和魅力。同時,舞蹈又與其他各門類藝術相互滲透、相互交融。舞臺表演以“舞”為中心,而音樂、美術、戲劇、文學、武術等都可以成為舞蹈的輔助手段。舞蹈精彩絕倫、音樂動聽感人、舞美神奇變幻、道具造型逼真、劇情扣人心弦、內涵豐富雅致,舞蹈也可以氣勢恢宏博大、多位一體,這正迎合了當代人的審美品位,鑄造了獨特的舞臺魅力。但是,舞蹈的綜合性也存在著一定弊端,在多位一體的交融中,如果出現配合不當,也很容易使整個作品受損,成為各種門類藝術的拼盤。只有避免這些問題,循著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從其他藝術門類中碰觸靈感、汲取營養,但又不讓其他因素在作品表現中喧賓奪主,讓舞蹈和音樂、美術、戲劇、文學等姊妹藝術結合得絲絲入扣,才能將舞蹈藝術豐富的審美內容和特征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總之,舞蹈文化和舞蹈審美機制應該相互作用、相互交織,這樣才能創造出美妙的作品,才能使觀眾闖入玄妙的、美的舞蹈世界。
注釋:
①李學勤主編.毛詩正義[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參考文獻:
[1]于平.舞蹈文化與審美[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3.
[2]袁禾.中國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5.
[3]瓦爾特·索雷爾著.歐建平譯.西方舞蹈文化史[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10.
[4]隆蔭培,徐爾充,歐建平主編.舞蹈知識手冊[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