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綜合知識試題

      綜合知識試題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綜合知識試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綜合知識試題

      綜合知識試題范文第1篇

      以寓意型漫畫選擇題為例。

      1.一般程序:讀懂漫畫;審題干;審題肢;干肢相連,依干求肢。

      (1)讀懂漫畫。

      第一,讀懂漫畫的內涵或寓意是前提。要弄清漫畫中的人物的神態(tài)形象和各種事物的表面特征直接反映了要諷刺和批判的是什么思想或行為,這種錯誤思想或行為的實質是什么。第二,看清漫畫中的文字、符號。漫畫中的文字對解讀漫畫起著提示、補充、說明、深化的作用,特別是漫畫的名稱、標題更是對漫畫意圖、主旨起著直接點化和揭示作用。在閱讀中將漫畫的事物與文字聯(lián)系起來進行理解,有助于把握漫畫的中心意圖。

      (2)審題干。

      主要把握兩點:一是漫畫的名稱或對漫畫的內容給予的提示和說明;二是提出的選擇要求,要求不同,對題肢的取舍標準就不同。

      (3)審題肢。

      搞清楚每個題肢的含義、內容、正誤、角度,以及題肢之間的聯(lián)系。主要從題肢本身的正確與錯誤角度分析。

      (4)干肢相連,依干求肢。

      就是在審清題干和辨明題肢的基礎上,把題干和備選題肢聯(lián)系起來進行綜合分析判斷,以便從備選題肢中選出正確的題肢。這是解題的最后一環(huán),也是對題肢進行正確取舍的依據和關鍵。題干與題肢間的聯(lián)系是正確取舍題肢的關鍵和依據。一般來說,題肢的取舍分三種情況:一是與題干明顯無關或與選擇要求不符的題肢肯定不選。二是本身正確且與題干有關的題肢存在選與不選兩種情況:與題干有直接關系的正確題肢應選;與題干僅有間接關系的正確題肢不選,這種情況屬于二級引申。三是本身錯誤但符合漫畫意圖和選擇要求的題肢,應該入選。

      2.基本要求:“四審五排法”。

      (1)四審。

      ①審題干:把握關鍵詞(時間、方位、主要、核心、根本等),明確題目主旨意思。

      ②審設問(正向或逆向選擇)。

      ③審題肢(正確或錯誤)。

      ④審題干與題肢的關系。

      (2)五排。

      ①排謬法(排錯法)。

      ②排異法:觀點正確,但與題干無關。

      ③排重法:與題干意思相同,重復的題肢。

      ④排倒法:因果關系顛倒的題肢。

      ⑤排亂法:題肢的共性或個性,與題干共性或個性不符題肢。

      二、簡析題

      1.題型特點。

      信息量大,能力層次多,綜合要求高,選拔功能強。

      2.命題特點。

      重視基礎,突出運用――能力立意;熱點多元,模擬情境――拓展思維;強調聯(lián)系,細分入口――回歸教材;角度多維,分層設問――思維綜合;適度開放,難度穩(wěn)定――引導創(chuàng)新。

      3.失分的主要原因。

      (1)基礎知識未落實。

      概念界定不清――判斷失誤;觀點理解不透――遷移失??;知識表述不全――要點失缺;人文通識不廣――思維失活。

      (2)常規(guī)能力未到位。

      無法提煉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題困難;不能形成有機聯(lián)系――思路不清,運用失當;沒有結合熱點分析――東拉西扯,要點不顯;難以形成穩(wěn)定觀點――觀點游離,點睛缺失。

      (3)解題未掌握。

      命題特點不清――定位不準;問題要求不明――破題不易;答題過程不白――思路不順;答題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答題質量次。

      書寫潦草,難以評判;術語不準,辭不達意;邏輯混亂,層次不清。

      4.答題基本步驟。

      第一步:簡析題的審題,從內容看包括審材料(或圖表)、審設問、審背景。從具體要求看,包括五個要素:

      ①問題――本題要解決什么問題或哪些問題。

      ②角度――圍繞“問題”,是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三個角度分析,還是其中某一個或兩個方面。

      ③知識范圍――運用哪個分冊的知識,有沒有更具體的限制。

      ④答題條件――設問中對于解答該問題有沒有指向性或限制性條件,如“從……角度”、“結合(聯(lián)系)……”等。

      ⑤時政背景――試題考查的是不是國家正在高度關注的問題,與什么重大時政有關,黨和政府在這一方面有什么規(guī)定或政策(這些內容可能也是答案的組成部分)。有些要素是試題直接呈現出來的,有些還需要進行分析、比較和認真思考才能獲得。

      必須明確:五大要素不清,就不能去組織答案,否則就會導致答非所問、丟三落四,既浪費時間,又不能得分。

      第二步:要用較短的文字準確地表達出題目要求回答的主要內容,體現一個“準”字;要求思維層次清晰,邏輯嚴密,體現一個“清”字;答題的角度要求面面俱到,體現一個“全”字;語言要簡約明了,惜墨如金,敘述時要體現一個“簡”字。

      5.簡析式辨析題。

      (1)一般性的辨析。

      ①敘述命題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②認可簡析命題中的正確或合理成分,并著重分析原因。

      ③指出命題中不足的表述,分析原因,并使之完善。如未揭示出本質的聯(lián)系,關系表述不全面,極端性的危害,關系的成立缺少的必然性或條件性,與關系主體中的結果性因素相關的應該是(或還有)哪些因素等。

      ④簡要得出結論,簡要指出錯誤的性質;簡要說明應該怎么做。

      (2)運用《哲學常識》的有關知識評析某種觀點。

      ①用相關哲理分析觀點中的正確成分,原理可能有幾個,注意多角度分析。

      ②用相關哲理分析觀點中的不合理成分,原理可能有幾個,注意多角度分析。

      ③簡要得出結論,簡要指出錯誤的性質;簡要說明應該怎么做。

      三、探究題

      以探究性學習和實踐活動為背景,要求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對有關理論或現實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其一般研究范圍如下:

      1.選擇研究課題。

      選題要具有相關性、現實性,要與所提供背景材料(中心或主題)相關,且研究具有現實意義。課題名稱要新穎獨特、簡明扼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切入口不宜太大,要以小見大。如:×××面面觀或從×××事件或現象看。

      2.說明選題理由或研究目的。

      說明選題理由有三點要求:相關性、重要性、可行性。

      3.選擇研究方法。

      研究性學習常用的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觀察法、走訪座談法、經驗總結法、統(tǒng)計法、小組合作法。

      4.設計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的方案一般包括:(1)選題、分組、定方案;(2)搜集文獻資料;(3)開展社會調查;(4)統(tǒng)計整理,撰寫論文;(5)展示研究成果,提出建議等。

      5.設計具體活動。

      設計的方案可以分為:設計調查方案、設計服務方案、設計參觀方案、設計主題班會方案、設計辯論會(辯論賽)方案、設計聽證會方案等。

      設計活動方案一般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活動(調查)主題;活動目的;活動準備;活動形式;活動手段;活動過程(步驟);活動總結(反思、感悟)。

      綜合知識試題范文第2篇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8)07(A)―0051―02

      高三物理復習應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應重視課內與課外的結合、重視知識理解和知識應用的結合、重視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的結合,即立足教材、注重雙基、提高能力。

      一、抓綱務本,落實基礎知識的復習

      新課程標準指出:“一個好的習題,就是一個科學問題?!痹谠O計練習和習題時,選擇科技背景或物理現象為依據的問題,既能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又能聯(lián)系科學、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問題。課后習題作為物理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加強基礎、重視理解、滲透應用”的原則。通過對課后習題的探究與拓展,既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又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抽象思維與概括,分析與綜合,推理與判斷等各方面的能力。關注新課程改革動向,以課本習題為依托應該是高考復習的基本理念。

      二、以教學大綱為龍頭,抓好主干知識的復習

      物理教學內容很多,高三物理復習時應抓住重點內容、主干知識。以教學大綱為龍頭,以主干知識為載體,抓好力和運動的關系、做功和能量變化的關系這兩個物理學中的主干知識。這兩個主干知識涉及的內容甚多,學生容易通過主干知識點的理解揭示問題的本質和規(guī)律,因此以教學大綱為龍頭,抓好主干知識的復習是高三物理復習的重點。

      要復習好主干知識必須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思維方法,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做功和能量變化的關系。力和運動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力決定的是物體的加速度,力和速度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力和運動的關系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機械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做功和能量轉化之間的關系為做功過程是不同形式能量的轉化過程。做功和能量轉化的關系深刻揭示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的轉化途徑和轉化規(guī)律。這兩個關系一個是從矢量的角度分析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一個是從標量的角度分析不同形式能量之間相互轉化的規(guī)律。要深刻理解這兩個關系的內涵可以通過變式訓練、聯(lián)想思維、層層推進,溝通相關知識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設計開放試題,一題多解,求異求佳,以思維發(fā)展過程為課堂教學的主線,堅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不強灌,不硬塞,不“壓迫”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完全正確的觀點。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去主動理解思考,這樣可以使學生從中悟出“力和運動的關系、做功和能量變化的關系”類似物理量(矢量與標量)遵從不同運算規(guī)則的體現。由兩個關系所形成的觀點貫穿物理學的始終。真正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重視實驗復習,強化實驗能力

      實驗復習一定要使學生弄清實驗原理、儀器使用方法、實驗步驟、數據處理方法,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設計簡單的物理實驗的能力。要達到上述目的的有效方法是講授、練習、操作三結合。實驗課中原理,準則、方法、步驟、儀器使用等都要講,但關鍵是操作,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多用電表、滑動變阻器等只能通過反復操作練習,才能熟練掌握。

      復習實驗原理和方法時,應做到“移花接木、舊枝新芽”,這是實驗復習的新理念。為此把握好以下幾點:1. 用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動手重做重要的實驗。如:力學中使用打點計時器的實驗,電學中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的實驗等。2. 要求學生用新視角重新觀察已做過的實驗,要有新的發(fā)現和收獲,使“見異求同,見同求異”成為實驗復習和基本理念。同時要求在實驗中做到“一個了解、五個會”。3. 實驗數據的處理是重要內容,要掌握處理實驗數據的方法。實驗數據的處理方法必須在弄清實驗原理后才能掌握。

      四、關注學生現狀,把握教學節(jié)奏,落實常規(guī)練習

      綜合知識試題范文第3篇

      關鍵詞:城市綜合體 意義 發(fā)展

      Abstract: urban complex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ccord with intensive land, people lives, the change of consumption concept. But in the short term crazy, fuse regulation from real estate and investment for the future urban complex developers funds provide the guarantee stability, and to be the most direct benefit driving. In addition, urban complex in cities and bring business card effect, make place for merit and actively promote.

      Key words: the city complex meaning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F29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城市綜合體的概念

      城市綜合體就是建筑綜合體的升級和與城市空間的延續(xù),是指在城市中的居住、辦公、商務、出行、購物、文化娛樂、社交、游憩等各類功能復合、相互作用、互為價值鏈的高度集約的街區(qū)建筑群體。它包含各種城市功能,有商務辦公、居住、酒店、休閑娛樂、縱橫交叉的交通及停車體系,有些還具備會展功能和完善的街區(qū)特點,是建筑綜合體向城市空間巨型化,城市價值復合化、城市功能集約化發(fā)展的結果。同時城市綜合體通過街區(qū)的作用,實現了與外部城市空間的有機結合、交通體系的有效聯(lián)系,成為城市功能混合使用中心,延伸了城市的空間價值。

      二.城市綜合體的本質

      城市綜合體是隨著城市規(guī)模的擴大,城市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出現的一種特殊的城市形態(tài)。與建筑綜合體比較,城市綜合體是建筑綜合體的高級開發(fā)階段,是現代城市發(fā)展背景下的卓有成效的開發(fā)模式。這種開發(fā)要求建設過程更加復雜的相互配合、協(xié)同發(fā)展,它需要與社會經濟發(fā)展目標和城市總體規(guī)目標更緊密地結合,要求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合理布局來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它除了含有建筑綜合體的所有復合功能和形態(tài)外,在表現形態(tài)體現為更多的相鄰綜合體的集群,其規(guī)模比建筑綜合體更為集約、規(guī)模更大、而且,其與外界的聯(lián)系比建筑綜合體更為緊密,甚至其運作更受外部環(huán)境如交通的制約。因此,城市綜合體是一個社會多生態(tài)系統(tǒng)概念,而不僅僅是一個建筑數量、種類和功能的疊加概念。

      三.城市綜合體的特征

      1.超大空間尺度

      城市綜合體是與城市規(guī)模相匹配,與現代化城市干道相聯(lián)系的,因此室外空間尺度巨大。由于建筑規(guī)模和尺度的擴張,建筑的室內空間也相對較大,一方面與室外的巨形空間和尺度協(xié)調,另一方面則與功能的多樣相匹配,成為多功能的聚集焦點。

      2.功能復合性

      城市綜合體自身可以實現完整的工作、生活配套運營體系。其擁有城市的多重功能:商務辦公、居住、(包括酒店、住宅、居住公寓等)、商業(yè)、文化娛樂消費、完善的交通出行系統(tǒng),形成城市綜合體的多樣性和復合性。同時,各功能之間聯(lián)系緊密,互為補充。

      3.通道樹型交通體系

      通過地下層、地下夾層、天橋層的有機規(guī)劃,將建筑群體的地下或地上的交通和公共空間貫穿起來,同時又與城市街道、地鐵、停車場、市內交通等設施以及建筑內部的交通系統(tǒng)有機聯(lián)系,組成一套完善的“通道樹型”(Access Tree)體系。這種交通系統(tǒng)形態(tài)打破了傳統(tǒng)街道單一層面的概念,形成豐富多變的街道空間。

      4.現代城市景觀設計

      應用現代城市設計、環(huán)境與行為理論進行景觀與環(huán)境設計是城市綜合體的重要特征。通過標志物、小品、街道家具、植栽、鋪裝、照明等手段形成豐富的景觀與宜人的環(huán)境。街具的功能日趨追求綜合效益,其細部設計的越來越符合人體尺度的要求,布置得位置、方式、數量更加考慮人們的行為心理需求特點。同時,街具于周圍的環(huán)境要求更加協(xié)調,從而豐富了街道空間景觀。另外,街具材料要考慮環(huán)保節(jié)能要求,做到與環(huán)境的和諧和可持續(xù)

      5.高科技集成設施

      城市綜合體既有大眾化的一面,同時又是高科技、高智能的集合。其先進的設施充分反映出科學技術的進步是這種建筑形式產生的重要因素。室內交通以垂直高速電梯、步行電梯、自動扶梯、露明電梯為主;通訊由電話、電報、電傳、電視、傳真聯(lián)網電腦等組成;安全系統(tǒng)通過電視系統(tǒng)、監(jiān)聽系統(tǒng)、緊急呼叫系統(tǒng)、傳呼系統(tǒng)的設置和分區(qū)得以保證。

      6.高可達性

      城市綜合體通常位于城市交通網絡發(fā)達、城市功能相對集中的區(qū)域,如位于城市CBD,城市的副中心或規(guī)劃中的城市未來發(fā)展新區(qū),擁有與外界聯(lián)系緊密的城市主要交通網絡和信息網絡。

      7.整體的統(tǒng)一性

      建筑風格統(tǒng)一,城市綜合體中各個單位建筑互相配合,影響和聯(lián)系;城市綜合體中建筑群體與外部空間整體環(huán)境統(tǒng)一、協(xié)調

      8.土地使用均衡性

      城市綜合體注重均衡的土地使用方式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資源,避免土地過分 集中某一特定功能:

      不同種類的土地相對均衡地分布于不同功能的建筑群

      兼顧不同時段對綜合體中各個功能的不同使用,例如晝夜之間,工作日和周末之間不同時段,會對商務、商業(yè)、居住、娛樂消費產生不同的需求

      9.空間連續(xù)性

      平面連續(xù)性

      鑒于城市綜合體各功能的相互聯(lián)系,其設計通常采用整體設計,其中任何一項功能都會影響整體效果

      立面延續(xù)性

      立面會影響城市綜合體的統(tǒng)一性,因此,要保持城市綜合體內建筑物風格的統(tǒng)一,就是要使立面由延續(xù)性空間的連續(xù)

      由于城市綜合體優(yōu)越的區(qū)位性質,其中各功能的建筑體之間均通過空中、地下和地面形成多層次的聯(lián)系,形成互補的、流動的、連續(xù)的空間體系

      四.城市綜合體對城市發(fā)展的意義

      1. 城市綜合體構建了城市新的商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

      城市綜合體集合大型購物中心、寫字樓、會議會展中心、星級酒店、游樂世界、休閑中心、特色餐飲街及大型公寓等,形成多種功能配套的商業(yè)集合體,構成了一個完善的商業(yè)價值互動基礎,創(chuàng)造了一種嶄新的、極具效率的都市商業(yè)服務方式;多種業(yè)態(tài)之間彼此良性的互動作用強化了各自的功能,放大了彼此的價值,從而取得了1+1遠大于2的整體效能,構成了一個更具生命力的的城市商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

      2. 城市綜合體是城市集約發(fā)展的一個創(chuàng)新

      綜合體不但有機聯(lián)系和組織了內外各個功能系統(tǒng),而且與城市的公共空間之間建立了連續(xù)、有機的聯(lián)系。城市綜合體的公共空間向城市開放,延伸了城市空間,使二者形成一體化特征:城市公共空間融合到城市綜合體內部,城市綜合體成為城市的局部。這種空間一體化的過程也是城市綜合體城市化的過程,構成了集約化城市的基礎。

      3. 城市綜合體適應了當代城市低碳的發(fā)展要求

      城市綜合體具有的緊湊、集約、復合和規(guī)模化發(fā)展特征,使得城市運營的效率大大提高,建筑、交通、能源、產業(yè)等碳排放大量減少,這就使得城市綜合體成為低碳城市發(fā)展中重要的發(fā)展路徑。同時,城市綜合體集成整合了各種低碳技術應用,通過減源增匯的途徑達到零污染、高效宜居的持續(xù)發(fā)展目標。

      4. 城市綜合體是城市經濟增長的自然需求

      放眼國際大都市的發(fā)展軌跡可以發(fā)現,當城市發(fā)展到一定的階段以后,城市信息、資金、商務溝通為主題的現代服務功能將占據重要的位置,商業(yè)、商務、信息交換頻繁,各類功能的疊加和復合也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由此,城市經濟價值的需求,必然要求與之相匹配的滿足城市經濟需要的建筑,城市綜合體也便由此“應運而生”了。

      城市綜合體具有強大的城市空間整合能力,具備了承載城市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功能,進而促進了城市的經濟發(fā)展,如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帶動周邊土地的增值,增加稅收,增加就業(yè)機會,促進旅游業(yè)發(fā)展,提升城市形象,增強城市活力,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韓冬青,馮金龍.城市建筑一體化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2]時匡,加暈.赫克,林中杰.全球化時代的城市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

      [3]王楨棟.城市建筑一體化設計[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

      綜合知識試題范文第4篇

      一、考題回顧

      近三年來,高考對有機物制備實驗綜合題的考查情況統(tǒng)計如下表。

      年份試題試題素材試題呈現

      方式考查內容2011年天津?T91丁醇的合成給出合成路線和原料氣(CO、H2)制備裝置相關化學原理(化學方程式),儀器名稱和裝置作用,氣體檢驗和物質提純中的基本操作,畫圖江蘇?T21草酸的制備給出制備裝置和實驗過程減壓過濾中的基本儀器和實驗操作,有機物的檢驗和產率下降的原因分析,實驗方案評價浙江?T28二苯基乙二酮的制備給出反應原理和實驗裝置儀器名稱、選修6中的多項實驗基本操作(重結晶、抽濾、層析等)上海?T26溴乙烷的制取給出實驗裝置反應原理、實驗儀器、試劑作用、試劑提純和實驗改進等2012年課標Ⅰ?T28溴苯的制取給出實驗裝置和相關物理性質反應原理、儀器選用、裝置作用,分離和提純的基本操作浙江?T28苯乙酮的制備給出反應原理,合成、分離提純的實驗操作,主要實驗儀器儀器名稱,產品的分離與提純(分液、蒸餾等基本操作,萃取劑的選擇,蒸餾裝置的分析等)海南?T171,2二溴乙烷的制取給出反應原理和制取裝置及主要副反應,提供有關物理參數反應控制溫度的原因,副產物的吸收,產品的提純,實驗安全;反應結束的判斷、冷卻裝置的作用和不能過度冷卻的原因廣東?T33甲苯氧化反應制苯甲酸給出反應原理和分離苯甲酸、回收甲苯的流程分液、分餾等基本操作,有機物(甲苯)的檢驗,苯甲酸(混有氯化鉀)的提純和檢驗,產品純度的計算2013年課標Ⅰ?T26環(huán)己烯的合成給出反應原理、相關物理性質、實驗裝置和操作步驟儀器名稱和儀器選用,實驗安全,產品的分離與提純和產率計算。裝置有創(chuàng)新,儀器的選用是易錯點課標Ⅱ?T26合成正丁醛給出反應原理、相關物理性質、實驗裝置和操作步驟儀器名稱,實驗安全,產品的分離與提純和產率計算。裝置新穎,溫度控制的原因是難點江蘇?T213,5二甲氧基苯酚的制備給出反應原理和物理性質實驗基本操作(蒸餾、萃取、分液、洗滌、抽濾等)二、題型特點

      有機物制備實驗題題量大、分值高、考點多,是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彰顯學科特征的優(yōu)秀題型。

      1.內容科學,背景真實,體現化學的實際應用價值,滲透學以致用的理念

      科學性是高考命題的基本原則。高考中的有機制備實驗題所涉及的反應原理、圖表、數據、實驗事實等都是科學的,實驗流程、實驗方案都具有真實性,所制取的有機物也都是具有應用價值的(不少試題還呈現了有機物的應用或體現了物質制備的新成果和新技術),這些都體現了高考命題不憑空捏造,不以虛擬的、理想化的實驗為素材,滲透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命題理念。

      2.取材思路開闊,試題陌生度高,體現創(chuàng)新、公平的原則

      Ⅱ卷中的實驗題是考查學生實驗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體現選拔功能的載體,因此難覓“熟題”和“陳題”,都是新編題。試題素材主要來源于大學實驗和中學實驗的改編,由于大學實驗本身的陌生度和對來源于中學的實驗在情境、信息、設問等方面的改編和創(chuàng)新,使高考題明顯區(qū)別于平時練習、教輔資料和模擬考試中的試題,呈現出較高的陌生度,這是保持高考公平性的基本要求。

      3.設問發(fā)散,學科內綜合特征明顯

      有機物制備實驗題以有機物制備為主線,以化學實驗與探究能力考查為目的,因此不會毫無關聯(lián)地單獨考查其他模塊的知識,但相關的、有聯(lián)系的元素化合物、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和化學計算等模塊的知識也會在實驗題中出現,體現發(fā)散、整合、學科內綜合的特點。如2011年江蘇卷21題考查NaOH溶液吸收NO與NO2混合氣體的化學方程式,2012年廣東卷33題和2013年課標Ⅰ、Ⅱ卷都涉及化學計算等。

      4.落點基礎,考查化學實驗基礎的比例大

      盡管題目都很新穎,但其落腳點大多是化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大多數實驗題中基于化學實驗基礎和細節(jié)的賦分是很大的,并且形成了比較穩(wěn)定的考查內容。例如,多數試題考查了分液漏斗,(球形、直形)冷凝管,三頸燒瓶等儀器的名稱;與有機物的分離和提純相關的過濾(包括趁熱過濾、抽濾),結晶,洗滌,萃取,分液,蒸餾等基本操作;與實驗有關的數據處理、誤差分析、產率計算等;與實驗安全有關的試劑混合順序、加熱方式、操作順序、沸石的作用、事故的處理等。

      三、例題分析

      【例1】(2013?新課標全國卷Ⅱ)正丁醛是一種化工原料。某實驗小組利用如下裝置合成正丁醛。

      發(fā)生的反應如下:

      CH3CH2CH2CH2OHNa2Cr2O7H2SO4CH3CH2CH2CHO

      反應物和產物的相關數據列表如下:

      沸點/℃密度/(g?cm-3)水中溶解性正丁醇117.20.8109微溶正丁醛75.70.8017微溶實驗步驟如下:

      將6.0g Na2Cr2O7放入100mL燒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緩慢加入5mL濃硫酸,將所得溶液小心轉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幾粒沸石,加熱。當有蒸汽出現時,開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過程中保持反應溫度為90 ~ 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餾分。

      將餾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層,有機層干燥后蒸餾,收集75 ~ 77℃餾分,產量2.0g。

      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能否將Na2Cr2O7溶液加到濃硫酸中,說明理由。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若加熱后發(fā)現未加沸石,應采取的正確方法是。

      (3)上述裝置圖中,B儀器的名稱是,D儀器的名稱是。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須進行的操作是(填標號)。

      a.潤濕b.干燥c.檢漏d.標定

      (5)將正丁醛粗產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時,水在 層(填“上”或“下”)。

      (6)反應溫度應保持在90~ 95℃,其原因是。

      (7)本實驗中,正丁醛的產率為%。

      【審題】本題以合成正丁醛為素材,考查化學實驗知識,素材新、裝置新、題目長、設問多,涉及濃硫酸與其他溶液混合、沸石的作用、儀器名稱、分液操作、分層分析、原因分析和產率計算。

      反應原理并不復雜(正丁醇氧化生成正丁醛),但反應裝置是陌生的,發(fā)生裝置與普通的反應、蒸餾裝置大不相同,裝置中使用了2個溫度計(C1控制反應液的溫度,C2控制餾出的蒸汽的溫度)。學生不要被這種沒遇見過的實驗裝置所嚇倒,認真審題可發(fā)現,實驗流程就是混合液在A中反應,由D冷凝后在E中收集粗產品,再進行提純。試題涉及的安全知識、儀器名稱和儀器使用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基礎知識。

      【答案】(1)不能,易迸濺

      (2)防止暴沸冷卻后補加

      (3)滴液漏斗直形冷凝管

      (4)c

      (5)下

      (6)既可保證正丁醛及時蒸出,又可盡量避免其被進一步氧化

      (7)51

      【例2】(2012?廣東高考)苯甲酸廣泛應用于制藥和化工行業(yè)。某同學嘗試用甲苯的氧化反應制備苯甲酸。

      反應原理:

      CH3+2KMnO4COOK+KOH+2MnO2+H2O

      COOK+HClCOOH+KCl

      實驗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在100℃反應一段時間后停止反應,按如下流程分離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應的甲苯。

      已知:苯甲酸分子量122,熔點122.4℃,在25℃和95℃時溶解度分別為0.3g和6.9g;純凈固體有機物一般都有固定熔點。

      (1)操作Ⅰ為,操作Ⅱ為。

      (2)無色液體A是,定性檢驗A的試劑是,現象是。

      (3)測定白色固體B的熔點,發(fā)現其在115℃開始熔化,達到130℃時仍有少量不熔。該同學推測白色固體B是苯甲酸與KCl的混合物,設計了如下方案進行提純和檢驗,實驗結果表明推測正確。請完成表中內容。

      序號實驗方案實驗現象結論①將白色固體B加入水中,加熱,溶解,得到白色晶體和無色溶液②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生成白色沉淀濾液含Cl-③干燥白色晶體,白色晶體是苯甲酸(4)純度測定:稱取1.220品,配成100mL甲醇溶液,移取25.00mL溶液,滴定,消耗KOH的物質的量為2.40×10-3mol。產品中苯甲酸質量分數的計算表達式為,計算結果為(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審題】本題發(fā)散面廣,綜合性強,考查了有機物的分離和檢驗、無機離子的檢驗、酸堿中和滴定等實驗技能,測試了實驗觀察能力、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力、實驗方案設計能力等。

      要弄懂反應原理和實驗流程:甲苯經氧化、酸化得到苯甲酸,過濾除去MnO2后再分液,甲苯進入有機相,經無機鹽吸水干燥、過濾后蒸餾可回收甲苯;苯甲酸鉀、KOH等進入水相,用濃鹽酸酸化得苯甲酸、KCl,蒸發(fā)濃縮后冷卻、過濾,苯甲酸由于在常溫下的溶解度小而析出。

      【答案】(1)分液蒸餾

      (2)甲苯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3)①冷卻、過濾②加入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③ 加熱使其熔化,測其熔點熔點為122.4℃

      (4)4×240×10-3mol×122g/mol1.220g×100%96%

      【例3】(2011?浙江高考)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醫(yī)藥中間體及紫外線固化劑,可由二苯基羥乙酮氧化制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裝置圖(部分裝置省略)如下:

      COCHOH(二苯基乙酮)+2FeCl3COCO(二苯基乙二酮)+2FeCl2+2HCl

      在反應裝置中,加入原料及溶劑,攪拌下加熱回流。反應結束后加水煮沸,冷卻后即有二苯基乙二酮粗產品析出,用70%乙醇水溶液重結晶提純。重結晶過程:加熱溶解活性炭脫色趁熱過濾冷卻結晶抽濾洗滌干燥

      請回答以下問題:

      (1)寫出裝置圖中玻璃儀器的名稱:a,b。

      (2)趁熱過濾后,濾液冷卻結晶。一般情況下,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得到較大的晶體:。

      A.緩慢冷卻溶液B.溶液濃度較高

      C.溶質溶解度較小D.緩慢蒸發(fā)溶劑

      如果溶液發(fā)生過飽和現象,可采用、等方法促進晶體析出。

      (3)抽濾所用的濾紙應略(填“大于”或“小于”)布氏漏斗內徑,將全部小孔蓋住。燒杯中的二苯基乙二酮晶體轉入布氏漏斗時,杯壁上往往還粘有少量晶體,需選用液體將杯壁上的晶體沖洗下來后轉入布氏漏斗,下列液體最合適的是。

      A.無水乙醇

      B.飽和氯化鈉溶液

      C.70%乙醇水溶液

      D.濾液

      (4)上述重結晶過程中的哪一步操作除去了不溶性雜質:。

      (5)某同學采用薄層色譜(原理和操作與紙層析類同)跟蹤反應進程,分別在反應開始、回流15min、30min、45min和60min時,用毛細管取樣、點樣,薄層色譜展開后的斑點如下圖所示。該實驗條件下比較合適的回流時間是。

      A.15minB.30min

      C.45minD.60min

      【審題】本題以二苯基羥乙酮氧化制取二苯基乙二酮為素材,給出了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裝置圖(部分裝置省略)以及重結晶過程,要求寫出裝置圖中玻璃儀器的名稱,探討趁熱過濾后濾液冷卻結晶有利于得到較大的晶體的因素,出現過飽和現象時可采用的促進晶體析出的方法以及抽濾操作,晶體轉移和洗滌的注意事項及試劑的選擇等。最后采用薄層色譜跟蹤反應進程,探求該實驗條件下比較合適的回流時間。

      試題設問與反應原理關系不大,重點考查實驗細節(jié)。如果沒有做過結晶、抽濾、紙層析等實驗,回答問題時,在一些實驗操作細節(jié)上會出錯,特別是在回答第(4)(5)問時,更是無從下手。本題有效地區(qū)分了動手做實驗與不做實驗的差異,引導學生認識必須去做實驗才能真正領悟實驗的細節(jié)。

      【答案】(1)三頸燒瓶 球形冷凝管(或冷凝管)

      (2)AD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內壁加入晶種

      (3)小于 D

      (4)趁熱過濾

      (5)C

      四、復習指導

      1.研究命題特點,有的放矢,注重針對性

      對高考命題特點的研究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高考大綱和高考真題是有效復習的主要依據。了解和熟悉有機物制備實驗題的命制原則和命題特點(命題立意、考查方式、考查內容等),能使我們的復習更有針對性,少做無用功。例如,高考題多次出現的有機物合成裝置(如例3中的裝置圖,三個口可變換著插入分液漏斗、溫度計、攪拌器、冷凝管等)源于《有機化學基礎》(選修5)或《實驗化學》(選修6),即使不選考有機化學基礎和實驗化學模塊,也要讓學生清楚其作用及應用。

      2.認真做實驗,加強實驗技能訓練,注重基礎知識落實

      怎樣真正有利于那些認真做過實驗的考生,應當是高考命題者思考的問題,也已經并將繼續(xù)在高考題中得到體現。

      復習中要根據化學實驗所體現的設計、比較、選擇、控制、探究等基本思想“躬行”教材實驗。對于有機物制備來講,要把握教材中的工業(yè)乙醇的蒸餾、苯甲酸的重結晶、乙烯和乙炔的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制取、溴乙烷的制取、酚醛樹脂的制取等制備實驗,對于江蘇、浙江等考查《實驗化學》的考區(qū),還要做好選修6模塊中的抽濾、層析等實驗。通過實驗來熟悉常用的儀器和裝置,掌握實驗基本操作。

      化學實驗細節(jié)細小而瑣碎,復習中建議運用分類、比較、歸納等方法進行整合記憶。如可歸納“4種燒瓶”――圓底燒瓶、平底燒瓶、蒸餾燒瓶、三頸燒瓶(還可變形)的用途;“5種漏斗”――過濾漏斗、長頸漏斗、球形分液漏斗(用于滴加反應液)、犁形分液漏斗(用于分液)、恒壓漏斗(燒瓶與漏斗連通,以平衡壓強,使液體能順利滴下)的應用。又如,可以歸納比較常用的冷凝回流方法:將長玻璃管或球形冷凝管豎直放置是為了讓易揮發(fā)的液體反應物冷凝回去,稱為回流(生成物和反應物都在燒瓶里,再進行提純),若將直形冷凝管或球形冷凝管斜放則能使生成物或蒸餾產生的蒸汽冷凝成液體而收集(球形冷凝管比直形冷凝管效果更好)。再如,在復習物質的分離提純方法時,可用“濾網模型”來理解過濾、抽濾、滲析、分子篩等提純方法,它們的依據都是濾網的孔徑大小和粒子的直徑大小;可以從分離依據、實驗裝置、操作要點、常見示例等方面整合有機物的分離與提純(分離依據通常是粒子大小、密度、溶解性、沸點等物理性質,分離方法有過濾、蒸餾、萃取、分液、層析等)。在復習實驗基本操作時,既要掌握和理解正確操作,還要能辨認和糾正錯誤操作。

      3.精講、精析、精練,提高分析和表達能力

      雖然做了較多的實驗題但高考實驗題得分仍不理想的情況比較普遍,其原因主要是對很多題目并沒有真正弄懂,不善于反思和總結,不善于靈活地遷移和應用,或不注重規(guī)范表達。

      在復習中應通過精選習題,精講、精析、精練,來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構建審題的基本模型

      對于物質制備型實驗題,大致可以構建這樣的基本模型:反應原理的選擇、發(fā)生裝置的裝配、實驗操作的步驟、雜質的分析、產物的分離與提純、產率的計算等,每一階段的問題總是圍繞著原料經濟、操作簡單、產量更高、純度更好的目的展開。有了這個模型,就能將具體的問題套入相應的模型中,就能看清問題的本質,具體明確地回答各種問題。

      (2)構建解題的思維程序

      雖然不同的實驗題考查的側重點不同,但一個完整的實驗通常包括實驗目的、原理、步驟、現象的描述或解釋、數據的記錄及處理、問題討論等。有機物制備題的解題思維程序一般是:明白實驗目的,根據實驗目的分析和理解實驗原理與步驟,認識實驗儀器和裝置,由制備裝置和流程圖分析制備物質的方法――生成產物、分離產物、檢驗產物、收集產物。例如,反應條件的控制要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綜合分析,選擇混合物分離的提純方法要依據各組分的物理常數,選擇結晶的方法要根據溶劑的性質和溶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等,選擇洗滌的方法有冷水洗、熱水洗、醇洗等(思維的依據是如何除去殘留在晶體表面的可溶性離子并且要減少晶體的溶解損失),過濾的方法有常溫過濾、趁熱過濾、抽濾等,實驗操作的先與后主要考慮實驗安全、實驗效果和干擾因素的排除和控制,實驗方案的評價與設計要從科學性、簡約性、安全性、環(huán)保性等角度綜合考慮。

      (3)規(guī)范文字表達

      實驗題的失分,除了真正不懂、不會以外,答案不規(guī)范也是主要原因。在平時的訓練中要重視文字表達的規(guī)范,規(guī)范的標準是:簡潔、完整、 有序、書寫工整。

      綜合知識試題范文第5篇

      一、近三年我市中考思品成績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近三年十堰市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思想品德成績忽高忽低,2009年優(yōu)秀率是2008、2010年的三倍。從學生答題分析來看,近三年中考15道單項選擇題,考生人均得分均為13分,差距就在后面35分的非選擇題。

      二、近三年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思想品德35分的非選擇題分析

      2008年和2009年都是以當年重大時政事件為背景,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參考答案靈活。2008年僅第17題以“嫦娥”一號成功發(fā)射為背景要求學生回答:(1)我國為什么要積極開展探月活動?(2)再列舉一些我國高科技領域取得的成就或實施的計劃?(3)上述材料給我們哪些啟示?答案出自七年級下冊教材。其他的題在人民版教材中找不到影子,多是原人教版教材中的知識,學生無從下筆。如第18題以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8.0級地震,國務院將5月19日至21日定為全國哀悼日,降半旗志哀為背景,要求學生回答:(1)設立“全國哀悼日”說明了什么?(2)“勝利一定屬于中國人民”、“中國感動了世界”。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第19題以北京奧運會為背景要求學生制作北京奧運會知識卡片、寫出誓詞和行動計劃。廣大教師吸取了2008年的教訓,在2009年復習時精心準備時政專題,2009年中考思想品德35分的非選擇題能從教材和整理的專題中找到答案。

      2010年中考思想品德35分的非選擇題題目靈活,有較強的綜合性,著重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答案多來源教材。如第16題以錢學森小學時候疊紙飛鏢為背景,要求學生回答:(1)錢學森從小開發(fā)潛能的經歷,給了我們什么啟示?(2)你認為自己有哪些潛能尚待開發(fā),請你自信地對自己的未來作出一個預測。(3)科學家是我們值得崇拜的“最耀眼的明星”,請說明理由。此題涉及到玩、競爭、潛能、全面認識自己、追星、科學家的品德等七課的知識點。

      從以上分析可知2008年側重時政熱點專題,2009年二者兼顧,2010年側重教材和能力。2007年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頒布以來十堰市的第一次實行統(tǒng)考,試題是以湘教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品德》教材為藍本,中考之后師生反映試題緊扣教材難易適中,使2008年中考思品復習時形成了思維定勢,以抓教材為主,忽視時政熱點專題,2008年中考之后,師生大呼上當,甚至有人說無需復習,只需整理好時政專題,就能考高分。2009年中考思品復習時廣大師生吸取上年教訓既抓教材又突出抓時政專題,中考很是理想。2010年中考思品復習時廣大師生再接再厲,側重時政專題,中考時,準備的時政熱點專題除第19題的第一問外,幾乎無用,其他的題因學生對教材不是十分熟悉,又缺乏整合能力和社會生活經驗,個個垂頭喪氣,怨聲載道。

      三、中考思品復習的建議

      通過以上幾點可以看出,近三年中考非選擇試題都是教材和時政的有機結合,即以時政熱點為背景,考查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在今后的中考思品復習時因應做到以下幾點。

      1.夯實基礎。因為思想品德是開卷考試,命題的原則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而一些考題的答案或在某一課中,如2008年中考的第17題、2009年第16題,或在不同年級中,如2010年第16題涉及到七下第一課、第六課、第七課、第九課,八上第四課,八下第三課、第四課共七課知識。如果不記憶基礎知識,靠考試時翻書和資料,不可能考出好成績。因此,教材中的每個知識點特別是每一框、每一目的標題和教材中的黑體字學生都應十分明確、牢記在心、了如指掌。同時要打破教材的順序,挖掘相關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對它們加以整合,進行重組,建立知識體系,形成知識樹。如在復習競爭與合作時,把七下第九課《生命的林子》與八下第四課《生命共舟》聯(lián)系在一起。又如在復習有關法律知識后,把八上第五、七、八、九、十課與九年級第七、八課結合起來。再如在講寬容品質時,歸納七八年級的內容,寬容既是交往的原則和方法,又是化解沖突的方法。

      2.關注時政。近三年中考試題大多是以時政為背景材料,考查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時政熱點,讓學生一定要觀看中央電視臺的12.4法治人物頒獎晚會、最高科技獎勵頒獎大會、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大會、全國兩會、3.15晚會。但又不單純?yōu)闀r政而時政,目的是為了加強社會時政熱點與教材之間的聯(lián)系,思考這些時政熱點與所學教材的聯(lián)系,體現了教材中的一些觀點,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分析解讀這些事件,能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能力。當然教師應當精選一些熱點專題,設計題目讓學生訓練,達到融會貫通。

      3.培養(yǎng)答題能力。我市思品考試只有50分鐘,在50分鐘內完成一份試卷有一定的難度,這時答題技巧和能力顯得很重要,平時要加強學生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的訓練。首先是先易后難。難題不一定在最后,如2008年第16題學生不易作答,而后面的題卻不很難,結果學生在第16題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翻書找資料,也沒能作出理想的答案,后面的題即使會做也沒有時間了。其次是認真審題。題目讀懂、明確問題后再答。如,2010年中考第17題的第二問:請你列舉漫畫中的經營者可能會不擇手段地使用哪些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一些學生看成經營者侵犯消費者哪些權益。最后,不同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要規(guī)范化、程序化,避免使用口語,盡力使用教材上的語言,能做到心中有底,提高得分率。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片软件|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苏妲己|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国产性爱在线观看亚洲黄色一级片 |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亚洲免费电影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国产日本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亚洲高清综合|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 夜夜春亚洲嫩草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亚洲av无码不卡|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 亚洲成色999久久网站|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无码|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aⅴ中文字幕蜜桃|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亚洲bd|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伦另类中文字幕|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亚洲福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