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片段服飾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24
新課改引發了一場教學的變革,觀念不斷更新、方式不斷轉變。基于考情、校情、教情、學情的研究與分析,幾年來我在高三化學復習教學中積極實踐片段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謂片段教學,即教師選取學生的疑難困惑點、易錯易混點作為教學的重點,設計5到10分鐘的教學片段,引導和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發展能力、提升素養。片段教學要體現知識性、綜合性、針對性、實效性等特點。本文基于片段教學的實踐與反思,談一下個人的體會與感悟,現概述如下。
一、在實踐中摸索
1.用PPT呈現片段教學
案例1:負一價氧的故事
PPT做成的化學教學課件能夠具有強大的靈活性、交互性和生成性,并且兼具直觀性和趣味性;課堂上隨時可以使用,課后也便于學生自主學習。
2.用化工生產流程圖展開片段教學
案例2:碳酸鈉的制備(侯氏制堿法)
以問題為主線引發工業生產的過程,本片段可設計的問題有:①原料的選擇(鈉離子選擇便宜的原料氯化鈉,碳酸氫根離子利用空氣中二氧化碳和堿(氨水)反應制得);②反應的原理;③試劑添加的先后順序(先通二氧化碳還是氨氣);④循環使用的物質;⑤二氧化碳、氨氣的來源等。通過本片段教學形象、生動地展示了碳酸鈉的制備過程(知識發生、變化的過程),有效地展開了學生思維的過程,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3.師生互動共享片段教學
案例3:防倒吸的原理及裝置
師:(我先提一個問題)同學們我們來思考一下,為什么會出現倒吸現象?
生:內部壓強減小導致的。
師:好!怎么預防呢?
生:可以不接觸,可以在導管上接倒扣的漏斗。
師:能舉個例子嗎?
生:制備乙酸乙酯的實驗導管不接觸液面,氨氣的尾氣處理用了倒扣的漏斗。
師:倒扣的漏斗用了什么原理?
生:增大接觸面積,使倒吸困難。
師:還有什么儀器可以增大接觸面積?
生:干燥管。
師:不接觸會導致氣體泄漏,引起污染,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氨氣的防倒吸中可以用四氯化碳使氣體不直接接觸水。
師:非常好,退一步講如果已經倒吸了怎么辦?
生:可以加裝安全瓶。
師:誰來總結下防倒吸的方法。
生:1.不接觸;2.增大接觸面積使倒吸困難;3.加裝安全瓶。
師:給出部分防倒吸裝置,讓學生感悟。
通過師生共同摸索,找到產生問題的根源,然后去解決問題。通過互動式教學片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有序思維能力,同時能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因為只有有了信心才能產生行動,有了行動才能發現和解決問題。
4.利用生活經驗支撐片段教學
案例4:漂白性知識
化學上的漂白性是針對有機色素的。而漂白的方式又有多種,學生經常會概念不清,我們可以采取片段教學,讓學生先想象如果水中有有色的物質你怎么使水褪色。這時候有人會提到把有色物質撈走,或者利用化學物質與有色物質發生反應變成無色等。此時再講解活性炭的吸附、強氧化劑的漂白、二氧化硫針對品紅的化合就順利成章。同時還可以告訴學生,強氧化性對對手沒有選擇性,而化合不是誰和誰都可以的。此時可以講清二氧化硫漂白品紅的好景不長。通過這個片段教學讓學生知道化學和生活是相通的,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拓展思維角度。
5.突出學科思想彰顯片段教學
案例5:等同處理在化學中的應用
(1)已知硫酸溶液的濃度越大密度也越大,40%的硫酸溶液和50%的硫酸溶液等體積混合,混合以后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 )45%(大于、等于或者小于)。
本題可以考慮先等質量混合得到45%的硫酸,然后再把多余的50%的硫酸混進去,此時利用平均思想得出結果應該大于45%。
(2)一密閉容器中充入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混合氣體,保持容器體積不變充入二氧化氮,平衡后二氧化氮的體積分數( )(變大、變小或者不變)。
直接考慮二氧化氮增加,平衡正向移動四氧化二氮也增加,不太好判斷。可以考慮先將二氧化氮放在別的容器中可以達到和原容器中等效的平衡。再把它壓入原容器中,如果不移動體積分數不變,但此時壓強變大,平衡正向移動,二氧化氮的體積分數變小。
在化學的很多問題中,我們要得到一個結果,而利用題目所給的過程很困難的時候,可以考慮選擇不同的過程,往往得到結果要容易的多。
6.凸現學生主體豐富片段教學
案例5:中心原子雜化軌道的理解
在學生已有對原子軌道認識的基礎上,給出三個例子:氨氣、三氟化硼、二氧化碳。電子對帶負電出現相互排斥同學們都能接受,而排斥之后的空間構型可以想象,而簡單的原子軌道對接很顯然不能解釋。這時候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同學們發揮想象力。最后得出三種軌道雜化方式順理成章。然后再判斷某些分子或離子中心原子的雜化軌道方式也變得很輕松。這種片段教學適用于化學中的好多理論和公式(如碰撞理論、克拉貝龍方程等)。直接灌輸給學生好像節約了時間,但往往多次講解學生還不能理解,事倍功半。而讓學生體驗思維的過程,自己得出一些想法不僅教學效果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思維品質和能力。
二、在反思中完善
筆者連續四年在高三,不同內容、多種呈現方式的教學片段在不斷累積和改進中。片段教學遵循短小精悍、自成一體、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片段教學在實踐中摸索前行,在反思中不斷完善。
1.片段教學的現實意義
傳統高三化學教學分為三輪,一輪重雙基,二輪專題復習,三輪綜合卷訓練。而新高考模式下課時大量減少但教學內容卻有所增加。要完成三輪復習已經不可能,所以在課改之初很多地方提出課時不夠的問題。那么在新高考形勢下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大膽改革,筆者所在學校近幾年高考都是采用兩條腿走路的模式,即一輪復習的同時就增加綜合卷的訓練。當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會及時介入片段教學,近幾年我校的高考A級率達到75%,B級率達95%。片段教學讓課堂增添了變數和活力,不僅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片段教學有效地幫助學生二次建構知識,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片段教學豐富了教學的形式,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也有大大的提高。
2.片段教學的主要特點
(1)短小精悍,以小見大
片段教學本身是一個微型的課題,切入口小,每個教學片段都涉及到學習最核心的問題,都指向學生學習中的疑難點,讓學生短時間就能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在收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也樹立了信心。
(2)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片段教學可以針對一個知識點,可以針對一個思維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可以幫助學生對方法的體悟。豐富的內容,呈現形式的多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
(3)重在參與,貴在引導
應試教育的最大問題是追尋結果的時候忽略了精彩的過程,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參與和理解,導致學生遇到問題時無從下手,有序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鍛煉。而片段教學側重于發現問題的本源,重視教學的過程。如案例4中漂白性的問題,如果教師僅僅是講解有這么3種漂白的類型,學生很容易遺忘,但片段中換了一種思路,教師恰當引導,給學生思考和創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得出漂白可能的方法,然后對號入座,這種知識是建立在學生的元認知的基礎之上,是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感悟,不易遺忘。
(4)隨機介入,靈活運用
片段教學具有相對完整性和獨立性,所以可以選擇在復習中突出重點,也可以在綜合卷講解中遇到問題及時插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同時還可以將PPT提供給學生課余時間自主學習。如碰到學生對雜化軌道認識不充分我可以立即介入案例5幫助其學習。學生頭腦中的片段多了之后必然對知識和方法認識深刻,當碰到問題的時候也可以借鑒不同的教學片段。
3.片段教學的注意事項
(1)講練結合,內容完整
片段教學除了內容少、時間短之外,與一個專題復習沒有什么區別,它是濃縮的精華。設計教學片段時要確立恰當的教學目標,要明確本片段的重難點,還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環節如情境誘導、情緒疏導、思維引導、當堂訓導等一個都不能少。
(2)收放自如,合情合理
片段教學的引入,不能唐突,要合情合理。在片段教學的過程中要進行提煉,用其中的知識和方法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片段教學不需要面面俱到,不能過度擴展,但要讓學生吃透其中的精髓,使其久久回味。
(3)慎重選擇,及時調整
每節課根據需要插入教學片段。教者首先要對自己設計的教學片段加以研究,預先知道其可能達到的教學目的,然后根據學生的學情,再結合本節課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片段。隨著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對于同一個難點可以通過呈現方式、例題的選擇等來調整片段設計。當學生對片段已經比較熟悉的時候解題時遇到要用到的教學片段只需要點一點(如案例6)。總之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不斷創新利用片段教學。
4.片段教學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英文影視片段;語言環境;興趣;英語課堂教學
一、引言
近幾年,隨著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中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以及網絡的發展普及,傳統的教學方式,如針對課本的詞匯、句子以及語法進行講解的語言教學,使教學內容變得抽象、枯燥,甚至引起學生的厭煩。在過去的英語課堂上,學生缺乏互動式交流學習的機會。但現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網絡的飛速發展,為學生提供互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出利于英語思維的學習氣氛,創造最佳語言學習環境,盡可能使教學內容生動、直觀、具體,使學生在較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提高英語思維學習語言的意識成為了可能。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增加教師與學生互動機會,為學生創設逼真的英語語言環境呢?英文影視片段的引入能為這個疑問提供一個解決途徑。本文的研究內容就是如何將豐富的英文電影資源轉變為教學內容,如何為學生創造最佳英語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二、英文影視片段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一)英文影視為英語教學提供了可視的語言
影視是一種綜合藝術形式,它包括電影和電視。它給學生營造了一種多感官刺激的輸入氛圍,實現了圖像、文字的有機結合。用英文影視片段輔助教學,學生不僅聽見語言,而且可以看著語言在語境中使用,有利于學生對英文的理解。影視片段中有豐富表情、手勢和其他的視覺線索,這些都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所有這些超語言特征能夠幫助學生看見他們不能聽到的東西,這些東西對學生學習英語非常重要。例如,在教學高中英語必修3第三單元《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時,我就引入了英文電影《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中與課文有關的片段,學生很感興趣,學得很輕松。我還組織學生分角色進行表演,教學效果很好。
(二)英文影視為英語教學提供了地道的語言
影視片段中的英語是母語為英語的人在生活中使用的英語,它很真實,很地道。經常看英文影視可以學會地道的英語表達。影視片段可以描述語言運用的真實環境,能反映出表達語言發生時的語境。教學中學生學習的語言知識大多來源于課本,限于規則體系。而影視片段中的語言是以對話形式出現的,隨人、隨環境的變化而不同。詞匯的運用在影視片段中也十分靈活。
(三)英文影視為英語教學提供了真實的語境
英語教學的根本出發點是通過引入或創設各種真實情境理解和掌握語言的意義,從而達到在交際中運用語言的目的。影視語言內容豐富、地道、通俗、接近生活,讓學生感覺身臨其境,并且能充分調動學生視、聽、說的積極性。作為可視媒體,學生在觀看影視過程中不僅能聽到對白,而且能看到背景畫面:演員的動作、表情、著裝等超語言信息,可以更容易、更準確地理解語言。電影能真實而立體地展現語言背景和使用環境,所以經常觀看英語影視,學生就會漸漸地學會在不同情景中使用適當的語言。例如,《阿甘正傳》中當說到阿甘父親時,阿甘媽媽說:“He’s on vocation.”如果不看情景,就不知道是說他父親死了而以為他度假了。
(四)英文影視為英語教學提供了真實的文化
現在的英語教學往往只注重傳授語言知識而忽視文化知識。而英語影視不僅提供了英語的語言知識,客觀地展示了英語的民族個性、風土人情、人文思想和精神氣質,從而使學習者把英語的詞語與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而達到深層次的學習英語直至真正地掌握英語的目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語言也就是學習文化。影視是溝通文化的橋梁,英語影視從多方面展示了英語文化。演員的臺詞、影視故事本身及影視畫面,這些對更好地了解英語文化是至關重要的。例如,學習西方萬圣節時就可以引入英文影視片段《Halloween》,圣誕節就可以引入《A Christmas Carol 》等。
(五)英文影視培養了學生濃厚的興趣
英文影視語言材料真實、情境真實、文化真實,因此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它把聲音、影像合為一體,使語言信息與特定的情景相結合起來,實現了多渠道的、形象生動的信息傳遞。這種藝術將畫面與聲音完美地結合了起來,給學生營造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能刺激學生的語言實踐熱情。學生會自覺發現和改進自己的發音,嘗試使用地道的表達,給學生帶來成就感,使其“間接興趣”逐漸轉化成“直接興趣”。
三、結語
影視是一本百科全書,集語言知識、文學、自然、社會、文化、歷史、科學與藝術于一身,是掌握語言和客觀理解文化最直接、最佳的途徑。英文影視不僅豐富了英語教學內涵,而且增添了英語學習興趣。教師只要對英文影視進行科學的編輯加工、設計合情合理有效引人,在充分發揮自身主導作用的同時,學會利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來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將語言的輸入、輸出活動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發揮其對外語學習的輔助作用,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文娟《論原版英文電影與高中生的英語學習》《大學時代》,2006、11月下半月
[2]龍千紅《電影與英語聽說教學.外語電化教學》2003,(91)
[3]舒運祥《外語測試的理論與方法》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1
[4]唐洪波《影視文學:構筑外語知識框架的途徑》《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2,第24卷,(3)
[5]王朝英《影視語言情景教學與學生英語交際的培養》《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1,(2)
本文結合一節低年級優質課中的教學片段,分析和探討提高課堂活動有效性及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方法和途徑。該節課授課對象為小學二年級學生,教學內容為一首關于夏天的小詩:
On summer days,
The sun is hot.
I eat ice cream.
On summer days,
The clouds are big and white.
I like to swim.
On summer days,
I like to play every day.
一、利用新穎的游戲活動,凸顯課堂活動的趣味性
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新鮮事物,樂于參與各種課堂活動。新穎的游戲活動能使學生在輕松、自由、充滿趣味的學習氛圍中,主動、積極、有效地參與合作與交流,更好地促進學生習得語言知識和鍛煉語言的技能。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創造性地利用新穎、有趣、易操作、高效益的游戲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教學片段一】
課堂伊始,教師就組織開展Say What You See的游戲。首先,教師通過PPT逐個呈現動物類單詞(見PPT1),請學生大聲讀出來。
接下去,師生開展如下對話:
T: Can you find a hiding word here?
Ss: Yes.
S1: Cat.
T: Could you please come to the front and show us the word “cat”?
S1: OK. This is “cat”. (學生快速跑到前面并用手指出隱藏著的、豎著的CAT單詞)
T: Wow, great! Good for you. You are right. What else can you find?
S2: Animal.
T: Great! That’s the hiding word. Let me show you the hiding word.(教師通過PPT凸顯單詞ANIMAL,見PPT1) It’s “ANIMAL”. These words here are all animals.(教師指著PPT上所有的單詞) Do you know any other animals?
S3: Snake.
S4: Rabbit.
S5: Lion.
......
之后,教師用同樣的方法,通過“教師逐步呈現單詞——學生尋找隱藏單詞——自由說出同類單詞”的步驟,進行了顏色類、服飾類等單詞的復習,最后綜合性地呈現與夏天有關聯的單詞T-shirt, sun, swim, watermelon, dress, ice cream,讓學生發現隱藏的單詞summer,從而自然而然地導入本課話題。
在本節課的導入環節,教師利用Say What You See的游戲,通過讓學生大聲朗讀呈現的單詞、觀察尋找隱藏的單詞、討論交流同類的單詞,使學生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復習鞏固了相關單詞,學生參與熱情高漲,復習效果十分明顯。在游戲的最后階段,教師先呈現服飾類單詞,詢問學生“哪兩種服飾是屬于夏天的”,自然引出T-shirt和 dress單詞。接著教師再補充與夏天有關的單詞sun, swim, watermelon,ice cream,讓學生在其中找出隱藏著的單詞summer。教師巧妙地運用游戲,有效、流暢地導入本課話題Summer,與此同時也讓學生初步感知和了解了與本課相關的重點詞匯sun, swim, ice cream,為新知學習做好了鋪墊。
在鞏固操練部分,教師再次利用Say What You See的游戲進行課堂鞏固活動。相同的游戲,不同的呈現步驟,不同的訓練要點,收到了同樣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將本環節的游戲內容設計為本節課的重點單詞、短語和句型。學生在明快的音樂伴奏下,迅速捕捉逐個課件上徐徐飄過的白云上的英語信息,大聲喊出英語。在這種愉悅的游戲氛圍中,學生不知不覺地參與進來,盡情釋放自己的表現欲,游戲活動的再次巧妙利用提高了新知鞏固的趣味性和實效性。
二、創設多樣的學習方式,強調課堂活動的自主性
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會促進學生未來學得更多、更好、更有效。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如大組商討、多組互動、小組合作、同桌交流、獨立探究等形式,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過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提升語言能力。
【教學片段二】
在學習小詩文本環節,教師首先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仔細品讀小詩,找出小詩題目”的學習任務。之后,師生交流如下:
T:Hello,boys and girls. Have you got the name of the poem?
S1:I like summer.
T: Good idea.
S2: I like ice cream.
T: Maybe.
S3: Summer.
T: Maybe you’re right.
S4: On summer days.
T: Good. It could be the name.
S5: I like to swim.
S6: Every day.
...
T: Thank you. You have great ideas. I think the best answers are “Summer”, “I like summer”, and “On summer days”. Pay attention to the repeating part,boys and girls. The first sentence of each part is “On summer days”. So the best title is ...
Ss: On summer days.
“新知呈現環節是學生感知、理解和認識新的語言項目的過程,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之一。”(宮文勝,2009)教師在小詩文本的呈現環節,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相對自主的課堂活動中,走進文本、理解文本、表現文本。在這樣的課堂活動中,學生的獨立學習時間得到保障,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有效鍛煉和提升。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教師的適時幫助,小詩文本學習的效果得到有效增強。
在“找題目”的環節,教師要求學生通過獨立閱讀來探尋文本題目。正是在這種閱讀和尋找的過程中,學生捕捉文本主要信息的能力得到初步鍛煉,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而后,在“學文本”的環節,教師依照文本的段落順序精心設計成為三個不同層次的課堂活動,即“跟著老師學”“小組一起學”“自己獨立學”,在遞進式的學習任務中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豐富語言的表現形式,彰顯課堂活動的靈活性
英語語言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豐富多樣的語言表現形式能進一步激發和維持學生繼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升課堂學習的實效性。
【教學片段三】
教師安排Let’s Chant and Sing活動,語言內容是在原先的小詩基礎上進行了適當的豐富與擴充(見PPT2),并將小詩形式轉化為歌謠和歌曲的表現形式,讓學生再次學習、鞏固和拓展新知。
本環節,師生之間的對話如下:
T: Now it’s time to chant. You see, this is a rhyme.
Ss: Ah...(學生看到如此長的歌謠感到驚訝)
T: Oh, so many words. Don’t be afraid. Listen to me first.
(教師邊拍手打節奏,邊示范朗讀,學生也試著跟著老師一起讀)
T: You see, you can read it. You did very well. This time you say it in your groups.
接著學生在組內朗讀歌謠,教師選幾組同學表演。
T: You did a good job. Actually, this is a song. You can sing it. First, listen to me. (教師運用學生耳熟能詳的歌曲《Do-Re-Mi》的曲調將歌謠唱了出來)Do you like it?
Ss: Yes.
T: Now it’s time for you to sing.
接下去進行學生組內練唱、小組表演唱、師生齊唱。
【教學片段四】
本環節教師安排Try to Say活動,要求學生利用PPT上提供的語言框架并結合圖片(見PPT3)模仿課文說一說夏天。
教師首先給學生做了示范,然后要求學生自主準備,最后請幾名學生到教室前面描述夏天。學生們的表現非常精彩。
鞏固拓展部分“活動的設置應該基于課文,源于課文,但是更應該高于課文,廣于課文,深于課文,活于課文”(林麗,2011)。本環節,教師將小詩文本進行適度的豐富和擴展,形式上由小詩變為歌謠再變為歌曲。雖然一開始學生看到改后變長的文本內容有畏難情緒,但由于學生在新知環節學得扎實有效,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很快便說出了歌謠、唱起了歌曲,學生在知識擴充、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中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而且進一步鞏固和活化了學生的語言知識,促進語言技能的形成和發展。
未經整合的某個進程的各個階段
一點一滴接觸消費者
通過廣告將一些小情節串聯起來,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而設計師或是流行服飾商店,也通過單個系列展示全年的產品線
保持對產品或設計理念的一貫興趣,而消費者通常注意力難以集中
小片段而不是大規模
顏色:以炭灰色調為主題:暗紫紅色,褐色和米色提供了色調變化的選擇。橄欖色和鳧藍色,凸顯鮮艷明亮的銅綠色,靈感來自于自然發生的氧化過程。
2、Devotion虔誠
在特定的時期集中注意力于某件事物
特定時期特定的著裝,而不是多種搭配的折衷選擇
根據所參加的活動性質而選擇服裝(穿著盛裝參加晚會,或是穿著格子短褲、提著挎籃外出野餐)
顏色:最近幾個季節藍色一直相當流行。我們認為這是一組極具魅力的色調,充滿了神秘的氣息。明亮的藍色和淡紫色,映襯著深褐色和較深的色調。濃郁的紫色和暗綠色襯托出朦朧的情感。
3、Dynasty朝代
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取材于對潮流生活引領者的追隨
靈感來源于過去的時代和帝國,不計其數的文獻和博物館陳列反映了歷史的輝煌
參考古代服飾:裙襯和緊身胸衣的出現
擯棄正式或節日服飾,靈感來源于對重要細節的專注:從裙襯到輔料選擇,從穗狀到輔飾設計(Zac Posen的初秋系列)
顏色:淡紫色賦予整個色系清涼的色調,而柔和的桃色則為秋季色系增添暖色。灰紫色、橙黃色、黃綠色的組合,如同落日映照著過去時代的故事。柔嫩的粉紅色和米褐色適用于愜意的生活方式,深綠色和玫瑰紅使得色系呈現一定的力度。
4、Remedy修飾
豐富的情感是一切科學與探索的基礎,而好奇心則是人類發展的原動力
修飾,是情感、藝術與科學完美的結合
好奇心激發改革創新,而直覺帶來發明創造
了解事物的來龍去脈成為奇妙的情感旅程顏色:這組色調非常寬廣粉紅色和珊瑚色極為鮮艷,銅綠色增加了跳躍感。深藍色和葉綠色是基礎色調,配搭上淡藍色和淺玫瑰色。
5、Silence幽靜
喧囂的世界中突如其來的沉寂令人吃驚
因為聲響充斥著我們周圍的世界,人們對幽靜生活的渴望如同對奢侈品的追求
有時候最有效的表達方式不是語言,而是無聲的行動或手勢
無需更多詮釋,幽靜的生活意味深長
幽靜可以是震耳欲聾的聲響,令人無法承受,丑陋或是美麗?
本課是根據浙美版八年級第十五冊熱愛祖國優秀傳統藝術內容展開的一節欣賞課。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的傳統藝術日益受到現代社會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挑戰。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學會正確對待我國傳統藝術,從小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藝術的美好情感。
唐代的人物絹畫已趨向成熟,人物的動作姿態刻畫非常細膩,尤其是人物的心理和神態的描繪。本課主要是通過對唐代人物的動作、神態的觀察,讓學生多角度地分析中國古代人物畫作品,了解唐代宮女的生活、勞動場景,古代人物畫的特征,學會一般欣賞人物畫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欣賞評述能力。
【學情分析】
傳統人物繪畫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的,但他們的理解比較單一,往往停留在表現了什么內容,而要更具體、全面地分析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對《中國古代人物絹畫――搗練圖》的欣賞,不能僅僅看成是唐代婦女勞動生活的再現,而應引導學生從畫中人物的動作姿態,尤其是傳神的細節描寫去探討,從而認識到唐代仕女畫所達到的高度成就。
【教學目標】
1、以強烈的視覺形式來展示我國傳統的人物繪畫,使學生率先獲得一種視覺上的體驗,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欣賞水平。
2、初步了解唐代人物畫的相關知識,初步掌握中國人物畫作品欣賞的方法。
3、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傳統藝術的熏陶,培養學生從小熱愛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欣賞中國古代人物畫中人物的動作姿態,尤其是細節的描寫;掌握一般中國人物畫欣賞的方法。
難點:畫中刻畫的人物如何做到傳神,如何體現唐代仕女畫所達到的高度成就及藝術和歷史文獻價值。
【課前準備】
學生:相關唐代人物畫的知識,唐代人物畫家周、張萱和宋徽宗趙佶。
將所有的課桌分成四組集合在一起,學生按U字型坐下。
教師:多媒體課件、視頻片段、四張《簪花仕女圖》四張《搗練圖》高清印刷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課堂禮儀:師生問好,開始上課。
師:同學們看一下我們的課桌上多了什么?
生:(齊答)中國畫印刷品。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中國古代絹畫,中國畫的一種。
二、視頻欣賞 導入新課
師:我們先來欣賞一段視頻,在欣賞過程中請同學們思考兩個問題:劇中體現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婦女的體型、服飾和穿戴又有何特點?
(學生欣賞視頻片段)
生A:唐代。
生B:婦女體型很胖。
生C: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女性只有唐代是以胖為美的。
生D:這個就是劉曉慶主演的《武則天》。
生E:中國封建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非常了不起的一個人物。她做了女皇后,減輕賦稅,重用優秀人才,對大唐的興盛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師:同學們講得很好。電視劇《宮》相信很多同學都看過,今天我們也來穿越到唐代,看看唐代的畫家是如何描繪她們當時的生活場景的。請同學們打開課本40頁及欣賞古代人物絹畫印刷品。
【設計意圖】運用視頻電影片段欣賞,通過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課堂學習的欲望,再現唐代宮女的生活場景,學生觀察她們的體型和服飾非常直觀。
三、作品欣賞 共同探討
1、欣賞《簪花仕女圖》
師:周是唐代仕女畫最有名的畫家之一,接下來我們來一起欣賞他的名作《簪花仕女圖》,談談你對這幅畫的感受。
(欣賞唐代周的《簪花仕女圖》)
生:(齊答)非常精細,畫得很逼真。
師:這是中國古畫中所使用的一種材料絹,特別適宜于表現一些精細的人和物。絹畫在唐宋時期是應用非常普遍的一種繪畫材料。
生A:描繪了一群貴婦人在庭園中閑步賞花的情景,里面還有小狗、白鶴、花卉作為點綴。
生B:她們的生活很愜意、悠閑,不過從她們的表情、神態上,我感受到她們雖然衣食無憂,但內心是比較空虛和寂寞的。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回答得很好。我們再仔細觀察她們的服飾、裝飾上有什么特點。
生C:她們穿著非常華麗,而且貴婦人發髻上都有花卉做裝飾。
生D:她們都披著紗,皮膚都隱約透出來了,穿得很開放。
師:這是一張以頭簪鮮花而得名的畫作,大唐與很多國家都有貿易往來,受到很多外來文化的影響,也借鑒了國外服飾的特點。唐時期無論是在政治、經濟、對外文化藝術交流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下面請同學們齊讀杜甫的《憶昔》,看看我們的大詩人杜甫是如何來描繪唐代的盛況的。
(學生齊讀杜甫的《憶昔》――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師:杜甫曾經目睹了唐由興盛轉向衰弱的整個過程,誰能簡要描述這則詩篇大概講了什么意思?
生:描繪的是開元盛世時,百姓安居樂業,生活非常富裕。
師:回憶開元全盛時,小小的縣城里就有上萬戶人家。農業連年獲得豐收,糧食裝滿了公家和私人的倉庫,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師:為什么唐代的婦女要以胖為美?
生:(齊答)人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
師:這一點確實是比較直觀的原因,老師這里還有第二種說法,唐高祖李淵的外祖父是鮮卑游牧民族人,游牧民族的婦女很多也都會騎馬、射箭,相對她們的體型上也比較健碩,后來的帝王也受此影響喜歡這種體形的女性。
師:我們再仔細觀察這張畫中用線、用色上有什么特點?
生A:線條簡練、自然。
生B:衣紋自然,衣服顏色鮮艷。
師:好。線條是中國畫最主要的表現形式,線條有輕重、長短、粗細、虛實等變化。作為我國傳統的繪畫形式,中國畫有其自身用筆和用墨上的特色,特別是線條的表現。
師:人物絹畫有什么特點?
生:工整、細膩,而且人物的表情、動作和神態的描繪都很自然、真實。
師:真聰明。形神兼備是人物畫最高境界,畫家不僅僅滿足于形似,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與內心世界的揭示。
師:如何欣賞一件中國人物畫作品?
生A:畫了什么內容,想揭示什么主題。
生B:線條、明暗、色彩帶給我們畫作的整體效果。
師:對。構圖、線條、色彩、對比、虛實關系的處理,當然我們有時還需了解畫家及他所處的年代、生活環境及創作的背景等,一般我們欣賞作品就可以從這樣三個方面去分析。
生:(驚訝)有那么多啊!
【設計意圖】每一組課桌上都有與原作尺寸一致的高清印刷品《簪花仕女圖》,學生能近距離觀察到作品中人物線條、動作和神態的細節刻畫,便于欣賞評述。將美術與詩歌相結合,引用杜甫的詩,來進一步說明唐代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全盛時期。通過《簪花仕女圖》的學習,概括中國人物畫欣賞的一般方法,為重點學習《搗練圖》作更好的鋪墊。
2、重點欣賞《搗練圖》,寫出你的感受
師:根據剛才總結的欣賞古畫的三要素,我們來重點欣賞唐代張萱的《搗練圖》,先請同學將你對這一張畫的感受寫出來。
(學生欣賞唐代張萱的《搗練圖》,書寫自己的感受)
生A:這也是一張古代絹畫,畫得非常仔細,描繪的是一群宮女在工作的場景,有縫紉等。
生B:因為描繪宮女,所以這些人的衣著都穿得比較樸素,顏色沒有《簪花仕女圖》那么鮮艷。
師:大家理解起來可能有一定的難度,我先來解釋一下什么是搗練。練是一種布料,它的面料比較硬而且有點黃,需要沖搗漂洗,布料才能變得又白又軟。
生C:(迫不及待)老師我知道了,第三個片段就是搗練。
師:整個畫面共描繪了幾個工作場景?
生:(齊答)三個。
師:那么還有一個片段是在做什么?
生D:在拉布。
生E:把練熨平。
師:非常好。那么我們看到描繪了三個工作場景,熨燙、縫紉和搗練。
生F:老師,不對,順序應該是搗練、縫紉和熨燙。
師:這位同學說得非常正確。中國畫的一大特色就是運用散點透視,它把多角度事物的特征或多側面刻畫人物形象表現在同一個畫面中,使畫面所表現的內容更全面、生動。中國古代一些字和畫一般都是自右向左欣賞的。
師:我們再來看作者。
生:唐代張萱也是一個人物畫非常出色的畫家。
師:恩。據傳這幅畫是宋徽宗趙佶的摹本,那宋徽宗又是怎樣一個人物?
生A:他是北宋末年的皇帝。
生B:書法和繪畫很好。
師:看來我們同學的知識面還是很廣,他是北宋末期的皇帝,沒有治理國家方面的特殊才能,但繪畫上的造詣很高。我們來欣賞他的作品《寫生珍禽圖》,這是一張由12張寫生的禽鳥圖構成的畫作,2002年它從海外回流北京,在北京的拍賣會上,最終以2530萬元的價格成交,創造了當時中國繪畫拍賣成交的世界紀錄。他在位時將畫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國歷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書畫院,即當時的宮廷畫院,以畫作為科舉升官的一種考試方法,極大地刺激了中國畫意境的發展。
師:接下來我們再進一步欣賞《搗練圖》,畫家是如何來刻畫人物的細節的,把細節找出來。
(學生進一步欣賞《搗練圖》)
生A:看畫面中第二個片段縫紉中,兩位坐著的婦女刻畫非常仔細,她們手中拿著針線,小時候我看我奶奶就是這樣縫的。
生B:我還看到其中一個婦女還在咬線。
師:這種生活場景我們很多同學都沒看到過,理解起來就有難度,所以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觀察、發現生活中的美。我們再來看看其它兩個片段。
生C:第一部分搗練中,有四個女工,有兩個動作一樣,正要放入水中沖搗,有一個似乎剛準備好要工作,還有一個覺得袖子太寬松,所以把袖子往上卷。
師:這位同學觀察得非常仔細。多人從事一樣工作時,每個人的動作、表情肯定是有差異的,而畫家往往把這種不同點描繪非常清楚。
生D:熨燙部分也描繪得很仔細。特別是最左邊的那個婦女,身體都微向后仰,目的是把布拉得更平直一點。
生E:熨燙的人眼神特別專注,似乎很小心。練下面還有個淘氣的小女孩估計是比較貪玩,覺得新鮮,在那里玩。
師:小女孩的描繪給整個畫面增添了一定的生活趣味,是畫面的點睛之筆。
生F:旁邊還有個生爐火的小姑娘,因為怕熱,把臉都側過來了。
生G:對了,那個碳火是用于熨燙的。
師:太好了,看來老師的第三個問題同學們也已經解決了。那么什么是仕女圖。
生:描繪宮廷中的女性。
師:對,宮廷中的女性生活、起居場景的畫作。以后我們欣賞一張畫就要從以上幾個方面去具體分析,這樣就比較完整了。
【設計意圖】《搗練圖》的印刷品讓學生欣賞過程中,對其中的三個場景觀察得更加仔細,分析更為清晰。有了《簪花仕女圖》的學習鋪墊,學生已經能比較全面地去欣賞《搗練圖》,再進行局部工作場景分析就顯得比較容易了。
四、分析比較層層深入
師:欣賞西方古典人物油畫,說說你的感受。
(學生欣賞西方古典人物油畫)
生A:很逼真,很漂亮,跟照片差不多。
生B:它的明暗和色彩處理特別到位。
師:下面請同學們來完成表格。
生A:中國畫的工具材料是筆墨紙硯,一般是畫在絹、宣紙上的。
生B:油畫是用油畫顏料在畫布和畫板上的。
生C:油畫非常真實,跟照片一樣。
師:中國畫主要以線作為造型的主要表現手段,而油畫主要采用明暗和色彩,注重真實性。
生D:中國人物畫以形寫神,特別強調神態的描繪。
【設計意圖】將西方古典人物油畫與中國傳統人物畫比較,并制成表格,學生回答起來方向比較明確。
五、 提供課題 研究拓展
師:今天我們重點欣賞了《簪花仕女圖》和《搗練圖》,了解了從三個方面去欣賞中國人物畫作品,同學們也觀察很仔細,以后我們在欣賞很多藝術作品時,都可以借用以上的方法去分析評述。老師再推薦兩件作品,唐代閻立本《步輦圖》和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同學們可以通過查閱書籍及網絡,進一步理解中國古代人物畫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設計意圖】推薦上述兩作品,更好地鞏固中國人物絹畫中對人物動作、神態的刻畫,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人物畫的藝術特色和魅力。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中國古代人物絹畫――搗練圖》是我國傳統繪畫中的經典作品,而欣賞課在農村初中的美術學習中,為了避免單調、枯燥、難理解,我在教學內容設計上作了調整與補充。在教學過程中,我非常注重學科綜合,將美術與影視、文學、詩歌、歷史相結合,使學生在美術欣賞課學習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其它方面的信息,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對更好地理解中國人物畫起到了很好的“突圍”作用,同時也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養成良好的欣賞美術作品習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足夠的自由思維時間和空間,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更好地體現合作探究,我把班級里所有學生分成四大桌即四個大組。欣賞課中作品的印刷質量很重要,每個大桌我都準備了一張《簪花仕女圖》和一張《搗練圖》的印刷品,并按原作尺寸制作的,使學生能更近距離地欣賞到作品,能觀察得更仔細、更真實,設計好欣賞作業,引領學生更好地分析、討論和評述。
(蕭山區瓜瀝鎮一中浙江杭州)
管慶偉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