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醫基礎理論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文化差異;日常交際;禮儀
中國正以飛速的發展與世界接軌,跨國交際日益增多。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接觸越來越多。中(東)西方文化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由此也對交際禮儀方面有一定的影響。在中(東)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視人際交往。但交往的觀念交往的方式都有著明顯的差別。
一、打招呼
中國人路遇熟人總愛寒暄道:“吃飯了嗎?”“到哪兒去?”“上班呀?”等。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有禮貌的打招呼用語,而若你跟西方人這樣打招呼“Haveyouhadyourmeal?”“Whereareyougoing?”他們則會認為你想請他吃飯或者干涉其私事,會引起誤解。西方人見面,通常招呼道:“Hello!”“Howdoyoudo!”“Niceday,isn’tit?”
二、感謝
對于別人的贊揚,中國人通常表示謙虛,并有一套謙虛之詞,象“慚愧”、“哪里”、“寒舍”、“拙文”等。而西方人總是高興地回答“thankyou”以表接受。中國人用“謝謝”的場合較西方人少尤其是非常親近的朋友和家庭成員之間不常說“謝謝。”而西方人整天把“thankyou”掛在嘴邊,即使是親朋好友和家庭成員之間也常如此。中國人收到禮物時往往放在一邊,看也不看(生怕人家說貪心)。而西方人收到禮物時要當著客人的面馬上打開并連聲稱好。
三、招待客人
中國人殷勤好客,一杯杯地斟酒,一遍遍地上菜,客人不吃不行,不喝也不行,使西方人覺得難以對付。而西方人的習慣是:Helpyourself,Please!中國人送客人時,主人與客人常說:“慢走!”“小心點!”“再見,走好??!”“你們進去吧!”“請留步”等。而西方人只說:“ByeBye!””Seeyoulater!””Seeyounexttime!””Goodnight!”
四、節日禮儀
中國和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還顯著地表現在節日方面。除中國和英語國家共同的節日(如,NewYear’sDay)處,雙方還各有自己獨特的節日。中國有theSpringFestival,theDragonBoatFestival,Mid—AutumnDay.等,英語國家有”Valentine’sDay(情人節),Easter(復活節),Aprilfool’sDay(愚人節),ThanksGivingDay(感恩節),ChristmasDay(圣誕節)等。中西方節日的風俗習慣也很不相同。在節日里,對于別人送來的禮物,中國人往往要推辭一番,表現得無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當面打開。如果當面打開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貪財”的嫌疑。而在英語文化中,人們對別人送的禮品,一般都要當面打開稱贊一番,并且欣然道謝。
五、詞匯語言的文化
英語詞匯在長期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對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的介紹,以防學生單純地從詞匯本身做出主觀評價。比如red一詞,無論在英語國家還是在中國,紅色往往與慶?;顒踊蛳矐c日子有關,英語里有“red—letterdays”(節假日)。尤其在中國,紅色象征革命和社會主義等積極意義,但在英語中“red”還意味著危險狀態或使人生氣,如“redflag”(引人生氣的事)。還有當看到商業英語中的“inthered”,別以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虧損,負債。
在教學中,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文化意識,使他們能主動地,自學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環境中。比如:加強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比較,將中西文化在稱呼,招呼語等等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自覺自然地滲透到教學中。又如: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梢允占恍┯⒄Z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國藝術,歷史和風土人情等。
總之,中西方的文化存在著很多差異,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而必須加強語言的文化導入,重視語言文化差異對語言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中正確運用語言。
六、文化等級觀念
中(東)方文化等級觀念強烈。無論是在組織里,還是在家庭里,忽略等級、地位就是非禮。盡管傳統禮制中的等級制度已被消除,但等級觀念至今仍對東方文化產生影響。在中國,傳統的君臣、父子等級觀念在中國人的頭腦中仍根深蒂固。父親在兒子的眼中、教師在學生的眼中有著絕對的權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長中仍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另外,中國式的家庭結構比較復雜,傳統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這樣的家庭中,老人幫助照看小孩,兒孫們長大后幫助扶養老人,家庭成員之間互相依賴,互相幫助,密切了親情關系。:
在西方國家,除了英國等少數國家有著世襲貴族和森嚴的等級制度外,大多數西方國家都倡導平等觀念。特別在美國,崇尚人人平等,很少人以自己顯赫的家庭背景為榮,也很少人以自己貧寒出身為恥,因他們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國一句流行的諺語所言:“只要努力,牛仔也能當總統?!保↖fworkinghard,evencowboycanbepresident.)在家庭中,美國人不講等級,只要彼此尊重,父母與子女可直呼其名。他們的家庭觀念往往比較淡薄,不愿為家庭做出太多犧牲。
當然,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導致的禮儀上的差異還有很多,比如服飾禮儀、進餐禮儀,秘書禮儀等等,由于篇幅等多方面的制約,在此不能一一深入探討??傊形鞣街g有各自的文化習慣,由此也產生了不少不同的交往習慣。因此,隨著我國進入WTO經濟的發展和對外交流、貿易的不斷增加,我們不但有必要在與外國人交往或者前往別的國家去之前,了解對方國家的禮儀習慣,而且必須加強專業禮儀人才的培養,提高全民禮儀意識,這不僅是對對方的尊重,也給我們自己帶來了便利,不但能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煩與誤會,還能在現代社會的多方競爭中爭取主動,取得良好的結果或效益。
參考文獻:
【1】鄧炎昌,劉潤清,《語言文化即英漢語言文化對比》,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1994
【2】方文惠主編,《英漢對比語言學》,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3】胡文仲,《文化與文學》,《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年第1期
圍繞中職與高職護理專業培養目標,結合護理工作崗位需求,注重于前期及后續課程的聯系,遵循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以器官系統為主線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和整合。根據課程特點和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二、中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銜接的實施
1.制訂基于職業崗位需求的核心課程標準教師深入醫院護理一線進行護理實際工作需求的考察,組織相關行業專家召開課程標準研討會,分析護理專業的主干課程與關鍵技術,從而確定基礎醫學課程在護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并制定能為后續課程提供基礎理論支撐的課程標準。并將與護理實際操作密切聯系的相關基礎理論知識融入到課程內容之中去。
2.加強基礎醫學課程教材建設(1)中高職教材銜接,實現教學內容銜接根據護理專業教育的特點,組織專家和學者根據每門基礎醫學課程的知識結構,科學地設計不同的教學單元,再將不同的教學單元設計成學歷層級,明確哪些是高職必修或選修單元,哪些是中職必修或選修單元,然后向不同省市中高職院校進行推廣。同時,鼓勵教師按照區域醫院不同的特點自編校本教材,配合教學計劃完成。(2)運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電子化教材與傳統紙質教材相比,電子教材具有多種優勢。比如可以借助網絡及時更新功能,快速掌握基礎醫學研究的最新進展,加強中職和高職在教育教學上的信息交流;可以利用網絡搜索功能,縮短中職和高職學生獲取間接經驗的時間,以便將更多的精力用于發現和解決問題上;多媒體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和真實感,將打破時空界限,實現課程的遠程教育及在線答疑上。因此,制定一些網絡教材或電子教材,可實現教材建設的多元化和立體化,可實現資源的共享,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可以使得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加適應信息化社會的要求。
3.改進教學方法,體現中高職基礎醫學課程教學特色(1)增強基礎醫學知識的連貫性,體現正常人體活動的統一性和整體性“萬丈高樓平地起”,培養高素質實用性人才必須從基礎抓起。對于從中職升到高職的學生來說,空洞的理論與抽象的講解,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們可用啟發式教學法、對比講解式教學法及討論式教學法,將正常人體形態學(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與正常人體功能學(生理學與生物化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以“有機體”為學習的研究對象,探討人生生命活動的奧秘,掌握其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及影響因素等。(2)結合臨床知識,體現基礎理論與臨床知識的連貫性加強基礎醫學理論與操作知識學習的基礎上,緊扣臨床知識的學習,可收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比如我們可以采用PBL教學法,根據課程內容,老師精心設計問題,并提前告知學生,由學生分組去尋找答案,在授課過程中,老師針對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點評和講解。在講解Ⅰ型超敏反應時可提出,為什么在注射青霉素前需做皮試?注射后多長時間觀察結果?為什么在注射青霉素后再在醫院內觀察15~20分鐘才能離開等?近年來,我們不斷完善和改進PBL教學方法,不僅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學習興趣吸引到學習上,而且學生對知識點理解快,記得牢,深受學生喜歡。(3)加強實驗教學,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基礎醫學的許多知識來自實驗觀察,通過實驗觀察、收集數據、分析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生命活動的規律。所以搞好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不經可以了解理論知識的來源,而且可以證明理論知識的真實性,從而全面正確地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對于大多數學生在中職學習期間,很多院校開設的基礎醫學實驗項目及學時較少,有些院校甚至不開設相應基礎醫學實驗,為此我們在正常開展常規實驗的同時,新開設自主設計實驗。學生分成若干興趣小組、查找資料、自行設計實驗、完成實驗,最后討論打分。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又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4.實行學分制,課程考核全面溝通建立科學、規范的考核制度是課程體系銜接的必要條件。我國大多數中高職院校教育實施的是學年制管理,中職院校的學生學習的部分知識在高職中重復出現,但不能合理地免修,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教學質量不高。采用學分轉換制度,使中職院校學生在高職中重復出現的部分知識經過學分轉換,成為有效學分,相關課程內容可以免修。因此,采用學分制為通道,可做到中職與高職的課程溝通。中高職院校制定統一各學科的學分標準,不同教學單元及學歷層次的學分標準不同,讓學科學分在中高職院校中成為相互認可的“護照”,也可作為中職學生進入高職院校的通道。但中職院校對學生學科學分評價要按要求規范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在學分控制方面,普通高中生源的學生文化基礎較中職生好,但專業技能訓練項目較中職生差,所以普通高中生源的文化課程學分比重應少于中職生源,而專業課程的學分比重應大于中職生源。在學分管理方面,文化基礎達標,專業知識扎實的學生,其學程相對要短,而文化基礎和專業基礎較差的學生,其學程相對要長。通過學分制管理,能夠使文化基礎和專業基礎不同起點的中、高職學生,在正常的教學過程中實現相應的培養目標,提高中、高職課程銜接的效率。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自身素質(1)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完善師資管理制度教師作為立校之本,實行一系列人性化制度,增強教師認同感。完善教師培訓、進修制度,提高師資隊伍知識能力和學歷結構。鼓勵青年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個人學歷層次,積極參與碩士或博士
關鍵詞:小學教育;班級管理;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6-150-01
語文是我國燦爛文化的傳承,是一門規范我們言語文字的工具,同時也是用來開拓精神文明的一門學問。既然語文是我們重要的瑰寶,那么我們有必要將語文中的精華融入到初中班級的管理之中,班主任在管理學生的時候,應該起著指明燈的作用,因此,將語文學科的優勢融入到班級管理之中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樣做可以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下面我就結合自身的經驗,談談班主任應該如何在班級管理之中融入語文教學的策略。
一、情感,讓班級管理綻放美麗
語文教學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有著豐富的情感,而這同樣是管理班級的關鍵所在。教師首先要對學生充滿感情,想學生之所想,和學生一起分享心情,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特別是現在的農村,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外出工作,留下小孩在農村學習,這些小孩缺少父母的關愛,長期以往,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以及學習,絕大多數的學生變得越來越孤僻,他們抵觸學習,不愿意在呆在學校,寧愿跟著父母外出干苦力。面對這種問題,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就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關愛,而語文教學恰恰體現了這種關愛,讓他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慢慢的疏導他們厭學的心理。語文本來就是以渲染感情為主的,語文時時刻刻都在告訴我們:愛可以給人以希望和溫暖。因此,在初中的班級管理之中,作為班主任的我們應該積極的宣揚語文教學之中所著重體現的愛,并且從實際出發,關愛每位同學,讓他們真確的感受到老師對他們實實在在的愛。這樣他們就會從內心開始喜歡學習,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德育,讓班級更為健康文明
無論什么時候,班主任都不應該忽視對學生德育的教育,讓學生在初中階段就養成良好的德育對他們的一生的成長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他們一生的財富。語文教學的一個特點就是宣傳高尚的道德情操,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將語文知識運用到對學生的管理之中,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學習。初中語文課本之中的文章都是經過專家的精心篩選,其中所包含的思想都是積極向上的,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就要合理利用這些資源,把語文教學融入到班級的管理之中,以此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三、好習慣,開啟學生健康人生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學習會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班級管理之中,我們也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不僅對于他們的初中階段的學習有利,而且對他們終身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尤其是初中,課程較難,缺乏家長的監督,學習習慣不好,這時班主任就應該從細節出發,讓學生從點滴之中都能夠感受到老師的關愛,讓學生從潛意識之中開始注意自己的習慣,慢慢改正那些不良習慣。正如語文作文一樣,往往一個小小的細節就能夠成為這篇文章最大的亮點,班主任不能忽視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班主任應該經常走入學生之中,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大家都能夠感受到老師的愛,在思想上要嚴格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向學生宣傳語文教學中涉及此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多讀、多看,最終促進學生的思想覺悟,自覺形成良好的習慣。
四、實踐,提高學生生活的能力
在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知識,語文為生活服務,而且小學語文中所學的知識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于生活實踐,這也需要學生借助實踐平臺來提升素質[1]。 初中的語文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十分的緊密,因此,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要有意識的運用這一點,讓學生多讀多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語文當中的每一首詩歌都是生活的真實寫照,正如我們所知,詩歌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閱讀詩歌的時候,聯系生活,能夠加深我們對詩歌的理解,同時又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生活。因此,在閱讀一首你所喜歡的詩歌的時候,一定要找出自己喜歡它的理由,列出詩歌的優秀之處,把你的理解向同學分享,就會取長補短,增加學生之間的友情,同時還能夠提升彼此的鑒賞能力。例如,在學習《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之時,老師可以介紹作者的寫作背景,讓學生自己理解到作者寫這篇詩歌的時候所懷著的那份喜悅之情,這樣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文章中所要表達的那份奔放快樂、積極向上的感情,學到真善美[2]。
五、結語
周所周知,學生是根,老師是雨,沒有根便不能生長;學生是花,老師是光,有了光花才會開。這句話就形象的點名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傊蠋煈摾谜Z文知識管理班級,進行思想教育,和學生做真正的朋友,幫助他們,關愛他們,讓他們能夠無憂無慮的成長。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幾例,典型,質量設計,問題,物理新儀器
中學物理實驗儀器是做好物理實驗的物質基礎,是有效落實物理新課改的物質條件保證。它選材是否優劣、設計是否合理、質量是否結實耐用、投產以前是否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得到反復試驗檢測等多種技術質量指標,直接關系到儀器性能的優劣,實驗現象的明顯直觀,教學效果的高低。但隨著物理新課改的實施,物理實驗內容的不斷更新和增加,大量物理新儀器的投入配備,物理新儀器在使用中也暴露出許多設計、質量中存在的諸多嚴重問題,給物理實驗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和困難。
一、設計質量兼優的新儀器
大部分新儀器具有外型美觀、選材輕便等多種優點,且在舊儀器的基礎上做了許多必要地改進完善,充分利用了現代最新科技成果,具有實驗現象直觀生動、質量可靠、操作方便、安全實用等多種優點,很受教師和學生的青睞。
如江蘇省泰州市康保教儀(集團)生產的J05205—Ⅰ型直投式發波水槽,改變了過去用舊發波水槽實驗時必須跟投影儀、投影幕布相配套的操作步驟復雜、取拿不便的缺點,而把實驗現象直接呈現在發波水槽的毛玻璃面上,能演示波的干涉、衍射、平面波等多種實驗現象,操作調節極其方便。浙江嘉興儀器配件廠生產的光導纖維應用演示儀是一個利用光導纖維制成的傳光束作為傳聲、傳像元件,并結合電子、光電效應等技術的一個演示裝置,由于它的聲、光、電產生的“立體”效果,在高一物理的《物理學與人類文明》的教學中用作激發學生物理興趣的有趣實驗初中物理論文,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和震撼力,還可演示高三物理演示彎曲玻璃管傳光,光導纖維傳聲、傳像現象的實驗,操作方便,現象明顯,很受師生的歡迎。
二、存在典型設計質量問題的新儀器
但有部分新儀器在設計質量上卻存在嚴重的粗制濫造等問題,甚至打開包裝就無法使用,更談不上有什么直觀生動的實驗現象,令人防不勝防核心期刊?,F列舉闡述如下,以引起大家的監督與防范,也希望存在這些問題的教儀生產廠,積極查找問題的原因,提高其產品的質量,樹立精品意識,否則,就會被市場無情地淘汰。
例1 浙江某教儀廠生產的J2212型縱波演示儀,由于其螺旋彈簧的鋼絲圈跟舊儀器相比鋼絲過細、質地較軟、彈性較弱,顏色也由舊儀器的深色變為銀白色,出現了安裝時長螺旋彈簧的鋼絲容易絞在一起,容易變形不便安裝,振動時由于彈簧鋼絲的銀白色存在嚴重的反光現象、彈性很小,大部分學生只觀察到彈簧在不停地晃動,而看不到疏密相間的縱波在彈簧上明顯傳播。杭州某教儀廠生產的J2218型縱橫波演示儀,雖說明書中稱“既能演示縱波,又能演示橫波”,可實際實驗時由于其螺旋彈簧鋼絲圈的半徑較小,鋼絲較細、質地較軟,根本不能演示橫波,即使演示的縱波的疏密相間的傳遞效果也極其微弱,給人以名不副實之感!
例2 由于高一物理必修教材中有關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平拋物體的運動等運動學內容比較抽象,對學生的形象思維水平要求較高,是高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難點,而J2156型運動軌跡顯示儀是演示勻變速直線、自由落體、平拋、斜拋等有關運動學實驗的一種比較先進、比較準確的大型物理演示儀器。
可本校2003年購置的某教儀公司生產的J2156型運動軌跡顯示儀,價格極其昂貴,制作粗糙,剛打開電源開關,線路板中一個200的綠色鍍膜電阻就已“冒煙”, 后來更換了同樣阻值的電阻仍然“冒煙”,根本無法正常使用,后來學校多方與該廠聯系解決都未有結果,一直閑置。筆者認為是儀器的電路設計不合理、有問題,或者就是電路元件的質量不過關。
例32006年由廣東某教儀廠生產的J2201型氣墊式彈簧振子,在導軌上把滑行器輕質彈簧拉長一段松手后,又回到原來的位置初中物理論文,即使使用小型氣源給氣孔通氣后,滑行器仍然在導軌上不來回振動,甚至連振動1~2次都沒有。仔細觀察后發現:主要是由于彈簧較粗、材料較硬,彈簧的勁度系數過大,造成了彈簧的固有頻率過低,從而使彈簧不易振動。后來,雖然更換了新的輕質彈簧,效果依然如此。
就是這樣無法正常使用的儀器,竟然在《產品質量保證卡》上宣稱:該廠生產的產品曾多次獲中國教學儀器設備行業協會、廣東省教學儀器設備行業協會等多個單位頒發的優秀產品獎,用戶對產品的性能、質量及售后服務等問題均感滿意等等。不知這些榮譽及獎項是怎么來的,無法正常使用卻能使用戶滿意?真有點指鹿為馬的感覺。
例4 90年以前由浙江龍游溪口教儀廠出廠的J2154型平拋運動實驗器和2001年由河北某教儀廠新研制的J04254型平拋運動實驗器相比,后者對前者做了許多改進,具有外型較小、質量較輕,但制作平拋軌道的材料由硬度較高的白色鋁合金改為一種較軟的白鐵皮,質量卻遠不如前者,設計者從實驗精度考慮把舊儀器的鋼球在接球板的復寫紙上“砸點”,再由描跡器“壓點”后用鉛筆對準V型口在豎直板內“描點”, 改進為新儀器小球直接與接球板相撞后,與固定在豎直面板上的復寫紙“撞點”。
但實際實驗效果顯示:舊儀器雖然外型笨重、結構略顯復雜,但實驗效果顯著、可靠,操作方便,耐用結實不易損壞,雖已使用近三十年而現在仍然是物理儀器中的“骨干”,很受教師和學生的歡迎;而改進型新儀器表面上看具有很多優點,但使用效果卻不盡人意,哪個學生都不愿使用這種儀器。
由于其制作材料質量遠不如前者,造成了儀器的結實耐用程度遠差于前者。實驗中出現了平拋軌道、接球板、豎直面板因材料較軟嚴重變形,穩定性差、難于調節,有時鋼球很難與接球板撞擊,進而無法與固定在豎直面板上的復寫紙上“撞點”,而是從側面滾掉了, 豎直面板與小球運動的平面難以保持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即使能夠撞上的點也是模糊不清,毫無規律,教師和學生實驗時叫苦不迭,可操作性極差,有的學生由于一時難以調節,把斜槽軌道都用手弄的變了形,師生意見很大,有的只使用一至兩年就無法再用了。
例5 某廠生產的帶有毫米刻度的米尺,20只中就有4、5把從形狀上看成彎曲性的“曲尺”,直尺變成“曲尺”,不知實驗精度如何保證?米尺的木質選材也極差,很容易折斷核心期刊。上世紀80年代由福建泉州無線電五廠生產的J2459型電子管學生示波器,雖然外型笨重、其貌不揚,但連續使用三十幾年可靠性、穩定性都很高,現在還一直使用;而現今新購的由杭州某廠生產的J2459-1型晶體管學生示波器,使用一年后28臺中就有3臺出現了“接觸不良”、“光電不見”等多種故障,嚴重影響了學生實驗的正常進行。
三、造成的嚴重后果
以上列舉的是眾多物理實驗新儀器中,存在嚴重設計質量問題的幾種典型,給學校的經濟、物理教學、新課改的實施等多方面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面對如此的新儀器,如何落實物理新課改!又如何對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創新能力的有效培養!教儀生產是一種特殊產品的生產,使用者又是活潑愛動、求知欲極強的中學生,產品的使用頻率較高,它具有比其它商品更為嚴格的質量技術要求。由于廠家的地理位置與使用學相距甚遠,大多數是跨省購置初中物理論文,這樣就出現了有質量問題的產品難于調換。同時,其儀器配件規格型號要求極為嚴格,難于購買,產品價格昂貴,出現質量問題的產品給使用學造成的不僅是經濟上的損失,更重要的是對物理教學造成的影響是根本無法估計彌補的。
四、解決方法
教儀生產是一件關系到國家人才培養和造福子孫后代的大事,有關教育部門要加大對教儀生產廠的審查和監管力度,嚴格對教儀生產廠的資質審批和準入制度,徹底改變教儀生產市場的自由混亂狀況,借鑒一些國外對教儀生產管理的先進經驗,加強教儀生產的規范化、標準化、現代化。同時,學校在購置新儀器時,也要加強對教儀生產廠家的資質標準、背景資料、產品狀況、市場聲譽等多方面的綜合調查了解,組織多家教儀生產公司的公開招標,加大對購置儀器的抽查檢測力度,采用先使用后付款,或者分期付款、廠家定期維修檢查等措施迫使它們提高其產品質量,為物理教學負責、更為物理新課改負責。
2011年10月4日
甘肅省永昌縣第一高級中學 何永健
何永健(1966---),男,在甘肅省永昌縣第一高級中學任高中物理教師,中學一級教師,長期從事物理實驗教學與實驗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教研成果。在《物理教學》、《物理實驗》《物理教學探討》《中學物理教學參考》、《物理通報》等國家級、省級雜志上供44篇。
[摘要] 目的 探討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教學法在留學生腦血管病理論教學中的應用。 方法 在留學生腦血管病理論教學中,引入PBL方法。PBL教學模式在設計上遵循以病例為引導,以問題為基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調查PBL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 結果 教學結果調查表明,PBL教學法能很好地調動留學生學習積極性(98.3%),提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能力(95.0%)和理論實踐相結合能力(94.2%),留學生能熟練掌握診治腦血管病內容。 結論 PBL教學法提高了留學生腦血管病理論教學的教學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腦血管??;理論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11(b)-0147-04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heory teaching for foreign students
XUE Shouru HAN Xuefei CAI Xiuying DUAN Xiaoyu DONG Wanl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215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teaching method 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theory teaching for foreign students. Methods In theory teaching of CVD for foreign students education, the method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was introduced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quality. PBL teaching mode was designed to follow the case as a guide and the problem as a basement, with the full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BL teaching method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PBL teaching method could help to manipulate the primitive of foreign students (98.3%) and improve foreig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related to CVD (95.0%, 94.2%). Foreign students could master CV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y using PBL teaching method. Conclusion PBL teaching model has also improved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VD course, and it is worthy of recommending.
[Key words]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Theory teaching
[基金項目] 蘇州大學校級教改項目(編號2009-sz-027)。
[作者簡介] 薛壽儒(1967.4-),男,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病學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腦血管病和神經變性病的基礎和臨床。
國內腦血管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點,給人類健康和生命造成極大威脅,同時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腦血管病教學內容極其重要,占據臨床神經病學教學的核心地位。在傳統教學中,遵循“灌輸式”教育,即“教師為中心,課堂教學和教材為主”模式,該教育模式培養的學生存在思維不夠活躍、動手創造能力不夠強、探索未知領域意識薄弱等缺點,其特征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鉤。而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教學法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向的小組討論式的教學方法[1-3]。PBL教學方法有效地解決了傳統教學的弊病。其特征是教學效果得到質的飛躍。由于腦血管病教學內容繁多,涉及的各種癥狀體征復雜,采用傳統的灌輸教學,留學生常常感到枯燥難懂,教學效率低,因此,十分有必要應用PBL教學方法改善腦血管病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對接受該教學方法的132名留學生(共4個班)課后隨機發放120份調查內容相同的問卷,并全部回收,回收率為100%。
1.2 PBL教學對象及實施方法
1.2.1 留學生課前預習 上課前2周告知留學生腦血管病課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通知學生課前認真學習腦血管病課的內容,主講教師通過校內局域網發送腦血管病章節的學習目標和相關問題,讓留學生(每班分5組)圍繞學習內容查閱資料,并鼓勵留學生上互聯網查詢腦血管病最新進展信息。由學生分組討論(每5~6人一組)并制作多媒體課件。課件內容主要有:①如何問診,即詳細的病史詢問應該主要包括哪方面內容?②如何體檢,即針對病史體格檢查主要包括哪方面內容?可能的體征是什么?為什么?③如何輔助檢查,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按輕重緩急順序,主要安排哪方面實驗室與輔助檢查?實驗室與輔助檢查的可能結果是什么?④如何診斷,腦血管病的的臨床診斷標準為何?應該如何與其他疾病進行鑒別診斷?⑤如何治療,腦血管病的臨床治療原則是什么?每一小組負責制作并講解其中的一部分幻燈片。對小組講者的要求:幻燈片張數適中,每張幻燈數不能超過5張,每張幻燈字數不能超過20個;要求其思維清晰,語言流利,講解完需準確回答聽者提出的問題。對聽者的要求:積極配合提出問題,并可能回答講者不能回答的問題。
1.2.2 教師教學素材的收集和教學課件制作 應用我院神經病學教研室多年來在腦血管病教學研究工作中收集的大量典型病例、腦CT、MRI、MRA、MRV、DSA、CTA、SPECT、PET等典型影像資料,結合既往典型病例的腰穿腦脊液資料作為素材。以PBL教學方式為先導,圍繞腦血管病的兩大要素:主要腦血管分布和腦功能區分布及構造設計學習目標的問題,并圍繞腦血管病的兩類主要問題,即缺血性腦血管病(包括腦血栓和腦栓塞)和出血性腦血管病(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
1.2.3 知識梳理安排 各組分別展示課件,講述有關內容。鼓勵學生提問,教師可針對一些關鍵知識點提出問題,以突出重點,加深印象。例如:有肢體癱瘓的患者一定就是腦血管病嗎?回答問題以學生為主體,對于學生回答不出的問題,教師根據情況決定由自己回答或將問題布置為課下作業,由學生借助各種學習工具獲得答案。教師對學生課件制作的質量、講授水平、課堂提問與回答的踴躍程度等進行簡要小結。
1.3 臨床PBL課實踐
病史詢問:指導1名學生按時間順序,沿邏輯思維進行問診,其余同學傾聽。教師需在病史詢問過程中對學生的病史詢問方法進行必要的引導,如病史詢問所用詞語不能過度專業化,詢問順序不能雜亂無章,不能偏題,不能有重大遺漏等。病史詢問結束后可由其他學生補充。
體格檢查:指定1名學生進行神經系統針對性的體格檢查,注意神經系統體格檢查的前后上下順序、手法以及查體過程中愛傷觀念的體現。查體結束后首先體檢者匯報神經系統體格檢查的陽性結果,然后由其他學生進行神經系統查體部分的補充與糾正。
實驗室及輔助檢查:由指定學生根據前述的病史詢問及神經系統體格檢查結果,提出為確立臨床診斷進一步需要的實驗室及輔助檢查,由學生進行分析。其中,腦CT、MRI、MRA等典型影像資料與腦脊液結果的分析是重要基本功,教師要結合病例,對典型影像資料的臨床意義、腦脊液結果的判斷與臨床價值、腦CT和MRI的閱讀順序及異常表現進行必要的講解。
診斷的提出:指導學生用專業語言精簡總結,并提出臨床診斷及其依據。
鑒別診斷的分析:由指定學生提出主要的臨床鑒別診斷及其依據。
治療原則:由指定學生根據臨床資料,制訂下一步的治療方案,包括用藥原則和一般治療,要求注意觀察判斷病情進展的指標及必要的處理方法。例如:1例腦血管病患者,如考慮缺血性腦血管病,首選的治療措施是什么?如果用藥3 d以后效果不佳,應考慮有哪些惡化的原因?應給予患者哪些檢查?如何調整用藥?對于學生回答不了的問題,教師可布置為課下作業,并推薦主要的參考文獻或網絡資源供學生查閱參考,待下次課由學生做出回答。
討論總結:討論圍繞臨床腦血管病病例引導出來的學習目標進行,留學生和教師一起分析病例的臨床特點,最后提出診療意見。如出血性腦血管病主要臨床表現是頭痛、嘔吐和肢體癱瘓,相應提出如下問題:出血性腦血管病發病原因、癱瘓血管分布特點及如何處理等。留學生圍繞問題運用新學知識綜合分析、判斷,經過討論做出正確的處理。討論過程中注重充分運用教學課件演示腦血管構造及分布。對課堂上尚未解決的學術問題通過局域網進行交流探討,以彌補課堂教學在時間上的不足。
教師對學生表現的評定:對學生的良好表現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勵,同時對存在的問題做出小結,并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2 結果
PBL教學法在腦血管病理論教學中效果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留學生對PBL教學形式與效果普遍評價較高,大多數留學生認為PBL結合多媒體教學法能很好地調動學習積極性,有助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理論實踐相結合能力。見表1。
3 討論
3.1 我校留學生的教學特點
我校自2006年起開始招收臨床醫學類留學生,我校留學生主要來源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和極少數歐美國家的應屆高中生,目前在校生400余人。我校留學生的基本情況是:①具備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留學生之間科學文化知識水平差異較大,但其醫學知識相對匱乏;②來自亞洲國家的留學生主要受英聯邦國家語言環境的熏陶,他們的英語水平尤其是英文閱讀和寫作水平普遍較好,雖然大多數留學生入學時能用英語交流,但由于留學生受當地方言的影響,帶有濃重的地域口音,而英語畢竟不是他們的母語,表達相對不夠規范,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師生之間的互動式交流;③這些學生大多信仰印度教或伊斯蘭教,他們的生活、學習和思維深受該文化背景影響;④他們思維活躍,自學能力強,課堂氣氛熱烈,隨時可能會打斷教師授課而提出問題,但組織紀律性較差,上課遲到、早退時有發生;⑤大多數學生畢業后將回國參加本土醫師執業資格或執照考試。盡快熟悉這些情況,使教師在教學中做到心中有數,尤其是在授課前應該熟悉和尊重來華留學生所在國的國體、政體、民族、文化、宗教、歷史等特點,并將這些融入日常教學活動,減少師生間的陌生感,建立師生友誼,為對外醫學專業教學的順利開展營造一個親切和諧的師生氛圍,這是取得留學生信任和認可教師教學權威性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有助于利用有限的高校資源改善留學生的教學效果。因此,對留學生用英語授課,要求任課教師同時具備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4]。目前神經內科留學生的授課教師主要由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和出國留學經歷的中青年教師擔任,這些教師在語言、多媒體課件制作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較易與留學生溝通,且愿意嘗試新的教學模式。而腦血管病理論教學時間達4課時,占整個神經病學理論教學的1/8。因此,選擇腦血管病內容進行教學模式的探索,其目的是以病案為基礎、問題為核心,培養留學生運用理論和實踐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達到熟練掌握腦血管病診斷和治療的目的。
3.2 PBL教學法在留學生腦血管病理論教學中的意義
PBL最早始于1969年,1993年在愛丁堡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議得到推薦,此后在國內各醫學院校開始嘗試,并得到較快發展。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PBL是以重視能力培養代替重視知識傳授、以綜合課代替以學科為基礎的課程,以學生為中心代替以教師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方法,PBL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理論聯系實際、靈活運用知識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培養適應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醫學人才。PBL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配合互動,因此密切了他們之間的關系,提高了人際交往和互助共事的交流能力;同時,PBL教學還可以提高組織調查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創造開拓能力等。在腦血管病教學中應用PBL教學,并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充分調動留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使留學生對腦血管病內容產生深刻準確的記憶,加深對腦血管病知識的理解。
3.3 PBL教學法體會
PBL教學的特點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小組討論為主要形式,以某一醫學專題或具體病案等問題為核心進行的研究性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創新和實踐能力。它彌補了傳統教學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端,是醫學教育改革的一個重大進步。它推動高等醫學教育理念的變革,成為近年來高等醫學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和熱點[1,4-5]。留學生由于思維較為自信活躍,敢于發言提出問題等特點,采用PBL教學非常適合留學生的學習特點,有利于激發留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是神經病學理論教學內容枯燥難懂,尤其腦血管病理論教學更加如此,PBL教學結合多媒體教學匯集了圖片、錄像、動畫等音頻及視頻材料,使抽象、枯燥難懂的腦血管病內容變成生動形象、直觀易懂,有利于學生對腦血管病各類抽象癥狀體征的理解。
PBL教學強調“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發現問題并且自己解決問題。每個學生都要積極主動、勇于參與、善于表達、樂于自覺完成學習任務,并分享學習體會。因此,PBL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激情,充分調動其交流積極性。研究中有98.3%的學生認為PBL教學能夠提高其自身主動積極學習的能力和學習興趣,可見其調動了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為主動,充分激活學生的科學思維精神,活躍課堂學生的學習氣氛。在PBL教學中,學生針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自學,查閱資料并加以歸納整理、分析總結,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認識和記憶,強化專業知識的吸收,進一步提高了學習效果。研究中,有91.7%的學生認為PBL教學有助于知識的創新和理解記憶。在臨床實踐工作中,對臨床表現不典型的病例,需要全面詳細的病史詢問和完整的體格檢查,合適的實驗室和輔助檢查結果,才能做出正確的臨床診斷。采用PBL教學后,學生需要自己發現臨床疾病的不典型性,并加以鑒別診斷,最后才能形成準確的臨床診斷。95.0%的學生認為PBL教學有助于增強創造性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雖然在基礎學習階段,學生習慣了課堂上被動聽教師上課的學習方式,但對于充滿激情活力的PBL教學,絕大多數學生還是愿意接受的。研究結果中,有95.8%的學生覺得能夠適應PBL教學??梢?,PBL教學在臨床神經病教學中是值得推廣和實踐的。
傳統教學中,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導是教師,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在PBL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作用發生了角色互換,教師的角色轉變成了組織協調和指導幫助學生的主動學習,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開拓創造性,達到使學生有效掌握當前所學知識的目的??v觀整個教學過程,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PBL教學法的組織設計和有效管理以及對學生積極參與的幫助和激勵促進。因此,PBL教學法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新理論和新技術,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
目前PBL教學雖然在國際上發展較為成熟普遍,但在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尚屬起步階段,而且各個醫學院校實施的方法也不同,目前在我國高等醫學教育中普及該方法還有諸多急需解決的問題[5-7],包括:①全才型的優秀教師嚴重缺乏,全才型師資力量薄弱。②缺乏系統有效的PBL教學教材和配套培訓資料。③典型病例難易程度的控制。病例過于簡單,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病例過于復雜,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④有些學生對PBL教學法不適應。⑤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PBL教學經驗不足等問題。長期以來,學生已經習慣了傳統的灌輸法教學,突然轉變教學方法,有些學生感到學習負擔加重,不能有效適應。
總之,PBL結合多媒體教學應用于腦血管病教學,有利于調動留學生學習積極性,這對解決當前醫療環境下教學資源短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8-10]。該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依賴于教師素質的提高、PBL教材及配套培訓資料的開發和典型病例難易程度的控制[5,11-13]。該教學模式彌補了目前醫學教育存在的動手能力較差和創造性思維不強的問題,值得在臨床教學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Dolmans DH,De Grave W,Wolfhagen IH,et al. Problem-based learning:future challeng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J]. Med Educ,2005,39(7):732-741.
[2] 王沁萍,陳向偉,李軍紀.我國高等醫學教育中PBL教學模式應用的研究現狀[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12):1071-1074.
[3] Hofman K,Hosokawa M,Blake RJ,et al. Problem-based learning outcomes:ten years of exper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School of Medicine[J]. Acad Med,2006, 81(7):617-625.
[4] 姜春明,王竹穎.PBL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和作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1(9):1348-1350.
[5] 尚宏,王鵬軍,付錦,等.七年制臨床神經病學教學改革探析[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12):1483-1485.
[6] 張旭祥,念馨,左帆,等.PBL教學法在內分泌專業臨床見習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醫藥科學,2011,1(9):156-157.
[7] 厲巖,馬建輝,雷紅英,等.綜合性大學醫科PBL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4):59-61.
[8] 姜東輝,曹賦韜.醫學雙語教學的研究和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2,8(32):65-66.
[9] 石瑋瑋,楊正剛,張麗平,等.PBL教學法在醫學化學綜合性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1,1(8):149-150.
[10] 李海燕,曹勵民,賀紅艷,等.PBL教學在臨床血液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2,15(8):73-75.
[11] 楊淑華,劉艷陽,李碧麗,等.PBL教學法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 (7): 38-41.
[12] 陳麗仙,盧傳堅,陳延,等.七年制中西醫結合方向臨床課程PBL教學探討[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11(9):90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