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肺部腫瘤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資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①肺部惡性腫瘤組選擇我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住院治療的肺部惡性腫瘤患者70例,其中小細胞型肺癌50例,大細胞型肺癌20例;年齡36~83歲,男40例,女30例;高中(含高中)以下文化者36例,高中以上文化者34例。②對照組:隨機以均衡原則同期選擇肺部良性疾病患者70例,其中肺炎38例,肺心病32例;年齡33~78歲,全部研究對象均經病理確診。③所有選擇的患者均為既往無精神病史、性格障礙、認知功能障礙,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能夠全部理解并自愿完成測試者。
方法:①調查工具:本次調查采用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SDS)共20題,按1~4級平分,累計總分,按滿分80分換算抑郁指數,即抑郁指數等于總分/80,評分指數>0.5即可確定抑郁。②焦慮自評量表(SAS)[1]:問卷計算及評定方式同抑郁自評量表。③調查分析方法:在癌癥患者住院后5~7天,由研究者發放自評量表,同時對患者進行必要的解釋,然后由患者獨立操作,要求20分鐘內完成,問卷完成后,當場收回,采用SPSS軟件進行t檢驗。
結 果
抑郁及焦慮自評量表評定結果比較:肺部惡性腫瘤組抑郁及焦慮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
影響心理健康狀態多因素分析:觀察肺部惡性腫瘤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與抑郁及焦慮指數的關系。結果:中青年人抑郁、焦慮指數高于老年人,P<0.05;高中文化以上者其抑郁及焦慮指數高于高中文化以下者,P<0.05。
討 論
肺部惡性腫瘤患者心理健康狀態:據報道[2],腫瘤患者的精神癥狀以焦慮最為突出,其次是抑郁。本組結果表明,本組肺部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抑郁和焦慮,其中54例表現為抑郁,52例表現為焦慮。不同階段的患者心理反應有一定的差異。初期由于不能接受患惡性腫瘤的事實,而表現為煩躁、拒絕進一步的治療等敵對情緒。
影響心理健康狀態的因素分析:①本文分析了肺郡惡性腫瘤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與抑郁及焦慮指數的關系。年齡越輕、文化程度越高者,其抑郁指數及焦慮指數明顯增高。這可能是由與年齡越輕、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對自身疾病特別是疾病的預后及發展更加了解,加之對婚姻、家庭、人際交往及生活的不確定性,思想壓力更大,負面效應就更大,心理不能及時調節,導致對治療失去信心。②由于肺部惡性腫瘤呈慢性進行性加重,病程較長,情緒憂傷,精神壓抑使得自身免疫機能更加減弱,降低了對癌癥的抗病能力,常常是造成病情快速惡化的原因,嚴重者可加速死亡。
護理策略:①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肺部惡性腫瘤患者一經確診,往往要經歷一系列復雜的心理過程,當患者得知自己患癌癥后,均經歷了一個震驚、否認、抑郁、恐懼、悲觀、認同以致失望的過程。護理人員應更關心、體貼病人,了解患者的感受,給患者真誠和溫暖,使其獲得安全感、親切感和信任感。護士應主動與患者溝通,充分了解患者現在的心理狀態,了解患者的需求,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及特定的治療方案,介紹一些成功的病例,使其樹立信心。尤其是對年輕、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更應加強健康教育,減輕焦慮抑郁情緒,讓患者了解:充滿希望和信心的良好情緒可改變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有利于獲得更佳療效。②加強社會支持,減輕患者心身癥狀:社會支持是個體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徑與他人或群體接觸獲得安慰,保證和信息。社會支持可以對應激狀態的個體提供保護,也對應激起緩沖作用,雖不能改善其軀體癥狀,但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在護理工作中,護士應掌握社會支持與心身健康的關系,并且要了解患者在不同疾病階段需要的社會支持是不斷變化的,應及時評估患者的社會支持情況及其變化。護士除了要向家屬講解幫助患者康復的知識,還要根據患者的特點因人而異的利用不同的社會支持,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需要[3]。
參考文獻
1張明園,主編.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第2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35-47
關鍵詞 肺癌 化療 護理
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生命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在發達國家及我國工業大城市,發病率居惡性腫瘤首位。
目前治療的方法主要是手術切除、藥物化療和放射治療。化療是靜脈注射抗腫瘤藥物,是惡性腫瘤綜合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化療藥物在抑制和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機體的正常組織細胞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
因此,重視肺癌患者在化療期間的心理、生理需要,對其進行精心的護理是保證患者順利、完成化療的重要環節。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自2005年3月~2008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126肺癌患者,男87例,女39例。其中鱗癌86例,腺癌20例,小細胞未分化癌20例。所有病例均為術后2~4周患者,病理檢查證實為肺癌;年齡33~84歲,平均51.3歲。
治療方法:小細胞未分化癌予EP(足葉乙甙+順鉑)方案,非小細胞癌給予長春瑞濱(蓋諾)加卡鉑或順鉑,化療劑量按標準劑量給予。21天為1個療程,一般為4-6個療程。
心理護理:心理因素對癌癥的發生、發展和預后有極大的影響。直接影響病人生活質量及對治療接受配合程度。所以護士首先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化療的目的、意義、藥物的不良反應,使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樹立信心,配合治療來緩解癥狀,從心理上接受化療,以防止病人出現化療不良反應而產生負性情緒。
飲食的護理:給予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維生素,宜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溫度適中,溫度過高可以加重嘔吐,過冷可刺激胃出現痙攣和腹脹而引起嘔吐,禁食堅硬(如蠶豆、瓜子類)及辛辣食品。任何堅硬或刺激性食物均易損害口腔及消化道黏膜。常吃含有抑制癌細胞的食物,如卷心菜、薺菜、蘑菇等。
骨髓抑制的護理:骨髓抑制也是化療最常見的毒性不良反應。要定期檢查血常規,每次化療前一定要檢查白細胞總數,總數低于40×109/L以下應暫停化療,給予升白細胞藥物,如口服利血生、沙肝醇、升白寶等,嚴重者可皮下注射惠爾血針劑。抗腫瘤藥物對機體免疫系統的抑制使機體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均可導致患者感染的危險。所以要保持環境清潔,空氣清新;病房每天通風3次,每次30分鐘;每天用紫外線燈消毒房間30~60分鐘;安排病床少的病房或單間、減少因人員流動大而致的空氣污染。
靜脈的護理:合理選擇穿刺部位:應有計劃地使用靜脈,避免在一條靜脈上反復穿刺,穿刺點應選擇由末梢開始,從細小靜脈到大靜脈,由遠心端到近心端,兩側肢體交替穿刺;使用化療藥物前用生理鹽水2ml沖洗針頭并回吸少量血液以確保針頭在血管內,再應用化療藥物。
藥液外漏的處理:化療藥物一旦漏出血管外,應立即更換輸液部位并采取積極措施,消除組織水腫和藥物對細胞毒性作用。用2%~4%碳酸氫鈉冷敷或冰敷,以滅活外滲液。六神丸30粒研末加適量蜂蜜,調成糊狀,敷于患外,采用暴露方法,每日2次,或洗必泰濕敷,一般能在2天內有效或治愈。若無特異性解毒劑可采用2%普魯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鹽水5ml混合液作局部環形注射,同時抬高患肢。
腎臟功能損害的保護:一些化療藥物對腎臟的毒性作用較大。主要見于鉑類藥物,其中順鉑的腎毒性最大,它主要損害近端腎小管,表現為細胞水腫、上皮脫落、出現透明管型,血中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等。因此,為了減輕腎毒性,在順鉑化療時要水化,每天的補液量不少于2500ml,同時可用高滲液或利尿劑利尿,促進順鉑的排出,減輕不良反應;準確記錄24小時出人量,若患者尿液呈深色或混濁,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
口腔及脫發的護理。每日餐前、餐后、晨起及睡前堅持用漱口液漱口。根據口腔pH值選擇漱口液,如pH值偏堿性時應選擇2%的硼酸液,偏酸時選擇2%的碳酸氫鈉液,中性者選擇生理鹽水,對不適應漱口液氣味的患者,可予冷開水漱口,以防止口腔感染。化療藥物可使毛發根部細胞群的有絲分裂受到抑制,細胞萎縮引起脫發,甚至導致禿頂,化療時可給予冰帽或冰枕以預防脫發,有脫發者建議用合適的帽子、假發。
結果
通過治療和精心護理,本組126例肺癌患者發生骨髓抑制56例,肝腎功能損害3例,胃腸道反應20例,脫發5例,經過治療其余均順利完成化療計劃。
討論
關鍵詞 肺腫瘤 支氣管鏡檢查 微波 護理
肺癌是世界各地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癌癥的死亡原因中占第1位。微波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已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纖維支氣管鏡治療氣道腫瘤近年來已經得到迅速發展[1],微波熱凝固療法在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治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改善呼吸道困難癥狀,2003年6月~2010年11月對76例癌性氣道阻塞患者進行高功率微波凝固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76例,男64例,女12例,年齡52~91歲,平均64.1歲。治療前均行電子支氣管鏡檢查確診為惡性腫瘤完全或不完全阻塞支氣管,其中氣管完全閉塞44例,大部分(不完全)阻塞者32例。病理學確診鱗狀細胞癌48例,腺癌25例,小細胞癌2例,肺轉移癌(甲狀腺肺轉移)1例,臨床診斷均為晚期肺癌,76例患者均并發阻塞性肺炎及頑固性咳嗽,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氣喘。31例合并冠心病或高血壓,8例合并胸腔積液。
方法:①主要設備纖支鏡:使用BF-P240電子支氣管鏡;②微波儀:ECO-100型多功能微波治療儀,調凝固模式,輸出功率110~120W,每次5秒,共計400~560秒。③微波輻射器:同軸微波導線,直徑約1.5mm,長約1.5m,尖端接約5mm長單級或雙極細針或柱狀針;④監護儀:微波全過程中均進行無創血氧飽和度(SaO2)及心電圖(ECG)監護,而且SaO2保持在85%以上。
療效判定標準:術前、術后評估患者氣道內徑、癥狀、體征、肺功能,聽取患者術后主訴。按1998年國際抗癌聯盟評定標準:①完全緩解(CR):管腔直徑>原直徑的2/3;②部分緩解(PR):管腔直徑>原直徑的1/2;③微效(MR):管腔直徑<原直徑的1/3;③無效(NR):管腔直徑無增大。
結 果
采用電子氣管鏡微波凝固治療惡性腫瘤患者76例,每次治療持續1~3小時,術后CR 31例(40.8%),PR 33例(43.4%),MR 9例(11.8%),NR 3例(4%),患者主觀認為呼吸困難、氣喘、氣促癥狀好轉69例,即有效率90.79%(69/76)。
護 理
術前準備:①心理護理:大多患者因疾病因素,對治療缺乏信心,加上對微波治療的不了解,易產生疑慮、緊張,甚至恐懼心理,且微波治療還需承擔一定的風險,因此渴望得到治療又害怕治療,顯然,術前的心理護理非常重要,醫務人員應耐心細致向患者及家屬介紹微波治療的原理、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項,以消除緊張情緒及恐懼心理,積極配合接受治療,術前保證充分的休息,同時也應明確告知患者及家屬術中、術后可能產生的不適及并發癥,說明治療中的配合也是治療是否能順利完成的關鍵因素。術前4小時禁食。②術前檢查:患者術前進行心電圖、拍胸片、肺功能、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等檢查,必要時行胸部CT檢查;評估患者氣道內徑、癥狀、體征、肺功能等。③器械及藥品準備:檢查和調試好微波儀,用1%戊二醛液浸泡纖支鏡20分鐘,環氧乙烷消毒活檢鉗,75%酒精浸泡消毒微波導線30分鐘,備好氧氣、吸引器、多功能監護儀及搶救車(內置氣管插管用物、簡易呼吸器、各種急救藥品等),以備急救時使用。另備2%利多卡因、生理鹽水、腎上腺素等。④術前用藥:術前30分鐘行氣道霧化吸入麻醉,即在一次性射流式霧化器中加入2%利多卡因10ml,用醫用氧氣作為驅動壓力,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肌注鹽酸哌替啶50~100mg,患者保持清醒狀態。
術中配合及護理:①指導患者:協助患者平臥,頭稍后仰,制動,必要時可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經鼻插入氣管鏡時面部肌肉放松及保持深呼吸,當鏡子準備進入隆突時盡量避免咳嗽,過隆突后在準備進行治療的一側氣管內再由氣管鏡活檢孔追加注入2%利多卡因2ml進行局部麻醉,囑患者調整好呼吸,當對病變部位進行燒灼前,囑其身體制動并屏氣,以防止誤傷正常組織。②護士配合:待患者屏氣時,按照上述微波儀已調好的模式、功率及方法配合進行熱凝固治療,將微波導線經電子支氣管鏡活檢孔插入,直視下插入惡性腫瘤組織中,自中心向外進行熱凝固治療,壞死組織直接粘附在微波導線上帶出或通過活檢鉗清除,每次取出微波導線時囑患者恢復正常呼吸,可適當咳嗽,導線尖端以75%酒精擦拭干凈,注意勿使尖端彎曲,并間斷用生理鹽水沖洗以保持視野清晰,及時清除患者口腔內分泌物。由于凝固過程中有少量出血,必要時遵醫囑噴灑稀釋腎上腺素3ml/次(腎上腺素1ml+生理鹽水10ml)進行止血。③病情觀察: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一般情況,如意識、面色、呼吸等,監測脈搏、血壓、SaO2、ECG等,保持SaO2在85%以上,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暫停治療,并與相應的處理,本組76例患者均能耐受,順利接受治療,無需特殊處理。
術后護理:①一般護理:術后臥床休息,必要時吸氧及行SaO2、ECG監測2小時,指導患者2小時內禁食,以免誤吸,造成嗆咳和呼吸道感染,口干時可用溫水漱口,緩解口干,減少說話,避免用力咳嗽,注意休息;2小時后試飲少量溫涼開水,無嗆咳,可進溫涼流質飲食。②積極防治并發癥: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胸悶、胸痛、氣急、呼吸困難、痰中帶血,術后可出現出血、穿孔、黏膜燒傷、感染等并發癥,長時間暴露在微波下可以有頭暈、軟困、乏力等癥狀,但微波治療肺癌引起并發癥的發生率目前尚未見報道。指導患者及家屬如有不適及時告知醫務人員,及時對癥處理,并做好心理護理,避免造成緊張、恐懼心理。
討 論
微波透熱療法抗腫瘤的機理是當微波輻射使局部溫度升高到65~100℃時,組織發生變性、凝固、壞死,小血管栓塞,從而達到切割組織的效果,其在抗腫瘤方面的作用與手術切除相同[2]。而且微波凝固治療的邊界清楚,無炭化、止血效果好,周圍組織無明顯水腫,安全性極佳[3]。微波凝固組織術具有選擇性分層次地直接凝固壞死、殺滅、崩解、抑制腫瘤組織的作用,正常組織則對微波具有一定的耐受力,正常組織出現水腫程度輕[4],因此,熱療法被譽為繼手術、化療、放療、免疫療法之后的第5種治療腫瘤的方法。
微波組織:凝固療法在治療中晚期腔內阻塞性中心型支氣管肺癌方面,國內已經有人進行了這方面的實踐和報道,并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5]。但是,在這些報道中所使用的微波輸出功率,最高僅60W,需3~5次插管完成,本組采用輸出功率110~12OW的微波進行組織凝固治療,只需1~2次插管,組織切割效果好,出血少,有效率與文獻報道一致。
綜合本組結果提示,微波大功率凝固術能有效緩解癌性氣道阻塞造成的呼吸困難,療效顯著,操作簡便、經濟安全、實用性強,損傷小,并發癥不多,患者容易接受,可替代部分外科手術,適宜在臨床上推廣使用。此外,該手術治療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與護士充分的術前準備、嫻熟的術中配合和術后的護理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Daya BS.Achancch in bronehoscopie proccchircs[J].Chest.1999,116:1403-1408.
2 陳夷,謝企良,楊紅,等.插人式微波天線的臨床應用[J].中華理療雜志,1990,13(2):131.
3 左萬里,余更升.經支氣管鏡介導微波熱凝固療法加全身化療治療晚期肺惡性腫瘤[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3,23(5):289-299.
關鍵詞:非小細胞肺癌 塞來昔布 IMRT 老年 中晚期 有效率 腫瘤標志物
非小細胞肺癌作為一種轉移性強和侵襲性強的惡性腫瘤,其不僅影響患者肺部健康,還會加快患者死亡速率[1]。從臨床治療角度出發,對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治療時,不僅需要強化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表現情況研究力度,還需要借助塞來昔布聯合IMRT對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有效的臨床治療,降低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數量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水平,從而強化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對各項臨床治療的接受程度,有效提升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治愈率,使得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自身身體健康和臨床治療水平可以得到有效保障[2]。
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來院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8 0例,并將患者隨機劃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40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52~78歲,平均年齡(65.00±4.40)歲。觀察組患者4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53~78歲,平均年齡(66.00±5.20)歲。對比分析兩組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發現兩組患者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臨床治療具有一定可比性。
1.2方法
對對照組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實施單純IMRT放療,實時觀察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單純放療時的精神狀態和癌細胞擴散情況,結合各項分析結果對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單純放療情況以及患者自身健康程度進行全面研究。對于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用的IMRT療法來說,即為高精度放射線療法,為強化IMRT療法在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就需要強化相關聯放線治療設備參數設置和整體規劃效果,確保醫師可以在準確應用相關設備的條件下對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精準的臨床治療工作。同時還需要根據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病灶位置以及癌細胞擴散趨勢對精準放射線靶區進行精準設置,并利用相關影響設備將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靶區以及癌細胞表現情況全面表現出來,以此確定精準有效的治療方案。
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塞來昔布聯合IMRT的治療。避免塞來昔布聯合IMRT的療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出現問題,這對于提升觀察組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顯得至關重要。同時還應對觀察組患者加用江蘇正大清江制藥有限公司出產的塞來昔布,單只規格為0.2 g。要求患者在醫護人員指導下一天2次的口服該種藥品,堅持3周,從而發揮塞來昔布對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實際治療效果。
完成3個周期臨床治療工作之后,需要分別對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進行精準檢測,具體檢測方法為在患者接受治療前后4周采集空腹靜脈血5 m L,之后利用合理檢驗設備對采集的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空腹靜脈血進行離心處理,并放置在-70℃的環境中保存,避免患者空腹靜脈血在檢測前期出現沉淀和凝固等現象,借此保證患者治療前后所采取的空腹靜脈血綜合檢測效果和最終結果的準確性。之后需要采用放射免疫法對患者接受治療前后采集的空腹靜脈血進行糖類抗原、癌胚抗原和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等血清腫瘤標志物含量。
對觀察組和對照組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免疫功能檢測時,不僅需要對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后的身體健康程度和病灶癌細胞數量等信息進行對比分析,還可以通過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的方式來判斷兩組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治療之后的免疫功能,從而了解塞來昔布聯合IMRT與常規療法對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并在改善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單純療法的同時,將塞來昔布聯合IMRT療法在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綜合治療中的作用全面表現出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有效率,分為C R、P R、SD、PD,計算ORR的數據。另外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CA125、CEA、SCCA的標志物水平。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2.1 有效率比較
對比分析對照組和觀察組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明確觀察組患者近期治療有效率為28例(70.0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15例(37.50%),有統計學差異(χ2=8.498,P=0.004)。見表1。
表1 兩組有效率比較
2.2 腫瘤標志物比較
同時兩組患者接受治療一段時間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也會發生一定變化。盡管對照組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接受常規臨床治療之后,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會下降,但是相應指標變化的明顯程度與觀察組患者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即通過塞來昔布聯合IMRT對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綜合治療后,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的降低幅度明顯高于同期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3 討論非小細胞肺癌作為一種常見的肺癌疾病,而對于患有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老年患者來說,其自身身體機能和臨床治療效果也會受到很大影響[3]。這就需要強化放化療在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治療中的作用效果。同時還需要保證塞來昔布聯合IMRT治療模式在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中的作用效果,在保證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治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條件下,避免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自身疾病惡化[4]。逐步提升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的標準內涵,以此保證患者可以在接受聯合治療過程中獲得生存效益[5]。而且針對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和塞來昔布聯合IMRT進行治療,發現塞來昔布聯合IMRT對于中晚期患者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血清腫瘤標志物有一定影響,這就需要結合各項參數信息從多個角度出發分析聯合療法對患者免疫功能和血清腫瘤標志物的影響,以彰顯塞來昔布聯合IMRT在患者臨床治療和綜合管控中的作用效果。
3.1 塞來昔布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周期
目前對細胞周期的調控主要以周期蛋白依賴性蛋白激酶以及復性調控因子共同參與為主,而整個細胞周期主要分為間期以及合成期兩個部分,間期是DNA形成的前期啟動周期流式細胞已檢測可以確保塞來昔布對腫瘤細胞周期阻滯加以誘導,其靜止期比例顯著增加,而合成期以及分裂期的比例顯著減少,通過塞來昔布與蛋白激酶磷酸化抑制的影響能夠增強表達效果,根據另外的研究結果表明,塞來昔布在作用于非小細胞肺癌后會提高m RNA的表達水平,這也說明了塞來昔布可以確保在靜止期或啟動期的抑制效果[6]。塞來昔布能夠對細胞的增殖與分化起到良好的調控作用。通過對塞來昔布調控以及相關基因產物活化效應的研究,能夠發現,通過抑制AKB激酶的活化,能夠顯著減少蛋白磷酸退化的情況,有效抑制多種致癌物質炎性因子和促癌因子的共同誘導,還能直接抑制介導活化的相關基因產物,最終起到抑制非小細胞癌的增殖效應[7]。
3.2 塞來昔布降低腫瘤細胞的侵襲
轉移性腫瘤細胞的侵襲與轉移對整個惡性腫瘤發生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腫瘤細胞的轉移需要通過多種金屬蛋白酶,尿激酶的多分子黏附。另外參與腫瘤組織侵襲與轉移的重要分子易鈣黏蛋白也會受到COX-2表達的干擾,而易鈣黏蛋白表達下調或喪失會導致細胞黏附性下降造成惡性腫瘤細胞快速浸潤轉移[8]。新生淋巴管在腫瘤轉移中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促進腫瘤淋巴結轉移。對高侵襲性肺癌細胞與低侵襲性肺癌細胞對比觀察后發現,淋巴管密度極遠處淋巴轉移的能力顯著高于后者,試驗也表明以濃度依賴的方式來增強了蛋白表達效果。塞來昔布對肺癌細胞的處理能夠使蛋白受到抑制,降低淋巴管的密度,有效減少肺癌細胞向遠處淋巴結轉移的能力[9]。
3.3 塞來昔布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根據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腫瘤細胞的形成與細胞凋亡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其中塞來昔布處理過的COX-2肺癌細胞株的表達減少,說明塞來昔布可以通過抑制COX-2拮抗凋亡蛋白表達[10]。從而為塞來昔布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提供重要的理論參考。TR ail作為腫瘤細胞中可誘導癌細胞一員,能夠包裹兩個死亡細胞,進而促使細胞快速凋亡[11]。3.4塞來昔布加強宿主免疫防御機制由于肺癌患者受到長時間放化療的影響,自身的免疫功能顯著下降,造成了腫瘤細胞清除能力降低,這也使得腫瘤細胞會產生免疫耐受和免疫逃跑等問題[12]。而COX-2高表達可以通過催化花生四烯酸增加COX-2的產物,從而有效提高抗腫瘤免疫反應。塞來昔布還能夠有效調控T細胞,增強自身的免疫性疾病抑制排斥反應[13]。這些年來,隨著對塞來昔布的研究不斷深入,能夠發現塞來昔布可以選擇性抑制COX-2抑制腫瘤的生長與侵襲,減少了消化系統產生的不良反應,具有非常廣泛的發展前景,但是在塞來昔布使用的過程中,也會引起心血管系統的不良反應,如中風肺栓塞,心肌梗死,所以臨床應用非小細胞肺癌還需要有更多的研究[14]。
同時引導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按照醫護人員實際指導要求口服塞來昔布,則可以提高IMRT療法對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的作用效果[15],借此提高相應疾病的療效,并在提高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的同時,實現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全面提高的目標,繼而為推進相應治療工作高效合理地開展[16]。
綜上所述,了解到對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需要結合患者身體狀況和疾病表現情況強化塞來昔布聯合IMRT療法的現實作用,并利用標準精細的放射線治療設備對患者進行有效治療,借此調節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控制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體內癌變器官越來越嚴重,使得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近期療效和遠期生存率上升到一定高度。由于本文研究的患者數量比較少,最終研究結果還存在不夠詳實的問題,這就需要根據具體方法和相關結論擴大實際樣本量,并在醫院現實研究條件支持下針對塞來昔布聯合IMRT對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血清腫瘤標志物的影響進行深層次驗證。
參考文獻
[1]趙揚,陳亮.塞來昔布聯合地佐辛對肺癌圍術期患者疼痛、炎性反應和肺功能的影響[J].西北藥學雜志,2019,34(5):661-666.
[2]滕家俊,裴俊,韓寶惠,等.血清DKK1水平在塞來昔布一線聯合鉑類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隨機對照研究中的臨床意義[J].世界臨床藥物,2015,36(6):388-393.
[3]孫維萍.選擇性COX-2抑制劑塞來昔布聯合厄洛替尼抑制肺癌生長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醫科大學,2019.
[4]雷新軍,涂建飛,王慧梅,等.多模態CT檢查聯合腫瘤標志物評估塞來昔布聯合調強放療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8,26(12):936-938.
[5]李小麗,夏玉紅,陳宏民,等.塞來昔布輔助治療對老年肺癌患者炎性介質及肺功能的影響[J].藥物評價研究,2018,41(10):1880-1884.
[6]王雅靜,施潤,游慶軍,等.塞來昔布對手術應激產生的非小細胞肺癌抗失巢凋亡的影響[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8,35(4):695-698.
[7]李霜,劉保平,常偉,等.塞來昔布作為增敏劑聯合~(125)I粒子植入治療肺癌的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7,28(6):408-411.
[8]李霜.塞來昔布作為增敏劑聯合~(125)I粒子植入治療肺癌的近期療效觀察[D].鄭州:鄭州大學,2017.
[9]李雪芹,陳曦,龔泉,等.鹽酸嗎啡緩釋片聯合塞來昔布治療晚期肺癌伴中重度癌痛的臨床分析[J].國際腫瘤學雜志,2017,44(3):165-168.
[10]李麗萍,余志高,李小菊,等.塞來昔布對非小細胞肺癌放療的增敏作用[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7,29(1):40-42,46.
[11]裴俊,儲天晴,樓煜清,等.血清VEGF對塞來昔布治療晚期肺癌的預測作用[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11):2048-2052.
[12]張俊玲,王培毅,續飛,等.塞來昔布抑制非小細胞肺癌腫瘤增殖及血管生成效果的實驗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6,6(15):31-33,43.
[13]李佳,朱旭華.塞來昔布聯合化療應用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對淋巴細胞亞群及不良反應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13):1534-1537.
[14]何陽,趙保成,劉洪強,等.塞來昔布聯合吉西他濱動脈灌注抑制人肺癌A549細胞移植瘤的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32):3542-3545.
【摘要】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腫瘤家族史中涉及親屬及所患腫瘤的分布情況;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1999-2006年間收治的肺癌患者腫瘤家族史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腫瘤家族史陽性肺癌患者中,絕大多數為單一親屬患腫瘤(78.6%),親屬中父親患惡性腫瘤比例最高(42.4%),其次為兄弟姐妹(32.4%)和母親(35.2%)。親屬所患腫瘤中肺癌最常見(36.0%),明顯高于我國正常發病比率。結論:肺癌患者腫瘤家族史分布具有顯著不平衡性,不同親緣家屬和不同類型腫瘤對肺癌發生的影響不同。
【關鍵詞】肺癌 家族史 分布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family history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amily history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Metho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and 579 patients with positive family history were enrolled. Their related family member and cancer were reviewed. We compared and statistical analyzed the incidence of related cancer and standard data. Results: Most of positive family history lung cancer patients had single related family member (78.6%). Father had the highest percentage (42.4%), followed by siblings (32.4%) and mothers (35.2%). Lung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in related cancers (36.0%), whic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rmal incidence rate of lung cancer in china. Conclusion: Family history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had a significant imbalance in distribution.
【Key words】Lung cancer, Family history, Distribution
腫瘤家族史是影響肺癌患者臨床表現的重要因素。先前研究表明,腫瘤家族史陽性患者發病偏早,多患腺癌,臨床分期較晚,并且普遍治療效果較差[1]。肺癌患者的腫瘤家族史分布,即哪些親屬容易患那些腫瘤,并無相關研究報道。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1999至2005年間收治的全部肺癌患者進行家族史分布情況,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收集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間收治的全部肺癌患者共計4911名,其中腫瘤家族史陽性患者579人(12.9%)。家族史陽性患者中男性405例(69.9%),女性174例(30.1%),年齡23~82歲,中位年齡58歲。
1.2 研究方法 收集記錄患者家族史詳細信息。腫瘤家族史被定義為兩代以內直系血親中有人患有惡性腫瘤疾病。收集具體內容包括,患者家族中腫瘤患者人數、與患者關系,所患腫瘤類型。與患者關系分別記錄為:父親、母親、兄弟姐妹、子女、其他親屬。二代以上的血親均歸于其他親屬之內。
1.3 統計方法 采用計數資料統計方法進行,數據分析采用SPSS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
2 結果
2.1 腫瘤家族史人數分布 579例家族史陽性肺癌患者的親屬中,1位親屬患有腫瘤的449例(78.6%),2位親屬患腫瘤的106例(18.6%),3位親屬患腫瘤的22例(3.9%),4位親屬患腫瘤的1例(0.2%),5位親屬患腫瘤的1例(0.2%)。
2.2 腫瘤家族史親屬分布 579例家族史陽性肺癌患者中,父親患惡性腫瘤的242例(42.4%),母親患惡性腫瘤的185例(32.4%),兄弟姐妹患惡性腫瘤的201例(35.2%),子女患惡性腫瘤的10例(1.75%),其他親屬患惡性腫瘤的97例(17.0%)。
2.3 腫瘤家族史腫瘤類型分布 579例肺癌家族史陽性患者中,家屬患有肺癌的264例(46.2%),家屬患有肝癌的73例(12.8%),家屬患有胃癌的89例(15.6%),家屬患有食管癌的84例(14.7%),家屬患有直腸癌的23例(4.3%),家屬患有胰腺癌的19例(3.3%),家屬患有結腸癌的12例(2.1%),家屬患有乳腺癌的38例(6.6%),家屬患有腦癌的9例(1.6%),患其他少見腫瘤共計106例(18.6%)。
2.4 腫瘤家族史分布與我國腫瘤發病率比較 將全部患病家屬進行整合統計,并計算我國十大常見腫瘤在其中的發病率,與我國腫瘤發病率標準數據[2]相比較,結果如下表:
3 討論
腫瘤家族史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為只與肺癌的發生相關,而近期研究表明腫瘤家族史也可以影響肺癌患者的臨床表現,是預判患者療效和預后的重要因素[3],但具體原因尚不明了。肺癌患者的腫瘤家族史是一個比較混雜的概念,通常意義上認為兩代以內的直系血親患有惡性腫瘤就被認為是存在腫瘤家族史[4]。而具體是那些親屬患有那些腫瘤,則并未經詳細研究。
本研究結果表明肺癌患者不同親屬患癌幾率不同,父親要明顯高于母親。這也反向說明了父親可能在腫瘤遺傳中的作用要大于母親。通過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到,隨著血緣關系的逐漸降低,二代血親的患病幾率要明顯下降,對患者的影響也遠小于父母及兄弟姐妹。
不同種類的腫瘤對于肺癌發生必然有著不同的影響。從本研究的結果中可以看到肺癌家族史占了近一半的全部腫瘤家族史。同種類型腫瘤在發病機制上可能相同,引起腫瘤可能存在共同的基因缺陷。可以看到在肺癌患者家屬人群中,肺癌發病率遠大于我國正常肺癌發病率。值得注意的是在肺癌患者家屬人群中,食管癌發病率也要高于正常人群,而結腸癌發病率要遠低于正常人群,均具有統計學差異。這可能提示,食管癌與肺癌在發病機制或易感基因上有所相似的地方,從發育學角度考慮,食管和肺均來源于內胚層細胞分化[5],可能存在共同點。
本研究證實了肺癌患者家族史分布具有顯著的不平衡性,不同親屬與不同腫瘤對肺癌患者的影響程度不一。這些因素如何影響肺癌患者的臨床表現還需要將來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Li N, Shao K, Chen Z et al. The impact of positive cancer family history on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Fam Cancer. 2011 Jun;10(2):331-6.
[2] 張思維,雷正龍,李光琳等. 中國腫瘤登記地區2006年腫瘤發病和死亡資料分析 [J]. 中國腫瘤, 2010, 19 (6).356-365
[3] Apar Kishor Ganti, Fausto R. Loberiza Jr et al. Association of positive family history with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J] Lung Cancer 63 (2009) 136139
[4] 靳光付,胡志斌,馬紅霞等. 腫瘤家族史和吸煙在肺癌發生中的交互作用研究 [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6, 27 (12).1095-1096
[5] 李藝揚,付艷,田麗娜等. 胚胎心臟、肺和動脈大血管發育趨勢分析[J].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0, 14 (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