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醫典籍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認知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門學科,它與認知心理學和認知科學有著密切的關系,興起于80年代初期,成型于90年代。認知語言學理論強調語言形式是體驗、認知、語義、語用等多種外在和內在因素促動的結果。語言作為思維和交際的主要工具,是基于認知和社會互動的。它涉及人工智能、語言學、心理學、系統論等多學科,針對生成語言學,提出:語言的產生、學習及應用,都能夠通過人類的認知來解釋,因為認知能力是人類的根本。
人類的認知體驗是語言翻譯的前提,但是由于在歷史、宗教、環境等方面的不同,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中醫歷經幾千年的發展進程,其基礎理論、診斷、治療都和西醫存在巨大的差異。同樣的名詞術語在兩種不同的醫學文化中所蘊含的概念不同。
一、認知模式
認知語言學指出,人類將外部世界刺激的表面特征轉換成心理特征。語際翻譯或語際轉換,是基于它們共同的認知結構。認知視域下的翻譯過程,可以認為是語碼和意向之間相互激活的雙向運動。例如“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中的“登天”意為登天子之位,做皇帝。然而Veith女士將其譯為“ascend to heaven”,造成文化上的誤解,目標語讀者可能理解為“pass away”,與原意完全不同。雖然術語的表義相同,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附有的深層含義不同,就是認知概念迥異。所以,中醫術語翻譯表面上是語碼的轉換,實際上是認知范疇的移植。中醫術語比照西醫概念,往往會概念空缺或文化缺省,其獨特性顯而易見。例如“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云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敝械摹翱崭[”,“空”同“孔”,意思是“孔竅”,“毛孔“之意。李照國將其譯為Kongqiao(external orifices),而Veith,由于對其概念缺乏認識,產生了文化空缺,則將其譯為 “evil would come during this period of emptiness”, 對源語意義理解有誤。
二、認知語言學指導下的譯例分析
認知語言學認為,翻譯過程如下:第一,譯者需徹底理解原文及其文化內涵,處理好作者、譯者和目標語讀者三者間的關系,由于他們各自擁有不同的認知范疇。同時,譯者在不斷整合自己的認知結構。第二,譯者應弄清楚目標語讀者的認知環境,盡量使譯文與其一致,要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充分地徹底地將原文信息譯出,考慮目標語讀者的認知結構和接受程度。
譯者在進行中醫翻譯時,在中醫文化與目標語文化的認知結構中不斷協調整合。中醫語言晦澀難懂,其文學性、哲學性很強。如何用認知理論來指導中醫典籍翻譯,請見如下譯例。
(1)按尺寸,觀浮沉滑澀,而知病所生。
Veith譯文:One should feel the pulse at the place of the ‘cubit’ (尺)and at the place of the ‘inch’ (寸)and one should observe whether the pulse is superficial or whether it is deep, whether it is regular or uneven; and then it becomes evident where the disease originates and it can be cured.
該句意為診察寸口的脈,從它的浮、沉、滑、澀,來了解疾病所產生的原因。然而Veith卻理解成了兩個長度單位,原因是對于中醫知識的缺乏,只能按照字面意思翻譯,應該以傳遞醫學信息為首要任務。
(2)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
李照國譯文:“Rage disturbs Yangqi and drives Qi and blood to stagnate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ody], eventually resulting in Bojue.
“薄厥”是疾病名稱,指大怒氣血上沖,臟腑經絡之氣不通而導致昏厥。有點類似西醫的 “腦溢血”。但是如果用西醫術語直接翻譯,那就無法表達中醫術語所蘊含的意義。相比之下,李照國的譯本更加準確,完全闡釋了術語的內涵。而Veith 采取意譯,將其譯為“dizziness”,也許她是考慮到目標語讀者的接受程度。目標語讀者先從dizziness理解和認識“薄厥”,然后推理,逐步形成新的認知概念。
三、結語
根據認知語言學的體驗觀,語言的表達不僅取決于其概念,也取決于它是如何被人們感知和理解的。認知語言學的翻譯觀注重互動性、創造性和語篇性。中醫語言的獨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譯者具備較高的翻譯能力和水平,譯者如果能在體驗認知觀的指導下,既考慮原作者的意圖,也關注譯者的思維和認知,以及目標語讀者的認知差異,綜合考慮所有因素,才能在譯語中準確地表達認知語義,實現翻譯的和諧性。
參考文獻:
[1]范春詳.隱喻視角下中醫典籍語言特點及其翻譯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2.
[2]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舊時京菜的宮廷菜十分馳名,“貴妃雞”即為宮廷菜肴中最著名的一個品種。相傳此菜是清朝北京“廣和居”飯莊名廚牟斬刀根據唐代楊貴妃醉酒吃雞的故事,將原宮廷名菜“貴妃雞”進行改進制成的,這道雞肴的問世,受到北京廣大食客的熱烈歡迎。
楊貴妃原名楊太真,小字玉環,懂音律,善歌舞,深受唐玄宗李隆基的寵愛。有一回唐明皇下旨叫楊玉環擺設百花宴,但他卻未赴約,貴妃起了疑心,懷疑皇帝又有了新寵。楊貴妃滿懷幽怨獨自飲酒歌舞散悶,后來人們為此編有“貴妃醉酒”的京戲戲談此事。
清朝光緒年間(1909年~1911年)北京“廣和居”因故停業,牟斬刀被“同和居”飯店主人邀請去操廚,牟某便把“貴妃雞”這一拿手好菜帶到該店支撐門楣,一時名聲大噪。時人云:“北京牟斬刀,貴妃雞菜香。致美樓景啟,雞米味道長。”意思是說當年北京的宮廷名菜中貴妃雞和致美樓的“雞米鎖雙龍”名揚中華。
乾隆年間宮廷御廚景啟善作雞菜。相傳有一年皇帝下江南回京后,因勞碌而消瘦體質虛弱。景御廚選用雞脯肉、海參、黃鱔為主料,另用雞蛋、黃酒、醬油、白糖、食鹽等調料制成一種雞菜讓皇帝品嘗。乾隆看見盤子四周用雪白的雞肉片圍邊,中間是黃紅相間亮燦燦的海參和鱔段煞是好看,香氣撲鼻,詢問菜名原故。景啟笑著回答:“雞丁又稱雞米,海參和黃鱔俗稱雙龍,天子乃真龍下界,年號又帶龍音,中間用鎖以求大清朝江山萬萬年?!?/p>
“這名字取得好!”乾隆皇帝吃了“雞米鎖雙龍”之后,當即賜與景廚師三品貂羽頂戴,賞銀500兩。后來景某告老出宮到北京“致美樓”做名廚,此菜為民間百姓享用后,亦受到很好的評價。至今,北京“致美樓”飯店仍有此名菜應市。
貴妃雞的制作方法是選用鮮活嫩雞1只打理干凈(大約重1 500 g左右),黃酒30 g,鮮冬筍片120 g,水發香菇30 g,醬油35 g,大蔥50 g,味精5 g,食鹽4 g,葡萄酒50 g,白糖5 g,水淀粉少許,雞鴨湯適量,花生油1 000 g。
制作方法:把仔母雞殺死后,燙皮,拔毛,開膛破肚,取出內臟,沖去血污,拿刀背打碎雞腿骨。冬筍切為滾料塊,蔥切成馬耳片,香菇片為斜片或絲;雞肉斬成大片,加入少許醬油拌勻投入五成熱的油鍋炸為金紅色后,倒出瀝干油。鍋內留50 g余油,下大蔥片煸香,投入黃酒、醬油、白糖、雞鴨蛋、開水燒沸。
取一個中號砂鍋,投入冬筍片、雞肉及少量湯水煨成濃湯,待酥香后投入味精、葡萄酒及水淀粉推勻,待熟后舀雞肉上桌。制作時如無雞肉可用雞翅膀數只斬斷,切忌用老雞或其他肉類酥鍋,并且只能用文火鹵汁,要濃一些;雞翅膀煨酥卻不宜煨爛;水淀粉不宜太多,加入酒之后不要再久燒,以防酒味揮發而失去濃郁醉人的酒香味道。
特點:雞肉金黃燦爛,鮮香可口,食之酒香撲鼻,可增食欲。
雞米鎖雙龍這一宮廷御菜別具一格,采用雞脯肉20 g,黃鱔200 g,水發大烏參150 g,雞蛋1個,醬油15 g,黃酒20 g,味精1 g,精鹽1 g,蔥結5 g,姜末10 g,蒜泥3 g,干淀粉1 g,濕淀粉15 g,熟豬油450 g,濃鮮湯500 g。
制作方法:先將雞脯肉切丁備用,亦可預先加入蛋清、味精、干淀粉、少許食鹽拌和上漿;鱔魚切成5 cm長的小段;海參去肚腹白衣沖凈,亦切為5 cm長的小段待炒。
這時炒鍋上火,倒豬油12 g燒沸,下姜末、蔥子煸香,再下蒜泥煎炒幾下,倒黃鱔煸炒,投入醬油、黃酒、味精、白糖、濃鮮湯400 g大火燒開,改成小火燜燒約20分鐘。另用一炒鍋倒少許油燒熱,下海參稍炒,加入姜末、醬油、黃酒、白糖、味精、濃鮮湯50 g,燒開之后倒入鱔段再燒20分鐘。待鱔魚熟用旺火收汁,用濕淀粉勾芡,澆入熟豬油約5 g出鍋裝盤。
關鍵詞:火電廠;異種鋼筋;焊接難點;焊接工藝
在火電廠的實際生產運行過程中,異種鋼筋的焊接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對于火電廠的設備運行穩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響。就當前情況來看,異種鋼筋焊接過程中極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異種鋼筋的實際使用壽命下降。這種情況下,加強異種鋼筋焊接的難點分析和焊接工藝的探索,是當前火電廠異種鋼筋焊接人員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1 異種鋼筋焊接的重要性
異種鋼筋焊接是火電廠檢修以及建設施工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實際焊接過程中,應當進行標準化施工并做好熱處理焊接工藝,促進異種鋼筋焊接的實際效果滿足火電廠的實際要求。異種鋼筋焊接的質量和效果,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異種鋼筋的實際持久性,從而對火電廠的實際運行的安全性產生影響。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當對異種鋼筋的街頭進行合理的布局和安排,在此基礎上對焊接材料進行適當的選擇,嚴格遵循焊接規范和熱處理工藝標準,通過有效的焊接工藝標準化控制,提高異種鋼筋的焊接效果,促進火電廠運行的安全性。
2 異種鋼筋焊接接頭的定義
所謂異種鋼筋焊接接頭,就是組織不同種類的鋼筋進行焊接時所形成的接頭。應當注意的是不同鋼筋型號但組織形態相近的焊接接頭不屬于異種鋼筋焊接接頭。
3 異種鋼筋焊接接頭的主要特征
3.1 化學成分呈現明顯的不均勻性
異種鋼筋在進行焊接的過程中,需通過合理的融化來實現有效的焊接,那么相關焊接實際情況顯示,焊縫兩側金屬及合金成分的實際熔度差別比較明顯。與此同時在焊接過程中,焊接實際效果極易受到焊縫形狀、焊接電流以及電弧電壓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呈現截然不同的焊接熔池行為,從而導致異種鋼筋焊接的實際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除此之外,異種鋼筋母材的差異性,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異種鋼筋焊接的過程中焊縫金屬與母材之間熔化區化學成分濃度的相互稀釋作用,從而對異種鋼筋焊接接頭的實際質量產生嚴重的影響,直接關系著異種鋼筋的實際使用性能。
3.2 金屬組織呈現明顯的不均勻性
從宏觀層面來看,異種鋼筋焊接接頭的化學成分呈現明顯的不均勻性,在此基礎上,經歷焊接熱循環持續作用后,異種鋼筋焊接接頭各區域內的金屬組織結構也會呈現出一定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受到母材和焊接材料的化學成分之間的差異,并且在焊接方法與熱處理工藝上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必然導致了金屬組織之間的不均勻性。針對此種情況,需要相關人員及時作出工藝調整和改善,促進異種鋼筋焊接的實際效果滿足火電廠異種鋼筋焊接的實際需求。
3.3 異種鋼筋焊接性能方面的不均勻性
基于異種鋼筋焊接接頭的化學成分及金屬組織的不均勻性,在此基礎上異種鋼筋焊接的性能上的不均勻性也比較明顯。尤其是在焊接接頭各區域內的強度、硬度以及韌性方面的差異,會導致異種鋼筋焊接的實際效果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應當注意的是,熱膨脹系數以及導熱系數等物理性能上的差異,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火電廠的實際運行效果。
3.4 異種鋼筋焊接接頭應力場分布的不均勻性
在實際焊接構成中,焊接殘余應力在異種鋼筋接頭的實際分布中存在明顯的不均勻性,尤其是材料導熱性能的差異會對熱馴化的溫度環境產生影響,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預應力存在明顯的不均勻性。與此同時,異種鋼筋的不同材質之間膨脹系數存在一定差異,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應力場的實際分布情況,,嚴重者甚至會導致異種鋼筋焊接接頭出現斷裂情況。
4 異種鋼焊接中遇到的問題
4.1 碳遷移。當加熱條件相同時,含鎳較高的材料能阻止碳遷移現象的發生。碳遷移現象對異類焊接接頭使用安全性產生的影響很大。發生碳遷移現象時,異種鋼接頭熔合區塑性降低而引起熔合線裂紋,這是近來電廠和原子能設備中鐵素體鋼和奧氏體鋼異種鋼接頭損壞的主要原因。
4.2 應力腐蝕敏感性
應力腐蝕破壞是電廠熱力設備焊接接頭應予以重視的特殊問題。因為鍋爐受熱面管子、高溫高壓的汽水管道均在溫度、應力和腐蝕性介質的工況下長期工作,經常見到焊接接頭熱影響區出現點狀、刀狀或溝槽狀腐蝕。這些腐蝕的出現加劇了該處的應力集中,從而又促使腐蝕速度加快,如此惡性循環,造成其承載能力下降,最終導致破裂。
4.3 淬硬脆性
異種鋼接頭在界面附近由于化學元素濃度的稀釋,將出現淬硬性的馬氏體組織,這就必然導致該處的韌性下降,即所謂淬硬性的出現。異種鋼接頭處由于碳的遷移也將形成熔合線兩側的增碳層,會增加接頭的淬硬性。
5 異種鋼焊接及熱處理工藝選擇及實際應用
5.1 焊接材料選擇
在《DL 752-2001火力發電廠異種鋼焊接技術規程》中,珠光體+奧氏體鋼即A類異種鋼焊接規定了高檔選擇的原則,如12Gr1 MoY+1Cr181Vi9Ti的異種鋼接頭,它規定選用鎳基焊條;珠光體+馬氏體鋼,即M類異種鋼焊接規定了低檔選擇的原則,也就是選用與鋼材級別低的一側相配的或成分介于兩側之間的焊材。
5.2 預熱溫度
由于火電廠用熱強鋼一般都具有焊接冷裂紋和再熱裂紋敏感性,且管道對接焊縫的拘束度大,而我國手工電焊條的熔化金屬的氫溶量較高,因此,綜合考慮鋼材性能進行必要的預熱是正確的。在實際焊接中,當焊接壁厚小于6mm的奧氏體+珠光體或貝氏體鋼接頭時,不進行預熱。
5.3 焊接方法
由于氫弧焊工藝具有焊縫應力小、熱影響區小、焊接能量集中、內部缺陷小、易操作等特點,而且可以有效減小熔金屬氫含量、減少裂紋幾率,因此,推薦使用全氫弧焊或氫弧焊打底、電弧焊蓋面的焊接方法。
5.4 焊后熱處理
馬氏體鋼異種鋼接頭在在焊接后應緩冷到100-150℃并保溫,以保證馬氏體充分轉化,然后進行熱處理,熱處理溫度保證不超過合金含量低一側的相變溫度ACI。
5.5 焊接工藝評定及監督檢驗
在工藝確定的情況下,為確保質量,施焊前進行焊接工藝評定并在焊接工藝評定的基礎上制定焊接作業指導書,也是非常必要的。異種鋼接頭應該列為金屬監督檢查的重點部位,隨機組大小修進行外觀檢驗或無損探傷及金相檢驗都是十分必要的。
結束語
從宏觀層面來看,加強異種鋼筋的焊接難點分析,滿足當前火電廠穩定性運行的實際需求,加強異種鋼筋焊接工藝的分析,對于提高異種鋼筋焊接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從整體上提高過電廠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者簡介:馬毳毳(1981—),女,漢族,黑龍江人,陜西省友誼醫院主治醫師。張玉森(1953—),男,山東人,中華醫學會研究員、編審,研究方向為醫學名詞。通信方式:。
摘要:中國麻風名詞有3000余年歷史,有厲、癘、癘、癩、冥病、惡疾、癘風、大風、天刑、麻風等,978年(宋朝)最早使用“麻風”?;印⒃プ屪鱾温轱L,周夷王、楚鄂王、冉耕、曹時、王粲、拓跋燾、周興嗣、崔諶、仲年德如、盧照鄰、劉攽、祖可為麻風名人患者。
關鍵詞:麻風,厲,癘,癘,癩,大風,麻風史
中圖分類號:R2;N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578(2013)05-0056-05
中國歷史悠久,遺留下大量史學、醫學典籍,其中對與人類共存數千年的古老疾病麻風有大量記載。
一典籍記載的麻風名詞
金文記載的厲、癘、癘金文又稱鐘鼎文,是于甲骨文之后記于金屬上的文字,約出現于公元前1000年,其中有厲、癘、癘三個字。
《五十二病方》記載的冥病《五十二病方》是撰于戰國時期的帛書,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醫學古籍,此書中稱麻風為“冥病”,一是把麻風病人比喻成活死人,具有歧視之意;二是形象地描述了麻風病的典型體征為冥(螟)蟲嚙穿植物樣,并指出此病病因為蟲(麻風桿菌)嚙所致。原文:冥病方,冥者,蟲。所嚙穿者①。其所發毋恒處,或在鼻,或在口旁,或齒齦,或在手指。使人鼻抉(缺)指斷。治之以鮮魚,而以鹽財和之,以傅蟲所嚙 之。病己,止。嘗毋禁。令。
《黃帝內經》中有關麻風的記載著名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記載了麻風?!讹L論篇第四十二》中曰:“風寒客于脈而不去,名曰癩風?!薄堕L剌節篇》又曰:“病大風,骨節重,須眉墮,名曰大風?!薄讹L論篇第四十二》:“癘者,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也,皮膚瘍潰?!盵1]
《睡虎地秦墓竹簡》記載的癘1975年在湖北省發現云夢古墓,內藏《睡虎地秦墓竹簡》。其中記載了醫生診斷麻風的醫案;秦建立癘遷所,對麻風患者集中定殺[2]?!斗庠\式》共98簡,其中記載麻風的《癘爰書》是診斷麻風患者的病案。原文:某里典甲詣里人士五(伍)丙,告曰:“疑癘,來詣?!庇嵄?,辭曰:“以三歲時病疕,麋(眉)突,不可智(知),其可(何)病,毋(無)它坐?!绷钺t丁診之,丁言:“丙無麋(眉),艮本絕,鼻腔壞,刺其鼻不疐(嚏)。肘厀(膝)到足下奇(踦),潰一所,其手毋胈,令(嚎),其音氣敗。癘殹(也)?!薄斗纱饐枴饭?10簡,是有關于麻風的法律條文。原文:癘者有辠(罪)定殺,定殺可(何)如?生定殺水中之謂?。ㄒ玻?;或曰生埋,生埋之異事?。ㄒ玻?。甲有完城旦辠(罪)未斷,今甲癘,問甲可(何)以論?當(遷) 癘所處之,或曰當(遷) 癘所定殺。
宋《太平圣惠方》創用麻風宋朝978年官修《太平圣惠方》,創用“麻風”名詞,曰:“治大風癩、頑麻風、紫點、白癜,宜服此方?!盵3]
中國麻風三大名著明朝沈之問的《解圍元藪》以六經辨證,排毒殺蟲,補血壯元理氣為原則[4]。薛己撰《癘瘍機要》[5],癘為此前常用麻風名詞,瘍為皮膚潰爛,合二而一,為較科學的命名。清朝蕭曉亭1796年撰《瘋門全書》[6],收載36種風,其中一部分為麻風,并提出了鑒別診斷。
中國典籍記載麻風主要的名詞、所載典籍、成書年份、作者如表1所示。
二典籍記載的與麻風有關的歷史名人
史學典籍和醫學著作中記載了諸多名人典故,說明當時醫家和普通群眾對麻風的臨床表現已很清楚,是實驗皮膚病學的例證。
\箕子名胥余。商代貴族,政治家,官太師。商紂王的叔父,一說庶兄[7]。《戰國策》記載箕子因不滿紂王的暴虐,屢次勸諫,紂王不聽,將其囚禁,他為避免殺身之禍,于是“漆身為厲,被(披)發而為狂”[8],這是目前查到的中國第一個偽病麻風的最早文字記載。
周夷王名姬燮,西周第九代天子[7]。周夷王患麻風,諸候為其祭禱,《左傳》記載:“至于夷王,王愆于厥身,諸候莫不奔走其望,以祈王身?!盵9]
楚鄂王名熊摯,楚國國王[7]。楚鄂王是麻風患者,因病去位?!蹲髠鳌酚涊d楚鄂王“熊摯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竄于夔?!盵9]
豫讓春秋時晉國人[7],是古代著名的俠士刺客?!稇饑摺穂8]和《史記》[9-10]有關于豫讓的記載,其漆身為厲,剪發去眉,吞炭為啞,以變其容,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被捕后,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衣后自殺。
冉耕字伯牛,孔子學生,以德行著稱[7]?!墩撜Z》中有記載“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論語·雍也篇》),朱熹注:“有疾,先儒以為癩也?!睔v代將伯牛之疾專指麻風已有2000年。據查證,伯牛所患疾病是否為麻風尚有待進一步探討[11]。
曹時又名曹壽,漢曹參曾孫,妻平陽公主,因患麻風回封地休養,平陽公主改嫁曾為其家奴的大將軍衛青。史記曰:“時尚平陽公主,生子襄。時病癘,歸國?!?[10-11]
王粲字仲宣,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7, 11], 張仲景曾為王粲療疾,王粲患麻風不治而亡。《針灸甲乙經》序中記述了張仲景診王仲宣一事,其文曰:“仲景見侍中王仲宣,時年二十余,謂曰:‘君有病,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湯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湯而勿服。居三日,見仲宣,謂曰︰‘服湯乎?’仲宣答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湯之證,君何輕命也?’仲宣猶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終如其言。”這個麻風醫案后又記載在明代李濂的《醫史》中。
拓跋燾是雄才大略的北魏皇帝,因患麻風遇害,死因竟然與服丹劑有關[7]?!赌淆R書》記載了他患癘疾,《集古今佛道論衡》載:“遂感癘疾,通身發瘡,痛苦難忍?!薄斗鹱鏆v代通載》記述:“費竭人勞,終感癘疾。口服丹藥,身服黃衣,熱發晉陽,失音而死?!币蚧及O疾常服丹藥,被常侍宗愛借機進服過量丹藥(汞劑)弒殺于平城(今大同)。
周興嗣字思纂,南梁政治家、文學家。其病癩,博學善屬文,撰成著作百余卷?!赌鲜贰访鞔_記載:“周興嗣兩手先患瘋疽,又染癘疾,左目盲,帝撫其而嗟曰:‘斯人而有斯疾也!’遂以疎疽方賜之。”他撰著名的《千字文》傳世,為兒童啟蒙教材[11-12]。
崔諶生于550年,卒于577年。傳崔諶家族有惡疾,有眉落現象,歷200年,世呼病瘦為崔家疾?!队详栯s俎》記載:“世呼病瘦為崔家疾,據《北史》北齊李庶無須,時人呼為天閹,崔諶之兄也,嘗調之曰:‘何不以錐兩只頤作數十孔,拔左右好須者栽之?’庶曰:‘持此還施貴族,藝眉有騐(驗),然后藝須?!藜視r有惡疾,故庶以此調之?!薄短接[》有類似引文[11-12]。
仲年德如《新唐書》譯作勃弄若,吐番三十代王(6世紀),是松贊干布的曾祖父。娶塔波(約在今加查縣和朗縣境內)的琛薩魯結恩姆措(琛氏女魯結恩姆措)為妃,該妃患有麻風,并將此疾傳與仲年德如。仲年德如為防止將麻風傳給后代,他與贊普、王妃及大臣聶塘巴亞杰在活著的時候便住進墓中,自行活葬。據藏文史書記載,他們的墓建在香達地方,名“蓀切東波”,意為“圓形活尸林” [12-13]。
盧照鄰字昇之,幽州人,唐初四杰之一[7]。孫思邈世稱藥王,亦為麻風專家,“嘗手療六百余人,瘥者十分有一,莫不一一親自撫養”。盧照鄰患癩,自我描述“羸臥不起,行已十年……一臂連踡,兩足匍匐,寸步千里”。拜孫思邈為師十年,療疾著述,參與著《千金方》,后因癩致殘自沉穎水自殺[11-12]。
劉攽字貢父,宋朝詩人、史學家,官至中書舍人[7]?!稑飞其洝⒇暩浮罚骸巴砟甑脨杭玻毭級櫬?,鼻梁斷壞,苦不可言。”他助司馬光纂修《資治通鑒》,充任副主編,負責漢史部分,著有《東漢刊誤》等。與坡交厚,因其患惡疾,須眉脫落,鼻梁且斷,蘇與之相戲,曰:“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猛士兮守鼻梁?!?[12]
祖可約1102年前后在世[11- 12]。字正平,丹陽人,住廬山,被惡疾。與善權同學詩,氣骨高邁有癩病,人稱癩可。著有《瀑泉集》13卷,《文獻通考》及《東溪集》傳于世。
三麻風最準確的用詞
麻風名詞眾多,枚不勝數。反映麻風在不同時期的病因、病源、病理、病機、理念、癥狀,摘其要者討論如下:
古字“厲”“癘”“癘”見于公元前1000年金文,厲也見于《戰國策》,《神農本草經》首用癩,4字依次產生,同讀“lái”,字異形,音意同,歷代用法各異,古代多數通用于麻風[13-14], 還有的指麻風以外的疾病或其他事物,厲也讀“lì”,有麻風、鬼、惡三意,秦以“癘”取代“厲”,書同文,則不再指麻風。癘疫為流行性傳染病,癩病、疥癩大多為鱗屑性干癬疥癢之類疾病。
《公羊傳·昭公二十年》:“何疾爾?惡疾也?!焙涡葑ⅲ骸爸^瘖、聾、盲、癘、禿、跛、傴、不逮人倫之屬?!睈杭仓異罕局^丑者,則殆以癘風為病,瘡痍遍體,眉禿鼻塌,實丑陋無比。故由此直觀之丑陋,而遂以義謂丑陋之惡稱,此惡疾一名之所由來也。春秋時“婦有七出”,其一為“有惡疾”。女有五不?。ㄈⅲ?,其一為“世有惡疾者”,惡疾多指麻風,但也包括其他面容丑陋殘疾的疾病[13]。
“大風”首載于《黃帝內經》[13-15],繁體字中“風”字,中國人在造字時已認識到蟲與風的關系,蟲入肌曰風,有風且大,瘡痍遍體,眉禿鼻塌,故曰“大風”,①是指病原,《素問·生氣通天論》:“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雹诓±韺W名詞,指血虛生風,《靈樞·刺節真邪》:“大風在身,血脈偏虛?!雹鄄∽C名,即癘風,《素問·長刺節論》:“骨節重,須眉墮,名曰大風。”當時考慮麻風系由蟲引起,與1873年韓森發現的麻風桿菌一致,只是受歷史條件限制,尚不能明確蟲為何種微生物而已。
“痳瘋”“麻瘋”見于明清和民國著作,多混用,甚至當今中國臺灣部分文獻仍在使用。中國人常用造字規則,有病則加“疒”部首,造字“痳”,與“麻”意同,借字“瘋”,“麻風”就成了“痳瘋”。此外,“瘋”為精神癥狀,麻風患者身體殘疾,精神苦悶,被社會、家人遺棄,幽居山林、荒島、破廟、陋室,精神壓力極大,雖然不是精神病,但也存在嚴重的精神問題。更是對麻風患者的污蔑、歧視之意。
“天刑”見于《醫學入門》,意為麻風患者前世今生害人作孽,獲罪于天,故患此病,有對病人詛咒之意,有因果報應之說,是對麻風患者的污蔑、歧視。
978年《太平圣惠方》首先使用“麻風”這一名詞[3] (見圖1)該名詞科學、合理、嚴謹、規范、文明,既體現了對患者的尊重和人文關懷,解除了對患者的鄙視。麻者,臨床表現為麻木不仁也;風者,病因為風(麻風桿菌)致病也。僅區區兩字就將麻風基本解釋清楚,可謂言簡意賅,是中國傳統文化命名醫學名詞的經典之作,流傳千余載,幾番審定。1955年12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聯合《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將“痳”改定為“麻”,確定“麻風”名詞;2001年12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再次將“麻風”定為標準名詞。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2002年、2004年審定皮膚病學名詞、中醫藥學名詞,定為國家標準名詞——麻風。中國現代多用麻風名詞,在日本和中國港澳臺地區仍將麻風稱為癩。民國時各地建麻風院、麻風村,期刊為《麻風季刊》,學術團體為中華麻風救濟會,不知何時起,將“麻風”加了“病”字,可能是為了更周到吧,其實非也,“麻風”加“病”謂之“麻風病”,純屬畫蛇添足之舉,為非標準名詞,多數學者習以為常,乃至麻風專家也混用、亂用,在圖書、期刊、病歷、科研項目申報、科技成果,甚至國家文件、機構名稱,多將“麻風”和“麻風病”混用[13, 15],比比皆是,司空見慣。王吉民、海深德、黃勝白等前輩用詞嚴謹、規范,從未出現亂用“麻風病”現象,我們應學習他們的科學精神,杜絕或禁止使用“麻風病”名詞,統一使用規范的“麻風”名詞。
四結語
中國麻風名詞有3000余年歷史,有厲、癘、癘、癩、冥病、惡疾、癘風、大風、天刑、麻風等,978年最早使用“麻風”。箕子、豫讓作偽麻風,周夷王、楚鄂王、冉耕、曹時、王粲、拓跋燾、周興嗣、崔諶、仲年德如、盧照鄰、劉攽、祖可為麻風名人患者。 “麻風”名詞是中國麻風名詞史中最科學的名詞,堪稱典范。
注 釋
①文中出現的“”為古文獻中無法復原的空缺,以白框代替。
參 考 文 獻
[1]海深德中國麻風史[J]麻瘋季刊,1937,10(4):26–31
[2]萬芳云夢秦簡里的法醫檢驗和醫政管理[C]//馬繼興醫學文集 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 2009: 198
[3]曹洪欣太平圣惠方[C]//海外回歸古籍善本集粹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 2005: 1631-1661
[4]明·沈之問解圍元藪[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59:17-18
[5]明·薛己癘瘍機要[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3
[6]清·蕭曉亭瘋門全書[M]北京:科技衛生出版社, 1959: 3-20
[7]夏征農, 陳至立辭海[M] 6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1011, 3103-3104, 2810, 1871, 1446, 1411
[8]劉向戰國策[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9: 57-58
[9]左丘明,韓幕廬校訂左傳[M]福州:集新堂藏版,1892
[10]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萬卷出版公司, 2010:137
[11]王吉民中國麻風史之名人[J]中華醫學雜志,1946
[12]梁章池中國古代麻風史事考辨[J]皮膚性病防治通訊,1963, 2(1): 51-62
[13]李文忠現代麻風病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6: 1-17
花木蘭的故事是中國著名的民間傳說,最早關于花木蘭的記載來自于北宋民歌《木蘭辭》,講述了少女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出征,勇戰沙場,最終載譽而歸的故事。但是真正讓花木蘭的故事名揚世界的是1998年的迪士尼動畫《花木蘭》,該影片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全球范圍內受到了廣泛的歡迎。而我國在2009年也拍攝了同名電影《花木蘭》,對我國的傳統故事進行了藝術創作再演繹,通過對比兩部電影,我們可以發現,二者雖然都包含了一定的女性意識,但是兩者在主題表達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本文對比分析了中美兩部《花木蘭》作品,研究其蘊含的女性意識,對研究中美文化差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動漫電影《花木蘭》中的女性主義
迪士尼對中國花木蘭的故事進行了改編和創作,賦予其西方的思想,因此,中國觀眾在觀看電影《花木蘭》的時候會有陌生感,發覺電影中的花木蘭與我們耳熟能詳的花木蘭有所不同。西方的女性主義認為:女性受到精神和肉體上壓迫的根源在于父權社會制度,女性要想獲得平等的地位,就必須打破這種存在上千年的父權主義制度;男女在社會上的地位是平等的,女性通過自己的聰明智慧以及努力,一樣可以獲得一番事業。因此,迪士尼動漫電影《花木蘭》中,花木蘭是一個蘊含了女性主義的角色,創作團隊在花木蘭的身上賦予女性主義的符號,通過再次的加工和創作,讓花木蘭這個生長在父權社會的女性追求男女平等,闡述性別之間的差異并沒有如此之大,女性一樣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一定的事業,并贏得他人的尊重。在東方文化中,花木蘭的素材剛好適合這個女性主義的主題,滿足廣大女性的心理期望,可以向全世界的人們宣傳女性主義。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花木蘭可以說是一個類似于圣女貞德式的人物,她巾幗不讓須眉,保衛了自己的國家,并得到了男權社會的最高統治者――皇帝的嘉獎。這是一部女性的奮斗史,肯定了女性的能力,是對女性主義最好的詮釋。動漫電影《花木蘭》在很多方面對中國傳統的花木蘭的故事進行了改編,如替父從軍的片段,電影中花木蘭自述出征的理由:“也許我并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更重要的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這樣往后再照鏡子,就會看見一個巾幗英雄??晌义e啦,我還是我自己?!睆倪@段臺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迪士尼的電影《花木蘭》與中國傳統的花木蘭形象不同,它所要表達的是花木蘭替父出征孝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想證明和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與傳統的中國花木蘭的女性形象不同,花木蘭是中國封建社會制度下的叛逆者,在電影中,花木蘭為了應付媒婆,很艱難地背誦出了“quiet(恬靜),demure(端莊),graceful(優美),polite(禮貌)”等詞匯,甚至寫在胳膊上進行小抄,這是對傳統的中國女性教化的反對,人們對男尊女卑價值觀的認識往往就是從教化開始的。有學者曾經研究過“一個人并不是因為出生時是女性而變成女性的。成為人們所通常定義的女性,是從一開始的被動服從和教化到最后的主動和習慣”。
在電影中,不喜歡梳妝打扮的花木蘭被強行拉出去進行梳妝打扮,“You’ll bring hornor to us all?。銜槲覀兌紟順s耀)”反映了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只有嫁給一戶有地位的人家,才能為自己的家族帶來榮耀,嫁給窮人或嫁不出去,是家族的恥辱?;咎m在見媒婆的時候,并不像中國傳統女性那樣乖巧,而是笨手笨腳,花木蘭的形象不再是傳統的遵從“三從四德”“三綱五?!钡馁t惠中國女性,而是勇于與封建主義做斗爭,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不再是做女紅的大家閨秀,而是可以像男人一樣上戰場、保衛國家的女性。迪士尼在電影中注入了西方的思想觀念,讓花木蘭成為一個現代的女性,她獨立自主,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讓花木蘭的形象更加為現代觀眾所接受。電影《花木蘭》正是融入了西方的女性主義,與傳統的中國文化進行對比和沖擊,才讓我們在解讀迪士尼電影《花木蘭》所蘊含的女性主義的同時,審視中國電影《花木蘭》中在表達忠孝之意的背后所蘊藏的朦朧的女性意識。
到了2005年,迪士尼推出了花木蘭的續集《花木蘭2》,除了第一集的大獲成功,從而產生的口碑效應以外,第二部中的花木蘭繼續發揮著第一部的反叛精神,花木蘭在婚姻觀念上充滿現代人的思想,反對包辦婚姻,追求戀愛和婚姻的自由,因此,在續集中,花木蘭鼓勵身處皇宮的公主追求自己的真愛,而不是任憑媒妁之言,公主是封建主義的上層社會,同時也是男尊女卑社會中最具代表性的執行者,但是在電影中安排花木蘭鼓勵她們追求嫁娶的自由,是對封建主義的最大的抗爭和反對。電影中的花木蘭不但在思想上開導三位公主追求真愛,并且在行動上支持她們,花木蘭儼然成為女性主義的傳播者,她將女性主義傳遞給其他受男權社會壓迫的女性。雖然電影中的花木蘭與中國傳統女性是不符的,但是作為西方的觀眾,這樣的劇情安排正符合她們的需求,西方人反對包辦婚姻,強調婚戀自由,因此花木蘭成為一個女性主義的符號。
《花木蘭》可以說是迪士尼耗費巨資打造,并且潛心研究了中國文化的作品。電影以中國的典故作為素材,注入了西方的個人主義和女性主義,將東西方文化進行融合,電影中的花木蘭獨立自主、機智勇敢,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實現了自己的個人價值,并且勇于追求自由和幸福,這是典型的西方女性主義思想,反映了西方的價值觀。
三、中國電影《花木蘭》中的女性意識
中國電影《花木蘭》基本是按照《木蘭辭》中的描述而拍攝的,并對花木蘭進行了再創作,加入了花木蘭的感情線,但是總體來說,《花木蘭》保留了原詩的精神內涵。其實在《木蘭辭》中,已經有了朦朧的女性意識,“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雙性文化,在詩中蘊含了女性獨立自主的精神,以及在男權社會中男女互助互補的意識。在迪士尼的電影《花木蘭》中,花木蘭是一個極具個性的人物,電影講述的也是花木蘭自我意識的覺醒以及花木蘭戰勝重重困難最終成為一個類似美國西部片中的女英雄的故事。而在中國電影《花木蘭》中,更多表現的是花木蘭作為國家的一分子,為了孝義替父出征,為了國家的太平征戰沙場,這是一個中國式的民族英雄。在電影中花木蘭心存天下,具有民族大義精神,這非常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講求的道義,但是花木的道義沒有僅停留在一個小群體中的道義,而是上升到了國家和民族的高度。“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戰爭的同時以國家的利益為先。當花木蘭的愛人死去時,悲痛的花木蘭依然在理性地思考,不斷地反省自己,有著極強的國家責任感。經過內心的掙扎以后,花木蘭放棄了個人的兒女私情,決心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守護她的戰友、她的家園以及她的國家。花木蘭內心隨時保持理性,當花木蘭自小的兄弟小虎等被敵軍抓住,敵軍對他們進行嚴刑拷打,來刺激花木蘭時,花木蘭的內心是煎熬的,但是當胡奎等弟兄要沖出去救人時,花木蘭理性地阻止了他們,胡奎大聲說:“他是你兄弟!”花木蘭回答:“你們也是我兄弟,我不能讓你們去送死。”她努力克制自己內心的悲痛,帶領軍營的士兵們唱起了軍歌。花木蘭在被大將軍背棄時,被困峽谷之中,在身負重傷極其艱難的情況下,花木蘭大聲說出:“士兵可以叛我,將軍可以棄我,但我花木蘭絕不背叛國家?!睆倪@里我們可以看出電影《花木蘭》遵循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和義,但是《花木蘭》對《木蘭辭》中朦朧的女性意識進行了明確和升華,花木蘭遵守著中國男權社會所指定的孝道和大義,但是花木蘭也有了不同于傳統女性的理性,在危急時刻她臨危不懼,并且可以從容地指揮軍隊進行戰斗,因此,電影中的花木蘭并不是一個純粹的《木蘭辭》中的花木蘭,她也有不輸男兒的氣魄。在電影中模糊了男女之間的界限,花木蘭與士兵一起稱兄道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花木蘭追求男女平等的潛意識,是在民族大義和孝道之下的女性意識,體現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女性主義。
在中國電影《花木蘭》中,導演十分重視對花木蘭內心世界的刻畫,花木蘭是勇敢的女將軍,其有巾幗不讓須眉的豪爽,但是也有女性特有的柔弱的一面,電影中的花木蘭不是一個臉譜式的人物,她有血有肉,有男兒的剛強,也有女兒的脆弱,這種表現手法讓花木蘭的形象立體豐滿起來。當花木蘭第一次上戰場斬殺敵軍的時候,其身為女兒內心脆弱一面表現出來,花木蘭第一次斬殺敵軍時十分地猶豫和掙扎,之后,在清洗帶血的牌子時想起死去的戰友,又讓花木蘭十分地傷感,這是花木蘭作為女人內心脆弱一面的體現,這也為后面花木蘭希望盡早結束戰爭,獲得和平,不再有殺戮埋下了伏筆。在此處,電影將花木蘭傳統的中國女性溫柔和脆弱的一面展現出來,花木蘭不是一個冷酷無情的剛強的“女漢子”,她的內心還是傳統的中國女性。
中國電影《花木蘭》中,花木蘭并沒有取得戰爭的勝利,花木蘭在被大將軍所背棄以后,身陷囹圄,如果不是皇子文泰及時出現,并且以自己作為人質進行抵押,花木蘭可能早就敗走,雖然花木蘭后來憑借自己的勇敢只身前往敵軍陣營,營救了皇子文泰,但是最后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的大義,她犧牲了個人的幸福,讓皇子文泰與匈奴的公主聯姻,來換取江山的太平,從而讓天下蒼生都到安寧。中美兩部電影結局的不同,可以看出中美文化上存在的差異,美國文化強調自由、平等,講求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強調每個人個性的發展,在美國文化中,每個個體都是不同的,追求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基礎上為社會做貢獻,因此,在迪士尼的電影中,花木蘭最后大敗匈奴,立下戰功,實現了個人的人生價值;而中國自古就講求三綱五常,強調集體主義,認為個體是整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個體離不開整體,對倫理道德十分看重,強調對集體的忠誠以及必要的時候犧牲個人的利益來保全集體的利益,這與美國的個人主義是不同的,因此,在中國版的電影《花木蘭》中,花木蘭最后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天下蒼生可以安居樂業,選擇了犧牲自己與皇子文泰的感情,這符合中國的文化價值觀,體現了集體主義。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美兩國在女性主義表達上是不同的,美國的女性主義是建立在個人利益的基礎上,追求的是個人的利益,而中國的女性主義則是建立在集體的利益上,在實現集體利益的基礎上再實現個人的價值,女性個人價值的實現是隨著集體利益的實現而實現的,花木蘭正是在保家衛國的戰斗中,實現了自己的個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