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現代短詩摘抄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可見,語文教師的寫作素質一定不能忽視,特別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師要作為一名學習的參與者,參與到與學生的平等對話中。
筆者認為,常為學生下水,有以下幾個好處:
一、有利于創設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的、兼有開放性和人文性的作文教學模式
教師寫下水作文,可以與學生同喜同憂。下水作文讓師生有了面對面的交流的機會。老師的構思可以啟發學生的構思,老師的文風也會成為學生模仿的文風,學生在欣賞中重新審視了自我,老師也在下水作文里重新定位了自己,在這種彼此欣賞的開放性教學氛圍里,學生和老師融為一體。所以語文教師需要寫寫下水作文,在共同切磋共同努力的進程中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這對倡導新型高效的作文教學是很有必要的。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當教師期間,寫過一千多篇小作文。他說:“我不是為了發表,而是為了教會我的學生使用語言。當我的作文或短詩觸動了兒童的心弦時,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拿起筆來,努力表達自己的感情。”
傳統寫作的模式是老師高高在上,作文的主角學生在作文過程中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寫出的文章往往千人一面,視角單一,沒有個性。并且由于交流溝通的渠道很狹窄,學生很是厭煩。一旦遇到作文課,學生便做出“痛苦”狀。筆者認為,假如教師能夠走下講臺,和學生共同探究的話,學生一定會很期待,并且學生處在這樣一個年齡段,很喜歡挑戰權威,很想超過老師而獲得肯定,于是興趣便很自然的產生。此外,像筆者在寫下水文時,從不把自己的作文給學生當范文用,更多的時候是和學生比賽。我事前告訴學生,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寫,看誰寫得更好,然后在講評作文時咱們大家一起評,看老師的作文怎么樣。有好多次評最佳作文時,學生評的不是我,因為有比我的習作更好的。我自己這時候就不是老師了,而是成了一個和學生一樣的習作者,一個傾聽者,師生是平等的,互相欣賞,又互相批評,最后共同提高。作文成了架起師生情感交流的一座橋梁。學生把老師比賽,超過老師,當成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作文的教學效益怎可能不提高!
三、有利于了解題目的深淺難易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王棟生曾有這樣一段話筆者深有感觸:“教師考慮問題比學生復雜,反應能力不如學生,但是在審題立意和邏輯思維能力方面,教師水平高于學生,綜合能力強于學生。同一道作文題,學生不會有過多的考慮,教師則知道哪幾種立意都應當是切題的,哪幾種立意是基本符合題意的,知道什么情況屬于走題偏題,他明白其中有區分度,一旦他親手操作,他的考慮就更具體、更明晰;這時候對照評分標準,他的感性認識增強了,對試卷就能準確地作出判斷。教師下水,體會學生的寫作狀態,能更多地了解情況,有利于改進作文教學。教師下水,站在被評價者的立場上,才能了解學生的寫作狀態,他判別作文等次時,就會比較公正客觀。寫作是一種生命活動,也是一種自我豐富與發展的過程”。
所以,語文教師應該和學生一起“操練”。和學生一起寫文章,他就會知道這個題目是否難寫,難寫在哪里,就能把握住一個較為公正客觀的評價尺度,懂得學生的習作中哪些是靈感的火花。
所謂“實踐出真知”,只有教師自己動手了,他才不會“看人挑擔不吃力”地在那里這樣評或那樣說學生的作文。如果一個題目他寫不出,他就可以帶著一顆寬容的心去審視學生的作品,學習他們作文中的精彩。就像葉圣陶先生說的那樣:“下水作文可知作文甘苦,無論取材布局,譴詞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練,具有敏感,幾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這樣的時候,隨時給學生引導一下,指點幾句,全是有益的啟發,最切用的經驗。”
四、有利于提升教師的威信
這一點,所有老師應該都有體會,學生最不喜歡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老師,學生還會認為,老師不寫作文,不懂得作文的難。筆者有這樣的一個經歷:高一開學的時候,自己的班上來了一位學生,作文能力一般,但很自命不凡,自認為作文能力很強,一次,班上做了一次以“感動”為話題的作文,筆者在面批的時候,告訴他,他這篇抒情性的散文的結尾要在再打磨一下,最好能結構齊整,音韻和諧一些。學生很不以為然。因為作為一名年青教師,坦白講,學生并不是很服氣。
筆者思考了一會,就在結尾寫上這樣一行字:感動是沙漠中希望的駝鈴;感動是人向善的證明。感動可以化開前年的冰封;感動可以喚起已死的魂靈。
這個學生便不再講話。后來,我驚奇地在他的摘抄本上看到了這些文字。在以后的教學中,也沒有了以往的問題。
五、有利于彌補作文教學中的不足
現代作家沈從文在高校任老師時教授寫作課,每次布置一個題目,他就從各個角度先寫幾篇,貼在教室的墻壁上,有時甚至密密麻麻貼滿好幾面,讓學生看了以后回去自己寫,學生看完后就知道怎么操作了,他連講都不講。但我們對語文老師要求不能太高,沈從文是以作家的身份去擔當老師,我們的老師不可能都是作家,而且作文只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部分,所以定不能苛求語文老師一定得寫一手好作文。但是老師寫下水作文,實在是優化教學提高教學效益的一種手段。傳統的學生寫、老師批改講評的方法,使老師常常陷于辛辛苦苦地批改、苦口婆心地講評而收益不大的境地。廣大語文教師早已認識到這些弊端,正在不斷探索不斷改革,也創造了一些形式新穎收效頗佳的作文教學方法。但要改變作文教學的被動局面,僅從“學生寫”和“教師批改”這兩個方面去努力還是很不夠的,還應該大力提倡語文教師自己也拿起筆來去探究一下“水”的“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