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教育經費論文

      教育經費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育經費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育經費論文

      教育經費論文范文第1篇

      2002年,全國教育經費為5480.03億元,比上年的4637.66億元增長18.16%。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包括各級財政對教育的撥款、城鄉教育費附加、企業辦中小學支出以及校辦產業減免稅等項)為3491.40億元,比上年的3057.01億元增長14.21%。

      二、落實《教育法》規定的"三個增長"情況

      1.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預算內教育撥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為3114.24億元,比上年的2582.38億元增長20.60%。同年,全國財政收入為18904億元,比上年增長15.36%,全國預算內教育撥款增長速度高于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5.24個百分點。

      2.各級教育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支出增長情況

      2002年全國普通小學、普通初中、普通高中、職業中學、普通高等學校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支出情況是:

      (1)全國普通小學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為813.13元,比上年的645.28元增長26.01%,其中,農村普通小學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為708.39元,比上年的550.96元增長28.57%。普通小學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增長最快的是湖南省(50.48%)。

      (2)全國普通初中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為960.51元,比上年的817.02元增長17.56%,其中,農村普通初中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為795.84元,比上年的656.18元增長21.28%。普通初中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增長最快的是湖南省(37.28%)。

      (3)全國普通高中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為1565.25元,比上年的1471.12元增長6.40%。普通高中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增長最快的是自治區(25.66%)。

      (4)全國職業中學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為1664.06元,比上年的1547.32元增長7.54%。職業中學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增長最快的是吉林省(27.97%)。

      (5)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為6177.96元,比上年的6816.23元下降9.36%。普通高等學校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增長最快的是貴州省(50.69%)。3.各級教育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增長情況

      2002年全國普通小學、普通初中、普通高中、職業中學和普通高等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情況是:

      (1)全國普通小學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為60.21元,比上年的45.18元增長33.27%,其中,農村普通小學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為42.73元,比上年的28.12元增長51.96%。普通小學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增長最快的是青海省(161.38%)。

      (2)全國普通初中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為104.21元,比上年的83.40元增長24.95%,其中,農村普通初中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為66.58元,比上年的44.95元增長48.12%。普通初中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增長最快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143.44%)。

      (3)全國普通高中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為231.79元,比上年的237.98元下降2.60%。普通高中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增長最快的是青海省(45.90%)。

      (4)全國職業中學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為220.36元,比上年的220.39元下降0.01%。職業中學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增長最快的是上海市(31.90%)。

      (5)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為2453.47元,比上年的2613.56元下降6.13%。普通高等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增長最快的是貴州省(78.04%)。

      三、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情況

      按預算內教育經費包含城市教育費附加的口徑計算,2002年全國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22053億元(2003年《中國統計年鑒》公布數)比例為14.76%,比上年14.31%增加了0.45個百分點。從全國情況看,有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四、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情況據統計,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3.41%,比上年的3.19%增加了0.22個百分點,為1989年對此項指標進行監測以來的最高水平。

      教育經費論文范文第2篇

      (一)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偏少

      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偏少影響到了職業教育的發展:首先,生均公用經費偏少,只能保障理論教學階段的使用,而對于職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實踐教育階段所需的經費要遠遠多于一般的理論教學,但財政對于職業教育經費的投入過少,實習、實訓教學不能有充足的經費保障,相關科目的開展受到了制約。其次,生均經費偏少,人才培養所需成本是動態不穩定的,生均經費偏少不能保障人才培養的經費投入。最后,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比例過低,經費數量遠遠不能滿足職業教育的發展需求。

      (二)職業培訓經費管理不完善

      由于在職培訓是工作人員不斷更新知識、適應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各部門對在職培訓的認識得到廣泛提高,每年國家各個部門甚至是企業都有針對其工作的專項培訓項目和專項培訓資金,但這些部門都是各自為戰,沒有一個統一管理,這無疑造成了培訓項目的交叉、培訓經費的浪費,不能將培訓經費統籌利用,達到使用效益的最優化。而職業院校在職業培訓方面有著優越性,因為職業院校的專業類別多、課程內容設置科學合理、師資力量豐富,本應是在職培訓的主要陣地,但目前這一優越性并沒有得到體現,大多數的政府部門和企業并沒有將培訓設計到職業院校中,因此需要有一個統一的規劃,將職業院校作為在職培訓的主要基地,將培訓經費統籌整合協調使用,將培訓效益最大化。

      (三)國家職業教育項目的建設和投入呈現出階段性和局部性

      由于我國提出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這一戰略思想,國家為彌補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短板問題,開展了一系列重大項目的建設,調動了這些項目建設所在地建設職業教育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帶動了地方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力度,該地方的職業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但這些項目建設的成果并不能帶來全國性的普遍意義,這些項目一般都是針對一個時期或一個區域的項目,它只能是惠及部分地區、部分學校和部分學生,而且部分建設項目的投資效益是難以量化計算的,也不能顯現出該項目對職業教育發展是否有積極促進作用。

      (四)職業教育經費來源單一,尚未建成多途徑的經費籌集制度

      目前,職業教育經費來源絕大部分是財政的投入及學校按照國家規定取得的收費,幾乎沒有其他資金籌集途徑,多途徑籌措經費的制度還沒有形成,導致職業教育經費來源單一,職業教育的發展受到了經費短缺的制約。因此,職業院校通過增加學雜費的收入來彌補經費的不足,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公益性這一職業教育屬性沒有得到公眾的認可。

      (五)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均衡,學生不能公平享受教育資源

      在我國職業教育經費的投入主要來源于地方公共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但由于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東西部、南北方、各個省市區的財政水平都是不盡相同的,對于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更是存在巨大的差異,由于財政投入的區域差異過大,不利于教育公平和社會發展。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辦學經費主要來自地方,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各地區間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并不均衡,這種差異引發了教育不平等和社會不公正等負面影響,同時也阻礙了職業教育的持續性發展。

      二、構建職業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主要措施

      (一)將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責任細劃

      構建職業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要根據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而將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責任細劃,將各級政府經費投入的比例合理劃分,落實到各級政府的公共財政支出,保障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經濟發達地區公共財政水平可以滿足地區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但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職業教育投入則需要加大中央和省級的財政支持,合理分配并細劃中央、省、市、區和縣這幾級政府的財政投入責任,以保障對欠發達地區的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保證地區職業教育能夠可持續發展。同時要建立保障教師工資待遇、教師離退休后的福利待遇以及改善教育設施、教育環境等的經費予以公共財政保障,與職業教育經費一并逐級化解到政府的公共財政支出。

      (二)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經費管理機制

      職業教育對于學生培養投入的成本要遠遠高于普通學校教育,職業教育理論和操作兩個領域的課程設置必然增加了職業學校的教學成本,而對職業教育預算內經費投入偏少必將不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所以應當建立起由省級財政統一管理與調配的職業教育經費管理體制,建立職業教育經費專戶制度,避免職業教育經費被挪作他用,以保證各級政府下撥的職業教育經費能足量投入到職業教育院校。由于職業教育經費的數量總體偏少,因此,要加大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經費的財政支持力度,不但要加強省級財政對職業教育經費的投入,而且要將經費投入的責任劃分到市級財政,合理分配兩級政府的經費投入比例,保證市級公共財政支出對職業教育經費的投入。城市教育附加費也應配套相應的管理體制與職業教育經費保障制度相配合,確保城市教育附加費能夠足額到位用于職業教育的發展。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提高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經費的投入比例,保證職業教育經費的足額投入以及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促進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三)建立完善職業教育公用經費保障機制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因為我國目前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各級政府的財政水平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制定職業教育公用經費的核定標準,需要首先對不同經濟區域的職業院校進行調查,根據各地不同的經濟財政水平,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并將其納入到公共財政支出,建立并完善職業教育公用經費的保障機制。但職業教育公用經費的投入還應當體現出地域、學校、專業的特殊性,進行動態的平衡管理,核定差別化的生均公用標準,以適應職業教育的不同發展需求。

      (四)推行全程職業教育經費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率

      為提高職業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必須對職業教育經費管理使用進行全程的監管。對職業教育經費的管理需做以下兩方面的改革:一是要改革現有財政性教育經費的使用結構,現有財政性教育經費使用中人員支出占了較大比例,這種使用結構是不合理,要通過增加職業教育經費數量和改善職業教育經費的使用結構來合理規劃財政性教育經費的使用結構;二是改革專項教育經費投入的使用效益的不確定性,通過對職業教育經費管理與使用的全程監管,推行教育經費的目標管理和項目管理,加強對專項投入的效益考評機制,將專項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五)改變經費撥款模式,縮小職業教育經費差距

      教育經費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云南;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一、研究背景

      為了將政府在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中的職責強化,國務院了一個名為《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的新機制,這個機制于2005年12月24日,之所以發出這個新機制,其目的是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打下好的文化基礎,同時為農村義務教育的有序進行和建設水平提供保障,而經國務院研究決定,對于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進行進一步的深化。以下的內容就是國務院進行的這次改革:第一,對于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用予以免除,對于家庭評級為貧困的學生義務提供教科書,除此之外還要補助這些學生;其次說到第二點,應該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內的中小學的公用經費的保障標準;最后的一點,一個學校對的校舍對于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說要建立起長效的機制來規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舍的維修;第四,對于學校里的教師來說,工資的保障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對其進行鞏固和完善。除了逐步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以外,這次國務院進行的改革還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以及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項目,這次改革涉及到的范圍將中西部地區作為一個重點同時還兼顧了東部部分困難地區。

      二、研究意義

      義務教育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更不是國家強制的,但是義務教育的重要性很早以前就已經列入法律范疇了,自從1986年《義務教育法》的出臺,我國義務教育的法制化便開始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國民素質的提高越發顯得重要,2003年,在國務院2003年列入立法計劃的立法項目中,《義務教育法》的修訂內容為“需要抓緊研究、條件成熟時適時提請審議”,并在這個基礎上不斷的完善。在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中,對于促進義務教育發展的經費保障機制問題做了進一步的明確。緊接著就是新的《義務教育法》于2006年7月1日出臺,對于義務教育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在這部新出法律中做了進一步的明確。義務教育,深刻貫徹“以人為本”的指導方針,是提高我國國民素質的奠基石,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面對義務教育經費制度的不完善,雖然從06年開始,各級政府都在積極的貫徹落實新的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保障制度,并且這個制度的基礎是系統、科學、合理的政策運營機制,但是由于經費來源渠道單一缺乏穩定,義務教育經費短缺,再加上不合理的經費投入結構,地區間的義務教育由于城鄉差距就越來越大,出現了失衡的情況,我國義務教育發展的各種阻礙是由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等問題造成的,因此義務教育經費困境一直是眾多學者關注并極力解決的焦點。而出現上述現象的實質上是由義務教育經費的制度困境造成的,雖然我國早就進入市場經濟時代,但是在資源配置不合理時,國家宏觀調控就顯得尤為重要,建立并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制度,就能夠切實的保障從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制度困境中脫離出來。把公共政策分析的視角作為本文切入點,探索一條適合當地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整體運行的道路,并且依托公共物品理論及委托理論等,深入的分析并且研究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理論價值深遠。

      三、主要研究內容

      論文主要分為七個部分進行寫作:

      第一部分是緒論,該部分概述了本次研究的背景、目的并闡述了其意義,通過研究把國內外的相關文獻并對其進行綜述,概述研究方法以及將技術路線作為基礎路線,這樣做的目的是盡快的將本論文的寫作主題引出。

      第二部分是相關理論概述,首先從大方面是要建立起保障義務教育經費的機制,在建立機制時要考慮到以下四個方面:義務教育的定義、概念、義務教育經費的概念、來源以及特點;其次是對于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管理上一定要建立起相應的保護機制,以下六個方面就是這個機制所要包括的主要內容:對于農村所實行的義務教育、在施行農村義務教育的過程中產生的經費、投入到農村義務教育中的相關體制以及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概念和內容、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發展沿革以及云南省農村在進行義務教育時所具有的特點;然后就是對于公共物品的理論進行概述,

      (下轉第44頁)

      (上接第10頁)

      在進行概述時主要是包括公共物品以及義務教育的公共物品屬性兩方面內容;教育公平理論(教育公平理論以及義務教育的公平理論兩方面內容)以及委托理論(包括委托理論以及義務教育的委托理論兩方面)五個方面的相關理論進行概述,并且為了進一步的研究一定要將相關理論呈現出來。

      第三部分是實施現狀,云南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在對云南農村義務教育中的各項實施狀況,包括從資金補助情況、“兩免一補”政策的實施狀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的保障、云南省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狀況現狀以及云南與全國其他地區的比較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第四部分是云南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該部分對論文整體框架進行系統的梳理與總結,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實施及改革雖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經費投入機制問題;二是政府責任機制問題;三是監管機制問題。

      第五部分是國外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經驗借鑒,該部分分別對美國、英國、南非以及韓國四個國家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財政制度進行分析探討。最后從經費投入機制、政府責任機制以及監管機制三個方面總結出對我國義務教育發展有用的經驗教訓。

      第六部分是解決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該部分針對第四部分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之后對其提出了相關的解決對策。

      第七部分對全文進行總結。

      四、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相關理論概述

      在農村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義務教育,同時義務教育也是農村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普遍學者的觀點總結來看,以下兩種都是對于農村教育概念的解釋:一,以地域性來劃分,整個教育模式是以農村地域作為劃分依據的;二,以教育功能性來劃分,農村教育所涵蓋的范圍是非常廣的,所以說農村教育是提高農民生活技能方式的教育。城鄉二元化的階段是中國正在經歷的,所以說地域性在農村教育中的表現尤為明顯,在我國推進城鄉一體化以及縮小城鄉差距的進程中,人民越來越希望政府重視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農民對教育的意識和觀念進一步加強,從而出現功能性逐漸增強,而地域性逐步減弱的狀態。把以上所提到的內容作為基準,對于農村義務教育的概念劃分,可以做出以下結論:按照憲法及國家的相關法律規定,對象為以農村戶口適齡兒童,包括農村地區及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而進行的具有特定年限的學校教育,而這種學校教育的特點就是普及性和強制性及其免費性。

      國家依據憲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出一系列用于督促、分配、監督等各項制度,在根據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原則下,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進行有規定年限的教育,并保證不收取任何培養費用的情況就是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機制,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還要對于相關的資源進行合理化的應用,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高質量的義務教育可以對全國所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產生影響。

      【參考文獻】

      [1]黃杰.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體制的構建[J].中國農業教育,2005(2)

      [2]陳少強、向燕晶.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制度[J].農村綜合改革.2006(5)

      教育經費論文范文第4篇

      論文摘要:義務教育對于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實現社會和諧與可持續性發展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義務教育作為一種公共品,政府的投入模式對義務教育的發展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但由于歷史和制度的原因,當前我國義務教育財政支出地區間不均衡的情形依然存在。 

       

      一、義務教育財政支出不均衡發展的現實 

      由近幾年國家頒布和實施的政策上來看,政府越來越重視義務教育在不同地區之間的均衡發展,并進行著一系列的努力。然而,由于一些制度原因和歷史原因,這種地區間的不平衡將會在一定時期內繼續存在并影響著我國義務教育的發展。而這種地區間財政支出不均衡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層面: 

      (一)各省區間不均的表現 

      我國各省市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導致在教育經費投入上的情況也不相同。義務教育經費主要由各鄉鎮政府承擔,所以各地的教育及教學條件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密切相關,這種地區間的貧富差距對我國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構成了相當大的障礙。同時,由于這種不均衡是一種全局視野下的,必然會從相當廣泛的層面來影響教育的公平性。 

      (二)城鄉地區間不均衡的表現 

      長期以來,我國城鄉二元社會結構導致國家的人力、物力、財力涌入城市,在這種失衡的結構下,城鄉之間在義務教育財政經費支出上出現了巨大差異。人口數量占我國人口總數相當大比重的農村地區,其義務教育工作關系到我國未來是否能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二、我國義務教育支出地區間不均衡的宏觀因素分析 

      我國財政義務教育支出在地區上的存較大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試圖通過對義務教育面臨的宏觀環境來分析這一問題。 

      (一)發達與不發達地區義務教育支出不均衡的宏觀因素分析 

      造成我國發達與不發達地區義務教育支出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地區間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平衡。我國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實行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根據職責共同負擔,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負責統籌落實的體制。但是中央政府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僅占全國義務教育總經費投入比例的2%左右,這使得我國義務教育的費用主要靠地方政府來負擔。我國各地區的義務教育經費主要來自該地區財政的收入,而該地區的財政收入的多少依賴于該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度,這樣一來,由于我國東西部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我國東西部地區的財政收入的巨大懸殊,從而容易引起各地區義務教育財政投入的不均衡。 

      (二)城鄉義務教育支出不均衡的宏觀因素分析 

      造成我國城鄉義務教育支出不平衡的宏觀原因主要有兩點,即我國義務教育的財政轉移支付體制和我國的二元社會結構狀況。 

      1.我國義務教育的財政轉移支付體制 

      我國現行的“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體制在教育公平問題上仍存在問題。目前我國義務教育實行分級管理,市縣級及其以下基層地方政府對義務教育負有主要管理責任。與此管理體制相對應,中國現行義務教育投資體制亦以高度分散為特征,義務教育公共經費大部分由市縣級及其以下基層地方政府負擔。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調查,中國的義務教育經費87%由基層地方政府負責,盡管這種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縣內的教育水平差別得以平衡,但仍無補于一個縣財政的絕對匱乏,尤其對于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教育經費的籌集仍然是個嚴峻的問題。 “以縣為主”有利于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扭轉過去義務教育投資重心過低(鄉級政府和農民負擔太重)的局面,是一個不錯的制度選擇。然而,這一體制違背了義務教育的免費性質,難于適應我國地區之間和城鄉之間經濟發展差異巨大的基本國情,更與我國現行的財力分配結構存在著尖銳的矛盾,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多重困境。 

      2.我國城鄉的二元結構 

      我國公共教育資源的顯著失衡,教育不公平的現象集中體現在城鄉的二元結構上。城鄉二元結構是發展中國家共有的最重要的一個特征,我國也不例外。經濟文化的不平衡發展是我國二元社會形成的根本的原因,長期以來的“城市中心”價值取向則是主要的原因。我國在長期以來的二元社會結構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了一種以城市為主、忽視地區差別和城鄉差別的“城市中心”價值取向,國家的主要物力、財力以及優質人力都投向了城市,優先滿足甚至只滿足城市的發展和城市人的利益。城市人口獲得了更多、更好的公共教育資源。雖然現在政府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傾斜,但是農村教育問題仍然突出。廣大的農村地區和眾多的農村學校獲得的教育資源遠遠低于城市,甚至連最基本的教育資源都未備齊。 

      三、對于義務教育教育財政支出不均衡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平衡義務教育地區間差異的對策建議 

      這種地區間義務教育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當前財政投入體制的不合理。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要調整當前政府在義務教育投入上的責任關系,將投入主體的重心上移。 

      1.平衡省際間差異,強化中央政府的義務教育投入責任。在教育經費的分配上不應是平均分配,而應是在保證政府基本供給責任之后的轉移支付。可在共同受益的基礎上,建立起省與省之間的橫向轉移支付,來有效地彌補縱向轉移支付制度的不足,緩解中央財政的壓力。 

      2.平衡城鄉間差異——強化省級政府的義務教育投入責任,縣級政府繼續承擔一定比例的投入責任,負責義務教育的管理和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教學管理、校舍建設、設備購置、環境治理、危房改造和經費管理等,將用于義務教育的各項資金落實到位。 

      (二)平衡義務教育地區間差異的保障措施 

      1.加強義務教育經費的監管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2.建立有效的評估監督機制,保證教育投入落到實處。 

      3.國家立法保障義務教育的投入。 

      參考文獻: 

      教育經費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黑龍江省,義務教育,教育經費,問題研究在黨和國家正確的教育方針的指引下,我國已經普及的義務教育,并向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方面轉變。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教育經費不足、配置不勻、經費的使用效率低下,成為制約義務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因素”,從而影響了義務教育的公平和均衡發展,因此對義務教育經費的足額籌措和有效使用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黑龍江省位于我國的東北部,是我國最重要糧食、能源、石油化工和裝備制造的老工業基地,但在改革開放后由于經濟體制改革落后,區域位置不利,觀念轉變緩慢,造成經濟發展的速度低,對義務教育發展的投入不足,財政性教育經費和生均教育經費嚴重落后于其他省份,因此對黑龍江省義務教育經費問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黑龍江省義務教育經費的總體分析

      表1-1黑龍江省義務教育投入總體情況統計單位:億元 %項目\年度〖〗19992002200520082011國內生產總值2897.439025511.5831012503.8財政支出359.7565.9861.351717.73398義務教育經費總收入43.5263.5495.44159.18221.67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36.9555.5984.56154.46218.36預算內教育經費27.4649.0972.22143.34206.17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1.281.421.531.861.74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7.638.678.388.346.07資料來源:《黑龍江省教育經費統計主要指標提要1999-2011年》,黑龍江省教育廳財務審計處編

      從表1-1可知:我省義務教育經費中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從1999年的1.28%增加到2011年的1.74%,遠遠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4%的目標。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知識的比例由1999年的7.63%下降到2011年的6.07%。呈現下降的趨勢。

      二、黑龍江省義務教育經費結構分析

      (一)來源結構分析

      2-1黑龍江義務教育經費來源結構單位:%年/項目預算內教

      育經費教育

      稅費企業

      撥款校辦產業和社

      會服務收入用

      于教育的經費民辦學

      校投入社會捐

      贈經費學雜費其他199963.18.7310.842.230.21.0911.172.65200275.382.376.70.890.280.1911.542.64200575.674.018.570.340.220.088.612.48200891.692.644.470.080.250.042.260.4201193.534.530.980.020.050.010.690.19資料來源:《黑龍江省教育經費統計主要指標提要1999-2011年》,黑龍江省教育廳財務審計處編

      從表2-1可知:黑龍江省義務教育經費來源結構中,預算內教育經費由1999年的63.1%,增加到2011年的93.53% 成為義務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教育稅費從1999年的8.73%,下降到2011年的4.53% 下降幅度較大。主要原因是從2001年開始,中央實行農村稅費改革。主要內容是:三取消、兩調整、一改革。涉及到教育方面的是指取消鄉統籌和農村教育集資等專門向農民征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集資,從而減少了教育稅費的來源。由于黑龍江省是我國著名的國有企業集中地區,所以企業撥款在教育經費中占重要的地位,但是隨之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加快,企辦校不斷分離,下放地方,企業撥款下降幅度很快。校辦產業和社會服務收入用于教育的經費的經費下降幅度也很大。由于義務教育的公益性性和缺乏對捐資助學的激勵措施,所以民辦學校投入和捐贈收入比例也在不斷下降。由于義務教育經費不足,很長時間內我省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是靠收取學雜費運轉的,隨著稅費改革步伐的加快,農村逐漸取消了義務教育學雜費,2003年開始實行“一費制”進一步規范了學雜費收入,使學雜費收入比例不斷下降。

      (二)黑龍江省義務教育經費內部使用結構分析

      表2-2務教育經費支出中的事業經費與公用經費的比例分析單位:%19992002200520082011事業性經費占總經費比96.0596.5397.5598.7896.55事業性經費中個人部分所占比72.9178.4874.6673.5572.49事業性經費中公用部分所占比27.0921.5225.3426.4527.51基建支出占總經費比3.953.472.451.223.45資料來源:《黑龍江省教育經費統計主要指標提要1999-2011年》,黑龍江省教育廳財務審計處編

      從表2-2可知:黑龍江省義務教育事業費所占比重偏高(發展中國家教育事業費比重平均為85%一90%)。基建支出呈現逐漸下降趨勢。從教育事業費內部來看,維持性經費-人員經費比例高大致在70%以上,發展性經費-公用經費比例低大致不到30%。人員經費與發展經費比例失調,折射出義務教育經費支出效率低。

      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兩者之間所占教育事業費的比重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教育支出效率的高低,按國際上的慣例,世界各國一般都是人員經費高于公用經費,中學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為60%對40%比較適當,小學至少為70%對30%(靳希斌.教育經濟學[M].北京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3)。而我國一直是人員經費居高不下,公用經費的比例很低,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更為嚴重。而預算內事業費中兩者之間的比例更是相差懸殊,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只占到15%左右的比例,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的比例嚴重失衡。

      三、黑龍江義務教育經費的差異分析

      為了更好的反應黑龍江省義務教育經費的與其他省際之間的差異,按照國家對我國地區的劃分結構選取山東、浙江、江蘇、安徽、河南、陜西、云南、吉林

      省與黑龍江省進行對比的。山東省是全國的人口教育大省,2010年人均GDP9367元,居各省第二位。浙江、江蘇同樣為全國的經濟發達、教育發展水平高的東部地區。安徽和河南是我國中部地區的人口大省,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教育水平較低,但教育需求較大。陜西和云南是我國的西部地區,是國家西部開發的重點地區,教育發展水平最為落后,義務教育普及的任務最重。吉林和黑龍江是我國的東北地區,與遼寧一起號稱是中國的“第四極”,兩省的共同特點是開發相對較晚,人口密度相對較小,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能源、重工業基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發展區位優勢,教育也有自己的特點和需求。

      在生均教育經費指標中,初中最高的是江蘇省,最低為河南省,黑龍江省居于第五位。農村初中最高的是浙江省,最低的河南省,黑龍江省居于第六位。普通小學最高的是浙江省,最低的是河南省,黑龍江省居于第四位。農村小學最高的是浙江省,最低的是河南省,黑龍江省居于第四位。總之,在生均教育經費指標中,總體最高的是浙江省,最低是河南省,黑龍江省處于中游水平,距離發到地區還有一定差距。

      在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指標中,初中最高的是江蘇省,最低為河南省,黑龍江省居于第五位。農村初中最高的是江蘇省,最低的河南省,黑龍江省居于第六位。普通小學最高的是江蘇省,最低的是河南省,黑龍江省居于第四位。農村小學最高的是江蘇省,最低的是河南省,黑龍江省居于第四位。總之,在生均教育經費指標中,總體最高的是江蘇省,最低是河南省,黑龍江省處于中游水平,距離發到地區還有一定差距。

      四、黑龍江省省內區域義務教育經費差異的比較研究

      表4-1黑龍江省省內區域內義務教育投入情況(2010年)單位:千元,%地(市)名稱總收入財政性

      教育經費預算內

      教育經費財政性教育經費

      占GDP的百分比預算內教育經費

      占財政支出的百分比哈爾濱市5824283564230452464561.9118.08齊齊哈爾市2850594284341026988792.6711.23雞西市1512275150368314477142.9624.5鶴崗市6708036362136035412.039.77雙鴨山市9035389019568833691.9110.79大慶市2349558231618420851690.629.61伊春市7626847626847379843.329.35大興安嶺地區1743631741301624901.393.64資料來源:《黑龍江省教育經費統計主要指標提要2011年》,黑龍江省教育廳財務審計處編

      從表4-1可知:黑龍江省省內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差異很大,最高的哈爾濱市與最低的大興安嶺地區在總收入、財政性教育經費、預算內教育經費的差距為56.50萬元、54.68萬元、50.84萬元。各地(區)的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百分比都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4%的目標。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百分比受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影響很大,發達的哈爾濱市所占比為18.08%,最為不發達大興安嶺地區所占比為3.64%,相差14.44個百分點。說明各地區的教育投入受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制約。

      五、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得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拓展義務教育經費的來源渠道

      各級政府的財政支出結構,優先保障教育投入,保證教育經費達到法定的“兩個比例”的要求,確保實現《義務教育法》提出的義務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要進一步加大義務教育經費的來源渠道,擴大城市教育稅費的增加力度,積極促進民辦教育的發展,通過發放教育券等形式拓展教育經費的來源渠道。

      (二)加大中央和省級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義務教育經費投入過程中存在省際和省內差距。省際差距除了受教育發展水平制約外,和中央政府的轉移支付力度直接相關,而在某種程度上說省內差距和城鄉差距要遠遠大于省級差距,所以省級政府也要加大省級財政的政策轉移力度,教育資金向落后地區、邊遠地區和農村傾斜。(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

      黑龍江省研究生創新科研項目資金資助,項目編號:YJSCX2012-270HLJ。

      參考文獻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尤物| 夜夜亚洲天天久久|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尤码不卡AV麻豆|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亚洲美女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国产av天堂亚洲国产av天堂|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永不|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永久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 亚洲成AV人影片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搜|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大| 国产亚洲精午夜久久久久久| 亚洲无码在线播放| 亚洲免费视频网站|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亚洲欧洲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综合亚洲伊人午夜网 | 亚洲色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久久无码av亚洲精品色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