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宋詞三百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唐宋詩詞 校本內容編選 題材分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4-0072-02
在浩繁璀璨的古代文化遺產中,產生于封建社會鼎盛時期的唐詩宋詞,可謂是蔚然大觀的珍寶異品。現行的全國通用的人教版初中、高中語文教材,僅是選取了一些名家或名篇而已,遠遠無法滿足好奇心與審美趣味日漸增強的中學生的閱讀與學習需要,也為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的工作者提供了廣闊的探索與開發的機會。那么,如何開發和編組初、高中學生系統接觸并較全面地賞學唐宋詩詞的“校園文本”(即校本)。其中主要的主張大致有兩類:一類以清代學者孫洙為代表。他在《唐詩三百首?蘅塘退士原序》中明確提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主張,強調的是多讀多記,功到自然成,他也因此按詩詞的外在體裁形式編輯了《唐詩三百首》。后人按此樣式又編輯了《宋詞三百首》(近人朱祖謀編)。二是以編輯現行的大學、中學教材的專家學者為代表。他們在編纂唐詩宋詞的指導思想多為精選名家名篇,旨在由名家名篇為引導,舉一發而代全貌,啟發學生了解與學習唐詩宋詞的興趣。這兩種主張各有其優勢,但對于今天求學的學生來說,又各有難以顧全之虞,再加上其他指導手段的疏忽,原本可以讓學生大有興趣的學習資源,如今卻讓相當多的學生對此敬而遠之。究其原因,也許有時展和學習價值觀變化的原因,或者學生自身的主觀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更有其文本編組理論及其學習方法指導方面上不夠完善的客觀原因。因此,探討開發符合現代學生實際的唐宋詩詞文本編組這一課題,很有必要也很有意義。
一 將浩繁的唐宋詩詞文本資源歸納成類是學習的必要
唐宋時期是我國古代詩詞創作成就最為璀璨的時期,也是一個英才輩出、燦若群星的時期。《全唐詩》所錄詩人即達2000多人,其中開宗立派、影響久遠的大家不下20人,而特色顯著、在文學史上有一定地位的詩人更有百人之多。現存唐代詩歌近5萬首,且多種藝術風格爭奇斗艷,蔚為大觀。“近人唐圭璋先生綜合歷代諸家所刻,又廣泛從宋元以來的典籍中鉤深抉隱,編成《全宋詞》(中華書局1965年版),收詞人1330人,詞作19900余首。”如此浩繁的作品,若采用漢代“古詩十九首”的全面閱讀方式是不可能的,也在現實生活中無此必要;那么隨意擷取,只由興涉獵,走馬看花,事實告訴我們也只能知鳳毛麟角,難窺全豹的。因此要精而全地閱讀了解唐宋詩詞的全貌非分類學習不可。
清代學者孫洙(號蘅塘退士)在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編纂的《唐詩三百首》擇要選萃地以體裁對唐詩進行了分類編排,即按“五言古詩、五言樂府、七言古詩、七言樂府、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等體裁分類對唐代詩歌進行了選擇編排,使初學者能循序漸進地大致領略唐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魅力,方便了對唐詩的閱讀學習。近人胡云翼編纂的《宋詞選》按照年代順序,并在偏重作品思想意義的前提下,兼顧藝術水準地收錄了75位有影響的詞家的383首詞作。但《唐詩三百首》意在引導學習者學會寫舊體詩,似與今天學詩不盡吻合,且數量不少,風格錯雜,也難以讓初學者短期便知全貌;而《宋詞選》過于推崇豪放派,忽視宋詞主流婉約派,且數量也大,故現今各類學校基本不直接采用它們做學本來進行唐宋詩詞的教學。
現今大學和中學教材多是以詩詞名家為經線貫穿唐宋詩詞作品發展來介紹學習的,使學生能迅速掌握唐宋詩詞的突出成就、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但若教授者不加以向廣度和深度引導,就會使學生不能全面掌握唐宋詩詞的整體成就,難免對唐宋詩詞產生片面之感。如對李白,大多數學生只知道他是浪漫主義詩人,有高漲的從政熱情和愛國情懷,卻很少有人知道他也寫過兒女情長的、有濃厚生活氣息的《長干行》,寫過反映江南水鄉女子嬌嬈的清新如洗的《越女詞》,寫過充滿現實主義情懷的《丁都護歌》;更少有學生知道李白詩歌的成就主要體現在“樂府詩行”上。而在格律詩創作上,王昌齡、杜甫等人與他難分伯仲。再如,對蘇軾,大多數學生也只知道他是豪放派詞家,有“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豁達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壯,卻很少注意到他也有“相對無言,唯有淚千行”的深情和“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的婉約。故這種以“名家名篇”作引導的系統學習唐宋詩詞的方法,一旦引導不好,就不能起到對唐宋詩詞作品全面系統認識的效果,有時甚至有“肢解”詩家詞家作品成就之憾。
因此,學習唐宋詩詞作品必須分類,且應有一個既省時而又適合高中學生全面認知的、合理分類的“校本”,這是高中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上不容遲緩的課題。
二 以題材分類為經,尋找全面了解唐宋詩詞作品成就的途徑
“詩言志,歌詠言。”唐宋詩詞繼承了我國古代詩歌反映豐富的社會生活的傳統,作者面對所處的風云變化的時代,寫出了題材廣泛、思想深刻、風格多樣的浩瀚的詩詞佳作。客觀上也給今人閱讀學習唐詩以一個系統的學習啟示,即可以通過不同題材內容的代表作梳理出唐宋詩詞作品的概況,即依據題材劃分的類別,把握學習唐宋詩詞作品之經,進而較充分地熟識與學習唐宋詩詞的成就。
今年暑假,在語文老師王海文的倡導下,該班舉辦了阜寧實小五(1)班首屆背詩會,經過激烈的角逐,于7月20日在阜寧實小禮堂拉下帷幕。裴楊同學最終以兩分鐘背誦17首獲得冠軍,朱昱同學以15首的成績,屈居本次比賽的第二名。
本次比賽的規則是:首先通過抽簽的方式,將40名同學分成五個小組,進行兩輪淘汰賽,選出在一分鐘內背詩最多、表情最豐富的4名同學進入決賽。在決賽時,第一個上場是朱昱同學,朱昱是班里的學習尖子,又是語文班委,因此在兩分鐘內,輕而易舉地背誦了15首唐詩。這就給后面的三位同學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壓力。也使臺下的觀眾覺得他將必勝無疑。
等到裴楊上場時,只見她不慌不忙、吐詞清楚,表情時而委婉,時而激昂,所背詩句既有唐詩,又有宋詞。而且十分流暢。最終以17首的好成績,超過了朱昱,贏得了本屆比賽的第一名。
當你把一塊巧克力放入口中時,總能嘗到它的苦澀與微微的甜味,當它完全融化時,它的味道仍使我們回味無窮。而書,也正如那塊巧克力一般。
人生就如同一場追逐夢想的旅程,有快樂,有美好;也有失落彷徨。忙碌的人生,看書是很好的消遣,偶爾小憩時,手捧《宋詞三百首》。感受國家的危亡,民族的恥辱,人民的苦難。家仇國恨,兒女情長。何樂而不為呢。
打開音響,點上一曲琵琶語。輕輕翻開《宋詞三百首》古色古香的書頁,仿佛穿越了時間和空間。與姜夔齊齊泛舟于湖上,雙槳來時,有人似、舊曲桃根桃葉。歌扇輕約飛花,蛾眉正奇絕。那遠方劃來的船上似乎是舊時相識,姜夔遠眺,似乎心已遠去。近了,近了,船兒近了。哦,呵。原以為是那多年不見得摯友,不過儀態相似罷了。低頭苦自思。又還是、宮燭分煙,奈愁里、匆匆換時節。疲于奔波,無法與至親摯友,把酒言歡。哀傷落寂,剎時彌漫。
是啊,我們又何曾不是呢,現代條件好,交通發達,卻比古代人更加忙碌,甚至同處一個城市,一個學校,由于忙,即使碰面,也僅僅是揮揮手不在回頭。然,想見西出陽關,故人初別。
一曲琵琶語盡,《精忠報國》赫然響起。金戈鐵馬,刀劍鏗鏘,書頁已翻。穿越時間,那是劍與火,血與淚的時代。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隨著岳飛登高憑欄,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他抬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禁不住仰天長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是啊,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要學習岳飛拿起武器保家衛國。現在是和平年代,需要我們拿起武器?對,答案是肯定的。我們需要豐富的知識武裝自己,用知識技能科技保家衛國。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人說詩詞如思緒,時亂時疏,若能焚香捧書,青茗殤,心無疆,
芙蓉帳,曼華香,燈凄惶,落日染卿裳,詩詞似年華,亦悲亦喜,
歲月如歌,婉轉悠揚,讓我們在歌聲中放飛求知的欲望。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注定要與書結下不解之緣。沒有書,何以展現世界的精彩紛呈?沒有書,何以尋找千年的歷史?沒有書,何以印證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
讀書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凈化人的心靈,每一本好書對每一個人來說,是墊腳石,讓你站得高,看得遠;是智慧之神,彌補你心靈的空虛;是片片綠葉,為我們增添了生命的光彩。書為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告訴我們做人的準則;書讓我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樹立人生遠大的目標。
書是知識的源泉,是孕育希望的搖籃。一本好的書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但如果你所謂的讀書就是,只局限于捧著書本干啃,那你的閱讀范圍也太狹小了,但是,面對鋪天蓋地的名著浪潮,茫然失措的你又會做出怎樣的判斷與決定呢?
熟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人在每一個階段,應該讀不同的書。孩童時期,我們應該讀一些古文詩詞,像《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學習語文漢字,了解我國的古文化,還可以體會作者賦詩時的神韻與氣魄。稍大一些,接觸一下近代的詩歌散文,例如《泰戈爾詩集》、《徐志摩散文集》,用心去體會作者那或喜、或憂、或悲、或愁的心境。我們還可以稍微涉取中國的四大名著,觀望大觀園里的興衰,三國爭霸的激烈,唐僧取經的艱險,梁山好漢的悲壯,跨越時空,享受我國文化特色的古典文學。
赤色年華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中的這首詞,可謂傳唱大江南北,也是從這首詞開始,我走進了三國,認識了那些傳奇人物:
劉備、關羽、張飛在桃花爛漫時的桃園三結義;貂禪在夕陽下對呂布嫣然一笑;孫權望著漫漫蒼穹長嘆;趙子龍在沙場上出生入死;諸葛亮瀟灑的輕揮羽扇;曹操望著滾滾江水吟:“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這一幕幕,那么鮮明的被我銘記。
“天下大亂,群雄四起”眾多英雄好漢,我單單欣賞趙子龍。他永遠的那么善戰,忠心耿耿地跟隨劉備,創下無數功績,甚至“年登七十建奇功”。盡管他只是劉備身邊的將士,可他的忠誠堅毅是我們都不能忘記的。還有關羽的智勇雙全、忠義兼備;張飛的粗中有細、從善如流;劉備的知人善任、心胸豁達;周瑜的才略超群、出類拔萃
我想那應該是赤色的年華吧。
戰火紛飛。
硝煙彌漫。
紫色年華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笆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醉花陰》
紫色是種神秘的顏色,淡雅高貴,卻又熱烈奔放。就像讀《宋詞三百首》帶給我的感覺:時而在風雪彌漫的梅樹下,時而在波濤浩淼的大海中;時而聽古琴叮咚,時而賞桃花浪漫……
讀易安居士的詞,如清風撲面,中間夾雜些許憂傷些許哀怨。似深秋時田間小路上迎風搖曳的野,清麗委婉,堅強而傷感。正如她所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讀東坡居士的詞,仿佛站在高聳的斷崖上,遠觀大海,海風吹的衣角獵獵作響,海浪拼命擊打亂石,然后粉身碎骨。他的每首詞帶給我這樣的震撼。一曲《水調歌頭》可謂千古絕唱,《念奴嬌》的慷慨激昂讓人熱血澎湃,《江城子》的凄婉悲傷更是斷人心弦……
翻開這本《宋詞三百首》,我就會看見滿目望不到的紫羅蘭開的熱烈爛漫,在風中輕輕搖擺。
灰色年華
獻給那些在困苦中不懈奮斗而最終取得勝利的自由靈魂。
——《約翰克利斯朵夫》序
許多人認為灰色是最晦暗的顏色,但我從不這樣看,在我心中,它是一種充滿激情的色彩。盡管它看上去如此平凡,可它內心的熾熱與激情又有多上人真正了解呢?就像我眼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
在最安靜的午夜,我走進書中的那些人,聆聽他們的心聲。我常會想,擁有如此人生的克利斯朵夫該是怎樣的一個人啊?他擁有一顆永遠年輕的心,在經歷一次次的波折與波瀾后,他卻漸漸成長,內心也越發的平靜。就像羅曼。羅蘭所說,一連串的打擊和騷動的海洋使他在痛苦的谷地看到的景象已銘刻在心靈深處,他知道人生的戰斗掌握在上帝手中。沒有他的允許,誰都無法自主。
作者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們:奮斗吧,青年一代們,誠懇地希望你們比我們更加幸福。我無法想象羅曼羅蘭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下這樣的文字,但我,他在用心講述了這個悲劇。所以我看到了克利斯朵夫努力的奮斗,看到了他超乎常人的激情,看到了他對生活的希望。
“生命是永無止境的死亡與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