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向日葵栽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S681.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3-1650(2013)02-0123-01
觀賞向日葵原產于北美洲,性喜溫暖、稍干燥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生長適溫15-35℃,播種時氣溫需15℃以上。此類品種作為純觀賞型葵花專用品種,以花色繁多、絢麗、奇特著稱,既可作為旅游景區(qū)景點大面積種植,也可作為鮮切花進行周年規(guī)模生產供應,效益顯著。留壩縣2012年春季從北京北農種業(yè)有限公司引進觀賞向日葵品種23個,選定3個主栽品種,在武關驛鎮(zhèn)集中種植82畝,精細管理,生長良好,按期開花,為全縣旅游增添了一個亮麗的奇特景觀,取得了良好的轟動效果。現(xiàn)將觀賞向日葵栽培技術總結介紹如下:
一、品種選擇
由于觀賞型向日葵品種繁多,用途各異,應按需求選定品種。留壩縣主要是建設旅游景區(qū)景點,所以選用金富貴、金色08、金擁碧翠3個品種為主栽品種,其余20個品種為試種觀察品種。其中金色08為單桿品種,金富貴和金擁碧翠為花期較長的分枝型品種。
二、選地整地
種植觀賞向日葵應選擇疏松、肥沃、高燥、排灌方便無積水的沙壤土為宜,要求上一年未種植向日葵的地塊。計劃翌年栽培觀賞向日葵,應在上一年冬季土壤結凍前耕整土地備用。
三、育苗
1.合理確定播期
觀賞向日葵種子為F1代雜交種,無花粉不育性品種,價格昂貴,為節(jié)約成本,保證出苗率,采用育苗移栽較優(yōu)。觀賞向日葵大多數(shù)品種出苗一開花約45-65天,可根據(jù)開花時間要求和主栽品種生育期安排播種期。留壩縣計劃在7月上旬達到盛花期,所以安排在4月下旬后期播種。
2.精細育苗
留壩縣4月28日開始育苗,5月2日結束。采用8×8厘米蔬菜育苗缽育苗,直接在計劃種植地內集中育苗,用田土作為苗床土,每100公斤苗床土加入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100克和3%辛硫磷顆粒劑100克,拌勻裝半缽土澆透水后播種,每缽1粒,蓋土后澆水,上蓋遮陽網遮蔭保濕。注意播種時不能重播、漏播,將各品種分開點種,插上標記牌。約有70%出苗時于陰天或下午及時將遮陽網揭除,防止壓苗,約6~7天齊苗。出苗后應控制土壤濕度進行蹲苗,注意防治地老虎、螻蛄、蠐螬等地下害蟲。約10-12天苗高達到5~6厘米時即可進行移栽。
四、移栽定植
1.合理稀植
觀賞向日葵株型也比較高大,密度不可過密,金色08等單桿型品種可采用50×80厘米密度,每667m2定植1667株;金富貴、金擁碧翠等分枝型品種可采用60×80厘米密度,每667m2定植1389株。
2.施肥
每667m2用45%硫酸鉀三元復合肥25公斤,集中溝施于定植壟內。
3.移栽
育苗后即可在透雨后搶墑施肥作壟覆膜備栽。按80厘米行距拉繩定距定行,施肥后堆土作壟,壟高15厘米,壟寬30厘米覆蓋地膜。在移栽當天再按株距50厘米或60厘米用直徑10厘米粗木棒在壟面上打定植孔,孔深10-12厘米,將幼苗起出后,去掉育苗缽,栽入定植孔內,澆透水后蓋土封嚴膜面定植孔口。注意各品種應分開移栽,不能混淆;同時栽端栽直栽深,不能有缺株;移栽時要開好田問“三溝”,防止田間積水;作壟時要連片統(tǒng)一規(guī)劃,達到縱橫成行、整齊美觀的效果。
五、田間管理
1.查苗補苗
栽后5~7天,及時檢查。如有缺苗,可用同類定植品種進行補植,確保全苗。
2.清溝排濕
注意清理田間排水溝,防止田間積水,造成濕害。
3.中耕除草
如行間雜草較多,可結合中耕進行人工除草1~2次。
4.花期調節(jié)
對分枝型品種,可在主花序開放結束時及時將主花序割除,促進側枝開放,可延長花期20天左右。
5.樹牌標識
為便于旅客觀賞游玩,在開花期前對每個品種樹立標識牌,注明品種、特性、花期等內容,提高游客的興趣和認知度。
一、播種前準備
1、精細整地
向日葵對土壤要求不嚴格,輕粘土、壤土、沙土,含鹽量在0.4-0.6%的鹽堿地均可種植,合理的土壤耕作雖不能增加土壤的水分和養(yǎng)分,但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質,為向日葵提供更好的水、肥、氣、熱等環(huán)境條件。由于向日葵根群龐大、扎根深廣,一般要求活土層25-30厘米,因此,種植向日葵的地塊必須深耕,并精細整地。為了保證高產、優(yōu)質,一般應選擇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塊種植。
2、合理輪作
向日葵對前茬作物有所選擇,要做好輪作倒茬,如瓜類、小麥、油菜、甜菜、草木樨等前茬最佳,實行三年以上的輪作制度。豆科作物易感染菌核病不宜作向日葵的前茬作物。
3、施肥
基肥應以農家肥為主,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為向日葵優(yōu)質高產創(chuàng)造很好的土壤環(huán)境。結合播前秋翻施入基肥,每畝施有機肥1.5噸至2噸,每畝摻施過磷酸鈣30-40kg或磷酸銨25-30kg,硫酸鉀5-10kg,氮素(尿素)20-25kg。
4、選種
選用適應當?shù)厣a的高產優(yōu)質新品種。種子必須嚴格風選、篩選、曬種。
5、播種
向日葵抗寒性較強,當早春土壤化凍后即可播種,早播墑好,蒸發(fā)少,易保苗。播種前曬種1-2d,以提高種子發(fā)芽率。以種子量0.5%的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或以種子量0.3%的3.5%甲霜靈拌種,可防治菌核病、霜霉病。
播種方法:一般采用機械條播或機械穴播,播種方式(55-60+35-40厘米),每畝播量1.2-1.5kg,播深4-5厘米,要求播行端直,下籽均勻,播后及時鎮(zhèn)壓。播種要力求一播苗全、苗壯、苗齊、苗勻。
二、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
向日葵如果間苗不及時,小苗互相爭肥爭水,造成幼苗瘦弱,影響花盤形成,因此,出苗后應立即間苗,出現(xiàn)二至三對真葉時定苗。
2、鏟趟
向日葵幼苗生長緩慢,易受雜草威脅,因此要及早進行中耕除草,出苗后15-20天,苗高7-10cm,幼苗2片真葉時結合間苗鏟趟頭遍,4片真葉時結合定苗鏟趟二遍,每穴留一株壯苗,6片真葉時鏟趟第三遍并培土。
3、保護葉片
向日葵葉子是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營養(yǎng)器官,因此,在正常情況下要保護好葉片。只有在植株生長過于繁茂葉部病斑嚴重時,適當打掉下部一些病葉和非功能葉片,可改善田間小氣候,控制葉部病害蔓延。
三、打杈授粉
雜交向日葵一般很少長杈,但也有個別植株現(xiàn)蕾開花時長出分權,影響產量,因此必須及時打杈。向日葵屬于異花授粉作物,開花期采取必要的輔助授粉措施是高產的保證。
1、引蜂傳粉:一箱蜂群能承擔5-6畝地的傳粉任務,為了提高傳粉效率要在開花季節(jié),把蜂箱均勻分布在葵田附近,距離100米左右,蜜蜂越多,授粉效果越好。注意在蜜蜂傳粉期間不要施用化學農藥。
2、人工輔助授粉:在蜜蜂較少時,要采用必要的人工輔助授粉,一般當田間開花株數(shù)達到70%以上,單盤開花2-3天后,日開花最多,這時可進行第一次授粉,以后每隔3天進行一次,共授粉2-3次,即可達到預期效果。在方法上主要提倡“粉撲子”授粉,其做法是:用直徑10厘米左右的圓形硬紙板,上面鋪一層棉花后再包上一層干凈的紗布,就成了一個“粉撲子”。授粉時,一手握住花盤背面脖頸處,另一手用“粉撲子”在花盤下面開花部位輕輕按幾下,用同樣方法采幾株花的混合花粉后,就可逐株在花盤上授粉了。
四、病蟲害防治:
1、菌核病可采取5年以上的輪作,在適播期適時播種、杜絕田間脫粒、打小場等農業(yè)防治措施,并配合化學防治。五氯硝基苯按種子量的?0.5%拌種;或用菌核凈按種子量的0.5%拌種。
2、銹病可選用抗病品種,實行輪作,秋深耕,清潔田園,增施磷鉀肥等進行防治。褐斑病可選用抗病品種,精細整地,合理輪作,調整播期使花期躲過雨季等農業(yè)措施;也可進行化學防治,可用種子量0.3%的福美雙拌種。現(xiàn)蕾后用50%的退菌特500倍液或65%的代森鋅500倍液噴霧防治。
3、向日葵螟利用Bt乳劑每667m2150ml,稀釋成500-800倍液,每個花盤噴稀釋菌液50ml。或在向日葵盛花期、幼蟲未蛀入子實前,噴灑90%的晶體敵百蟲500-1000倍液2次,防效在90%以上。但對蜜蜂有害,造成空殼多,所以宜慎用。
關鍵詞 食用向日葵;高效;栽培技術;山西呂梁
中圖分類號 S565.5.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037-01
山西省是向日葵生產大省,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6.67萬hm2左右,其中60%左右為食用向日葵。向日葵是喜溫作物,但又耐低溫,對溫度變化適應性很強,生育期85~130 d,廣泛分布于全省各地,種植面積最大的是呂梁市。呂梁市位于山西省中西部,與太原、晉中以及臨汾接壤,其地貌溝壑縱橫、群山連綿、梯田環(huán)繞,土地貧瘠、多旱少雨、日照充足,且自然災害頻發(fā),屬于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由于向日葵具備很強的抗旱耐瘠薄的特性[1],非常適宜種植于呂梁地區(qū)。目前,向日葵已經成為呂梁市最重要的種植作物,也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其常年種植面積在16 666.67 hm2左右。對于向日葵傳統(tǒng)的耕種方式來說,一種是采用圓頭鐵鍬挖土、播種,這種種植方式存在諸多弊端,比如挖土深度很難控制、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不高,具備較高的成本;另外一種是通過撒種再旋耕的方法播種,這種方式雖然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但用種量大,造成了種子浪費,大幅提高了種植成本。在食用向日葵多年的示范推廣過程中,以晉葵11號為主推品種,試驗總結出一套高效的向日葵栽培技術,并在呂梁市多地進行了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現(xiàn)將其總結如下。
1 播前準備
1.1 地塊選擇
在地塊選擇方面,應當選擇向陽的地塊,確保向日葵生育期內的溫度在10 ℃以上,且積溫大于1 700 ℃。此外,地塊輪作方面應選擇至少3年以上未種植過向日葵的地塊。
1.2 整地旋耕
如果前茬是小麥的地塊,應當在小麥收獲后及時進行旋耕,待1~2 d土壤落實后便可進行播種。并注意澆水保墑,澆足保墑水后再進行施肥、旋耕[2]。
1.3 施足底肥
在向日葵播種前要施足底肥,以便為高產穩(wěn)產打下良好基礎,底肥應當以有機肥為主、復合肥為輔,復合肥通常選用氯化鉀、磷酸二銨以及硫酸鉀。用量方面以施用有機肥30 m3/hm2以及磷酸二銨150~200 kg/hm2為宜。由于向日葵對鉀元素的需求量較多,因此可在其生育期內適當進行鉀肥追施,用量為150~200 kg/hm2較為合適。
1.4 種子選取
在種子的選取方面,建議選用通過省級評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品種,且優(yōu)選生育期適宜(3個月左右)、發(fā)芽率高(90%以上)的正規(guī)雜交種,此類種子都已包好衣,可直接進行播種。對于農民自留種子來說,在播種前需要經過篩選,去除雜粒、病粒、秕粒、霉粒等劣質種子,并通過藥物拌種方式提高種子的病蟲抵抗能力。
2 適期播種
為了確定在呂梁的最遲播種期和最佳播種期,2015年在汾陽采用晉葵11號進行了播期試驗,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晉葵11號在汾陽最遲于7月20日播種均可以成熟,但是以6月25日播種產量最高為最佳播種期,7月5日以后播種產量會受到明顯影響。因此,要在小麥以后復播向日葵,必須在6月底小麥收割后搶時早播,最遲不能超過7月5日,而且收獲后不影響下茬作物小麥的播種。
3 合理密植
根據(jù)具體墑情和品種的不同,其播種深度也各異,通常在2~5 cm范圍內為宜。
對于晉葵11號來說,在株高方面,隨著密度增加株高緩慢下降;在莖粗方面,總體趨勢為密度越大莖粗越小,密度在35 730~41 670株/hm2之間變化時,其莖粗的變化相對平緩,當密度從27 780株/hm2增加到47 640株/hm2時,其莖粗減少了0.5 cm;在盤徑方面,隨著密度不斷增加,盤徑越小,且變化趨勢明顯。
同時,試驗數(shù)據(jù)顯示,隨著植株種植密度的不斷增加,其籽粒大小不斷變小,且在低密度種植時,其籽粒的商品性越佳。當種植密度從27 780株/hm2增加到47 640株/hm2時,籽粒長下降了0.17 cm、籽粒寬下降了0.04 cm。在百粒重方面,在種植密度在27 780~41 670株/hm2區(qū)間時,百粒重和種植密度呈負相關關系,在種植密度為47 640株/hm2時百粒重又出現(xiàn)增加趨勢。
隨著種植密度的不斷增加,向日葵產量以拋物線形式變化,在密度為35 730株/hm2時產量最高,試驗數(shù)據(jù)顯示,相比于產量最高點,當密度增加到47 640株/hm2時,產量下降了11.47%。因此,一般的食用向日葵品種(株高在160 cm左右),播種密度以36 000株/hm2為宜,并采用大小行相間種植方式,大小行距分別為120 cm和60 cm,株距保持在30 cm左右,采用這種種植方式有利于通風透光,利于向日葵的生長發(fā)育,最終實現(xiàn)提高籽粒品質、高產穩(wěn)產的目的[3]。
4 科學除草
4.1 選用良種,合理施肥
由于向日葵作為重要的蟲媒異花授粉作物,對于常規(guī)的品種來說,由于多年種植,其品種的抗性逐漸下降,導致草害逐年加劇。然而,優(yōu)良的雜交品種具備較強的抗逆性,且長勢強,因此群體的抗草害能力較強,受草害的影響較輕,通過實地考察發(fā)現(xiàn),雜交品種地塊中雜草長勢明顯較弱。此外,向日葵作為需肥較多的作物,適當?shù)卦黾痈煊袡C肥以及磷、鉀肥的施用量,可以促進植株的健壯生長,從而增強其抗草害的能力[4]。
4.2 化學除草
向日葵田間雜草多,不僅與向日葵爭搶光照、肥分、水分等資源,還利于病蟲害的發(fā)生,給向日葵的產量帶來嚴重的影響。就目前來看,采用化學藥劑除草是最便捷高效的方法。具體可采用96%金都爾乳油1 500~1 950 mL/hm2兌水675 L/hm2進行噴施。
4.3 中耕除草
為了改善土壤環(huán)境、消滅雜草、蓄水保墑,可以通過中耕的方式為向日葵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一般在前期管理較好的情況下,封壟前利用中耕機進行中耕,疏松土壤,結合追肥、根部培土進行。干旱地要早鋤、勤鋤、雨后鋤,以有利于蓄水保墑。
5 及時收獲
向日葵成熟的標志為植株莖桿發(fā)黃、葉片及花盤呈現(xiàn)黃色,且舌狀花干枯或脫落,籽粒堅硬并呈現(xiàn)固有色澤,此時可以進行及時收獲。應當選擇晴朗的天氣進行收獲,收獲后進行攤曬,通常情況下,攤曬3~5 d后、籽粒含水量在10%~12%時,便可進行篩選、貯藏。
6 參考文獻
[1] 鄭洪元,王文浩,楊俊芳,等.呂梁山向日葵生產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3(7):11-13.
[2] 梁一剛,文張生.向日葵優(yōu)質高產栽培法[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2:87-88.
1 向日葵的生長條件
1.1溫度。向日葵是一種喜溫又耐寒的作物。當?shù)販胤€(wěn)定,在2℃以上,種子就開始萌動;4--5時,種子能發(fā)芽生根;地溫達8—10℃時,就能滿足種子發(fā)芽出苗的需要。
1.2水分。從播種到現(xiàn)蕾,比較抗旱,需水不多,僅為總需水量1.9%,現(xiàn)蕾到開花,是需水高峰,需水量約占總需水量的43%。此期缺水,對產量影響很大。開花到成熟需水量也較多,約占總水量38%。如果水分不足,不僅影響產量,而且還降低油脂含量。
1.3土壤。要創(chuàng)高產需要有黑土層深厚、肥力較高、地勢平坦、排水良好,pH值存6~8之間的沙壤土或黑壤土最好。若只能種在坡旱地、重黏土、鹽堿濕地上.則必須因地制宜,采用改善水利條件,增施有機肥,排水防漬,才能獲得高產、穩(wěn)產。
2 向日葵的高產栽培技術:
2.1輪作。向日葵切花種植忌土壤連作,在種植1-2年后需輪換用地,做好土壤消毒工作,以防病蟲滋生。
2.2選種。在向日葵生長中后期,結合打權及人工輔助授粉,選擇無分權、無病蟲危害、長相與本品種相同、株高和成熟期一致、花盤大小適中,空癟率低的優(yōu)良品種,并進行種子處理。
2.3施肥。出苗至花盤形成期需磷較多,花盤形成至開花終期需氮較多,花盤形成至蠟熟期吸鉀最多。前期以磷為主,中后期以氮、鉀為主。磷、鉀肥多作基肥或種肥施人,而氮肥作追肥或三分之一做基肥,三分之二作追肥。
2.4密植。原則是高稈大粒品種,宜稀;矮稈及小粒品種,宜密;油料型品種每公頃保苗25000---30000株,食用型品種18000---20000株為宜。
2.5中耕。第一次是在1-2對真葉期,結合間苗或定苗進行,達到除草利苗的目的。第二次中耕除草在定苗后7-8天進行,對保墑抗旱促苗茁壯生長有良好作用。第三次中耕除草要在封壟前進行,遲了易損傷莖葉或植株,注意不能傷根。
2.6打權。打權要做到打早、打小、打徹底,打權時應注意勿損傷植株。在向日葵生產上不應打葉,應注意保護好葉片,特別是植株中上部的葉片。
2.7病蟲害防治。在向日葵生長期間常發(fā)生的病害主要有菌核病、褐斑病,黑斑病.蟲害主要是向日葵螟。
2.7.1菌核病。選用抗病品種,秋后要深翻地,并選用間作菜豆或者大豆,防治效果最好藥劑是菌核凈和速克靈。稀釋倍數(shù)為500倍,在花期噴灑花盤背部予以防治。
2.7.2褐斑病。適期早播,合理密植,深翻地、鏟除自生苗等清除病殘株,發(fā)病初期打底葉、病葉,同時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連噴兩次,間隔10天。
1.選地
選擇土地平整、灌排條件好的中輕度鹽堿地或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地,實行三年以上輪作,切忌選重茬和迎茬。
2.整地
首先,要搞好秋翻和秋澆。秋翻深度要達到20cm以上,力爭每三年深松一次土地;秋澆要視輪水期靈活掌握,有條件的情況下盡可能推遲秋澆時間,并要保證秋澆質量,以確保下年土壤墑情。其次,在第二年向日葵播種前要認真檢查土壤墑情,針對土壤墑情和不同品種確定整地方法。生育期較長的常規(guī)品種,因播種時期早,一般在4月中旬,此時土壤墑情較好,可采取先整地后播種的方法,即播前先用三地犁淺翻或用旋耕機耕翻土地,之后及時縱橫耙平,鎮(zhèn)壓后即可播種。生育期較短的雜交種,因播種期較晚,一般在5月下旬或6月上旬,此時氣溫升高,蒸發(fā)量大,土壤墑情較差,可采取先整地后蓋膜,然后澆水,水后播種的辦法。
二、施足基肥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結合秋翻每畝翻壓腐熟有機肥2500-3000kg。向日葵播種前都必須深施種肥,一般以每畝10kg磷酸二銨或15kg三元復合肥為宜。
三、品種選擇
食用向日葵常規(guī)品種選擇黑貝、三道眉、板葵等,雜交向日葵品種選擇JK518、美葵等,油用向日葵選擇油葵等,種子質量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
四、種子處理
播前曬種2-3d,以增強種子內部酶的活性,提高發(fā)芽勢和發(fā)芽率。未包衣種子用40%辛硫磷150mL,對水5-7.5kg,拌種25-30kg進行種子處理,以防地下害蟲。預防菌核病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4h,或用菌核凈、甲基托布津以種子重量的0.5%-0.6%拌種即可。
五、播種時間
4月20日左右。
六、播種密度
食用向日葵常規(guī)種畝留苗2564株,大行80cm,小行50cm,株距40cm。
食用向日葵雜交種畝留苗3367株,大行80cm,小行40cm,株距33cm。
油用向日葵畝留苗3703株,大行80cm,小行40cm,株距27cm。
七、覆膜播種
采用先覆膜后播種,大小行種植法。播前用小四輪牽引機械覆膜,選用70cm地膜,一膜蓋兩行。常規(guī)種一般在覆膜后3-5d播種,播深2-3cm,每穴2-3粒,畝播量0.75kg。雜交種則要在蓋膜后及時澆水,水后待地快干時播種,播深2cm,播后淺覆土,每穴2粒,或隔穴播單粒,再隔穴播雙粒,畝播量0.5kg左右。播種時要按每畝密度所要求的株距進行等距打孔人工點播,也可以用人工點播器直接播種,確保播種質量。
八、田間管理
1.補苗
出苗后要及時補苗,缺苗嚴重的地塊要進行人工催芽補種,缺苗較短的地段要就近留雙苗。
2.及時間苗、定苗
1-2對真葉時間苗,2-3對真葉時定苗。
3.中耕除草
如播常規(guī)種可在頭雨前后,用畜力耘鋤或人工中耕除草兩次;如播雜交種可在播種前7-10d進行藥劑除草。
4.水肥管理
向日葵現(xiàn)蕾期結合澆頭水,畝表施尿素15kg,向日葵開花期澆第二水,此時向日葵植株高大,要根據(jù)天氣變化和土壤的需水程度靈活掌握,要看天、看地、看葉片決定澆水,如需澆水則要淺澆、快澆,防止倒伏。
5.輔助授粉
面積大且集中的地塊,要發(fā)展養(yǎng)蜂業(yè),提高向日葵結實率。有條件的要開展人工輔助授粉。
九、病蟲害防治
防治菌核病,一般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菌核凈800倍液在初花期將藥噴在花盤的正反兩面,隔10d噴藥一次;防治銹病,一般可在7月中旬,每畝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800-1200倍液進行噴施,時間要選擇在上午10時前或下午6時以后的無風天氣進行。
十、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