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利潤率如何計算

      利潤率如何計算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利潤率如何計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利潤率如何計算

      利潤率如何計算范文第1篇

      [關鍵詞] 玉件產品 價格 模型

      目前市場上的玉件產品琳瑯滿目,在材質、工藝、文化、功能、大小、款式等方面各有特色,受到了諸多消費者的喜愛。但是,這些玉件產品的銷售價格卻相差很大,有的玉件產品因價格過高使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那么如何確定玉件產品的價格才是合理的呢?本文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一種以成本加價法為基礎的玉件產品定價模型。

      一、成本加成定價法簡介

      成本加成定價法是按產品單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潤制定產品價格的方法。大多數企業是按成本利潤串來確定所加利潤的大小的。即:

      價格=單位成本十單位成本×成本利潤率=單位成本(l + 成本利潤率)

      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是企業較常用的定價方法,它有以下優點:

      1.計算方法簡便易行,資料容易取得。

      2.根據完全成本定價,能夠保證企業所耗費的全部成本得到補償,并在正常情況下能獲得一定的利潤。

      3.有利于保持價格的穩定。當消費者需求量增大時,按此方法定價,產品價格不會提高,而固定的加成,也使企業獲得較穩定的利潤。

      4.同一行業的各企業如果都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價,只要加成比例接近,所制定的價格也將接近,可以減少或避免價格競爭。

      二、玉件產品定價指標的確定

      由成本加成定價法的定價模型可見,產品的最終價格是由單位成本和成本利潤率這兩個指標決定的。為此,我們將首先來確定玉件產品的這兩個定價指標。

      1.玉件產品的單位成本定價指標的確定

      玉件產品的單位成本是其從生產到銷售的所有單位成本之和,各種單位成本如下:

      (1)單位玉料成本。按照玉的品種、顏色、成分等因素確定不同價位的玉料單位成本。

      (2)單位人工加工成本。單位人工加工成本主要由加工單個玉器的雕刻師和打磨師的薪金和工廠運作成本決定。

      (3)單位管理成本。主要指玉器生產企業針對該產品所有相關的日常管理費用。

      (4)單位銷售費用。銷售費用是指在單位玉件產品銷售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它包括銷售人員工資、場地費用、策劃費用,以及銷售稅費。

      (5)單位設備折舊費用。制作單位玉件的設備的折舊費用必須計算入總成本。

      (6)單位其他費用。其他費用是指不在以上幾項費用中的其他不可統計費用。

      將各項單位成本累計,便可得出玉器制品的單位成本AC,得出如下公式:

      (1)

      其中xi表示每一單項的單位成本。xi中包含了單位固定成本與單位變動成本。

      2.玉件產品的成本利潤率指標的確定

      在成本加成定價方法中,利潤率的高低是定價是否合理的最主要因素。利潤率過高可能導致市場競爭力下降,過低又可能導致利潤的減少,因此,如何確定利潤率是一項重要任務。

      (1)確定同類型玉件制品的行業平均利潤率。首先,定位該玉件制品的類型和檔次。不同類型和檔次的玉件制品,有不同的行業利潤率。如裝修用玉制品和佩戴用玉制品的行業利潤率是不同;工藝復雜和工藝簡單玉件制品的行業利潤率也是不同的。因此,首先要給待定價的玉件制品定位,為利潤率的制定提供參考。第二,考察玉件制品所在地周邊的玉件制品的均價,以及周邊是否有同類型的或同檔次的玉件制品。第三,考察同城市同類型的玉件制品的定價。收集這些玉件制品的均價,確定一個平均利潤率,設為,其中可以為正也可以為負,分別代表賺錢與賠錢。

      (2)確定因產品“賣點”而產生的利潤率增值量Q。玉件制品是差異性很大的產品,其他玉件制品沒有的特點就可以成為本產品的“賣點”。這些賣點比如具體形體、特殊工藝、文化內涵、時代風格、材質、功能、數量、大小、收藏價值等等;因此,確定利潤率時應充分考慮到這些“賣點”對產品價格增值的影響。我們將每個“賣點”的行業平均增值率分別設為,并將該“賣點”對本產品價格影響的權重分別為Y1,Y2,…,Yj。則第j個“賣點”所帶來的利潤增值為,如此以來,所有“賣點”產生的利潤增值為。

      (3)確定因產品“缺點”而產生的利潤率減少量E。伴隨著玉制品的賣點的同時,玉制品在具體形體、特殊工藝、文化內涵、時代風格、材質、功能、數量、大小、收藏價值等方面也可能存在著不足,因此,確定利潤率時也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些“缺點”對產品價格的負面影響。我們將這些“缺點”的行業平均減少率分別設為,并將該“缺點”對本產品價格影響的權重分別為U1,U2,…,Uh。則第h個“缺點”所帶來的利潤減少值為,如此以來,所有“缺點”產生的利潤減少值為

      綜合以上的幾個結論,可知玉件制品的利潤率K為:

      三、基于成本加成法的玉件產品定價模型

      根據成本加成法原理,和以上已經確定的玉件制品的單位成本指標(1)與成本利潤率指標(2),我們可以得出玉件制品的售價P為:

      其中,AC為單位成本;K為玉件制品的利潤率;為同類型行業平均利潤率;xi是每一單項的單位成本,為第j個“賣點”的行業平均利潤增值率;Yj為第j個“賣點”對本產品價格影響的權重;為第h個“缺點”的行業平均利潤減少率;Uh為第h個“缺點”對本產品價格影響的權重。

      四、鞍山市岫玉制品的定價分析

      岫玉產自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這里目前是我國最大的玉石產地。岫玉制品已經成為當地的一項重要經濟資源。目前,全縣共擁有10多個玉雕專業村,3000余家玉雕企業,成熟完善的六大玉雕專業市場和一大批手藝精湛的國家級、省級玉雕大師。岫巖滿族自治縣已經實際發展成為了全國最大的玉石加工生產基地和最大的玉器銷售集散地。但是近年來,玉器產品的合理定價問題隨著市場的激烈競爭也凸現了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按照本文提出的模型,將相應的變量值代入(3)定價模型進行定價分析,相信可以為鞍山市岫玉制品的市場定價提供較好的依據。

      五、結論

      本文以成本加成定價法為基礎,針對玉件產品提出的市場定價模型,將會為玉件制品的生產和銷售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希望能夠有助于我國玉件產品的市場定價研究和應用。該模型還有不足之處,在以后的工作中將不斷得到完善。

      參考文獻:

      [1]魏琦:岫巖玉介紹. 省略/2006-5/2006510111535.htm. 2006-5-10

      [2]王志國:國民產品的價格模型方法[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3]韓伯棠等編著:房地產定價模型及應用[M].2006

      [4]Chau, K. W., Ng, F F. & Hung, E.C.T.. Developer's good will assignificant in fluence on apartment unit prices[J].Appraisal Journal. 2001b, vol69, pp.26-34.

      [5]中國玉雕藝術宮:玉器介紹. 省略/ogeting.htm. 2006-3-10

      [6]Court,A.T. Hedonic Price Indexes with Automotive Examples-In The Dynamics of Automobile Demand[M]. New York: General Motors.1939.

      利潤率如何計算范文第2篇

      關鍵詞:杜邦公式 績效評價 適應研究

      杜邦公式是美國杜邦公司于1920年采用的企業績效分析計算公式,該公式主要是把企業的凈資產利潤率當作企業經濟效益的主解釋指標,把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與企業期間權益乘積,當作三要素解釋指標;而后以連乘積形式模式描述。

      一、杜邦公式基本理論和指標體系構架

      (一)杜邦公式的主要財務指標體系 凈資產收益率,也稱權益凈利率,權益報酬率,是一個綜合性最強的財務分析指標,是杜邦分析系統的核心。資產凈利率是影響權益凈利率的最重要的指標,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而資產凈利率又取決于銷售凈利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的高低??傎Y產周轉率是反映總資產的周轉速度。對資產周轉率的分析,需要對影響資產周轉的各因素進行分析,以判明影響公司資產周轉的主要問題在哪里。銷售凈利率反映銷售收入的收益水平。擴大銷售收入,降低成本費用是提高企業銷售利潤率的根本途徑,而擴大銷售,同時也是提高資產周轉率的必要條件和途徑。權益乘數表示企業的負債程度,反映了公司利用財務杠桿進行經營活動的程度。資產負債率高,權益乘數就大,這說明公司負債程度高,公司會有較多的杠桿利益,但風險也高;反之,資產負債率低,權益乘數就小,這說明公司負債程度低,公司會有較少的杠桿利益,但相應所承擔的風險也低。杜邦分析法中的幾種主要的財務指標關系為:凈資產收益率=資產凈利率(凈利潤/總資產)×權益乘數(總資產/總權益資本);資產凈利率(凈利潤/總資產)=銷售凈利率(凈利潤/總收入)×資產周轉率(總收入/總資產);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凈利率(NPM)×資產周轉率(AU,資產利用率)×權益乘數(EM)。

      (二)杜邦公式的等式構架模型 (1)凈資產收益率是整個分析系統的起點和核心。該指標的高低反映了投資者的凈資產獲利能力的大小。凈資產收益率是由銷售報酬率,總資產周轉率和權益乘數決定的。(2)權益系數表明了企業的負債程度。該指標越大,企業的負債程度越高,它是資產權益率的倒數。(3)總資產收益率是銷售利潤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的乘積,是企業銷售成果和資產運營的綜合反映,要提高總資產收益率,必須增加銷售收入,降低資金占用額。(4)總資產周轉率反映企業資產實現銷售收入的綜合能力。分析時,必須綜合銷售收入分析企業資產結構是否合理,即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的結構比率關系。同時還要分析流動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有關資產使用效率指標,找出總資產周轉率高低變化的確切原因。其計算指標體系結構如圖(1)。

      二、杜邦公式在績效評價中存在的缺陷分析

      (一)四指標相對數線性構架模型檢測 樣本選擇為2011年100家上市公司,可用樣本94家,實現的相關指標值,為便于表示,各指標符號標注如下表(1)。構建模型:y=k+?茁1x1+?茁2x2+?茁3x3。從表(2)相互關系系數看,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與資產周轉次數關系較為密切,相關性為0.327,但也不高。從表(3)模擬水平與共線檢測看,調整后的模擬水平為12.7%,說明為非和形式的直線性構造,總體描述水平低,也從側面告訴我們,此模型因素之間可能存在于其它形式的模型構造,如指數形式、連乘積形式等,本例應該是連乘積構造。從表(4)模型系數看,主營業務利潤率和資產周轉率兩指標,勉強通過了t檢驗;凈資產利潤率主解釋指標與解釋指標的依存量化規律為:y=3.165+4.172x1+9.137x2+0.150x3??梢钥闯觯捍司€性模擬水平不高,杜邦公式中的凈資產利潤率用三因素之間,以和形式解釋欠妥;同時可以從反面驗證杜邦公式中的被解釋的主指標與解釋之間存在其它關系式,即連乘積線性,限于篇幅,本文不再用指數、對數、乘積等形式驗證。

      (二)四指標絕對數線性構架模型檢測 從表(5)相互關系系數看,企業的凈利潤額與平均凈資產之間關系較為密切,相關性為0.953,系數高度相關,說明基本杜邦公式財務指標基本找準了解釋因素及其解釋指標。從表(6)模擬水平與共線檢測看,調整后的模擬水平為92%,說明為和形式的直線性構造,總體描述水平高,此模型因素系絕對值構造,之有92%的把握,找到了因素間存在的和形式的模型構造;但杜賓值為2.26,存在凈利潤額與凈資產總額之間共線,這是在模型預測中要注意到的,也是截面數據實證分析常出現的結果,我們只做含量分析。從表(7)模型系數看,殘差(截距項)平均凈資產和平均資產總額指標,都通過了t檢驗,但主營業務收入沒有通過0.05的檢測。企業凈利潤額主解釋指標與其它相關解釋指標之間的依存量化規律為:y=-2086430.3+20.273x1-0.345x2-0.009x3。模擬水平非常高,杜邦公式中的凈利潤額與另三因素之間,以和的形式構架解釋模型較為確切。

      三、杜邦公式理論貢獻與缺陷評價

      (一)杜邦公式的理論貢獻 (1)在被解釋指標與解釋指標之間確定了質的等式構架。在20世紀80年代初,世界風靡計量經濟學、實證會計學、實證審計學、實證金融學等實證方法時,然其計量方法雖然依據地是統計方法,源于回歸分析(或回歸預測)但學者們開始了用量化依存規律,試圖來解釋經濟規律,解釋觀念上的諸多經濟指標。遺憾地是都只能是依賴的現代生物工程數據處理軟件,作出統計分析,判斷不同經濟指標之間的關聯性。我們知道生物學與經濟學、會計學是截然不同的學科,在分析目標時,生物、生命、醫學等的解釋時,量化地是實物體內部構造因素。而實證經濟學、會計學等量化地是觀念數據,是虛擬的,要檢驗被解釋因素與解釋因素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量化規律,數量相關性如何?只能靠統計檢驗來判斷,況且,所用軟件對相對數指標的均值、方差等的計算也存在問題,總之,現代財經類的實證方法難尋生物、生命、醫學那種不同解釋指標之間的質的構成。杜邦公式似乎解決了這一世界難題,因為,它可以將企業凈資產利潤率用若干個其它指標聯乘積的形式描述,據此有了等式(模式)質的等量關系組成企業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構架。(2)杜邦公式在績效評價應用中觀念指標選擇可簡可繁。杜邦公式,可以由企業凈資產利潤率一個指標擴展開,如它可以擴展為二級指標:主營業務利潤率、資產周轉率(資產周轉次數)和權益乘數三個財務指標;還可以擴展為三級指標: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資產平均占用額、凈資產平均占用額,還可以擴展為四級財務指標。具體擴展圖見圖(2),以2011年某上市公司杜邦公式績效評價為例。杜邦公式的細化、子因素的擴展,無疑涵蓋了企業的諸多會計指標,這既論證了公式體系的科學性,又便于財務會計指標的使用者便于把決定因素諸多因素細化,比較、分析、評價具體指標實現情況,與評價控制目標的具體差異所在。(3)主解釋指標是指標使用者關注的關鍵指標。在諸多的會計指標中,相比較而言,似乎杜邦公式找到了能一語中的關鍵指標。凈利潤是經營者經營活動的追求的目標,凈資產是投資者占用并使用資金的總額,該指標告訴了投資者收益與資源占用的比例,是投資者最關注的核心、關鍵的財務會計指標,這無疑迎合了投資者關注心理,簡而觀之,關注龍頭指標,了解企業經濟效益的總括。

      (二)杜邦公式存在的缺陷 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缺陷:(1)分析表明,杜邦分析忽略了企業發展指標。凈利潤與凈資產最為相關,也證明了杜邦公式迎合地是權益人利益的最大化和即得的眼前實惠效應,指標根本不能解釋企業發展的前景,運用此法對企業績效進行評價,杜邦公式缺少自身縱向比較和未來趨勢解釋。(2)指標核算程序與杜邦公式指標不一致。首先是主營業務收入指標,在會計核算程序中,其對應地是主營業務成本,在我國現行的會計利潤核算的最終實現是最后一個環節。也即現行的會計主營業務收入與主營業務成本對應的是主營業務利潤,或者是銷售利潤,在此核算環節后要有其他業務收支、營業外收支、投資收益和三項期間費用,然后才是利潤總額;在“利潤總額”后減去“所得稅費用”后才是“凈利潤”。因而杜邦公式對有其他業務收支、營業外收支和投資收益多的企業應該有具體化規定;對期間費用應該有大成本的觀念,否則其公式計算的指標取得將無從入手。(3)杜邦公式考核指標沒有考慮外部考核需要兼顧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相應指標。雖然有了權益乘數表明企業財務杠桿對盈利能力所起的作用,但有些可以反映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諸如能耗、環境、職工利益、國家稅收等,沒有列入考核內容。(4)杜邦公式中主指標凈利潤的核算沒有考慮我國的會計核算原則或基礎:權責發生制。在權責發生制核算基礎上,很多賒銷形成的應收賬款都進入當期核算;但企業的這塊賬務處理已做本期銷售,也即稅金計提和計入利潤也進入分配。能夠區別這一制度形成利潤差異的會計報表中的現金流量表卻不能被采納。未實現的利潤進入期間績效考核,無疑增加了凈利潤的不真實性。也即影響了評價的客觀性,評價結果的可信性和評價行為的權威性。(5)在指標計算中技術層面還存在問題。如當企業的凈資產是負數時,權益的乘積如何計算。企業的凈利潤為負數,凈資產也為負數,凈資產利潤率豈不是負負得正。再者,企業在某個經營期實現的凈利潤是該時期內的資金運動的結果,屬于動態指標;而企業占用的凈資產和資產總額都是靜態資金分布狀況的時點靜態指標;動態與靜態指標之間具有不可比性。

      四、結論

      本文對杜邦公式在企業績效中的分析后發現:(1)杜邦公式符合投資者經營目標利潤最大化的觀點。用四相對數指標進行直線型構造,被解釋指標與解釋指標之間解釋水平很低,說明四個相對數評價指標之間不存和形式構架,這意味杜邦公式解釋指標之間依存規律可能存在連乘積形式。用四絕對數指標進行直線型構造,發現四指標之間依存數量規律,有非常高的相互關系,解釋水平也很高。特別是凈利潤與凈資產的依賴性,這符合行為目標服務權益主體重要性,滿足了權益主體對考核評價的要求。杜邦公式適應的只是權益的主體單方面的評價要求,不符合其他相關利益的評價內容和標準的要求。(2)從會計環境會計政策分析看,我國會計的權責發生制可能構成企業利潤的期間核算虛假,這會導致企業凈利潤額的增加,從而夸大企業凈資產利潤率。同時,一個會計期間沒有自身的縱向比較,考核期間如認為的降低凈資產額也會導致企業凈資產利潤率的升高,企業凈資產占用額的分母的作用在計算結果中是顯而易見的。這也預示著,要采用杜邦公式分析評價法,要在方面考慮完善、改進。也是這個緣故,企業實現的凈利潤與收入之間沒有通過t檢測。(3)我國現階段的企業績效評價不能只用單一的杜邦公式方法進行評價。應適應多元評價主體需要,適當增加評價指標體系,如增加企業銷售收入現金回籠指標,增強利潤核算的真實性,以限制權責發生制下的賒銷業務進入會計期間核算而導致的利潤核算不真實。增加企業對職工的薪酬、能源耗費、環境污染、稅收繳納等指標,以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指標考核。以滿足評價主體的多元需求。(4)增加能夠反映企業發展能力和發展趨勢的考核指標,特別是企業相關經濟指標自身縱向比,和同行業水平、先進水平標桿的橫向比較。(5)對計算公式的技術層面要有規定。對資不抵債的企業應剔除其評價資格,對特例指標,應規定為特別處理。對所選用的指標的可比性,應作出可比性的規定,將靜態指標轉化為動態指標,應該在年度考評中以月為權重,加權平均求得,不能用年度的首尾兩個月的數據指標簡均。也不能用年度末的當月凈資產額作為計算指標,很顯然,凈資產利潤率,不增加凈利潤,減少凈資產同樣可以得出很高的值。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研青年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1YJC630031)及浙江省教育廳2013年度科研項目“杜邦公式在企業績效評價中的適應性研究”(項目編號:Y201330047)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劉云:《也說企業績效評價方法》,《審計研究》2007年第4期。

      [2]戴春蘭:《杜邦分析法在我國企業管理中的應用研究》,《武漢工業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

      [3]袁良蓉、劉勛章:《企業管理人員分析財務報告的方法》,《鐵道運輸與經濟》2006年第12期。

      [4]杜菲:《切實可行的戰略性財務報表分析方法》,《企業技術開發》2011年第5期。

      [5]劉瑞松:《企業財務績效評價探析》,《山東交通科技》2011年第3期。

      [6]李學琴、李福:《如何分析企業的流動比率指標》,《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7]任淑英、王琳:《財務綜合分析的運用》,《交通科技與經濟》2004年第3期。

      [8]李凌:《財務指標在我國上市公司分析中的作用》,《企業技術開發》2009年第12期。

      [9]李慧思:《特殊事項會計處理與稅務處理的差異分析》,《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10]陳然:《論杜邦分析法視角下的萬科公司財務能力綜合趨勢》,《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利潤率如何計算范文第3篇

      【關鍵詞】 馬克思 平均利潤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資源配置 利益均衡

      目前,我國行業之間利潤相差懸殊,部門間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斷拉大,這已經成為激化和加劇社會收入分配不公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如何認識這些問題?怎么解決這些問題?拋開資本主義的外殼,從市場經濟的視角重溫馬克思的平均利潤理論,或許能為我們從理論上揭開迷霧,從實踐上提供有益的指導。

      一、馬克思關于平均利潤問題的科學論述

      馬克思對平均利潤問題的研究,是從分析成本價格開始的。他詳細地闡釋了成本價格、利潤、競爭、平均利潤、生產價格等重要概念和范疇,揭示了它們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的不同含義和作用。由此,也第一次從理論上揭開了資本在競爭性逐利過程中所隱含的三個轉化:一是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二是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三是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最終形成了完整的平均利潤理論。

      1、成本價格與利潤

      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生產出來的商品,其價值由三個部分構成:不變資本價值、可變資本價值與剩余價值,用公式可以表示為W=C+V+M。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C只是單純轉移價值,V則可以創造剩余價值;但資本家卻認為C+V就是自己在生產過程中投入并消耗的資本,是生產商品的實際費用,“商品價值的這個部分,即補償所消耗的生產資料價格和所使用的勞動力價格的部分,只是補償商品使資本家自身耗費的東西,所以對資本家來說,這就是商品的成本價格?!笨梢?,成本價格只不過是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轉化形式而已,但它的形成卻對資本主義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對于資本家來講,商品的成本價格必然表現為商品本身的實際費用,雖然與資本價值增殖無關,但卻是資本主義生產經營活動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邊界。

      當C+V轉化為成本價格(K)以后,商品的價值公式W=C+V+M,就轉化為W=K+M,即商品價值=成本價格+剩余價值。于是,作為可變資本產物的剩余價值,就表現為成本價格,即生產中耗費掉的資本價值的增加額――利潤(P)。就這樣,“剩余價值,作為全部預付資本的這樣一種觀念上的產物,取得了利潤這個轉化形式?!比绱艘粊恚琖=K+M,又轉化為W=K+P,即商品價值=成本價格+利潤。與此同時,剩余價值率也就順理成章地轉化為利潤率,因為對于資本家來說,獲取利潤的程度并不取決于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的比率,而是取決于利潤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坝每勺冑Y本來計算的剩余價值的比率,叫做剩余價值率;用總資本來計算的剩余價值的比率,叫做利潤率?!睆谋举|上來說,利潤率其實就是剩余價值率的轉化形式,但這一轉化并不是主觀臆想的產物,而是資本運動的必然結果,也是資本主義生產必須借助的一種手段。

      2、競爭與平均利潤

      成本價格形成后,利潤就直接表現為商品價值中補償成本價格之后的價值增加額,因此各個行業的資本家都把追逐利潤作為自己的首要目標。一方面,由于各個部門的資本有機構成不同,技術水平、市場條件、人員素質也不一樣,因而利潤也有高有低,各不相同;另一方面,資本的現實運動與發展趨勢卻又要求等量資本獲取等量利潤,兩者之間必然出現矛盾。怎么才能解決這個矛盾呢?馬克思認為,“通過競爭而平均化為一般利潤率,而一般利潤率就是所有這些不同利潤率的平均數。按照這個一般利潤率歸于一定量資本(不管它的有機構成如何)的利潤,就是平均利潤。”因此,“不管所生產的價值和剩余價值多么不同,成本價格對投在不同部門的等量資本來說總是一樣的。成本價格的這種等同性,形成各個投資競爭基礎,而平均利潤就是通過這種競爭確定的?!笨梢?,平均利潤是在成本價格的基礎上,通過部門競爭而形成的,是社會各個部門的資本家為追逐利潤而進行激烈競爭的必然結果。資本家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總是不斷地將資本從利潤低的部門轉向利潤高的部門,從而引起并加劇各部門之間的競爭。這樣,就會有大量的資本涌向利潤率較高的部門,致使該部門的產品供過于求、價格下跌,最終導致部門利潤率下降;而利潤率較低的部門,由于投資減少,產品開始供不應求,價格也會跟風上漲,部門利潤率自然會隨之上升。“通過這種不斷的流出和流入,總之,通過資本在不同部門之間根據利潤率的升降進行的分配,供求之間就會形成這樣一種比例,以致不同的生產部門都有相同的平均利潤”。

      3、生產價格與利潤率平均化

      隨著平均利潤的出現,商品的價值形式也在發生變化:由原來的“商品價值=成本價格+利潤”變為“商品價值=成本價格+平均利潤”。而“成本價格+平均利潤”就是生產價格,所以當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以后,商品的價值也就轉化為生產價格,即生產價格=成本價格+平均利潤;與此相適應,價值規律的作用形式也隨之發生改變,由原來的“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變為“價格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毫無疑問,生產價格能夠最終形成,平均利潤率是關鍵,或者說平均利潤率是生產價格形成的前提條件。因為沒有平均利潤率就沒有平均利潤,沒有平均利潤當然就沒有生產價格。而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則需要通過競爭使不同部門的、高低不同的利潤率趨于均衡化、平均化。事實上,也只有通過利潤率平均化,才能滿足社會資本對“等量資本獲取等量利潤”的訴求,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商品價值向生產價格的轉化問題??梢姡骄麧櫬实男纬蛇^程,其實也是生產價格的形成過程;而生產價格的形成,也會進一步倒逼利潤率的平均化。所以,利潤率平均化并不僅僅只是現實資本運動的強烈訴求,而實在是維系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必須遵循的一條基本規律。

      4、平均利潤的實現條件

      (1)物質基礎:生產社會化高度發展。“商品按照它們的價值或接近于它們的價值進行的交換,比那種按照它們的生產價格進行的交換,所要求的發展階段要低得多。而按照它們的生產價格進行的交換,則需要資本主義的發展達到一定的高度?!瘪R克思這里所說的“高度”,就是生產社會化的高度發展,就是指資本主義已經跨過了商品經濟的初級階段而進入到高級階段,即市場經濟階段。市場經濟越發達,資本的逐利目標和部門利潤高低不等之間的矛盾就越尖銳,“等量資本要求獲得等量利潤”的訴求也越迫切,這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客觀需要。

      (2)直接推手:市場競爭?!案偁幨紫仍谝粋€部門內實現的,是使商品的不同的個別價值形成一個相同的市場價值和市場價格。但只有不同部門的資本的競爭,才能形成那種使不同部門之間的利潤率平均化的生產價格。這后一過程同前一過程相比,要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有更高的發展?!睆母偁幍慕嵌葋砝斫猓R克思這里所說的“更高的發展”,應該是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要進一步消除妨礙競爭的因素,為競爭提供一個更加自由、公平的環境。

      (3)必要前提:資本和其他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下述兩個條件會使平均利潤的形成進行得更快:“一是資本有更大的活動性,也就是說,更容易從一個部門和一個地點轉移到另一個部門和另一個地點;二是勞動力能夠更迅速地從一個部門轉移到另一個部門,從一個生產地點轉移到另一個生產地點。”可見,競爭的開展、平均利潤的形成,首先要求資本和各種生產要素能夠不受地區和行業的封鎖,不受各種壟斷的限制,實現自由流動。

      至此,我們可以對馬克思平均利潤理論的主要內容做一個簡單的概括:盡管不同的產業部門有著不同的資本有機構成和資本周轉速度,利潤率也各不相同,但部門之間的激烈競爭最終會使所有產業部門的利潤率大體上趨于均衡化、平均化。于是,各個產業部門的資本都按照“等量資本獲取等量利潤”的原則,以平均利潤率為標準來分割社會總利潤,從而獲得平均利潤,而商品則按照生產價格去出售。

      二、利潤率平均化規律同樣適用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因為馬克思的平均利潤理論是以資本主義作為研究對象,利潤率平均化規律也是在剖析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時發現的,所以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否也存在平均利潤,或者說利潤率平均化規律是否也適用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直以來都存在著較大爭議。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建立及完善,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一論斷后,人們對市場規律的認識、理解也更全面、更深刻,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正在逐漸形成一種共識,即利潤率平均化是價值規律和資本逐利規律共同作用的結果,是市場經濟的普遍規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如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恐怕也不能例外。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需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那么,市場是如何配置資源呢?首先,要有動力機制,簡單地說,就是要有一股力量去激發資源流動的活力。這股力量就是資本逐利規律,也就是說,資本的天性就是追逐利潤,總是由利潤較低的部門流向利潤較高的部門,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其次,要有調節機制,也就是說,要有明確的信號為資本流動指示方向。這個信號就是價值規律,它通過價格和供求關系的變化引導資本的流向,自發地調節社會資源在各個部門之間的分配。最后,要有平衡機制,也就是說,不能放任資本盲目流動,要找到一個平衡點,使投在社會各個部門的資本能夠保持相對穩定。這個平衡點就是利潤率平均化規律,它通過“等量資本獲取等量利潤”的方式,使得投在不同部門的資本都能獲得大體相同的利潤,沒有哪個部門能長期無限制地獲取高利潤,也沒有哪個部門會長期處于低利潤率狀態。這個時候,社會資源的配置才會相對最優,各個產業部門才會相對協調,整個經濟體系才會顯得健康有序。

      可見,市場對資源的有效配置,是資本逐利規律、價值規律與利潤率平均化規律相互補充、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利潤率平均化規律在資源的優化配置、在保持經濟的協調有序發展方面,作用尤為突出,而這也正是我們今天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最需重視和研究的問題。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具備利潤率平均化的基本經濟條件

      首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是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之上的現代市場經濟,不同部門之間資本的有機構成不同、資本周轉速度不同,因而利潤率也各不相同;同時各個經濟主體也有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強烈沖動,等量資本獲取等量利潤的要求也很迫切,利潤率平均化的主、客觀條件都已具備。其次,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生活的絕大多數領域都已經實現了市場化,信息的傳播、獲取也更加透明、便捷,撬動利潤率平均化的支點―競爭,已經取代計劃成為配置社會資源的主要手段,開始展現威力。最后,包括資本在內的各種生產要素市場正在發育完善、形成體系,資本的快速自由流動、各種生產資料在部門間的自由轉移,除了極個別領域,幾乎沒有什么限制,利潤率平均化的前提條件也基本成熟。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存在利潤率平均化規律發揮作用的空間

      (1)資源優化功能。通過利潤率平均化引導資本和各種資源均衡地、積極地進入各個領域,能夠盡量減少由于部門之間利潤懸殊而引起的資本和資源的大規模流動和轉移,避免由此而產生的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其他損失,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2)結構調整功能。產業結構不合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產業利潤的不均衡:利潤低的產業,資本不愿進入;利潤高的產業,資本蜂擁而至,從而導致衰者愈衰,興者愈興,長期以往,失衡的產業結構就有可能被固化下來。利潤率平均化規律對產業結構的調整是一種深層次的調整,它通過競爭、通過資源的流動轉移,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應資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場的供求狀況,把資源配置與結構調整結合起來,用市場的手段對失衡的產業結構予以糾正。

      (3)利益均衡功能。經濟問題,歸根結蒂是一個利益分配問題。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同行業、不同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可謂千差萬別、錯綜復雜,如何協調?最好的辦法就是充分發揮利潤率平均化規律的利益分配功能,用市場化的理念、市場化的手段使大家的利益均衡化。

      三、完善社會平均利潤率的形成機制

      根據馬克思的平均利潤理論,社會各部門之間應該存在著一個平均利潤率,投在不同部門的資本最終都會按照這個平均利潤率,獲得基本相等的利潤。但在現實中,部門、行業之間的利潤率仍有較大差距,人們看到的似乎不是平均利潤率,而是利潤率不平均,甚至有些時候是極不平均。對此,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又該如何看待呢?

      從理論上講,平均利潤率只是市場經濟中推動各部門利潤率趨于均衡化、平均化的一股內在力量、一種客觀趨勢,而不是各部門利潤率的簡均,更不是各部門利潤率的絕對平均化。首先,部門間的利潤率差別是客觀事實,也屬正?,F象,因為只要這個差別不是太大,或者說在各方都能承受的范圍之內,那么各部門獲得的利潤基本上就是平衡的,投在不同部門的資本也會相對保持穩定;反之,如果差別太大,各方不能接受,那么資本和各種資源就會根據利潤率的指向,在部門間迅速流動轉移,直到利潤率的差別重新回到大家能夠接受的范圍為止。其次,平均利潤率的存在,并不排斥個別部門、個別企業獲得超額利潤。比如一些新興產業,由于技術先進、成長迅速、市場容量大、競爭對手少,可能會在較長時間內獲得遠遠高于其他部門的超額利潤;再如個別企業,由于管理、技術、人員等核心生產要素優于其他企業,其生產出來的產品成本低、質量好、市場競爭力強,因而獲得的利潤也比一般企業要高得多。最后,平均利潤率不是一個一次性形成的靜態數字,而是一個始終處于變化之中的動態的調整過程。也就是說,平均利潤率總是在競爭中形成,又在競爭中被打破,隨時反映部門間利潤率的變化情況,在無形中調節著資本和各種資源的流動方向,在不斷的變化中使社會生產的各個部門都能獲得大體相等的平均利潤。

      從現實來看,總有一些因素會妨礙競爭、阻礙資本流動,進而影響社會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其中,最主要的或者說影響最大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壟斷,二是資本流動的機會成本。首先是壟斷。不管它以何種方式形成,也不管它以什么面目出現,其實本質都是一樣的:排斥部門競爭,限制外部資本向本部門轉移流動,阻止利潤率的平均化,極力維護業已形成的壟斷暴利。對于壟斷者來說,居于壟斷地位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的利潤被他人所平均,另一方面又可以通過制定壟斷價格去占有他人的利潤;可對于社會來說,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壟斷不僅破壞了競爭的公平和資本的自由流動,同時也嚴重干擾了社會平均利潤率的形成,甚至使其扭曲變形。其次是資本流動的機會成本。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化大生產的方式和各種要素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資本流動的機會成本難以把握,資本流動的難度進一步加大。比如現代生產對技術條件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同的部門、不同的生產一般都要求有不同的生產技術條件與之配套,所以資本的流動必須先以技術條件的轉變為前提??墒?,技術條件的轉變不但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需要一定數量的專門人才,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困難的過程,這也在無形中增加了資本流動的機會成本,加大了資本轉移流動的難度。

      可見,社會平均利潤率,反映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生產各部門的利潤,相對于整個社會生產所形成的社會總利潤的均衡程度。它是部門競爭的結果,也是資本逐利的結果,是社會生產各部門利潤相對平均的一種狀態;它是一定時期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反映,也是一定時期社會的競爭能力與競爭水平的反映,是社會生產各部門協調、有序發展的重要保證和主要標志之一。

      事實上,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各個方面的制約,我國的社會平均利潤率并沒有客觀地反映當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真實水平,也沒有準確地反映整個社會的競爭能力、競爭水平與競爭狀況,需要不斷地優化和完善其形成機制。

      1、扭轉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冷”、“熱”不均的狀況

      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了一種很不正常的現象,即實體經濟經營環境惡化,投資回報率低,發展遇冷;而虛擬經濟則趁勢而起,火熱異常,利潤率節節攀升?!皩嶓w經濟與虛擬經濟的處境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據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莊聰生提供的數據顯示,實體經濟的利潤率確實很低:工業為6.4%,其中紡織業僅為4.7%;而資本利潤率為22%,房地產更是高達28%。工信部總經濟師周子學的研究也印證了這一點:2005年至2010年,我國工業行業平均利潤率均在6%~7%徘徊,而證券行業2007年至2011年的平均利潤率高達40%,最低的一年也有28.9%。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利潤率如此失衡,其實是對社會平均利潤率的嚴重扭曲,不僅使平均利潤率規律難以發揮作用,而且還會發出錯誤的信號,導致資本和資源的錯配。一方面,虛擬經濟的高利潤,加大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和經營成本,惡化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環境;另一方面,資本逐利的本性使得大量資金脫離實體經濟而進入虛擬經濟,不但會放大虛擬經濟的泡沫,加大經濟運行的風險,而且也會嚴重侵蝕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導致實體經濟的進一步衰退。

      2、治理壟斷行業普遍存在的壟斷暴利

      所謂壟斷暴利,主要是指一些壟斷行業憑借其在某一領域所享有的壟斷經營權,通過排斥市場競爭、獨占市場份額、抬高產品價格等方式所獲得的遠遠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收益。與國外的壟斷行業相比,我國壟斷行業的范圍更廣、規模更大、行政色彩更濃,因而也具有一些不同的特點:首先,我國的壟斷行業不是沿著壟斷形成的一般途徑“競爭―生產集中―壟斷”而形成的,而是由政府授權或特許某一部門獨享某一領域的經營權而形成的。其次,我國的壟斷行業一般都與政府部門結合得非常緊密,甚至就是由政府的某一個部門轉化而來,比如電信、石油、電力、煙草等。所以,這些行業往往不是依靠經營形成壟斷,而是依靠行政權力維持壟斷。再次,我國的壟斷行業一般都高度集中,一個行業只有很少的幾個企業,甚至只有一個企業,即便有外部企業進入,也不是來參與競爭的,而是來享受壟斷利潤的。最后,我國的壟斷行業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坐享壟斷暴利,抗拒社會變革,極力維護自己的壟斷地位和壟斷特權。

      顯然,我國壟斷行業的暴利,主要不是通過競爭,而是依靠行政壟斷或者說行政權力的保護而獲得的,并且有進一步固化的趨勢。這不僅是對社會平均利潤率的嚴重扭曲,更是對社會平均利潤率形成機制的破壞,因為促使社會平均利潤率形成的兩個主要因素――競爭與資本的自由流動,在它面前都失去了作用。于是,壟斷企業的高利潤,員工的高工資、高福利,其實并不符合公平競爭的原則,實際上是在激化、加劇目前的社會收入分配不公。

      3、警惕政府投資的“擠出效應”

      按照一般的經濟學原理,政府投資主要用于彌補市場失靈,范圍應該限定在民間資本不愿投資的非盈利領域,目的是為公共利益服務;通常情況下,不應過多投資于盈利性領域,否則,就會使民間資本投資獲利的機會和空間部分喪失,進而對民間投資產生擠出效應。

      一般來說,企業投資以市場為導向,是一種全方位的投資,可以推動經濟的整體發展;而政府投資即使進入盈利性領域,也是結構性的、局部性的投資,結果也只是讓部分行業、部分企業受益,反而會加大行業、部門間的利潤率差別,破壞原有的利潤平衡機制,加劇社會平均利潤率的扭曲程度。比如,2008年推出的4萬億投資計劃,受益的主要是房地產、水泥、鋼鐵、能源等極少數行業,其利潤率也明顯偏高;而其他行業,鮮有受益,利潤率則明顯偏低。

      總之,平均利潤理論是政治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發現并揭示的利潤率平均化規律,則是市場經濟的普遍規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能例外。因此,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深化和完善的過程中,認真研究、積極探索這一規律發揮作用的方式、機制和特點,創造條件使其功能得以充分釋放,對維護社會公平、縮小行業收入差距、調整產業結構、協調社會各部門均衡發展,都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邱春高:馬克思的平均利潤理論與現實資本流動障礙[J].福建高等商業??茖W校學報,2006(2).

      [5] 郭麗君:實體經濟不能“空心化”[N].光明日報,2012-03-09.

      利潤率如何計算范文第4篇

      一、充分理解教材,領會教材意圖

      學習數學,重要的是學習數學的內在實質,即學習數學化的思考。為此,教師要精通數學學科的知識內容,把握數學的本質與特征、領悟數學思想方法的精髓、理解數學教學的價值,將它們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也就是說,數學教學要展示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揭示它們的內涵與外延,再現基本結論的發現過程,把知識靈活地、順其自然地教給學生,而不是把概念、定理、法則、公式等生硬地拋給學生。要讓學生以“再創造”的方式獲得數學的基礎知識,領悟數學的思想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在 “有理數的除法”一課中,教材安排學生通過探究8÷(-4)而得出有理數的除法法則。在教學中,如果教師過多地關注法則和應用,對有理數除法的意義卻輕描淡寫,問學生8÷(-4)等于多少?學生能很快答出(-2),但為什么等于(-2)教師不去深究。我們不僅要求學生能得出結果,還要理解有理數除法的意義:求8÷(-4)也即要求( )×(-4)=8,只有明確了這個本質,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有理數的除法;教師還要對有理數的兩個除法法則進行深入理解,要把得出法則的過程中隱含的轉化思想揭示出來,以便于學生明白為何要學兩個除法法則。事實上,第一個法則是把有理數的除法轉化為有理數的乘法,第二個法則是把有理數的除法轉化為算術數的除法,它們都是把未知的除法問題轉化為已知、已經解決的有理數乘法或算術數除法的問題。

      二、精心設置情境,有效導入新課

      數學中的一些概念、定理、法則往往比較抽象,要理解并掌握概念的形成、定理和法則對于初中生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只注重對概念文字的解釋,達到讓學生理解、掌握的目的,就會顯得很生硬,且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短時間內雖然也能達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目的,但是時間長了就容易忘記。因此在一堂講究實效的數學課上,教師必然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產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和動力。

      導入方法就是利用了學生的好奇心理,為學生們設置了一個小小的懸念,所以學生對這一節新課的內容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認真聽課,積極思考,當然課堂效果也很好。

      三、精心設計例題,展示思維過程

      由于知識結構和思維水平有限,學生思考問題往往具有較大的局限性,而教師為了節約時間,往往會直接告訴學生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這樣做沒有把解題的思維過程完全展示,學生也不能真正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從而導致學生上課會做,下課卻無從下手,這說明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把自己的思維活動展示給學生,從而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維的訓練。

      例如“銷售中的盈虧” 中,我對例題作出如下的設計:

      問題1:一件商品進價是80元,售價是100元,利潤是多少?如何得出結果的?

      問題2:若進價是80元,售價是60元,利潤又是多少呢?

      于是,我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得出關系式①:利潤=售價-進價,再進一步提出這件商品的利潤率是多少呢?

      再進一步得出關系式②:利潤=利潤率×進價,于是關系式①可以演變為③:利潤率×進價=售價-進價

      問題3:一件商品進價是80元,利潤率是20%,則利潤是多少?如何計算的?

      學生1:16元,80×20%=16(鞏固了關系式②利潤=利潤率×進價,同時也把思維過程展示出來了)。

      問題4:一件商品售價是80元,利潤率是25%,則進價是多少?

      學生2:20元。

      學生3:不對,應該是64元。

      教師:怎么思考的?

      學生3:設進價為 x元,由關系式③得:25%x=80-x,解方程得x=64.

      利潤率如何計算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背景:

      我局的預算執行指標評比體系是基于集團公司的預算通報所選用的經濟指標,即盈利能力指標收入和利潤指標,5項資金指標即外部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存貨;3項費用指標即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再加上我局管理上所需求的特有指標,如成本費用利潤率、收現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和結算率指標。

      我局每月度在各單位完成會計報表后,通過自編系統提取相應的基礎數據后,把每項指標與預算指標比對后計算完成情況,按照完成預算的相對比例進行排列名次,并在盈利能力指標上插紅黃綠小旗,在資金指標和和費用指標等其他指標插紅黃綠燈,與集團公司“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爭”的精神一致。在執行中,各項指標雖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但呈現各項指標此起彼伏的現象,即這個指標好,那個指標差,未能反映出各單位綜合財務管理水平的優劣。

      因此,如何建立統一的評比標準,把所有的單位納入同一個管理平臺,值得進一步的探討,筆者認為,引入沃爾評價體系,結合工作實際進行修正,最終得出唯一的評價標準。

      一、建立健全科學的評分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是一個能夠分類分項評價和全面綜合評價的有機整體,必須合理地設置和選擇指標,以便科學地組成指標體系。

       (一)指標設置要有多種形式。在指標配置上。既要有比率數表示的質量指標,又要有絕對數表示的數量指標(數量可以是貨幣量,也可以是實物量);既要有靜態指標,又要有動態指標;既要有綜合性指標,又要有具體指標;既要有微觀指標,又要有宏觀指標。

      (二)指標選擇要具有客觀性、綜合性

      選擇哪些指標根據評分的客觀要求合理選擇,指標要能從多側面、多角度體現其綜合性。如綜合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就要選擇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增長能力等指標以體現出綜合評價的客觀要求。

      (三)指標體系中的項目要適量、適用、清晰、直觀,具有代表性指標項目多少,要因地制宜,指標項目可以全面些、系統些。

      二、合理確定各項指標的比重

      按其重要程度可分為三類:最為重要的、較為重要的和其他重要的指標。這三類指標之間可按4.5:3.5:2的比率(當然也可以調整)分配比重。

      第一類最為重要的是收益性指標,其評分值應占45分左右(隨權重比例調整)。收益性是指企業的盈利能力。它是企業經營活動的主要目的。也是企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基本素質的標志。主要指標有各種利潤率。如收入、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資本收益率以及人均利潤率、利潤額等。

      第二類較為重要的是穩定性指標,其評分值應占35分左右(隨權重比例調整)。穩定性也稱安全性,是指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它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企業必備的素質。償債能力是一個單位安全程度和財務風險大小的標志。主要指標有:資產負債率(或產權比率)、流動(或速動)比率等。營運能力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強弱、說明資產周轉的快慢,是對節約資金、增強獲利能力有直接影響的指標。主要指標有: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等。各種周轉率指標有相互包容關系,選用時要避免重疊,評分值不宜太高。

      第三類其他重要的是指增長性指標和其他指標。其評分值應占2O分左右(隨權重比例調整)。增長性是指企業的發展能力。它是保持企業活力的物質基礎。主要指標有利潤增長率、營業收入(或產值、產量)增長率、勞動效率、附加值率、資本保值增值率等;其他重要的指標,是指根據評價需要設置的。如:社會貢獻率、社會積累率等,各項指標比重的合理性是相對而言的。比重的合理性要能起到導向作用,通過比重大小的合理確定,引導企業和員工努力完成最為重要和較為重要的指標,并兼顧完成其他有關指標。

      各類指標中應選出主要指標和輔助指標,主要指標未能完全反映一個單位的管理水平和財務狀況時,應設計輔助指標對主要指標加以修正,以便能真實反映一個單位財務管理水平和財務狀況。每類指標的輔助指標也應采用總分百分制在各項輔助指標中設置權重,以達到對主要指標的修正作用。

      三、正確確定標準比率的可比性

      標準比率是用于與實際比率對比的標尺,或稱標準基數,不論是用比率數或是用絕對數,都必須具備可比性。一是標準比率(基數)要體現平均先進,比如局下達的預算指標、中石化系統內的行業指標??陀^合理,確確可比;二是標準比率(基數)要能連續可比。反映的內容、期間、計算口徑應保持一致;三是標準比率(基數)可以是多方面的。除此之外。還可以有多方面的對比,如以計劃(定額)數、某一歷史時期數或同類型系統內先進單位數為基礎進行對比,并以此作為標準比率(基數)。指標的評分比重和標準比率的可比性,都是綜合評分的關鍵技術問題。同時,通過長期連續實踐,不斷修正各項指標,相信能對各單位的財務管理取得良好效果。

      四、評分的技術方法要易懂易行

      為了減少個別指標異常對實得總分造成不合理的影響。需要采取一些技術措施進行調整。

      (一)遇有異常情況進行調整的技術方法

      1.虧損企業的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資本金收益率和資本保值率的實際比率是負數時,該項指標得分為零。

      2.利潤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率等增長性指標為負增長時,則得分為負。

      3.資產負債率應改用產權比率指標計算實際得分。如產權比率為零。則得分為零;

      如產權比率為負,則得分為負。

      4.如產權比率過高。并不都是好現象,為使得分較為合理,則應適當規定上限。

      5.計算實際得分的基本公式可簡化為:實際得分=Σ(實際比率÷標準比率)x評分比重

      (二)使用技術方法的幾點認識

      1.分析評價經濟問題。不能單單依靠純數學的方法?;蛞揽拷y一不變的數學模式來處理,應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和靈活變通的方法處理特殊的分析計算問題。

      2 .確定行業最高比率和規定給分上限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計算調整分。但缺乏客觀依據。有一定的隨意性。如果這兩項指標確定不當。將會影響實際得分。因而,確定這兩項指標時,應該特別強調準確、合理。

      3.行業最高比率和行業平均比率無法確定?;虿恍枰@些標準比率時。就不一定再計算調整分。在通常情況下,企業是以實際比率與自身的計劃目標或定額對比、與某一歷史時期對比或與某一先進企業對比 。利用上述基本公式計算評分就變得簡便易行,給推廣應用沃爾評分法創造了有利條件。

      五、縱向橫向多方面、多層面對比企業實際比率與企業其它方面進行多方面、多層面的對比。

      (一)實際比率與計劃(定額)對比,評價計劃(定額)完成程度。

      (二)實際比率與自身某一特定時期對比,評價發展程度、速度。

      (三)實際比率與同類企業或先進企業對比。評價差距大小程度。

      (四)內部各部門、各班組對比,評價各自完成計劃(定額)程度,局又可用評分排列出先后順序。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久久影院|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永不|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αv忘忧草|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91亚洲自偷在线观看国产馆| 亚洲依依成人精品| 亚洲人成电影青青在线播放|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va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乱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四虎|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 亚洲啪啪AV无码片| 亚洲国产精品lv| 亚洲成年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久久久午夜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极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日本无线码|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在线 |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亚洲bt加勒比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