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梁實秋雅舍

      梁實秋雅舍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梁實秋雅舍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梁實秋雅舍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壓負荷控制 電量控制多功能計量設備 設計要求 功能實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需求普遍增長,拉動了電力需求的持續擴大,而電力的生產供應相對于需求顯得日益緊缺,于是,對用電負荷進行科學化管理就成為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供電行業已完成企業化改造,電力已經成為一種完全意義上的商品,供電企業為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降低不合理的線損,有必要依據用戶資信等級的差別實行不同方式的電量控制措施。

      供電部門以此為考慮,在已經成功實現對低壓計量設備的革新后,計劃對高壓計量設備進行技術革新。為此,我公司投入大量資金、技術和工時,全力開發出了能實現負荷控制和電量控制的新型高壓計量設備(以下簡稱“本柜”)。

      一、高壓負荷控制、電量控制多功能計量設備的設計要求

      1.結構設計要求

      1.1本柜的設計應首先滿足普通計量柜的基本要求:柜體的拼柜通用性、柜體全封閉、單個鉛封實現對全部面板的閉鎖。

      1.2負荷控制、電量控制功能實現的結構保證:無論對負荷進行控制還是對電量進行控制,都需要由二次控制線路以及相關設備實現,由于配電設備位于用戶現場,遠離供電企業,保證二次控制線路以及相關設備不被人為破壞是首要考慮。同時,由裝置實施的強制跳閘,如不對導致跳閘的狀態進行符合預設要求的調整,則不可進行合閘操作。

      2.負荷控制設計要求

      結合湖北省供電公司的具體需要,本柜需采用目前該公司已經在低壓計量設備中推廣的上海協同WJ301系列雙向終端作為負荷控制裝置,配合供電企業負荷控制主站、中繼站,實現對用戶用電負荷科學化管理。

      3.電量控制設計要求

      本柜應采用IC卡式預付費終端,同時配合售電軟件作為電量控制裝置。供電企業可在營業部門建立IC卡預付費系統作為電量控制主站,由此可有效制止大量存在的拖欠大額電費卻仍能繼續用電的怪現象,良好地維護供電企業的經濟利益,強化電力作為一種商品的市場屬性。

      二、負荷控制、電量控制的功能實現

      1.結構設計要求的實現

      根據對基本設計要求的分析,為保證負荷控制、電量控制能不受阻礙地實現,就必須在本柜裝設并封入電源主開關以及電源電壓互感器。只有采取這樣的措施才能徹底保證控制功能的實現在結構方面不被人為阻礙,除非是涉嫌違法的暴力破壞。

      考慮拼柜通用性:就需要考慮母排走向、母排位置、相間距離等問題,據此,我們認為電源主開關只宜選擇與所拼柜型通用的主開關。那么,KYN28A-12中置柜的計量柜我們選擇VS1手車式真空斷路器;XGN2-12箱型高壓柜的計量柜我們選擇VS1固定式真空斷路器;HXGN15-12六氟化硫環網柜的計量柜我們選擇FLN36或FLN48六氟化硫負荷開關;HXGN17-12環網柜的計量柜我們選擇FKN12壓氣式或FZN25真空式負荷開關。這樣就保證了拼柜的通用性,使本柜的適用范圍保持在很廣泛的范圍內,既可用于新建配電項目的建設,也可用于舊有配電項目的改造。

      至于柜體全封閉:我們采取相應的結構措施將本柜的后封板、頂板、底板、左右側板全部封閉,并從結構上保證不能從外部打開。

      由于供電企業要求單個鉛封實現全部面板的閉鎖,那么就決定了我們對不同的面板必須進行聯鎖。這方面我們采取多個步驟的措施:a)機械聯鎖:由于鉛封必須封在計量儀表室面板上,于是我們將上下面板進行機械聯鎖,保證在儀表室面板未打開的情況下另外的面板不能打開。b)電磁閉鎖:電源取自電源PT,一旦電源PT失電,通過電源切換轉而從計量PT取電源,繼續維持閉鎖,以保證供電企業維護人員的人身安全。c)開門報警:如非授權人員打開儀表面板或其他面板,均可進行報警并通過電臺向供電企業報告。

      2.負荷控制設計要求的實現

      供電企業通過本柜采用的負荷控制裝置,可對用戶用電功率進行數據采集,并對用戶最大負荷進行門限設定;該裝置可實現智能化的電力負荷管理,對電力負荷可實施分時段控制。當用戶超過門限值且處于負荷控制時段之內,由該裝置發出固定頻率的報警。如果用戶收到報警后馬上采取措施降低負荷至低于門限值,則報警自動消除。如報警次數達到預設值,則該裝置自動進行第一輪的跳閘動作。

      根據用戶實際情況以及供電企業與用戶達成的協議,第一輪所跳之開關可為電源進線柜主開關,也可設置為各級次出線柜開關。如實施第一輪跳閘后,該裝置仍處于報警狀態,則依次進行后繼輪次的跳閘,直到負荷低于門限值,消除報警。

      負荷控制電源采自本柜電源PT,為保證電源開關電動控制跳閘所需的功率,PT極限輸出應達到500VA以上。

      3.電量控制設計要求的實現

      供電企業通過本柜所采用的IC卡式預付費終端作為電量控制裝置,在營業部門建立IC卡預付費系統作為電量控制主站,該系統可預設催費報警門限值和跳閘門限值。用戶使用IC卡通過一定方式購買一定的電量后,在該電量控制裝置IC卡插口刷卡輸入后,即可使用已購買的電量。當裝置中余額低于報警門限值后,發出報警信號。一旦所購買電量已用盡或達到預先設定的跳閘門限值,跳主開關,并將其閉鎖,使之不能合閘。用戶只有重新購買電量,并申請供電企業相關部門解鎖并合閘,才能恢復供電。

      三、技術特色

      綜合分析市場需要、設計要求,以及各項經濟指標,我們開發了負荷控制/電量控制多功能高壓計量設備。目前已經完成樣機的制作以及第三方試驗站的型式試驗,開始投入量產。根據對整個項目的技術經濟分析,對本設備進行了初步的技術總結:

      1.良好的普適性

      我們設計的本多功能計量柜具有應用范圍廣,能接受用戶非標定制的特點,也就是普適性。它既能應用于新建項目的建設,又可用于舊有項目的改造,并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非標定制。

      另一方面,我們充分認識到,計量柜應從屬于原有開關柜排列。于是,我公司對拼柜通用性等方面給予了充分的考慮,以確保不致破壞原有排列。

      2.優秀的互換性

      由于本柜需要實現負荷控制和電量控制,就有必要在本柜裝入可對供電電源進行直接通斷的主開關。這樣,主開關的性能保證就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了,為了確保本柜不對用戶用電造成影響,本柜所選用的主開關必須是行業常用的主開關,這樣才能充分保證一旦出現事故,可在第一時間內排除主開關性能損壞造成的影響。

      3.閉鎖的可靠性

      供電企業在每臺計量柜上只使用一個鉛封,于是,為確保供電企業售電以及用戶用電安全,我們實施了對柜體的全封閉,并對所有面板以及維護通道進行了可靠的聯鎖。以KYN28A-12型多功能計量柜為例:

      供電企業鉛封位于儀表門,而下門和后門屬于維護通道,我們在下門立柱內加設機械聯鎖板,聯鎖板的控制端位于儀表門內。只有儀表門打開,并且提起聯鎖板,才可打開下門;同時,我們對后門進行特殊制作,后門關上后,通過架設在柜中的聯鎖桿鎖閉后門,在聯鎖桿為打開的情況下,后門從外部不可打開。并且,我們還將后門的聯鎖桿與下門的聯鎖桿相關聯,更確保了機械聯鎖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我們在下門聯鎖板上端裝設了閉鎖電磁鐵,如果柜內有電,閉鎖電磁鐵吸合,即使打開儀表門,也無法打開下門,這就充分保證了供電企業維護人員的安全。

      其他如XGN2-12、HXGN17-12、HXGN15-12等柜型的計量柜,我們均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了不同的聯鎖措施,充分保證了柜體的安全和供電維護人員的安全。

      3.充分的可擴展性

      依據供電企業的實際需求,并根據我公司的技術分析,我公司認為:根據實際需求的不同,負荷控制、電量控制等措施所需要的終端設備就會不同,我公司在設計時候對此方面進行了充分的考慮,作為可擴展的措施,以便供電企業依據自身需要做出選擇:

      a)充足的控制終端安裝位置

      我公司對本柜的儀表室可擴展性能進行了重點考慮,供電企業可以有選擇性地安裝負荷控制終端、IC卡預付費終端、計量電度表、綜合監控終端等,我們從結構上保證充足的安裝位置和操作的方便性。

      b)可選擇的門禁控制系統

      本產品在擁有可靠的機械閉鎖、聯鎖以及電磁閉鎖的同時,還可擴展安裝各種不同的身份識別系統,以最大限度保障供電企業的供電安全。供電企業可根據自身需要進行定制。

      4.完善的控制機制

      本產品控制機制相當完善,可完整實現供電企業負荷控制、電量控制的要求:

      負荷控制終端可持續對用電功率進行數據采集和比對,如果功率超過報警門限值,即由該終端發出每分鐘一次的報警,此時用戶值班人員應立即采取措施降低負荷直到低于門限值。如果報警到一定次數后,負荷仍未降低,則由終端發出指令開始第一輪次的跳閘動作,如仍未能達到要求,則依次進行后繼輪次的跳閘動作,直至負荷低于門限值。最后一個輪次的跳閘動作對象為本柜主開關,此時相當于切斷所有負荷電流,強制用戶降低負荷。

      電量控制終端可通過持續對用電電量進行統計,并隨時與預設的最大可使用電量進行比對。一旦用電電量達到預設的報警門限值(該門限值應設為接近并小于最大可使用電量),則進行聲光報警通知用戶進行再購電。如果用電電量達到最大可使用電量,則直接對本柜主開關進行跳閘動作,并隨即閉鎖主開關,使之無法合閘。只有用戶進行再購電并將數據輸入電量控制終端,主開關才能解除閉鎖,此時用戶才可進行合閘。

      梁實秋雅舍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以藝術張力的理論視角,從語境叛逆、情境悖論兩個層面分析透視了梁實秋《雅舍小品》中的藝術張力結構,旨在從藝術維度解讀其文本生命的日久彌新的魅力所在。

      關鍵詞:藝術張力 《雅舍小品》 語境叛逆 情境悖論

      中圖分類號:I206.6 文獻標識碼:A

      梁實秋的《雅舍小品》自1949年問世后,就廣受好評:

      “譽之者盛稱篇篇短小精悍,舉凡人性百態,順手拈來,層層剝視,娓娓道來,深刻而又得體,風趣而兼雋永”。

      其“先后印有300多版了,至今銷售不衰”的發行紀錄,創下20世紀中國現代散文發行的最高記錄。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經典之作,《雅舍小品》的藝術生命的日久彌新,其藝術張力大約是個中要義。

      一 張力釋義:洞穿感知的強大勢能

      藝術張力概念由美國現代詩人、批評家艾倫?退特最早提出。他在《論詩的張力》中說:

      “我們公認許多好詩――還有我們忽視的一些好詩――具有某種共同的特點,我們可以為這種單一性質造一個名字,以更加透徹地理解這些詩。這種性質,我們稱之為‘張力’”。

      張力源自物理學的一個概念。從物理學來講,是指物體受到拉力作用時發生在內部的一種牽引力。如懸掛重物被拉伸的繩子內,被強壓緊的彈簧等就存在張力。后來,這種物理學意義的力被借用到藝術研究中,指藝術文本內部諸要素的排列組合中生成的緊張關系,并聚增為超常的、可達情境極地的,洞穿讀者慣常感覺心理的勢能。

      作為詩學概念,“張力”是上世紀新批評派對抒情文本魅力的勘探發現和對詩學理論的擦亮。被奉為“現代批評的頂點”,成為其理論標識。藝術張力強調藝術的獨特維度與常態生活的分野。文學文本是否生成張力以及張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讀者心理感知度。一般來說,人們對事物的感知總是以生活業已形成的慣常圖式為基本參照。對于力的感受和度量是以一個大體的常態為基準。如果使讀者感知的受力打破了慣常心理狀態,超過心理感知“度”,就會產生張力。而跨越的距離與常態心理基準越遠,產生的張力強度就越大,作品就越具有觸動讀者感知的審美震撼力和感人殊深的藝術魅力。卡西爾言:“一切時代的偉大藝術都來自于兩種對立力量的相互滲透。”

      作為一種藝術思維與手段,文本張力的構建主要有兩種基本范式:一是同質元素的疊加、聚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鄉土依戀,團圓意識是中國傳統文化根深蒂固,揮之不去的情結。因此,對中國古人來說,與家鄉親人的分離本身就令人黯然神傷,柔腸寸斷。而對于那些多愁善感的詩人來說,離別就格外讓人悲不自勝。并且,多情的離別還發生在“悲落葉于勁秋”的時節。這樣就在離別之痛中再添新愁。經過“離別”,“多情”“清秋”的逐層疊加、相互組接從而使離別之情被演繹、聚集、生成了一種能洞穿讀者心扉的強大的勢能。我們從逐步層層下壓的彈簧中能感到類似的勢能的存在。

      另一范式是文本中異質元素之間的悖論式組合。“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霞光萬道,自然美麗無限,但同時又隱喻著人生的黃昏,生命的暮年。這樣,自然的良辰美景與內心的蕭殺秋景形成了巨大的兩極反差而又相反相存;審美的悅心悅意與人生遲暮的憂患感傷造成了強烈的對立沖突而又悖論式地并存于文本。從而使整個詩行的語意生成、詩意構建聚集了一種能穿透感知的強大的勢能和壓強。梁實秋的《雅舍小品》就屬于后者類型的一個樣本。

      二 語境叛逆:“眾鳥高飛去,孤云獨去閑”

      巴赫金認為文學總是對話性的,總是指向其他文本。如果把文學文本置于文化語境之外,那是不可理解的。《雅舍小品》寫于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異常尖銳的抗戰時期。當時整個社會充滿著血腥與淚水,轟炸與殺戮,流離失所與家破人亡。面對社會的巨大痛苦和民族災難,梁實秋并沒有做那種“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春夏與秋冬”的閑適文人。相反,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促使他投身于這場事關民族存亡的大。“七七”爆發后,北平陷落,梁實秋作為主張抗日的學者、教授,上了敵人的黑名單,處境危險。為此,他毅然寫下遺囑,割舍父母,告別鄉土、校園,孤身南下,奔赴國難,置身于“烽火連三月”的顛沛流離的戰亂生活。這使他親歷了這場血與火的國難,為國家的危亡牽腸掛肚;為大眾的流離寢食難安。“日夜收聽廣播的戰爭消息”,“利用大頭針制作許多面紅白小旗,墻上懸大地圖,紅旗代表我軍,白旗代表敵軍,逐日移動地插在圖上”,“看到津浦線上的白旗咄咄逼人,紅旗步步后退,相與扼腕”。在空襲警報之聲頻頻拉響的南京下關碼頭,他登舟前往長沙,撫念國難日殷,“看著船上滿坑滿谷的難民”,三餐難以下咽。在重慶,他親歷“五四大轟炸”,倉皇地廁身其里:爆炸聲接連而至,聲聲巨響中塵埃彌漫,竹筑的房屋燒得噼噼啪啪地響,有如爆竹,山城淹沒在一片火海中……。

      陳思和認為在一個歷史時期,往往會產生一些為人們認同的重大時代主題。如“五四”時期的“民主與科學”、抗戰時期的“民族救亡”等等。這些重大而統一的時代主題常常統領了一個時代的精神走向和文學走向。中國新文學具有強烈的以天下為己任的傳統。在國難當頭時刻,作家們紛紛“放棄了自己的個性追求”,放棄了“始終關注的啟蒙主題,包括‘個性解放’或‘社會革命’的主題”,代之以齊唱救亡的時代進行曲,不約而同地擔負起民族救亡的使命。“文學活動也轉向以救亡的宣傳動員為軸心”。作家們提出了“文章下鄉,文章入伍”的口號。產生了大量的反映民生疾苦與抗戰斗爭的“受難的散文”、“怒吼的散文”、“救亡的散文”。“報告文學和通訊此時成了最熱門的體裁。戰地通訊或有關抗戰英雄業績的報告在各種報刊上大量發表。”

      然而,面對整個時代、社會發出抗戰的吼聲,在文學藝術紛紛以“鐵肩擔道義”的一片吶喊聲中,同樣飽受戰火熏蒸炙烤的梁氏并沒有與時俱進,卻背離時代重大主題,逆反文學主潮,把筆觸轉向人性,將文學維度切入人生,氣定神閑地講述人生,談論人性。在《雅舍小品》中,梁實秋說古論今,無所不談;談人道物,無所不寫,唯獨與抗戰無關,與當下的時事相遠。從作品中人們不僅感受不到重大的時代主題,也聽不到萬千民眾流離顛沛的,就像中國宋元時代的山水畫,外敵的入侵,現實的硝煙戰火在作品中蕩不起一絲漣漪。這樣,“眾鳥高飛去”的社會抗戰語境與“孤云獨去閑”的文本意象之間形成了兩極強烈的反差:一方面是全民救亡圖存的吶喊吼聲,另一方面則是 “一地雞毛”式的凡人瑣事的娓娓講述;一方面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戰亂苦相,另一方面則是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般的安詳與閑適。文本話語被推向與社會話語指向相悖逆的極端,造成兩極強烈沖突又悖逆式的相互映照,凸顯出“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張力效應。

      三 情境悖論:“入水不濡、入火不熱”

      審美心理學認為,態度決定世界樣態。人以那一種態度看待世界,世界就向人呈現與之對應的那一方面圖景。在感傷中,世界是一幅萬物蕭瑟的冷落清秋景象;反推回來,世界呈現什么圖景,是與人所持的態度密不可分。佛家有“見心見性”之說。所謂心之有所想,眼之有所見。心性空間的凈朗與陰霾,決定感官世界的陰晴雨雪。因此,對生活苦難,有人悲不自禁,有人則淡定平和。面對血與火的硝煙,身處顛沛流離的離亂生活、以悲為美的杜甫有著切膚之痛,并且把這種悲情愁緒演繹得哀轉久絕,錐心泣血。而梁氏心性則具有一種徹悟了人生得失,洞穿了社會悲喜,通透了生活苦樂后的那種淡定與超然,使其感知世界與真實世界之間,心理反映與生活境遇之間,與眾不同。

      以首篇《雅舍》為例。文本以兩種話語展開,在兩種話語相互映襯,相互抵牾,相互對照中構筑反差強烈的語義空間。一種話語面朝真實世界;另一種話語指向感知世界。文本中,“雅舍”且不說沒有那種“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古代文人隱逸山林鄉居的田園詩意,相反,它構建簡陋的是“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磚柱,上面蓋上一個木頭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四面編了竹篦墻,墻上敷了泥灰”的陋室。“雅舍”更非“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閑情雅致之所,而是人聲喧鬧,鄰里相擾,鼠害成災,蚊蟲猖獗的戶棚雜院。單就房屋基本功能來說,“雅舍”“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遇大雨“起初如碗大,俄而擴大如盆,繼則滴水乃不絕,終乃屋頂灰泥突然崩裂……此刻滿室狼藉。”如果說這些生活困頓已經使人苦不堪言,那么,它本身還置身在內憂外患的民族災難的時代環境之中。

      在敘寫過程中,作者將生活的百般苦楚層層疊加,把生命的千般艱辛步步遞進,像壓緊的彈簧,似充足了氣的皮球,造成了文本內部強大的勢能和緊張狀態,使藝術品達成非常的語義或意境。從轟炸殺戮到流離失所;從居不避風雨到蚊鼠成災,文本道盡了生活的水深火熱,濃縮了時事的艱難苦恨。

      然而,真正使文本“奇峰凸起”的,則是作者在苦難中“入水不孺、入火不熱”的心性與人格,是面對嚴酷,身處逆境表現的淡定與從容。 在睿智和陽光心態燭照中,時事的艱難,生活的苦難,似乎已變得無足輕重和釋然,沒有常有的哀惋、感傷,沒有怒發沖冠,也沒有仰天長嘯。更令人驚奇的是,在這種時事和人生,民族與個人的雙度艱難苦恨之中,作者從中居然還發見了美,并描繪了一幅靜謐的月夜圖和一幅朦朧的水墨畫:

      “‘雅舍’最宜月夜――地勢較高,得月較先。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涌,一霎間,清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舍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

      阿米爾說“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種心情。”莊子把“清”與“寧”作為宇宙之道的心靈至境。而至道之境、真切之心則以自然萬物呈現出來的。“圣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莊子?齊物論》)禪宗也認為佛性往往從自然景物之中顯現:“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大珠禪師語錄)可見,塵世不染、與世相隔的清澄靜謐之境乃是梁氏追求老莊清明虛靜、禪佛清空凈潔情志的寫照。月之清乃是心之清,景之靜乃是性之寧。有學者評價,“當內憂外思生死存亡之際而安時處順哀樂不入,不就是莊子哲學中時時夸贊的‘入水不孺、入火不熱’的‘至人’、‘真人’、‘神人’的理想人格的變形和縮影嗎?”。

      如是,梁實秋的《雅舍小品》形成了文本中異質元素之間悖論式的結構組合。在時事和人生,民族與個人內憂外患,生死存亡的雙度艱難苦恨之中,文本沒有悲情苦緒,沒有哀痛傷感,凸顯的是面對苦難“入水不孺、入火不熱”的睿智和堅韌的人格力量:詩意、陽光的性情不是源自于人生的順風順水,而是發生在轟炸殺戮、流離失所的災難中;月光山水的審美之花不是對優美清新的自然田園寫實描繪,而是綻放在鄰里相擾,鼠害成災,居不避風雨的生活困苦中。這樣,現實的水深火熱與作者內心的淡定超然形成了巨大的兩極反差而又相反相存;時事的嚴酷,生存的艱難與淡泊凈朗的心性空間的對立沖突而又悖論式地并置于文本;生活的困頓,居不避風雨與詩情畫意的審美畫卷相矛盾抵牾而又相互映照,從而使整個文本的語意生成、詩意構建聚集了一種能穿透感知的強大的勢能和壓強。如王夫之所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姜齋詩話)

      參考文獻:

      [1] 梁文茜:《憶雅舍》,《新文學史料》,1993年第4期。

      [2] 趙毅衡:《新批評文集》,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8年版。

      [3] 卡西爾:《人論》,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版。

      [4] 梁實秋:《梁實秋散文》,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9年版。

      [5] 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關鍵詞十講》,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6] 錢理群等:《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

      [7] 朱光潛:《詩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梁實秋雅舍范文第3篇

      1、“襤褸的衣衫,是貧窮的罪過,卻是乞丐的袍褂,他的職業的優美的標識,他的財產,他的禮服,他公然出現于公共場所裝。……沒有人肯過問他的宗教或政治傾向。他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由人。”話雖如此,誰不到山窮水盡誰也不肯做這樣的自由人。只有一向做神仙的,如李鐵拐和濟公之類,游戲人間的時候,才肯短期的化身為一個乞丐。──《雅舍小品·乞丐》

      2、[每一個破落戶都可以拿了幾件舊東西來,這是不足為奇的事。國家亦然。多少衰敗的古國都有不少的古物,可以令人驚羨,欣賞,感慨,唏噓!──《雅舍小品續集·舊》

      3、又有一位詩人名Kilmer,他有一首著名的小詩──《樹》,有人批評說那首詩是“壞詩”,我倒不覺得怎么壞,相反的“詩是像我這樣的傻瓜做的,只有上帝才能造出一棵樹”,這兩行詩頗有一點意思。

      4、外國的風俗永遠是有趣的,因為異國情調總是新奇的居多。新奇就有趣。不過若把異國情調生吞活剝地搬到自己家里來,身體力行,則新奇往往變成為桎梏,有趣往往變成為肉麻。基于這種道理,很有些人至今喝茶并不加白糖與牛奶。──《雅舍小品·洋罪》

      5、譬如登臨,人到中年像是攀躋到了最高峰。回頭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頭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細看看,路上有好多塊絆腳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臉腫,有好多處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這種種景象的觀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雅舍小品·中年》

      6、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是真正的退休,完全擺脫賴以糊口的職務,作自己衷心所愿意作的事。有人八十歲才開始學畫,也有人五十歲才開始寫小說,都有驚人的成就。“狗永遠不會老得到了不能學新把戲的地步。”何以人而不如狗乎?──《雅舍小品續集·退休》

      7、有道之士,對于塵勞煩惱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賞沉默的境界。這種沉默,不是話到嘴邊再咽下去,是根本沒話可說,所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示眾,眾皆寂然,惟迦葉破顏微笑,這會心向笑勝似千言萬語。──《雅舍小品續集·沉默》

      8、魯迅死前遺言“不饒怒人,也不求人饒恕。”那種態度當然也可備一格。不似魯迅那般偉大的人,便在體力不濟時和人類容易妥協。我僵臥了許多天之后,看著每個人都有人性,覺得這世界還是可留戀的。不過我在體溫脈搏都快恢復正常時,又故態復萌,眼睛里揉不進沙子了。 ──《雅舍小品·病》

      9、“蒙娜麗莎”的微笑,即是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們無法追問她為什么笑,她笑的是什么。……會心的微笑,只能心領神會,非文章詞句所能表達。──《雅舍小品續集·讀畫》

      10、莎士比亞有一名句:“‘脆弱’呀,你的名字叫做‘女人!’”但這脆弱,并不永遠使女人吃虧。越是柔韌的東西越不易摧折。──《雅舍小品·女人》

      11、希臘哲學家哀皮克蒂特斯說:“計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氣。在從前,我每天生氣;有時每隔一天生氣一次;后來每隔三四天生氣一次;如果你一連三十天沒有生氣,就應該向上帝獻祭表示感謝。”減少生氣的次數便是修養的結果。──《雅舍小品續集·怒》

      12、我看見過一些得天獨厚的男男女女,年輕的時候愣頭愣腦的,濃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澀的毛桃子,上面還帶著挺長的一層毛。他們是未經琢磨過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們變得潤澤了,容光煥發,腳底下像是有了彈簧,一看就知道是內容充實的。他們的生活像是在飲窖藏多年的陳釀,濃而芳冽!對于他們,中年沒有悲哀。──《雅舍小品·中年》

      梁實秋雅舍范文第4篇

      說梁實秋是一朵花,這是冰心對好朋友的調侃。說梁實秋是集性、情、趣合一的好朋友,這是對朋友的贊譽。雖然男人是一朵花,這題目有些別扭,可冰心賦予那么多內容在里面,梁先生也不好拒絕,這也讓人不免猜測,年輕時梁實秋是如何對待女性朋友,才得此美稱有真誠、有關愛、有情調、有趣味,除此之外還應該有高尚的品格,才能當得此話,才能從別人心中掏得出此話。

      梁實秋該是什么花是每年五六月開花的矢車菊是常青藤是百日草不知其后他們是否接著此話題下去,不過,以冰心的目光衡量,朋友中如花之人實在是少,男性更無擔當之人。

      冰心給梁先生一句話的詩,自己早已找不到底子,若干年后,梁先生把底稿寄給她。朋友之細當以此小事就可看出。若只說細字,很多人做得到,如天冷提醒你加衣;你忘卻的生日,他偏偏記得;你有苦訴,他靜靜傾聽,并借一雙肩膀給你靠一靠;你有難處,不與他講,他絕不會刨根問底,尊重你如同尊重他自己。

      有情調、有趣味的朋友也多。外出游玩,帶一塊他山之石給你;寫出一首小詩,與你分享、探討;替你擋下其余的酒,微醺最好;一杯茶,妙語連珠,到興處,讓你覺得花更多的時間也值。但是,所有的都湊上了,只一顆真心,無利無欲,純然關愛,又與情人之愛相別,守好這個尺度就不簡單,特別是男女朋友之間,因此,像花一般的男性朋友少之又少。你有如此之多的優點,想不愛上也難。

      梁實秋雅舍范文第5篇

      15歲就在上海榮膺“歌星皇后”的韓菁清多才多藝,竟與初次相識的梁實秋從古文談到書畫甚至莎士比亞,兩人談得十分投機與酣暢。從此,二人開始了轟動一時的“忘年之戀”。

      以前梁實秋認為情人們只有在不能相見的情況下才求助于情書這一緊急措施,直到他遇到了韓菁清,即使天天能見面,他仍在兩個月中寫了20多萬字的情書。

      他的情書沒有地址,沒有郵票,沒有郵戳。

      一早他就在樓下“仰望”七樓的窗簾,直到看見過慣夜生活的韓菁清中午起身窗簾啟開時,才上樓面呈情書。

      他已經71歲,卻有著年輕人一樣的熱情與勇氣。

      30歲的差距,對有些人來說已是一個可望不可即的年齡鴻溝,但梁實秋以他的毅力與文采跨越了一切,來到韓菁清的身邊。

      雖然這種“才子佳人”式的愛情很常見,但因為是“白發紅顏”的版本,頃刻間成了臺灣的焦點新聞。梁實秋的朋友勸他“懸崖勒馬”,梁實秋的學生們還成立了“護師團”反對這婚姻,可是他們阻不了郵政的工作,更阻不了年逾古稀的梁實秋的熱情與決心。他在小別臺北的兩個月中,寫了20多萬字的情書,常常早上一封,中午一封,晚上又一封。為節省郵費,他的信紙往往正、反面都寫滿字,他去買郵票,一次就是100張。真是魚雁頻傳總忘年。

      1975年5月9日,梁實秋與韓菁清舉行了婚禮。

      婚后的日子里,兩人的情書并未因距離的縮短而中斷,反是更加頻繁了。款款深情,盡在信中。署名“秋秋”的無數信中,有熱盼“清清”回來的,有思念至心神不寧唯有寫信的,有談家中瑣事的,有關于日程的妥帖安排的。在梁實秋妙筆生花的筆觸、風趣幽默的敘述之中,殷切關心顯而易見。

      二人恩愛了13年后,梁實秋撒手西去。

      韓菁清還是會給已故的丈夫寫信,只是,化成了隨風飛揚的紙灰與墓前的縷縷不可捉摸的輕煙。

      延伸閱讀:著名作家對愛人的遺言

      英國劇作家韋策利長于諷刺幽默,其妻是再婚者,與韋策利結婚時,韋已入垂暮之年。1716年,韋策利命在旦夕,其妻還很年輕,他對嬌妻的最終之語竟是:“你向我發誓吧,絕不再跟老頭結婚!”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40多歲才與鐘情于她的人結婚。那時,夏洛蒂名聲正盛,人們希望她有新作問世,她卻因受早年貧困生活的折磨而一病不起。1855年,夏洛蒂臨終前,對丈夫留下飽含深情的話:“噢,我該不是要死了吧?上帝不能分開我倆,我們是多么幸福呵!”

      俄國著名文學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經歷坎坷,彌留之際他對愛妻道出沉痛之言:“可憐的……親愛的……我能給你留下什么呢?親愛的,你今后的日子該多么難呀!”

      法國小說家都德以《磨壇書簡》《富豪》等著作聞名于世。1867年,都德與德行高尚的尤麗亞·阿拉結婚。尤麗亞·阿拉有很深的文學修養,也寫過一些作品,婚后,她竭盡全力,幫助丈夫寫作,都德對她感激不盡。都德臨終時,無比愛戀地望著夫人:“完成我的著作吧!”

      柯南·道爾是英國著名的偵探小說家,他患病期間,妻子對他無微不至地照料、護理。1930年7月7日,在永別人間之前,曾當過醫師的柯南·道爾由衷地向妻子表示最后一次感謝:“我該為你做個獎牌,上面刻上‘所有護士中最杰出的女性’這句話。”

      相關期刊更多

      環境昆蟲學報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

      保鮮與加工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

      果樹學報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欧洲亚洲国产清在高| 亚洲私人无码综合久久网|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 亚洲性一级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国产午夜亚洲不卡|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 亚洲产国偷V产偷V自拍色戒|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亚洲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fuli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黄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一区区二区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JULIA |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在线|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四区| 亚洲欧洲日韩不卡| 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JLZZJLZZ亚洲乱熟无码| 亚洲AV日韩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jizzjizz亚洲|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