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安徒生童話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guān)鍵詞: 安徒生童話作品 基督教信仰 基督教主題
丹麥作家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童話大師,其在一生中,共創(chuàng)作發(fā)表了168篇童話作品。關(guān)于安徒生童話作品的研究日益增多,但以往大多是從語言風格、人道主義思想及社會批判性等角度來研究,較少涉及其宗教思想在童話中的滲透和影響,而他本人的基督教信仰,以及其作品的基督教主題往往為人們所忽略。
一、安徒生的基督教信仰
安徒生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信徒。首先,他是在歐洲“浪漫主義”文藝思潮的影響下創(chuàng)作其童話的,這種文藝充滿基督教精神,是一朵從基督的鮮血里萌生出來的苦難之花。其次,安徒生從小就受到宗教思想的熏陶。他出生于一個貧困的鞋匠家庭,其父母篤信上帝,宗教氛圍很濃,父母信仰的耳濡目染使安徒生從小就將上帝當做自己靈魂的庇護和拯救者。他奉行宗教儀式,14歲時進入慈善學校學習,功課之一就是宗教,因而宗教意識與信仰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自然而然地有所滲透。安徒生對上帝的信仰極為虔誠,他有一個著名的祈禱:“上帝,請讓我筆下的每一個字都在贊美你!”曾有一件他童年的逸事,那時還是窮苦人的孩子的安徒生到別人家的地拾麥穗,被一個性格暴躁的管家追打,當棍子要落下來時他大叫:“你敢當著上帝的面打我嗎?”結(jié)果那個管家不僅沒有打他,反而獎勵了他。這件小事給安徒生的成長和人生觀造成了重要影響。安徒生一生曲折坎坷,經(jīng)常受到別人的排擠、攻擊。正是宗教精神支持著安徒生,這不僅表現(xiàn)在安徒生的生活之中,而且影響到他的童話創(chuàng)作。安徒生在在自傳《我的一生》中就深刻表達了對上帝的情感和對基督教信仰的虔誠。自傳中他還回憶了自己在14歲受堅信禮時的一段給他留下永難泯滅的經(jīng)歷,并創(chuàng)作出了《紅鞋》。在人生的緊要關(guān)頭,安徒生都會禱告祈求上帝給他勇氣和依靠,因為他深信自己是特別蒙受上帝祝福的人,也深信在任何苦難的背后,都會產(chǎn)生美好的結(jié)果,這種信念,使得這位敏感、內(nèi)向的詩人,對人生之未來、世界之明天,都充滿了信心和盼望。
二、安徒生作品的基督教主題
安徒生認為,上帝就像一位深愛著人類的父親一樣,在每個人心里都種下了善良的種子。正是源于對上帝的熱愛、眷念、感恩和堅定的信念,基督教文化深植于安徒生的心靈深處,給其生活和創(chuàng)作帶來極大影響,成為其精神支柱和創(chuàng)作動力。在安徒生的童話中,贊美詩、主禱文等基督教特有的詞匯有著驚人的重復率,個別作品甚至直接摘錄圣經(jīng)詩句,具有強烈的基督教意識與氣息,表達了安徒生的宗教情懷和宗教理解。研讀安徒生童話,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基督教文化完全融入他的童話故事中,上帝的力量戰(zhàn)勝了邪惡,真善美戰(zhàn)勝了假惡丑,人性的光輝改變了貪婪自私的行為,真誠與博慰了凄涼寂寞的心靈。
1.博愛主題
基督教教義的本質(zhì)就是和睦、博愛和慈悲。人們應該彼此相愛,要愛人如愛自己。基督教最原始的蘊含即“愛和奉獻”,再也沒有比耶穌為拯救人類在十字架上犧牲自己的生命的愛更偉大。這種基督的犧牲精神深深地烙刻在安徒生的精神世界里,并體現(xiàn)在安徒生的童話作品中。在安徒生的童話中,博愛思想也是其本質(zhì)和靈魂:愛他人勝于愛自己,為他人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幸福;既要愛親人、愛朋友、愛素不相識的人,更要愛敵人。在其作品中,主人公大多是忘我地,無私地奉獻自己的感情,即使是無所回報,也無怨無悔。例如《堅定的錫兵》:錫兵愛上“小小的舞蹈家”,自己被扔進火爐里去,仍望著那位心上人,眼睛一忽兒也沒有離開她,對她的愛是那么的忠誠,最后錫兵化成一顆小小的錫心,表達了他對所愛的人至死不改初衷的偉大愛情;《野天鵝》中柔弱的艾麗莎為了救助哥哥,忍受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痛苦,日夜不停地編織著披甲,忍受著被當成巫婆燒死的懲罰;《海的女兒》中美麗的人魚公主為了追求不滅的靈魂和偉大的愛情,忍受難耐的痛苦,成全了所愛的人,放棄了自己三百年的生命,平靜而勇敢地面對變成泡沫消失的命運;《拇指姑娘》中嬌小的拇指姑娘不僅勇于追求光明,而且樂于助人,細心照顧素不相識、生命垂危的燕子;《白雪皇后》中小小的格爾達穿越白雪皇后的寒冷宮墻,為了把具有邪惡力量的玻璃碎片從小伙伴加伊身上取出來,用溫柔和愛融化加伊冰凍的胸膛,沖破一切艱難險阻,戰(zhàn)勝了重重困難,終于使小加伊得救;《猶太女子》中的騎士以寬恕和慈悲對待曾經(jīng)羞辱和折磨他的土耳其人,等等。童話中的這些人物把基督教教義所蘊涵的“仁慈、平等、博愛、奉獻”發(fā)揚光大,盡管他們?nèi)崛酰踔撩煨。砩咸N涵著強大的力量和信念,這就是愛的力量和對上帝的信念。他們遵守著上帝的教誨,心中充滿著愛與寬恕,即使受到了惡毒和不公正的對待,也能夠以德報怨、以善報惡,用自己的博愛之心去感化那充滿邪惡的心靈。對于這些善良、純真、有著博愛胸懷的主人公們,安徒生設定了美好的結(jié)局:柔弱的艾麗莎在最后一分鐘使哥哥們穿上了她織好的披甲,恢復了人形;美麗的人魚公主通過善良的行為創(chuàng)造了一個永恒不滅的靈魂;拇指姑娘的善行得到了回報,小燕子引領(lǐng)她來到了光明和溫暖的國度。安徒生知道,他的讀者是兒童,兒童是最富于幻想,也是最善良、最純真和最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們看到那些主人公悲慘的命運后流下的憐惜和同情的眼淚,這是人類善良天性的體現(xiàn),也是基督教文化所倡導和積極建構(gòu)的博愛思想的基石。安徒生之所以塑造了一個個具有純潔心靈的使徒形象,是因為他們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上帝的使者。
2.原罪―懺悔―救贖主題
在基督教的教義中,人天生就有罪,罪與生命同時誕生。如果人類忽視了人生來就有罪的事實,而放縱自己追求各種欲望,他們必將在罪惡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從而受到更大的懲罰。因此,人類需要懺悔與救贖。由于原罪是人類無法擺脫的命運,是人性中無法克服的弱點,單純地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無法拯救自己,因而需要信仰上帝來拯救。“有濃厚的基督教意識的作家在宣揚宗教思想時往往把人物置于原罪―懺悔―救贖的發(fā)展格局中”。安徒生正是這樣一位作家。他棲身的十九世紀,是犧牲與救贖的世紀。他的童話因此不免帶有懺悔與救贖的思想,其中蘊涵的深層次的人性美及探詢靈魂生命的語境往往能讓人久久回味。懲惡揚善和勸人皈依上帝是《圣經(jīng)》故事的一個基本主題,也是安徒生童話著力闡釋的一項主要內(nèi)容。所以,安徒生在把基督教的“仁慈、博愛、奉獻”等思想融入童話世界中時,并沒忘記把基督教的原罪意識與靈魂的懺悔和救贖思想傳達給孩子。《踩著面包走的女孩》中的英格兒因為怕弄臟鞋子和衣服而在面包上行走;《沼澤王的女兒》中的赫爾珈白天是美女而內(nèi)心卻非常殘暴,夜晚是青蛙卻又溫柔慈善;《紅鞋》中那個可愛美麗的小姑娘不能抑制自己想穿紅鞋子的欲望,忘記了唱圣詩和念禱告;《安妮?莉斯貝》中的母親貪慕虛榮到貴族家當乳母而拋棄自己的親生孩子,等等。通過這些人物,安徒生給孩子們講述了人性中無法克服的缺點:自私、虛榮、驕奢、貪婪、邪惡、殘忍等。這就是人性中與生俱來的原罪,只有得到靈魂的救贖才能擁有孩子般的純潔,從而接近上帝,進入天堂。于是,故事中的人物因為違背了上帝的神圣教誨而受到懲罰:踩著面包走的英格兒因為自己的傲慢和虛榮而陷入沼澤,與冰冷丑陋的癩蛤蟆、火蛇、蒼蠅為伍;《惡毒的王子》中的王子被鉆進耳朵里的小蚊蟲弄得最后發(fā)了瘋;《紅鞋》中小姑娘未能逃脫嚴厲的懲罰,那雙紅鞋控制著她的腿,雙腳不停跳著舞,好像整個人被控制住似的,沒有辦法停下來,只好讓劊子手把穿著紅鞋的腳砍掉。思索安徒生之所以對故事中的主人公發(fā)出如此嚴厲的責難,就是要讓孩子們正視人性中罪惡的意念和丑惡的行徑,自省自戒,遠離邪惡,實現(xiàn)靈魂的救贖。安徒生對人性是充滿希望和信心的。他在確定人類“原罪”本質(zhì)的同時,也將人性的復雜多樣性展示給讀者,有罪性和惡性,也有善性和神性,這與基督教對人的看法是一致的。當人們對上帝充滿了信念,煥發(fā)出人性的光輝時,正義就可以戰(zhàn)勝邪惡,善良戰(zhàn)勝殘暴,仁愛消除惡性。在《野天鵝》中,巫婆的魔法之所以不能在艾麗莎身上起作用,是因為艾麗莎太善良純真,本可以把艾麗莎變笨、變丑的三只癩蛤蟆,在她的額頭和胸口上躺下后卻變成了三朵美麗的花。憑著對上帝的堅定信念,《沼澤王的女兒》中的赫爾珈脫落了難看丑陋的青蛙形,落入沼澤中的英格兒也脫離沼澤回到了人間。同時,安徒生還強調(diào)自救在救贖中的作用,《踩著面包走的女孩》中的英格兒克服了虛榮和傲慢,在悔恨中得到了寬恕,變成了一只鳥兒,心中只有憐憫和慈悲,在寒冷的冬天里把不多的食物分給饑餓的鳥兒,她的靈魂也從沉淪中得到了超升;《安妮?莉斯貝》中拋棄自己親生孩子的母親通過懺悔,靈魂得到了寬恕,最終升到另一個境界中去;《紅鞋》中的小姑娘面對困境,尋求上帝幫助,直到她斷絕了欲望,凈化了思想,要劊子手砍掉她穿著舞鞋的腳時,才停下腳步,不受舞鞋控制,最終得到“寬恕”,獲得身心的解脫。通過這些作品,安徒生希望孩子們在基督教光芒的照耀下,克服人性的弱點,使靈魂得到救贖,進入上帝的國度。
三、結(jié)語
安徒生童話作品中強烈的基督教傾向,正是安徒生本人虔誠的、宗教情感傾向在其童話作品中的映射與體現(xiàn)。宗教是他理想追求與人生夢幻的交織,是他情感的流露和宣泄,也是他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安徒生的童話生動活潑,充滿著爛漫童趣,在給孩子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讓他們的心靈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熏陶。可以說,安徒生成功地通過基督教文化,去慰藉、喚醒和照亮生活在“黑暗中”的孩子們,向他們展示了一個充滿愛與同情、善良與真誠、平等與正義的大同世界,告訴他們:人的靈魂“永遠是神圣、幸福、善良和不滅的”。
參考文獻:
[1]安徒生著.葉君健譯.安徒生童話全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2]莫運平.基督教與西方文學典型[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2,(2):73-77.
到4月2日,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就整整200歲了。
這幾天,河海大學退休在家的俞子凡教授忽然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懂事的小外孫開始和自己探討起200歲的安徒生的私人問題了。
“外公,安徒生長得漂亮嗎?”
“不,安徒生即使在年輕的時候,都屬于長得‘難看’的那種,他為此很自卑,就像他筆下那只自卑的丑小鴨。”
“外公,安徒生談過戀愛嗎?”
“不,他沒有談過戀愛,只是在心里愛過。”
“像他這么可愛的人為什么不戀愛呢?”
“因為他愛他心愛的人,也愛所有的人,最終,他把他的愛給了全世界所有讀他作品的讀者。”
俞教授一生鐘愛安徒生。小時候他讀安徒生,工作后他翻閱安徒生。現(xiàn)在他退休了,每晚睡覺前,總要給小外孫讀上一段安徒生童話。安徒生讓小外孫睡著了,卻讓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感動。
5歲的孩子傾聽安徒生,15歲的少年閱讀安徒生,25歲的青年品味安徒生,45、55歲的人回味安徒生,這大概就是安徒生永恒的魅力。
安徒生的“中國情結(jié)”
2005年,圍繞著安徒生誕生200周年,中國文化部、丹麥駐華大使館、安徒生基金會將共同舉行“安徒生和中國”的周年慶活動,其中包括舉辦現(xiàn)代視覺藝術(shù)展、兒童繪畫比賽、演出童話音樂劇和出版最新版《安徒生童話全集》等30余項活動。
2004年2月27日,“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2005”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啟動儀式,開任命了7位“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人使”,分別是:著名翻譯家林樺、藝術(shù)家王文章、演員章金萊、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鞠萍、歌唱家宋祖英、音樂家孫巖和運動員姚明。
早在1912年的時候,長了翅膀的安徒生童話就飛進了中國。著名作家、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葉君健最早把安徒生童話從丹麥文直接翻譯成中文。直到目前,這仍然是最權(quán)威的版本。
長期從事外國文學翻譯研究工作的王智量教授年輕時曾經(jīng)翻譯過安徒生的《野天鵝》。
他告訴《望東方周刊》,少年時代安徒生十分向往中國,希望有朝一日能到這東方古國旅游,他的這一夙愿始終沒有實現(xiàn)。他只好拿起了他彩色的童話筆,一往情深地把夜鶯寫成了中國來的使者。
1955年,也就是在安徒生誕辰150周年之際,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他的童話故事集。
如今,共有三種不同中文版本的童話集和數(shù)以萬計的精選集,單行手冊和卡通版本在中國出版發(fā)行。
據(jù)統(tǒng)計,中國學者在1949年以后撰寫的安徒生研究論文達150余篇,主要集中在“”以后。安徒生和他作品中的主人公“賣火柴的小女孩”在中國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直到今天,安徒生童話依舊是億萬中國孩子精神家園的一筆寶貴財富。
浪漫無處不在
“安徒生無處不在,即使沒有安徒生,浪漫在丹麥也無所不在。”讀著安徒牛童話長大的戴君大學畢業(yè)那年去了一個童話的國度,他留學的城市就是安徒生的老家丹麥的奧斯登,所有的朋友都說他去了一個浪漫的國家。
戴君說,其實“安徒生”這個名寧在丹麥很平常,很多男性都叫這個名字,但因為有了寫童話的安徒生,丹麥就不一樣了。
奧斯登是個小城,城里有安徒生紀念博物館、安徒生故居,在安徒生博物館中收藏著百余種安徒生童話譯本。
每年,世界各地的游客涌向丹麥,只為了看一看半個多世紀佇立在哥本哈根港口邊的那座小人魚雕像。盡管雕像歷盡歲月,風霜和冰雪沖刷過小人魚的每一寸肌膚,但她仍是全世界人心目中一個永恒的夢。
無論什么時候去丹麥,丹麥人都會自豪地告訴你,他們中間出了個安徒生――那個鞋匠的兒子,世界上哪個國家不知道他的名字,哪個孩子不愛讀他的故事?
剛?cè)サ湑r,戴君就聽說過安徒生出生的故事――據(jù)說安徒生誕生在一張用棺材改制的木床上,一出世就大哭不止,父親微笑著坐在一旁,向他朗讀丹麥大作家霍爾堡的幽默小品,問他“到底想不想安靜地聽下去?”
200年了,在奧斯登,在紐約,在北京,讀安徒生卻是孩子晚上睡覺前,很多媽媽的必修課。
浪漫是丹麥人的天性,丹麥人喜歡藝術(shù),那里還有各種各樣的基金會資助文化藝術(shù)項目。2005年,許多基金會的資金將用于安徒生200周年的紀念。丹麥專門成立了“安徒生秘書處”,在全球范圍內(nèi)舉辦安徒生200周年紀念活動。
在丹麥乃至世外范圍內(nèi),人們對于安徒生的研究興趣包括他作為一個人和作為一個作家。自1991年起,安徒生國際會議每五年召開一次,安徒生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自1992年起,已經(jīng)分別在丹麥、英國、德國、美國、波蘭、保加利亞、芬蘭、俄羅斯、日本等國相繼舉辦過。
200年了,安徒生仍然無處不在。
成人看的童話
“小鴨子很自卑,看到別的兄弟姐妹們抬不起頭來,但最后,他勇敢地克服了自卑,他飛起來了,成為一只美麗的小天鵝。”俞子凡說,在他的一生中,無論走到哪里,他都記得母親刮著他的鼻子,叫他“丑小鴨’的情景。他為此永遠感謝母親,那個小學畢業(yè)、在當?shù)乇环Q為“才女”的母親。
俞子凡至今清楚地記得母親第一次給他說安徒生童話的情景。那是抗戰(zhàn)中,他們一家從南方顛沛流離來到上海,做教書匠的父親把很多書都丟了,母親卻保留了一本葉君健翻譯的《安徒生童話》。
在他念完大學出來做事的第一天,母親對他惟一的一句叮嚀是:做事要憑良心,要善良、要厚道。人都是要死的,憑良心做事,死的時候才能安心。
厚道的“小人魚”雖然化成“海上的泡沫”,但善良讓她具有了“不滅的靈魂”,這不就是做人嗎?
后來,俞子凡進過干校,插秧、養(yǎng)豬、拾豬糞,還給豬接過生。他說,干校里,所有的書都不準帶,他卻沒有失去希望。在寒冷的冬夜里,他守著剛剛出生的小豬崽,劃上一根火柴,想像著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白白嫩嫩的小豬崽在他身邊歡叫,這不就是童話嗎?
“”之后,俞子凡站上講臺,他給學生講的第一課是“丑小鴨”的故事。他告訴他們,人的智力有差別,環(huán)境有差別,境遇也有差別,但只要努力,“丑小鴨”總能變成美麗的“天鵝”。
托爾斯泰看完全部的安徒生童話,得出的結(jié)論只有兩個字――“孤獨”。俞子凡說,那種“孤獨”,他現(xiàn)在也能體會到了。
我喜歡讀所有的書,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故事書、科幻書和科普書。
《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中外精選童話集》……我都看過,每當我讀的投入時,我就像進入了那個世界,仿佛變成了故事里的主人公。這些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著我一邊又一遍的閱讀,而每一次閱讀我都有不同的感受。
就拿著名童話大師安徒生的代表作《賣火柴的小女孩》來說吧。初次閱讀我覺它很平凡就是大年夜里一個小女孩賣火柴結(jié)果被凍死、餓死的故事。后來,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著我又一次打開了它。我覺得它并不是他那么簡單。股故事里三次出現(xiàn)“大年夜”這是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環(huán)境。大年夜本應是歡樂的、幸福的、合家團聚的。小女孩聞著烤鵝的香味,望著為溫和的燈光,她多么希望能有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呀!確因為沒有賣出火柴而不敢回家,在大年夜里被凍死、餓死的故事。小女孩生前是多么向往美好的生活啊,而她卻死了。美好的歡迎與殘酷的現(xiàn)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我更痛恨當時那黑暗的資本主義社會。
這個故事足足令我感動、傷心了好幾天。
科幻書里,我最喜歡的就是《哈利波特》了。它讓我知道了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
我喜歡科普類書,它能讓我自由的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向一位沉默的老師告訴我許多知識,比如:埃及最大的金字塔式胡夫金字塔等。
我記得,從我剛認識字開始,媽媽就為我買了很多本書,有學習方面的,有科學類的,有益智類的,有文學類的,有笑話類的,有彩圖版的……但我都沒好好的、認真的看完過一本書。
自從三年級開始,我讀了楊紅櫻寫的《五三班的壞小子》,講的是一群“壞小子”和同學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情,故事精彩有趣,幽默中道出了許多人生哲理。于是我愛上了看書。
早上,我趁爸爸媽媽還沒起床,就坐了起來,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書,中午,媽媽叫我吃午飯,我卻當作沒聽見,繼續(xù)看著書,直到爸爸出馬時,我只能放下書。吃完了飯,我就拿起了書,繼續(xù)看。晚上,等爸爸媽媽準備睡覺了,我就偷偷地拿出了藏在枕頭底下的書,打開手電筒偷偷摸摸地看了起來。
小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閱讀了《童年》這本世界名著之一。這是一本有字有畫的書,我很快就被它吸引了,里面的文字和一幅幅生動有趣的插圖更是讓我愛不釋手。
后來,每天我睡覺前,媽媽都給我念《安徒生童話集》里面動聽的故事。她每次講的時候,我都以為書里面一定有許許多多的彩色圖畫,可是我把那本書翻了半天,卻只看到一行行的文字。難道文字也那么好看嗎?滿腹疑問的我連讀帶猜,把那本書快速的看完了。呀!原來書里有這么多吸引人的東西呢!讀了這本書,我有開始尋找另外一本書。
有了書,我的生活變得比以前有趣多了,我讀了一本又一本的書,讀的津津有味。從這些書中,我知道了世界上有很高很高的山,有大海和冰川,還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就這樣,書籍向我打開了通向知識寶庫的大門,架起了通往廣闊社會的橋梁。沒讀完一本書,我總是又驚喜又激動。讀完一本,我都會有不同的感悟,讀書已變成了我最大的愛好。書本給我描繪了一幅又一幅壯麗徇爛的圖畫,給我描述了一個又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我所有的空余時間,差不多都撲到書本上去了。漸漸地,我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小書迷”了
現(xiàn)在,我一天也離不開書了,似呼一日不讀書,這天就虛度了。我深知升入初中之后,看課外書的時間越來越少,而我的書包將一天比一天沉。那時,我可能不得不縮短與課外書這可愛的小伙伴相處的時間了。因此,我要爭分奪秒,珍惜與書相處的一分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