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生育政策

      生育政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育政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育政策

      生育政策范文第1篇

      【關鍵詞】計劃生育 新人口政策

      一、文獻綜述

      1、我國計劃生育政策介紹

      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出臺背景:

      (1)國際背景

      瑪格麗特桑格出于優生學和種族主義的角度宣傳計劃生育,成為計劃生育的首場者;1912年,第一屆國際優生優學大會在倫敦召開;1936年,普林斯頓大學設立了人口研究所;二戰后,控制人口的全球思潮開始興起,出現諸如:《人炸》、《增長的極限》等控制人口書籍;1946年1月,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成立人口委員會,自此之后,聯合國人口委員會督促發展中國家控制人口,對堅持控制人口國家給予經濟上的援助。

      (2)國內背景

      張京生首先引進計劃生育這一理念,但在當時并不被受重;建國后響應的“新人口論”,第一個提出一對夫婦生育兩個孩子理論,率先提出計劃生育政策,被當時的思想理念駁的體無完膚;1981年,中國人口學會成立,力崇宋健、陳道等人思想,接受聯合國基金援助,嚴格控制人口;近年,以牛文元、胡鞍鋼等人提出“低碳發展國家行動方案”,認為中國最大挑戰就是人口問題,呼吁控制中國人口,實施計劃生育政策。

      2、學術分歧

      面對計劃生育政策,學術界并不沒有一邊倒,計劃生育政策在飽含爭議中出臺,至今也分為兩種不同觀點。

      (1)贊成計劃生育學者觀點

      支持計劃生育政策的學者,以胡鞍鋼為代表人物。胡鞍鋼對中國人口的研究始于1985年。1989年,胡鞍鋼在《人口與發展》明確提出中國會相繼迎來人口高峰、勞動年齡人口高峰和老年人口高峰,反對人口紅利說。

      (2)反對計劃生育學者觀點

      與近30年宣傳的中國人發理論相反,易富賢認為從中國幾千年的發展來看,根本無法界定中國人口的上限,中國人太多的說法只是危言聳聽。并且否定人口比例與資源失調這一問題。具體分析了在客觀條件上中國是礦資源大國,而水資源不夠用只是技術還不夠先進,沒有將雨水利用起來,近年很多國家開始開發海水轉變為淡水技術,所以水資源并不缺乏。他認為人是資源的消耗者同時也是資源的創造者,人力資源就是一個國家的優勢,從人口來看待世界經濟,印度將超越美國成為第一經濟大國。

      二、未來人口政策的前景

      那么未來的計劃生育政策應該如何發展呢?

      1、增加人口

      無論二胎政策是否軟著陸還是突然全部開放,有一點毋庸置疑就是中國必須開始發展人口,發展青壯年勞動力。中國在這種未富先老的情況下,如果不發展青壯年勞動力,就無法再繼續提高經濟,更加無法應對沉重的老年負擔。中國應當并且尤其發展有文化素質的青壯年勞動力。因為單純靠以往人口優勢產生的人口紅利不是一種長遠發展的方法,依靠簡單勞動力發展帶動經濟的發展還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按照全球發展趨勢,這種時代也已經過去了。

      2、加大教育投資

      中國大學擴招以提高高校就學率,十幾年下來,就學率看似升高但是隱藏了一系列的問題。很多大學盲目擴招,最終結果是太多的本科生沒有在大學學到很多知識并且出來仍然找不到工作。加大教育投資應當是實現教育公平,讓偏遠山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同等的教育水平,如今大學里,尤其是重點高校,來自農村孩子所占比例越來越少。教育不公平導致農村孩子上大學困難,不利于改變當前的經濟結構,全面發展。當今大學也應當發展自己的優勢學科,不要一味追求暫時的經濟效益而盲目擴招,這種才有利于大學生畢業后有更好的發展。

      3、改變現在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

      中國人口不可能增加到從前的數量,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所以如果我們還想保持經濟大國的實力,必須轉變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不再以手工業制造為主要經濟來源。而且改變經濟結構有利于環境保護,犧牲環境帶來的GDP是不可取的。適應中國人口的發展就必須改變經濟產業結構。

      4、完善養老保障制度

      農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比城市低很多,農村低收入老年人收入基本上來源于農業,幾乎沒有什么社會保障,提高農村老年人整體收入水平的必須完善農村養老保障。而對城市老人而言,重要的是發展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的發展,讓老人們能夠有個安靜愉快的晚年。

      5、平衡人口結構

      如上文所述,計劃生育在一定方面惡化了重男輕女的現象,因此未來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在堅持控制人口大規模增長的基礎上,還應當兼顧男女比例平衡的問題,以緩解性別比例失衡帶來的問題。從思想上宣傳男女平等觀念,制度上杜絕產前性別鑒定等非法行為。

      參考文獻:

      [1]易富賢.大國空巢.

      生育政策范文第2篇

      [關鍵詞]人口結構;生育政策;戰略;調整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119

      [中圖分類號]C9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02-0-02

      生育政策與人口結構的優化密切相關,合理的人口結構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現實的、潛在的動力。在過去幾十年間,我國限制生育的政策成功地抑制了人口過快增長的現象。但限制生育政策的社會經濟風險也在不斷地累積,并影響我國未來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生育政策的戰略性調整只有現在進行時,沒有過去完成時。

      1 中國人口結構現狀及傳導效應

      隨著我國控制人口政策的實施,人口結構出現了以下變化:總和生育率(TFR)處于較低水平,已經處于1.3的低生育狀態;人口增長率與出生率呈同比下降態勢;年輕勞動力人口不斷減少,人口平均年齡不斷上升,老齡化趨勢加速;獨生子女家庭不斷增多;男女出生性別比例嚴重失衡;城鄉老齡化同比上升,鄉村老齡化率總體高于城市,人口紅利消失等。

      調查發現:全面二胎政策生效后,家庭生育二孩的意愿比較低,為43%。生育意愿受到房價、教育、醫療等因素的影響。其中,購房支出在家庭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約為33%,家庭住房還貸壓力特別巨大;教育費用占22%,醫療費用占17%。對絕大部分年輕家庭而言,房價、教育、醫療等支出過高直接導致家庭可支配收入減少,進而導致生育二孩的意愿降低。不容置疑,家庭收入與生育意愿呈正相關,收入越高,生育二胎的比例越高,反之,則越低。“養不起”是生育二孩意愿較低的根本原因。

      這些問題具有“蝴蝶效應”。生育率低導致了人口增長率下降,低的人口增長率導致了人口平均年齡上升,人口平均年齡上升導致了年輕勞動力減少、老年人口攀升,進而加重了年輕人的社會負擔。同時,計劃生育也導致了一些負面影響,如獨生子女家庭多引起的男女比例失衡。由此可見,進行人口結構優化已是我國目前的重要任務之一。要想解決我國人口結構的矛盾,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關鍵問題是要適度提高生育率。

      2 提高我國生育率的思路

      2.1 不斷完善與生育政策相關的配套措施

      從世界各國生育政策調整的實際效果來看,無論是抑制生育還是鼓勵生育的人口政策,只有少數的國家是成功的。生育率受經濟、文化、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完善與人口政策相配套的具體措施是充分發揮人口政策功能的重要措施。林毅夫、張軍 等認為,“中國的人口增長是一個慢變量”,生育政策的調整必須根據整個經濟社發展狀況因勢利導,與時俱進,積極準備相應的可供選擇的政策的配套措施。

      為提高二胎的生育率和適應育齡婦女生育二胎意愿的高齡化趨勢,讓人們真正“敢生”。因此,政府要制定和完善以下配套措施:一是,取消晚婚、晚育政策的限制,將結婚年齡進行調整;二是,完善生育保險制度,提高享受生育保險待遇的條件,擴大參加生育保險待遇的范圍;三是,要改革現行的生育登記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生育獎勵、保障制度,對履行國家生育政策的家庭給予獎勵;四是,要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幼托一體化的社會服務、產假由夫妻雙方共享、在產假的總額度內自由分配休假時間等政策,減輕照料子女的壓力;五是,要在婦女權益保障法的基礎上,通過各種預防措施防止婦女因生育而造成職業晉升受阻或利益受到損害的現象,不僅要消除對女性就業的隱形歧視,還要建立婦女因生育休產假造成企業利益受損的補貼機制,減輕女性就業和發展的壓力;六是,要建立以家庭為對象的獎勵、保障等配套制度;七是,要適當增加產假時間(最好將原來的98天修訂為180天)。

      2.2 增加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

      從筆者的調查和目前的研究來看,收入、教育、房價等多種因素對生育意愿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養育成本中,無論房價支出的占比,還是教育、醫療支出的占比都與人們不愿意生育二孩有關。盡管擴大內需是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是社會經濟各個行業現實消費的增加和潛在消費預期的增強,但房地產和教育僅僅是拉動內需的個別方面。一般來說,家庭可支配收入與經濟發展呈正相關性,與房價、教育費用高低呈反相關性。這些年來,我國出現了房地產產業畸形發展,房價普遍超過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和教育產業過度市場化,收費過高等現象。因此,政府應對此進行調控,增加城鄉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進而改善人們不愿生二孩的現象。

      2.3 把握好生育政策調整的時機、力度和分寸

      目前,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不會改變,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環境的矛盾不可能在短期內消除。全面二胎政策僅是我國人口政策戰略調整的一部分。由于生育政策、社會經濟發展、家庭收入狀況等因素影響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雖然生育政策的影響力呈現減弱的趨勢,但其主導作用仍不可替代。從我國“雙獨”“單獨”政策和一些發達國家鼓勵生育政策的實施效果看,全面二胎政策的預期效果也不容樂觀。因此,生育政策調整是國家長遠的戰略規劃,應把握好調整的時機、力度和分寸。

      一是要“小調整”與“大調整”相結合,處理好變與不變的關系。政策效果和功能的發揮需要一定的時間,全面二胎政策在短期內不得頻繁的大調整,不宜變動過快。畢竟,判斷生育意愿和生育效果的周期較長,至少要五年時間才能得到較為可信的數據。因此,在全面二胎政策實施的頭五年內,有關部門不僅要加快各項保障工作的完善,還要深入基層準確了解實際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及時進行分析研究。如果實際生育率基本達到預期目標,就可將政策重點放到完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如果實施滿五年后,出現了生育率過高或過低的現象,則應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

      二是有關部門要積極有為,通過調查研究深入了解實際情況,增強政策微調的前瞻性,完善政策實施效果的評估機制和糾錯機制,加大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具體來說,可以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范圍,在國家財力允許的情況下,也可考慮普及高中教育。未來發展的關鍵不僅是簡單的提高二胎生育率的問題,而是要把人口大國轉化為人力資本強國,不斷提高人口素質的問題。

      三是要處理好宏觀政策的統一性與微觀措施的差異性的關系,因地制宜。由于影響生育的因素有很大差異,各地的配套措施應當在堅持政策和有關法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但不可突破法律。

      2.4 嚴格管理、加強引導,促進性別平衡

      出生人口性別比的長期不平衡勢必會影響社會的發展,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和解決。首先,要倡導男女平等的觀念,對醫院進行嚴格管理,將產檢性別的保密工作由原來側重于道德要求轉變為法律要求,更好地促進出生性別的平衡,讓有性別偏好的人沒有可乘之機。其次,保障婦女兒童權益,促進社會性別平等。最后,要找準女孩發展面臨的問題和產生問題的根源,精準施策。從實際出發,制定科學的、合理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政策來促進社會性別的平等。偏好男孩的思想觀念是造成出生人口性別比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國家應抓住這一關鍵問題,加強促進社會性別平等的宣、傳倡導工作,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

      總之,為了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優化人口結構,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目標,應避免單一化的政策,采取一系列相互銜接和可供選擇的配套政策。

      主要參考文獻

      [1]彭希哲,李S,宋靚B,等.上海市“單獨兩孩”生育政策實施的初步評估及展望[J].中國人口科學,2015(4).

      [2]黃匡時.“單獨兩孩”政策對人口出生性別比的影響效應分析[J].人口學刊,2015(4).

      [3]范洪敏.中國低總和生育率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生育政策范文第3篇

      事實上,生育政策的作用并沒有宣傳的那么大。一對夫婦生幾個孩子,受多種因素影響,生育政策僅是其中一個因素。以我的家庭為例,我和妻子的生育意愿都是兩個孩子,盡管我們不符合二胎政策,但仍生了二胎;而即使獎勵10萬元,我們也不愿意生三胎。

      已經生了二胎或正準備生二胎的人當然知道,他們將為此付出一定代價,但他們認為付出這些代價是值得的。所以,計劃生育政策只限制得了那些生育意愿不夠強烈或意志不夠堅強的人。對于一定要實現生育意愿的夫婦來說,計劃生育政策并沒有減少這些夫婦生育孩子的數量,只是增加了他們的經濟負擔。

      從各國經驗看,對降低生育率來說,生育政策的作用遠遠比不上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大。下面我們來比較印度和俄羅斯的生育政策和生育率:

      印度是世界上第一個由政府推行計劃生育的國家,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實行鼓勵少生的政策,到現在還沒有改變,而印度的總和生育率在2011年仍達到2.62。但在印度一些經濟發展較快的邦,生育率則下降較快。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在《以自由看待發展》一書中的數據:1979年,印度的克拉拉邦總和生育率是3,泰米爾納德邦是3.5;1991年,克拉拉邦的總和生育率降到1.8,泰米爾納德邦降到2.2。

      生育政策范文第4篇

      觀點一:現行生育政策應該放寬,逐步過渡到普遍“放開二胎”的政策。“21世紀中國生育政策研究”課題組總結了現行生育政策的消極影響日漸顯現,不利于人口長期均衡協調發展,必須從戰略高度前瞻性地盡早應對,避免被動。提出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礎上,將現行生育政策調整為允許一對夫婦生育兩個孩子的時機已經成熟。主張在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嚴格控制多胎的條件下,有計劃地逐步放開二胎生育。喬曉強、任春借鑒別國經驗得出:歐洲、韓國、日本的經驗都表明,生育水平的下降變動趨勢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一國在到達更替水平時,生育政策要及早變化,如果生育政策長期不變,或者說在群眾生育意愿已經非常低的情況下再去調整生育政策,就可能導致放開生育政策后,生育率也不可能反彈,因此,生育政策的調整必須選在生育率還有反彈性的時機。

      觀點二:堅持現行生育政策不變。段華明認為,堅持穩定現行生育政策不動搖是必須具有的重大清醒,“中國一切問題都會因為人口總量太大而變得復雜”“通過解決人口問題促進發展,在發展中解決人口問題才是理性的出路”。此外,有學者認為,生育政策的放開會導致部分獨生子女家庭突然間獲得生育第二個孩子的權利,于是便紛紛生育,導致出生人數的堆積。

      2.兩個評價指標下的具體分析

      A.不同方案滿足生育意愿的程度

      我國目前意愿生育子女數和意愿生育性別狀況。“2001年全國計劃生育與調查”結果表明,35.6%的育齡婦女的理想子女數是1個;56.4%的育齡婦女的理想子女數是2個;想要三個或更多孩子以及不想要孩子的婦女分別占7%和1.1%。“2002年全國居民生育意愿調查”顯示,在有計劃生育的情況下,被調查者意愿生育子女數為1.78個;在無計劃生育政策下,意愿生育子女數是2.04個;無論城鄉,想要“一兒一女”的比例都是最高。“2006年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抽樣調查”表明,育齡婦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數已經降到1.73個,其中,未婚育齡婦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數為1.46個,明顯低于已婚育齡婦女(1.76個);對于意愿生育子女的性別,57.3%的育齡婦女希望生育“一兒一女”。31.6%的育齡婦女表示無所謂。

      通過上述三次全國范圍的調查,可以看到目前我國城鄉居民的平均意愿生育子女數大約為1.7個,大部分育齡人口認為“一兒一女”是最理想的人口構成。

      兩種方案滿足生育意愿的情況。現行政策顯然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群眾的生育意愿,尤其是農村群眾的生育意愿,放開二孩政策可以很好的契合了群眾的生育意愿。而且不會造成人口失控。從人口的發展規律考慮,如果一對夫婦只生育兩個孩子,將不會造成人口的持續增長。據測算,即使從2005年開始就允許每對夫婦平均生育兩個孩子(即一步到位方案),我們人口規模的峰值也僅為16.07億。目前持續的人口增長,是因為處于生育年齡的婦女群還相當大,而由于這個人群將隨著時間推移而減少,加上由于人口老化而導致的死亡人數的增加,人口增加將逐漸下降。

      B.不同方案下政策制定的目標比較

      作為公共政策的人口與生育政策。公共政策是社會公共權威部門在特定的條件下,為達到一定目標而制定的行動方案或行動準則。人口生育政策屬于公共政策的范疇,是典型的涉及每個公民自身與家庭利益的公共政策,生育政策作為公共政策,有其制定的基本目標,不僅是經濟社會效果,更重要的是人文關懷。

      C.不同方案下政策目標的比較

      現行政策不變方案的制定目標。我國現行生育政策是鼓勵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個孩子。政策制定之初,就是為了控制我國人口的過快增長,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總而言之,現行政策嚴格控制人口,計劃生育,最主要是為了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放開二胎方案的制定目標。放開二胎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新時期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后,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各項工作成為黨和政府的基本要求。在這種大的社會發展背景下,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也需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落實“以人為本”的價值準則。全面放開二胎,打破城鄉界限,這個目標是貫徹公平公正的價值準則。

      生育政策范文第5篇

      關鍵詞:計劃生育;政策;研究綜述

      一、研究背景

      在人口老齡化提前到來與勞動力人口增勢減弱的情況下,應該放開二胎、提倡一胎。調整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有一定的現實迫切性。

      誠然,如今對是否應該調整計劃生育政策學界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但30多年來的計劃生育政策給中國也帶來了顯著成果。但中國從嚴的計劃生育政策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是客觀存在的。第一,中國出現頂老齡化”和“底部老齡化”。“頂部老齡化”即人口壽命的延長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的過程。“底部老齡化”即少兒人口絕對數減少,導致老年人口相對數上升的過程,這與計劃生育政策直接相關。”[1]第二,人口紅利即將結束。所謂的人口紅利,是指在一個時期內生育率迅速下降,對兒童與老年撫養和贍養的負擔相對較輕,總人口中勞動適齡人口比重上升,從而在老年人口比例達到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2]對人口紅利形成嚴重慣性依賴,不思進取、不思轉變是不對的。第三,如今,我們認為中國在幾年前很可能已經進入“劉易斯拐點”,其原因很明顯:首先,從需求面來看,過去20年來中國經濟強勁增長并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將成千上萬的農村人口吸引到城市和工廠企業工作;其次,供給面也發生了巨大的人口結構轉變.[3]

      二、研究現狀

      自計劃生育政策實行幾十年來,我國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有學者認為我國今后“人口增長問題”已不再是個問題,而生育水平“回天乏力”倒會是個新問題。毫無疑問,中國已進入了一個超低生育水平的時代。“由于人口政策實施后果的漸進性和滯后性,其滯后累加性后果被大大低估。”[4]人口計劃生育政策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有很多調整。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比較流行的是“二孩永續平衡定理”。[5]

      國內學界關于計劃生育政策的討論,目前主要存在三種意見。一是繼續堅持現行政策,穩定低生育水平。持這種意見的主要是計生委系統的政府官員和部分學者;他們認為應該繼續“一胎化”的計劃生育政策,因為中國所面臨的問題是人口數量過大。他們中的部分人甚至主張中國人口應該減少到3億左右,認為這樣中國就可以趕上美國了。這種觀點以中國社科院研究院院長程恩富、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小平為代表,認為我國暫時不能放松現行生育政策,并且還要繼續把城鄉生育水平降到一對夫婦一個孩子,即嚴格的“一胎化”政策。”[6]第二種觀點主張將生育權還給人民。“這種觀點以胡鞍鋼為代表,這位中科院國情研究中心主任主張將生育多少子女的權利還給人民,以“人權”為中心,即生育權是人民的基本權利。第三種觀點是主張適時調整現行計劃生育政策。持這種意見的主要是學者。他們認為,中國人口在20世紀末就已經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在生育率已經接近極低水平的時候,處罰“超生”家庭與人口的正常發展是矛盾的。再過幾年國家必須采取鼓勵生育和保護兒童的社會福利政策才可能阻止生育率的繼續下降。前些年國家試點的針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的獎勵措施,即農村只有一個子女或兩個女孩的計劃生育家庭,夫婦年滿60周歲后可以每人每月領取50元的補助。這一獎勵政策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歡迎。對30年來由于執行計劃生育政策造成生活困難的家庭,我們應最大可能地給予補償和救助(包括住養老院的費用及醫療費用),使其老有所養、安度晚年。決不能讓聽黨話、跟黨走的人吃虧。所謂“放二”,就是放開生育二孩,允許愿意生育二孩的家庭生育二孩,取消現行計劃生育政策對生育二孩的限制,同時以立法的形式保護生育二孩父母的合法權益,使生育二孩合法化。所謂“禁三”,是指在全國范圍內嚴格禁止生育三孩。應當通過立法依法“禁三”,建議先以行政法規的形式立法,設定生育三孩的嚴格許可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筑就一道堤壩,使其不能逾越。”[7]“另外,對于針對漢族的計劃生育政策,至少要全面允許所有婦女生二胎,并且要求生活在少數民族聚集地的漢族公民完全享受與當地其他民族一樣的政策。應該采取按地域劃分的原則,即某一地區受到照顧,則該地區所有公民(不分民族)一律受到照顧;相反,如果某一地區沒有政策傾斜,那么這一地區所有公民一視同仁。這樣也能體現各個民族平等的法律政策。只有平等才能保持穩定,才能真正的團結。”[8]“應該逐步放寬“二胎政策”放開“二胎政策”不會導致人口數量激增。有人擔心認為放寬二胎政策,將會導致人口數量激增。并且,寬松的生育政策推動了試點地區的人口出生性別比向自然平衡的水平發展。[9]“計劃生育政策時間效用的具體表現,這一政策將在很長的時間影響我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快速老齡化給我國的經濟持續增長、社會發展和社會保障體制帶來巨大的壓力。要想緩解過度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壓力,對現行計劃生育政策進行調整,選擇適度穩定的生育水平和人口規模才是首選。”[10]維持政策不變與放松計劃生育政策對我國人口影響效果的不同點在于,前者注重降低人口總量,后者注重調整人口結構。

      三、結論

      關于是否要調整現行計劃生育政策學界暫時還沒有定論,但不難看出學者們的爭論角度都是與國民經濟、社會養老保障等有關的。綜合考量計劃生育的社會經濟影響應該是未來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出臺的出發點,而且要考慮政府出臺的其他社會政策必須與計劃生育政策相配套,否則計劃生育政策的效應將會大打折扣。

      四、個人評價

      筆者認為不能簡單地把人口問題和計劃生育問題看成只是數量問題。未來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制定應該以人民為主體制定出來。另外,中國的人口問題有著區別于他國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的特征。近年來,學者們圍繞計劃生育進行研究的核心主要是關于今后計劃生育政策的發展趨勢。筆者認為后續的研究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加強對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證研究;第二,加強對計劃生育政策變化的風險研究;第三,加強對計劃生育政策變化前后的比較研究。第四,還須學習參考國外生育政策。

      參考文獻

      [1]解韜.中國計劃生育政策路向何方[J].人民論壇,2012(7)總第371期.P13頁

      [2]胡凱基.我國計劃生育政策亟待調整[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1).P27

      [3]杜本峰,戚晶晶.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回顧與展望-基于公共政策周期理論視角分析[J].西北人口,2011(3).P7

      [4]李建新.30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亟須改變[J].商務周刊,2011(31).

      [5]張偉.《人口新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9).P48

      [6]杜黔,劉亞萍.關于計劃生育政策爭論的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2(7).P392

      [7]劉日.建議計劃生育政策試行“獎一、放二、禁三”[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雙月刊(第2卷?總第7期).P74

      [8]楊陽.對計劃生育政策的再思考[J].經濟視角,2012(2).84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亚洲高清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 亚洲av成本人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 在线aⅴ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3区| 亚洲大码熟女在线观看| 含羞草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精品|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国产大陆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亚洲女在线线精品| 亚洲精品老司机在线观看|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尤物|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 亚洲精品视频专区|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久|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蜜芽| 亚洲av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专区片高清久久久| MM131亚洲国产美女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日本红怡院亚洲红怡院最新|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 亚洲XX00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