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愛國的古詩詞

      愛國的古詩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愛國的古詩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愛國的古詩詞

      愛國的古詩詞范文第1篇

      關鍵詞:古詩詞 愛國主義 文學主題

      引言

      我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古詩詞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詩歌傳統歷史悠久,在古詩詞的發展過程中,愛國主義一直都是詩詞的重要主題。我國詩壇以及詞壇上出現了很多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們留下的作品形成了一道壯麗的風景,愛國主義思想表達的是一種對祖國的熱愛忠誠,是牽絆著每一個國人最真摯的感情。在我國的發展過程中,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詩人以及詞人為國家的統一、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不僅使用文學之筆表達了愛國主義的情懷,反對民族壓迫,反對外國侵略,表達了中國人民骨子里擁有的一種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久而久之,這種精神便根植于中華民族的靈魂深處,形成了愛國主義傳統。古詩詞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對現代教育也有重要的啟發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古詩詞的解析,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詩詞主旨的理解,從而提升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

      一、古典詩詞的愛國主義主題

      愛國詩歌,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些詩歌作品中,作者表達了一種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更表達了對國家以及民族的前途的關切之情。同時,在面對國家出現危難時會挺身而出親身參與到斗爭中,保家衛國、建功立業。古詩詞中的愛國主義情懷,主要有這幾個方面的體現。

      (一)表達對祖國的熱愛

      祖國的大好河山給詩人以及詞人很多的創作靈感,他們在進行詩詞創作時往往都會以祖國的山水為基礎,融入自己的情感,將祖國的山水也賦予了豐富的情感,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好像親身游覽了這些美麗的山水河流一樣,從而建立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表達對國家以及民族前途的關切

      愛國主義詩人和詞人在創作時,往往將國家以及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無論是國家的發展還是民族的發展,都是與自身的命運有緊密聯系的,國家的前途就是自己的前途。因此在詩歌中表達對國家以及民族的一種憂患意識。比如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p>

      (三)表達保家衛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國家遭遇危難之時也是詩人和詞人進行創作的高峰之時,當國家遭受外來國家的侵略時,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詩人以及詞人不僅會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憤慨,還會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比如陸游、辛棄疾,不僅創作了大量的愛國主義詞作,更是親身投入到戰斗之中,與金國對抗,為國立功。

      二、愛國主義詩詞解讀

      愛國主義一直都是古詩詞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中的愛國主義情懷也經歷了幾個階段的發展。

      (一)古詩詞中愛國主義思想的萌芽

      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在《詩經》中有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詩篇,比如:《無衣》、《載馳》、《六月》等?!柏M曰無衣?與子同袍。王子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是《無衣》的主要內容,其中表達了秦國人民希望可以團結一致共同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詩歌往往給人帶來一種十分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發展到戰國時期,出現了七雄紛爭,我國的大片土地上仍然彌漫著一種刀光劍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愛國主義文學達到了頂峰,當時著名的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詩人是屈原。他不僅熱愛自己的家鄉,也熱愛祖國的山河以及其他百姓,但是他的仕途并不順利,遭到了排擠,最后被流放到沅湘,他的治國抱負得不到相應的施展,卻一直在與黑暗的勢力斗爭。這才出現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等著名的詩句,表達了自己的一種氣節。在屈原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那種愛國主義情懷以及敢于為祖國獻身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二)古詩詞中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

      從東漢末年到南北朝,我國出現了軍閥割據的現象,在這種相互混戰的局面下,建安詩派的出現對詩歌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建安詩歌抒發了詩人們渴望統一祖國、建功立業的抱負,建安七子的愛國情懷以及抱負得到了深刻的展現。比如曹植在《白馬篇》中刻畫了一個武藝高超、性情豪邁的游俠形象,他身上的那種愛國激情也是曹植身上的愛國情懷的體現。

      發展到唐代之時,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強盛的國力對我國的文學發展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太平盛世之下,越來越多的詩人開始對祖國的大好河山進行描繪,表現出一種豪邁的愛國主義情懷。比如李白就描寫了許多關于祖國山水的篇章,在他的筆下我們可以看到秀美的江山,看到充滿了激情的生活。同時在邊塞詩人的筆下也可以看到愛國主義情懷,他們的愛國主義則是一種豪邁的殺敵必勝的情懷,比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愿將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等,這些詩句中都彰顯了豪邁的斗志以及豪氣。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唐朝也開始衰落,在這個時期,則出現了另一批憂國憂民的詩人,很多詩人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達治國的理念以及抱負,比如杜甫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體現了他的政治抱負,“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則表達了他愿意為國家獻身的精神。杜甫與李白同為唐代詩人,但是由于兩人生活的時代不同,在詩作中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情懷有很大不同。杜甫的愛國主義情懷是一種直面人生的憂國憂民的思想體現,比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向來憂國淚,寂寞灑衣巾”等等。

      我國古詩詞中的愛國主義思想得到深化是在宋朝時期。宋詞是我國文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愛國主義在宋詞作品中有十分深刻的體現。蘇軾、陸游、辛棄疾等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他們在作品中將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體現得淋漓盡致。比如“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等,都是膾炙人口的著名作品。在這個時代中也出現了很多愛國主義將士,他們不僅能在沙場上奮勇殺敵,也能在文壇上揮墨而作。其中陸游和辛棄疾的詞作,是宋代愛國主義詩歌中的杰出代表。

      三、詩詞愛國主義教育價值

      古詩詞是我國文化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產物,延續至今,在任何一個教育階段都有古詩詞的身影。古詩詞在現代社會中已經不單純地是作者的情懷以及思想的體現,更是一種重要的教學工具,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對古詩詞中的愛國主義情懷進行分析,對作者在進行創作時的心理進行剖析,有助于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進行教育,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對待國家以及民族具有責任感。比如辛棄疾的詞作對典故的運用是一個最大的特點,他所運用的典故,都與內心的情感是有很大關聯的,他是用典故在講述自己的人生,講述自己的故事。辛棄疾本身是一個具有高度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詞人,對于一些涉及到朝廷和政治的話題,很多時候不能直接描繪,因此只好隱晦地采用典故來表達內心世界。在對古詩詞進行解析時,需要對作者的生平、創作風格、作品主題等多方面進行分析,有助于從創作中得到靈感,便于學生領悟作者的情感,提升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

      結語

      古詩詞中的愛國主義情懷是古詩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古詩詞的創作過程中作者對社會現狀的反映,也是對自己的人生的真實寫照。只有對古詩詞進行深刻的分析,才能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以及傳遞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張宏偉.“劍南詩萬篇,半灑神州淚”――試論陸游詩中的愛國主義思想[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08).

      愛國的古詩詞范文第2篇

      古詩詞中蘊含的情感往往是豐富多彩的,而這些情感的表達往往通過古詩詞中所表現出來的意境來表達。這樣的表達方式就需要學生充分地去體會以及品味古詩詞當中的意境,進而體驗并感受到詩人的情感。比如,就李白的《靜夜思》而言。古詩中通過短短的二十字就表現出了詩人濃郁的思鄉之情,這主要是由于詩人描繪了一幅一個人在月光之下獨自思鄉的情景,而這樣的意境就準確而深刻的表現出了詩人思鄉的情感。如果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去體會詩中這樣的意境,那么學生對于詩人情感的體會也就不會太深刻。此外,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會古詩詞中的意境時,不能夠只局限于教科書上的內容,要充分地激發學生發揮想象力,養成自己思考的習慣,進而在情境交融的思想境界中,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情懷。

      二、通過理解內涵培養小學生的人文教育情懷

      古詩詞不僅蘊含了深遠的意境,同時古詩詞還能夠表達出詩人的內心情感。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古詩詞教育時,要善于引導學生理解古詩詞的豐富內涵,繼而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比如,詩詞當中表現了詩人詞人的愛國情懷,那么對這首詩詞的學習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等等,從而端正矯正學生的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生活意識等等。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情感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層面的,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例如南宋詩人陸游的《示兒》,這首詩是詩人陸游臨終寫給兒子的遺囑,是詩人的絕筆詩,表達了詩人至死都念念不忘要“北定中原”的深切愿望,深刻的表達了詩人對祖國愛戀之情。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教師要從詩人自身的經歷以及背景展開,引導學生體會詩人豐富的情感,并進一步體會詩人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之后再進行深化,引導學生體會更為廣闊、更為深遠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這樣的層層推進,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加深學習的效果。

      三、通過詩詞朗誦來培養小學生的人文教育情感

      朗讀和背誦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對于語文教學,在反復的朗讀和背誦中,學生可以更加深刻的體會到詩詞所表現出來的意境,感受到詩人的深厚情感,更可以對語文知識進行積累。而小學課本中選擇的古詩詞都有極強的節奏和韻律,特別適合朗讀和背誦。教師在引導學生背誦之前,應該確保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并且引導學生學會體會古詩詞中節奏的起伏以及平仄的押韻,教會學生朗讀與背誦的技巧。此外,在學生進行朗讀背誦的過程中,有助于學生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并形成一種內在的情感體驗??偠灾?,對古詩詞的背誦過程能夠不斷地提升小學生的人文情懷。

      四、在古詩詞鑒賞中培養小學生的人文教育情懷

      學會對古詩詞進行鑒賞,是小學階段古詩詞教學的較高層次。教會小學生學會鑒賞古詩詞,就能夠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也能夠對古詩詞進行自主學習,從而能夠最大限度通過古詩詞教育來豐富學生的人文情懷。要使學生學會鑒賞古詩詞,需注重引導學生抓住并理解詩詞當中的意象。所謂意象,是鑒賞古詩詞的一個專業名詞,意象的創造是有關的感受與知覺的經驗(象)在頭腦中的重現、重組、概括和提升,最終達到藝術的境界(意)。意象是詩歌的靈魂,抓住并理解了詩詞當中的意象,那么就可以準確地理解詩詞所描繪的意境以及所想要表達的情感。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在引導學生分析古詩詞時,就要引導學生學會準確地找到古詩詞當中的意象,并且學會應用意象來理解古詩詞。

      五、結語

      愛國的古詩詞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近年來,古文化風席卷了整個校園,高中古詩詞教學更是得到了教育部的關注,如何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古詩詞教學效率,已經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由于高中生面臨高考壓力,教師為了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備考,在進行古詩詞教學的時候,大多是講解一下詩詞的大概意思,這樣的方式不僅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古詩詞,而且還打擊了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必須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提高古詩詞教學效率。

      一、利用情境再現,提高理解能力

      古詩詞是人自身情感的藝術形象,既抽象又難理解,必須用心去體會,才能感受詩人的真實心情和想要表達的真實感情。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單憑口頭講解很難達到教學目的,這時可以利用情境再現的方式,讓學生有深刻的體會。例如,在學習屈原的《離騷》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關于屈原的視頻,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屈原受屈遭貶仍不愿同流合污,為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情操,體會其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讓學生既能夠對詩詞有更深刻的理解,又能培養其高尚的愛國情操。

      二、加強情感交流,提高鑒賞能力

      在進行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學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與古詩詞產生情感共鳴,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體會和感悟,提高學生對意境的感知能力。例如,在學清照的《聲聲慢》時,作者通過“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句中的“黃昏”來寫“愁”,充分地展現出詞人悲涼、凄慘之情。學生通過對詩歌意境的探索,可以感同身受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好地體悟詩詞的意境,使鑒賞能力得到提高。

      在進行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結合新的教學方法,緊跟時代的步伐,創新教學策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古詩詞的重要性,并且熱愛古詩詞的學習,珍惜傳統文化,這樣才能讓我國古詩詞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

      愛國的古詩詞范文第4篇

      一、要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 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 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 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 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

      3.意境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 能誘發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 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

      二、注意作家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

      從作品、作家的相關背景資料入手,進而能準確地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傾向、詩句的蘊含的意義。如陸游從小受到父輩愛國思想的教育,少年時又跟從愛國詩人曾幾學詩,二十歲便抱定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報國志愿。他的愛國思想,不但在鎮江、南鄭抗敵前線十分高漲,在退居山陰期間,也很強烈,始終懷著憂國憂民之心,關心恢復大業。他不但在早年滿懷愛國壯志,直到晚年仍然是壯心未已,在臨終之前,還以著名的《示兒》詩表現自己的愛國情懷。所以他的愛國詩詞表現出了為國獻身的英勇豪情和請纓無路,壯志未酬的悲憤。通過教師的介紹以及學生自己查閱資料,對作家生平以及作品的寫作背景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那么學生就比較容易把握詩歌的風格、主旨和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了。

      三、注重區別作品風格,把握特色

      這風格、這特色是從思想及語言運用方面上來說的,什么是浪漫主義(屈原、李白、蘇軾等),什么是現實主義(杜甫、白居易等);什么是邊塞派(高適、岑參、王昌齡等),什么是山水田園派(謝靈運、王維、孟浩然等);什么是豪放詞派(蘇軾、辛棄疾等),什么是婉約詞派(柳永、李清照、姜夔等)……鑒賞者得有個系統的了解,即使對于同一作家,其作品語言特色也會不同,如李清照有個別詞作寫得很豪放,辛棄疾有個別詞作卻寫得纖細婉轉,因此我們要做到把握全體,區分特色。

      李白的《靜夜思》就沒有一個“詩眼”但卻膾炙人口千百年。還有,方言俗語,平易近人,寫進詩句中,詩味也特濃。宋代女詞家李清照,最精于此道。如她的“……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順暢、易懂,如敘“家?!?,娓娓動聽,倍覺親切有味。用上一些方言俗語,更能增強地方色彩。

      四、詩歌意境與生活情境的結合

      課堂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相關生活情境,從各自的生活經歷中尋找相似的景特別是相似的情,在共鳴中加深對詩作的理解。比如筆者曾在課堂上講自己有一天傍晚在鄉村田間小路行走時,偶爾抬頭發現夕陽灑金,山谷肅立,一下子捕捉到了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這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們紛紛想起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類似事例。當然在對具體某一首詩詞進行鑒賞時,教師也完全可以引導學生,讓他們主動從記憶倉庫中提取一些畫面,與詩詞產生共鳴。再現自己的感受自然比再現他人的感受容易,感受自然也更強烈,所以這樣產生的美感,要超過單純設身處地對詩歌意境的再現。

      五、了解古詩詞常用的表現手法。

      1.直接抒情:作者在詩詞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

      如張養浩《潼關懷古》中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直接抒發對統治者連征戰或大興土木而無視人民疾苦的痛恨之情。

      2.借景抒情: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發作者的感情。

      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后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借助于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3.托物言志:通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詩人寫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現自己的高潔情操。

      愛國的古詩詞范文第5篇

      【關鍵詞】古詩詞;遷移;積累;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文化的一大瑰寶,她與我們的民族情感是緊密相連的。她以豐富的情感,精煉的語言,深邃的思想,優美的韻律為歷代人所喜愛和傳誦。學習古詩詞,讓孩子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以陶冶情操,培養文學素養?!墩Z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具體規定: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新課程標準規定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由此可見古詩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的重要地位。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又決定了古詩文閱讀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內容的深度,而在于其廣度。

      如果純粹從教材的角度而言,古詩詞所占的比例較少,我們不妨來讀一讀這一段話:以《論語》為例,這是一部流傳了幾千年的文化經典,她的思想浸潤在中華民族的靈魂深處,已經成了我們這個民族基因的組成部分。可是,現在的中國人,從小到大,有幾個人完整地或者較完整地讀過《論語》?即便是出身如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的大學生們恐怕也沒有幾個真正地讀過。我們的中小學教科書里選有《論語》的部分章節,但那比蜻蜓點水還不如,簡直可以忽略不計。更可悲的是,一旦中學畢業(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就基本上不可能再有機會與自己的民族經典相接觸了?!墩撜Z》如此,遑論其他。民族經典的斷裂,造成了整個社會文化生態的斷裂。――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社長朱杰人教授在《光明日報》的社論。

      “《論語》如此,遑論其他”這句話道出了如今教材的一個現實問題。作為語文教師,如何在這樣的一個現實環境中實現對于漢字地位的鞏固?如何幫助學生積累詩詞,增強語感,提高文學修養?經過十多年的實踐經驗,我認為遷移學習是一個非常實用的辦法。所謂遷移學習,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遷移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孔子。《論語?述而》中說道:“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边€有“聞一知十”、“舉一反三”等基本上都是這個意思。在西方,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時代就已經形成,柏拉圖的學員重視幾何的學習并非因為幾何的實用價值,而是因為幾何學可以訓練學生的思考力。在近代,第一次采用了“遷移”這個概念的是英國的學者John Locke。他認為要使一個人有良好的推理能力,一定要讓他及早習慣于推理方法,藉以訓練他的心智。這些思想,體現在古詩詞教學中的就是積累和運用。

      一、同作者的詩篇之間的遷移

      古詩詞的作者大凡都是那個時代的名人,而了解作者,一則可感知其貌,二則可感知其德,以利于整體感知全詩。我們往往指導學生運用課外書,運用現代技術來尋找作者的蹤跡。但是,從遷移學習的角度講,我們不難看出了解作者的另一種方式,那便是解讀作者的不同作品,以此來了解作者。比如學習《訴衷情》時對于作者陸游的解讀,他的一生所作的九千多首詩中,始終貫穿和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師分別出示小學階段學過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示兒》與《訴衷情》進行對比教學,這幾首詩都是作者晚年的詩作,自少至老歷久不渝的愛國之心,報國之情,通過這幾首詩可見一斑。我們來看課堂實錄:

      【課堂實錄片段】

      上課伊始大屏幕出示愛國詩句,學生誦讀。然后通過情景導入和初讀古詩,學生對于詩人以及詩的寫作背景和詩意已經有了粗略的了解的前提下,教師開始帶領學生進行研讀詩意。

      師: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剛才咱們讀了那么多遍,你感受到了陸游在詞中流露出怎樣的情感?哪一句話最能觸動你的內心呢?

      生: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師用多媒體出示此詩句。

      師:請同學們再閉上眼睛想象這些畫面(師讀),并說說這些畫面的內容、詞人的形象。

      生自由討論。

      師:詩人老淚縱橫,那滴滴的淚是為誰而流啊!

      生:為自己而流。

      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的“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生讀)

      師:這個淚又是為誰而流?

      生:為淪陷區的百姓而流。

      師:淚空流,淚白白地流,至死也是空?。?/p>

      出示《示兒》中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生讀)

      師:9個字道盡了詩人一生心事,一起讀。

      師:還有其他的詩句嗎?

      生: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師:(出示“舊貂裘”的典故)讀了這個典故,你知道舊貂裘的意思了嗎?

      生:就是不被重用,未能施展抱負。

      師:“夢”字,這里僅僅是指詩人夜里做的夢嗎?同樣是“夢”讓我想起了詩人另一首古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媒體出示:鐵馬冰河入夢來

      師:詩人一直在做一個統一什么樣的夢?

      生:詩人一直在做國家統一的夢

      生:在做百姓免遭戰亂的夢

      師:是呀,但是這終究是一個夢啊。

      出示: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這一生誰會料到我心在抗戰前線,人卻在滄州慢慢老去?!罢l料”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了作者的無奈和遺憾。

      生:還說明了作者被迫的境地,心有余而力不足。

      師:回顧自己當年在梁州參軍,渴望報效祖國、建功立業的往事,如今敵寇依舊,自己卻已年老體衰,悲憤不已。所以說“心在天山,身老滄州”,帶著這種理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詩。

      生讀

      師:想當年的陸游又是怎么的?

      出示: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生讀

      師:(出示“覓封侯”的典故)你看到了什么樣的陸游?特別從哪個詞感受到?

      生:從“萬里”這個詞感受到當年陸游的勃勃雄心。

      生:我看到當年充滿抱負的陸游,特別從“匹馬”這個詞感受出來。

      師: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可他為什么要說當年之事呢?

      生思考

      師提示:當年怎樣?現在又是怎樣?

      生:“當年”二字表現了詩人深深的無奈

      生:表現了詩人的惆悵之情

      師:回憶起當年的颯爽英姿,作者心里慷慨激昂,如今的現實又讓作者深感無奈和惆悵,滿腔的愛國熱情,壯志難酬的悲情,在詩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帶著這些感受我們來讀這首詩。

      指名讀――齊讀

      齊誦《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示兒》。

      最后教師出示了陸游一生生平,學生在古典音樂的配樂中完成了對陸游詩歌的完整誦讀。

      一堂課下來,師者智慧地旁征博引,將愛國詩句進行整合,學生誦讀之聲環繞耳際,從“淚空流”鏈接到《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的“遺民淚盡胡塵里”,到《示兒》中的“死去元知萬事空”;從“關河夢斷何處”鏈接到《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的“鐵馬冰河入夢來”。通過一首詩詞,引出其他相關詩詞的學習,豐富了詩詞的積累,同時也讓學生對作者陸游的一生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

      二、同題材的詩篇之間的遷移

      古詩詞中同一題材的詩歌是很多的,如愛國詩、思鄉詩、送別詩、邊塞詩等等。如《訴衷情》是一首愛國題材的詩詞,教師在一開頭就出示相關愛國詩詞讓學生進行誦讀,可謂“未成曲調先有情”。隨后在精讀環節分別引出其他相關詩句的解讀,這樣一則避免了把文字讀死,就字論字的弊端,同時使得對于詩意的解讀更立體,也拓展了學生的思路。同理,我們學習送別詩,因詩人的情況不同,情致各異,故送別詩詞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或是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或是托物言志,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在生動的畫面中蘊含情懷;或借詩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或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則兼而有之等。比如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這首送別詩,通過借景抒情手法表達了詩人與朋友之間的情誼。我們可以通過這首詩遷移復習小學階段學過的送別詩,將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山中送別》,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高適的《別董大》,王維的《渭城曲》,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等這些小學階段學過的送別詩加以復習整合。除此之外,再根據學生的課外積累豐富送別詩的內涵,在畢業前夕舉行送別詩的吟誦會,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在興趣盎然中積累古詩詞。

      三、實現積累到運用的遷移

      以上兩點,均是讓學生由學一首詩遷移到另外詩歌的學習,對于學生積累古詩詞是很有裨益的。但是學習古詩詞,并不只是為了積累而積累?!墩Z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亚洲精品国产手机|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亚洲精品偷拍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亚洲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电影|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激情电影在线|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播放|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亚洲三级电影网址|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另类专区另类专区亚洲|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亚洲最大在线视频|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电影|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