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游戲名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神殿軍團
3、亡魂戰隊
4、卩圣域丿神話
5、偟室の叛逆鎵鏃
6、冰魄e族
7、し輝煌の血盟
8、瞇&戀家族
9、霍格沃茲家族
10、黑界皇族
11、≮獨霸之尊≯
12、賽斯傭兵團
13、兄弚聯盟
14、南音雨閣
15、弒神魔域
16、不離家族
17、艸丿子彈灬家族
18、冰零皇朝
19、王者戰紀
20、京都灬a家族
21、黃山聯盟
22、魔域雄霸
23、兄弟シ刀團
李逍遙使用了一種機器,一下子把他帶進了游戲城。之后,李逍遙說:“我去看我的姐妹了,再見。”小明連忙說:“再見,再見!”
李明到了那里還沒走幾步,只聽的咕咚一聲,掉進了地下世界。
這時,他忽然看到一大群骷髏人向他慢慢走來,嚇得他瑟瑟發抖。他很清楚他的處境,原來,他在暗黑里的第一大世界的冰冷之原。這時,骷髏人已經追上來了。李明見了,飛也似的狂奔起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奔波,累得李明上氣不接下氣。可骷髏人還在追趕。情急之下,暗黑里的刺客來了。他一飛刀把骷髏人都打死了。李明謝了他的救命之恩,之后就離開了暗黑。
他又撞進了一扇門,他打開一看,“啊!這不是尤里復仇嗎!”李明驚嘆道。
正在這時,尤里從他的面前冒了出來。尤里把他當成了很強的敵人,正準備讓他心靈錯亂,聽他指揮呢。李明拉開了一扇門,狂奔起來,比上次還跑的快。
[關鍵詞]旅游景點名稱 命名理據 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7-0008-02
21世紀,跨文化交際活動日益頻繁,旅游業繁榮發展。旅游景點名稱猶如旅游目的地的商標和廣告,包含了景點顯著的、與眾不同的特征,是旅游者所接觸到的關于旅游目的地的首要信息。以往對旅游景點名稱的研究大致分為三類:景點名稱翻譯現狀、景點名稱翻譯策略、翻譯理論與旅游翻譯實踐的結合。[1][2]本文擬從一個新的視角對中西旅游景點名稱進行跨文化比較研究,試圖發現中西旅游景點名稱在構成、表達和命名理據方面存在的相似點和不同點,進而探討差異背后的文化動因以及對中國景點名稱英譯的啟示。
一、中西旅游景點名稱結構和表達比較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擁有美不勝收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秦皇島作為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本文搜集了85個秦皇島旅游景點名稱,作為研究中國旅游景點名稱的素材,同時選取英國和美國的某些富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旅游景點名稱共90個,作為研究西方景點名稱的對象,對兩者進行結構、表達、命名理據及文化、文體方面的比較分析。
(一)結構和表達的相似性
旅游景點名稱一般可大致分為專名、性狀成分(屬性名)和通名三部分,專名是專有名稱或專有名詞,通名是通用名稱,用來指某一類事物以及其定的一個,性狀成分是名稱中重要的組成成分,通常表明方位、序列、功能、性質等。[3]
中西旅游景點名稱的結構的相似性表現為兩者都具備以下三種結構:
(1)專名+通名。如:孟姜女廟,Shakespeare Garden;(2)屬性名+通名。如:振衣亭,Eastern Shore Centre;(3)專名+屬性名+通名。如:秦始皇求仙入海處,Fort Gaines Historic Site。
專名取自人物、事物、地點、時間的名稱為名詞,如:孟姜女祠、Shakespeare Garden。屬性名大多為性狀或動作,為名詞、動詞或形容詞,如:望夫石,Birmingham Race Course。
(二)結構和表達的差異性
1.中國旅游景點名稱的獨特結構和表達。中國旅游景點名稱結構和表達的獨特性表現為五個方面:
(1)有些景點名稱取自事件或典故,如:“夜制寒衣”。(2)中國旅游景點名稱的通名多為亭、臺、樓、閣、榭、廊、殿、堂、館、齋、軒、房、湖、園、署、洞、苑、門、寺、山等。(3)中國旅游景點名稱的屬性名善于運用比喻、雙關等修辭手法,如:“黃金海岸”。(4)用詞多正式、雅致,表達凝練,多為三字或四字,簡潔,卻蘊含豐富的涵義。(5)注重美感和詩意,為了增加美感,不惜省略,造成歧義,如:“香山”,因極似香爐而得名,然而字面意思為氣味是芬香。
2.西方旅游景點名稱的獨特結構和表達。西方旅游景點名稱的結構和表達更具靈活性,有以下三種特殊的結構:
(1)屬性名+專名+通名,如:Historic Blakeley state park;(2)通名+專名:如:Fort Morgan;(3)通名:Pond。
表達的獨特性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西方英文景點名稱中常見的通名有:park,museum,centre,theater,garden,home,playground,gate,cottage,sanctuary,farm,plaza,hill,fields,grotto,fort,church。(2)有些景點名稱將表示屬性或專名的詞語用介詞短語形式放在通名后,如:National Museum of Naval Aviation。(3)較少使用能增加美感的比喻和夸張,所搜集的語料中,只有1例比喻,如:“umpire rock”,因為這個景區有些大塊的巖石,俯瞰著附近的壘球場,猶如裁判(umpire)般。(4)英語景點名稱更簡潔、直接、客觀,注重實物,沒有使用過多的修飾語,常見的表示美好的或與眾不同的修飾語就是“great”,如Great Lawn。
二、中西旅游景點名稱命名理據比較及文化動因分析
景點名稱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歷史、社會發展、時代變化的信息,反映了人們的認知、思維習慣、審美情趣等。中西旅游景點名稱命名理據既存在相似性又有差異性。
(一)命名理據的相似性
中西旅游景點名稱都具有以下八種命名理據:
1.景點的地形、地貌或地理位置,如:“鷹角石”是由于地層斷裂所形成的臨海懸崖上,有一巨石似雄鷹屹立而得名。East Meadow因其所在方位命名。
2.古代及近現代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如:澄海樓的“樓壁詩碑”是清朝皇帝的題詞。Trafalgar Square以Trafalgar戰爭命名。
3.傳說中的事件和人物,如:龍神祠中的龍神是中國人崇拜的傳說人物。伯明翰的Vulcan,the iron man,Vulcan是古羅馬神話中的火神。
4.和宗教中的人物,如“達摩殿”中的達摩是曾經在中國盛行的佛教中的人物。倫敦的圣保羅教堂是以圣人保羅命名。
[關鍵詞] 數字 電影片名 翻譯方法 文化信息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2.034
引言
電影的片名是電影給予人們的第一印象,它不單傳達隱射著影片的主題,又是一個連結電影和觀眾的紐帶,更是一個語言藝術的大觀園。徜徉在這各式各樣的電影片名中,除了占大多數的漢語和英語的片名外,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結合數字語言的電影片名,《007》、《Apollo13》、《2046》、《2012》、《Se7en》、《1428》等等舉不勝舉,數字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符號,已成為這個語言大觀園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別樣風景。
1、由數字所構成的電影片名的類型
說到數字語言,我們最容易想到的就是0到9等這些阿拉伯數字,但對其描述和表達還有很多形式,如拉丁文字中的ONE、FIRST等,漢字中的一、壹等以及帶有一些數量內涵的詞匯,因此文中所指的數字語言即這些跟數字有關的詞匯的總稱。簡單梳理過往的這些電影片名,由數字所構成的電影片名其基本形式有以下兩種類型。
1.1 純粹的數字文字組合
電影的片名完全由數字文字構成,如《一一》、《20 30 40》、《4:30》、《1900》、《9/11》、《2046》等。數字文字與其他文字相比較而言,它本身是一種更為抽象的語言,它的信息所指有諸多的可能和不確定性,會帶給人們多樣的想象空間,看到數字“2046”我們會想到什么,它是年份信息、數量信息、時間信息還是某種特定的符號,在未看電影之前我們誰都不敢妄加定義,只有親身去體驗電影以后,我們才會明晰該數字的真正信息所指。數字信息的這種多意性增加了電影內容的神秘性,使得人們產生想去一探究竟的愿望,通過適當的懸疑來吸引觀眾,這也正是電影片名的廣告功能所在。等看完電影《2046》后,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電影片名的內涵所在甚至于還會有更多自己的感悟。
1.2 數字文字與漢字或拉丁文字的組合
電影片名中既有數字文字,也有其他類型的文字,如《晚9朝5》、《80'后》、《5顆子彈》、《攝氏32度》、《11號產房》、《12秒58》等數字與漢字的組合,《House of 9》、《16 Blocks》、《28 Days Later》、《25 Watts》、《100 Feet》等則是數字與拉丁文字組合。電影片名就是電影的廣告,要能夠吸引人們的眼球喚起人們的注意力,就得使電影片名的音、形、意等都盡可能的與眾不同。數字文字在造型上與漢字、字母等其他文字都有著非常大的不同,電影片名中加入數字,可以借數字之形突顯片名的個性和特色,和眾多的單純以中文或以英文為主體的片名相比,這些糅合數字的片名在音、形、意上無疑有著非常大的差異性,會帶給人們味道迥異的身心體驗,更能夠吸引人們的關注。
2、由數字所構成的電影片名的翻譯方法
在電影藝術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片名的翻譯一直以來都是業界討論的話題,就漢字片名和英文片名的翻譯我們歸納有信息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商業價值等原則[1],也參照目的論、模因論、順應論等各種理論,提出了音譯、直譯、意譯等翻譯的方法,即便如此就同一部電影,相同語系的地區還是會有不同的譯名,如在我們,一部西方的電影往往會有數個不同的譯名。數字與漢字、拉丁文字相比其音、形、意等上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就由數字所構成的電影片名的翻譯來說,它跟全漢字或者全英文的電影片名的翻譯同樣有著諸多的不同,我們就重點來討論此類電影片名中數字的翻譯。
2.1保留數字直譯或者不譯
由數字所構成的電影片名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數字語言是表示真實的數目的計數概念,就像我們在科學技術、經濟生活、金融投資、數學計算等方面遇到的數字一樣,為了保持其所計數目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對這一類數字語言的翻譯,我們一般是直譯,如《10,000 BC》譯名為《史前一萬年》,《Ocean's Eleven》譯名為《十一羅漢》,《Four Lions》譯名為《四頭獅子》,《Twelve and Holding》譯名為《12歲的少年》等等。而對一些電影片名中有阿拉伯數字的,我們很多時候則都采取不譯的方式。
大家都知道,阿拉伯數字是一種國際化的語言,全世界的各個國家、各個地區、各個民族、各個領域等都在使用它,在我們國家數字是0到9的字樣,在其他任何國家也都一樣,數字文字在傳播的過程中它的造型樣式不會發生改變,不同語言體系的人們都能夠認識理解它。因此阿拉伯數字具有高度的共識性,其信息的傳達可以超越各民族各語系的障礙[2],再加上各民族各地域對阿拉伯數字的語義和語用功能在多數情況下的理解都是相通的,在相互的交流和溝通中不再需要翻譯和各語系間的相互轉化,因此我們對電影片名中的阿拉伯數字很多時候都不做翻譯,就直接以具體的阿拉伯數字對數字,《2012》、《2046》、《9/11》、《4:30》、《69》等電影無論在哪個地區播放,其片名全世界的人們都能看得懂。
2.2變換數字意譯
翻譯既是語言之間的轉換,更是文化之間的交流,由于中英兩種語言文化的差異,為使譯語觀眾能真正領會原片名的內蘊,實現原片名與譯語片名在信息、審美等方面的等值,就需要采用意譯法進行翻譯,這是大多數電影片名翻譯過程中使用最多的一種方式。對帶有數字的片名來說,變換數字意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手段。如電影《一一》的譯名“A ONE AND A TWO”,,依照直譯的理解這顯然不對,導演楊德昌先生給出了這樣的解釋:爵士樂手在即興演奏的時候,總是低聲數著“A ONE AND A TWO……”,人生的調子就應該像一首爵士樂一樣的簡單,而不應有太多的緊張、沉重或者壓迫感。通過翻譯中對數字的變動,讓電影片名更具西方文化的內涵。再如電影《Summer of '42》,其描述的是一個懵懂少男青春期的故事,被很多人稱為是影史上拍的最美,最迷人的懷舊電影之一,很顯然意譯名《往事如煙》比直譯名《1942年的夏天》更能夠詮釋電影“青澀浪漫的仲夏之戀”之意境,該片的另外一個唯美的譯名“初度玉門關”亦被很多觀眾推崇,這兩個譯名都對原名中的數字進行了舍棄。
現代社會信息量龐雜繁多,對那種所指不確定的信息,人們要么因好奇而特別會關注,要么就會因疑惑而敬而遠之。因此除了因文化的差異和對內容審美性的追求需要我們意譯外,前文中所提到數字傳達信息的不確定性,也需要我們在翻譯時對數字進行意譯式的變換,以弱化數字信息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兩面性。電影《1900》,其諸多譯名“聲光伴我飛”、 “一九零零的傳奇”、“1900海上鋼琴師”、“海上鋼琴師”等中,最終所選譯名“海上鋼琴師”要比直譯名“1900”的信息直接、肯定、直白很多。進行意譯的帶數片名還有很多如《Paragraph 78》(人間兵器)、《Passenger 57》(巡弋悍將)、《10.5》(核震過后)等等。
2.3注意數字的文化信息
數字文字自古以來就不單是自然科學領域的一種語言符號,它自身早已演變為一個普遍而復雜的文化現象,通過計數或單獨顯象來預示種種神秘的文化涵義[3],具有鮮明的名族性和地域性。數字的文化屬性也在電影片名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如我們歷來都視偶數為美好、吉祥的象征,所以大多帶數的中文電影名中基本是偶數居多,如《12蓮花》、《二十四城記》、《第36個故事》、《七十二家房客》、《80年代荷爾蒙》、《100個》等等。但西方自古希臘起就強調矛盾沖突和兩極對立,認為不和諧才是美,所以西方很多國家都以奇數為美好的象征,在電影的片名中這一點也反映的非常明顯如《9》、《21》、《23》、《Chapter 27》、《Case 39》、《The 39 Steps》、《49 Up》、《Passenger 57》、《101 Dalmatians》、《Celda 211》等等。因此我們在進行此類數字的翻譯時,除了數字本身的意義外,更得注意它背后所蘊含的文化信息。
十三是西方社會非常忌諱的一個數字,但在電影名中卻是經常出現,如《Apollo 13》、《Thirteen Ghosts》、《Banlieue 13》、《Thirteen Days》、《13 Beloved》、《The Thirteenth Floor》、《The Neighbor No.13》等等,這一類型的電影大多數都是跟驚悚、災難、恐怖聯系在一起,對這些電影名的翻譯,如果只是按照電影名意思直譯來處理的話,很難傳達出電影的真實內容,必須適當的進行有針對性的相關語言輔助,《Banlieue 13》直譯名為“郊區13”,實際譯名則是“暴力街區13”,《Thirteen Days》譯為“驚爆十三天”,《13 Beloved》譯為“13駭人游戲”,《The Thirteenth Floor》譯為“十三度兇間”等等,通過加入一些具有驚悚概念的漢字,將數字十三其背后深層的文化屬性得以完全釋放。由于受民族心理、、語言崇拜、思想觀念等文化差異的影響,中外數字泛化的內涵和外延雖有共同規律,但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4] P192,正是這種差異,讓我們才得以體驗到了不同的文化形式。
結語
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寫照,一個民族的語言可以折射出這個民族的文化取向,數字是一種蘊含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獨特語言,包含數字的電影片名更是一種特殊的電影藝術表現手段和文化傳播途徑。針對它們的翻譯方法靈活多變,值得深思。通過電影名稱這個載體探討數字語言的應用與翻譯,在跨文化傳播日益頻繁的今天,不僅可以帶給我們風格各異的語言形式的體驗,更能夠幫助人們從側面了解各民族的文化、藝術、風土人情、生活習俗等,大大豐富了電影藝術的外延。
參考文獻
[1] 賀鶯. 電影片名的翻譯理論和方法 [J]. 外語教學, 2001,22(1):56-60.
[2] 鬲波飛.數字文字設計[M].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 2007.
[3] 吳慧穎.中國數文化[M].長沙:岳麓書社, 1996.
[4] 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5] 何其亮,張曄.英釋中國傳統文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細節是真刀真槍干出來的
回首2002年,起家時的“一家親媽媽菜”完全是另外一種模樣:總營業面積二百多平方米,共有餐位70個,后廚員工總共只有十二個人。當時,這家不起眼的小店給自己的定位是:做普通家常菜的升級版。既然是要把普通家常菜精細化,就注定要踏踏實實做好所有細節。類似“細節決定成敗”的口號,幾乎每家餐飲企業都曾經大聲呼喊過,可是怎么才能真正把“做好細節”落到實處呢?“一家親媽媽菜”的董事長韓曉寧和當時的幾位大廚著實下了一番功夫。回憶起那段歲月,當時只是一名普通涼菜師、現在已經是“一家親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的鄭建科至今記憶猶新:“當時店很小,桌子塞得滿滿的,仍然有很多人坐不下,我清楚地記得,有一年冬天,天上下著大雪,屋里實在沒有站的地方了,大家就在門外邊凍著冒雪等,十分鐘、二十分鐘……就是為了在咱們這小店吃個飯。現在每次回想起來都覺得特別感動。”
“一家親”精英SHOW
前排左起:清風湖店涼菜領班韓強、食尚餐廳涼菜領班趙文來。
中排左起:清風湖店行政總廚尹興剛、清風湖店總經理韓祥前、食尚餐廳行政總廚張成林。
后排左起:清風湖店廚房主管聶增光、清風湖店廚師長尹金福、食尚餐廳技術總監關興海、食尚餐廳鐵板燒領班王惠、清風湖店面點領班郭永杰、食尚餐廳廚房主管付廷建。
菜品改進的七個案例
小小炒雞 蛋藏著六關鍵
炒雞蛋,人人都會做,但在當時“一家親媽媽菜”這個并不高檔的小店里,一份炒雞蛋能賣到26元錢,還供不應求,原因就在于這個最普通的菜中,每個細節都用心做到了最好。
首先是選料,這道菜選用的雞蛋全部是農家散養雞下的蛋,這是保證菜品口味的根本。該店所用的土雞蛋全部是由一名員工的父親從老家收來的。
其次,在炒的過程當中,這道菜包含了以下三個細節:
1、必須用豆油炒。把生豆油煉熟,去掉豆腥味,用來炒雞蛋,會使雞蛋的顏色更黃更亮,家常味更濃。
2、把紅星二鍋頭和水按照1:6的比例兌好,打雞蛋時滴入兩三滴,能夠有效去腥,并能使炒好的雞蛋松軟。但是二鍋頭要每餐現用現兌,時間長了酒精會揮發。
3、在打雞蛋時,可以加入地皮菜或者大蔥,食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習慣來選擇。
細節,細到半粒芝麻
這道炒雞蛋在出品方式上也是煞費苦心――專門配了小單餅,加上自制的芝麻鹽和炒好的小咸菜卷著吃。其中,芝麻鹽和小咸菜的制作又各有講究。做芝麻鹽時要先把鹽和芝麻分別炒好,這樣鹽不會潮解,芝麻也已經出香,然后再把二者一起炒,使二者的香味融合到一起。炒好后用蒜臼子分多次搗碎,每次只搗分餐勺的一平勺,這樣搗碎的芝麻最大的顆粒就是半粒,如果一次搗的量太多,就碎得不均勻,影響口感。制作好的芝麻鹽要密封保存,使其不會返潮,香味不至于揮發太快。但即便如此,芝麻鹽的使用期限還是不能超過三天,因為三天后的芝麻鹽已經有些返潮,香味也揮發掉了很多。而小咸菜則是把疙瘩咸菜切成小粒,用水泡去多余鹽分,加少許蔥花和青紅椒丁,用花生油炒熟的。炒好的雞蛋加上芝麻鹽和小咸菜,用小單餅卷著吃,口味非常好。
先爆蒜片?先爆辣椒?
辣炒花蛤應該怎么做?大多數人會告訴你:很簡單,把小料爆香,放進花蛤炒一下就行了。而“一家親”的廚師絕對不會這么回答你,因為在他們眼里,沒有哪道菜是簡簡單單隨隨便便就可以做出來的,即使是一道再家常不過的炒花蛤,也有很多嚴謹的細節;
1、為了保持花蛤的鮮嫩,吐凈沙的花蛤絕不能氽水,用涼水洗凈即可。
2、必須要用豆油做底油,因為豆油可以變腥為香,使香味更醇厚,花蛤里少量的湯汁也會比較黃亮。
3、炒制時加小料必須嚴格按照以下順序:先爆香蒜片、蔥姜,再加入干子彈頭辣椒節,再加三粒小茴香和三粒花椒。等小料全部出香時,烹入10克啤酒,再加入花蛤。之所以先蒜片后辣椒,是因為若先爆辣椒,則蒜片出香時,辣椒已經糊了;加小茴香,可以使小茴香和花蛤的鮮味巧妙融合,使回味更悠長;啤酒的加入,可以去腥增鮮,而且不刺激,比料酒柔和。
4、炒制過程中必須兩次加蓋。花蛤入鍋,稍稍翻炒使其和小料拌勻,然后加蓋子用中小火燜至花蛤基本全部張開口,加入少量香菜,加蓋子燜2秒鐘,滴入一兩滴辣椒油即可。這道菜中辣椒油的用量一定不能過多,太多了則蓋住了花蛤的鮮味。
全體廚師 每周規范一道菜
能夠歸納和總結出這么多精確的菜品細節,要歸功于“一家親”嚴格細致的“菜品細節規范法”。這里的菜品細節規范每周都要進行,時間一般是在不太忙的周一或周二,中午或者晚上客人走后。每次只規范一道菜,這道菜要么是沒有經過“細節規范”的新菜,要么是客人有反饋意見的菜,或者是已規范了很長時間需要創新的。菜品細節規范時,所有的炒鍋每人做一道這個菜,然后大家逐個去嘗,最后評出誰做得最好,然后由所有參與制作這道菜的人逐一講出在打荷、砧板、炒制、裝盤、盤飾、盛器等環節中所應注意的細節,由專人把這些細節整理出來,打印出來每人一份,大家都要按照這些細節來做。
一盤土豆絲 規范數十遍
制定出規范之后,為了使每位師傅都能達到這個標準,每道菜還要經過很多次的“驗收”。確定出制作規范之后,前兩次“驗收”時允許有達不到規范的情況,到第三次“驗收”時,誰再達不到規范,那么本次“驗收”所消耗的原材料等花費就要由這個人買單。“我們店里的菜品細節規范是一個永遠都在進行的過程。沒有規范過的新菜要規范。早就已經規范過的菜,我們把他們排上號,還要一遍遍再‘驗收’,一道再簡單不過的‘酸辣土豆絲’,我們已經規范過數十遍,因為時間長了,有的人就把上次規范過的很多細節漸漸忽略了。而且在一遍遍的重新規范中,經常能夠發現一些新的更好的細節。”
比如有道“五花肉炒小白菜”,最初規范的是用面醬炒成醬香味。在后來的一次菜品規范中,有位師傅做出的小白菜特別清香,仔細問過才知道,他沒有用面醬,而是用的味達美,因為醬香味容易蓋住小白菜本身的清香,味達美則能體現這種蔬菜原香。于是,這道菜的規范就及時做了調整。
寒假作業:默寫細節150
為了使員工牢固地記住這些細節,公司會在逢年過節等員工放假的時候給他們“布置作業”:請寫出你了解的150條菜品細節。這150條細節可以是平時店里經過“細節規范”得出的,也可以是員工自己在平時的工作中提煉出來的。假期結束后,員工要將作業交給企業文化中心。該中心在整理過程中,如果發現有未經過整理的好細節,就拿出來用到菜品改進之中去。
狀元紅醬豬臉――鑼敲幾聲有講究、
在“一家親”就餐,你會不時聽到一聲聲的敲鑼聲,循聲望去,一大盤子醬豬臉被服務員敲著鑼用花轎抬上了桌,很有氣勢,現在,這道菜每日最低點擊數也在55份以上。而這道菜的改進過程,頗費了一番周折。
去年,“一家親食尚餐廳”技術總監關興海去外地考察,發現有道“狀元面”是用花轎抬著上桌的,感覺比較有意思,回來后,試著在自己店里推出。可是因為面條本身沒有什么特色,推出后效果不好。于是,就想到了把面條換成塊頭大、有氣勢的醬豬臉,而且這種大眾口味的菜比較符合“媽媽菜”的定位。
在上菜方式上,最初只是用花轎抬著上,體現不出花轎的優勢,就像是隨便找了個工具把菜抬了上去。為了增加氣勢,改為在上桌時由服務員敲一聲鑼。可是后來發現,在對客人沒什么提醒的情況下忽然敲鑼,會影響客人的交談,有時候甚至會嚇著客人。后來,包括店總、前廳經理、總廚和廚師長等人一起研究對策,大家一致認為,既然要制造氣勢,那就要在整個上菜過程中都敲鑼。但這鑼具體怎么敲,需要好好研究:敲得太密太響,會讓人覺得很聒噪;敲得聲音太小、太疏,又達不到制造氣氛的效果。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服務員以不同的敲鑼方式一遍遍模擬上菜過程,董事長韓曉寧帶領各部門負責人坐在一旁,從客人的角度出發,仔細研究到底應該怎么敲。最終確定,每走十步敲一下,音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這樣,既不讓客人覺得吵,又能起到吸引人的目的。在上桌之前,由值臺服務員提醒客人:“您好,打擾一下好嗎?現在為您上菜:狀元紅醬豬臉。”這時,鑼手用力敲鑼一下,并高聲喊到:“到、到、到,福到財到好運到,狀元紅醬豬臉到。”然后由值臺服務員進行菜品介紹。
把這種方法運用到實際上菜過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服務員一邊走一邊敲鑼,客人們的眼神都跟著這道菜走,都想點一道這個菜試一試。而點這道菜的客人感覺很有面子,花58元(小份08元),值!
招牌菜“小二牛肉”的15個細節
該店一道招牌菜“小二牛肉”(詳細制作方法見2006年1月第6頁),在不斷的規范、改進過程中,單是這一道菜,就整理出了15個制作細節:
1、選用新鮮的牛腮肉,以大小在400―500克、肉質較硬、筋較多、顏色較紅為佳。
2、牛腮肉表面的雜毛、硬皮、碎骨等雜物要去除干凈。
3、牛腮肉要泡凈血水,冬季泡的時間不少于6小時,夏季血水比較容易去凈,但至少也要洗三遍。
4、鹵制前先汆沸水,加一點高度酒,煮2分鐘。
5、鹵制時鹵水桶底部要墊上竹篦子,以防糊鍋。
6、鹵桶內要加入青菜包(姜、蔥、洋蔥、胡蘿卜、辣椒、香菜、芹菜)調味,以去除其腥味。
7、大料包開鍋后加入。每個大料包(桂皮、草蔻、羅漢果、白芷、肉蔻、甘草、山奈等)可以用兩次,第一次煮20分鐘即可取出,第二次一直煮到最后。
8、鹵制時勤翻動。勤用筷子試成熟度,先熟先出鍋。
9、鹵制過程中注意火候的大小,保持鍋內鹵水翻騰似狀。
10、制作過程中及時調味,多嘗口。
11、料包第一次用完后,自然冷透,入冰箱保存。
12、成品出鍋后不能濺入生水。
13、牛肉桶提前洗好,擦干水珠。
14、成品自然涼透后再入恒溫柜。
15、制作過程中要一次性加足水,不能中途加水。
董事長的現場改革
注重細節的“一家親”人,無時無刻不在動腦筋,類似這樣的改進,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有一次,韓曉寧在店里請一位劉姓朋友吃飯,在上這道菜時,值臺服務員按照既定的祝福語說:“此菜寓意鴻運當頭,紅紅的豬臉、綠綠的小蔥預示出您堆金攢玉的錦繡前程。祝您:財運相隨,事事順利。”這時,韓曉寧對值臺服務員說:“既然已經知道這位客人是劉總,那么祝福語就得及時改動,你應該說祝劉總財運相隨,事事順利。以后再有類似情況,也要這樣變通。”值臺服務員聽了,立即拿出隨身攜帶的細節本,記了下來。
“細節本”是“一家親”無論任何職位和級別,人人必備的“寶貝”。記錄領導傳達的任務、偶然發現的需改進的問題、應該繼續發揚的優點、腦子里一閃而過的想法等等,隨時都要記在細節本上。這個方法是韓曉寧教給大家的,并在企業中形成制度,不定期抽查。據說,這位董事長家的衛生間里都放著用于隨時記錄的小本。
一塊石頭的瘋狂改良
《中國大廚》2009年2月B-17頁詳細介紹過這家店的“瘋狂石頭烤鮑魚”,這道菜所用的火山石其實是韓曉寧的朋友偶然從昌樂火山口帶回來的,這種火山石是火山爆發后形成的,耐高溫、耐灼燒。于是,用心的“一家親”人用它研制出了一款很有特色的菜。改進過程如下圖所示:
員工管理的六個妙招
“住賓館”和“開小灶”
以“營造家的感覺”為服務理念的“一家親媽媽菜”,在員工管理方面也秉承著這個原則。有一次,二樓的一名服務員在上樓時不小心扭傷了腿,上廁所都不方便。韓曉寧知道這件事以后,馬上在離酒店很近的地方為這名服務員安排了一間賓館,洗澡和上廁所都很方便。
如果哪位員工生病了,公司會安排他休息,并且一日三餐都可以享受病號餐。病號餐是根據員工病情特意安排的,比如員工如果是中暑,就會為他安排解暑降火的飯菜。有的員工年齡比較小,老家偶爾會來人探望,這時公司就會為員工的家人安排住宿。
山雞蛋讓“他爹”包了
店里用的山雞蛋,原本是供貨商提供的,后來一名員工說,老家的父親能收到山雞蛋,可以賣給店里。部門領導覺得,與其從供貨商那里進貨,不如把錢讓自己的員工賺。此后,店里的山雞蛋都是由這名員工的父親從農家收上來,再以8元/斤的價格賣給店里,這樣讓員工有錢賺的同時,農家收上來的山雞蛋質量也更有保證。
“新員工餐”領導作陪
“一家親”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為新來的員工準備“新員工餐”。新員工上班的第一天,不需要接觸實際工作,只須在店里轉一轉、看一看,熟悉一下各種情況。當天中午,店里會按照30元/人的標準,為該員工制作“新員工
餐”,并由店總或部門負責人陪同共進午餐。因為一起吃飯容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所以共進午餐是一個新員工和領導之間相互了解、相互接受的好機會。
誰是師傅徒弟說了算
吃過午飯,店總會找來該部門負責人和幾名骨干員工,每人做一下簡單的自我介紹,和新員工一起聊一聊,每個人都向新員工談一下,如果我來帶你,我會教你些什么內容,會如何教你。然后讓新員工根據自己的判斷和意愿,選擇讓誰來做自己的老師。被選定的老師會送給徒弟一個小禮物,一支筆,一個本子,或者其他東西,雖不貴重,卻可以表達自己作為一名師傅和老員工,對徒弟的關懷。
隨后,師傅會帶這名新徒弟去見其他部門負責人,大家隨便聊點什么,談談工作,甚至說個笑話,都會增強同事之間的交流,利于日后的團結和合作。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師傅要把包括企業文化、服務要求、操作細則等各方面的知識傳授給新員工。一個月以后,新員工要參加轉正之前的考試,試題包括企業文化、所在崗位工作中需注意的細節等內容。如果考試成績在60―85分之間,新員工可以順利轉正;如果考試成績在85分以上,則根據所帶新員工的人數、新員工的實際表現等情況,給予師傅50―300元的獎勵;如果考試成績在60分以下,新員工不能轉正,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對師傅施行50―100元罰款,或者降級,并責令師傅為新員工補課,半個月之內必須通過考試,否則,新員工不予錄用。
飯店設立“督察室”
作為一個餐飲企業,“一家親”的企業機構設置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環節――程序部。這個機構類似“督察室”,負責對公司日常工作進行提醒、監督、檢查。
程序部設有一個短信平臺,儲存著所有員工的手機號碼。平時會議中制定的固定工作計劃和決策,程序部都做詳細備案,并通過短信平臺以群發的方式向所有該任務的相關人員發送短信――最近一兩天有什么任務需要去完成;有什么工作今天應該已經完成了,等等。對于追加計劃,比如領導在非會議場合臨時下達的指令等情況,在下達指令的同時,也會給程序部短信平臺發短信,程序部根據短信及時備案,以便對相關人員進行提醒和檢查。因特殊情況在規定時間內完不成任務的,要及時說明原因并打延時單。
為避免出現領導下達了臨時指令卻沒有給程序部發短信的情況,在每天下午兩點由財務部、采購部、安保部、程序部四部門第一負責人參加的碰頭會上,要收集前一天領導下達的臨時指令,統一由程序部備案,并進行提醒、監督和檢查。
這種短信提醒的方式對員工的幫助非常大,尤其是領班、部門主管等負有一定管理責任的員工,由于每天要處理大量繁雜的事務,很容易出現遺漏,有接近三成的任務和指令是經過短信提醒才想起去執行并按時完成的。對此,關興海深有感觸:“比如,我們二季度工作計劃中有一項六一兒童節搞促銷的任務,但是我們忙起來之后很難留意到是不是快到兒童節了,這時,程序部就會提前發短信提醒你――該寫兒童節活動計劃書了,對我們很有幫助。”
除了上述工作,程序部還要在各分店質檢專員的協助下,完成對各店服務質量、衛生情況的檢查和員工績效管理等工作。
設立“人數獎”,服務員爭搶回頭客
為了提高服務員的工作熱情,“一家親”設立了“服務人數獎”。根據每名服務員一個月的總服務人數,按照每服務一人0.15元的規定,對服務員進行獎勵。
為了增加服務人數,服務員自覺提高了服務質量,希望通過提供優質的服務,使客人下次再來時還找自己服務。現在,不少老顧客到店里吃飯都點名要找某位服務員服務。有一對老夫妻,帶著個孩子,最近這半個月每天都要到該店吃飯,而且每頓飯都點名一定要服務員小馮為他們服務。有時候小馮實在忙不過來,他們寧肯等著。
現在,“一家親餐飲有限公司”已經擁有兩家直營店和一家加盟店,為籌劃下一家直營店,現正在招聘包括公司財務總監、人力資源部總監、質檢經理、培訓師、前廳管理人員、各崗位廚師、點菜師等在內的多個職位,聯系電話:13780757580,鄭經理。
野味四大缸
主料:螞蚱100克,蟈蟈100克,金蟬100克,山蝎100克。
輔料:青紅尖椒末30克,蒜泥10克,蔥末10克,香菜末10克,小單餅300克。
調料:味達美15克,香油1克,鹽、味精、糖各2克,麻汁5克,雞粉2克,香醋10克,麻椒面、辣椒面各10克。
制作1、將四種昆蟲分別八六成熱油中炸制2分鐘,撈出瀝油,分別用蒜臼子搗成細末備用。
2、螞蚱末加入青紅尖椒末,入鹽、味精、雞粉、味達美5克拌勻,制成辣椒清香味很濃的螞蚱醬。
3、蟈蟈末與蒜泥、麻汁、香醋拌勻,制成蒜泥口味的蟈蟈醬。
4、金蟬末加入蔥末、味精、味達美5克、麻椒面、辣椒面拌勻,制成麻辣口味的金蟬醬。
5、山蝎末加入香菜未和剩余味達美,拌勻,制成原味山蝎醬。
6、將四種醬分別裝入盛器中,放在茶盤上,一側放上裝有小單餅的小筐,在做盤飾的南瓜葉或黃瓜葉上放四只油炸過的完整昆蟲,即可上桌。
制作關鍵:炸后的昆蟲必須用蒜臼子搗碎,才會有香味。
脆參海涼粉
原料:脆參1只,海涼粉100克。
調料:蒜末5克,香菜末3克,陳醋7克,味達美5克,辣鮮露2克,美極鮮2克,米醋3克,純凈水5克。
制作:1、脆參改成拇指大小的丁,冰鎮至涼透。海涼粉改成拇指丁,放入冰箱內冷藏半小時以上備用。
2、取一小盆,加入陳醋、味達美、辣鮮露、美極鮮、米醋、純凈水攪勻,加入蒜末、香菜末、海參丁,浸泡5分鐘。4、冰鎮過的海涼粉放入盛器中,將浸泡好的海參丁連汁一起澆上即可。
脆參的預制方法:
1、活海參腹部開刀,去除內臟和沙嘴備用。
2、凈鍋入水,大火燒至90℃,下入海參,再慢慢加熱,使水溫保持在90℃左右,燙5分鐘撈出,把燙透的海參放入冰水中,激2分鐘使其涼透,撈出。
3、取一個不銹鋼小盆,放入冰水激過的海參,加少許冰塊,雙手五指并攏慢慢攪拌揉搓約5分鐘(手法類似于打脆入帶),至海參起沫,用指甲可以掐動,而且晃動起來感覺有彈性即可。一次揉搓的海參不宜過多,如圖所示小半盆即可。
4、打好的海參納盆,加入純凈水,放入幾片檸檬片和蔥姜片,入保鮮冰箱保存即可。
注:海參加工后,至少要在純凈水中泡三個小時以上,否則海參本身會很咸且發腥。
《中國大廚》對“一家親”的“搖滾轉
爐”進行了介紹之后,來“一家親”學習和購買技術、設備的全國各地朋友絡繹不絕,在和各地同行朋友的不斷交流中,該店的大廚們得到了很多靈感和建議,通過不斷的創新,研發出了包括“搖滾炒脆參”、“搖滾時蔬”、“搖滾蛤蜊”、“搖滾小龍蝦”等在內的“搖滾系列菜品”,并借著笑星“小沈陽”的東風,把搖滾轉爐的操作師傅裝扮成“小沈陽”的模樣,在明檔制作,客人都感到很有意思,菜品銷量很不錯。用韓曉寧的話說:“搖滾菜品未必比炒鍋師傅做得好吃很多,但肯定不比炒鍋做得難吃,關鍵是這種前所未有的明檔操作形式,是很能吸引客入眼球的噱頭,而且使用搖滾轉爐,一個人可以干五個人的活,效率很高。”搖滾轉爐加盟、購買電話:13780757580。
搖滾椒香海鮮
主料:白蛤、花蛤、小扇貝、海蜆各80克。
輔料:鮮花椒20克,青杭椒50克,蒜片5克,干辣椒5克。
調料:小茴香2粒,紅油10克,啤酒60克,鹽、味精、糖各3克,色拉油10克。
制作:1、轉爐點火燒熱,下入色拉油,加蒜片爆至金黃色并出香,入小茴香、干辣椒煸至于香。
2、將四種海鮮倒入搖滾轉鍋中,加入啤酒,使轉爐轉動,大火炒3分鐘,加入鹽、味精、糖、青杭椒、鮮花椒,炒半分鐘,淋紅油,出鍋即可。
制作關鍵:為保持鮮味,海鮮不飛水。烹制時不加水只加啤酒。
特點:咸鮮椒香微辣。搖滾時蔬
主料:紫菜花400克。
輔料:蒜丁10克,鮮蘆筍3根,紅椒圈1個。
調料:橄欖油5克,鹽3克,味精3克,糖3克,淀粉3克。
制作:1、將紫菜花去根,改成朵,與鮮蘆筍、紅椒圈一同入1000克沸水中飛水1分鐘(水中加鹽20克、糖5克)。2、搖滾轉爐點火,按下開關使其轉動,待轉爐均勻受熱后,入橄欖油燒熱,入蒜丁爆至金黃色并出香,入紫菜花、鹽、味精、糖拌勻,轉爐轉動1分鐘,勾芡,淋少許橄欖油,出鍋裝盤。3、鮮蘆筍用紅椒圈套上,成三腳架狀裝飾到盤中,上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