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荷花詩詞

      荷花詩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荷花詩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荷花詩詞

      荷花詩詞范文第1篇

      關鍵詞:其實 詞匯化 語法化

      一、引言

      沈家煊(1994)將“語法化”定義為“通常指語言中意義實在的詞轉化為無實在意義、表語法功能的成分這樣一種過程或現象,中國的傳統語言學稱之為‘實詞虛化’”。隨著語法化研究的深入,與語法化相對的詞匯化開始進入研究者的視野。國外的詞匯化研究開始時是作為語法化的反例而提出來的,用以質疑語法化的單向性。實際上,語法化和詞匯化的演變過程并非是對立關系,而是垂直相交的。本文以“其實”為例,探討詞匯化和語法化各自的特點以及彼此之間的聯系。

      《現代漢語八百詞》認為,“其實”是“表示所說情況是真實的”“用在動詞前或主語前”的副詞,主要有兩種作用:一是“引出和上文相反的意思,有更正上文的作用”;二是“表示對上文的修正或補充”。朱冠明(2002)認為,“其實”是具有傳信功能的評注性副詞,表明說話人主觀認為“其實”所在的整個命題真實;在語義上承接上文并引出和上文相反的意思,或修正或補充上文,略帶轉折意味。

      二、“其實”的成詞過程

      最早,“其實”是一個偏正詞組,其中的“其”是代詞,“實”指果實,“其實”義為“它的果實”。如:

      (1)坑忻罰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詩經?國風?召南》)

      (2)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莖,其實如棗,可以已聾。(《山海經?西山經》)

      (3)食其食者不毀其器,食其實者不折其枝。(《淮南子?說林訓》)

      這種用法一直延續到民國。如:

      (4)其上多丹木,其葉如谷,其實大如瓜,赤符而黑理。(民國《上古秘史》)

      另外,由“實”的本義引申出“實質,實際上”義,這個義項在上古時已經出現。如:

      (5)匪寇婚媾,知其非寇而實親也。(《周易》)

      (6)世祿之家,鮮克由禮,以蕩陵德,實悖天道,敝化奢麗,萬世同流。(《尚書?畢命》)

      可以看出,在上古時代“實”已由“果實”這一義項引申出“實質”義。在此義項基礎上,“其實”仍然是個偏正詞組。如:

      (7)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國語?晉語八》)

      (8)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孟子?滕文公下》)

      (9)今為說者,又不察其實,乃信其名。(《荀子?堯問》)

      在例(7)~(9)中,“其實”作為一個名詞性結構主要充任句子的主語或賓語。其中,在主語位置上的“其實”演化為后來的副詞。如:

      (10)而其名無不辱者,其實無不危者,無公故也。(《呂氏春秋?有始覽》)

      (11)道家無為,又日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史記?太史公自序》)

      (12)紹御軍寬緩,法令不立,士卒雖眾,其實難用。(《三國志?荀荀枚賈詡傳》)

      (13)勃海雖郡,其實州也。(《后漢書?袁紹劉表列傳》)

      例(12)、(13)中的“其實”既可以理解為偏正詞組,也可以理解為副詞。

      朱冠明(2002)認為,“其實”徹底虛化為副詞最早是在晉代。如:

      (14)太祖謂休曰:“汝雖參軍,其實帥也。”(《三國志?諸夏侯曹傳》)

      (15)卿王室肺腑,年秩雖卑,其實帥也。(《晉書?載記第二十三》)

      朱冠明(2002)認為,例(14)、(15)中的“其”已沒有別的可指代的對象,因此這里“其”的指代功能已經完全虛化,“其實”已經凝固成為一個副詞。但實際上,我們依然可以從上下文中找到“其”的指代對象,例(16)中的“其”指的是曹休,例(17)中的“其”指的是苻飛龍。

      上文已經提到,在主語位置上的“其實”后來演化為副詞,因此當其他名詞性成分取代“其實”的主語地位,即“其實”和其他主語共現時,就可以認為此時“其實”已經完全虛化為副詞。查閱語料庫可知,“其實”和其他主語共現最早出現在李善對《昭明文選》所作的注解中,其中引用《左傳》中的例句如下:

      (16)《左氏傳》,然明曰:鄭國其實賴之。(李善注《昭明文選?冊魏公九錫文》)

      查現存《左傳》原文為:

      (17)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實不才,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李善注《昭明文選》有時不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而是根據文意用自己的話進行敘述①。由此可知,在唐代,“其實”已經虛化為副詞。又如:

      (18)其實權不欲臣事契丹,故堅辭之,非避事以違命也。(《舊五代史》卷九十二)

      (19)其實鄧距成都才百六十里,高距鄧千里,其欺周如此。(《資治通鑒》卷二百五十一)

      在戲曲小說中,“其實”作為副詞更為常見。如:

      (20)小人其實不曾知道。(元《樸通事》)

      (21)他其實咽不下玉液金波,誰承望月底西廂,變做了夢里南柯。(元?王實甫《西廂記》)

      (22)賊人哀告道:“小人其實不曾偷得一毫物事,便做道不該進來,適間這一頓臭打也折算得過了。”(明?凌鞒酢抖刻拍案驚奇》)

      (23)其實,你門下胡為亂做,不知順逆,一味恃強,人言獸行。(明《封神演義》)

      三、“其實”的~匯化和語法化的動因和機制

      沈家煊(2004)認為:“‘詞匯化’還有一個重要含義,那是指詞的組連(包括詞組)變為詞的演變,這種意義上的‘詞匯化’十分常見,而且往往和語法化重合在一起。”具體到“其實”這個詞,由上文分析可知,“其實”在成詞的過程中幾乎同時具有語法功能,其詞匯化和語法化幾乎同步。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詞匯化和語法化相比較,語法化是第一位的,詞匯化是第二位的。語法化是目的,詞匯化是結果。“其實”成詞的過程中,詞匯化和語法化兩者相互糾纏,下文將討論二者發生的動因和機制。

      (一)詞義變化

      詞義的虛化會引起詞的功能的改變,從而使詞可以用在新的語法位置、結構關系上。解惠全(1987)認為,一個詞由實詞轉化為虛詞,一般是由于它經常出現在一些適于表現某種語法關系的位置上,從而引起詞義虛化,進而實現句法地位的固定,轉化為虛詞。《說文解字》:“實,富也。從宀從貫。貫,貨貝也。”“實”本義為“充實”,后被引申為草木的果實,最后引申為“實際”“現實”義。在“其實”這一詞組中,“實”字只有“果實”和“實際”兩種意思,而“其”字一旦虛化,則“實”字只能解釋為“實際”。由此可見,“其”字的虛化是“其實”語法化和詞匯化的關鍵。

      朱冠明(2002)認為,偏正詞組“其實”作主語時,絕大多數都是作后一分句的主語,全句另有大主語,“其”復指之前的大主語,當大主語的影響足夠覆蓋全句時,“其”對大主語的復指便成了羨余。另外,董秀芳(2002)認為,在一些情況下“其”可以看作是一個定指標記,可對譯為英語中的定冠詞“the”。如:

      (24)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易?乾卦》)

      (25)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左傳?隱公元年》)

      (26)孔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論語?八佾》)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其”字在上古時期就已經虛化成一個定指標記,無法將之理解為“代詞+的”的形式。

      “其”和“實”在上古時期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虛化,使得作為短語的“其實”逐漸喪失理據性,促使偏正結構短語進一步向單純詞演化。可以認為,詞義變化是“其實”詞匯化和語法化的重要基礎。

      (二)語境吸收

      語用機制是詞匯化和語法化的重要動因。由于語法化是一個漸變的過程,需要反復使用才能實現。一個詞匯經常在某一語境中出現,就容易發生“語境吸收”的情況。“語境吸收”一般指的是,某一詞匯或結構經常出現在某一語境下,從而吸附了該語境的某些意義。在反復使用的情況下,“其實”的義項發生了語境吸收。據鄭麗婭統計,北宋時期,僅“雖……其實……”的句式在文獻中就已出現60多例。語言單位在話語中的不斷重復會導致原本由若干個獨立的單位所構成的序列逐漸被處理成一個單一的單位或者組塊。如果重復使用一個詞、詞組或者結構式會逐漸減少其語義力量和信息值,從而使意義變的虛化或泛化。如:

      (27)法和曰:“吾先于此洲建一剎,雖名為剎,其實賊標。”(唐?徐炫《五代新說》)

      (28)附葉黃澀,至惡,煮亦不美。看雖似多,其實倍少。(元《農桑輯要?葵》)

      由例(27)、(28)可見,“雖……其實……”結構具有表達兩個相反意思的功能,其中“雖……”引出原本認為的意思,“其……”引出和上文相反的意思或更正上文。由于該語境的反復出現,使得“其實”吸收了該語境的意思,從而具有了引出和上文相反的意思或更正上文的作用,成為關聯副詞。

      (三)重新分析

      “其實”作為主語所在的句型一般是:分句1+(其實)分句2。“其”所指代的對象和分句1的主語有三種關系。一是“其”的指代對象和分句1的主語一致,“其”的指代意義最強。例如:

      (29)楚雖有富大之名,其實空虛。(《戰國策?魏策》)

      (30)侯脫雖名漢臣,其實漢賊。(《晉書?列傳第七十》)

      二是“其”指代分句1,“其”的指代意義減弱,成為羨余成分。如:

      (31)故君子耕稼田魚,其實一也。(《鹽鐵論?卷一?力耕》)

      (32)故時人見蘭好直言,謂帝面折之而蘭自殺,其實不然。(裴松之注《三國志?魏志?卞后傳》)

      三是難以為“其”找到一個合適的指代對象,“其”的指代意義最弱。如:

      (33)桓公伐蔡也,號言伐楚,其實襲蔡。(《戰國策?西周策》)

      (34)杜v雖領使名,其實叔文專總。(《舊唐書?本紀第十四》)

      當“其實”這一短語出現在第二、三種情況中時,“其”的指代意義隱現,“實”的意義被突顯,使得“其實”被重新分析為一個詞。

      注釋:

      ①陳緒波.《文選》李善注中的《左傳》材料述略[J].河西學院學報,2013,(3):70-74.

      參考文獻:

      [1]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437.

      [2]董秀芳.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3]解惠全.談實詞的虛化[A].語言研究論叢(4)[C].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7.

      [4]沈家煊.“語法化”研究綜觀[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4):17-24.

      荷花詩詞范文第2篇

      膩滑、光滑、滑潤、滑潤圓滑、滑膩

      平滑的近義詞詳細信息:

      ni hua

      1、膩滑

      示例:不要留舊標簽在利用過的紙箱上運單應貼在箱面上不可掩蔽運單的電腦條紋碼(包括用透明膠紙)要保持運單膩滑干凈。

      guang hua

      2、光滑

      示例:百萬年以來,它們在波浪中來回地翻滾,堆積成巨大的海岸,也許會有人希望用挖掘機的鏟子來挖開這些鵝卵石,來看看下面那無疑是很光滑的沙子。

      hua run

      3、滑潤

      示例:應用于冰淇淋中,使水、脂肪、蛋白質等形成均勻、分散、穩定的混合物并能避免冰晶的出現,同時口感細膩、滑潤形成性好。

      hua run yuan hua

      4、滑潤圓滑

      暫無關于滑潤圓滑的示例或者釋義信息,歡迎您的補充。

      hua ni

      5、滑膩

      示例:源自植物來源的活性成分,無滑膩感,泡沫豐富、香味清新,營養滋潤肌膚,浴后可防止皮膚干燥,輕松止癢,倍感滑爽舒適。

      平滑拼音和解釋:

      荷花詩詞范文第3篇

      [關鍵詞] 氧化鋯; 飾瓷; 結合強度

      [中圖分類號] R 783.1 [文獻標志碼] A [doi] 10.3969/j.issn.1000-1182.2012.06.022

      由于對美學要求的提高,各種新型的牙科材料不斷問世。近年來,全瓷由于具備比金屬烤瓷更優良的美學性和生物相容性,受到臨床醫生和患者的極大青睞。

      鋯瓷由于強度高,同時具有白色的外觀和穩定的化學性能及結構,已成為固定修復的主要材料,尤其是后牙、長橋的修復。為提高局部美觀效果,鋯瓷基底表面會烤上一層飾瓷。但由于鋯瓷強度高,破壞性壓力會存留于飾瓷層,從而在核瓷-飾瓷界面產生裂紋,導致修復失敗。據報道,全瓷冠飾瓷的失敗率明顯高于金屬烤瓷冠,金屬烤瓷冠36個月后僅0.4%的單冠修復和2.9%的固定橋修復失敗,而全瓷冠中,15%的飾瓷在2年內出現裂紋,25%在31個月內出現裂紋[1]。本實驗主要對比和分析臨床幾種常

      用的全瓷系統飾瓷的剪切強度,為臨床全瓷系統的

      選擇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材料和設備

      4種鋯瓷材料:Lava(3M ESPE公司,美國)、

      Cercon(DeguDent公司,德國)、 IPS e.max ZirCAD(Ivoclar vivadent 公司,列支敦士登)、Procera(Nobel Biocare公司,瑞典)。AGS-X電子萬能試驗機(Shi-

      madzu公司,日本),PXS-100體式顯微鏡(上海光學儀器五廠有限公司)。

      1.2 試件的制作

      制作直徑為8 mm、厚度為3 mm的Lava、Cercon、IPS e.max ZirCAD、Procera試件各20個,分別為Lava組、Cercon組、IPS e.max ZirCAD組、Procera組。每組各選10個試件表面烤制厚度為1 mm的相應飾瓷,10個試件表面烤制厚度為2 mm的相應飾瓷。所有操作程序均嚴格按照廠家要求進行,由同一人完成操作。

      1.3 剪切強度的測定[2]

      測試前,所有試件于37 ℃去離子水中浸泡24 h。將試件固定于特制不銹鋼夾具-底座-體式模具(圖

      1)上,放置于萬能實驗機中,加載頭的切端厚度為1 mm,錐度為45°,切端豎直面與氧化鋯試件豎直面緊貼,向下滑行至底座標記位置,確保每個試件測試時位置相同并使加載力均作用于雙層瓷界面處,以0.5 mm·min-1的速度加載至飾瓷脫落,記錄破壞時的最大載荷力F(N)和瓷結合面積S(mm2)。剪切強度(P)根據公式P=F/S來計算。

      1.4 斷裂模式觀察

      采用體式顯微鏡觀察基底瓷和飾瓷結合界面處飾瓷的殘留及破壞情況。

      1.5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用雙因素方差分析(2-way ANOVA)和LSD-t檢驗進行各樣本均數間的比較。檢驗水準為雙側,α=0.05。

      2 結果

      2.1 剪切強度

      各組的剪切強度見表1。不同飾瓷厚度試件的剪切實驗負荷-位移曲線見圖2、3。Lava組和Cercon組的剪切強度高于IPS e.max ZirCAD組和Procera組(P0.05),IPS e.max ZirCAD組和Procera組的剪切強度無統計學差異(P>0.05);飾瓷厚度為2 mm的試件的剪切強度高于飾瓷厚度為1 mm的試件(P

      neering ceramic

      2.2 斷裂模式

      飾瓷和基底瓷分離后,肉眼觀察大部分基底瓷

      結合界面處均有少量飾瓷的殘留。各組的試件斷裂模式見表2。從表2可見,各組試件破壞模式均以界面破壞為主,斷裂發生在核瓷和飾瓷之間;部分破壞模式為既發生核瓷和飾瓷界面之間的斷裂又合并飾瓷層內的斷裂的復合型破壞。

      3 討論

      二氧化鋯全瓷在最近10年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由于鋯瓷的撓曲強度可達900~1 200 MPa,而飾瓷的撓曲強度僅為60~120 MPa,且二者的熱膨脹系數不同,從而導致燒結時界面的應力分布不均衡[3]。因此,核瓷-飾瓷結合面是全瓷修復的薄弱環節。

      影響核瓷-飾瓷結合面的因素有很多:核瓷和飾瓷之間的化學匹配、熱膨脹系數的匹配、核瓷和飾瓷之間的厚度比、核瓷表面的粗糙程度及反復燒結等,這些對材料的性能都有很大的影響[4-6]。

      在本實驗中,選取了4種不同的二氧化鋯基底材料,測定其與相應的飾瓷之間的剪切強度。結果表明:Lava組和Cercon組的剪切強度顯著高于IPS e.max ZirCAD組和Procera組(P

      組的剪切強度無明顯差異,IPS e.max ZirCAD組和Procera組的剪切強度也無明顯差異。這表明不同的基底材料和飾瓷之間的結合強度不同。

      全瓷冠厚度對全瓷冠強度的影響尚存在爭議。Webber等[7]研究表明, 飾瓷厚度的變化對飾瓷的破壞力無明顯影響;而Harrington等[8]研究表明, 隨著飾瓷厚度的增加,飾瓷抵抗破壞的能力也增加。這一點與本實驗結果相似,飾瓷厚度為2 mm的試件的剪切強度明顯高于飾瓷厚度為1 mm的試件(P

      在以往的研究中,飾瓷的剪切強度為22~41 MPa。在本實驗中,1 mm飾瓷時所測得的剪切強度偏低,2 mm飾瓷時的剪切強度和以前的研究結果相似。這可能和試樣飾瓷厚度的設計有關。在以往的實驗中飾瓷厚度的設計均至少為3 mm[9-10],而本實驗中由于考慮到臨床上飾瓷不可能達到這一厚度,故設計為更接近于臨床的厚度(1 mm和2 mm)。

      本實驗中各組試件破壞模式均以界面破壞為主,斷裂發生在核瓷和飾瓷之間;部分破壞模式為復合型破壞。在氧化鋰基底的全瓷中,盡管核瓷強度大于飾瓷,一旦裂紋產生于飾瓷層,裂紋不會自動終止,也不會偏離原來的方向,裂紋會迅速傳播。而在氧化鋯基底全瓷中,盡管裂紋產生于飾瓷層,由于界面的弱結合強度和氧化鋯的高強度,裂紋會在界面層終止并沿著界面傳播[1]。因此在鋯基底-飾瓷中,

      表現為大面積的飾瓷剝脫[3]。

      本實驗提示,在臨床工作中應根據臨床需要選擇適當的基底材料,并保證飾瓷的厚度。由于臨床上修復體形態復雜,因此實驗中的剪切強度和臨床上會有一定差距,今后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Ozkurt Z, Kazazoglu E, Unal A. In vitro evaluation of shear bond

      strength of veneering ceramics to zirconia[J]. Dent Mater J, 2010,

      29(2):138-146.

      [2] 殷家悅, 張忠提, 艾, 等. 釔穩定氧化鋯基底材料與飾面瓷

      結合性能的實驗研究[J].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2009, 27(6):669-

      672.

      Yin Jiayue, Zhang Zhongti, Ai Hongjun, et al. Study on the com-

      patibility of yttria-stabilized zirconia framework bonded to the cor-

      responding veneering ceramic[J]. West China J Stomatol, 2009, 27

      (6):669-672.

      [3] 劉亦洪, 馮海蘭, 劉光華, 等. 全瓷修復體飾瓷疲勞損傷的初步

      分析[J]. 北京大學學報: 醫學版, 2010, 42(1):46-49.

      Liu Yihong, Feng Hailan, Liu Guanghua, et al. Fatigue damage

      analysis of porcelain in all-ceramic crowns[J]. J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s, 2010, 42(1):46-49.

      [4] López-Moll?? MV, Martínez-Gonz??lez MA, Ma?es-Ferrer JF, et al.

      Bond strength evaluation of the veneering-core ceramics bonds[J].

      Med Oral Patol Oral Cir Bucal, 2010, 15(6):e919-e923.

      [5] Komine F, Saito A, Kobayashi K, et al. Effect of cooling rate on

      shear bond strength of veneering porcelain to a zirconia ceramic

      material[J]. J Oral Sci, 2010, 52(4):647-652.

      [6] Choi BK, Han JS, Yang JH, et al. Shear bond strength of venee-

      ring porcelain to zirconia and metal cores[J]. J Adv Prosthodont,

      2009, 1(3):129-135.

      [7] Webber B, McDonald A, Knowles J. An in vitro study of the com-

      pressive load at fracture of Procera AllCeram crowns with varying

      thickness of veneer porcelain[J]. J Prosthet Dent, 2003, 89(2):

      154-160.

      [8] Harrington Z, McDonald A, Knowles J. An in vitro study to in-

      vestigate the load at fracture of Procera AllCeram crowns with va-

      rious thickness of occlusal veneer porcelain[J]. Int J Prosthodont,

      2003, 16(1):54-58.

      [9] Komine F, Kobayashi K, Saito A, et al. Shear bond strength be-

      tween an indirect composite veneering material and zirconia cera-

      mics after thermocycling[J]. J Oral Sci, 2009, 51(4):629-634.

      [10] Fischer J, Grohmann P, Stawarczyk B. Effect of zirconia surface

      荷花詩詞范文第4篇

      晶瑩無瑕的雨水,

      在紅塵里徘徊,

      終醉。

      為他流了多少淚?

      數一數,

      就讓人心碎。

      天不作美,

      為何他

      一去不歸?

      “易求無價寶,

      難得有情郎。”

      放棄那

      永不綻放的

      花蕾,

      走進他人的

      夢中

      不回。

      這雨,

      終是染上

      人世的污穢。

      為何?

      為何?

      且問,

      紅塵里,

      到底是

      荷花詩詞范文第5篇

      關鍵詞:地理教學;古詩詞;內容分析

      一、巧用詩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教育的藝術并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有時候一句優美的古詩就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如在講授《黃河的治理與開發》時就引用了李白《將進酒》里著名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學生頓時興致盎然,教師發問,詩句里的“天上”指的是哪里,為什么說來自天上?“奔流到海”又指什么?請大家對照黃河水系圖尋找答案。就這樣學生很快進入對黃河的探討研究中去。

      二、善用詩詞內容分析所學知識,幫助理解記憶

      中國詩詞里面有許多都跟地理知識有關,如果能在教學中適時地引用,對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是非常有用的。如白居易的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因海拔的升高而導致氣溫的降低,再如李白的詩句有“欲渡黃河冰塞川”反映了我國河流因冬季南北溫差大,北方河流會有結冰現象,此時可聯想到長江,再結合黃河與長江共同流經青藏高原,后分開流淌在秦嶺兩側,總結成新詩“一樣俱從天上來,山南山北各不同。黃河已是冰塞川,長江依舊向東流。”枯燥的地理知識一下子活了起來,學生在輕松又高雅的氣氛中即領略到我國復雜的地形氣候特征,又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利用古詩句描述的地理現象判斷地理成因、規律,深化知識

      相關期刊更多

      詩詞月刊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文化藝術出版社

      景德鎮陶瓷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景德鎮市人民政府

      博覽群書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光明日報社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频|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少妇 | 久久久久久久尹人综合网亚洲|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AV成人潮喷综合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99| 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影院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亚洲无码视频在线| 亚洲色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网站|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冫|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电影不卡|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 亚洲第一页日韩专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亚洲A∨无码无在线观看| 亚洲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色在线亚洲视频www| 亚洲av无码兔费综合| 亚洲情侣偷拍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videos| 在线观看亚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