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老師的感人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責任大包干制護理;老年骨科病人;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7-0373-01
2010年初衛生部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1]。我院護理部要求在2011年底在全院護理單元全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我科為老年骨科,為了積極響應衛生部及我院護理部的號召,于2011年5月開始試行責任大包干制護理,現將實施后的效果及難點匯報如下:
1臨床資料
科室床位共計50張,護理人員共計14人,主管護師1人,護師8人,護士5人,無助理護士,床護比為1:0.28,其中護士長一名,現兩名護士休產假,科室另設一名病房主管及記賬護士,所以真正管床管病人的護士只有9人。我科收治的大多為高齡老年骨科病人,并多發各種內科疾病,而科室護理人員偏少,這就給護理上帶來相當大的難度,科室開展責任大包干制護理后效果顯著。但床護比不達標,科室主任在人員調配方面意見存在分歧,護理人員普遍存在倒夜班勤,超負荷工作狀態。
2實施步驟
2.1按照病房的結構及護理人員的人數,我科將病房床位分成兩組,每小組有兩名責任組長,第一小組護理人員4名,分管床位24張,第二小組5人,分管床位26張,每人平均分管床位5~7張。從患者的心理、飲食、用藥、基礎護理、健康宣教到出院指導,都由管床護士完成。每周進行一至二次健康宣教,其它的項目如果值班就由管床護士本人完成,如不值班就由本小組人員代替其完成。
2.2每日由病房主管檢查和督促管床護士工作的完成情況,每周護士長抽查每位管床護士管床管病人的效果,每月由兩小組組長進行交叉檢查落實的情況,科室每月對各小組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改進措施及跟蹤,并與績效掛鉤。每季度由護理部對每個護理單元責任大包干制護理的各項指標進行飛行檢查,并對每個護理單元存在問題提出整改要求且追蹤效果。
3實施效果
3.1護理質量及安全提高:因為護理部及科室的重視,檢查次數增多,護理人員有緊迫感,這就督促護理人員更好地去為病人做好各項護理及治療;質量與安全與護理人員的績效掛鉤,因此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加強,能嚴格按照分級護理制度巡視病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并能積極有效配合醫生搶救,有效避免了差錯事故的發生。
3.2病房管理、病人滿意度提升:護理人員由于工作范圍、職責更明確,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工作,微笑面孔對患者,護士的職業認同感也明顯增加,自身價值得到認可,工作起來更有責任心,服務質量大大提高[2]。護士管床管病人,病人有問題知道找誰,病人的問題能第一時間得到解決,護士經常巡視病房與病友溝通,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能做到及時整理病房,病房管理質量及病人滿意度有了顯著提升。
3.3醫護滿意度提高:原來醫生所管病人有護理上的問題不知道找誰,現在護士管床管病人后責任明確,醫生有問題就知道找管床護士,醫護之間關系協調、融洽。原來功能制排班時護士經常拖班,實施責任大包干分組護理后護護之間協調好,有比較、有競爭,工作進度與質量提高,加之我院護理部對簡化護理文書的重視,護士再也不用拖班,護士的滿意度也在提高。
4難點
4.1醫院支持力度不夠,硬件設施配備不齊全,護士很難完全做到床旁工作制,還是不停在病房與護士站之間奔跑。
4.2護理學是一門獨立的科學,而科主任對護理業務、功能、特點畢竟不是很熟悉[3]。在如今科主任負責制下的科室護理管理中,在床護比不達標的情況下,科室主任在人員調配方面意見存在分歧,護理人員普遍存在倒夜班勤,超負荷工作狀態。
5體會
開展責任大包干制護理對護理工作是有明顯的促進及推動作用,但在如今科主任負責制下的科室護理管理中要如何更好地開展值得我們去深思。在如今社會醫患關系緊張的情況下,做好責任大包干制護理,提高患者滿意度,融洽醫、護、患關系是我們每個醫務人員的職責。醫院、護理部及科主任的多一份支持與理解,是我們開展責任大包干制護理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衛生部.2010年“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Z].2010
——我心中的大英雄
黃曉樂
什么叫“消防”,我想不是每個人都能完全回答上來,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帶著這個疑問,我打開《現代漢語詞典》,其中的解釋為:“救火與防火”。發生火災,人們都會立刻撥打“119”電話,消防員叔叔會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現場救火。但總是或多或少的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電視、報紙經常報道類似事件,那場面真是慘不忍睹,觸目驚心。
火大家并不陌生。人們用它來燒熟食物、取暖、照明……人類與火是不能分開的。它可以為人類造福,但它又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疏忽大意,就會給人帶來災難。
在這方面,我還聽媽媽講過兩個關于消防員解救兒童和老人的感人故事。
那是一個夏天的夜晚,我睡不著覺,吵著媽媽給我講故事,媽媽沒辦法,只好講了兩個關于消防員的感人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消防員解救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她叫陳玲玲。
在1999年的農歷正月初一的晚上,人們都還沉浸在春節的喜慶氛圍中。陳玲玲和她的家人正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突然,陳玲玲發了高燒,爸爸和媽媽出去找大夫,讓陳玲玲獨自一人在家待會兒。這時,媽媽忘了關掉燒開水的電源,陳玲玲想下床喝口水。她一走到門口,那根電線冒出了火花,引起了火。三四歲的陳玲玲被濃煙給熏暈了。對面的鄰居看見陳玲玲家著火了,迅速撥打了“119”。消防員叔叔立刻趕到了現場。一位鄰居焦急的對一位身穿橙色衣服的消防員說:“陳玲玲還在里面呢,”這位消防員立即沖上樓。他撞開門沖了進去,突然一根大柱子把他壓住了。他不顧疼痛,用手心推開那沾著火花的柱子,把陳玲玲背在身上,沖出火場。陳玲玲得救啦!但這位勇敢的消防員卻離開了我們……
第二個故事是消防員解救一位七十九歲的老人。
在1996年的一個夏夜,一位老人在家的陽臺上燒廢紙,突然一陣風刮來,火花越來越大,一會兒周圍到處都是火。鄰居見老人家著火了,趕忙撥打“119”電話。不到5分鐘,消防員就到了這里。幾位身穿橙色衣服的消防員從消防車上跳下,他們飛一般的爬上車頂,用高壓水槍的水管對準老人的家,然后只看見一股強大的水注噴進了老人家的客廳,幾分鐘后,濃煙消失了,紅色長魔怪那長長帶血的舌頭被吐噬了,大火漸漸被熄滅了。老人終于得救了。
消防員叔叔——我們心中的大英雄!
尤溪縣實驗小學五年(一)班:黃曉樂
《最后一課》觀后感
壽縣實驗小學四(4)班 齊冠楠
星期日下午,我去電影院觀看了一部名叫《最后一課》的電影,這部電影非常感人,電影放映時,在場的所有人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電影講的是四川地震時汶川縣漢旺鎮上汽中學的一位普通教師譚千秋為保護地震時來不及逃走的四名學生,用自己的身軀和雙臂趴在講臺上,用實際行動給學生上完人生最后一課的感人故事。影片開始,譚老師在給學生上人生的價值這一課。他告訴學生,人有三種:第一種是對社會有益的人,第二種是不危害社會的人,第三種是對社會有害的人。譚老師告誡同學們,要做第一種人,絕不能做第三種人。課正上著,悲劇發生了,教室的墻壁和桌椅猛烈地搖晃起來,譚老師意識到地震發生了。他大聲喊道,“地震,同學們快跑。”“譚老師,教室里還有四位同學呢。”已經撤離的譚老師聽了同學的呼喊,二話沒說,又趕快跑回教室,讓那四位早已驚惶失措的同學躲在講臺下,自己卻趴在講臺上用身軀護住他們。譚老師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自己卻光榮地犧牲了……
1980年,宜春市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只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
一到白洋教學點,她發現這里條件比想象中還要艱苦。學校地處奉新縣和靖安縣兩縣交界的泥洋山深處,交通不便,離最近的車站都要20多里地,師生上學全靠兩條腿在崇山峻嶺間爬行。山村生活條件異常艱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當地人一樣,自己動手種菜。當地老百姓十分疑慮:這外地姑娘能堅持下來嗎?是不是想過渡一下,過不久就溜掉?這話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窮,前些年,教師如同走馬燈似的來了又走。但過了一年又一年,鄉親們不但看到支月英堅持了下來,還看到無論刮風下雨、結冰打霜,她都一個個送孩子回家,像自己親人一般對待。冬去春來,寒來暑往。這位外鄉的女教師,用自己38年的傾心守望,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成為深山鄉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師。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與一雙雙渴望知識眼睛相伴。她教孩子們讀書識字,唱歌跳舞,認識大千世界。但貧窮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顯落后。但艱苦的條件并沒有難倒支月英。剛參加工作時,她的工資只有幾十塊錢,有些孩子交不起學費,家長不讓孩子上學,支月英經常為學生墊付學費,墊著墊著,有時買米買菜的錢都不夠,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勸她趕緊離開,她總是笑著說:“日子會好起來的!”
窮山村的學校破爛不堪,她買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風拒之窗外,學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學校不通班車,每逢開學,孩子們的課本、粉筆等都是支老師和其他幾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運上山的,一趟下來,腰酸腿疼,筋疲力盡,渾身酥軟。山村的家長重男輕女,不讓女孩讀書,支老師走門串戶,與家長促膝談心,動員家長把孩子送來學校,沒讓一個山村孩子輟學在家。
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里人擔心她的身體,總是說:“你也年過半百了,身體又不好,別的老師都往山外調,而你還往更遠的深山里鉆。”她樂呵呵地說:“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誰來教育,山區教育誰來支撐。”各級領導關心她,幾次要給她調換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絕。母親從老家來學校看她,看到女兒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對母親說:“這里山好,水好,村民樸實善良”。母親心疼地說:“你就凈說好!”她只是望著母親笑。其實她心里裝滿了對親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嘗不想盡享天倫之樂,但她更愿意把愛意播撒在這青山綠水,讓這份愛生根發芽,承載起貧瘠山村的綠色希望。
“我們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堅持,而是我們堅持了才有希望”,這是女主角的信仰和人生格言,在樸實的電影畫面里,可以看到中處處都充滿了這種“韌勁兒”。這位不服輸的老師用自己的堅持,告訴董大山他們什么叫作“希望”,而在當她失落迷茫時,孩子們又成為了支撐她走下去的動力。影片有笑有淚,真情大愛,片中沒有刻意的煽情,只是以情節帶動情感層層遞進,滲透你的內心防線,點燃你的淚腺,整個放映廳被濃濃的真情大愛包圍著。
星期一
偶們班上的歌迷袁源,因為語文老師拖堂太久,以至老師走后他憤怒地唱了起來:“我送老師離開,千里之外,永遠別回來……”恰巧語文老師半到折回來布置作業。聽見了他的歌聲。給他布置了一個任務:抄寫十五課《金色的魚鉤》五遍!全班哄堂大笑,而袁源的臉可以說比北京香山的紅葉還紅多了。
星期二
今天是偶們學校的教學開放日。一位實習的語文 TEACHER正在滔滔不絕地講第十五課是個怎么樣的感人故事時。兩位同學突然打了起來,老師急忙喊了一聲:“別打了!”兩位同學沒聽見。實習老師急了:“這是人家第一次上課!”說完便哭了起來。沒辦法,搞笑大師游江波只好講了個笑話,可老師還沒起來。偶仔細一看,原來她被笑話笑得趴下了。頓時全班,吐水的吐水,裝暈的裝暈,倒地的更是不計其數!
星期三
今天我和幾個同學在玩運氣的游戲。由于想起了星期一的事發絕招時,一不小心絕招“黃河一瀉千里”說成了“黃河千里之外。”結果事情不傳十,十傳全班。全班頓時倒地!
星期四
今天上午思品課時筆突然壞了。偶把筆芯拿出來,使勁地吹。吹啊,吹——。突然,“?紓鋇囊簧?E濟跋盞豪锏墓??鄭?選熬?寄??保?黃?灰械卮蛟諏撕笞?傲?ぁ保ㄅ及嘍園喑さ某坪簦┥砩稀!巴炅耍????牽?拔?霞恰弊傲似鵠礎=峁??豢闖隼戳耍?儼渙吮┐蠔捅┞睢0。?翹哿城唷??姑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