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一化學要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要 】目的:探討電話回訪對農村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的影響。方法將100例在我院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農村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在出院時給予常規出院指導,健康教育。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定期進行電話回訪,囑患者按時服藥,定期檢查血壓、心率、心電圖。根據檢查情況,調整用藥劑量,同時給予健康指導。一年后對兩組患者進行統計調查,觀察組服藥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并發癥顯著低于對照組。結論,電話回訪能有效提高農村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高血壓 電話回訪 服藥依從性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患者也是逐年增加,藥物治療是目前控制高血壓最有效的方法,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是指高血壓患者嚴格按醫囑檢查服藥的程度,其目的是通過提高高血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來增加高血壓的控制率,特別是在農村,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很低。我們通過電話回訪,對患者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服藥依從性進行了護理干預,并進行良好的健康教育,是提高農村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有效手段。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從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經臨床確診的原性高血壓病患者100例(均是農村患者)其中男67例,女33例,入選條件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年齡在45歲~83歲(63±3.6),病程在半年或半年以上。就診時的臨床癥狀,頭痛頭暈伴惡心嘔吐的20例,有糖尿病15例,伴有冠心病36例,還有29例是健康體檢時發現。
1.2 方法
1.2.1 護理指導:干預組 除常規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外,患者和醫護之間互相留有電話號碼及聯系地址,由指定護士定期與患者進行電話聯系、溝通。第一個月一周一次電話隨訪,第二個月半月一次,3個月后一月一次,半年后2個月一次。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護理指導。(1)心理護理,當患者降壓不理想,一直偏高和血壓不穩定的時候,存在著嚴重的心理負擔,擔心自己的病難治,有時還有放棄的想法。護士及時向患者及照顧者講解服藥的重要性,按時測量血壓,并記錄所測的數值,根據患者的血壓的情況,隨時調整用藥的劑量。(2)給予健康指導改變不良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按時作息以及情緒的控制,把血壓控制在一個理想的范圍。(3)送藥上門,有一部分患者血壓正常,藥品已經服用完了,而地處偏遠購藥又不方便,并且自以為痊愈了,自行停藥。這種情況,就要耐心的告知患者,高血壓病人需終身服藥,不能擅自停藥。(4)農忙時增加電話隨訪次數,(5)告知一些藥物的副作用,讓患者正確掌握一些藥物的知識,達到心中有數,如果副作用大的,報告醫生及時調整其他藥物,(6)關心患者基本情況,告知患者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囑其定期來院復查。
對照組 常規進行護理指導,健康教育,再三叮囑,按時服藥,定期復查。
1.2.2 評價方法:電話隨訪一年后,采用自行編制的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調查問卷,對這兩組患者進行調查。問卷的內容包括以下部分:1、嚴格按醫囑服藥,2、偶爾忘記服藥一兩次3,、檢查血壓正常自行停藥;4、沒有自覺癥狀就不服藥。5、農忙時沒有時間買藥就中斷服藥;6根據醫囑定期檢測血壓;7、偶爾忘記測量血壓;8、偶爾想起測血壓;9、根本就沒有測量血壓;10、檢測血壓大多正常;11、檢測血壓大多不正常。如果患者能做到1、2、6、7、10五項視為服藥依從性良好,否則視為服藥依從性差。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一年內有48例(96%)服藥依從性良好,有2例服藥依從性差。對照組有26例(52%)有服藥依從性良好,有24例服藥依從性差,并有2例田間勞作時突發腦溢血倒在田間。兩組比較差異性很大,說明電話隨訪對農村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影響很大。
3 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嚴重的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須終身服藥,不僅要選擇有效的降壓藥,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良好的服藥依從性。農村的高血壓患者,因為健康知識的缺乏,地處偏僻,就醫條件的限制,以及經濟方面的原因等導致農村高血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差 ,致使"三高"比城區要高。"三低"比城區要低①。電話回訪,可以增加醫患之間的感情交流和溝通。同時進行專業的健康指導,提醒和促使其嚴格按醫囑服藥,定期檢查血壓,觀察用藥效果及其反應,隨時調整用藥,讓患者能夠自行掌握高血壓及其并發癥的防治知識,自覺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從而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控制并發癥的發生。
本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服藥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并發癥的嚴重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電話回訪對提高農村高血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的影響是很好的,是很大的。使高血壓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大大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與家人的生活質量。
有很多的同學是非常想知道,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有哪些,小編整理了相關信息,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一化學方程式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化學方程式1、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離子的檢驗: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鈉與鹽酸反應: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還原氧化銅:
2CuO + C 高溫 2Cu + CO2
5、鐵片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鈣與碳酸鈉溶液反應: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鈉在空氣中燃燒:2Na
+ O2 Na2O2
鈉與氧氣反應:4Na + O2 = 2Na2O
8、過氧化鈉與水反應: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鈉與水反應:2Na
+ 2H2O = 2NaOH + H2
11、鐵與水蒸氣反應:3Fe
+ 4H2O(g) = F3O4 + 4H2
12、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鈣與水反應: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鐵與鹽酸反應: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鋁與鹽酸反應: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鐵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亞鐵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氫氧化亞鐵被氧化成氫氧化鐵: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氫氧化鐵加熱分解:2Fe(OH)3
Fe2O3 + 3H2O
21、實驗室制取氫氧化鋁: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
22、氫氧化鋁與鹽酸反應: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3、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4、氫氧化鋁加熱分解:2Al(OH)3
Al2O3 + 3H2O
25、三氯化鐵溶液與鐵粉反應:2FeCl3
+ Fe = 3FeCl2
26、氯化亞鐵中通入氯氣:2FeCl2
+ Cl2 = 2FeCl3
27、二氧化硅與氫氟酸反應: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單質與氫氟酸反應:Si + 4HF = SiF4 + 2H2
28、二氧化硅與氧化鈣高溫反應:SiO2
+ CaO 高溫 CaSiO3
29、二氧化硅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0、往硅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31、硅酸鈉與鹽酸反應: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2、氯氣與金屬鐵反應:2Fe
+ 3Cl2 點燃 2FeCl3
33、氯氣與金屬銅反應:Cu
+ Cl2 點燃 CuCl2
34、氯氣與金屬鈉反應:2Na
+ Cl2 點燃 2NaCl
35、氯氣與水反應:Cl2
+ H2O = HCl + 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 2HCl + O2
37、氯氣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38、氯氣與消石灰反應: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39、鹽酸與硝酸銀溶液反應:HCl
+ AgNO3 = AgCl + HNO3
40、漂白粉長期置露在空氣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41、二氧化硫與水反應:SO2
+ H2O ≈ H2SO3
42、氮氣與氧氣在放電下反應:N2
+ O2 放電 2NO
43、一氧化氮與氧氣反應:2NO
+ O2 = 2NO2
44、二氧化氮與水反應:3NO2
+ H2O = 2HNO3 + NO
45、二氧化硫與氧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2SO2
+ O2 催化劑 2SO3
46、三氧化硫與水反應:SO3
+ H2O = H2SO4
47、濃硫酸與銅反應:Cu
+ 2H2SO4(濃) CuSO4 + 2H2O + SO2
48、濃硫酸與木炭反應:C
+ 2H2SO4(濃) CO2 + 2SO2 + 2H2O
49、濃硝酸與銅反應:Cu
+ 4HNO3(濃) = Cu(NO3)2 + 2H2O + 2NO2
50、稀硝酸與銅反應:3Cu
+ 8HNO3(稀) 3Cu(NO3)2 + 4H2O + 2NO
51、氨水受熱分解:NH3·H2O
NH3 + H2O
52、氨氣與氯化氫反應:NH3
+ HCl = NH4Cl
53、氯化銨受熱分解:NH4Cl
NH3 + HCl
54、碳酸氫氨受熱分解:NH4HCO3
NH3 + H2O + CO2
55、硝酸銨與氫氧化鈉反應:NH4NO3
+ NaOH NH3 + NaNO3 + H2O
56、氨氣的實驗室制取:2NH4Cl
+ Ca(OH)2 CaCl2 + 2H2O + 2NH3
57、氯氣與氫氣反應:Cl2
+ H2 點燃 2HCl
58、硫酸銨與氫氧化鈉反應:(NH4)2SO4
+ 2NaOH 2NH3 + Na2SO4 + 2H2O
59、SO2
+ CaO = CaSO3
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
怎么才能提高高中化學成績預習階段:概括起來就是讀、劃、寫、記。
讀,要有課前預讀的習慣,能根據預習提綱帶著問題讀懂課文,歸納含義;劃,要劃出重點、要點、關鍵詞、句。在課本上圈圈點點。寫,把自己的想法、疑點寫下來,帶著想不通的,不理解的問題去聽課,記,要把重要的概念、定義、性質、用途、制法多讀幾遍,記在腦子里。古人說,疑者看到無疑,其益猶淺,無疑者看到有疑,其學方進。
聽課階段:
課堂聽講,在中學時代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因為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啟發學生的思維,系統地講解化學概念和規律,指導學生或演示實驗、組織討論、探索新知識,解答疑難問題,點撥思路,糾正錯誤,并在科學方法的運用上作出規范。因此在課堂上學生一定專心聽講,開動腦筋,在老師的誘導下,對所學知識深入理解。同時還要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方法,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少走彎路。
學生在課堂上聽講,還要做到邊聽、邊想、邊記。主要精力放在聽和講上,必要時也可標標,劃劃或寫寫。
高一學生怎么學習化學1、準確記憶基本的概念、理論和規律
凡是教材中的重要的概念、定義不僅要完整、準確記憶,同時還要深刻理解并把握其內涵與外延,不能似是而非,隨自我所好任意改動。因為我們知道這些概念都是那些編書的專家經過很多年的沉淀才得出的結論,對于我們學習化學并把握其學科本質是有直接關系的。有些同學對概念模糊的認識,而導致出現判斷錯誤的結論,而且在以后做題的過程中也老是出現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對概念的理解不夠深刻。
2、調整心態面對平常的練習
有很多的同學做題的時候是看心情的好壞,心情好的時候他的做題效率和正確率都比較高,但心情不好的時候效果就差得很了。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因為不管是從期末考試還是高考來說,不會因為你的心情好壞而改變時間,所以你要做的只能是調節自己的心態。
3、牢固掌握化學實驗原理
化學單純的靠死記也是不行的,我們還要經常去化學實驗室多看一下老師做的化學實驗,如果自己能夠動手那就更好了,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中化學怎么學習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化學怎么學習1、自行繪制物質轉化框圖——一定要自己書寫。
比如說,我通過一周的學習,老師把堿金屬這一塊差不多講完了,我在復習的時候就要自己在紙上畫一邊堿金屬這一塊所有相關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圖,把鋁單質、氫氧化鋁、氯化鋁等等我自己能夠想到的物質都寫進框圖里,并且思考每一步轉化發生的化學反應條件。這樣做的好處在于既復習了一遍重要的方程式,又從整體上對這一元素有了全局性的了解。
2、上課:自己記錄常考點——克服僥幸心理。
元素化學雖然知識點碎內容多,但是在考試中高頻率出現的往往就是那么幾個翻來覆去的常考點。尤其是有經驗的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一定會強調重要的知識點。所以這樣一來,學習元素化學的時候上課效率就很重要了,因為老師上課特別強調的,往往就是考試常出的。
3、做題:總結高頻考點與易錯考點——做過就忘等于沒做。
很多同學問過小簡:對于高一剛開始接觸的化學來說,元素化學這一塊需不需要做很多題?我的答案是:有時間多做題絕對是好事,但是重要的不是題目做的多少,而是做過后你從這些題中收獲了多少。
一直以來,我對“刷題”這種方法都是持中立的態度的——有的學生題目做的很多,但是有些類型的題目仍舊是每次做每次錯,那你做那么多題目的意義在哪里呢?
元素化學這一塊,如我上面強調的那樣,雖然知識點多,但是每種物質常考的考點與題型也就那么幾類。所以建議同學們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一是要對做過的題目有印象,二是要對自己錯誤的地方做好記錄。
提高化學成績的方法是什么一、著眼新課標教材高一知識舉足輕重
明年起我省將采用新課改后的模塊高考模式,新教材要求高一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即高一將會涉及到高考化學所有基礎知識要點。由此可見,高一化學是整個高中階段的基石。
二、立足知識體系學習才能游刃有余
縱觀歷年高考趨勢,化學越來越注重能力考核。何為能力考核?就是在考卷中出現學生完全沒有見過的反應,無機化學和有機推斷中都有呈現。但只要建立了完整的高中化學知識體系,這些題目都能舉一反三。
故而學生應在名師引導下,從高一開始理解和掌握化學的知識體系、理論體系,明白所學到的知識是如何構建起來的,從而進一步領會教材每一章節的編寫意義何在,甚至預測每章節考試的重點。
三、樹立起步信心三年學習倍道兼進
1、抓住假期傲人一步
在高中化學的學習過程中,除了必修一中有元素部分的知識同初中化學內容有聯系外,其他涉及到化學反應的原理、物質的結構與性質和有機化學等內容都將是高中進行系統學習的要點,如果抓住初高中的這個暑假起步在先,那么將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化學的自信心,三年的學習將倍道兼進。
2、名師引路少走彎路
名師是稀缺資源,即使進入了理想中學,也不能保障配備的都是名師。不過,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學習可讓這一問題迎刃而解。
高中如何學好化學提高化學成績其實比提高物理成績是簡單一點的,每個人的學習情況不同,在高中學習化學的方式就不會相同。對于一些在初中沒有學習化學的同學,在高中學習化學可能會困難一點,學習的時候,需要把初中的知識學習一下,先把最基礎的知識掌握清楚之后,才能學習高中的化學。
而對于初中的時候化學成績還不錯的同學,但是高中成績不是很好,這樣導致成績不好的可能是因為自己在學習的時候,放松了,或者是剛上高中沒有適應高中的學習,這種狀況,只要你想提高化學,還是比較容易的。
無論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化學成績不好,我們都是先要在上課的時候把老師講的內容先消化一下,我們不可能老師上課講的所有內容我們都不會,我們只要聽會一點點也是有收獲的。如果自己的化學基礎實在是太差,我們可以把重點的內容都記在一個本子上,最重要的就是化學方程式,我們可以在可利用的時間內,去背一下化學的相關知識。
關鍵詞: 高一化學 學案設計 自主學習
如何使教學更有成效,是教育界永恒的課題,為此人們進行了很多的嘗試,希望尋求寓教于樂的快樂教學方式。如何以人為本,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減負增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呢?新課程改革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完成知識的自我理解和建構,而學案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新理念。
學案即導學方案(Guided Learning Plan),是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原有的學習經驗,站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角度,對教材進行深度開發編寫的文本。學案的著眼點在于學生學什么和如何學,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學案實施的必要性
1.高一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年齡處于青少年向青年過渡的起始階段,不論生理還是心理都顯稚嫩,高一開設科目多,學習密度大,能力要求高,普通中學的高一學生焦慮情緒和不適應性表現得很明顯。對于初中化學,很多學生還停留在記憶背誦階段,還未形成對化學學科系統的學習方法,再加上高中化學思維量的提高,學生深感不適。在這種情況下,高一化學要做好初、高中教學的銜接,而學案的設計可以促進學生溫故知新,引導學生明晰學習目標,根據自身的學習經驗,優化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2.課改理念體現
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扮演的角色是“導演”,學生才是舞臺的主角。學案的提出正源于“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只有轉變觀念,才能轉變角色。時代要求教師不能只是“傳道解惑”,而是要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發現問題的引路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考慮自己如何教,而且要更多地考慮到學生如何學。同時學案設計也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團隊的專業發展。
二、學案設計的原則
1.以人為本的原則
新課程展現不同功能的教材欄目,如“你知道嗎”“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等等,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學案的設計也是如此,通過它能體現一種舒心愉快的課堂文化。在學案中我嘗試使用這樣的語言:“比一比,看看誰的方法好”、“考考自己,相信自己行”、“這道題雖然綜合性有點強,但挺有意思,請你試一試、“這道題你肯定覺得自己會,但很容易出錯,不信你試試”等。這樣的語言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意識。學生嘗試的過程就是收獲。
2.探索性原則
為了激發學生思維,“學案”本身就是一份探索性的自學提綱。學案設計時可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釋疑、激思,培養學生的能力品質和創新素質,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創新。
3.梯度性原則
在學案設計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認知水平的層次差異。因此在學案設計中不能跨度太大,人為地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困難。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盡量把一個問題按知識梯度,從基礎到提高分層設問,循序漸進,分層推進。這樣既對學生解決復雜問題作了鋪墊和引導,又能把知識間的聯系展示給學生,最重要的是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落實檢測已有的知識,同時感受知識向縱深的提高。高一正是初高中銜接階段,學生對于初三知識的遺忘及學習中的漏洞,直接影響新授課的學習。因此在學案設計時可以添加“知識牽引”模塊,喚起學生的記憶,梯度式設計問題,過渡到新授課知識點,這樣學生易于接受。
4.系統性原則
新教材高一內容知識點多,許多學生感到化學知識零碎、難以把握,很多知識點屬于純記憶,印象不深,久而久之,學生的記憶逐漸模糊。化學知識體系是有其完整性、邏輯性的。所以教師在學案設計中應注意到該問題,對知識點重新進行整理、歸納,理出思路,使知識系統化從而更易于學生接受。對于復習學案的設計,除了要對知識進行比較、歸納和總結,還應該盡可能地挖掘各節課或各章節之間的隱性知識,注重知識的遷移、在各方面的應用以及與各學科之間的聯系,拓寬學生的視野。
三、學案設計與實施
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課程,教學方法不同,選用的學案也有所不同。
1.新授課學案――自主探究,啟發教學
(1)性質課學案――問題引導,實驗探究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是必修一化學中的重要內容,貫穿整個高中化學學習。部分學生在學習這方面內容時,對知識點死記硬背,沒有掌握學習方法。這對以后的學習產生了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學案設計要抓住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通過層層問題引導、實驗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研究中得出結論,從而體會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方法。
如以《氯氣性質》學案為例,課前我引導學生有目的預習,在“知識牽引”板塊,回顧、總結已有的相關的元素性質知識,如氧氣、氫氣等非金屬單質的化學通性、激活學生記憶庫,從而有目的地進行知識的類比和遷移。在“預習導引”板塊,提出一些通過學生自學,可以在書本上發現的簡單問題,如氯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讓學生在自學中歸納總結、體驗自我學習的成就感。這樣,學生聽課的目標更明確了。
上課時,在“問題探究――共同練”板塊,我將課堂實驗探究條理化、系統化,以設計的問題作為導引,探究實驗為依托,向學生展現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如問題1:根據結構決定性質,預測氯氣的性質。在復習原子結構基礎上讓學生了解研究元素化學性質的一般方法。我演示銅與氯氣的反應,并提出問題2:金屬銅是不活潑的金屬,與氯氣反應劇烈,說明什么?再次強調結構決定性質,加深學生的印象。根據氯氣與銅反應生成高價氯化物,提出問題3:預測鐵與氯氣反應產物?教師通過演示實驗進行驗證。學生很自然地能得到以下結論:氯氣與變價金屬反應,得到高價氯化物。再如氯氣與水反應部分,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我們利用學案同樣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設問問題1:氯氣能不能跟水反應呢,還是氯氣溶于水只是個簡單的物理變化?如何用實驗方法驗證?讓學生充分討論。學生經討論和教師的引導,嘗試試驗氯水的酸堿性。將氯水滴在pH試紙上發現試紙中間白,四周紅。該現象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說明反應有新物質生成,新物質是什么呢?根據反應物判斷很可能生成了鹽酸。我適時提出問題2:如何驗證鹽酸的生成?聯系舊知,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緊接著設問:如何解釋pH試紙中間白的現象?我讓學生充分討論,提出問題3:設計實驗方案推斷起漂白作用的物質。經討論和教師的引導,最后演示實驗紅色花瓣分別放入裝有氯氣、鹽酸、氯水里。到此,揭開氯氣跟水反應產物的謎底的時機已經水到渠成。通過探究實驗,問題導引,層層深入,環環相扣,使學生的邏輯思維緊跟課堂節奏,從一個探究到下一個探究,一直保持濃厚的探究興趣。利用學案啟發思維的同時,學生可以將實驗現象、化學方程式等直接記錄在學案相應要點、關鍵詞空白的位置上,一邊上課一邊完成學案,節省筆記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也為課后整理、復習提供方便。
(2)概念課學案――課前熱身,激發興趣
概念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化學某些概念抽象,難以理解。學生往往覺得枯燥,不感興趣。我們可以設計預習學案――家庭小實驗,如在“物質的分散系”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完成這樣一個實驗:準備粗豆漿、鹽水、糖水、淀粉溶液、茶水、蛋清溶液,放入單層玻璃杯,用激光筆照射杯中液體,從與光束垂直的方向進行觀察。這樣操作無危險且容易成功,不僅讓學生提前了解了課堂知識,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在實驗中粗豆漿不能形成光亮的通路,這與豆漿是膠體的結論形成矛盾。教師可以加以引導,使學生了解丁達爾效應的本質原因,一舉兩得。除了家庭實驗,我們還可以其他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講授知識點前,學案以“拓展視野”模塊展示與所教內容密切相關的信息。如化學發展史、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最新科研成果、生活小百科,等等,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如離子反應是較為抽象的一節課,在學案“情境引入”部分,可以展現一則資料:三國時期,諸葛亮在七擒孟獲的過程中,蜀軍由于誤飲啞泉水,個個不能言語,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點迷津――飲用萬安溪安樂泉水,終于轉危為安,渡過難關。為什么啞泉水能致啞?萬安溪安樂泉水為什么成為靈丹妙藥?學生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了出來,上課注意力明顯集中,通過學習最終解開了謎底。利用學案,教師可以很好地把握教學契機,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2.復習課學案――知識梳理,總結規律
復習課注重知識的體系和相互關系,學案更多采用章節知識網絡、表格形式等。如蘇教版必修一第一單元“從鋁土礦到鋁合金”,里面涉及了鋁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變關系,復習學案只要將各物質之間關系理順就可以了。如下圖:
在設計時,教師可根據學生情況靈活處理。如果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不強,教師可以給出各知識點之間的變化關系,讓學生填上反應試劑和反應條件;如果學生能力較強,則可以只給出幾個知識點,其余讓學生自己完成。
最后精選一些配套的綜合習題,讓學生學有所用,通過適當練習及時鞏固,并體驗學習后成功的樂趣。攻克了這一堡壘,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掌握也八九不離十了。
3.習題課學案――方法指導,精練鞏固
采用學案,彌補了教材編寫的大眾化,教師針對性選擇習題,使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內容和思路,預習到位,上課有目的地聽課,筆記記錄少而精,課后整理筆記有依據、也為以后復習積累了豐富翔實的資料。
習題課學案主要集中在專題訓練上,有針對性地集中教學一類典型例題,歸納學習方法,變式訓練、實踐鞏固,在節省抄題時間上很占優勢。當然,教師在編寫學案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有梯度地設計習題。在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緊扣教材、學案,針對學案中的問題展開有效討論和交流,而不是完全“放羊”,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不是貪圖熱鬧、流于形式。
教無定法,每位教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類型課堂的學案沒有固定的格式,不同學校、不同學生設計的學案也不同。因此只要是適合學生的就是最好的。我們應該深信,只要懷著滿腔熱情,秉著嚴謹務實的科學精神,就一定能讓學案設計教學進一步趨于完善、結出更為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周業虹.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化學教學,2009.11.
[2]房宏.以學案為載體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7.
我在09年9月新擔任了高一化學三個省招班的化學課教學,擔任化學備課組長。2012年我校獲得9個省一等獎,其中一位學生進入省集訓隊,最后保送南京大學化學系。以下結合自己的化學競賽輔導的經驗,談談化學競賽與化學自學能力的培養。
化學競賽輔導中學生苗子的選撥
這是化學競賽輔導應把握好的第一關。近年來化學競賽還特別重視考察學生對化學分子三維立體結構的空間想象能力或者說空間感受能力,考察化學實驗能力和科學表述能力等。我認為參加化學競賽的選手應該是具有敏銳的觀察力、縝密的思維力、良好的想象力、高超的創造力和良好的科學表達能力。同時作為化學競賽小組的一名成員,必須嚴格遵守化學競賽輔課的要求:具有高度的自信心、應變能力、勇于提出假定、勇于修正錯誤、百折不撓等心理品質,必須培養好自學的習慣和自學能力。
化學競賽培養學生的基本過程
這一屆學生的選撥培養我是利用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之后開始進行操作,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成績和興趣愛好自愿報名,初次報名下來有六十多名學生,我組織這部分學生開始參加化學競賽輔課,明確告知輔導二次后,參加我們自命題的資格考試,選撥后將優勝的二十七名學生又分成三個小組,每組9位同學,這樣本屆化學競賽小組學生成員宣告正式成立。
一輪化學競賽活動以時間為序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高一上后半期至次年的5月中旬,這段時間主要任務首先是自學完成整個高中化學知識達到高考要求,其次是自修大學《無機化學》上、下冊;第二階段是參加江蘇省化學競賽初賽后至暑期夏令營培訓和選撥,初步了解大學《有機化學》上、下冊;第三階段是夏令營培訓和選撥結束后至9月初的省決賽,若獲全省前40名左右進入省集訓隊,集訓后若進入前5名代表省隊參加下年初的全國初賽,再經過由170人左右組成的國家冬令營集訓隊培訓,參加全國決賽獲前16名進入國家集訓隊,最終4人代表國家隊參加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這是學生學習化學得到的最高榮譽。
培養化學競賽選手,必須強調基礎知識。
在開始學習的時候,要循序漸進,打好基礎。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就必須把中學化學教材吃透,在輔導學生自學的過程中也必須時刻強調基礎知識的重要性。知識基礎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學生要有足夠寬的知識面;二是要有足夠深的知識層次。因競賽試題內容廣,層次深,有時還涉及到許多新科學新技術領域以及數學、物理、生物等相互滲透的一些問題,這些知識需要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積累,重視基礎知識的內涵和外延。指導學生在學習和積累書本基礎知識的同時,重視基礎知識的內涵、外延和實踐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和應用能力,形成最有效的合力,進而提高學生自悟、自省、自學及創新能力。
化學競賽輔導的具體方法和措施
做好化學競賽輔導工作,首先要了解競賽、研究競賽,再輔導競賽。高一階段著重讓學扎實好高中化學知識,形成知識網絡,了解大學無機、有機化學的初級知識,高二階段著重是拔高,根據“奧賽”培訓大綱指導學生自學大學的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等教材。具體做法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一)按時間為序安排學習內容
在高一上的后半學期至高一下學期的5月中旬這段時間主要針對學生參加江蘇省化學競賽初賽,需要完成高中化學基礎知識達高考要求,確保省初賽能出線,同時安排學生自學《無機化學》上、下冊(三師大主編第四版),《有機化學》上、下冊(五師大合編第四版)。
在省初賽結束后主要針對出線學生參加省化工學會舉辦的暑假夏令營選撥性培訓,在此期間作好大學無機和大學有機教材的自學輔導。若通過了選撥性考試,整個暑假的時間組織學生在暑假里自學處理省決賽的相關內容和試題。
(二)培養化學競賽選手的方法和措施
先從化學閱讀能力抓起。自學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主渠道,通過閱讀可讓學生掌握上課無法接受到的知識。在化學閱讀中可分粗讀、精讀、復習閱讀、實驗裝置圖和化學圖表閱讀,輔導老師引導學生在一定時間里完成閱讀內容,找出知識要點,并做好筆記。精讀則是對閱讀內容作出深刻的理解,記住必要的知識,并能再現原有相關知識。
編制發散性思維訓練材料。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可沿著各種不同的角度,從不同的方面,用多種方法去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化學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化學知識的掌握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關于物質組成、結構、性質、變化的概念、定律、原理等來間接、概括地反映化學事物、獨具特色的一類思維活動,化學發散性是一種重要的形象思維能力,在聯想和某些意象的基礎上,創造出化學事物新意象的思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