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工程機械排放新標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11年3月8日,大連,在SKF(斯凱孚)中國技術日頭一天,記者們參觀了SKF在大連的工廠。
作為受邀記者之一的我,被SKF感動,完全出于SKF人的工作態度,作為一百余年的工業企業,能夠在500余天不曾出現任何事故,又如何讓人不安然!一個認為“哪怕是出現一起事故,都太多了”的企業,又如何讓人不感慨!
靈魂人物――把軸承科技帶入新紀元
SKF是軸承科技與制造的領導者,其全稱是“Svenska Kullager-Fabriken”,瑞典語意為“瑞典軸承公司”,中文音譯名為“斯凱孚”,總部所在地位于瑞典哥德堡,而這一切要歸功于SKF的創始人溫奎斯特先生。
事實上,軸承在機械技術的發展歷史上扮演了關鍵角色。滾子軸承的使用年代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紀,但瑞典發明家和實業家溫奎斯特(Sven Wingquist,1876-1953年)大大推動了軸承的發展。
1905年,年輕的瑞典紡織技師溫奎斯特(Sven Wingquist)因受紡織機械上軸承損壞頻繁的困擾,發明了自動調心雙列球軸承(俗稱“球面滾子軸承”), 因此溫奎斯特在瑞典工業乃至全球工業在軸承的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且將當時的軸承科技帶入了新紀元。
同年,溫奎斯特在瑞典哥德堡創建了SKF軸承公司,在國際上簡稱SKF。1976年,又將其重新注冊為AB SKF公司。
如今,SKF主要業務通過三大事業部開展:工業部、服務部、汽車部。工業部和服務部分別服務于工業配套客戶和后市場客戶,而汽車部主要為整車客戶和汽車后市場客戶提供服務。
SKF以滾子軸承起家,公司業務也依托這種機械工程史上劃時代的發明為起點而蒸蒸日上。
創新高效――用SKF裝備世界
SKF(斯凱孚)的魅力在于他是個全球化的公司,執世界滾動軸承業之牛耳,經營的觸角已遍及全球。作為世界最大的軸承生產商,SKF軸承產量占全球同類產品總產量的20%左右,所提供的標準產品有各類軸承二萬余種。除滾動軸承外,也制造直線軸承、滑動軸承、軸承箱、球及滾子絲杠、紡織機械部件、保持圈、機床及各種精密機械部件。
SKF產品覆蓋全球40多個行業,每年推出眾多新產品,供應范圍主要包括:乘用車和輕卡、鐵路、工程機械、卡車、兩輪及電機電器、通用機械、重型機械、能源、特殊工業設備、汽車服務市場以及造紙、水泥、塑膠及各類OEM制造廠商、工業經銷商。
SKF集團將其主要技術歸納為五大平臺,即:軸承及軸承單元、密封件、機電一體化、服務和系統。通過綜合利用所有或某些平臺的能力,SKF根據客戶所在行業開發出定制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可以幫助客戶提高性能、減少能源消耗并降低總體成本。
SKF軸承確保其使用的鋼材具有非常高的質量,重要器材由SKF設計及組合,務求令生產設備達至最高水平。無論產地在阿根廷、奧地利、巴西、中國、法國、德國、印度、印尼、意大利、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墨西哥、荷蘭、南非、西班牙、瑞典、英國或美國,SKF都能生產高質量的軸承。SKF生產的軸承小如僅重0.003克的微型軸承,大至每件三十四噸重的巨型軸承。
此外,SKF也提供一系列的軸承維修工具、油脂及軸承監測儀器(SKF軸承加熱器、拉拔器等),務求令軸承用戶獲得更高效益,達到無憂運轉。
SKF在全球32個國家擁有大約130家生產企業,雇員45000名左右以及15000多家授權商和經銷商。憑借網上業務市場和全球經銷網絡,SKF能夠始終緊貼客戶需求,為客戶提品和服務。
SKF集團是全球第一家通過OHSAS 18001全球職業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跨國軸承集團。此外,還在1998年獲得ISO 14001全球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此項認證涵蓋17個國家共63個單位。
SKF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產品質量、技術研制和市場開發,在荷蘭的專門研究機構,SKF投入巨大力量進行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不斷取得各種發明與創造,在軸承技術領域開創新標準,向軸承市場推出新產品。僅2010年,SKF就有251項專利首次提出申請,投入約11.8億瑞典克朗(合約1.85億美元)。
早在2006年,SKF研發出了全新能效型軸承E2系列,與ISO標準軸承相比可至少減少30%能耗。
SKF不僅是軸承技術的先導和改革者,而且一直以超越軸承、改善機械和流程表現為己任,把制造產品背后的能力呈現在客戶面前,把生產和研究的能力看成為一種獨立的專業知識,從而學會運用最先進的相關技術來滿足工業里特殊的應用,并且傳遞至其它生產企業中。
“超越零”――百說不如一見
“超越零”是SKF現任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湯母•強斯頓(Tom Johnstone)率先提出的管理理念。湯母•強斯頓自2003年4月上任后不久,便把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業績的衡量指標之一提出,一度成為熱門話題,并連續九年入選道瓊斯(Dow Sones)可持續發展指數和英國富時社會責任指數(FTSE4Good)。
湯母•強斯頓對企業不斷改善所作出的承諾為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樹立了良好的典范作用,2006年,強斯頓成為第一個獲得六西格瑪領導獎的歐洲人。2008年,強斯頓被授予瑞典皇家“北極星獎”,以表彰他對瑞典和瑞典利益作出的貢獻。而2009年,在投資者年度評選中,強斯頓榮獲了工程機械行業“歐洲最佳首席執行官”稱號。
或許,是我對什么都好奇的緣故,但關鍵是,無論是和藹、魅力的SKF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湯母•強斯頓,或是較為嚴肅的SKF集團亞洲區總裁阮凱旭,還是謙遜愛笑的SKF中國總裁兼SKF集團工業部亞洲區總裁的艾瀾德,以及其他技術經理或總監的演講,都很引人入勝。
其實,我在3月7日下午參觀SKF在大連的工廠時,就已被SKF深深吸引了……除SKF優雅而舒適的工作環境,最吸引我的當屬SKF“超越零”的精細管理。
當巴士停在SKF大連軸承與精密技術產品有限公司院外時,我還沒什么特別的感覺―許多大公司的工廠,從外觀看都沒有太多區別,說開闊也好,說大氣也罷,總之,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優勢,人家的工廠闊大也無可厚非。
但進入SKF的車間后,卻別有一番情景―在SKF的車間,你居然看不到油污,走道是干凈的,拐角是干凈的,工人的工作服是干凈的,軸承甚或正在打磨的器件上是錚明瓦亮的……你甚至疑惑:難道這是車間嗎?
車間里為什么還有“展廳”(SKF稱其為“解決方案”)?比如軸承“展廳”,比如冶金“展廳”……而每個“展廳”又是經過精心規劃和設計的……你明明在參觀車間,卻又仿佛進了某個展覽館……
在車間的一個小標示欄中,我觀察到一張貼在提示板上的A4紙,上邊大約有5、6條提示,比如:是否有暗角的灰塵沒有打掃?是否原物歸位?器件上是否有油污沒有擦干凈?
等等……
也許,有讀者會疑問:你到底是參觀人家的工廠,還是去檢查人家的工作啊?
別忘了,細節決定成敗!
如果SKF在管理上不注重這種種微小的細節,又怎么可能500多天無事故這一說呢!正如SKF大連工廠的總經理陳子謙在介紹SKF工廠時說的“哪怕只有一次事故,也太多了。”這是多么難得的高度責任心和態度,多么值得我們國內企業學習的重要一環啊!
像許多企業的高管一樣,湯母•強斯頓先生最后的結論也是:“留住一個正確的人。
―其實,SKF一定很早就發現并不斷留住了一個又一個正確的人,才能讓一個成立一百多年的老企業長盛不衰,并使其魅力不斷擴散開來。
在記者看來,SKF的魅力除其具備專業的、不斷創新的技術,另有四個魅力所在,即SKF的四個關愛:關愛業務、關愛環境、關愛員工、關愛社區。用湯母•強斯頓先生的話說:“四個維度(注:即四個關愛)是四條腿,有一個跛腿也不行。”
SKF的關愛是可持續性的,比如關愛業務,SKF主張超越零,何謂“超越零”,就是說SKF在內部減少并阻止負面的環境影響,使其趨于零,“減少負面的影響,同時增加正面的影響,從而使最終的結果變成正并不斷增加”,這就是超越零的概念―這是危機管理的重頭戲,而SKF卻完全做到了沒有負面因素的影響,這不能不說SKF在管理上取得了絕對的優勢。在業務關愛中,SKF還有包括“財務目標”“股東價值”“客戶滿意度”“質量-產品以及工作流程”“商業道德”“負責任的需求鏈”,而這些則是構成SKF每年在每個區域的利潤都呈現上升趨勢的根源所在。
在關愛環境方面,SKF也做了很多不懈的努力,并且在20年前就已經公布了環保策略。SKF在確立每年降低 5% 二氧化碳排放量目標的同時,還全力推行 BeyondZero 行動計劃,以幫助客戶不斷改善環境質量。例如,SKF設計的汽車轉動鏈―二氧化碳解決方案,風電以及太陽能電磁板……從制造到產品整個周期的運作,幫助客戶減少能源消耗。而且,SKF在美國的總部以及在俄羅斯的工廠分別獲得了LEED(能源和環境設計先鋒)白金級及黃金級認證。
湯母•強斯頓說,員工對于SKF來說是非常重要的。SKF立足于其四項核心價值:道德高尚、權責委派、開放透明、團隊協作,主張多樣性和平等,并致力于為所有員工提供安全和健康、優雅、舒適、設施完備的工作環境。
SKF大學遍布全球,擁有5大校區:埃爾金分校、布宜諾斯愛利斯分校、浦那分校、上海分校和哥德堡分校。SKF在為員工提供教育和培訓機會的同時,還幫助合作伙伴和客戶培訓員工。
SKF除自辦學校,參與辦學外,還在中國建有三所希望小學,幫助弱勢群體,如支援災區(巴基斯坦),關愛艾滋病人(肯尼亞)……充分體現了關愛社會的能動性。
近年,SKF還專注于體育比賽與活動贊助以及義工事業等,如贊助“哥德堡杯及與世界有約足球賽”。用湯母•強斯頓先生的話說:“足球是一個球,我們的軸承也是一個球”,兩個球碰撞出來的雖然不是同一個聲音,卻可以提升SKF的知名度。
共謀發展――SKF在中國
截止目前,SKF已104歲,而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居然是99年前!
SKF在中國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而SKF最早出現在中國,則是剛剛成立5年之際的1912年,當時,SKF已在上海出現了第一家SKF商,隨后的1916年,SKF在上海成立了銷售公司,并一直運作到1951年。
1986年,SKF通過其在上海的寄售站再次啟動在中國的業務,此后,SKF在中國的發展從未間斷,而且每年都在逐步發展壯大……自1994年起,SKF集團開始在中國陸續設立工廠,為配合集團在高速發展的中國進行長期發展的決定,1997年SKF(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SKF在中國的業務可分成兩部分:工業業務及汽車業務,分別設有各自的銷售團隊及生產單位。業務范圍覆蓋了SKF五大技術平臺,即:軸承及軸承單元、密封件、系統、機電一體化和服務。
目前,SKF在中國有12家制造工廠和多家服務單位,200多家分銷商,在中國的員工超過4500名。
2010年,SKF全球技術中心在上海設立,上海,也是SKF在中國的總部。
為什么SKF對中國如此常情?那或許就像現任SKF(斯凱孚)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湯母•強斯頓所說的,中國是亞太區發展最快的國家。
除了中國有很大的市場拓展空間外,我想,中國的文化對SKF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吧。而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高速增長,SKF正積極尋求發展在中國業務的一切可能,以便進一步建立生產基地并擴展中國市場。
“中國,是個引人入勝的國家”
作為高速發展的中國,不僅市場前景廣闊,用SKF中國總裁艾瀾德的話說:“中國是個非常引人入勝的國家。”或許正因為中國是個引人入勝的國家,才讓SKF傳世人溫奎斯特的軸承在99年前踏入中國的土地后,就再也不曾離開過。尤其近30余年,中國的工業發展可謂日新月異,而SKF在中國的工廠也越開越多。在亞洲,SKF有27個工廠,中國就有14個,印度有7個。4個解決方案中心,中國內地有2兩個,臺灣省1個,印度有1個。
中國金風集團和SKF已有多年的密切合作,并于2006年簽訂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協議,進一步加強雙邊合作。在過去的幾年,中國對風力發電需求快速增長,雙方緊密的合作也開發出了一系列的先進技術。
今年初,SKF與中國金風集團簽訂了價值約5億瑞典克朗(5億多人民幣)的合同。金風集團新研發的2.5兆瓦直驅發電機的主軸配置將采用SKF Nautilus軸承。該軸承將在2011年和2012年第一季度交付。
而大力發展風力發電或太陽能,似乎已經成為即日本核泄露后,人們更加關注和傾向于健康環保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此,不能不說SKF抑或是金風集團都是具有遠見的企業。
中國技術日活動上,SKF中國區總裁艾瀾德(Erik Nelander)宣布了關于在山東建新工廠的消息。這個新建的工廠主要生產應用于汽車和卡車的圓錐滾子軸承和卡車輪轂單元,同時為工業市場和汽車后市場提供服務。艾瀾德透露,這是SKF繼在上海、大連等地作出大型投資后,又一次在中國市場的大手筆投資。據悉,新工廠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將于2012年上半年全面投入使用,初期員工人數約500名。工廠將參照LEED(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認證標準建設。
艾瀾德說:“山東是中國比較重要的工業基地,也有SKF的汽車客戶。選址山東作為投資區域,正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群需要,也讓彼此建立更緊密的關系。此舉作為SKF戰略的一部分,意在增強其在亞洲地區的制造實力,滿足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客戶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
而SKF汽車部總裁Tryggve Sthen則在當天一份聲明中表示:“在亞洲地區,我們的汽車和卡車業務快速增長,近幾年來該地區的產品制造和研發實力不斷增強。新工廠的設立將很好地提高現有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