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數學匯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要讓課堂教學變得高效,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是尤為重要的,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才能在探索中產生。正襟危坐的課堂,學生能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但他們難以對數學產生好感,積極主動的探索熱情就更別提了。當然,寬松和諧的環境并不代表只有通過游戲或生動的情境才能實現,教師生動的語言、親和度、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富有探索性的活動等是創設和諧環境的有利因素。如筆者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這節課時,設計了“猜角”這個互動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對這個環節充滿了好奇心,都摩拳擦掌積極參與。這樣的設計,既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又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猜”的過程中,學生還得要說出是什么三角形,還要闡述理由,對于各種類型三角形的特征都能得以運用。
二、充盈活力的“根”
皮亞杰認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聯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新課程理念也認為: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為切入點,給學生提供充分地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維和方法,同時于自由探索的過程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由此可見,數學要植根于探索活動,將學生眼、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充分調動起來,主動參與,自主發展。如筆者在教學8加幾的例題“8+9”時:并未作任何暗示,先讓學生試著做。多數學生會按常規方法,把9分成2和7,8加2得10,10再加7得17。也有小部分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他們將“看到8,想到2”的思維定勢打破了,認為8比9小,分解8更為合適,于是他們將8分成1和7,9加2得10,10再加7得17。像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不受到先入為主思想的左右,給足他們思考的時空和空間,讓他們在廣闊的思維空間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在練習中,筆者又設計了“猜一猜下面的算式”的游戲,通過猜想,引導學生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緊抓學生的好奇心,引領他們投入到對規律的探索活動中。
三、語言的“簡練而深刻”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也要講究簡練而深刻,“話不在多,到位就行”!問題語言要有明確的導向,過渡語言要自然流暢,評價語言要簡明而真誠……總而言之,教師的字字句句要給學生帶來清澈明亮的舒適感覺。如教學“可能性”時,筆者問“拋3次硬幣,一次正面朝上,2次反面朝上,那么拋第4次硬幣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大多數學生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正面朝上”。理由是: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一樣的,都是二分之一,共拋了4次,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數應該是各兩次。所以,第4次應該是正面朝上。筆者在此次教學中,先安排了學生進行充分地討論,然后借用了一句“硬幣是沒有記憶的”的數學名言對此作了點評,簡明、形象、深刻地指出:每一次活動都是一個獨立的隨機事件,每一次拋硬幣的結果都無法確定。布魯納的認知理論認為:任何學科的內容都可以用更為經濟、富有活力的簡約方法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習者易于掌握。“簡約化數學課堂教學”所追尋的其實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返璞歸真,這種“簡約”是對冗繁的數學課堂的一種“清洗”,是對數學學習本質的一種“回歸”。
四、當堂檢驗達標情況
學校社會工作 高校學生工作 研究綜述
當今大學生處在一個復雜、多元的社會環境中,現有體制下的學生教育工作無法徹底化解學生遭遇的社交、學業、經濟、暴力、情感等諸多問題,在為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提供的保障工作方面,還存在明顯漏洞。西方發達國家高校采取的學校社會工作與學生工作相結合的模式近年來越來越多地獲得國內學者的認可:將學校社會工作整合到高校學生工作中,能夠在價值觀、工作側重點、工作方法上與高校學生工作形成互補,更好地為學生成長服務。然而,社會工作作為“舶來品”在與學生工作整合時需要尋找科學的契合點,國內相關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研究內容比較分散,研究成果尚未形成體系,本文試圖整合現有的國內外相關文獻,理順研究脈絡,為下一步更深入地開展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一、學校社會工作的內涵
學校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的一個專業化分支,亦稱教育社會工作。20世紀初的美國,多元文化、移民大規模擴張等社會問題造成了大批青少年在成長中產生迷茫,吸毒、酗酒、犯、未婚先孕、自傷、暴力、犯罪等不良現象在學校中屢見不鮮,學校開始意識到僅靠教師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不現實的。學校需要社會工作的配合,協調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因素,形成合力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學校社會工作從只幫扶學生弱勢群體,發展成為涉及學生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職業教育、全面發展等多層面、全方位的服務體系。
要真正理解學校社會工作的內涵,首先要理解“學校系統”(School Community)的含義。對“學校”科學的定義不應局限于地理或物理層面,而應該是所有投入于教育過程中的要素的集合系統,包括家庭、教師、學生、甚至政府機構。基于這種觀念,學校社會工作應成為與學校教職員工同樣重要的崗位,一旦“學校系統”中出現不利于學生學習、成長的情況,就需要學校社會工作者(school social worker)運用專業手段協調各種資源化解問題。顧東輝(2005)認為,學校社會工作是依據社會工作原則,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技術和方法,解決存在于家庭、學校和社區中可能引發及影響學生發展的問題的專業服務。范明林,張潔(2005)認為,學校社會工作是將社會工作專業的原則、方法與技巧應用于教育機構及其設施中,通過與家長、學校、社區的互動,解決學生問題,促進學生成長,形成“家庭――學校――社區”三者的良好關系,構筑“教”“學”“成長”的和諧環境,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陳奇娟(2008)認為,學校社會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促成家庭、學校和社會之間的良好互動,協助學校形成教學相長的良好環境,引導學生尋求個性化和生活化教育,建立健全人格,習得適應現在與未來生活的能力。
我們不難從現有文獻中抽離出一些共性的觀點,對學校社會工作的內涵做出如下解構:第一,其工作對象是全體學生;第二,其工作領域擴及學校、家庭和社區,包括與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及社區人士;第三,其工作目標是協調各種教育資源促進學生成長,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
二、將學校社會工作引入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學校社會工作引入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當今社會的經濟、文化環境日新月異,大學生處在一個復雜、多元的社會環境中,極易遭遇社交、學業、經濟、暴力、情感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通過現有體制下的學工小組或者心理指導中心無法徹底化解,在為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提供的保障工作方面,還存在明顯漏洞。其次,“教育”和“管理”仍是國內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主要方法,這種單向性的工作模式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缺乏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培養,不能滿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需求,嚴重滯后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學校社會工作以全新的、專業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對于解決這些問題具有明顯的優勢,社會工作者可以發揮其專業優勢,整合各個領域的有效資源,為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服務(谷慧玲,孟子焱,2011)。高校社會工作的理念是充分尊重個體,工作方法由個案、小組和社區工作相結合,有利于因材施教,其最終目的是創建“學校――家庭――社區”的和諧環境,幫助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相比與傳統的經驗性的德育的方法,社會工作的專業技巧會大大促進德育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傳統的德育教育多是憑經驗進行,缺少科學的理論依據,在操作中易陷入表層化、形式化。因此,社會工作專業工作方法的引入必將大大推動德育教育的發展(彭玉美,2004),學校社會工作是對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必要補充和完善。
2.學校社會工作引入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可行性
學校社會工作與高校學生教育工作有較高契合度,二者是互補的關系,存在導入的可行性。黃志祥(2011)認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學校社會工作有著共同之處,同時在其發展中也存在各自的優勢與不足。他總結了三點共通之處:以學生為主要工作對象;以個體的社會化為最終目標;以生為本的價值原則。而二者的差異在于:本土化程度不同;推行方式不同;價值取向側重點不同;工作方法不同。彭玉美(2004)認為,在工作者所起的作用及工作方法的社會性等方面,社會工作較心理咨詢與德育教育有更多的相通性。劉揚、章國昌(2011)認為,學校社會工作與高校學生管理在目標上有很大的契合性;有相同的價值理念;二者的結合助于提升素質教育的成效。
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校社會工作在工作內容上各有側重點,是不能夠互相替代的,但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借鑒社會工作的理念和專業方法以增強其實效性卻是可能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各行業愈發強調人才的綜合素質。高校社會工作以其獨特的工作方法和理念,成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漸漸得到政府和學校的關注。學生社會工作在高校學生工作中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主要是如何實現本土化發展,構建“教、學、成長”的和諧環境。學校社會工作是一項普惠性的工作而不是針對特殊群體的工作,與高校學生工作有許多共通點,都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以實現學生全面成長為目的;同時學校社會工作與學生工作又在工作方法、工作理念上互為有益補充,二者完全具備實現整合的先決條件。
三、將學校社會工作引入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路徑選擇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國內高校學生教育工作若要突破目前的瓶頸就需要整合學校社會工作,在理念上整合完善,在實踐中運用推廣,在制度上改革創新。美國學者安德遜(Anderson,1972)提出,根據作用的對象和個體不同,學校社會工作介入模式可分為傳統臨床模式、學校變革模式、社區學校模式、社會互動模式等四種工作模式。經過多年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檢驗,這四種模式已經在美國學校中運用得相當成熟,這對于我國高校社會工作的導入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國內學者對導入路徑的研究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外生路徑,從制度、社會環境層面對學校社會工作進行催化。另一類是內生路徑,通過高校內在變革,逐步形成有利于學校社會工作存在和發展的條件。
1.外生路徑
大多數學者都提出要推進我國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的進程。在目前國內的大學體制下,各級政府部門仍是政策力量的主導。因此,學校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學生工作首先需要政府出臺強有力的相關政策構建有利的外部環境。2006年7月,人事部、民政部聯合頒發了《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暫行規定》和《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2008年開始舉行每年一次的全國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考試,標志著國內社會工作專業和職業認證制度的建立。2010年,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被列入《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并作為主要任務之一。針對目前絕大多數國內高校均未配備社會工作崗位的情況,一些學者也主張由政府牽頭實現人員到位。如劉揚、章國昌(2011)提出,可由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門推動,在高校現有的學生管理體制框架下開發或設置專門的社會工作崗位。除了政府,學校社會工作的推進還需要借助社會力量。以發達國家和港臺地區為例,相當一部分校園社工是由校外的社工機構或非政府組織派遣,因此,非政府組織應當成為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的重要提供者和執行者。劉麗晶,陳英(2006)提出,政府應加大力度支持建立專門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可派駐專職社會工作者進學校。同時要給予社會工作者固定的編制,并且在職稱評聘與使用上給予充分考慮。
2.內生路徑
國內學者從理念滲透、工作模式變革、工作機制的完善等方進行了探討。姜峰等人(2010)提出:導入社會工作的理念,可以使學生工作者更加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可以優化教育策略,根據學生個性特點發掘其自身潛能,增強其自我幫助、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等能力;有助于使教育管理工作者提高服務意識,提高學生自省能力,發揮其在自我發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工作者的身份從“管理者”變成“教育、管理、服務與支持”四位一體的工作角色,更容易貼近學生,了解學生,從而提高學生工作的實效性。學校社會工作想要發揮作用,必須主動地爭取在學校行政體制中的作為空間,視自己為學生工作的創新組成部分或者有益助手,為開展學校社會工作盡力贏得原有學校體系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王思斌,阮曾媛琪,2009)。姚進忠,鄧瑋(2012)也提出,當前的有效方式就是結合自己所在高校的具體情況,在原有的學生工作體系中尋找某一方面,如心理健康教育、貧困生工作、新生適應教育、志愿者建設與培訓等項目的介入,穩步地開展工作,展示社會工作專業的魅力和服務效果,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工作機制。
通過內生與外生路徑解決學校社會工作與學生教育工作的整合問題,是國內教育環境下更為合理、科學的選擇。外生路徑的建立直接決定了內生路徑的導入效果,國內必須盡快構建完善的社會工作體系,要做實社會工作的人才培養、資格認證、人員配備、工作督導等各個環節。
參考文獻:
[1]顧東輝.社會工作概論[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277.
[2]范明林,張潔.學校社會工作[M].上海大學出版社,2005.
[3]陳奇娟.學校社會工作:一項專業的高校學生工作模式[J].社會工作(理論),2008,(1).
[4]劉楓,王成奎.學校社會工作視角下高校學生工作缺失的思考[J].教書育人,2006,(2).
[5]谷慧玲,孟子焱.學校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學生工作問題研究綜述.才智,2011,(01).
[6]黃志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學校社會工作:比較、借鑒、整合.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
[7]彭玉美.在高校德育教育中滲透專業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和方法[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5(3):65.
[8]劉揚,章國昌.學校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學生管理的可行性及路徑分析.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9]劉麗晶,陳英.高校開展學校社會工作的分析與思考[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16(3).
[10]姜峰等.學校社會工作對創新學生工作理念與方法的啟示.經濟師,2010,(8).
關鍵詞:新生兒血管瘤,血小板減少,血小板輸注
【中圖分類號】R558.2【文獻標識碼】D【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562-01
1病例資料
患兒為39周剖腹產新生兒,出生后評分好,右肩部有一巨大紫斑6cm×7cm9cm,身體其他部位無散在出血點,根據臨床特征及相關的實驗檢查,排除了產后血腫,初步診斷為新生兒血管瘤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實驗室檢查結果為:血Rt: WBC:15.85×109/L,RBC:1.86×1012/L,HB:133g/L,PLT:7×109/L(手工計數:(6×109/L);ABO血型:B型, Rh血型:陽性;PT:19.4 sec(參考值:(9.3-12.9sec),APTT:67.1 sec(參考值:(20-40 sec),FIB:0.369g/L(參考值:(2-4g/L),TT:30.2 sec(參考值:(14-21 sec);尿Rt:隱血++,紅細胞:779.20/ul ;糞便Rt:隱血陰性,鏡檢紅細胞:陰性。
2血液輸注情況
根據當時患兒血小板計數極低以及采血部位止血時間延長等臨床特征,予以輸注小劑量血小板懸液和新鮮冰凍血漿,具體輸注量、時間以及輸注后血小板計數結果如表1。
經過5天時間給患兒輸注血小板懸液和新鮮冰凍血漿來提高血小板計數和改善凝血功能,但效果欠佳。至治療第5天時,血小板計數為13×109/L,采血部位的止血時間依然延長,經新生兒科與輸血科會診討論后,決定暫不進行多次少量輸注血小板懸液的支持療法。同時取患兒的血液到省血研所,作相關的血小板抗原、血小板抗體檢查,所測結果均為陰性,排除了新生兒同種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在隨后的治療中,主要是采用藥物治療和壓迫治療來根除血管瘤,經過2個月左右的治療,患兒的紫斑逐漸減小并消退,血小板計數逐漸升高。從出院到本文發表的5個月的隨訪中,其身體健康狀況良好。
4討論
新生兒血管瘤血小板減少綜合癥中血小板減少的原因與血管瘤的存在密切相關。其病因機制目前認為是血小板流經血管瘤迂曲的毛細血管時,其表面被破壞裂解;另外瘤體內大量血小板聚集,纖維蛋白原的消耗或凝血因子V、VIII的改變使凝血機制異常。[1]此病的治療主要是根除血管瘤和糾正血小板減少。其治療方法包括支持療法(輸注血小板懸液、新鮮冰凍血漿、冷沉淀等);藥物治療(激素、干擾素等);非藥物療法(壓迫治療、冷凍治療等)。
新生兒血管瘤血小板減少綜合癥的治療可以多次、小劑量輸注血小板懸液來提升血小板計數,改善凝血功能。但本案例患兒經過幾天血小板懸液和新鮮冰凍血漿的輸注治療后,血小板計數及凝血功能未得到明顯改善,分析其原因可能與血管瘤的存在密切相關,血小板流經血管瘤時遭到破壞裂解。所以,我們在給患兒輸血治療時,要根據其實際病因、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結果,以及決定是否需要輸注血小板、何時輸注、輸注量等,都要作出科學評估。針對患兒因輸血支持療法效果欠佳,所以我們必須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不能繼續靠此種方法來提升血小板計數,同時也要預防多次輸注血小板而產生的血小板輸注無效。因此該患兒在以后的治療過程中,著重考慮藥物治療和壓迫治療來根除血管瘤,從而使血小板數量隨血管瘤的消退而逐漸恢復正常。
經過本案例也說明輸血科要與臨床科室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醫院的科學用血、合理用血。我們在給患者輸血治療時,要從患者的實際病情出發,一定要掌握好血液輸注的原則和指征。輸血后由經治醫師及時評估輸血治療效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對于未達到輸血治療效果的,要查找原因消除影響因素,積極治療原發病。[2]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不必要輸時盡量不輸,盡量少輸時決不能多輸,一定要做到血液的科學、合理輸注,提高臨床輸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嚴格輸血執行制度,確保輸血安全。
參考文獻
[1]楊國亮,王俠生,《現代皮膚病學》.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6.883
[2]田兆一,何子毅,劉仁強主編.《臨床輸血質量管理指南》.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1. 在老師眼里,你是一個活潑,聰明而又能干的學生,在同學眼里,你是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干部,老師交給你的任務,你能認真地完成,對待同學熱情、真誠,學習勤奮成績優秀。希望你能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爭做一名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2. 你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你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上課能專心聽講,積極思考,按時完成作業,你寫的字也越來越漂亮,只是做作業時還須細心,盡量減少不應該的失誤,希以后積極舉手,大膽發言,爭取得到令人滿意的成績。
3. 你是一個捉摸不透的女孩。在老師面前,你是一個文靜、內向懂事的孩子,在同學面前你開朗、活潑,比較外向,你學習態度端正,按時完成作業,字跡也漂亮,希以后積極舉手,大膽發言,相信成績會有更明顯的進步。
4. 你是一位聰明,能干的學生,別人不會回答的問題你總是回答得很精彩,同學、老師都很佩服你,這與你平時努力學習是分不開的,每次做數學正確率很高,說明你認真、細心。你寫得字真漂亮,同學看了非常贊美,你講的故事真好聽,你的優點可多啦,希望你戒驕戒躁,你將會更優秀。
5. 你是一個很有禮貌,較懂事的女孩。你像一只快樂的百靈鳥,你熱愛集體,是個助人為樂、大公無私的好女孩。學習上進步較大,但不能放松,字要寫規范,希望你能膽大心細,刻苦努力、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6. 你為人正直,性格內向,生活儉樸,你遵守學校紀律,能與同學和睦相處,學習尚認真,但作業質量不高,希加倍努力,做一個勤奮好學,不斷進取的好少年。
7. 你能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勞動積極肯干。但學習上缺乏自覺性,上課有時走神,作業馬虎少做。希正視缺點向優秀生看齊,早晨來校后認真讀書,要利用自己聰明頭腦,做個愛學習的好孩子。
8. 你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見到老師總是很有禮貌,對待同學你很熱情,上課能專心聽講,積極舉手發言,作業時老師希望你要認真細心,多檢查,避免不必要的錯誤,爭取更好的成績。
9. 你是個非常可愛的女孩。積極參加公益勞動,樂于幫助有困難的同學,有奉獻精神。上課能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作業令老師滿意。希望你考試時細心,多檢查,避免不必要的失誤,爭取得到令人滿意的成績。
10. 在老師眼里,你是一個比較聰明的女孩,活潑可愛。你尊敬師長,友愛同學,關心集體,樂于為大家服務,學習上你自覺認真,還能寫出一手好字,要是你膽子放大些,心胸開闊些會是一個更加優秀的學生。
11. 老師發現你是一個聰明的男孩,只要你的眼睛一轉,一個問題就想出來了,你回答問題總是那么積極,認真,老師很喜歡你,你對老師非常有禮貌,做事行動迅速,不甘落后,有力爭上游的念頭,課間活動比較活躍,老師希望你認真寫好字,不要只求快,不求好,老師相信你能寫出一好的字。
一、教師,用書香潤澤心靈
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的感覺是什么樣的呢?梅子涵老師說:“我們一起想象那林子和蔥蘢,想象著詩意的風兒很輕柔地從童年的臉上吹過去,童年心里就蔥蘢了”。哦,念書給孩子聽,是在心里種下閱讀的種子,就好像和孩子手牽手到故事國去旅行,共同分享一個充滿溫暖語言的快樂時光那樣美好。每次想到兒童閱讀的重要性,我總感覺肩頭沉甸甸的。我們教師,作為班級讀書會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個人素質、愛心和精力的投入,決定了讀書活動的持久性和成敗。熱愛閱讀的班主任,才會不斷充實閱讀資源,愿意與孩子們共同成長,一起在書的海洋中盡情遨游,提升讀書會豐富的內涵。“凡是開頭難”,剛開始的時候,我是嘗試著在班級開展讀書活動,苦于身邊無人手把手地指導,自己只能邊實踐邊摸索,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是艱辛而盲目的。終于有一天,我看到了一片綠洲——薛瑞萍的教育隨筆《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這是我在校信通當博腕時候得到的獎品。走進字里行間,那純真實的教育原生態紀錄,純真誠的關注學生成長的教育觀,讓我心底萌生了新的希翼——我要帶學生大量的、高品味的閱讀,像看云那樣帶學生潛心閱讀!于是,去書店、上網郵購,我到處尋找看云的書籍:《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薛瑞萍讀教育理論》、《我們班的閱讀日志》、《書聲瑯瑯的三年級》、1——6年級的《日有所誦》、由“親近母語兒童閱讀研究中心”主編的《兒童閱讀指導叢書》、《班級讀書會abc》、《上讀書課啦》、《大聲讀給孩子聽》、《我們班的閱讀日志》…….一本本好書陸續來到了我的身旁,成了我書架上的新寵。閑暇之余,常隨心所欲翻看一番,讓我有了一份心靈的愉悅,一種回味的感動,一方思緒的晴空,一縷流水潺潺的遐想。這幾本書特別實用,有具體的讀書會教案,有健全班級讀書會的各種好做法,就像身邊有了名師做指導。
二、了解,從閱讀童書開始
怎樣才能走進孩子們純凈的心靈天空?作為班級讀書會的引領者,我們應該在把一本書推薦給學生之前,自己一定要讀一讀,不要把自己不喜歡的書推薦給孩子。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是的,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學生的成長之旅不能缺乏書籍的滋潤,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路途中除了要有教育理論書籍,童書更是不可缺乏。走進一本本有趣的童書,我們自己應該先走進文本,與作者直接對話:從書名和封面設計想到了什么呢?作者有什么背景?想一想,閱讀材料的優點在哪里?預設一下孩子們可能對哪一部分的內容比較喜愛?原因是什么呢?孩子們會提出什么問題?讀書會上會出現怎樣的場面?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對作者的創作動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以更好的把握作品的創作意圖……就這樣,我的手邊常常閃現著《四大名著》系列、《窗邊的小豆豆》、《紅巖》、《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夏洛的網》、《安徒生童話全集》、《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逃家小兔》、《烏丟丟奇遇記》、《小豬唏哩呼嚕》、《笨笨豬》……讀著這本本好書,浮躁的一顆心也沉浸在文字帶來的遐想之中,在這里,有靜水流香的溫馨,有流水潺潺的叮咚,有曾經滄海的苦澀,更有雨后彩虹的驚喜!走在回歸本真的閱讀童書之路上,我感覺自己年輕了,純凈了,更懂得孩子的心了,越來越真切地能傾聽到孩子們脈搏的跳動之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