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心理調查研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要】目的 了解護士心理健康水平,促進整體護理的內涵建設。方法 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進行調查。結果 廣西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國內常模P
【關鍵詞】護士;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整體護理的開展,護理的職能不斷擴展,以及人們追求新的生命質量觀,要求護士提供給病人的護理應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的整體護理,護士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和制約著護理服務水平和質量的提高[1]。為了解護士心理健康狀況,2009年10月用SCL-90癥狀量表[2]對廣西護士進行心理健康水平的調查,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納入標準:(1)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內的執業護士;(2)護齡≥1年;(3)從事護理工作。對廣西區內符合納入標準的護士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1600份,收回1521份,有效問卷1490份,有效率為93.1%。
1.2 研究工具
1.2.1 癥狀自評量表(SCL-90)[2]采用SCL-90作為本次研究工具,對廣西區內符合納入標準的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定,該表包括9個癥狀因子,分90個條目,每一條目癥狀嚴重程度以1(從無)~5(嚴重)分為5級,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狀況越差。
1.2.2 個人一般資料包括所在地區、醫院等級、科室、職稱、學歷、性別、年齡、護齡等內容。正式測量前,選擇100名研究對象測試其信度,其信度系數總量表信度為0.93。
1.3 實施研究員均經統一培訓。評定前由研究員對被調查者詳細講解評定目的,采用無記名問卷調查,統一指導語,要求被調查者根據自己的情況如實填寫,填寫完畢后由研究員親自收回問卷,對有漏項的問卷要求進行補填,不合格問卷作廢。問卷收回后統一編號,運用SPSS 13.0對測試結果進行進行統計學處理。
2 結 果
2.1 調查資料來源見圖調查樣本來自全區各地,遍及各個護理崗位,能代表廣西護士心理健康狀況。
2.2 廣西護士心理健康水平與全國常模比較,見表1。
3 討 論
3.1 用SCL-90自評量表的結果評定分析,總分和陽性項目數能反映心理健康水平高低[3]。本組調查表明, 廣西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國內常模。表 1顯示,臨床護士的SCL―9O總因子評分高于國內女性常模,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2 本調查發現,護士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與中國常模相比,有較大的差異。調查結果顯示,除敵對、恐懼、偏執和精神因子外,其余各因子與中國常模相比,P
3.3 本調查共涉及醫院各個護理單元,從結果來看,各科室護士心理健康水平與中國常模相比有明顯差異。特別是軀體化、飲食睡眠等癥狀因子,幾乎所有科室得分都高于中國常模,且有3個科室P
3.4 本調查檢出有心理問題及心理障礙人數為302人,嚴重心理障礙25人,總檢出率為21.9%。當心理健康總分≥204時,被視為有心理問題;當≥220分被視為心理障礙;當≥234分被視為嚴重心理障礙,對這一部分人應進行積極干預。調查中還發現接近204分的人數不算太少,本調查為系列研究,待以后作進一步統計分析。
4 小 結
護理管理者應關注本職業人群的心理健康,培養提高護士的EQ。通過調查發現,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樂觀。隨著社會對護理需求的增加,護理學科的發展,要求護士在具備護理專業知識的同時,必須具備健康的心理,護理管理者應將培養護士的職業素養,特別是心理品質的培養作為重要的工作來抓,才能滿足21世紀人們對護理的需求,從而達到護理服務質量“患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
【參考文獻】
[1] 馬章淳,溫賢秀,向國平,等.護士心理健康水平調查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11):848-850.
[2] 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3:31-35,120-122.
[3] 徐俊冕.醫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6:184.
[4] 胡敏予,周昌菊,肖水源.長沙市護士心理健康狀況與相關社會心理因素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1997,32(4):192-195.
[5] Rout U R.Stress among district nurse: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J].J Clinic Nurse,2000,9(2):303-309.
[6] 方瓊,曾凡林.護理工作應激與應對[J].護理研究,2004,18(8):1340-1342.
[7] 何貴蓉,李小妹,顧煒,等.護理工作壓力源及壓力程度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1,16(11):700-701.
文章編號:1008-6919(2006)08-0048-04
中圖分類號:R195.4
文獻標識碼:A
【摘要】 目的:探索使用IUD避孕者的生理與心理的變化。方法據調查的目的運用流行病學的方法,自擬與生理和心理相關的咨詢問卷,內容計17大項;采用“B”超檢查測測量13437例放置IUD避孕者,以此分出放置前、后的變化對比統計分析。結果除驗證重復常見的副作用月經異常和白帶增多外,發現月經過多者與年齡環齡相關(x2>20.09 P<0.01)。白帶增多者與年齡和環齡亦相關(x2>21.67P<0.01)。同時可見3.68%放置IUD前月經過多者,以及3.05%的白帶增多者,在放置IUD后恢復正常;這些變化6種IUD均有其差別,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性生活方面,放置IUD后對性的欲望、舒心、興奮和等方面,比放置IUD前有質的改善和提高,且有隨年齡增加的趨勢(x2>13.28 P<0.01)。在放置IUD后對負效應比較大者的心情(境):朝氣、信心、思維等方面,產生些消極作用,它與年齡、環齡、文化、IUD類型等關系,統計學無意義(x2<9.49P>0.05)。結論使用IUD避孕者生理上的變化與心理上發生的變化,有著一定的因果關系;對性生活質量的改善和提高亦明顯。
關鍵詞:IUD 生理 心理 健康 性生活
Research For the Changes of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Of the Women With Intrauterine Devic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changes of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of the women with IUD. Methods: used the epidemiological means on the grounds of the investigation aim,designed the questionnaires about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which consisted of 17 maxterms; Adopted“type B ultrasonograph”to survey 13437 women with IUDs . According to this metho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was before laid IUD and another was after it, then compared and statistical analyzed the chang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besides the certification of the repeated common by-effects, such as menstrual dysfunction and leucorrhoea excess, we found that it was relevant between menorrhagia and the age & the years with IUD (X2>20.09;P<0.01). And there’s a correlation between leucorrhoea excess and the age & the years with IUD(X2>21.67;P<0.01). We also found that those 3.68% menorrhagia patients and 3.05% leucorrhoea excess patients before laid IUDs came back to health after laid it. These changes were diverseamong the 6 kinds of IUDs,ye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On the respect of sexual life,the desire、comfortability、excitement、climax and so on about sexual life had been qualitative improved and raised after laid IUD, and there’s a trend that the sexual life’s quality would progress with increasing age(X2>13.28;P<0.01). On the respects of mind such as: youthful spirit、confidence、thinking and etc, there were some negative functions happened on someone who had a bit more serious side reactions. 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gative functions and the age、the years with IUD、the kind of IUD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X2<9.49;P>0.05). Conclusion: there’s a specified causation on the contraception persons with IUDs between the physiological alternations and the psychological one, what’s more, it’s very obviously helpful to improve and raise the quality of sexual life by using IUD.
[keyword]IUDPhysiologyPsychologyHealthSexual life
宮內節育器(IUD)是一種安全、有效、長效、簡便、可逆、不影響性生活、以及經濟的避孕方法,是我國主要的避孕措施。全國約有9000萬以上婦女使用,占各種避孕措施的40%左右[1]。眾所周知,既往對IUD在生理上的副作用報道較多,在心理和有益于健康的作用方面研究報道比較少見;本文著重這些方面進行探索,報告如下。
Ⅰ 調查對象與方法
Ⅰ.Ⅰ 調查對象
從2003年3月9日始至2005年8月31日終,對轄區內育齡婦女使用IUD避孕者進行調研。本區人口戶籍“移民”特征,戶籍構成比見圖1;因此,對不同戶籍者采用分層群體隨機抽樣,以及積極動員和定期檢查IUD相結合,(包括一部份自愿參加者)共檢查14000人,除去檢查項和問卷記錄不完整者563人,實際有效樣本13437例。
Ⅰ.Ⅱ 調查方法
Ⅰ.Ⅱ.Ⅰ 采用放置IUD前后對比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進行資料匯總和數據收集。定量方法為問卷咨詢,定性方法為“B超”檢查測量IUD的類型、形態和位置。
從13437張調查卡片中,隨機抽出項目全面記錄完整的奇數編號的心理正常(無心理變異記錄)者3878例,再用相同的方法從偶數中抽出心理異常(有心理變異記錄)者2065例;分別計算“正常”與“異常”里的生理變異檢出率,進行統計學處理。其它單因素分析亦基本上延用此方法進行。
Ⅰ.Ⅱ.Ⅱ 調查內容①社會人口學特征:戶籍、年齡、環齡、文化程度、勞動姿態、體型等。②生理方面:自覺癥狀、月經史、白帶史、性生活史、患病史等。③心理(心情、境)方面:朝氣、信心、克服困難、思維、應激、厭煩、苦悶、易激動等。④“B超”檢查測量:IUD類型、形態、位置(高中低)、分布(中心、旁、邊遠)等。
Ⅰ.Ⅱ.Ⅲ 統計學分析材料中的數據分出放置IUD前、后,求出其正、負值和差值,再行單因素和多元分析相關性。
Ⅱ 結果
Ⅱ.Ⅰ 13437例被調查者使用的IUD類型,共有6種;其中O、T兩種占絕大多數(86.60%),6種類型的構成比見圖2。
Ⅱ.Ⅱ 6種IUD使用者的平均年齡最小27.17歲(愛母型),最大29.41歲(O型),總平均年齡28.74歲;IUD避孕的集中年齡段(歲峰值),25-34歲(71.5%)見表1。放置IUD的時間最短者為4個月(愛母型),放置IUD的時間最長者為25年在(T型);放置IUD平均最短時間的是愛母型(3.32年),平均最長時間的是V型(5.57年);6種類型總平均時間(4.75年)見表2。
Ⅱ.Ⅲ 放置IUD后心理變化的正面效應
Ⅱ.Ⅲ.Ⅰ 13437例使用IUD避孕者中,在不同的年齡段和類型里,約有0.17-15.49%人群,放置IUD后體驗到對性的欲望、舒心、興奮和等有質的改善和提高,且有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的趨勢,并有統計學意(X2>13.28P<0.01) 見圖3
Ⅱ. Ⅲ.Ⅱ月經、白帶異常是放置IUD常見的副作用。其發生率約5%-10%[1]。本組材料月經變異率ˉX10.52~21.74%,白帶ˉX 15~30.50%,兩者均出現在40-歲年齡段;以環齡計算月經變異率ˉX7.7~20.48%,前者出現在>12年組,后者出現在<2年組;白帶變異率ˉX 7.50~25%,前者出現在10-年組,后者出現在12-、16-年組。
總變異率(ˉX:月經最小12.70%在"O"型,最大15.51%在宮型;白帶最小15.97%在"母體樂",最大20.81%在"T"型,見表3、4。
從表中3、4中可見月經變異有隨環齡延長而減少的趨勢,白帶則有增多的趨勢,兩者與環齡呈正相關和負相關的表現,統計學亦顯著 (X2>20.09P<0.01),見圖4。
Ⅱ. Ⅲ. Ⅲ 心理變異與生理變異有明顯的對應相關性。95%以上的生理變異者,可導致心理變異(產生易怒、急燥、憂思、驚恐等);無心理變異者中生理上變異者只有46.49%,見表5。
Ⅲ 討論
中國是世界上使用IUD最多的國家,占全球IUD使用的近70%,占國內采取避孕措施已婚育齡婦女的40%以上[1]。因此,對IUD調查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廣泛的實踐意義,以促進IUD避孕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完善。我國為唯一能夠提供釋放消炎痛IUD的國家,其廣泛應用對控制IUD出血副反應很有幫助,曼月樂(IUS)的研制成功就是如此。
本調查研究除重復驗證前人的研究成果外[2-34],亦在心理、生理、機理等方面獲得點滴體會。
Ⅲ.Ⅰ IUD的副作用使生理上發生的變異,可導致心理上亦發生變異,其因果關系顯著。
人體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在接受避孕干預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人們不希望或難以接受/耐受的表現,即臨床上的副反應。臨床上的副反應最常見的主要為月經和白帶等的變異[1]。本研究顯示,這些生理上的變異對心理產生了對應性效應,反過來再作用于生理上,在2065例的心理變異者中95.69%的人有生理上變異,而3878例心理正常者中,只有46.49%的人有生理變異。生理變異與心理變異相對應的特點是“內隱”性,容易被人們忽略;事實上一部份人對IUD的副作用,必然會引起緊張和憂慮的情緒;近期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發現,人在緊張時釋放的神經肽Y(NPY)會削弱肌體的免疫系統,使人患病。從科學上證實了情緒緊張與多種疾病之間的關系這一長期未解決的疑問[3、5]。在我國的醫學史上,很早就已知道要注意人體的“身心健康”,身心二字,實際上就包括了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涵義[3、6]。
Ⅲ.Ⅱ 心理上的變異對使用IUD避孕者具有正面和負面雙重性效應。本研究提示,放置IUD后的避孕者從恐懼受孕、流產的心理中減負出來。因此,對性的欲求、舒心、興奮等等得到確實地改善和提高;特別是30歲以上的婦女,在性生活中獲得“”的比例,明顯高予放置IUD之前,且有隨年齡變化的趨勢。
Ⅲ.Ⅲ 對本組材料顯示的月經、白帶變異與環齡關系的粗淺認識。對此,有人認為是細胞受到損傷所致,因為細胞是生物形態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是生物界中可以單獨生存的最小生命體。細胞形態、結構發生異常改變,可導致機體變異的發生。所以當機體受到外界或自身內在的不斷損傷因素作用、刺激下,會加速正常細胞的損傷或凋亡[3、7]。有的學者提出機械損傷一說,認為IUD對子宮內膜壓迫的病理變化主要為機械性壓迫現象,異物反應和無菌性炎癥為主。因此,放置IUD初期月經變異率較高,隨著時間推移的“適應度”強化,月經變異率亦逐漸降低;白帶增加為IUD對子宮腔內的刺激,導致子宮內膜分泌子宮液亢進所致;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對子宮腔內的刺激的強度。我們認為兩兼有之,角度不同其論點近似。
此次調查中發現心理上變異者的總檢出率高達15%以上(2065/13437);在這15%中的95.69%的人在生理上發生了變異,其對應的因果關系非常明顯。為此,我們認為加強對使用IUD避孕者的心理疏導、咨詢的廣度和深度有著現實意義;建議有關權威部門,研究制定出針對性、普及性、科學規范化的完整制度干預IUD避孕的全過程。
我們調查的放置IUD后,月經、白帶變異率較高。之所以高可能受到如下因素的影響:①被調查對象93.22%為"移民"打工者(多數來自農村)。②IUD類型局限,“O、T”型占86.60%。③使用IUD避孕者在育齡婦女中較年青化(平均29歲)。這3方面因素可能使調查數據“偏移”,加之被調查者個性化的干擾等等;使我們提供的資料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李瑛等.計劃生育藥具不良反應監測與防治指南.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2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計劃生育篇宮內節育器章. 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3 馮國銀,董玉璞,盧晶清.節育手術并發癥防治學.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
4 陸子蘭.計劃生育理論和和實踐. 廣東科技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一、問題提出
園長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幼兒園的質量[1]。心理學教育是幼兒園園長基本素質的重要方面。園長作為幼兒園的領軍人物,其心理健康狀況更關乎幼兒園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近年來,隨著民辦園的迅猛發展,私人民辦園的問題就突顯了出來,師資缺乏、資金不足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等,這些都給民辦園的管理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那么面對這種境況他們心理健康狀況如何呢?這不僅影響著其自身園所的管理效能,同時對整個地區民辦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產生著潛在影響。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從參加安陽在職民辦園園長培訓班的園長中隨機分層抽取90人為調查對象,涉及安陽地區的五縣四區及縣級市林州。有效問卷82份,其中市區43人,鄉鎮39人;女71人,男11人;30歲以下22人,31~40歲47人,41歲以上13人;中專16人,大專47人,本科19人;管理年限1年以內7人,1~5年28人,6~10年28人,10年以上19人。
(二)研究方法
運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Scl-90癥狀自評量表共有90個項目,分為9個因子,即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性、恐怖、偏執、精神病性等,采用5級計分法。參考全國常模結果,總分超過160分或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或任一因子分超過2分,考慮篩選為陽性。采用SPSS 11.5統計分析。后期隨機分層抽樣訪談部分民辦園園長。
三、研究結果
(一)民辦園園長心理健康水平與全國成人常模比較
調查顯示,82名民辦園園長scl-90心理自評的因子總均分在1.26~2.54之間,均分平均1.52±0.23;總分最高229,最低113,平均136.71±21.08;陽性項目數35.02±12.10,陽性癥狀均分2.32±0.23。t檢驗表明,安陽地區民辦園園長scl-90因子自評的總分、總均分、陽性項目數等都顯著高于全國常模(p<0.01,p<0.001)。這說明在總體上民辦園園長的心理健康狀況比一般人差。
(二)民辦園園長心理健康的主要問題
以各因子平均值高低為依據排序,民辦園園長表現較突出的癥狀因子有: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軀體化、焦慮、偏執、敵對等。參照scl-90有關標準篩選陽性,82名測試者中有35人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因子分>=2),占總人數的42.7%。陽性出現率較高的前3位因子依次是強迫24.4%、人際18.3%、抑郁14.6%。
(三)民辦園園長心理狀況與個體因素的差異比較
在本次調查研究結果中,民辦園園長心理健康與年齡、學歷均無顯著性差異(p>.05)。性別之間
t檢驗,軀體化因子存在差異(t=0.54,p<.05),男園長表現出更多的軀體化癥狀,這可能與男性缺少壓力疏導有關;不同管理年限方差分析,軀體化因子差異(F=3.29,p<.05),管理年限10年以上的園長癥狀更為突出;城鄉之間t檢驗,敵對因子,城市園長高于鄉鎮園長(t=0.52,p<.05);恐怖因子,鄉鎮園長更高(t=-0.77,p<.05),這可能與城市民辦園競爭激烈、農村民辦園頻發安全事故有關。
四、分析討論
(一)民辦園園長心理健康的一般狀況
本研究得出民辦園園長在scl-90的各因子自評總分、總均分、陽性項目數都高于全國成人常模。這表明,總體上安陽地區民辦園園長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差,這與已有的研究一致[2,3]。實際上,民辦園面臨著較大的困境,經費嚴重不足造成的經營困難、師資流失嚴重、管理效能低下、安全隱患層出、缺少社會支持等,都給民辦園園長沉重的心理打擊。
(二)民辦園園長主要的職業心理問題
民辦園園長職業的特殊性使得不少園長身兼多種職業角色,管理者同時也是經營者、教育者、領導者、溝通者、行業專家等,這使得民辦園園長面臨多重的壓力。調查表明民辦園園長比較突出的心理問題為:一是強迫癥狀突出;二是人際敏感不良情緒明顯;三是不同程度的軀體化癥狀嚴重。
(三)不同民辦園園長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
1.不同年齡與民辦園園長的心理健康狀況。研究中年齡因素差異并不明顯,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年輕的園長能力和經驗稍差,但是生活和家庭壓力較小,體力充沛;另一方面,年長的園長能力強,但是他們還要承擔照顧家庭的重擔。所以不同年齡段的民辦園園長心理健康水平大體相當。
2.不同學歷民辦園園長心理健康狀況。研究結果顯示,學歷上差異不顯著。畢竟在日常管理中,學歷只是其中因素之一,研究發現,民辦園園長普遍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這也進一步弱化了學歷對于心理健康的影響力。
3.不同管理年限民辦園園長心理健康狀況。研究發現,民辦園園長的工作年限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尤其是軀體化癥狀,工作年限越長表現的越嚴重。民辦園園長由于長期處于高負荷運轉中,身體健康受到很大威脅,導致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生,所以民辦園園長的身體健康,值得我們重視。
五、民辦園園長心理健康的保健
(一)社會支持
1.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當前民辦幼兒園無論在幼兒園園數上還是在教職工人數上均遠遠超過了公辦園,這成為解決幼兒入園難的主要力量。然而,社會及家長對民辦教育還是存在很大偏見的,少量民辦園的失范事件被大肆渲染,給整個民辦幼兒教育帶來惡劣影響。因此社會輿論和媒體有責任讓更多的人來了解幼兒教育工作,為幼教工作者創造一個理解、融洽、積極進取的工作環境。
2.政府要加大對民辦園的扶持。教育作為社會公共產品,公益性、普惠性應該是學前教育事業的方向。國家應該加快制定學前教育法,加大建設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支持民辦幼兒園向社會提供普惠,幫助民辦園向公辦園取經,實現資源共享。另一方面,政府要嚴把幼兒園園長任職資格準入制度,制訂并落實幼兒園園長任職資格標準和專業標準,提高園長的專業化水平。相信在國家的管理疏導下,民辦園一定能走上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
3.完善對民辦園的培訓體系。公辦園每年都有大量的各種培訓機會,但是民辦園無論是園長還是教師,公助培訓的機會都少得可憐,教師資源分配也嚴重失衡。另一方面,民辦教師和園長的培訓缺少針對性,效果不顯著。對此,建議豐富培訓方式,集中、遠程和送教進園相結合,就民辦園園長迫切需要的組織管理、教育教學、安全與保育及師資建設等做好培訓。
(二)優化心理素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為一名合格園長最基本的素質。作為園長必須有良好的心態,保持平和心。民辦園園長需要正確面對各種沖突,在工作中不要斤斤計較,面對一些無關原則的責難,淡然處之。其次,園長還要有樂觀向上的心理素質,要能保持穩定的情緒,善于自我控制。同時,還應有多層次的需要,尤其應具有友愛、自尊、自我實現等需要;有強烈的進取心、責任心與成就動機;有廣泛、持久而穩定的興趣愛好;等等[4]。
(三)科學管理
當一名幼兒園園長在外人看來似乎是一件挺簡單的事,幼兒園工作之所以稱其難,在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但是民辦園由于人手有限,園長大多身兼多職,既要會規劃,又要會執行;既要懂教學,又要會領導;既要擅長于招生宣傳(幼兒園營銷),又要能與家長打交道;等等。同時,還要與方方面面的部門去溝通。這就對園長的管理效能、業務素質提出了高要求。所以作為園長、園所的總管,要有很強的綜合管理能力,同時還要具有嚴謹的管理思路和公關能力,打破固有的思維方式,加強業務能力的學習訓練,交給社會一個放心的民辦園。
引言
師范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全面發展直接關乎國家未來人才的發展狀況。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節奏的加快、各種競爭的日趨激烈,師范生所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目前,沉重的心理壓力已經嚴重影響了師范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如果繼續任其發展,稍有不慎,甚至會禍及未來的人才培養。本文就師范生目前的壓力狀況做了深入調查,簡單分析一下不同性別、年級以及不同學科性質的師范生所面臨的壓力的差別程度,找出造成這些壓力以及壓力差別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應對策略。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研究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在周口師范學院的在校學生中發放問卷,一共發放200份,共回收問卷189份,其中有效問卷168份,有效率為84%。其中男生54人,女生114人;大一51人,大二38人,大三39人,大四40人;文科106,理科62人。
(二)研究工具
該研究使用了香港大學的李虹和梅錦榮編制的《大學生壓力量表》。其中,該量表由30個題目組成,可以分為三個分量表,分別是:學習煩擾、個人煩擾和消極生活事件,此量表采用4點計分法。《大學生壓力量表》的理論分數的范圍是0~90分,分數越高則表明壓力值越大。該量表采用理論中數45分作為壓力高低的分界線,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1,6個月后的重測信度0.78,結構效度可靠[1]。
(三)試測過程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從周口師院全日制本科在校師范生中抽取被試,以年級為單位,統一發放問卷。測試時,由同一主試,使用統一指導語,采用不記名的形式,讓被試在15分鐘內完成問卷,并當場收回,相互之間不允許討論。
(四)統計分析
將數據輸入電腦中,采用統計分析軟件包SPSS17.0統計處理。
二、研究結果
(一)師范生的總體壓力狀況
從表1中數據看出,師范生的總體壓力值的平均數是23.7,這個數字很明顯是低于45分的,因此師范生壓力值是偏低的。從調查結果看,只有6個同學的壓力值是大于45分的,這個數字只占調查總數的3.57%,即只有極少一部分同學的壓力較大。
(二)不同性別的師范生壓力的調查結果
統計分析不同性別師范生壓力值的狀況如表2所示。其中:F=0.106,P=0.745,表明方差具有齊性。男女兩組壓力均值的t檢驗,雙側檢驗結果顯示P=0.003〈0.01,差異具有顯著性,男生的壓力總值是27.2,而女生的壓力總值是20.4,所以,男生的壓力值顯著大于女生。另外,獨立樣本t檢驗顯示,在個人煩惱方面,男生的壓力值顯著大于女生的壓力值,而在學習煩惱和消極生活實踐方面,男生和女生差異不顯著。
(三)不同年級師范生壓力值的統計結果
大一學生的壓力值是26.4,大二是20.7,大三25.4,大四20.3。大一學生壓力最高,大二的壓力迅速降低,大三壓力值又迅速上升,到大四,壓力狀況又大幅度降低。通過對大一到大四學生壓力值的方差分析結果,P=0.167,這個值遠遠大于0.05,因此差異不具有顯著性,即四個年級師范生的壓力值沒有顯著差異。
(四)文理科師范生壓力狀況的比較分析
F=0.106,P=0.745,表明方差齊性,t檢驗中顯示P=0.856〉0.05,差異不顯著,其中文科的壓力值是23.5250,理科的壓力值是23.9459,即文科和理科的師范生壓力基本不具有差別。
三、討論與分析
(一)不同性別師范生壓力狀況的比較分析
結果顯示,男生的壓力值大于女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男生在遇到困難時,往往不愿意表達出來,而是越積越深;而女生則多是選擇各種各樣的方式宣泄,表達自己內心的壓力,因而壓力值較男生低。
(二)不同年級師范生壓力狀況的比較分析
西方研究(Pancer,2000)顯示,大一壓力最大,因為他們在開學之初就對大學的美好生活滿懷憧憬,但是這些憧憬很少能實現,所以壓力最大。國內的一些研究(樊富珉,吳淑榮等,2000;李虹,2004)卻顯示二年級的學生壓力最大;但是,近年來很多非師范的大學畢業生也把就業的目光投向了學校,造成師范生壓力普遍變大。我調查的結果顯示,大一和大三的壓力大,初步分析原因:大一初入學,學習生活方式都同高中有很大差異;大二時已經適應了大學的生活;大三的同學面臨考研、擇業等前途問題,壓力值偏大;對于大四,可能因為我發放問卷的時間是4、5月份,這段時間,無論是工作還是考研,大方向已經確定,壓力反而小。
(三)文理科師范生壓力狀況的比較分析
有學者(徐長江,2002)調查,理科生的學習壓力、社交壓力、自我發展與擇業壓力及總體壓力感顯著地高于文科生。這可能是調查對象的不同造成的,本次調查對象都是師范生,在教育模式和就業方向上都與普通大學生有很大差異。
四、師范生壓力來源及對策建議
(一)師范生心理壓力來源
國內的許多研究將主要的大學生心理壓力來源歸結為:學習壓力、就業壓力和生活壓力。教育體制的改革,不僅在學科知識、教學方法,更在班級管理、教學成果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變化給師范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二)師范生心理壓力的應對策略
1.培養健康心理,掌握應對壓力的方法
研究者指出,中國人的心理調節渠道依次為:自我調節、知心朋友、家人、同事、社會咨詢機構。這個結果說明中國人主要的心理調節方式是以個人為中心的。壓力是難免的,我們要掌握應對壓力的方法,進行自我調節。常見的應對壓力的方法有放松法、宣泄法、轉變認知等。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對豫東某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實習生進行隨機抽樣,發放問卷605份,收回有效問卷598份,有效率為99.6%。其中男生297人,女生301人,城市生源242人,農村生源356人,年齡為20~23歲。
1.2 研究工具 癥狀自評量表[2] (SCL-90) 由90個項目組成,每項癥狀按1~5級評分,因子得分越高,說明該項心理癥狀越明顯;≥3分表明心理痛苦水平達中等程度以上。根據SCL-90評分標準,總均分
1.3統計方法 將問卷結果輸入SCL-90分析系統進行統分分析,用SPSS11.0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方法包括t檢驗、方差分析和相關分析等。
2.結果與分析
2.1 樣本與全國常模青年組[3]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表1)醫學實習生SCL-90的除軀體化因子得分與全國常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外,而強迫、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顯著高于全國常模(P
2.2 醫學實習生SCL-90性別比較 由表2可見,男、女生除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不同來源學生SCL-90各因子分的比較(表3) 除軀體化、強迫、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因子外(P>0.05),農村學生的各因子分均高于城市學生,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
2.4 醫學實習生SCL-90各因子得分≥3的檢測率(表4) 一般認為,SCL-90各因子分如果達到3分或者以上,被測試者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問題。本調查顯示,醫學實習生心理問題突出地表現為人際關系敏感、焦慮、強迫、敵對。
3.討論
在知識經濟為主流的當代,醫學實習生正面臨著知識經濟、信息社會、學習、就業壓力等因素的多重挑戰,心理問題比較突出。本調查結果顯示醫學實習生的SCL-90的強迫、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顯著高于全國常模組,心理問題突出地表現為人際關系敏感、焦慮、強迫、敵對。此結果與國內有關研究相近。本調查結果同時提示不同性別之間SCL-90因子得分存在明顯的差異,說明不同性別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各不相同。這一結果也與國內許多研究結果相符合。
在調查的同時對部分癥狀較明顯的學生進行了心理干預,以期探索出有效的干預措施,通過心理干預的介入,學生的心理癥狀較前有明顯改善,為學校和實習醫院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高珩,何英利.高職護生臨床實習前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干預對策.全科護理[J].20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