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業行業發展的前景趨勢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 我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現狀及行業機會分析 互聯網教育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創新分析 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現狀及目標分析 “互聯網+”下九華山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互聯網+”視角下粵菜餐飲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互聯網+”下共享單車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義烏電子商務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研究 移動互聯網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及前景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O2O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移動互聯網之發展現狀及監管對策 安龍縣“互聯網+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我國互聯網保險的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互聯網消費信貸的發展現狀及風險分析 農村互聯網使用現狀及發展對策 簡政放權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分析及政策建議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15-02-03.
參考文獻:
[1]劉盟.互聯網+背景下義烏電子商務發展探析[J].青春歲月,2015,(22):17.
[2]朱佩珍.義烏外貿綜合服務新型業態培育機制研究[J].中國經貿,2015,(24):31.
[3]張岸嬪.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背景下義烏外貿企業轉型外貿電商創新發展新思路[J].中國市場,2014,(14):12.
[4]金文進.義烏外貿電子商務發展研究與分析[J].電子商務,2012,(10):21.
[5]呂丹丹.基于貿易結構的義烏外貿發展方式轉變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12):33.
[6]義烏統計局.2014年義烏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中國義烏網,2016(4):7.
[7]義烏統計局.2015年義烏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中國義烏網,2016(4):7.
[8]中國證券網.義烏:“互聯網+”浪潮下借力電商轉型樣本[EB/OL].http:///20150522/n413641700.shtml.2015-05-22.
[9]中國義烏網.2015年義烏GDP首次突破千億大關[EB/OL].http:///system/2016/01/25/010046893.shtml.2016-01-25.
[10]浙江日報.浙江外貿,把脈2015.新華網.[EB/OL].http:///local/2015-02/03/c_127450236.htm2015-02-03.
[11]浙江省外貿轉型升級試點示范申報材料.義烏市人民政府,2016(5):2.
[12]王輝.淺析電子商務對義烏外貿企業的影響和對策.時代經貿,2012,(6):1.
[13]朱作明.義烏商人這十年,生意越來越難做[N].第一財經日報,2015-07-20.
[14]羅應機.我國外貿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狀況調查與分析[J].商情,2011,(44):82.
[15]嚴厚雁.義烏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對策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0):35.
[16]左力.如何應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不平衡[J].現代經濟信息,2011,(2):99.
[關鍵詞]保險創新;風險防范;宏觀經濟形勢;經營效益;增長方式
2006年是我國保險業極不平凡的一年。國務院頒布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23號文件后,市場運行環境得到改善,市場發展潛力進一步釋放,保險創新不斷推進,保險市場與整個金融市場的良性互動發展進入新階段,行業發展進入最好時期,呈現出“發展速度加快、業務質量改善、經濟效益提高、市場秩序好轉”的良好局面。一年來,保險業從服務構建和諧社會全局和金融業改革大局出發,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積極應對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變化,市場穩健運行,防風險和促發展各項措施取得明顯成效,發展的政策環境逐步優化,實力顯著增強,在經濟社會發展和金融改革中的影響大大提高。
一、2006年保險市場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保險業整體實力顯著加強
2006年,全國保費收入5 641.44億元,同比增長 14.4%,賠款和給付支出1 438.46億元,同比增長26.55%。保險公司總資產19 731.32億元,較年初增長29.04%。資金運用余額17 785.39億元,較年初增長26.2%。保險市場運行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公司經營趨向理性,又快又好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一是公司發展規劃和經營策略更加符合市場實際,在發展速度、業務質量和經濟效益關系的處理上更加理性。人保財險、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三家上市公司在發展速度、業務規模和實現利潤方面均衡發展,受到國際投資機構的認可。二是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各公司加強了業務薄弱環節的建設。如人保財險正在籌備成立專門的責任險和農業險事業部機構,進一步推動責任險和農業險的發展;中國人壽成立了縣域保險部,加大了對“三農”保險的開拓力度。三是注意處理好創新與發展的關系,更加重視創新對業務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一些公司突破了傳統的管理模式,在推進后援大集中、業務流程創新的同時,積極創新發展模式,如中國平安通過成立養老金公司,實現了壽險個險和團險業務的專業化管理。
(二)業務增長速度明顯提高,區域均衡發展好于往年
年初以來,金融產品競爭日趨激烈,保險業及時調整經營策略,進一步加大產品營銷力度,改善服務,在2005年規模基數較大的情況下,業務增速有所提高,行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全年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4.4%,明顯高于gdp的增長速度。各地區過去業務發展參差不齊的狀況得到改變,市場整體發展水平普遍提高。東部地區在規模較大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較快發展;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發展速度超過了東部地區,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
(三)財產險實現高速增長,壽險增長速度相對趨緩
財產險保費收入1 580.35億元,同比增長23.2%,高于去年同期10.3個百分點,也高于近五年來16%的增長速度。增長速度較快的險種有車險、責任險和農業險,增速分別達到25.4%、35.3%和33.9%。交強險占車險業務比重也提高到15.5%。財產險業務的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車險市場秩序的逐步規范、交強險的成功實施和相關政策的協調等因素。壽險保費收入4061.09億元,同比增長11.31%。與 2005年相比,增速相對趨緩,其中銀郵業務出現了持續下滑的趨勢。壽險業務增速趨緩的原因,主要在于股市復蘇、存款加息、銀行攬儲意愿增強,以及壽險公司經營策略的調整等因素。
(四)業務質量逐步改善,行業經營效益明顯提高
全行業更加注重科學的管理和業務內涵質量的提高。從財產險看,賠付率與2005年持平。虧損的業務只有車險和保證保險,農業險、責任險和健康意外險保費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承保利潤保持了20%以上增長。從壽險看,業務結構不斷優化,續期和新單保費同步較快增長。在新單保費中,期繳保費增長率也高于躉繳保費增長,由于市場秩序的好轉和公司內部管理的加強,行業整體效益明顯改善。
(五)專業化管理不斷加強,投資收益水平高于往年
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為17 785.39億元,實現保險資金運用收益955.3億元,收益率達5.8%,比2005年提高2.2個百分點,為近三年最好水平。行業競爭力逐步提高,上市公司得到國際投資者的普遍認同,股價不斷攀升,中國人壽市值已位列全球上市壽險公司第一。在股票市場回暖的條件下,保險機構及時調整投資策略,把握住有利的投資時機,通過加大新股認購和配售力度、調整銀行存款和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比例,保險資金的收益大幅攀升,取得了顯著的投資效益。
(六)收購銀行和控股證券,綜合經營取得實質性進展
面對金融市場即將全面開放的形勢和綜合經營快速發展的趨勢,保險公司積極參與了銀行、證券業的改革。中國人壽出資46.5億元認購中信證券增發的5億a股,成為中信證券第二大股東;通過投資成為民生銀行第一大流通股股東,同時取得興業銀行1.75%的股權。此外,中國人壽與花旗集團聯合成功收購廣東發展銀行,取得20%的股權。平安集團出資49億元收購深圳商業銀行89.2%的股權,取得完全控股權,同時成為浦東發展銀行第一大流通股股東。保險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一方面為自身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保險業的科學謀劃和有效的政策協調,也為行業在金融綜合經營格局中占據了戰略制高點。
(七)保險監管進一步加強,行業風險得到有效防范
針對行業發展中存在的潛在風險點,保監會2006年出臺了一系列防范和化解風險的政策措施,在創新監管方式的同時,加大市場調控力度,風險預警和處置能力進一步提高。基本建成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體系,行業在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償付能力整體狀況良好。保險保障基金目前達到 80億元,行業發展的基礎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得到增強。針對資金運用規模迅速擴大、市場投資風險增加及公司內控薄弱的情況,依據制度先行和風險可控的原則,完善了風險管理制度,加大了現場檢查力度,確保了資金運用沒有大的風險發生。
(八)市場秩序趨向好轉,行業誠信建設不斷推進
針對市場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2006年對銀保業務以及車險和大型商業保險費率進行了重點規范和監管。銀行手續費惡性競爭得到遏制,車險市場競爭秩序顯著好轉,地鐵、船舶、電廠等大型商業險費率逐步回升。誠信服務創新試點穩步推進,有的地區推行誠信績效考核體系,有的地區提出誤導保單一年內全額退保,有的地區開展“投保提示”,推進保險合同糾紛快速處理試點,行業誠信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
(九)保險創新實驗區積極推進,行業改革進一步深化
2006年以來,繼大連市被確定為保險創新發展的試點城市后,深圳又被確定為保險創新的發展試驗區。深圳市政府現已全面啟動了保險試驗區的工作。天津市政府提出的濱海新區金融改革創新試點計劃中,保險創新發展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保險創新試驗區不僅涉及產品、服務創新,而且涉及到管理體制、發展模式和監管制度的創新,是保險業加快發展、做大做強的一項重要探索,通過試驗區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將促進全行業新一輪的改革、創新與發展。
(十)行業發展實力顯著增強,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高
目前,我國保費規模在世界排名上升到第11位,在亞洲排名有望超過韓國成為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保險市場,成為國際保險市場上的重要新興力量。人保財險、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等三家上市公司進一步發展壯大,上半年實現凈利潤大幅度增長,中國人壽成為全球最大的上市壽險公司。2006年7月,標準普爾信用評級服務機構對我國壽險和非壽險行業的展望從“發展中”調整為“正面”,調高了對我國保險業的評級。10月,國際保險監督官年會在北京成功舉辦,向世界展示了我國保險業的巨大成就和發展潛力,進一步提高了中國保險業的國際地位和影響。
二、2007年我國保險業發展形勢展望
2006年保險業實力的快速增長為下一年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打下了堅實基礎。展望2007年,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全面推進,經濟金融形勢穩健發展,資本市場發展進入新時期,國務院23號文件進一步貫徹落實,這些有利條件都將為保險業發展提供極為難得的環境和機遇。由于金融業開放和創新力度的加大,金融市場運行更趨復雜,保險業電面臨一些挑戰。
(一)宏觀經濟形勢繼續看好,為保險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近年來,我國gdp增長一直保持在10%左右。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可望維持較長一段時間,2007年gdp增長率有望繼續保持在9%左右。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保險市場潛力進一步增大,保險業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從產險看,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企業和居民家庭的財富日益增長,社會各界對財產保險的需求會越來越強。特別是隨著汽車進入居民家庭的步伐逐步加快,作為產險的第一大險種,車險良好的發展前景無疑為產險的發展上了“保險”。人身險業務是我國保險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險意識的增強,購買商業性人身險的人員數量和數額都將大幅增長,壽險、健康險和意外險市場的前景都非常廣闊。
(二)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保險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在市場全面開放形勢下,我國金融業進入了一個范圍、深度和速度都超過往年的重組改革時期,保險業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也存在著嚴峻的挑戰。銀行證券業的改革,為保險公司認購上市銀行股權、加大在二級市場的投資規模、提高保險投資收益水平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保險業務擴大發展空間、進入銀行證券領域業務提供了有利契機。與此同時,銀行證券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新的綜合性金融產品對保險產品的銷售產生了較大壓力。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零售業務放開后,金融機構對理財產品的競爭更加激烈,保險業務發展面臨著嚴峻的形勢。
(三)進一步加強改善監管、防范化解風險,促進保險業創新發展
目前,利用a股市場持續好轉、投資者看好金融保險股的有利時機,中國人壽已經完成從h股到a股的發行工作,平安也即將完成a股發行上市。匯金公司完成對中再集團的注資,太平洋集團積極準備改制上市。保險公司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2007年,監管機構將進一步提高全行業公司的治理水平,創新公司治理結構思路,深化公司治理結構監管。創新監管制度,全面實施分類監管。按照公司資質不同,對風險防范比較嚴謹、管理比較先進、效益比較好的公司,實行寬松監管政策。對于風險問題突出、管理水平落后、經濟效益不高的公司,實行強化性監管政策。創新償付能力監管,研究制定既能控制風險,又能夠為公司發展留足空間的監管辦法。
(四)優化保險市場結構,進一步激活市場發展潛力
從當前業務發展看,增長速度有所提高,但市場結構還有待完善,保險市場競爭依然不充分,仍存在較大潛力。要進一步引入新的競爭因素,適度增加新的市場主體,充分挖掘市場增長潛力。一是鼓勵具有較強實力和持續注資能力的企業投資設立保險機構,推動國有銀行設立保險公司的試點,在銀行進入保險領域方面取得突破。二是關注外資保險公司發展緩慢的問題,適當放寬政策限制,鼓勵外資保險公司參與市場競爭。繼續鼓勵和引導不同資本來源、不同規模的保險機構在農業險、責任險和養老保險等業務領域加快發展,擴大保險的覆蓋面和滲透度。
(五)改善公司經營效益,切實轉變增長方式
當前保險業經營方式仍為粗放式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應收保費增長較快。截止2006年12月底,應收保費211.22億元,較年初增長40.95%。二是經營費用上升較快。2006年,營業費用支出共計667.06億元,同比增長 27.07%。保險公司經營費用上升較快,增長速度也明顯高于保費收入增長水平,一個主要原因是部分公司在市場行為監管加強的情況下,通過增加費用的方式給予客戶額外利益。應收保費和經營費用上升較快,說明公司拓展業務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支付不合理費用和價格競爭,增長方式還是粗放型。2007年,保險業增長方式要切實向集約型轉變,科學合理地開發保險資源,調整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調整優化區域結構,大力推進保險產品大眾化,提高發展質量、增強發展后勁。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改革與發展;機遇與挑戰;技術革新
1電氣自動化行業發展背景
我國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也有很大的進步,一些工程含量的科技是越來越高,還有許多的現代化業務、自動化、智能化等,無不需要電氣專業參與配合。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電氣自動化技術取得顯著進步,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了中低檔電氣自動化產品以國內企業為主;
2電氣自動化行業技術變革與行業革新
2.1技術變革可能會改變行業競爭格局
電器的自動化也是也有很多的學科的相互的學科技術。電氣自動化生產企業能否選擇合理的技術研究路線,決定著未來在關鍵技術領域能否實現突破,保持在技術上的領先性。由于電氣自動化的組成元件都含有較高的科技技術,很多生產企業在關鍵技術上都沒有自主知識產權。
2.2行業革新能力是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產企業只有不斷地加大產品的研發投入,加快創新產品和升級產品的推出,才能為產品爭奪更多的市場價機會,也才能維護好企業與客戶之間長期穩定的關系,以保證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風險。企業增強競爭力的方式主要有兩類:一是革新產品和服務,這能實現競爭力的突增;二是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改進,這能循序漸進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因此,企業在建立和維護競爭力時,要重視經營管理的改進,更應該重視產品革新能力。
2.3行業多方面關鍵技術尚待突破
電氣自動化是一種傳統產業,而又是深受科技發展影響的產業。我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電氣自動化制造基地,行業內所有知名品牌都在中國生產制造,整個產業鏈的工藝水平已經積累了相當的高度,完全達到世界一流的領先水平,但產品檔次相對較低。另外,國際上知名品牌的電氣自動化生產企業紛紛向以中國大陸為中心的亞洲地區轉移,并通過建立生產工廠的方式掠奪市場份額。由此都可以看出,技術是生產企業站穩市場的關鍵環節,生產企業只有不斷地進行技術革新和突破才能在戰略上取得勝利。目前,在我國電氣自動化行業尚有七類主要的自動化產品還與國外產品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具體分別為:分散控制系統;可編程序控制器;核電控制系統及儀表集成;高精度智能壓力/差壓變送器;智能執行器;質量流量器;流程分析儀器及系統。這就為國內企業縮小差距,進一步提高自身產品的科技含量,研發與生產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控制系統與產品,加大自主創新的發展力度,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空間。
3電氣自動化行業內競爭分析
3.1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國際技術一體化將國外先進產品和技術引進國內,為我國電氣自動化產業提供了跳躍式發展機會,同時也為國際知名品牌產品擴大了市場。當今世界技術的高度普及和融合使得我們可以盡可能多地采用世界上先進、成熟的產品和技術來開發自己的設備或系統,發揮自身的技術及其他方面的優勢實現跳躍式發展。在使用先進技術的同時,通過技術屏障和捆綁銷售,各國際品牌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得到了大幅提高。我國低成本的技術勞動力數量大、水平高,吸引外商投資辦廠。因此,很多國外產業向中國轉移,電氣制造行業內的知名廠商先后將生產線轉移到國內沿海地區。
3.2競爭組群分析
我國電氣自動化行業以巨大的市場為基礎和依托,具有極大的成長空間。其發展前景良好,整個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觀察企業類型中大規模企業很少,中小型企業數目居多,可知該行業集中度不高,行業內企業較多,競爭激烈,環境比較錯綜復雜。從市場表現及綜合實力的角度看,電氣自動化行業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競爭群組。由于該群組的品牌市場占有率很高,其他群組企業和新進入者突破難度很大。按照競爭組群理論,處于同一競爭群組中的企業可能在競爭策略、分銷渠道、產品質量和價格區間等方面相似,競爭也最為直接和激烈;隨著競爭的延續,不同群組企業的競爭地位可能發生轉換,競爭群組的數量也會發生變化,甚至整個行業競爭格局徹底改變。
3.3競爭格局變化趨勢
目前,我國電氣自動化行業的技術門檻相對較低,隨著市場規模的增長大量的競爭對手開始進入電氣自動化市場。未來的競爭主要是實力以及技術之間的競爭,企業采用各自的研發優勢,加快由科技優勢向產品優勢的轉化,加強了高、精、尖、新制冷技術的研究,帶動了電氣自動化行業整體水平的創新發展。根據市場的不同需求,相繼開發出不同產品,形成了產品優勢,全面細致地占領了電氣自動化市場。高新技術帶來的產品科技化、多樣化,成為電氣自動化市場的主流,也極大地拓寬了產品的發展空間。
4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電力電子技術和微機控制技術等電氣自動化行業是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控制電器及電氣控制設備、自動控制系統及生產線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國防等領域,在國民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電氣自動化的發展趨勢應該是分布式、開放化和信息化。未來行業發展的趨勢有以下幾點:
4.1系統監控的綜合化
由于電氣設備已經日趨通用化、模塊化、系列化,可以做到組態靈活;計算機所有功能選擇均能通過屏幕軟件按鈕直接完成,為系統監控的綜合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因為采用綜合監控的形式,可以構成雙重或多重冗余,對提高系統或者全船整體可靠性是有積極意義的。
從房地產行業發展的中長期來看,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只有 50% 多,而未來城鎮化率將達到 75-80%,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達到 78%。從目前的城鎮化水平來看,到城市化結束,也就是在未來的一二十年,房地產行業將迎來良好的發展周期。
從短期來看,由于受政府影響,房地產市場會有一個上限和下限。房地產的增長對 GDP 的增長有一定的影響,中央政府會力保 7% 的 GDP 增長率,如果低于這個值,就很難解決新增人口的就業問題,所以房價不會太低。 如果房價增長過快,政府就會面臨很多壓力,因此調控也是必不可少的。 這種上下限會使房地產行業在短期內 保持平穩的態勢。
國家提出“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將會給房地產行業帶來大量機遇。新型城鎮化將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移,由政府來規劃和主導。 城鎮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農業人口轉 向城市人口,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 業發展,生活方式從農村的生活方式向 城市生活方式轉化。新的城鎮化在中國 “兩橫三縱”的格局下,開發商最關注的就是人向哪個地方流動。從工薪階層來看,就業機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流動方向。影響中產階級選擇的,一是機會的公平,二是發展的前景。精英階級更看重的是公共服務資源的配置。從這幾個方面來看,中國在新的城鎮化下,具有如下能力的城市將會獲得機會:持續地吸納周邊人口,能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和具有優勢的產業,配置大量公共服務資源。因此,特大型城市、大型城市及有就業機會的二、三線城市將會是未來十至二十年里房地產市場機會充足的地方。
未來房地產行業發展趨勢,共包括七點:一、在成長期,中國房地產還將面臨持續的調控。在調控的過程中,政府一定會保障剛性需求,保民生,首要的是壓制投機;二是行業告別暴利時代,逐步走向平均利潤的時代。 三是行業會告別投資時代,產品回歸 以自用為特點的市場特征。四是行業 的精度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分化愈加 明顯。五是整個行業進入資本為王的 時代,能掌握資本的創新,將會贏得 未來的競爭。六是行業告別粗放發展 的時代,進入精細化運營和成本管控 的時代。七是行業進入分化多元的時 代,未來城市的分化,企業的分化、 市場的分化會愈演愈烈。
在這樣的形勢下,房地產企業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將面臨很多挑戰。應該如何應對那些挑戰呢? 房企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調整:一是戰略,二是節奏,三是創新。在企業不同的政治經濟階段,在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如何制定未來五年、十年的發展戰略,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每一家企業的戰略,一定要結合自己所處的區域,規模以及能力來確定。未來的市場上一定會出現波動,所以房企的節奏也很重要。創新包括金融創新、輕資產、平臺戰略、移動互聯網、電商、大數據、粉絲階級等七個方面。這七個方面,對企業融資、營銷及對內策略都有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 園林綠化;發展現狀;問題;趨勢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cityand urbanization are speeding up gradually,beautification and greening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city development now. Therefore,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beautiful scenery of the city is to raise the level oflandscape road of necessity. Landscape is rich in content, it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cityinfra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is also the main conte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t not only embodies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economic and cultural level and the city. Landscaping involveswidely,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andmaintenance of the greening of industrymanagemen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development of garden greening.
Keywords: landscape; present situation;problems; trend
中圖分類號:S731.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園林綠化行業已經被公認為是“永遠的朝陽產業”,其它獨特的綠色環保和生態功能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同。園林業起源于農林業分工而獨立出來的花卉和苗圃業,經過綠地和庭院綠化,目前已經發展為養護管理及其它綜合功能的體系。但是就目前狀況來看,發展出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風景園林還是值得人們考慮的問題。
一我國園林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前景
我國園林發展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1園林行業法制及技術標準體系起步較晚
我國園林行業法治標準化起步很晚,1992年才頒布城市園林綠化條例,2002年頒布城市綠線管理辦法,這些法律、法規的頒布在我國園林綠化行業中起到鞏固、推廣的作用。技術標準體系的建立為我國園林行業奠定了基礎,使園林行業逐步走向規范化、科學化。
1.2行業發展迅速,行業內容不斷擴大
近幾年,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綠化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標志,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在九五期間,城市的綠化面積有了整體的量化指標,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共綠地分別有了明顯的增長。隨著近幾年的發展,園林綠化行業逐漸壯大并走向成熟,園林結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使行業內容不斷擴大豐富。近幾年來,隨著大型的跨國公司進入,給我國帶來了先進的科技和豐富的經驗,再加上園林行業也和建筑、旅游等行業有了更多的交融,這樣我國的市場逐步擴大,在與國外企業共同發展的同時,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國園林綠化行業的發展。1.3行業產值持續增長,市場潛力不斷增大
城市化建設給園林綠化行業帶來新的發展空間,使市場逐步擴大,近幾年,房地產開發持續升溫,開發檔次和速度逐漸提高,因此,對綠化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再加上一些旅游勝地的開發、重建,一些企事業單位的搬遷,這些都給園林綠化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此外,我國的園林綠化養護市場也逐漸得到重視,并且以后的市場前景也非常好。
園林產業的發展前景:
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居質量是目前我國城市發展的主旋律。為解決生態問題,我國許多城市都在進一步加大園林綠化的發展,為營造城市生態屏障,園林綠化行業被人們所看好。
(1) 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國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隨著國民經濟快速增長,我國各行各業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國民經濟的增長是園林綠化產業得以發展的根本動力。國民收入水平逐漸提高,促進國民消費,因此,市場空間范圍逐步擴展,居民家庭綠化和私人庭院綠化快速啟動。
(2)房地產行業興起,拉動基礎設施發展
近幾年的發展中,房地產行業越做越火,逐漸跨入城市發展的前列,房地產的開發和建設給園林綠化行業帶來新的契機。隨著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綠化環境建設,近幾年城市道路綠化和小區配套景觀規模逐漸擴大、人們對綠化景觀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因此,基礎設施建設將會帶動大面積的園林綠化建設和景觀建設的快速發展。
(3) 旅游產業迅速崛起,人們環保意識不斷提高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不斷滿足,因此,旅游業的發展大大推動園林綠化業的發展。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增強,以及政府部門加大對環保的投入力度,這將促進園林綠化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中國園林綠化產業發展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在今后的幾年里,綠化行業定會被人們高度重視,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空間環境和精神享受,給人們的舒適生活提供基本保障。
二我國園林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園林綠化行業標準體系還不完善
雖然我國在創建園林城市工作以來,有了進一步發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標準化成都還很低、一些系統還不完善、發展還不平衡、技術含量低等問題。我國園林綠化的發展還不能真正滿足人們對它的需求,因為我國雖然已經意識到園林綠化的重要性,但是在環境與生態方面對它的保護和關注還是欠缺的,致使我國的綠化行業發展還不平衡。例如花卉行業發展的就比較快,而對園林綠化樹種品種的考慮卻很少,甚至在對園林綠化的管護方面和國外也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傳統的園林綠化設計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發展的需要,我國必須要加快步伐在市場管理方面、施工設計方面、技術含量等方面進一步改進和研究。
2.2缺乏專業化的行業協會和中介咨詢機構支持
綠化行業的資金來源大部分還是靠政府的支持,一小部分來自民間和社會投資。在現代經濟市場運行過程中,行業協會和中介咨詢機構是連接企業和政府的橋梁。行業協會和中介咨詢機構可以利用其組織優勢為政府反映和提供企業的信息和情況,他們是協助政府實施行業扶持政策的有利機構,可以加強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幫助企業拓寬國際市場和生存空間。因此,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行業協會和中介咨詢機構的大力扶持,它是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有利屏障。
2.3注重園林建設,輕視養護管理
國外的園林綠化發展中,對園林綠化的養護工作是他們的主要任務,他們認為只有保證高質量、多層次管理與養護,才能實現綠化的真正美。對綠化植物的養護和管理是一個長期循環的過程,只有不斷的養護與管理才能維持綠化植被四季常青,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永遠是綠色的大自然環境。為此,我們不僅要注重園林綠化的建成質量,更重要的是建成后如何加強后期的管理工作,以此,來促進園林綠化行業的整體發展。
2.當前城市綠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城市內大面積鋪設草坪,而作為點綴的植物卻很少,這樣雖然簡單,但是缺乏生機與活力。在生態方面,其它高大樹木的除塵降噪、防風固土、等功能草坪是無法相比,而且草坪的用水量遠遠高于樹木的用水量,這樣綠地的分布極不平衡。再加上現在綠地向多元化、生態合理化方向發展,因此,現在綠地系統需要進一步提高,消費功能和還原能力都需要整體加強,這樣才能保證人與生物、環境之間的平衡發展。
3.與國際園林的差距
我國現代的園林行業起步比較晚,雖然通過各方面的帶動,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同國外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注重高生活質量,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有著完善的技術標準體系,在各方面都有著成熟的經驗。相比較之下他們的園林綠化景觀是綠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半以上是產值是來源于園林養護費用。因此,我國必須注重質量,完善我國園林綠化產業的標準體系,以快速推動我國園林綠化產業的發展。
三我國園林綠化行業發展的趨勢
園林綠化行業是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從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園林綠化行業的發展空間很大,現在園林綠化行業正處于機遇與發展的轉型期,因此,我們要采用新技術、新成果,加強市場管理和行業運營模式,大力引入政府和社會資金,進一步加強園林綠化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因此,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要向多渠道、多元化方向發展,吸引國內外資本進入園林綠化領域,促進園林綠化向多方面發展。
結語 總之,中國園林事業是一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事業,也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事業。在快速發展的時期,我們要充滿信心,參與國際竟爭,爭取把園林綠化產業做大做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