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戲劇影視文學前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文科生專屬高薪專業
學前教育專業
當很多人看到學前教育專業的時候,是不是會想到最后只有當幼兒園教師呢?而且在大家的印象當中,幼兒園教師的薪酬待遇遠遠比不上小學和初中的老師。如果你是那樣像就錯了,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可以從事幼教、幼師、早教老師、幼兒園園長、教師、課程顧問、美術老師等等。
而且,現在學前教育畢業生在一二線大城市的就業機會比較多,而且薪酬待遇也比較高。據數據了解,學前教育本科畢業生平均薪酬可以達到5770元左右,并不是別人說的做幼教薪資才那么一兩千塊,一兩千塊工資的是那些初中畢業到三四線比較落后的城市,而且是私人開的幼兒園。
在三四線城市的公辦幼兒園招聘的都是本科畢業生,薪酬剛開始都有4000塊這樣。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開放孩子越來越多,幼兒園教師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因此學前教育專業是個經久不衰的專業,長期都是熱門專業。
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
廣播電視新聞學我們很不陌生,因為廣播電視新聞我們每天都在看,而且幾乎所有人都離不開廣播電視新聞媒體,這是我們平常老百姓獲得新聞資訊的媒介,我們可以足不出戶通過廣播電視新聞盡知天下事。
在網絡上的“21世紀最具前途的職業調查”中,傳媒記者以較高的認同率位居前十位之列。那么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就只有當記者嗎?當然不是,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畢業生可以考公務員、進事業單位、從事編導、報社記者、編輯、劇本創作、文化產業、網絡文學創作、廣告策劃、影視編導、新聞傳播、以及大學當老師等等。廣播電視新聞學就業前景是非常的廣闊的,特別是近幾年,互聯網時代的加速發展給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創造了極大的發展空間。而且靈活性比較強,畢業生也可以從事文學創作當作家、戲劇家、廣告策劃等等。
藝術設計專業
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專業,這個專業主要是文科生里面的藝術專業。藝術設計包含的范圍很廣,景觀建筑設計、網絡藝術、三維動畫、視頻設計、音頻藝術、互動媒體、工業設計、服裝設計、裝潢設計等等。
藝術設計是一門就業口徑非常寬的專業,而且社會招聘薪酬比較高,靈活性比較強。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畢業大學生初次就業平均薪酬為6280元左右,不打工的也可以選擇自主創業。很多大學生也選擇自主創業,近年來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在90%以上,而且處于不斷提升。
“很緊缺”的文科專業
1、攝像專業
這里說的攝像是指是電影廣告的拍攝,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攝影專業。為啥說這個專業很火?你自己去看看北京電影學院進修班的廣告的就知道,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就可能要4、5萬的學費。所以說這雖然是一個文科專業,但是真正學到技術的人,一個廣告片子拿到十幾萬提成,也是很常見的 。
2、精算師專業
精算師資格證被譽為“最難考的證書”,很多人都是屢戰屢敗。現在就業市場上,對精算師很是精確,一旦出現富余精算師人才,就會被各大獵頭公司爭先搶走。為啥精算師專業這么呢?那式因為精算師需要綜合掌握數學、統計學、經濟學、金融學這些內容,一個出色精算師對于處理企業財務風險, 促進正常發展有著的重要的意義。所以,雖然是文科專業,但卻是實打實實用專業。
3、鋼琴調音師專業
在音樂類這個大專業下面, 還有一個細分的專業,那就是鋼琴調音師。 學習過音樂的人一定都知道,大學里有一個調音專業。雖然十分的冷門,但是鮮為人知的是,這卻是一個高收入的行業。其實,這背后的原因也是十分的簡單的,因為玩得起管弦樂的都是一些有錢的家庭, 就拿鋼琴來說,好的鋼琴一架就得大幾萬,但是感情用個大半年就會失去音準,一次調音就要1000多,所以調音師專業是一個“隱形高薪行業”。
4、數字媒體專業
每年由藝術類學生主演的“藝考”大戲,雖然已經降下帷幕,但是“藝考熱”近年來一直在持續升溫。很多地方的藝考生數量都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成為各界十分關注的社會現象。很多家長、考生發現,曾經是升學捷徑的藝術考試,近年來遠比高考競爭還要“慘烈”。3月15日,北京電影學院“三試”放榜,在被錄取的450人背后是1.8萬名競爭的考生。如此“高燒”,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憂,因為眾多考生“赴湯蹈火”,其動力不是出于對藝術的熱愛,而是看中了藝術專業對文化課成績要求較低的好處,考生把藝考當成了高考捷徑。
旨在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和創造精神的藝術教育的普及原本是好事,但家長的急功近利和培訓班的推波助瀾,使藝術教育應試化的傾向愈加明顯。此外,一些中學為提高升學率而開辦藝考班、高等院校盲目擴招等種種問題已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教育部連續幾年調整藝術院校招生政策,然而,新的政策出臺后,藝術類高考的一些怪現象并沒有就此“退燒”。有人戲言:“藝考不易考,沒錢就沒門。”面對“藝考熱”,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藝考熱”下,家長、考生如何不被“烤”焦?本期話題,我們共同關注——
【故事會】
艱難大學夢,理性規劃有捷徑
口述/(山東濟南)安 蓓
整理/蕊 紅
女兒晴晴聰明漂亮,但令人遺憾的是,她學習成績不是太理想。那年,晴晴讀高二時,她的學習成績還徘徊在班級的中游。我只能給她施加壓力。我一味地施壓,不但沒能達到讓她提高成績的目的,反而令她產生了逆反心理,開始有了厭學的傾向。
就在我寢食難安的時候,同事張姐的話提醒了我。張姐說:“你為何不讓晴晴學藝術呢?這樣也不失為一條高考的捷徑。我大哥的兒子文化課成績平平,高考因為選擇了藝術,考了個二本,讀了省內一所不錯的大學。如果他不選擇學藝術,那充其量也只能上專科。”
回家后,我將張姐的建議說給老公聽,老公為之一振。我們為晴晴選擇了美術,原因是美術只要經過一年半載的強化訓練,效果應該不錯。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晴晴對美術不感興趣,夢想將來成為作家,所以她對我們替她選擇的藝考之路十分抵觸。見做不通晴晴的工作,我便去找她的班主任,希望班主任能站在專業的角度替晴晴分析所面臨的形勢,勸晴晴接受我們的建議。
班主任也認為我們的選擇是對的,并答應替我勸晴晴。在老師的耐心勸導下,晴晴終于答應了去學美術,來年迎戰藝考。將晴晴從文科班轉到美術藝考班后,為了讓她能以最快的速度入門,我不僅為她報了一個藝考培訓班,還花重金請了一位藝術院校的老師輔導她。就這樣,在我的操辦下,晴晴心不甘、情不愿地投入到了藝考的備考中去了。每天,除了正常的文化課,晴晴將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專業課上,讀培訓班、去老師家接受輔導,去風景區寫生,忙得不亦樂乎。忙了大半年,晴晴的專業課學習漸入佳境。雖然我為此付出了不菲的經濟代價,但滿懷希望的我還是無怨無悔。
2006年年初,高校藝術類專業考試開始了。俗話說:“多個機會多條路。”為了安全起見,我幫晴晴選擇了6所高校,帶她都去試試。在1個月里,我帶著晴晴先后輾轉濟南、長沙、北京等地趕考。
我帶晴晴走藝考這條路的初衷,就是因為她的文化課成績不盡如人意,如果正常參加高考肯定考不上好學校,走藝考可能有機會。一路考下來,我才知道,熱門的藝術院校和專業經常是上百人競爭一個名額,比高考競爭還激烈!好在晴晴的專業課成績突出,文化課考試也過了關,最終的結果也令人欣慰——晴晴考上了北京一所很不錯的大學!
現在,晴晴已經學成畢業兩年了。在這兩年間,她在電視臺做過、給文化公司搞過設計。如今,她有了自己的畫廊,事業漸入佳境。
看著晴晴今天的成就,我慶幸自己當年替她選擇了藝考這條路。如果沒有藝考,那晴晴就不會上那么好的大學,也就不會有屬于自己的事業。
理想很燦爛,生活不藝術
口述/(湖北宜昌)王 艾
整理/凌寒獨開
握手送別最后一個客戶,我走在空闊而喧囂的大街上,身后是這個城市最為豪華的酒樓,眼前是車水馬龍的人流。一陣酸楚與落寞涌來,我心里突然翻江倒海。我這個曾經驕傲的小畫家,與這個不夜天的城市其實隔著萬水千山,而曾經的青春與夢想都已隱匿在生活的最底層。
我從小喜歡畫畫,開始沒引起父母的注意。有一天,二姨父對我父母說:“這孩子有畫畫的天賦,好好培養。”簡單而無意的一句話,讓父母走上了節衣縮食供我學畫畫的道路。媽媽在棉紡廠當擋紗工,父親在一家企業打工,家庭收入的一半用在了我學畫畫的開銷上。無論三伏天還是寒冬,父親每個周末都會騎著自行車帶我穿越這個城市的兩端,去輔導老師那學畫畫。畫畫投入比較多,僅顏料、紙張就耗去父母很大一部分收入。初中畢業后,我進了市一中藝術特長班。我知道父母不容易,所以我每天盡量挑那些便宜的飯菜,以購買昂貴而又易耗的紙張與顏料。曾經,我想輟學打工幫助父母減輕負擔,可父親不容我說完就將巴掌落在了我的屁股上。雖然我早已過了挨打的年齡,但我知道父母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尤其是他見到小區里的一個孩子進了中央美術學院,現在一幅畫的售價是父親一年的工資時,父親的這種希望尤其濃烈。
雖然我高考分數不高,卻因為我是藝考生,出色的專業課成績足以抵消心頭的那一縷自卑。當隔壁的阿姨后悔沒有讓孩子學藝術,與大學失之交臂而讓孩子選擇復讀時,父母更是慶幸自己的選擇。大學4年,美好而又單純,特立獨行的裝扮、飄逸灑脫的作風、藝術具有的光環,讓我仿佛觸手可及光輝的未來。然而,4年來近10萬元的學雜費,不菲的工具費用,還有節省到哪怕是最低限度的生活費,讓父母白了頭、佝了腰。我也不得不利用每一個節假日做家教,以減輕父母的負擔。每當同學們在校園里花前月下的時候,我只有努力學習、努力打工。但,我總認為,畢業了有工作了就會好的。我的夢想是擁有屬于自己的工作室,一幅畫足以抵上父母一年的純收入。
畢業后,我選擇“北漂”,那是離夢想最近的地方。我住在陰暗的地下室,每天投了幾十份簡歷,卻泥牛入海。我在地鐵出口,看見擺畫攤的哥們,他們的手上功夫讓我自愧不如,而且他們竟然來自最好的美術院校。就這樣,我的夢想漸漸萎縮。當口袋里只剩下10元的時候,我給大學最好的同學打了求助電話。他是地道的老北京,不久便托親戚給我謀了一份廣告公司業務員的差事,從2000元干起。3年來,我一步一個腳印,如今做到了業務經理,月薪終于有了5位數,做北京的“房奴”成了我最大的夢想。那支畫筆只是在我的夢中偶爾出現,醒來便不見蹤跡。我像一顆卑微的塵埃,消融在這個創造奇跡而又擠壓夢想的城市,東奔西突。
一天晚上,我給母親打個電話,說我在北京混得不錯。母親說,前幾天夢見我了,在河邊的小船上,背個小畫夾,有模有樣。我多想告訴母親,如果時光倒流,我多想回到童年的那艘小船上,回到小時候……
【鏗鏘二人談】
成才之路,藝考是橋
嘉賓 閆榮霞
(河北情感作家)
現在,社會對于“藝考”眾說紛紜。從我的立場來說,我是支持藝考的。
首先,藝考打破了單憑文化課考大學的模式,為莘莘學子搭起從現實到彼岸的一座新橋。20多年前,還沒有“藝考”這一說。我同學里不乏才氣優勝者,卻因為文化課成績不佳,沒能考上大學。其中一個畫畫特別好的同學,因才能無處施展,終日借酒消愁,肝硬化去世時年僅37歲。而假如他們趕上藝考,說不定會有更好的生活……
其次,藝考也給無數家長開出了另一條“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新路。對于家長們來說,孩子文化課的不理想只會使他們憂心忡忡,甚至絕望。情緒頹喪之余,和孩子之間發生的種種沖突也會愈演愈烈,最后釀成悲劇的不在少數,那么,藝考就成了有才能的學生的福音。當然,最終仍會有考試失利,但是,孩子、家長都盡力了,雖然失敗卻是甘心。父母子女之間的沖突也會大大降低,有利于家庭的穩定。
最后,從大的角度而言,藝考是提升藝術修養和國民素質的“助力器”。文化藝術是一個國家的人文內涵和修養所在,而年輕人創意和創造力無限,在投身藝考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挖掘自身潛能。藝考就好比海選,到最后總會有藝術大師從藝考的土壤中發芽、抽葉、長枝、開花。而退一萬步講,即使產生不了大師,也符合“普及藝術教育,提高國民素質”的宗旨。
藝考雖美,但不一定“可口”
嘉賓 李松云
(《南昌晚報》總編室主任)
我一個同事的孩子,從吉林師范大學美術系畢業后,大半年沒有找到與專業相關的事,如今在一家建筑公司推銷設備。幾年前,湖南女子大學藝術設計畢業生陳娟應聘到一家養豬場工作的新聞更是大跌世人的眼鏡。可能這些例子不具有代表性,但誰也不能否認:就業難已經成為藝考生一道巨大的門檻。
我認為,無論是上大學前,還是上大學時,熱衷藝考者都有思維誤區。上大學前,一些人認為藝術專業對文化課成績要求較低。而實際呢?藝考的道路不一定比普通高考容易。普通高考生只需要一門心思奔著文化課復習。但是,藝考生的專業課、文化課則缺一不可。另一個誤區是,認為學藝術“高投入會有高回報”。藝考培訓成了一個畸形產業,對藝術的尊重早已拋到暴利腦后。一個孩子,從打算參加藝考開始,費用少則數萬元,多則數十萬元,而他們的畢業前景未必明朗。況且,高校藝術系普遍面臨這樣的窘境:盲目地設立藝術專業的非專業藝術院校,面對專業水平不高的學生;急功近利的學生遭遇專業水平不高“被拔苗助長”的教師。
北京電影制片廠原廠長宋崇發表文章,揭開了一個高校不顧實際能力盲目擴招藝術生的“蓋子”:“由于擴招,大量新設藝術專業,使教學質量大大下降,有些動漫專業只是由原來的計算機專業演變而來,有的設表演與影視專業只是為了掙錢。師資缺乏,有的找名人掛個名,但名人從不教學。教材和設備不足,這樣的學校只有誤人子弟……”
文藝青年到高校走一圈,讀了四五年后再回到原點,既耗費了青春又浪費了金錢,一切悔之晚矣。
【眾說紛紜】
明星藝考經驗談
李宇春 李宇春的父母最初希望她像其他孩子一樣考名牌大學,但她堅持要學音樂。李宇春認為,考前準備很必要,向往屆考生咨詢考試的要點、考試內容,這些經驗很重要。
賈樟柯 當年,賈樟柯在山西大學念美術系。他看了陳凱歌的《黃土地》后,發誓要當導演。有人告訴他,想當導演就要考電影學院,而且別考導演系,什么系好考就考什么。賈樟柯最后選擇了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賈樟柯建議,考生不要害怕失敗,才能在考場上發揮正常。
李亞鵬 從專業角度而言,表演系專業考試的內容包括即興表演、朗誦、演唱、形體等。注重考察學生嗓音、身材、長相等,看他能否被假定的事物所感動,能否有較強的感知力和想象力。表演系學生的外形條件必須要有個性,忌諱“中間類型”。
劉 燁 在考試之前,考生要想清楚自己的能力是不是足夠去當演員。要對這個行當有一些了解,這樣才能面對以后出現的很多問題。有那么多演員,能被大家記住的畢竟只是少數。學習藝術,更多的人最后是金字塔底座的人,真正成為金字塔尖的,出類拔萃的很少,所以,一定要擺正心態。
(整理/肖坤永)
【社會探源】
“藝考熱”下,家長當心被“烤”焦
嘉賓 趙忠心
(北京師范大學教科所研究員、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
近年來出現的“藝考熱”不是孤立的社會現象,是現實環境的必然產物。從積極的角度看,這反映了藝術社會地位的提高。如今,藝術開始復蘇,藝術創作開始繁榮,藝術家的社會地位逐步提高,藝術品的經濟價值持續上升,藝術與社會生活的關系也日益密切。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中小學和幼兒園越來越重視藝術教育,廣大家長紛紛送孩子到各種藝術培訓班,使青少年的藝術素養獲得大幅度提高。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國家對學校辦學自實行部分下放,高校紛紛擴大辦學規模,爭相舉辦新專業,90%以上的高校都開設了藝術類專業,招生規模逐年加大;加上藝術類招生的特殊政策,對文化課成績要求不高,因此,藝考生逐年增加。
從另一個角度看,日益加溫的“藝考熱”也不大正常。參加藝考的考生約可以分成三部分:一是熱愛藝術,經過一定的專業訓練,具有一定的藝術素養,有培養和發展的前途;二是文化程度較差,擔心報考普通專業沒把握或根本沒指望,便報考藝術專業,帶有投機取巧的成分;三是由于藝術市場的炒作,在明星效應、金錢效應的誘惑下,使部分青少年對藝術盲目追逐。如果沒有興趣和能力,只把報考藝術專業作為考大學的“敲門磚”,這樣的考生最好還是把心態放平和一些,別湊這個熱鬧。有的家長和考生認為,即或考不上,至少增加了一次高考實踐的體驗和升學的機會。但沒想到,與其在藝考上“試”,不如“攻”其他專業。因為藝考的錄取比例一般在10%,藝考是更窄的“獨木橋”,而其他普通專業錄取比例都已經達到50%以上。一些家長和考生以為,報考藝術專業,靠臨時突擊就可提高專業技藝。其實,一個學了幾年和“突擊”幾個月的學生,藝術功底是有很大差別的。在藝考中,“半路出家”的學生勝出的機會很小,甚至可以說是渺茫。雖然我國需要大量的文化藝術專業人才,但藝術人才需求有限,藝術專業畢業生的職業前景并不樂觀。近些年,藝術類專業畢業生的實際就業率不到50%,其中專業對口的不到20%。像朗朗那樣最終走上藝術巔峰的人只能是少數,尖端人才就像金字塔的塔尖,絕大多數人注定只能成為默默無聞的塔基。
藝術專業求學的費用與其他普通專業相比,要高出很多。如果孩子不是從事藝術工作的“料”,花重金“趕著鴨子上架”,結果只能終生“跑龍套”。家長不如從孩子實際出發,報考其他普通專業,也許成功的機會更多一些。總之,家長和考生要理性思考,慎重選擇,最好不要盲目跟風。
【海外視角】
激烈的美國藝考
在美國,報考藝術和表演類學校競爭激烈。耶魯大學戲劇學院被稱為是一個“令人生畏”的地方。在報名的幾千人中,能夠得到面試機會的人已經很幸運了。報考表演專業的考生,要交簡歷、成績單、照片和三封推薦信——其中一封是導演的推薦信,另外兩封是對考生很熟悉的藝術教師的信。考生必須做兩次小品表演,表演時不能看劇本,時間不多于4分鐘。在初選日結束后,部分考生被老師召回,以便招生委員會更多地了解考生的情況。這一次要考生做一些強體力的表演,或臨時組合的團隊即興演出。主考官選出30位考生,與未來的教授見面。校方會安排一些合作表演,對考生進一步考查。兩天結束后,校方最終錄取16~18人。
在美國,有許多私立大學和州立大學設有藝術、舞臺表演及相關的寫作、導演和美術設計專業。但是,學生高中畢業考試要取得中等以上的成績才有報名資格。學校對報名者都有對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AT)的得分要求。這項考試在高中學生畢業前舉行,共有三項:數學、評論性閱讀和寫作,每項滿分為800分,總分2400分。有些藝術類大學雖沒有明確要求高分,但還是要求學生有中等水平,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耶魯大學表演專業要求高,評論性閱讀達到700~800分,寫作為700~790分,數學為700~7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