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物流工程前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煙臺市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實施“一極領先、多極崛起”戰略,重點推動煙臺東部高技術海洋經濟新區領先崛起、率先突破。牟平作為新區的主戰場、主陣地,將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積極作為,通過高端規劃引領、高質項目帶動,打造藍色經濟新亮點、新支撐。
高起點編制規劃,瞄準國內外一流,高標準對接東部新區的大規劃,高水平完善牟平的各項規劃,以高端規劃引領高水平開發。高速度推進項目建設,將今年確定為“項目加速推進年”,以總投資2217.4億元的123個3000萬元以上項目為重點,積極推進國經中心北方論壇會址、中冶國際商務城、濱海度假酒店群等項目建設,全力突破濱海開發、養馬島開發、水系開發、龍泉溫泉開發等重點板塊,快速打造核心引擎,加快“跨越式轉型發展”步伐,努力建設惠及全區人民的“幸福牟平”。
海陽:突出打造“一帶三區產業集群”
海陽市依托南部沿海經濟帶的資源優勢,確立了突出打造“一帶三區產業集群”的工作思路。“一帶”即依托230公里海岸線打造的南部沿海經濟帶。“三區”,一是依托海陽核電站,以規劃控制面積53平方公里的核電裝備制造工業園區為平臺,打造核電裝備制造業基地。二是依托第三屆亞沙會60余項場館及配套工程建設為主體,打造10平方公里的亞沙城。三是依托丁字河口特大橋,積極融入煙青半小時經濟圈,加快推進規劃總面積187平方公里的丁字灣海洋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產業集群”,即核電裝備制造業、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交通運輸物流業、海洋文化旅游業、海洋生物科技、海洋新能源、現代海洋漁業、海洋高端服務業集群。目前,全市新建、續建和擬開工2000萬元以上藍色經濟項目28個,總投資1867.5億元。
龍口:爭當煙臺市藍色海洋經濟北部排頭兵
龍口市大力實施“藍區帶動”戰略,積極在打造煙臺市藍色經濟北部增長極上當標兵、打先鋒。集中集約用海項目年內計劃投資40億元,完成圍堰工程,到2020年建成可承載1000億元投入、3000億元產值的高端產業新區。
大力實施以港興市戰略,重點抓好龍口港4個10萬噸級煤炭專用泊位、1個20萬噸級石化泊位,以及10萬噸級航道拓寬、公用錨地、保稅物流中心等工程項目。加快屺坶島深水港區開發,抓緊推進20萬噸級航道及錨地工程前期工作,爭取早日投入使用。
在臨港產業培育方面,集中培植海洋工程裝備、臨港加工、臨港化工、臨港電力能源等四大臨港工業集群,積極構筑海上、陸路、保稅、分銷四大臨港物流體系,建設龍口現代海洋運輸物流業特色產業園。
招遠:四大戰略 四大保障
引領藍區建設突破提升昂揚奮進
實施帶動戰略。開發區升級帶動戰略,全面打造海陸“一體”,開發區、濱海科技產業園和東城新區“三區”突破發展的藍區大格局;大項目招商帶動戰略,引進建設一批重點藍色項目,促進藍色經濟規模化、集群化發展;經濟轉型帶動戰略,加快推動資源型經濟向高端高質高效藍色經濟轉變;大企業大集團帶動戰略,堅持實業興市,實體興企,促進資源、資金向實體經濟集聚,推動企業增強實力、加快轉型。
構建保障體系。加大產業發展、財稅、城鄉統籌等制度創新力度,構建改革創新制度保障體系;加強港口、鐵路、高速等重點工程建設,構建基礎設施保障體系;抓好水利建設,加快風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構建水力資源和能源保障體系;加強沿海防護林建設、海岸帶綜合治理,構建生態安全的保障體系。
關鍵詞:高速公路;工程項目;前期工作
1高速公路工程項目前期工作
建設公路必須要有所準備,特別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高速公路建設,更要通過大量的精心準備,才能開工建設。高速公路工程項目正式開工前的一個階段,都可以叫項目前期。項目前期非常關鍵,一般情況下,項目前期工作所涉及到的內容較復雜,包涵的部分較多,主要需要對擬建公路項目進行全局性調研、區域性的整體規劃、落實施工用地標準、資金準備是否到位、具體項目建議書的撰寫、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提交、工程初步設計與審查、工程招投標手段、施工圖設計審查等,任何一個環節都關系到工程順利與進度,只有把一系列開工建設之前的工作做好做足,才能進入開工建設。
2高速公路工程項目建設背景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高速公路需求量不斷增加,這種情況下,我國加大了投資預算,不斷進行公路基礎性投入。高速公路工程項目越來越多,為了更加精準把握我國高速公路建設情況,我們需要從多個層面把握好高速公路建設的背景。當前,高速公路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機遇,已經從過去傳統的模式中走出來,改變了多項目預算,通過項目調研預選,形成項目立項,保證了項目的針對性更強,目前來看,已經到了選項目的階段,過去,國家通過各種手段積極鼓勵項目投資,但投入卻不見效果,而現在通過市場機制調控,出現了適時適度的宏觀調控,使高速公路項目建設更加規范科學。過去傳統打法是政府主導,行政干預,隨著市場成熟與完善,高速公路的項目立項也發生了變化,行業主管部門為主的時代已經過去,代之以更加科學的規劃、國土、環保等專業部門參與進來,通過多部門會商、審查,把項目建設得更加科學合理,滿足生態人文需求。過去高速公路項目建設要素寬裕,標準不高,而隨著運輸條件的改善,現在的公路建設要素則非常嚴格,標準規范越來越科學,公路基礎功能的拓展使公路已經不僅僅是滿通需要,更多的是促進經濟建設與發展,提升區域聯結能力,使公路建設由經濟主導變成了社會主導,打下了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了解公路建設背景,才能在公路建設項目進行中,充分準備,做好宏觀調控,使緊缺要素得到有效掌控,減少國家政策、審批程序對進度的影響,使擬建公路建設項目實現能操作、可實施的目標。
3高速公路工程項目前期工作重要性和復雜性
3.1高速公路工程項目前期工作重要性
高速公路建設前期準備非常關鍵,需要精細全面,通過前期工作進一步把握好各個施工階段情況,提前預測潛在因素,解決好施工進程中的問題。通過前期準備,對待建公路沿線工程穿越范圍規劃情況進行有效掌握,了解周邊的地質災害、礦產壓覆、占用農田、耕地情況、水土保持、環境保護方案等做好有效的調查的研究,并根據所得數據編制出精準、科學的深度報告,使影響工程路線布設、工程建設質量、造價使用性能的各種不利因素得到控制。只有全面做好對擬建公路工程項目的精準踏勘、了解、分析和論證,才能確保工程科學建設,沒有嚴格精密的工程前期方案,就不能保證工程順利進行,特別是對工作準備不足或不充分的工程,日后工程建設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各種問題,形成質量隱患,可見,高速公路工程項目前期準備工作非常關鍵。
3.2高速公路工程項目前期工作復雜性
高速公路工程項目前期工作并非簡單的調研,而是涉及到各個方面,一項工程在建設時,需要合理調動好公路、規劃、土地、水保、環保、投資及工程招投標等各方面力量,滿足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需要,達到規定的技術標準,公路建設管理部門交叉性強,相對應專業和主管部門多,需要做好前期的協調、銜接,這樣才能有效保證施工順利,使施工得到有效組織與推進,滿足施工建設需要,整體看前期工作存在一定的難度,只有科學控制,才能降低施工難度,把施工難度降到最低。要想做好前期控制,一方面要把握好項目投資市場的變動,對國家整體宏觀調控政策有所了解,對公路項目審批權限做好界定,區分出項目管理主體、內容、形式,大大提高項目的審批速度,降低項目難度。另一方面,還要充分掌握投資項目當地的土地面積情況,對土地規劃需求、項目選址方案等有一個全方位的熟知,在前期規劃設計時,要滿足土地利用政策原則,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充分體現土地政策,達到資源合理配置、集約利用并且符合生態環境改善要求。所以說,只有充分做好各方面協調,才能形成可行性研究報告,滿足城鄉規劃建設要求,協商處理項目前期工作是公路建設的重點,對加快項目建設有一定的促進意義。
4高速公路工程項目前期工作具體內容及流程
4.1項目前期工作具體內容
高速公路工程項目前期工作涉及到的內容較多,需要綜合處理好各項內容角度,從多側面反映工程本質情況,在進行前期準備時,具體內容如下:項目可行性研究和項目建議書的編制與報批;全面做好規劃部門主管項目規劃選址意見的審批,形成書面材料;協調辦理國土部門主管建設項目用地的預審意見審批;做好施工現場地質災害危險性的評估和預測;辦理水利部門主管水土保持方案的具體內容報批;協調聯絡環保部門協調好工程對環境影響報告批示;提交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對農用地轉用方案、征地方案必須提供報批佐證;對施工現場的管、線、纜進行遷移,只有全面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才能證件齊全地開工,保證公路建設順利推進。
4.2項目前期工作成果歸檔
項目前期所做的大量工作,關系到工程的質量,各種數據與評估都是寶貴的材料,為了保證查詢方便,需要對前期獲得的工作成果進行整理,使各階段完成的技術文件、資料、會議紀要、協議、審查(評估)意見及主管部門對各階段文件的批復等統一歸檔,便于查閱,只有嚴格內部管理,才能保證各類資料不丟失、不損壞,全面做好前期工作檔案歸檔,才能形成有用信息,推動工程建設順利開展。
5高速公路工程項目前期工作開展的幾點建議
5.1重視思路規劃對前期工作的指導作用
一個項目是否科學嚴謹,需要周密的謀劃,只有經過謀劃才能形成更加精準的設計。思路是項目的先導,而良好精準的規劃則是基礎,再通過強大的資金注入,充分保障公路建設順利推進。思路出規劃,規劃帶項目,項目連資金,這是基本的工作思路,發展規劃是交通建設前期工作基礎,國家、省、市、縣交通建設規劃是謀劃的參照,以此做好設計才能呈現整體指導作用,了解項目全局,做到心中有數,有目標有方向。
5.2項目前期工作需要足夠深度研討
高速公路工程項目前期工作需要研討,通過多個方案的設計與對比,尋找到最佳施工方式,項目研究范圍要遵循由大到小、方案由多到少,工作深度由淺入深的原則。不斷加強項目建設條件調查、勘探、研究深度,在項目前期開始階段,收集大量的參照資料,通過方案優選,確定最合理最科學的推薦方案。
5.3保證必要的前期工作周期
項目前期準備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時間,沒有時間則會倉促,不能形成可行性的科學系統分析,只有周期得到保證,才能做好調研研究,在時間設定上,需要在開工日期基礎上,倒排工期,使前期工作工期有效排列,為調研部門準備好充分的時間,確保調研報告客觀、公正、精確。
5.4公路工程項目應爭取列入重點工程項目名單
公路建設不是個體行為,需要和國家大政策相一致,公路項目要列入重點建設項目審批中,這樣才能保證建設用地改快依法辦理,使手續齊全。只有把項目列入國家、政府重點項目建設名單中,才能得到國土部門土地預審意見審批資格,滿足國家政策法規需要后,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也能得到快速的批復,得到發展和改革部門支持。
5.5周全考慮工程建設實際需要用地面積
公路用地是特殊用地,在審批過程中需要滿足法律要求,所以說,在建設用地上應嚴格遵照《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通過詳細規劃、少占耕地的原則,合理合法做好土地用途改變審批。國土部門統一征地辦公室與村集體草簽土地征用協議要以土地紅線圖為準。設計單位編制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文件是用地批復的重要依據。
6結束語
公路是當前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是生產生活中重要的資源,公路項目能夠推動區域經濟建設與社會持續發展。要想保證公路建設順利進行,則需要做好前期工作準備,前期準備充分就代表項目已經成功運作了一半。所以說,公路項目前期工作要有前瞻性、全局性和系統性,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前景,規劃未來,使美好的構想變成現實。
參考文獻:
[1]王連春.加快推進鐵路建設前期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鐵道經濟研究,2010(2):7-10.
關鍵詞:關天經濟區 資源 裝備制造 對策
1 關天經濟區資源現狀分析
關中-天水經濟區(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簡稱“關天經濟區”,2009年經國務院批復通過,其范圍包括陜西省的關中平原地區及甘肅省天水地區,共六市一區。經濟區以大西安(含咸陽)為中心城市,寶雞為副中心城市,天水、銅川、渭南、商洛、楊凌等為次核心城市。直接輻射區域包括陜西省陜南的漢中、安康,陜北的延安、榆林,甘肅省的平涼、慶陽和隴南地區。依托隴海鐵路(歐亞大陸橋)和連霍高速公路,形成中國西部發達的城市群和產業集聚帶與關中城市群相呼應。
國家在西部布局了四大產業基地,其中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優勢資源深加工基地主要布局在陜甘寧經濟區,與布局在關中-天水經濟區的裝備制造業基地、戰略新興產業基地互為補充、互動發展。距離關中地區200多公里的陜甘寧能源化工基地,成為關中-天水經濟區能源供應和保障的重要基地。
我省隴東南地區與陜西關中地區聯系緊密、互補性強、產業關聯度大。天水市具有交通區位、制造加工、特色農業、自然生態、文化旅游和人力資源等優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不僅是隴右重鎮,也是隴東南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輻射區的平涼、慶陽、隴南三市礦產資源豐富、生物資源多樣、歷史文化深厚,產業優勢明顯,通過關中-天水經濟區的輻射帶動,將會形成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新格局。
關天經濟區資源優勢主要體現在:
第一,戰略區位重要。經濟區處于中國內陸中心,是亞歐大陸橋的重要支點,多條鐵路、公路、航線、管線在此交匯,是全國交通、信息大通道的重要樞紐和西部地區連通東中部地區的重要門戶,科教實力雄厚。擁有80多所高等院校、100多個國家級和省級重點科研院所、100多萬科技人才,2007年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7%,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
第二,工業基礎良好。擁有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21個、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5個和大學科技園區3個,是國家國防軍工基地、綜合性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重要裝備制造業聚集地。
第三,產業發展邁出新步伐。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工業增勢強勁,產業結構調整加快,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271億元,占西北地區的23.8%。商貿旅游業等第三產業不斷壯大,所占比重明顯高于西部地區平均水平。
2 關天經濟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1 機遇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經濟區的軟硬環境已經得到極大改善,產業投資的集聚效應逐步凸顯,為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①擴大國內需求機遇。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隨著中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推進,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擴大內需成為保持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推動力。經濟區人口密集、市場廣闊、需求旺盛、潛力巨大,有利于吸引海內外投資等各類要素在此集聚和重組。
②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機遇。東部沿海地區要素成本持續上升,加快經濟轉型和結構升級的需求極為迫切,產業轉移動力日趨增強。經濟區基礎設施比較完善,要素成本優勢明顯,具備了承接產業轉移的有利條件。
③加快構建創新型社會機遇。實施創新型國家戰略,為經濟區加強科技資源整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帶來機遇。經濟區科教、人才資源富集,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重要領域科技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前列,具有成為創新型發展區域的有利條件。
2.2 挑戰及難題
2.2.1 高耗水產業面臨大考
雖然陜甘寧經濟區與關中-天水經濟區的互補發展前景值得期待,但是,陜甘寧經濟區自身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作為干旱缺水地區,在陜甘寧經濟區發展能源化工這種高耗水的產業面臨最大的制約就是水資源問題。再過幾年陜北地區就再沒有可以開發利用的水源,只剩下向黃河取水了。而調整黃河用水指標,不僅需要經過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同意,還要考慮沿黃各省區的意見。黃河水資源有限,要調整就得減少其他省區的用水指標,然而在黃河中下游工業、農業和城市生活用水總量都在增加的情況下,誰會讓出用水指標?
2.2.2 交通不暢
陜甘寧經濟區作為國家能源基地和資源深加工基地,其市場主要在環渤海等東部地區,但是目前僅有青銀高速、青蘭高速、太中鐵路和神華運煤專線,遠不能滿足未來需求。陜甘寧與大關中之間交通仍然不通暢,進而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布局在這里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在這一點上慶陽感受尤為深刻。由于交通不暢,不僅制約了當地優勢資源的開發,也制約了慶陽與周邊城市的交流合作,使得這一地區成為能源金三角上的“死角”。現在慶陽規劃投資1100多億元,以打通連接周邊大中城市的大通道,實現與西安的“兩小時經濟圈”。
2.2.3 經濟區總體經濟實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產業集聚度不高。體制機制創新活力不足,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城鄉發展失衡,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差距明顯。社會事業發展仍較薄弱,基本公共服務、人力資源開發水平亟待提高。水資源總量不足、綜合利用水平較低,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任務繁重。與周邊地區和國際市場的聯系)不夠緊密,對內對外開放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
3 發揮各地資源優勢互補的對策及建議
3.1 堅持合作與創新,積極融入區域發展
①主動加強與陜西關中的區域合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深刻認識主動融入關中-天水經濟區在實施區域發展戰略、推動全省跨越式發展中的重大意義,創新體制,組團發展,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拓寬與關中地區各城市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新領域,努力形成互動合作發展、互利互惠共贏的新機制。
②積極推動東部4市(天水、平涼、慶陽、隴南)組團合作發展。東部4市要圍繞打造我省東部區域交通樞紐、區域物流中心和先進裝備制造、能源化工、優質特色農林產品生產加工、文化旅游、有色金屬五大基地,在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業對接、招商引資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和溝通協調,做到步調一致、聯合行動,共同加快經濟區建設。
③加快推進創新型區域建設。進一步加大體系創新、技術創新、環境創新和人才開發力度,努力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區域創新體系。立足東部4市科技和人才的現有基礎和發展需要,發揮比較優勢,統籌各類科技資源,引導創新要素集聚,重點推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能源化工、航天育種等領域的研發創新和成果轉化,進一步提升優勢企業和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充分借助陜西關中地區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科技力量,加強技術引進吸收和創新型人才培養,并通過產業合作加大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力度,推進天水科技園區、天水創新基地建設,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依托天水市現有的職業教育基礎,緊密結合關中-天水經濟區用人需求,加快發展初等和高等職業教育,把天水市打造成隴東南職業教育中心,使教育資源開發成為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
3.2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合作發展基礎
①加快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建設步伐。進一步統籌東部4市公路、鐵路、民航等公共交通建設,著力打造以天水為中心、東西南北貫通、周邊連接通暢的綜合交通網絡。推進東部4市南北通道快速化,加快天平鐵路、天水至成縣至武都高速公路建設,爭取啟動天平鐵路南北延伸線和靜寧至莊浪、天水至平涼高速公路,盡快形成靜寧至莊浪至張家川至清水至麥積的快速通道。加快東部4市出口通道建設,在寶天高速開通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支持,按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開工建設十天高速公路甘肅段,加快建設貫通雷家角和鳳翔路口的高速公路。同時積極爭取將地方高速公路網規劃的出口通道納入國家高速公路網,提高打扮梁、羅兒溝圈、甜水堡至羅兒溝圈、大橋村、楊店等出口公路等級,全面提升我省與陜西省道路連接通行能力。加快天水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前期工作。
②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東部4市要完善城市總體規劃,加強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加快縣城和重要交通節點、重要工業集中區、重要農副產品基地、重要旅游景區所在地城鎮建設。天水、慶陽市要抓緊實施好亞行、世行貸款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③積極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大力推進政府信息化、企業信息化、小區信息化和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加快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國道、省道移動通訊無縫隙覆蓋,加快信息網絡安全和應急保障基礎設施建設。
3.3 推進產業優勢互補,努力提升發展水平
①積極推進產業區域合理布局。按照全省區域發展布局和“十二五”規劃,充分發揮東部4市的比較優勢,在充分考慮產業鏈上下游對接、人流物流對接的基礎上,加強東部4市產業聯動以及與關中地區的產業對接。制定東部4市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在重大建設項目布局和安排上向東部4市傾斜。統籌東部4市的產業發展規劃,促進生產力的合理布局,形成區域整體競爭優勢。
②做強裝備制造業。發揮現有工業基礎優勢,以培植優勢產業、骨干企業、名牌產品為重點,發展數控機床、電工電器、電子及通信設備、工程機械和特種專用設備等產業,打造一批主業突出、技術領先、管理先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裝備制造企業集團,提高裝備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支持天水星火機床、華天電子、長城電器三大產業園建設。
③大力發展能源化工產業。依托慶陽、平涼等地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優勢,突出石油化工、煤化工、煤電冶一體化發展,著力推進平慶國家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加快實施煤炭外運通道和特高壓直流外送電網工程。積極推進天水和隴南的煤電化產業延伸基地建設前期工作。支持華能天水2×350MW熱電聯產、750千伏天水輸變電項目建設。
3.4 加大開發區和園區建設力度
深入調查研究,提出支持天水星火機床、華天電子、長城電器三大產業園建設意見,經省政府相關部門協商論證后,提交省政府審定。抓好西峰、平涼、華亭等省級開發區建設,搞好隴南西成經濟開發區和徽縣工業集中區的規劃和建設。抓好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水航天育種示范區、清水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
參考文獻:
[1]天水經濟年鑒.天水市統計局.2008-2012.
[2]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甘肅省人民政府.2010.
[3]天水市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天水市人民政府.2010.
[4]天水市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情況.天水市發展改革委員會,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