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漢語拼音的教學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大量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具,開發直觀性教學
由于漢語拼音無法進行性實物直觀,所以他的直觀性教學的開發,其實就是開發課堂教具。因為與漢語拼音教學配套的教具不多,所以許多教具都得教師自己來制作。下面我介紹集中聚居制作的方法,以供參考。
(一)依葫蘆畫瓢
這是一種最簡單的教具制作方法。主要用于第一課新聲母,新韻母或整體認讀音節。把與新授拼音相對應的圖片,找教材上的樣子畫下來,貼于黑板即可。這一方法一般都用于拼音卡片代替,但拼音卡片有一個缺陷,它是圖片拼音同事出示的,而且色彩也不夠鮮艷,若教師自制圖片的話,就可避免這些缺陷。不過自制圖片需要一些時間,且較為麻煩,所以這一教學手段主要用于一些在字形或發音上較難掌握的拼音上。如果韻母o,u;聲母b,d;f,t;p,q;復韻母等。
(二)、兒歌法
根據字母的字形編出兒童喜愛的順口溜、小兒歌、繞口令來教兒童記憶那一個個干巴巴的抽象的拼音字母,把抽象符號變成活的形象,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掌握這些字母。無論是說兒歌或繞口令、順口溜,都要結合課本中的每一幅畫面,形象直觀地幫助兒童牢記每個字母的字形與發育以及各種規則。如標調號歌:“標調號有方法,有a不放過,沒a找oe;oe都不在,就找i和u;iu并列標后邊。”拼寫規則歌:“jqx三兄弟,從不和u做游戲。小小有禮貌,見到jqx就脫帽。小見到jqx,脫帽去點兒行個禮。”為了幫助兒童發準干舌音和翹舌音,這些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不僅激發了兒童學習拼音的興趣,而且使兒童牢固地掌握了拼音字母和各種規則。
二、大力開展趣味教學,營造愉快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
處于幼童時期的孩子,是十分貪玩好動的,單個圖片和活動教具是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他們不僅好看,好聽,還好玩,所以上課時讓他們動動手,做做知識性游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極為有效的。
(一)多開展動手練習
動手練習的形式很多,有動筆的,有模仿老師動作的,有擺放學具的等等。在進行擺放練習時,可以同時開展各種各樣的比賽,也可以指名到黑板上進行擺放表演或比賽。擺放練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拼音知識,更可以順練學生的反應速度和動手能力,是一項十分實用有效的綜合性教學手段。
(二)結合游戲,娛樂來進行拼音教學
低年級最常見的游戲就是“找朋友”。不過這個“找朋友”可以找不少名堂。可以復韻母找朋友(如:an,一個學生拿a,另一個學生拿n);可以整體認讀音節找朋友,也可以兩拼,三拼音節找朋友,還可以圖文找朋友(如:“轉筆刀”,一人拿圖片,另一人拿相對的拼音詞語名稱),形式多樣,靈活實用。
除了“找朋友”,還有“摘蘋果”比賽。在“蘋果”后面寫上音節,進行拼讀比賽。
(三)提前讀寫,鞏固拼音,初試寫話
在拼音全部教授完以后,可以試著用拼音來練習組詞,造句的練習。一開始可先用拼音來試著寫詞語,待熟練之后,讓學生用口頭說一句完整的話,再用拼音寫下來。這樣的練習可以布置在周末做,用對老師說的語氣來寫。題為“每周一句話”。這一練習不必過于嚴格要求,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可以鞏固,運用拼音,也可以訓練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如果開展的比較好。今后還可以成為老師與學生互相溝通的重要渠道。漢語拼音教學是一個基礎內容,拼音學習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雖然其內容枯燥乏味,但書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積極合理的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彌補內容的缺陷,同樣能讓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學成為歡樂的海洋。
三、采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進行教學
(一)采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直觀,形象,生動,色彩鮮明的事物,特別容易引起兒童的興趣,根據兒童的著一心理特點,我們利用錄音,錄像,投影等現代媒體,以活動的畫面,鮮艷的色彩,動聽的音樂旋律等參與拼音教學,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拼音學習興趣一對于中年級學生,我們可以采用聲像引路,反復朗讀的步驟進行教學。
(二)社會生活實踐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漢語拼音;教學
在新課程標準中,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漢語拼音教學提出了具體目標:“要求學生能夠會讀、寫、拼漢字拼音,重點能夠讀準聲母、韻母、聲調以及音節拼讀;正常書寫韻母、聲母、音節;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中所有單個拼音。”[1]在長期教學活動中發現,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比較低,他們的記憶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維、機械記憶為主,且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比較容易接受生動、直觀形象的新鮮事物。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組織中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采用符合學生形象思維的教學方式實施課堂教學,從而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漢語拼音教學質量。
一、以拼音發音為切入點,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由于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差,學習過程中主要依靠自身的形象思維能力。因此,在低年級漢語拼音教學設計中應盡量以比較形象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
案例1:當我們在教學韻母α時,教師首先問小朋友,你們生病的時候去過醫院嗎?學生答:去過!教師問:醫生讓你們張開嘴時會發出什么聲音呢?學生齊聲回答到:“啊!此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在此氛圍中教師便可以教學生發“α”音。在本堂課上,教師通過提取學生生活中的經歷來引導學生進入到學習活動中,將比較枯燥的漢語拼音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這樣學生比較容易進入學習狀態并掌握知識點。
二、以文本插圖為切入點,鍛煉學生想象力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非常漂亮的插圖,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插圖來幫助學生學習漢語拼音。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課本上的圖片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中,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并討論每個字母的音、形。另外,教師還可收集課外插圖或者自己設計情境圖,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案例2:我們在教授字母“f”時,首先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插圖,在“f”旁邊有一幅大佛像,此時(要刪除此時)教師說:“這個圖片是什么呀?”學生答:“佛”,此時學生的形象思維被完全激活,接著順勢講解“f”的音、形。教學中我們借助音譯或者形譯方式將字母轉變為具體的形象事物,不僅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鍛煉學生的想象力。
三、以兒歌、順口溜為切入點,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長期觀察發現,小學低年級學生最喜歡唱兒歌,而且每次學習兒歌時的積極性都比較高,學習能力也比較強。因此,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兒歌方式來讓學生學習漢語拼音,將教學內容編寫成學生比較喜歡的兒歌、順口溜,這樣可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案例3:當我們在學習“b、p、m、f”時,教師便可以借助四個拼音的讀音及教材中的插圖,編寫一個朗朗上口的兒歌,即:“爸爸帶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廣播,愛護大佛不要摸。”教師帶領學生齊聲朗讀兒歌,在朗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重點讀“坡、佛、播、摸”四個字,在不知不覺中學生慢慢掌握了拼音的讀音。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教學方式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注意觀察學生比較喜歡的東西,然后將學習內容融入到學生喜歡的東西中,這樣可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持續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
四、以課堂游戲為切入點,增強學生情感體驗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低年級漢語拼音教學應注重自身的趣味性,建議以活動或者游戲形式為主要教學手段。”加之低年級學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差,在長時間學習過程中精力肯定會不集中。如果采用游戲方式實施教學活動,會對學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讓學生在自由、放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此時學生的情感體驗與認知活動實現有機結合,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2]。
案例4:在學習聲母、韻母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撿西瓜”的游戲,將所有的字母貼在一個個西瓜模型上放在教室中間。教師念一個字母,學生在聽清楚字母后迅速去找那個貼有字母的西瓜,最后看哪位小朋友撿的最多,給予一定物質或者精神獎勵。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可廣泛采集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來改編游戲,讓學生能夠對游戲保持較高的新鮮感、好奇心,這樣既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以引導創新為切入點,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近年來,在新課程改革推動下我國小學教育者開始關注任何能夠培養、提升學生的(要刪除的)學習技能的方式。尤其是在漢語拼音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認知能力創造性的開展學習活動,這是廣大語文教育者需要思考、更需要不斷實踐的課題[3]。
案例5:當我們在教授“j”時,教師向學生提問:“哪位小朋友能夠告訴老師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字母的呢?”此時,一個學生說:“它像我奶奶家的雨傘勾。”另一個學生說:“它像媽媽中午買的豆芽!”此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完全激發出來了,大家都在積極搜索自己生活中像“j”的東西。通過這種引導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程度,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漢語拼音教學中,培養學生“識、讀、寫、記”漢語拼音的方法較多,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形象思維能力,細心捕捉學生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并充分利用這些因素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昌甜.如何搞好小學低年級漢語拼音教學[J].文藝生活,2011,(6):233.
【關鍵詞】拼音方案 小學拼音教材 變通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246-02
前一段時間,帶學生在小學實習,兩位老師為“瓜”的韻母是什么發生了爭執,一個說是“ua”,另個說是“a”。 兩位老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分歧?她們到底誰是誰非呢?
這要從小學拼音教材的特點來說,小學拼音教材是按照《漢語拼音方案》的系統編寫的,包括了“方案”的基本內容,同時在不違背“方案”的原則下采用了變通的教法:
一、y w當聲母教
y w在“方案”中被看作隔音字母,作用是使拼音音節界限分明;y w的使用被當做一種拼寫規則。在小學拼音教學中,y w被當做聲母使用,對于帶有y w的大部分音節,看作是由聲母y w和韻母相拼構成的,如,yā(呀)是y-ā拼成,wā(蛙)是w-ā拼成。另有少量帶y w的音節,在小學漢語拼音教學中作為整體認讀音節進行教學,如yi 、yin 、ying 、wu、 yu 。
在小學漢語拼音教學中,y w有兩種稱說的方法:作為聲母y w,讀作i u;在教學中單獨提到y w的時候,為了同韻母i u 相區別,一般稱作“聲母y”“聲母w”。在教研活動中,教師之間談到y w的功用時,要稱說它們的名稱音ia 、ua 。 例如,在“把y w當做聲母教”這個說法里y w的讀音就是ia 、ua 。
二、采用三拼連讀法
三拼連讀法,是在拼讀有介音的音節時把聲母、介音、韻母三部分一氣相連直接拼出音節的拼音方法。如,拼讀音節biān(邊),就把聲母b、介音i、韻母ān一氣相連 呼讀出來:b―i―ān─biān。三拼連讀法的特點不僅在于“三拼”,還在于“連讀”,中間沒有停歇,其要領是“聲輕、介快、韻母亮,三拼連讀很順當”。在“方案”中,介音i、u、ü是被當作韻母的組成部分----韻頭固定在韻母上的,如ia、 iao 、ian、 iang、 ua 、üan,這樣,拼讀音節就只有兩拼法。在小學拼音教學中實行三拼連讀法,因為增加了“介音”這個術語而不存在“韻頭”的說法。
在小學拼音教學中把y w當聲母教、采用三拼連讀法,可以減少教學“零件”,簡化拼寫規則,從而降低教學難度,減輕學生負擔。因為,實行著兩種教法后,“方案”中大多數帶韻頭(介音)的復韻母和鼻韻母不再作為教學“零件”。例如,“方案”中的韻母ian,拼寫“邊”“篇”“免”“顛”“天”等都要用這個韻母,采用三拼連讀法就不用單獨學ian這個韻母了。同“方案”相比,采用三拼連讀法可以少學復韻母、鼻韻母共15個。“方案”中還有韻母自成音節,把前面的i、u改為y、w的規則,實行這兩種教法后,這些規則也不需要了。
三、學習整體認讀音節
有些音節,也是由聲母和韻母兩部分拼成的,但是,這些音節的韻母,發音要領不容易掌握;還有一些音節,“方案”規定要按拼寫規則拼寫,但是,這些規則不容易理解和記憶,對于這類音節,在小學漢語拼音教學中,既不單獨教它的韻母,也不學有關的拼寫規則,而是作為一個整體直接認讀,被當作一個整體直接認讀的音節叫做整體認讀音節。
整體認讀音節共有16個,可以分為5組來理解和記憶:
(1)zhi、chi、shi、ri: 這4個音節的韻母是舌尖后元音“-i”,單獨發音時口形舌位不好掌握,把它們當作整體來認讀可以避免學習這個元音的困難。
(2)zi 、ci 、si : 這三個音節的韻母是舌尖前元音“-i”,單獨發音時口形舌位不好掌握,把它們當作整體來認讀可以避免學習這個元音的困難。
(3)ye:這個音節是由韻母iê根據拼寫規則構成的。“方案”規定,韻母iê自成音節,要把i改為y。把ye當作整體來認讀,就可以不去記這條拼寫規則。也不比學習南發音的舌面、前、半低、不圓唇元音 ê 了。
(4)yi yin ying wu : 這四個音節是由韻母i、in、ing、u根據拼寫規則構成的,“方案”規定,韻母i、in、ing、u自成音節,要在前面加上y或w。把yi yin ying wu當作整體來認讀,就可以不去記這條拼寫規則了。
(5)yu、yue、yun、yuan : 這四個音節是由韻母ü、 üe、ün、üan 根據拼寫規則構成的。“方案”規定,韻母ü、 üe、ün、üan自成音節,要在前面加上y 。把)yu、 yue、 yun、yuan當作整體來認讀,就可以不去記這條拼寫規則了。
文章開始兩位老師關于“瓜”的韻母之爭的原因是對“方案”及小學拼音教材的差別認識不清。無獨有偶,試卷中有一道題,要求找出jia、quan、hua的韻母。記得學現代漢語時,老師曾說韻母包括介母,這道題讓寫出韻母,是寫 ia、uan、ua還是a、an、a?這是小學語文試題,要根據小學漢語拼音教材的實際確定答案。
按照中國音韻學理論,一個結構最完整的韻母由韻頭、韻腹和韻尾三部分構成。韻頭就是介音。也叫介母。是韻母的組成部分。漢語拼音方案就是根據這樣的理論設置韻母的,ia、uan、ua都是韻母。
但是“方案”是編寫教材和決定教學方法的依據,但不等于教材和教學方法。小學漢語拼音教學采用 y w當聲母教、采用三拼連讀法、 學習16個整體認讀音節這樣三種變通的教學方法,韻母只有24個,不包括ia、uan、ua。因此,jia、 quan、hua還有gua (瓜)的韻母只能是
a、an、a、a 了。
至此,關于“瓜”的韻母之爭,就清楚明白了。
參考文獻:
[1]張志公.《現代漢語》,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聶在富.《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明天出版社1997年版.
[3]何九盈.《漢字文化大觀》,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4]周一貫.《語文教學訓練論》,海南出版社,1994年版.
摘要: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學好漢語拼音有利于識字,閱讀和學說普通話,有利于發展兒童的寓言,發展思維。漢語拼音教學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處于重要的基礎地位。本文從西部邊遠山區農村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的現狀出發,探討了加強西部邊遠山區農村小學拼音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解決西部邊遠山區農村漢語拼音教學的一系列措施。
關鍵詞:西部邊遠山區農村 拼音教學 方法 措施
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學好漢語拼音有利于識字,閱讀和學說普通話,有利于發展兒童的寓言,發展思維。漢語拼音教學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處于重要的基礎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1年制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小學階段拼音教學要求:首先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圣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其次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在西部邊遠山區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由于西部邊遠山區在家長的觀念、教師的素養、學生自身問題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影響了漢語拼音教學的質量。關注對西部邊遠山區漢語拼音教學勢在必行。
一、西部邊遠山區農村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的現狀
1.首先是教學資源匱乏,一直處于教師加課本的模式,無法進行直觀教學學生無法參與到教學中來。二是部分教師年齡偏大,學歷低普通話水平不高,受方言的影響比較深發音經常出現偏差現象帶有方言口音,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不高,很難對農村小學學生學習漢語拼音拼音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在現在經濟社會的沖擊下和“讀書無用”觀念的影響下,很多家長紛紛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給年邁的爺爺、奶奶,很多老人都不識字,有的識字也不識拼音,完全不給予孩子輔導,他們也輔導不了這樣就成了“課后盲區”,也就是課后家庭輔導很少,甚至沒有。
3.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滯后,對新課改的理念不能很好的吃透,農村學校教育教研的范圍不很濃厚,部分教師對拼音教學不夠重視。
4.其中主要問題是對漢語拼音教學偏離拼音教學指導思想中的“掌握音節”和“結合語言”的指導思想。如:教師處理不好指導學生學習字母與訓練學生直呼音節、書寫音節的關系。具體表現是,教師在每節拼音課的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字母的發音與識記字母形狀的指導,而忽略直呼音節與書寫音節的訓練。再如:一部分教師在拼音教學中不注意結合語言進行,而是孤立地教學音節,使學生興趣索然。問題表現在教師不能充分地利用教材中構詞率較高的音節,適時、適量地指導學生用其組詞語或用所組的詞語口頭造句。這樣不但影響了學生學習拼音的積極性,還導致學生不能結合語意有效地識記音節及擴展學生的詞語占有量,給下一段的借助拼音提前閱讀和寫話造成了困難。
二、漢語拼音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特別是低年級的重要內容,是幫助學生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社會實踐和網絡學習的有效工具。因此,小學語文必須重視拼音教學,幫助學生掌握這一工具,充分發揮漢語拼音的作用,幫助學生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
1.漢語拼音與寫作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要想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得從低年級說話、寫話入手,從寫一句簡單的話到寫一段話。小學生在寫話時,會遇到很大困難,既不會寫字。要想解決這個困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拼音代替沒學過的字。只有采用這種方法,低年級的說話、寫話訓練就能順利的進行。用拼音代替不會寫的字,它的作用甚廣。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學生能學而即用。實踐證明,漢語拼音能掃除孩子寫作中的“攔路虎”,使小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從而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為高年級作文打下了基礎。
2.漢語拼音與閱讀
低年級的學生閱讀的拐杖就是漢語拼音。他們識字量少,閱讀時會遇到“絆腳石”。要想搬開它,那就得靠漢語拼音。無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教師都要誘導學生利用拼音自己讀課文,了解其內容。這樣既鞏固了拼音識字,又能嘗試到自己讀熟課文的成功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
3.漢語拼音與學習普通話中
漢語拼音不僅是識字、閱讀的幫手,而且對學生學習普通話、會說普通話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什么學生在課堂上能說出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呢?其重要原因就是他們一上學就學習漢語拼音的聲母、韻母和調號。并且拼讀音節、句群的知識學生已牢固掌握,課文又是全文注音,因此,學生能說出一口規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
4.漢語拼音與人民生活
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漢語拼音已作為聯合國通用的國際標準使用,九十年代美國國會圖書館等國際大圖書館已將漢語拼音作為中文圖書音序檢索的工具。現在,以漢語拼音為音序的字典詞典已成為人們離不開的工具書了。從這一點來說,漢語拼音就成了人們起步學習文化的拐棍,識字正音的工具。
5.漢語拼音與網絡
調動各種感官、聯系生活經驗,激發興趣、多種形式練習等來進行討論。
關鍵詞:激發兒童興趣改進拼音教學
【中國分類號】G623.21
一、了解學習漢語拼音的作用,激發興趣
剛剛走入校園的小學生,看到這些形體相似的漢語拼音符號會感到很抽象、很枯燥。因此,在開始學習漢語拼音時,教師就要讓學生了解學習漢語拼音的重要性,知道漢語拼音的作用很大。告訴學生漢語拼音可以幫助我們識字、看書、查字典、學習普通話。還可以編寫一些關于漢語拼音作用的兒歌,例如:“學習拼音用處大,識字讀書要靠它,幫我學好普通話,看誰學得頂呱呱!”教師領著學生讀一讀,引起學生對漢語拼音學習的重視,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二、利用游戲活動,激發興趣
兒童最喜歡游戲,激發孩子學習拼音的樂趣。漢語拼音是一種抽象的表音符號,要活潑好動的一年級孩子接受這么枯燥的知識,的確太難。如果把它融入有趣的游戲中,為學生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生動的學習氛圍,使課堂“動”起來,“活”起來。
1、拍手游戲: 你拍一,我拍一,張大小嘴aaa, 你拍二我拍二小嘴隆圓ooo,你拍三,我拍三,小嘴一咧eee,
然后讓孩子自由去續編拍手兒歌,這樣即玩游戲又運用了拼音教學,最終達到寓教娛樂的效果.
節拼讀方法: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聲輕介快韻母響,三音連續不中斷。其他…………
2、“找朋友”。把教室里的一些物品,像黑板、桌子等用拼音的形式寫成音節卡片放在講臺上,先請一個同學上臺拼一拼卡片上的音節,然后一邊唱著“找朋友”的兒歌,一邊幫拼音卡片找朋友,找到朋友后把音節卡片貼在相應的物品上。
3、“摘蘋果”。兒童的好勝心強,抓住兒童的這一心理,在課堂上巧妙地增設比賽,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比賽的內容和方法也有很多,如:學完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可以采用摘蘋果比賽等形式復習鞏固。
方法是:在黑板上畫一棵蘋果樹,樹上結滿了紅通通的大蘋果,每個蘋果上分別寫著不同的聲母、韻母或整體認讀音節。把參加比賽的學生分成三個組,要求第一組把樹上寫著聲母的蘋果摘下來,第二組把樹上寫著韻母的蘋果摘下來,第三組把樹上寫著整體認讀音節的蘋果摘下來。比一比,看哪一組先按要求摘完蘋果,哪一組就獲勝。另外,游戲的形式還有很多,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枯燥的拼音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變單調呆板的拼音教學為豐富多彩、趣味盎然的親身體驗,使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拼音,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三、調動各種感官,激發興趣
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是無意注意為主,他們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分散,針對這一年齡特點,教學時把孩子的眼、耳、口、手等器官調動起來。
1、看。看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基礎和早期開發智力的源泉,是人們發現問題和作出創造文明的首要步驟。看對小學生學習知識、發展智能具有重要作用。教學時利用直觀形象,色彩鮮艷的圖畫讓孩子觀察,借助圖畫弄明白字母的音和形。
2、聽。初入學的兒童樂于模仿新鮮事物,抓住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拼音時,讓兒童仔細聽發音器發音,再模仿,也可以聽音取卡片,例如在復習聲母時,教師念,孩子取卡片,也可以兩個孩子互念互取。用聽的方式可使兒童聽音、辯音、仿音的能力提高。
3、讀。在拼音教學中,學生通過看圖、認形、辯音大概了解字母的音形,但為了提高拼音的運用效果,讀也是關鍵。教學時,利用試讀、范讀、自讀、開火車讀等形式初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4、演。善于表現自己是兒童的天性,動作表演更是兒童上課伊始,請四位孩子上講臺,一人打鼓,一人扮魚,一人扮豬,一人趕豬,的特長。在教學聲母d、t、n、l時,課前準備好鼓、拱門,當鼓發出ddd聲時,魚跟著節奏跳舞,小豬也趕來湊熱鬧,小孩急得用小棒lll的趕豬。這樣在孩子的表演中引出學習,孩子既能接受,又覺有趣。
四、聯系生活經驗,激發興趣
對于剛進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學習了解不多,但對生活中的事物知道還不少。如果教師在孩子頭腦中建立一座抽象符號與具體事物之間的橋梁,把漢語拼音生活化,努力為兒童創設一種語言環境,最常見的方法是用帶詞音節組詞或者說一兩句簡單話,賦予音節意義。例如:教學三拼音節g-u-a-gua時,孩子剛剛適應兩拼音節,如果直接傳授三拼音節給學生,不但接受難,而且效果差。我在上課時,先出示各種各樣瓜的實物,讓孩子說說對瓜的認識,孩子一看見五顏六色的瓜,爭先恐后的舉手,有的說我知道那是西瓜,我吃過。有的說我種過南瓜,還有的說在電視上看到過很大的長方形西瓜。在孩子再次認識瓜時出示三拼音節g-u-a-gua讓孩子拼讀。他們很自然地拼出來。由此見得,把音節放在具體的環境中,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就能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五、多種形式練習,激發興趣
漢語拼音如果機械的讓孩子去讀、去寫、去記、去練,時間一長,孩子會厭倦,也會挫傷兒童的積極性,教學中要抓住兒童好奇,喜歡新鮮的特點,采用多種形式的練習,鞏固學習,
1、摘蘋果。老師在黑板上畫棵蘋果樹,再剪些寫有音節的蘋果貼在上面,孩子拼對了就將蘋果送給他,教室迅速熱鬧起來。還有找家,到動物園參觀、玩拼音紙牌等練習,寓教于樂,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以后的學習習慣打下基礎。
2、郵遞員送信。在拼音教學中,創設某個情景,使學生仿佛置身于此情此景之中,當兒童感到所學的拼音知識有用時,也會產生學習的興趣。例如:讓學生當郵遞員,運用所學的拼音方法,把寫有某個音節的信,送到規定的地方。比如,可以在信封上寫上本班同學的名字,讓小郵遞員拼一拼、讀一讀,然后把信送到同學的手中,看誰送得又快又準。
3、招聘拼音輔導員。小學生愛模仿,模仿是小學生的一種天性,其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招聘現場,請小學生模仿老師教學漢語拼音的方法教其他的小朋友學拼音。最后,評出最受同學們喜愛的小老師,擔任班上的拼音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