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全麻病人術后護理措施

      全麻病人術后護理措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全麻病人術后護理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全麻病人術后護理措施

      全麻病人術后護理措施范文第1篇

      方法:本組共130例老年全麻手術患者,均為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住院部患者。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65例和對照組65例,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措施包括: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加強呼吸道管理、行為約束、預防各種并發癥、心理護理。對照組患者僅給于常規的護理,不主動加以任何約束。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結果:觀察組患者的靜脈輸液外滲及導管脫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結論:通過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全麻蘇醒期躁動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3-0176-02

      近年來,全身麻醉已經廣泛應用于各種手術中。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到來,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也日漸增多。全身麻醉可以引起機體發生各種生理變化,尤其是老年病人各個重要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對手術的耐受力差,有部分患者在蘇醒后會表現為躁動、意識模糊及輕重不等的不自主運動。因此,做好全麻術后蘇醒期的護理工作,對老年患者的預后尤為重要[1]。現將我院130例老年病人全麻術后蘇醒期的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共130例老年全麻手術患者,均為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住院部患者。其中男89例,女41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69歲。ASAⅠ~Ⅲ級,體重45~85kg。手術類型:腹部手術95例,頸部手術8例,開胸手術6例,乳腺手術5例,四肢手術16例。所有手術均為全麻,術前患者均神志清楚,均無精神病史,均無手術禁忌證。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65例和對照組6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手術類型、ASA分級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措施具體包括:①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②加強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通暢。③保持循環系統穩定。④檢查輸液管道是否通暢,預防各種并發癥。⑤積極的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平復情緒,叮囑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避免因蘇醒期躁動而發生意外。對照組患者僅給于常規的護理,不主動加以任何約束。兩組患者待完全清醒后離開麻醉室,由護理人員安全送回病房。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1.3統計學分析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對率進行比較。P

      3討論

      3.1全麻術后出現蘇醒期躁動的原因。在全身麻醉下,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受到限制,進而出現意識模糊、肌肉松軟、神經反射遲鈍等臨床表現[2]。在全麻手術結束后,老年全麻患者會在意識恢復階段出現蘇醒期躁動,常常出現輕重不一的煩躁、缺氧等癥狀,這與手術后麻醉作用消失,手術切口疼痛有密切的關系。有研究認為有46.3%的患者會在蘇醒期出現躁動[3]。年齡超過80歲的老年人在麻醉后容易發生低血壓,這與老年患者血管功能老化,全身血管阻力降低有明顯的關系,這也是導致老年患者更容易發生蘇醒期躁動的一個原因[4]。另外,導尿管及氣管插管的刺激和不適感、氣道梗阻導致的缺氧、安氟醚等物的殘留、術后尿潴留,都是導致躁動發生的個重要因素。一般認為,蘇醒期躁動是導致老年病人術后發生靜脈輸液外滲、墜床、導管脫落等并發癥的主要原因。

      3.2護理措施探討。為了減少各種并發癥的發生,護理人員在這段時期內應加強干預措施。為了提高患者對氣管插管和導尿管的耐受性,護理人員在術前就通過耐心的健康教育,講述手術方法、手術操作過程,告知觀察組患者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讓患者對術后的導管刺激有一定的心理準備。手術切口引起的疼痛是最常見的引起躁動的原因,對手術切口引起或無法耐受的蘇醒期躁動,護理人員應根據情況給于止痛藥物充分鎮痛。蘇醒期的時間較長,巡回護士應保持警惕,不要松懈,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及時發現任何不良反應并匯報給醫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靜脈輸液外滲及導管脫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考慮與墜床發生人數較低,樣本量較小有關。

      綜上所述,全麻術后出現蘇醒期躁動的原因眾多,通過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錢惠芬.全麻蘇醒期老年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2).205

      [2]吳秀領,田珈寧.全麻術后蘇醒期病人護理問題分析與對策[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3,24(2):189

      [3]周健伶.全麻手術患者蘇醒期躁動的護理方法[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11):290

      全麻病人術后護理措施范文第2篇

      [關鍵詞] 心臟直視手術;全麻蘇醒期;躁動;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8(c)-172-02

      心臟直視手術患者在蘇醒期躁動是護理工作中的常見問題,表現為興奮、躁動、恐懼、不按指令行動,嚴重者可造成意外拔管,若處理不當可危及生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2003年3月~2007年10月在我院行心臟直視手術的500例患者,其中,先天性心臟病患者426例,風濕性心臟病74例。

      1.2方法

      觀察各種不良刺激導致躁動的發生效應及心理護理對躁動的影響。

      1.3躁動的程度評價標準

      輕度:在強刺激下發生躁動,如吸痰等,一旦刺激停止,躁動停止;中度:無刺激情況下即發生的躁動,但無需制動;重度:不自主運動,需用藥物和物理方法制動。

      2結果

      63例發生不同程度的蘇醒期躁動患者,2例發生意外拔管。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發生率高,有54例為先天性心臟病患者,9例為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年齡越小發生率越高,2例發生拔管均為小兒先心患者,各種不良刺激為常見原因,詳見表1,2,3。

      3討論

      3.1外源性刺激引發躁動的表現及護理措施

      3.1.1外源性刺激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多年齡較小,在蘇醒期時患者意識未完全清醒,對外界刺激呈高敏狀態,對呼吸機、監護儀及約束帶的應用感到恐懼,術后血容量相對不足,出現口渴,胃管、尿管、氣管插管、吸痰管及引流管的刺激所引起的不適,可導致躁動,表現為狂躁、咬氣管導管,甚至試圖拔出氣管導管和尿管。

      3.1.2護理對于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在蘇醒期先做心理護理,以消除恐懼感,由于年齡小,對患者給予表揚,鼓勵患兒,對于短期不能拔導管者可給予充分鎮靜,盡可能減少蘇醒期躁動的發生,對于年齡小但符合拔管條件的患者盡量拔管,不符合者可給予小劑量咪唑地西泮鎮靜,防止因躁動導致氣管導管脫出,造成患者窒息。對于拔管后躁動應根據患者的反應和臨床表現,對癥處理。有的患者表現為嘗試坐起來或輾轉不安,多因尿管刺激引起,而實際膀胱空虛,拔管后盡可能給予解釋這種癥狀是正常感覺,耐心解釋,可減少躁動,告訴病人留置尿管的意義及重要性,安慰病人。對于患者的解釋的工作,有人作過比較,對于能理解的應于術前作好解釋,術后躁動發生率明顯低于未作過解釋的患者。對于插管的護理,可用一條扁紗帶,系于插管上,于頸后打一死結,松緊度適宜,防止意外拔出。

      3.2心理因素引發的躁動及護理措施

      3.2.1心理因素對于年幼心臟直視手術患者,術后在蘇醒期時,可發現自已的父母及祖父、祖母不在身邊,所看到的都是醫護人員,心理產生恐懼感;對于后天性心內直視手術的患者,多為中老年人,思慮過多,內心變化較復雜,與親人的分離,陌生的環境,擔心手術的成功與否,術后身體能否正常工作,經濟情況能否耐受,尤其在看到類似病人手術不成功或看到搶救病人的場面,引起緊張情緒。

      3.2.2心理護理患者清醒后,及時告訴患者現在的時間、地點、家屬心情、病情好的轉變,手術成功,現在仍需患者配合治療,滿足病人的心理需要,使患者緊張的心情放松,解除其恐懼心理。密切觀注患者心理狀態,患者出現高度警覺或失眠時應加強心理護理,必要時給予鎮靜,切忌只注意監護儀器上的信息而忽視患者的存在,要認真聽取病人傾訴,對待病人要熱情、體貼,滿足其合理的要求,發生病情變化時要鎮靜,并迅速與醫生取得聯系,不要于病人面前表現出緊張。

      3.3手術的原因及術中不適引起的躁動

      3.3.1原因心臟直視手術,時間長、創傷大、胸骨被劈開,患者長時間處于被動平臥位,于蘇醒期時肢體被約束,導致舒適度的改變,而且術后傷口引起的疼痛,使患者在蘇醒期難以忍受。再者由于心臟直視術后體外循環可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精神障礙,多以譫妄、躁狂多見[1]。

      3.3.2護理心臟直視術后,如果劇烈躁動可產生低心排,導致嚴重后果,如果導管脫落可引起呼吸受阻,嚴重者可導致生命安全[2]。成人對疼痛較敏感,對于成人可給予止痛藥物,心功能差的患者建議應用自控鎮痛泵,可減少蘇醒期的躁動發生率,用藥后應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呼吸、心率及有無不良反應。對于手術被動時間長,術后又不能正常翻身者,可給予受壓部位按摩,減少不適感。

      心臟直視手術蘇醒躁動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臨床現象,發生躁動的原因也是多樣的,要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人性化服務,要加強護理,防止意外發生。熟悉心臟直視手術發生躁動的原因及對病人的危害,對護理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董春暉,王德玉,鄭靜.體外循環心臟術后并發精神障礙原因分析和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6):1025-1026.

      [2]徐偉囡,潘學文.全麻恢復期病人躁動原因的分析及處理[J]. 浙江創傷外科,2005,10(1):52.

      全麻病人術后護理措施范文第3篇

      關鍵詞:唇/腭裂  圍手術期  護理

              唇/腭裂是口腔頜面部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兩者常相伴發生,造成功能障礙,如咀嚼、呼吸、吞咽、語言、表情、消化等及外貌的缺陷,嚴重影響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健康。此類疾病應早期進行手術治療,恢復其功能與外觀。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手術方法的改良使手術效果越來越好,然而,手術后良好的護理對手術的成功至關重要[1]。現將唇/腭裂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和健康指導方法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院自2008年成為國際“微笑列車”項目定點醫院以來,3年時間共收治病人450例,其中,年齡4個月-25歲,男253例,女197例,唇裂303例,腭裂147例。

              2  護理

              2.1術前準備 

              2.1.1術前檢查  注意患者的健康情況,做好全面的身體檢查,檢查口腔、耳、鼻、喉等部位有無炎性疾患,注意有無上呼吸道感染。若有感染病灶先進行治療,暫緩手術。 

              2.1.2心理護理  由于先天性的缺陷,大多數患者都有自卑心理,常會產生失落感和孤獨感。護士應主動熱情地關心病人,耐心地向患者或家屬解釋先天性唇/腭裂畸形造成容貌缺損及生理功能障礙,通過手術修補方法,可達到功能恢復和形態接近正常。在與患者交往的過程中,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價值,激勵他們重新安排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2.1.3術前的喂養方法和禁食時間  母乳喂養的患兒,術前3天家屬應練習用湯匙或滴管喂食流汁或母乳,以便患兒能在術后適應這種進食方式;全麻患者,術前禁食禁水6~8h,如嬰幼兒胃排空時間較快,禁食時間不必過長,可從凌晨2時即開始禁食,術前4h禁飲水。 

              2.1.4術前1天根據患者情況做好備血,做好抗生素的藥物過敏試驗,注射一定劑量的抗生素,以預防術后可能發生的局部或全身感染,用漱口水漱口。 

              2.1.5術前半小時按醫囑給予術前用藥。全麻手術者應鋪麻醉床。

       

              2.2術后護理 

              2.2.1全麻者 應按全麻術后常規護理,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給氧及心電監護,及時吸出口腔內分泌物,防止嘔吐物或血液流入氣管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嚴密觀察呼吸情況,防止舌頭后墜。

      全麻病人術后護理措施范文第4篇

      【關鍵詞】全麻復蘇;護理配合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4-0179-01

      麻醉復蘇室亦稱麻醉后監測治療室(post-anesthetic care unit,PACU),是現代化醫院麻醉發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確保病人在麻醉后能順利清醒,全身麻醉蘇醒期與誘導期具有相同的危險性,患者在該期隨時出現呼吸、循環、神經系統、代謝等方面的改變。基于安全考慮,我院規定全麻手術后的病人,必須在麻醉復蘇室清醒后,才能送回病房。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對200例患者實施全麻術后麻醉復蘇護理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全麻復蘇病例200例。男108例,女92例,年齡2歲―88歲。其中經靜脈麻醉12例,硬麻―氣管插管復合麻醉102例,氣管插管麻醉86例。麻醉復蘇時間最短0.5小時,最長3小時。經過精心護理,190例手術麻醉病人全部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后送回病房。10例病人因各種原因送入ICU接受治療。

      2 護理

      復蘇室環境和用物準備 房間光線充足寬敞,隔音良好,溫度22-25°濕度50-60%,麻醉復蘇室的設備完善,包括呼吸機、除顫儀、心電監護儀、中心吸引、中心供氧、喉鏡、各種規格的氣管導管、人工呼吸球囊、深靜脈穿刺包等,各種搶救藥品齊全。

      2.1 專人護理:患者入室即給予氧氣吸入,連接多功能監護儀,向麻醉醫師了解術中的情況。將輸液裝置、各種引流管、負壓裝置妥善安放,維持靜脈輸液輸血通暢,保證輸血輸液的順利進行。將被子蓋好,酌情5~10 min測定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并做好記錄。

      2.2 預防嘔吐誤吸全身麻醉后患者可出現蘇醒延遲,吞咽反射微弱。為了防止嘔吐引起窒息,全麻后患者取側臥或去枕平臥,頭側向一側,有嘔吐物及時吸出。了解手術前是否飽胃,如果飽胃手術麻醉未清醒時即應插好胃管,排空胃預防嘔吐。嘔吐是由及手術刺激后引起的,可適當給予止嘔藥。嘔吐時,將病人頭偏向一側立即吸凈口腔、咽部氣管內的嘔吐物及血液,置于俯臥位或側臥位,給氧,及時通知麻醉醫師緊急處理,防止反流與誤吸。

      2.3 維持呼吸道通暢:全麻患者蘇醒前頜關節、肌肉松弛,舌根易后墜,堵塞咽喉氣道,出現鼾聲時,表明舌體堵塞氣道可托起下頜或應用鼻咽通氣導管。將病人置于適當,頭盡量后仰,同時患者的下頜向前上托起,張開嘴輔以正壓通氣,可立即緩解。如病人表現為呼吸淺、呈雞鳴樣呼吸,鼻翼煽動、喘鳴及發紺,伴有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提示發生喉痙攣,應及時搶救,去除誘因,充分加壓給氧。地塞米松10~20 mg靜滴,氨茶堿25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 ml緩慢靜脈推注,必要時可重新插管。

      2.4 維持生命體征穩定:嚴密監測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如低血壓常因血容量不足和殘余麻藥作用引起,應及時補充血容量,適當應用血管活性藥,密切觀察患者的面色及引流物的色、質、量,及時發現異常體征。并且應區別麻醉劑的影響與手術后出血情況,以便采取措施排除險情。病人在蘇醒期常出現高血壓,其原因有:隨著麻醉作用的消失而致傷口疼痛;病人不能耐受氣管插管;術中術后輸液過多;低氧、二氧化碳蓄積;術前病人有高血壓等。對過高血壓如不及時處理,可致心腦血管意外。應嚴密監測血壓波動情況,若出現血壓過高,及時通知醫師并遵醫囑使用降壓藥,靜脈用降壓藥應注意控制滴速,以防血壓突然降低。高血壓、心律失常需要明確診斷,對癥處理,直至各項體征穩定。由于手術和麻醉的影響,手術后早期病人可能存在有輕重不一的低氧血癥,臨床表現多為呼吸頻率慢,潮氣量低或呼吸淺快可有皮膚黏膜紫紺,氧飽和度下降。診斷主要依據血氣分析:PaO245mmHg。復蘇期間嚴密監測呼吸情況及病人面色皮膚黏膜及氧飽和度,一旦發生通氣不足征象應立即選擇適當的方法給予吸氧,如人工呼吸囊給氧及面罩吸氧等,并及時通知醫師,準備好呼吸機,使其處于待機狀態,隨時準備呼吸支持。

      2.5 維持正常體溫:由于在麻醉過程中體溫調節中樞受到抑制、手術室室溫過低,手術切口大面積暴露、補充大量液體可引起體溫過低、患者發生寒戰。應注意保暖,必要時將水溫不超過50 ℃的熱水袋用毛巾裹好后幫助患者保暖,并根據病情給予地塞米松5~10 mg靜滴。小兒體溫調節中樞不健全,術后可有高熱反應,采用物理降溫防止高熱抽搐。

      2.6 防止意外損傷:使用麻醉劑后患者在麻醉恢復過程中往往出現明顯的興奮期、意識模糊,出現躁動、幻覺,相應地帶來許多不安全隱患,易發生墜床。此時必須有專人守護,做好安全防護工作,約90%的病人因手術疼痛刺激、或手術時間過長,可以遵醫囑少量靜推鎮痛藥,如曲馬多、芬太尼、氟芬合劑等。約10%的病人因未完全代謝所致,可適當給予鎮靜劑,如咪唑安定等。

      2.7 管道護理 記錄各種引流管流量并做好固定:防止患者因煩燥而自行拔除各種導管造成傷口裂開、出血、窒息等意外傷害,留置導尿應加固導管,及時清除袋中尿液并記錄尿量。

      2.8 疼痛治療:全麻蘇醒后隨著鎮痛藥物的作用逐漸消失,患者常感到切口疼痛,而術后疼痛是一種惡性刺激,可使機體應急性增高、代謝增加、氧耗量增加,對患者術后恢復不利,可出現情緒改變、心率、脈搏增快、血壓上升及出汗,這時應向患者解釋,減輕焦慮,并協助麻醉醫師采用靜脈應用鎮痛藥或者進行鎮痛泵處理。

      2.9 加強心理護理:患者對PACU環境陌生,易產生不信任情緒。工作人員說話要誠懇,語氣溫和,積極主動多詢問病人,快速準確為病人排憂解難。

      2.10 返房指征:神志清醒,有定向力,能正確同答問題;呼吸平穩,能深呼吸和咳嗽,氧飽和度>95%;血壓及脈搏平穩30分鐘以上,心電圖無嚴重心律失常和ST-T波改變[1];參考Aldert護理評分,一般達到10分,經麻醉醫生認定后,由麻醉醫生送回病房并與病房醫護人員交班。病人生命體征不穩定或病情較重需要長時間監護,由麻醉醫生和麻醉護士共同送ICU繼續監護治療。

      3 護理體會

      麻醉復蘇期病人通過PACU的嚴密監護,合理的護理操作,及時發現、處理和預防麻醉后并發癥,有效地保障了病人的生命安全。麻醉復蘇期是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復時期,也是諸多意外發生時期[2],因此護理工作要認真仔細,不可疏忽大意,作為麻醉復蘇室護士應具有豐富的經驗,了解麻醉基本知識,掌握氣管插管等臨床麻醉中的一些常用操作技能,熟悉常用物的用途、用量、不良反應,對病人的一切異常狀況能及時發現,采取迅速而有效的措施及時處理,確保患者安全度過麻醉復蘇關。

      參考文獻

      全麻病人術后護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全麻患者術后蘇醒期間,由于麻醉藥物的殘余、傷口疼痛、各種管道的刺激、強迫等影響因素,患者常出現意識模糊,躁動不安、掙扎,相應帶來許多潛在風險及安全隱患,如發生窒息、墜床、自行拔除氣管導管、引流管脫出、靜脈輸液外滲等[1],均給患者造成軀體痛苦及經濟負擔,甚至嚴重者危及生命。本院去年全麻蘇醒病人3010例,有躁動者2189例,惡心、嘔吐造成誤吸窒息者89例,疼痛者1873例,低體溫者1937例,針對全麻患者術后蘇醒期潛在風險進行分析,采取了相應的護理對策,使患者安全地渡過全麻蘇醒期。

      1 全麻患者術后蘇醒期的潛在風險

      1.1 躁動(EA,emergence agitation;emergence delirium)

      躁動是全麻蘇醒期經常碰到的問題,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許多并發癥,是全麻蘇醒期的一種不恰當行為,表現為興奮、躁動、定向障礙、肢體的無意識動作、語無倫次、無理性言語、哭喊或、妄想思維等。躁動時的掙扎不但能造成傷口裂開、出血、窒息、各種導管脫出、墜床等意外或致手術失敗,而且還耗費患者的精力和體力,對患者的術后恢復造成不良影響。

      1.2 誤吸或窒息

      麻醉恢復期患者咽喉部保護性反射未恢復,術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加上吸痰、胃腸減壓管等的刺激誘發惡心、嘔吐,均可造成誤吸窒息。

      1.3 生命體征異常

      1.3.1 呼吸系統

      呼吸抑制是由于麻醉劑殘余作用對呼吸影響所致,主要表現為肌松劑殘余作用,可致患者呼吸頻率減慢,呼吸幅度減小,甚至出現胸腹交替運動的呼吸[2]。術中處理低血壓時常補液過量,當麻醉作用消退,血管張力恢復時,回心血量增加,有可能出現急性肺水腫;血管活性物質的釋放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的改變是急性肺水腫發生的誘因之一。

      1.3.2 循環系統

      由于突然改變,使患者血液在腦、心臟、動靜脈及肺血管床異常分布,重要臟器短時間內得不到供氧,極易誘發循環虛脫,甚至循環停止,尤其易發生在手術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3]。

      1.4 疼痛

      1.4.1 麻醉藥因素

      手術即將結束,麻醉藥的逐漸撤退,加上患者的逐漸清醒,疼痛會漸漸出現。

      1.4.2 手術因素

      手術時組織及末梢神經的損傷,手術的牽拉,可造成術后的疼痛。

      1.4.3 社會-文化因素及個人因素

      很多因素如以往的疼痛經歷及個人的痛閾都會影響術后疼痛的發生率和恢復時間。

      1.5 低體溫

      由于患者手術時間長、術中輸入大量冷的液體,手術室環境溫度過低,出血、大量體腔液丟失,冷液沖洗腹腔等原因所致,低體溫可誘發寒戰、循環障礙、心律失常和蘇醒延遲。

      2 護理對策

      2.1 人員

      安排由1名經驗豐富的麻醉醫生和1名工作5年以上的護師擔任麻醉恢復室工作。每日調節室溫22℃~24℃,濕度50%~60%;檢查各種儀器設備,確保搶救用物齊全并處于備用狀態。

      2.2 嚴格的床旁交接班

      手術完畢,由該手術的麻醉師陪同護送人員一起將患者送至蘇醒室,并與蘇醒室的麻醉師與護士做好交接。交接患者的生命體征,術中出血、輸血、輸液、引流管及傷口情況,檢查皮膚的完整性,查看帶來的藥品、物品,交接完畢及時在麻醉蘇醒單和護理交接單上記錄、簽名。

      2.3 保證患者安全

      2.3.1 連接呼吸機,確保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或窒息 嚴密觀察呼吸頻率、節律、深度和血氧飽和度。備好吸引器、口咽通氣道、氣管導管或喉鏡。加強觀察病人,及時清除口腔、鼻腔和氣管內分泌物。嚴格把握拔管指征,減少誤吸、窒息的發生。

      2.3.2

      全麻患者在尚未清醒前去枕平臥,頭側向一旁,躁動及疑似躁動患者雙手放于身體兩側,用特制約束帶固定;雙腳微曲,膝下墊一軟枕,用扎腳帶固定,松緊適度,以不影響局部血液循環為限度。

      2.3.3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

      專人專職護理,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并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匯報、處理。

      2.3.4 加強保暖措施

      患者往往因手術時間長、術中輸入大量冷的液體,加上手術室環境溫度低、出血、大量體腔液丟失、冷液沖洗腹腔等原因,造成低體溫。護理人員加強室溫監測,根據病人情況,適當提高溫度;加強保暖措施,穿自制的棉衣、棉褲;輸入的補液給予適當物理加溫,將液體放入保溫箱或50℃溫水中保存,減少低體溫的發生。

      2.3.5 減輕疼痛

      手術患者往往因手術造成的損傷,加上獨自在陌生的環境中,任何不適的因素均可誘發疼痛。我院針對這一現象,加強手術患者的術前訪視力度,與患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耐心回答患者的每一個疑問。蘇醒期對敏感患者派資深護士專職護理,通過撫摸患者肢體,安慰患者心理,傳遞“你很棒、你真行”的眼神,講解手術過程的順利及術后擺脫病魔的遐想等,提高了患者的痛閾,減輕了患者的疼痛,使患者順利地度過了蘇醒期。

      3 結論

      全麻蘇醒期是停用麻醉藥到患者生命體征平穩或清醒的時期,也是最易發生危險的時期,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具有嫻熟的護理技能,扎實的相關知識,還要有高度的責任心、關心、愛心,對蘇醒期患者的情況要心中有數,有預見性地對患者進行護理,我院運用特制的護理對策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喻宏.全麻術后躁動患兒的安全護理50例.當代護理,2003,19(5):32.

      亚洲精品午夜视频|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 亚洲精品国产摄像头|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男男|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婷婷| 亚洲六月丁香婷婷综合|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ASS亚洲熟妇毛茸茸PICS|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 亚洲一级免费毛片| 亚洲成人激情小说| 亚洲欧洲无码AV不卡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产|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成人亚洲专区| 亚洲精品老司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制服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www牛牛| 爱情岛论坛亚洲品质自拍视频网站|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在线|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综合AV在线观看|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大全亚洲|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