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社區管理基礎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根據《北京市外地來京人員租賃房屋管理規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1995〕第12號)中第三條規定和市領導的指示精神,市局決定于12月30日前對區、縣房地產管理機關未設立基層管理機構的農村地區,由區、縣房地產管理機關委托鄉、鎮人民政府外來人口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對外地來京人員出租房屋進行管理、監督和檢查。
委托管理的主要內容和要求:
一、依照《北京市外地來京人員租賃房屋管理規定》全面加強對本地區出租房屋的管理工作;
二、建章建制,配備經過區、縣房地局專業培訓的專職管理人員;
三、負責本地區向外地來京人員租賃房屋的調查摸底工作;
四、負責受理和審查出租人申請房屋租賃的有關證件和證明材料,并對出租房屋進行現場勘察;
五、負責辦理《房屋租賃合同》的登記備案手續;
【關鍵詞】社區群眾合唱藝術;普及;問題;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2-0283-01
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業余文化生活,群眾合唱藝術以其獨特的優勢異軍突起,在群眾業余文化生活中蓬勃發展,并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贏得了廣大群眾的青睞。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社區群眾合唱藝術普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針對社區群眾合唱藝術普及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
一、社區群眾合唱藝術普及中存在的問題
(一)合唱團隊人員構成相對不合理,團隊組織意識不強
社區群眾合唱藝術組建的團隊大多數是自發組織的民間團隊,這些人員借用社區的場地進行合唱訓練,既缺乏經費支出,也缺乏統一管理,人員流動性比較大,人員構成也是相對不合理,不僅老齡化問題嚴重,而且性別比例失調,女多男少的問題非常明顯,這些團員參加合唱團隊主要是為了消遣時光,導致團員出勤率也很難保證,教學效率很低,團員水平參差不齊,直接影響著群眾合唱藝術的持久性。另外,男女聲部比嚴重失調,因為聲部不全,嚴重影響著合唱團隊的演唱效果。還有,許多團員對于合唱演出的重視程度不夠,一些團員日常排練時,團隊組織意識不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導致所學知識沒有連續性,整體合唱水平很難提升。
(二)合唱觀念比較陳舊,合唱隊員音樂文化基礎差
合唱理念太陳舊,抗戰歌曲、革命歌曲、政治歌曲等一系列傳統的合唱歌曲,給人們留下深刻的烙印。對合唱聲音的認識也存在誤區。許多人認為,合唱就是很多人一起唱,許多群眾合唱時不注重整體的協調性,對音準、節奏、呼吸、共鳴、語言等把握得不準,不知道怎樣去表現合唱藝術的獨特魅力。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民眾從整體上看音樂基礎知識薄弱,尤其是社區群眾合唱藝術團的團員,表現更為明顯,許多團員都不認識國際通用的五線譜,有的團員甚至簡譜都不認識,合唱訓練主要依靠指揮一句句地教唱。這是一種普遍現象。
二、解決措施
(一)正確認識合唱藝術,聘請專業合唱指揮參與
合唱藝術有其自身藝術個性,訓練合唱,要遵循其自身的藝術規律,如:合唱時,各隊員間必須互相配合,音色尋求共性、音量必須均衡,聲部間彼此關注襯托,聲音追求和諧統一,強調音樂的整體效果。所以,社區群眾合唱藝術要想更好地發展,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合唱藝術,聘請專業合唱指揮參與。正確認識合唱藝術,不僅指要加強合唱團隊管理,提高人員素質,還指歌曲選擇、平時訓練、指揮與團員配合等多方面,不僅需要指揮老師耐心地排練授課,還需要團員長期積累學習,只有經過長期實踐,才會逐步提升。由于大部分群眾合唱團員缺乏合唱的基本常識,要保障群眾合唱藝術健康發展,必須聘請專業指揮與專業教師介入,群眾合唱藝術才能少走彎路。
(二)選擇有時代氣息的歌曲,加強團員基礎知識的掌握
目前,從整體上看,全國群眾合唱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社區群眾合唱藝術,優秀作品少之又少。筆者認為,在歌曲選擇上,要擺脫傳統的觀念,盡量選擇膾炙人口的、有時代氣息的歌曲,這樣,有利于調動團員的演唱積極性。對部分難度較大的作品,社區群眾合唱藝術可以將其改編,簡化和聲難度,提高演唱水平。另外,還要加強團員基礎知識的掌握,要重視團員的基礎素質,規范其聲音、氣息、節奏、音準。音準問題是音樂的基礎,而提高演唱水平,就必須運用正確的歌唱氣息,通過指導教師的引導,提高個體的演唱水平。適當參加舞臺實踐是促進社區群眾合唱藝術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各地區、社區要多為群眾合唱團體提供展示機會,通過不定期舉辦群眾合唱比賽,加強團員的學習動力,提高演唱水平,促進群眾合唱藝術健康發展。
三、結語
群眾合唱藝術的健康發展,需要多方的配合和支持,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正確認識社區群眾合唱藝術普及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促進群眾合唱藝術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何寧波.以群眾合唱助推社區和諧文化建設之新思路[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9).
[2]周先智.群眾合唱對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J].大眾文藝,2013(18).
[3]賀潔瓊.簡論群眾合唱的發展及社會功能[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6).
[4]陳晶晶.群眾合唱藝術所存在的問題分析和對策研究[J].群文天地,2012(17).
作者簡介:
[中圖分類號] R4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8(a)-0155-0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種中老年年人高發的代謝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島素不足或靶細胞對胰島素敏感度降低導致的,隨著病情進展可引發患者體內糖、電解質和脂肪代謝紊亂[1]。臨床針對糖尿病健康管理治療,提出了5項措施:教育、飲食、運動、自測和藥物,主張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血糖控制多元化[2]。患者在住院期間多數是能控制血糖的正常值,但是患者在出院以后的血糖值由于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藥物使用的不正確,經常發生血糖控制過高或過低的情況[3]。該研究對該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采取醫院-社區-家庭三級健康管理模式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干預,以提高糖尿病患者對自己血糖自我管理的能動性,以及糖尿病患者出院以后治療和護理服藥的依從性,從而達到減少危險事件的發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90例,女90例,平均年齡(69.79±10.36)歲,病程1~22年。入選標準:①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糖尿病診斷標準;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患者住所的距離,步行≤40 min;③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間經口服藥物、注射胰島素等強化治療;④所有患者均愿意接受出院后隨訪調查與資料收集。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90例,其中對照組男女各45例,平均年齡(68.29±9.77)歲;實驗組男女各45例,平均年齡(69.10±12.49)歲,兩組患者性別比例、平均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管理方式 對照組按常規健康教育方式管理。實驗組采取醫院-社區-家庭三級健康教育管理模式進行聯合干預:①對社區公益血糖檢測發現血糖異常的患者進行前期血糖水平控制,無法通過飲食等手段控制血糖水平的患者,安排入院治療;②社區門診在患者隨診時對其進行持續健康指導和糖尿病基礎知識宣教等;③家庭血糖自測、合理運動和飲食控制等。
1.3 評價指標
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血糖控制情況等資料。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t檢驗,P
2 結果
2.1 干預后兩組患者依從性比較
實驗組患者用藥、飲食、運動及血糖自測方面的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的(P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命質量和血糖指標的變化
實驗組干預后生命質量和血糖指標的變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明顯優于對照組 (P
3 討論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糖尿病作為老齡群體高發慢性病之一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4]。糖尿病是一種自身代謝性疾病,隨著病情進展可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甚至出現嚴重并發癥,損害患者器官功能[5]。臨床針對糖尿病這種慢性終身行疾病正嘗試逐步建立長期完善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而社區衛生管理是是聯系醫院和家庭的紐帶[6]。也是一體化干預的重點,由于患者健康知識比較缺乏同時由于病人自身接受糖尿病知識的渠道單一,個人遵醫行為很不理想,造成許多患者出院回家后血糖控制不理想,而通過社區干預管理,可增加患者本身對本病知識的了解和對健康知識的掌握,促進其健康知識的構建,達到輔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療效果[7]。
北京市朝陽區建外街道(以下簡稱“建外街道”),位置特殊、經濟發達、政治敏感。地處長安街延長線,東起東二環路、西至大望路,南起通惠河北路、北至光華路,轄區面積4.4 km2。其不僅是市人大、高法、北京市電視臺等重要單位駐地,還駐有外國使領館29處、外交公寓33棟,CNN、BBC、路透社等國際媒體數十家。全球500強企業130余家,國際金融機構230余家,涉外酒店12家,日從業人員達50余萬人,人流、車流量數以百萬計。這些情況,給消防安全管理形成較大壓力。
火災事故基于本身的突發性、可見性、破壞性及當前媒體的高關注度,已成為政府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建外街道充分利用社會力量的服務功能和技術專業,通過購買社會消防技術專業機構科學化、系統化的服務,推進了地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消防工作任務重
建外街道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任務重,壓力大。集中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轄區城市體量大,消防力量弱
建外街道聚集著2萬余家企業,200余棟現代化的商務樓宇、公寓、寫字樓,形成了典型的樓宇社會。以國貿三期為代表的139棟高層、超高層建筑林立,另有18處高層、17處超高層建筑正等待建設,總建筑面積達500余萬m2。3.4萬戶常住居民和1.7萬流動人口分布在轄區各個不同層次的居民小區。
與巨大的城市體量相比,消防工作人力資源有限、專業技術能力匱乏。消防安全管理形成了“消防力量基本不變”與“消防任務成倍遞增”的失調局面。
消防安全管理手段單一
消防安全管理基礎薄弱,管理手段簡單陳舊,主要表現在消防信息化建設進展緩慢,基礎信息采集不及時、不全面,研判水平不足,利用率不高,消防安全管理“高成本低效益”的現象較為突出。
消防安全評價體系僵化
當前政府消防工作主要以火災指標作為評判成效標準,火情數量和火災情況成為消防工作的主要評價標準,并未將各地區區位特點、風險源、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設施配置和經費保障等因素納入評價內容。
消防安全評價辦法缺乏常態化、科學化和系統性,不能完全體現出消防基礎的真實情況。
專業介入 消防工作專業化
為克服上述問題,經多方對比、篩選,建外街道辦事處與一家專業消防技術支持單位(其技術服務人員多為消防武警退役人員或具有大型樓宇、企業消防安全技術工作從業經歷)建立合作,對地區進行消防系統化指導及技術服務。
具體服務內容包括:
消防安全檢查
對地區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檢查計劃:
每日對各社區5個以上的經營性單位進行日常防火巡查。每周對地區重點餐飲經營類單位進行1次防火巡查。每月對消防重點單位進行1次針對消防中控室、設備運行情況、消防組織情況等內容的消防安全專項檢查;對消防重點單位進行1次針對施工現場、內部安全隱患情況及人員消防技能常識掌握情況等內容的消防安全專項檢查;對社區內經營性單位進行1次聯合消防檢查,主要內容為消防電氣設施、設備運行及安全隱患情況;對各社區居民住宅進行1次針對電氣線路、燃氣線路、消防設施及火災隱患的消防聯合專項檢查。
每年對消防重點單位進行1次針對消防基礎設施情況、設備設施運行情況、消防管理體系建設、防火重點部位、消防培訓體系、消防宣傳體系、消防疏散演練等內容的消防安全全面檢查。
在各類檢查過程中,填寫《現場檢查記錄單》《消防檢查記錄單》《消防隱患整改通知單》,妥善存檔并定期向辦事處提交。
消防安全培訓
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每月對辦事處相關職能科室、社區、社區民警進行1次消防基礎培訓、1次消防實操培訓;對地區消防重點單位進行1次高層建筑火災防控與處置、商業單位火災防控與處置及消防法律法規培訓;對社會一般單位進行1次消防基礎知識培訓、消防體系建設及消防法律法規培訓;組織社區居民進行1次消防基礎、消防體系建設、逃生疏散常識、消防法律法規培訓。
每年對辦事處相關職能科室、社區、社區民警,進行1次消防疏散演練組織流程的演練。
在各類消防安全培訓過程中,制成《消防培訓記錄》,妥善留存并定期向辦事處提交。
消防安全宣傳
配合消防工作站及消防中隊,每月在轄區內住宅社區、重點區域及人員密集單位開展1次宣傳活動,以安全講座、入戶宣講、懸掛橫幅、發放材料、張貼海報等方式大力進行宣傳教育,并在每季度組織社會單位人員進行消防疏散、逃生自救等演練宣傳活動,同時協助各社區建立完善消防安全日常宣傳發動機制。
在各類消防安全宣傳過程中,制成《消防宣傳記錄》,妥善留存并定期向辦事處提交。
基礎數據收集
完成消防安全指數評定工作的基礎數據收集工作,建立完善地區消防安全數據庫,實時更新數據內容。
組織及網絡化建設
按照地區實際情況劃分責任片區,協助辦事處、消防部門建立各片區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互助小組,形成片組化管理模式,并通過微信等新型網絡平臺,建立消防重點單位移動服務系統,加強消防安全管理的實效性和互動性,隨時下發各類通知通告等文件材料,并對各單位提出的消防問題進行在線解答服務。
創新模式 破解難題
從2014年4月開始,建外街道通過購買服務,逐步推進工作,消防安全管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在消防安全檢查方面,摸清了地區整體消防工作情況。對消防重點單位、一般單位、重點餐飲經營性單位、“六小”門店(小餐館、小理發館、小洗浴店、小店鋪、小娛樂場所、小網吧,簡稱“六小”門店)、居民小區等服務對象的消防設施建設、管理體系建設等基本情況進行實地了解、仔細檢查和科學分析。
根據實際情況劃分各單位防火等級,逐一制定服務方案和檢查評定標準,并為各單位提供切實可行的消防安全隱患整改方案。指導并協助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的單位進行整改。每周向辦事處提交工作進展報告、基礎臺賬和《消防安全檢查報告》等相關材料。每月與辦事處相關科室和職能部門召開工作例會,匯報上月階段工作情況,明確下月工作任務。上報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和重大事項,由辦事處統一協調解決。
同時,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評價辦法和績效考核體系,每季度對辦事處及各重點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作出評價,形成評估報告。
在消防安全培訓方面,通過初期消防安全基礎知識培訓,初步提高了各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意識和防控技能。
在消防宣傳方面,通過開展各類宣傳活動,在地區普及防火防災和應急搶險知識,提高廣大居民群眾和社會單位的公共消防安全意識。
在基礎數據收集方面,掌握了地區消防安全管理各類基礎信息,并按照辦事處要求,形成完整臺賬,初步建立地區消防安全管理基礎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 R587.1[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2-142-0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社會壓力增加,加上飲食結構不合理、不良生活方式以及日趨明顯的人口老年化;各類慢性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在呈逐年增長趨勢。糖尿病的發生、發展直接影響糖尿病患者的康復,同時低血糖、酮癥酸中毒等多種并發癥,甚至會危及生命[1]。作為社區護理工作者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減少社區居民糖尿病的發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改善健康狀況,是社區護理工作者刻不容緩的責任。2008年12月―2010年10月南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轄健康教育指導、心理疏導,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質量。具體措施如下:
1 資料與措施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2月―2010年10月在南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轄區內建立慢病檔案管理的糖尿病患者153例,其中男60例,女93例。年齡35歲-86歲。平均年齡60.6歲。均符合糖尿病診斷
1.2 健康教育
1.2.1 健康指導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血糖長期控制欠佳容易引起全身各種慢性并發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2]。社區護理工作者要根據社區居民的生活習慣以及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心理、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家庭情況制定針對性社區護理和健康指導。進行面對面的指導,讓患者了解不良生活方式對血糖控制的影響。護理人員要本著“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與社區糖尿病患者打成一片;主動走進居民家中為他們提供健康指導及康復訓練,定期請糖尿病患者走進南瑞社區服務中心參加糖尿病知識講座并發放糖尿病相關宣傳資料。在社區成立糖尿病病友會加強糖尿病患者之間聯系,鼓勵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增強自我保健意識。
1.2.2 飲食指導飲食治療是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基礎治療;目的在于恢復和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尿糖水平,防止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營養結構對個人、家庭、社區糖尿病的防與治起著至關重要的根源防范作用[3]。社區護士要針對飲食不合理進行護理干預,指導糖尿病患者依照自己的飲食習慣、體重、病情、勞動強度等以控制計算總熱量為原則,合理分配三餐飲食結構,管好自己的嘴,為自己量身定制既符合自身疾病的需要又能滿足個人口味的健康飲食,做到戒煙限酒,并要長期嚴格執行。
1.2.3 運動指導 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正確康復鍛煉,運動強度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年齡和平時的運動喜好、文化背景因人而異,選擇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有氧運動,如:散步、太極拳、慢跑、做操、快步行走等,每天30分鐘左右最好。在鍛煉中防止跌到避免劇烈運動,避免空腹運動,以飯后1小時左右運動為佳,。鼓勵患者邁開腿動起來,幫助患者養成自覺活動或鍛煉的習慣,最大限度的將運動療法的輔助治療作用發揮到更好。
1.2.4 用藥指導 指導督促患者進行有效的藥物治療,控制危險因素;指導患者嚴格遵照醫囑合理用藥,按時按量用藥,不可隨意增減劑量和更換藥物,控制血糖、血脂、血壓等各項控制指標在正常范圍。對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患者要教會他們正確注射方法,保證劑量的準確性;注意無菌操作及注射部位的更換,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和硬結的產生導致胰島素吸收障礙。促使患者堅持嚴格用藥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了解藥物的副作用,出現異常應及時與醫生聯系。指導患者家屬督促患者及時服用藥物積極治療并發癥,堅持服用降糖藥,定期復查血糖及尿糖,可用尿糖試紙、血糖儀監測,觀察尿糖、血糖的控制水平,指導患者如何記錄,及時了解血糖變化情況,每周自測2-3次,同時應根據血糖控制情況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確定治療的有效性,及時進行相關治療法案的調整[4]。總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各項指標的控制是目前公認的防治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和降低糖尿病病死率最有效的手段[5]。
1.2.5 心理干預 通過調查發現患者一旦被確診為糖尿病心理壓力很大,認為是不治之癥,[6]擔心治不好。并且會因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經歷、社會背景及經濟條件的不同而反應不同。心理干預能顯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焦慮、抑制情緒,改善血糖的控制[7]。社區護士要采取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和對家屬配合指導,幫助患者及家屬掌握糖尿病的基礎知識以使患者更好地完成疾病的康復計劃。通過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化解患者的心理問題,以真誠的態度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時讓患者真正相信現代醫療技術,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是有效治療的基礎[8];最大限度滿足患者健康的心理需要,幫助患者及家屬堅定戰勝疾病的信心。
2 結果
南瑞社區服務中心醫護工作者通過對轄區社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加強慢病管理,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社區護理、健康知識宣教及心理疏導,社區居民及糖尿病患者的防病治病意識、合理飲食、自我保健意識及心理調節能力明顯提高。糖尿病基礎知識、保健知識知曉率、血糖有效控制率在市疾控、省疾控工作督導檢查中均達到85%以上,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受到專家組的一致好評。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3 討論
社區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是我國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社區一項重要措施,健康教育是治療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9]。通過對糖尿病知識的普及,提高社區居民自我保健意識、培養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和社區護理干預,提高患者藥物治療的依從性[10],使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取得顯著效果,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減少,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患者對糖尿病防治知識越了解與社區醫護人員的配合就越好。因此控制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社區防治,社區護理干預是控制和預防糖尿病的有效途徑。也是減輕家庭、社會經濟負擔行之有效地方法。
參考文獻
[1] 王奕.社區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探析及護理[J],中華全科醫學2010,8(10):1290-1292.
[2] 李美蘭.社區健康教育對糖尿病病人尊醫行為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05,4(5):49
[3] 范利國,段愛旭等,低血糖生成指數膳食在糖尿病臨床治療中的效果評價.[J],全科護理,2010,8(7A):1711-1712.
[4] 胡可芹,任伶俐.健康教育對社區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2(3):116.
[5] 鄧丹陽,2型糖尿病肺功能變化與血糖水平[J].河北醫藥.2006.28(7):606.
[6] 胡俊紅等。糖尿病病人初期負性情感分析與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4):15-16.
[7] 黎倩,廖運先.心理干預對糖尿病病人負性情緒及血糖控制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0):933-934.
[8] 俞桃美,護士對出院病人電話隨訪的體會[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