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手術后護理新進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腸造口術是治療直腸癌、結腸癌的一種常用手術。由于腸造口改變了病人原有的排便方式, 從隱蔽的會移到腹部, 且不能隨意控制。通過對40例腸造口病人的心理狀況調查,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異常,根據病人出現的心理異常給于不同的心理干預,效果滿意。對患者生理和心理以及社會活動都有很大影響。腸造口后正確的康復治療和心理護理,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術后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質量。
1臨床資料
本組40例,男22例,女18例 年齡35-70歲
2 腸造口患者的心理變化
一般分為手術前和手術后兩種心理變化。
2.1腸造口患者術前心理分析
96%的病人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心理, 許多病人在得知自己被診斷為直、結腸癌后, 其精神上的壓力和打擊是可想而知的。一般患者會出現恐懼、絕望由于對手術不了解,害怕手術及手術時的疼痛, 擔心手術的安全性、預后及經濟上的壓力而產生焦慮心理。懷疑與否認:50%的病人極力否認自己患病,對診斷表示懷疑,不相信自己得病,惠出現喜怒無常的表現。
2.2腸造口患者術后心理分析
患者手術后的一段時期內。由于排便方式的改變及身體的變化,患者在心理上也會有所變化。悲觀失望:50%的病人會感到前途一片黑暗,常暗暗流淚、悶悶不樂。不配合治療及護理,沉浸在悲傷中不能自拔。煩躁、焦慮:患者初次看到腸造口外翻的粘膜,可能會害怕、不安,甚至厭惡自己。依賴:30%的病人術后會依賴醫生、護士及家屬,希望得到更多的照顧及幫助。特別是永久性腸造口的病人,對自己身體結構的改變及排便方式的變化,會產生自卑、自閉的情緒。
3心理護理
3.1手術前心理護理
良好的護患關系,能減輕患者對疾病及陌生環境的恐懼,為戰勝疾病樹立信心。護理人員應耐心傾聽他們內心的痛苦,鼓勵其傾訴。對病人產生的絕望情緒,給予安慰。向病人解釋癌癥并不是不治之癥,講解腫瘤治療的新進展,并強調手術的重要性,并簡單介紹手術的過程,使病人有個客觀的認識。使其認識到腸造口術只是就愛你個正常的排便渠道由移至腹部,對消化功能影響不大。也可將病人帶至術后恢復良好的病友旁進行交流,增強其手術前的信心。
3.2手術后心理護理
手術后的一段時間,患者經歷了軀體和精神上的雙重痛苦,自身的情緒會波動較大。病人術后一清醒就應及時告知手術成功的消息,使其內心得到寬慰。病人在隨后恢復的期間惠出現悲觀失望的情緒,護理人員應鼓勵其傾訴,巧妙引導其發泄,待其平靜后再適當給予解釋,鼓勵其面對現實。術后加強照顧與護理的同時,應適時引導患者參與腸造口的護理。使其學會如何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造口器材及造口皮膚的護理。使病人輕松應對,消除心理上的壓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重返社會。
通過正視結直腸造口術患者的心理問題,經醫護人員、家屬、患者的共同努力,使其面對現實,消除負性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更有信心重返家庭和社會。
參考文獻
[1]肖嵐,腸造口患者的心理問題及護理干預 [J], 中國醫療
前沿,2008,9
[2]丁亞萍,開放腸造口護理專科門診的實踐[J].齊魯護理
雜志,2003,9(5):397
關鍵詞:婦產科;圍手術期護理;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42.211
引言
婦產科是臨床的主要科室,婦產科患者有絕大部分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婦科的手術方式主要包括腹部手術、經外陰與陰道手術兩大類。產科手術方式中最常見的是剖宮產手術。婦產科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要通過對患者的全面評估,做好術前準備,確保手術的安全性,減少副作用等,注重對患者的心理護理,促進臨床效果,提高護理質量。
1護理措施
手術前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對患者要有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
1.1手術前護理[1]大多數手術前的患者都有焦慮、恐懼的心理,擔心手術不能成功等,護士要給患者講解手術的必要性與簡單過程,使患者了解手術的相關事項,消除術前的不良心理。在術前準備、檢查、手術時要盡可能地減少患者的暴露部位,有條件的醫院可應用屏風進行遮擋,對患者的疑問要及時進行解答。還要取得患者家屬的信任,對于已婚的患者,要多與其丈夫進行溝通,讓患者的丈夫能夠多理解患者,讓其多鼓勵患者,達到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的目的。
1.2術前準備[2](1)皮膚準備:備皮一般在手術前一天進行,保證手術區域清潔無菌,并去除干擾手術進行的密集毛發,在備皮時要注意不要產生新的損害,以免感染的發生。要準確了解備皮的范圍與注意事項,準確操作。(2)消化道準備:在手術前一天的晚上進行灌腸,1~2次,或讓患者口服緩瀉藥,使患者排便大于3次。在手術前8小時囑患者不要吃東西,手術前4小時不要喝水。如預計手術可能涉及腸道時,手術前一天要進行清潔灌腸操作。(3)陰道準備:涉及到陰道的手術要在手術前的3天開始進行陰道準備,一般可以每天用洗必泰消毒宮頸及陰道兩次,或者是用0.2‰碘伏溶液進行陰道沖洗操作,手術當天的早晨用消毒劑進行陰道消毒。
1.3手術后護理(1)病情觀察:手術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切口有沒有出血、滲血等情況進行嚴密的觀察。剖宮產術后要對產婦的子宮復舊、惡露排出及乳汁分泌情況等進行密切觀察[3]。(2):給予椎管內麻醉的患者,手術后應平臥,時間為6~8小時,避免發生頭痛不適情況,6~8小時以后可改為低半坐臥位或者是斜坡臥位,這種對傷口愈合及減輕切口疼痛都是有利的。實行剖宮產手術后的產婦平臥時,子宮收縮時疼痛是最嚴重的,所以可采取半臥位或側臥位的,產婦的身體與床的角度為20°~30°。給予陰道前后壁修補或盆底修補術的病人,術后應采取平臥位的,不要采用半臥位,這樣有利于降低外陰、陰道的張力,加速傷口的愈合[4]。(3)疼痛護理:手術后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的傷口會有疼痛的感覺,特別是在增加切口張力的動作時,疼痛更加明顯。對此,護士要對患者疼痛的性質、時間、程度進行評估,并按照患者的不同情況給予患者緩解疼痛的方法,以緩解患者的疼痛。(4)切口護理:接受腹部手術的患者,要對患者的切口有沒有出血、滲血、滲液、敷料松脫情況進行及時的觀察,對于污染的敷料要及時更換,以免切口感染的發生。接受經外陰、陰道手術的患者,要對其陰道分泌物的數量、性質、顏色等情況進行嚴密觀察,每天對患者的外陰進行清潔,保持床單的清潔無菌,手術后3天給予外陰烤燈,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環與切口加速愈合。(5)排尿護理:手術后留置尿管的患者要保持尿管的通暢,避免尿管脫出、扭曲、受壓的情況產生,及時對尿量、性質進行記錄,要堅持按照無菌原則操作,避免感染的發生。導尿管一般留置24小時就可以拔掉了[5]。(6)活動:在拔出了導尿管之后要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以避免肺部感染與臟器粘連等并發癥的發生。剖宮產患者術后也要早期活動,這樣還有利于加快產婦惡露的排出。(7)飲食護理:患者在手術后6小時就可以進流食了,少食多餐,要注意食物應該容易消化,營養豐富。(8)心理護理:不同的患者心理問題也是不同的,要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平時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減少不必要的心理刺激。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要觀察產后情緒低落的產婦,注意是否是產后抑郁癥的可能,并及時采取方法進行治療。(9)其他:剖宮產手術后產婦如果不能很快恢復進食,就會對乳汁分泌造成影響,可能會使乳汁分泌減少,不能按時喂養嬰兒,我們要鼓勵產婦盡早進食,促進乳汁的分泌,創造機會讓產婦與孩子多接觸,讓孩子經常吸吮,刺激乳汁分泌,還要加強對產婦的護理。
2結論
通過對婦產科圍手術期患者進行全面的護理,確保手術安全順利的實行,促進臨床效果,提高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和平.婦產科圍手術期病人健康信息需求的調查分析[A].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2]吳荷玉,田蒔.圍手術期患者護理安全管理新進展[A].中華護理學會第14屆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下冊)[C].2010年.
[3]程秀英,吳先平,李鳳娟,等.婦科腹腔鏡手術不同麻醉方法對SpO2和P_(ET)CO_2的影響及護理對策[J].吉林醫學,2005,05.
[4]戴智玉,楊莉,陳永秀,等.婦科腹腔鏡手術前腸道準備改良方法的臨床觀察[J].護理雜志,2003,11.
【關鍵詞】鎮痛泵;緩解疼痛;觀察護理
術后疼痛是人體受到手術傷害刺激后的一種應激反應。目前疼痛已被確定為人體的第五生命體征,受到醫學界的廣泛關注[1]。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鎮痛技術也得到飛速發展,傳統鎮痛不能滿足患者的要求,鎮痛泵已廣泛應用與臨床。婦科腹部手術常用的鎮痛方法為經椎管內給藥,簡稱PCEA。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選2012年1~12月在我院行婦科腹部手術后自愿使用PCEA的患者120例,使用持續時間為48 h,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34.8 ±12)歲,手術類型有子宮全切除術66例,子宮次全切除術24例,卵巢腫瘤切除術15例,單側輸卵管切除術15例,手術時間1.0~6.2 h,平均(2.3 ±1.2)h。
1.2方法手術后使用連續硬膜外鎮痛泵鎮痛,物為芬太尼0.5 mg,加0.89%羅哌卡因20 ml氟哌利多5 mg,VB121 mg加生理鹽水至100ml混合液,選用愛克孚膠囊注入器為鎮痛泵,將鎮痛泵與硬膜外導管通路連接固定,保持通暢,以2 ml每小時持續注入,一般保留2 d,2 d后取下鎮痛泵,拔出硬膜外導管[2],鎮痛效果不滿意時可以追加藥物,從而達到良好的鎮痛效果。
2結果
120例患者使用PCEA,其中惡心嘔吐發生率1.7%,經肌注胃復安10 mg后緩解;5例患者48h拔除尿管后,發生尿潴留,經再次保留尿管并2 h定時開放,24 h后拔除尿管后均能自行小便;下肢及后背瘙癢發生率2.6%,經靜脈注射地塞米松10 mg后緩解;沒有其他任何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的發生。鎮痛效果均達到臨床要求,患者對鎮痛效果滿意率達99.2%。
3觀察與護理
3.1常規護理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同時及時詢問患者有無不適表現,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向患者和家屬講解鎮痛泵應用時間、作用、原理及使用方法,增加其戰勝疼痛的信心,指導患者床上活動時宜慢,避免鎮痛泵導管受壓、打折、連接處松動或從椎管內脫出。
3.2并發癥護理①惡心嘔吐,發生的原因主要是阿片類藥物所致,出現惡心嘔吐癥狀時,首先給予心理護理來減輕患者的憂慮,同時要讓其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嘔吐物,同時給予胃復安10 mg肌注來緩解癥狀。②潴留預防及護理,尿潴留是指尿液大量存留在在膀胱內不能自主排出。術前訓練患者床上使用大便器,拔尿管前要定時夾閉尿管來鍛煉膀胱功能,拔尿管后要囑患者適當多飲水,2 h內排尿。如出現尿潴留,可讓患者聽流水聲,按摩膀胱區,熱敷下腹部,用溫水沖洗會陰等措施,如經上述處理仍不能解除尿潴留時,可采用導尿術。建議應用鎮痛泵的患者應在拔鎮痛泵4 h后拔尿管而有利于尿潴留的預防[3]。③下肢及后背瘙癢,由于阿片類藥物對一些特異性機體有致敏作用,誘發體內組織胺釋放而引起皮膚瘙癢;也有一些患者因術后身體虛弱而出汗多致皮膚瘙癢,在注意保暖的同時給予皮膚護理,出汗多時勤擦洗,勤換衣服,防止抓傷皮膚,必要時遵醫囑給予地塞米松10 mg靜推。
4討論
隨著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傳統的術后鎮痛已經無法滿足患者的要求,婦科疾病的患者均為女性,對術后無痛的要求高,鎮痛泵與傳統肌內注射物鎮痛相比,能夠以比較穩定、勻速、微量、持續地輸注藥物,能夠維持穩定的血藥濃度[4]。患者應用鎮痛泵后鎮痛效果滿意,得到患者及家屬的認可;患者能夠充分得到休息,床上及下床活動較早,進而促進了腸功能的提前恢復,進食早,從而保證營養的供給,利于病人提前恢復。盡管也發生了不良反應,但通過合理的防治及細致、周到的護理,患者滿意度提高,同時也要求護士相關專業知識的全面掌握、提高指導患者的能力及病情觀察能力的,從而使護理服務質量得到提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Charles EL,Angie LV,Anna ML.Kindness kills:the negative impact of pain as the fifth vital sig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2007,205(1):101107.
[2]苗桂萍.疼痛控制及護理的新進展實用護理雜志,2001,2(7)194.
【關鍵詞】高齡;前列腺;護理
老年人患前列腺疾病頗為常見,且往往合并其他系統疾病,手術風險高,護理的復雜性和難度較大,制定完善的護理管理流程和措施,充分的準備和護理是高齡前列腺疾病患者平穩度過圍手術期的有力保障,是提高手術成功率,降低并發癥的關鍵。2010年 1月至2011年9月期間,我科共收治75歲以上高齡前列腺患者76例,護理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76例,75歲-83歲。平均78歲,合并其他疾病的16例,其中高血壓4例,糖尿病3例,房顫1例,泌尿系感染2例,斜疝2例,腦梗后遺癥1例,腎功能不全貧血1例,呼吸系統疾病2例,血小板減少1例。
1.2手術方式和治療結果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及開放性前列腺摘除術是下尿路癥候群和梗阻癥狀緩解率最高的處理方法。①本組經腹前列腺摘除術3例,前列腺電切術73例。術后并發癥17例,其中術后出血3例,膀胱痙攣12例,術后繼發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術前評估老年人機體機能不同程度退步,儲備和代償功能降低,免疫和應激能力低下,合并癥較多,增加了手術風險,因此應準確評估重要臟器功能、營養狀況、特殊檢查及有關手術耐受性檢查結果,評估病人對手術的耐受性。預測護理重點,并做好安全防護,避免墜床、跌倒、燙傷等意外的發生。
2.1.2病情觀察護士必須仔細觀察病人的血壓,呼吸,脈率及神智變化,監測尿量,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生、及時給予合理的治療。
2.1.3合并癥的護理高血壓的嚴密觀察血壓變化,氣管炎的禁止吸煙,糖尿病的予低糖飲食,將身體條件調節到最佳狀態。
2.1.4心理護理老年人多比較固執,有著自己固定的思維模式和觀點,有的過分的忍讓、有的則過分的固執,必須做好心理護理,多巡視,多交談,多安慰,與之溝通,鼓勵患者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讓患者對自己的手術有初步的了解,取得患者的合作,并在術前練習床上排便及有效咳痰。
2.2術后護理
2.2.1生命體征檢測麻醉手術創傷刺激容易引起老年人重要器官功能改變,病情變化快,做好應急搶救準備,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本組病例有1例房顫,4例高血壓,3例術后出血,1例繼發出血,均及時發現,經過全面治療及有效的護理,全部痊愈。
2.2.2并發癥的護理
2.2.2.1術后出血保持膀胱沖洗的通暢,護士應密切觀察尿管引流液的顏色,沖洗速度視尿管引流液的顏色而調節,顏色變淺紅,沖洗速度可調慢;變為尿色,可遵醫囑停止沖洗。如為鮮紅色,混有泡沫提示有手術創面大量滲血的可能,立即通知醫生,重新固定尿管,拉直尿管緊貼于股根部,用寬膠布粘牢,病人該側下肢盡量平伸,達到牽拉止血作用,同時調快沖洗速度,保持尿管通暢,避免血塊堵塞。當創面大量滲血時,出現血壓下降,脈搏增快,應保持靜脈通路通暢,給予止血和輸血治療,必要時手術止血。
2.2.2.2膀胱痙攣部分病人手術后,可引起膀胱痙攣,表現為膀胱區明顯壓痛,沖洗可自行停止或速度減慢,尿管暫無液體引出或出血加重。遵醫囑給予解痙藥物治療,也可放出導尿管氣囊內的部分液體(此操作需醫生執行),均可減輕病人癥狀。膀胱痙攣一旦發生,要注意尿道口有無溢血,溢液,如污染床單位,給予及時更換。
2.2.2.3術后繼發出血腹壓增加是導致繼發出血的主要原因。手術后糞便干燥、咳嗽等均可導致腹壓增高,應積極防治。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除飲食指導外,還要傾聽患者主訴,必要時可用緩瀉劑或提前服用緩瀉藥,保持排便通暢。病人有咳嗽癥狀時,應及時對癥處理。
2.2.2.4下肢靜脈血栓、肺栓塞及肺感染鼓勵病人適當的活動,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及肺栓塞的發生。臥床期間,指導病人側身活動,下肢屈腿運動。協助患者翻身拍背,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使其能有效咳痰。停止膀胱沖洗后,協助病人離床活動,注意觀察病人有無呼吸困難等肺栓塞癥狀。
高齡患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衰減退化,應激能力下降,麻醉和手術有一定危險性,所以對高齡前列腺患者術前制定完善的護理管理流程和措施十分必要,積極做好臟器功能的評估和手術危險性的預測,是降低手術風險最有效的方法,圍手術期的有效護理,能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有利于術后病情的恢復,對減低并發癥,提高治愈率起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乳腺癌手術后期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1)12-0168-03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全部惡性腫瘤中占第三位,居女性腫瘤第二位。乳腺癌主要發生在女性,男性甚少見。外科手術為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包括:乳腺根治術;乳腺改良根治術;全乳切除;全乳切除合并淋巴結清掃等,無論哪種手術方式,都從不同程度上造成乳腺缺如,從而導致女性形體上的缺失感,使女性對自我形象產生抱怨,失去生活的自信心,因此做好手術后期心理護理至關重要,我院的乳腺癌患者手術后期的心理護理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我科從2009年5月~2010年10月共收住乳腺癌患者68例,均為女性。年齡最大58歲,最小27歲,平均42歲;40歲以上39例,40歲以下29例。
2術后心理護理
由于手術創傷、體型改變、體力下降,伴隨自己幾十年的不知去向,心理極度不適應。癌手術通常會影響患者的第二性征,加上化療所帶來的不良反應,改變了患者的自我形象,降低了自尊。此時間的患者心理最為復雜。
由于腫瘤的切除,生的希望和死亡的陰影同存,生理機能和生命軌跡的改變,對今后的生活無法預料。心態較好的患者,主要表現為無賴和抑郁。性格較脆弱的患者表現最為復雜,時而抑郁,時而煩躁,悲傷和哭泣的時間較多,即便是笑也是苦惱的笑。此時我們要用高度的愛心和耐心去傾聽病人的主訴,告知患者手術目的已經達到,詳細說明手術后注意事項,如鼓勵并指導患者練習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以防肺部并發癥的發生,通過講解有關知識并說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指導患者鍛煉等,使之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1]。患者的心理又是十分脆弱的,易受到外界因素的觸動,看到別人的凹凸有致的身材,就產生了自卑的心理,最敏感的是來自性伴的信息,如:語言、行動、眼神等,均有可能造成對患者心理的不良影響。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尤其是丈夫的角色尤其重要鼓勵病人與配偶討論形體的改變,增加相互了解,從而給病人情感上的支持。愛美是女人的天性,根治術后患者由于失去了,胸部變得堅硬平坦,擔心男方在乎自己的身體形狀改變和自身吸引力的下降,導致性需求的下降,而性生活頻度減少更加容易發生陰道干澀和性生活困難,形成惡性循環,更使患者的自我評價降低[2]。其實,切除術后,如果丈夫能一如既往地關愛妻子,理解妻子,消除妻子思想顧慮,增加妻子的自我肯定,是不會影響性生活質量的。為提高患者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有能力的患者可做重建術。不愿做手術的患者可配戴義乳。配戴義乳不僅保持了患者的體形美,而且還能消除術后胸部不平衡所引起的肩部肌肉酸痛等癥狀。幫助病人佩帶合適的義乳,教育患者正確面對自我形象的改變,減少對自我形象的抱怨,以接受新的生活方式[3]。
對于放化療的患者要耐心的講解具體的治療方法,抗癌藥物的副作用也要耐心向病人解釋清楚,特別是脫發和嚴重的惡心、嘔吐、厭食以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樂觀面對,把身體上的不適感降到最低。鼓勵病人積極配合治療,勇敢的面對現實,克服放化療帶來的不適,堅持做完規定的療程。有計劃地針對患者出現的不同化療反應進行心理護理,增強責任心,慎重語言交流,防止意外發生,并向患者講解藥物相關知識,幫助患者正視自己出現的化療反應,保護血管,給予飲食指導,培養患者良好的生活習慣,使患者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4]。
對于不同的患者應有不同的側重點,用溝通交流的方式進行心理護理。護理的角色應該是患者的朋友和健康參謀,并根據目前患者心理狀態,修正心理診斷,此期護理技巧十分重要,有效的護理技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5]。
3康復期心理護理
保持病房的安靜、整潔和舒適,定時開窗通風,維持病房適宜溫度,促進病友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使患者在輕松樂觀的環境中接受治療,避免各種不良環境刺激。融洽的家庭氛圍、溫暖的親情及和睦的人際關系會帶給患者生活的勇氣,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尤其是丈夫無微不至的關心、體貼與照顧,會給患者帶來精神上的極大安慰,甚至超過藥物的力量,不和諧的家庭關系更容易使患者產生無助和失望的情緒。人們之間相互尊重和關心可使患者忘卻病患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社會大家庭中,培養多種業余愛好,鼓勵多看書,聽音樂或做健身運動,參加社會活動,注意儀表,增加生活自信心。對于極度悲觀與失望的患者要分析原因,做好心理安慰的同時向病人介紹有關乳腺癌治療新進展以及取得成功的典型病例,并介紹患同種疾病并且治療效果及心態較好的患者相互認識,促進患者之間對抗疾病經驗的交流,從而獲取戰勝疾病的信心。醫護人員應耐心聽取病人的心理感受,告訴患者乳腺癌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可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很理想,使患者盡快擺脫癌癥帶來的精神折磨。通過交流與互動增強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在相互的鼓勵中拓展了對人生意義的認識與對自我的肯定,女性患者重新鼓起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這極大地消除了對疾病的恐懼和對未來的憂心,使她們能更主動的配合治療與護理,以達到制訂的護理目的,同時取得了良好的醫護患關系[6]。
4討論
乳腺癌是危害婦女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在增高,已超過宮頸癌,成為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7],在治療過程中,如何開展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建立樂觀愉快的情緒狀態及對生活的信心,以對抗憂郁、焦慮不安等情緒的影響,已成為戰勝癌癥的重要一環。作為醫護人員要認識情緒心理狀態將直接影響到治療的效果,不良的負性情緒往往抑制體內免疫功能,致使癌細胞活躍,病情惡化,而健康情緒往往會協助治療。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有針對性的通過心理干預,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有利于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采取樂觀的生活態度,有利于患者相信現代醫學有能力治好自己的疾病,有利于患者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和做好術后的康復治療,為患者早日康復,重新找回自我創造條件。心理護理是護理過程中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我們熱心話語,體貼入微的關懷,恰當的溝通,與患者家屬共同構造一個良好支持的氣氛,消除患者術后心理負面影響,發揮了病人與疾病作斗爭的主動性,加快病人在心理、生理及社會上的全面康復。
參考文獻
[1] 張惠蘭.腫瘤患者護理[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院大學聯合出版社,81~84.
[2] Inous S,Saeki T,Mantani T,et al.Factors related to patient’s mental adjustment to breast cancer: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family functioning.Support Care Cancer,2003,11(3):178~184.
[3] 陸以佳,劉威璋,劉淼,等.外科治療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90.
[4] 苗海英,邵淑敏.乳腺癌根治術患者的心理護理學[J].河北醫學,2003,(5):455~456.
[5] 孫立宏,楊麗敏,趙麗敏.乳腺癌化療病人的心理特征及護理[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