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手術室常見護理問題及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基層醫院;手術室護理;風險因素;防范措施
手術室是醫院內所有醫療活動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科室,是手術、搶救治療計劃實施的一個主要場所,其工作性質與環境都具有較強的特殊性[1]。資料顯示[2],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常見的風險因素為: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醫院自身管理問題、環境問題等。本文對當今基層醫院手術室護理風險因素做了調查并探討相應的防范措施,以此提高手術室的護理質量,減少手術室危險事件發生。
1 手術室護理風險因素發生的原因
1.1手術室的人力資源不穩定 近年來,護士流動性大是目前全球面臨的共同問討論題之一,護士離職現象嚴重, 較高的離職率影響了護理工作的銜接[3]。我院手術室從2008年~2014年離職人員有5名,部分競聘到上級醫院,部分更換職業,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手術室護理質量持續發展,增加了醫院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手術室作為外科手術和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場所, 護士工作繁忙,勞動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工作速度快,經常遇到急重癥及復雜手術、搶救等,常處于應激狀態下,無論從責任壓力還是精神壓力都會造成一定的心理性傷害[4]。調查發現[5], 較低的收人、較大的工作壓力、專業發展受限及工作環境差是手術室護士離職的主要原因。 因人力資源不穩定將直接導致手術室護理質量下降和風險性增加。
1.2護士工作滿意度低 護士工作滿意度與護理服務質量、護理隊伍穩定及患者滿意度有密切關系。不少研究者在該領域作了大量研究,李一明[6]等研究表明,護士滿意度為一般水平,劉愛琴[7]等研究結果顯示,護士滿意度處于較低水平。當前基層醫院隨著發展手術量不斷加大,一般手術室護士與手術床的比例應為3∶1,但目前多數醫院達不到這個標準,繁忙的手術任務使護士超負荷的工作,護士工作滿意度降低,直接、間接影響護士的工作倦怠感從而增加護理風險性的發生。
1.3績效考核的運用 績效考核作為一種現代管理理念,越來越引起醫院經營管理層的重視。手術室常為外科系統工作的"瓶頸",其工作質量和效率直接影響到全院及相關科室的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和床位周轉次數等重要工作任務指標的完成[8]。在基層醫院中,絕大多數手術室沒有進入單獨的績效考核管理模式,仍處于"大鍋飯"的分配制度,例如我院手術室護士的績效與外科護士相同。在醫院中手術室護士與同等教育、技術水平的其他醫務人員相比,收入處于較低水平,與"三甲"醫院同專業護士相比收入也處于較低的水平。導致護士心理上的不平衡,沒有充分的積極性和責任心投入工作中。
1.4專科護士的缺乏 隨著醫學科學水平的不斷提高,現代外科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科專業化及微創技術在基層醫院手術室的應用,對基層醫院手術室護士的專業素質和專科配合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醫院管理者往往存在著著重醫輕護思想,在基層醫院常見的是送專科醫生進行相關手術的進修學習,如關節置換以及腹腔、關節鏡、鼻內鏡、經皮腎鏡等微創手術,而手術護士則因各種原因無法與醫生一起系統學習相關手術配合,對臺上、臺下配合流程,患者術中護理,儀器使用操作、滅菌供應、保養的流程、規范、理念有很大的缺陷。
2 手術室護理風險因素防范措施
2.1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 工作壓力源總分與消極應對方式呈正關系[9]。護理管理者應針對基層手術室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的人力配制,改善工作環境,減輕了工作壓力和提高了工作滿意度;另一方面人性化管理,加強人文關懷,增加護士心理正能量,幫助新護士確立職業核心價值觀,提高職業認同感。
2.2實施績效管理體系 建立富有實效、充分量化、便于操作的的手術室護理人員考核制度。不少研究者在該領域作了大量調查研究,如孫瑞敏[10]等,提高護士的自我約束力及競爭意識 ,使綜合素質得以提升。促進護士長的管理工作 ,加強了護理質量控制 ,促進護理質量良性的可持續發展。
2.3有計劃的培養專科護士 手術室的專業特色決定了護理人才專業化培養的重要性[11]。有調查顯示[12],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使得護士多方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通過專科培訓,護士在學、做、教的訓練過程中,加強了對理論知識的記憶,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使護理工作的多個環節得到加強。基層醫院也要重視專科護士的培養,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專科、特色教學,加強護理專業化骨干的培養,有效提升護理水平和促進專科護理發展。
3 結果
通過實施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在手術室實施績效管理,有效降低了護士的離職率,提高了護士工作滿意度,有計劃對手術室護士的專科培訓,有效的控制、減少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
4 討論
安全是護理質量管理的核心,手術室作為高風險的醫療場所之一,手術室的護理質量不僅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還關系到醫護人員的工作安全[13]。當今基層醫院手術室除了常見的風險因素外,突出的還有人力資源不穩定、護士工作滿意度、績效考核的運用、專科護士的缺乏等,重視手術室護理風險因素,做好防范措施,才能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真正減少手術室安全事件的發生,為手術患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優質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鄭靈.護理安全干預機制在手術室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8):66-67.
[2]田利平.手術室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現代養生,2015,08:286.
[3]陳梓姍汕頭市護士離職原因調查[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1:107.
[4]林紅玉,孫永紅,崔莉清.腫瘤專科手術室護士心理健康、應對方式及社會支持現狀討論[J].新疆醫學,2012,4:110.
[5]梁姣,王曉娟.手術室護士離職原因的探討與分析[J].新疆醫學,2013,43(02):129-130.
[6]李一明,余紅梅,馮榮梅,等.中山大學大型綜合醫院護士工作滿意度調查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9,30(2):110-112.
[7]劉愛琴,駱惠玉,王丁蘭.同工同酬對合同護士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5):761-762.
[8]閆艷麗,張敏.手術室量化管理考核體系的建立與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5,20(12):55-56.
[9]張瑞雪,張利峰,陳梅仙,等.新入職護士工作壓力源與應對方式的調查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15,14(2):9-12.
[10]孫瑞敏,王建英.手術室護士績效考核方案的進展[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6):259-261.
[11]藍飛虹.手術室專科護士的培養現狀[J].當代護士(中旬版),2015,02:16-18.
關鍵詞:手術患者;切口感染;手術室相關因素;護理措施
手術患者切口感染在我國外科臨床中極為常見,是手術患者術后常見與多發的并發癥之一[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共收治手術患者480例,將其作為對照組。該組中,男性260例,女性220例,患者年齡為15~72歲,平均年齡為(45.5±9.5)歲。擇期手術患者409例,急診手術患者71例。本組患者中,胃腸手術患者145例,肝膽手術患者49例,骨科手術患者152例,婦產科手術患者122例,泌尿外科手術患者12例。另外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490例手術患者為觀察組,該組中,男性265例,女性225例,患者年齡為15~73歲,平均年齡為(45.8±9.4)歲。擇期手術患者411例,急診手術患者79例。本組患者中,胃腸手術患者146例,肝膽手術患者51例,骨科手術患者155例,婦產科手術患者131例,泌尿外科手術患者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詳細分析,并對導致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總結,包括手術類型、手術地點、參與人員、手術時間等,并針對上述導致患者手術切口發生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提出臨床護理對策。具體的護理措施如下。
1.2.1術前準備 手術前,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對容易導致患者出現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進行積極控制,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基礎性疾病。此外,護理人員應于術前積極做好備皮的準備工作,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皮膚損傷,且盡量應在患者手術之前的2 h內完成備皮工作,以降低細菌感染的發生率[2]。
1.2.2術中操作 手術中,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并選擇層流手術室進行手術,保證手術中運用的各種醫療器械和敷料等均屬于無菌狀態。此外,對于較為復雜的手術、或耗時較長的手術應盡量安排靠前,并最大限度的減少接臺次數。手術結束后,手術室應迅速消毒處理,接臺手術間隙至少留10 min的時間換氣通風,以減少手術室空氣中的細菌數量,降低患者手術室切口感染發生率。
1.2.3控制參與人員 手術參與人數是導致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之一,因此,手術過程中,o理人員應盡量減少醫務工作者和護理人員進出手術室的次數,手術室工作人員應在手術開始前做好手術準備工作,盡可能減少術中走動。此外,手術過程中不要隨意翻動患者,手術參觀者應與手術臺保持至少1米的距離。
1.2.4縮短手術時間 手術室護理人員應不斷增加基礎知識、提高專業護理能力、熟悉手術具體要求與步驟,對于常用的手術設備與器械能夠識記,并知道簡單的使用和維護方法。護理人員應將手術器械分開放置于手術臺面上,在傳遞手術器械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此外,手術前應積極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避免因患者心理問題而延長手術時間事件的發生。
1.3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運用SPSS 17.0數據處理系統,當P
2 結果
對照組患者的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為5.42%,觀察組患者的手術切口發生率為2.24%,兩組對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
3 討論
手術室切口感染在我國外科手術中較為常見,且發生率較高,可達到院內感染的20%左右[3]。臨床中應充分重視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的問題,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以促進手術患者的康復[4]。患者手術切口感染是在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下產生的,手術室因素是導致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5]。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為5.42%,觀察組患者的手術切口發生率為2.24%,兩組對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
參考文獻:
[1]赫盛楠.手術室切口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及護理預防對策[J].中國臨床研究,2015,28(7):957-959.
[2]陳曉梅.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與手術室護理干預[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2,20(4):55-56.
[3]路怡,郝毅,李萍.手術室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及預防護理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6):1535-1537.
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防范
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社會發展步伐的逐漸加快,患者對于醫療安全、服務質量和醫療質量的要求也發生了明顯的提供,各類醫療糾紛的發生率顯著上升,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顯著增強。手術室工作具有專業性要求高、護理工作復雜、患者病情變化快和工作量大燈顯著的特征,但手術室護理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而會對患者和工作人員造成不良影響。本次臨床研究對手術室常見護理安全隱患和防范措施進行了分析,現將本次臨床研究結果進行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臨床研究以我院手術室的20名護理人員為觀察對象,其中,1名護士長,15名護士,4名實習護士。
1.2 護理安全隱患
1.2.1 護理人員安全意識薄弱。因為手術室護理工作具有人員配置不足、工作強度高和工作量大等明顯特征,因而護理人員精神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易出現職業倦怠心理,導致護理人員安全意識降低,使患者面臨護理安全風險。
1.2.2 護理人員未遵守工作制度和規程。若護理人員不嚴格執行相關的工作規程和制度,則易發生手術物品和材料交接不清,以及接錯手術患者等問題,進而對手術室工作質量造成影響。
1.2.3 護理人員對醫療器材和儀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不了解,進而容易導致患者發生意外損傷,包括電極板造成的電燒傷等。
1.2.4 溝通不到位。若醫生與護理人員溝通不到位,會造成手術準備工作不充分,包括未及時準備好器械、藥品或特殊物品等。一旦手術過程中遇到突況,則無法冷靜有效的處理。若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不到位,則容易造成患者出現焦慮或誤解,影響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進而對護患關系造成不利影響。
1.2.5 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知識需要進一步提高,使其對手術過程和注意事項等內容形成全面正確的認識,包括墊的正確使用方法和患者的手術擺放等。
1.3 防范措施
1.3.1 加強護理人員法律和安全知識學習,嚴格執行護理操作規范。規章制度是各類護理安全事故判定和預防的主要法律依據,能夠為手術室護理工作提供保證。因此,應加強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規章制度學習,使其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范,降低差錯事故的發生率,把好護理安全關。
1.3.2 合理排班,增加護理人員數量,以緩解護理人員的職業倦怠感。隨著我國新農合政策和醫療保險制度的不斷深入,各個醫院的患者數量均呈現出了逐漸上升的趨勢,因而手術室的護理工作量也較大,為了避免護理人員出現職業倦怠該,各個醫院應從醫療安全的角度出發,適當增加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數量,并對人員進行合理安排,加強護理工作的監督檢查,嚴格落實安全管理制度,科學排班,從而避免因護理人員疲倦而發生的醫療事故[1]。
1.3.3 加強職業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各個醫院應定期組織手術室護理人員定期進行業務學習,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包括手術并發癥、充分暴露術野和舒適護理等。囑其與患者有效溝通,了解患者感受,避免發生并發癥,提高患者的護理舒適度,為其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服務[2]。
1.3.4 加強醫護和護患溝通,保證良好配合。手術室護理人員要做好術前探訪工作,并與操作醫生進行充分溝通,掌握手術所需藥品、物品和器械,以及手術步驟和手術方式,從而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同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向患者說明手術過程、安全性及配合方法,使其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幫助患者緩解焦慮和緊張心理,耐心細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3]。
1.3.5 要求手術室護理人員從對實習生和患者負責的角度出發,正確認識帶教工作的重要性,安排實習生工作時要耐心指導,對于關鍵的護理環節不能完全依賴是寫生。
第六,完成手術后,巡回護理人員要盡量看護患者,特別是術后意識尚未完全恢復的患者,要特別加強其病情的安全檢查和監護,保證其靜脈通道的順暢,對于躁動的患者,要避免放松約束。患者回到病房后,要與病房護士做好患者交接工作,全面溝通患者情況,包括術后注意事項、生命體重、皮膚情況、輸液輸血量和術中情況等,最后在手術室護理記錄單上簽名。
2 結果
通過對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進行系統分析,以及防范性措施的實施,患者護理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降低,手術室護理質量顯著提高,患者的手術安全得到了保證。
3 討論
手術室是整個醫院工作強度、風險和技術要求最高的科室之一,手術室護理安全會對整個醫院的護理質量形成直接的影響。手術室護理安全事故的發生,會對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和效率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會導致手術失敗,進而對患者的康復過程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對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進行有效防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術后康復速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手術治療效果。
及時發現手術室護理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制定并實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手術護理過程中的安全管理,能夠顯著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強化制度職責,加強手術室護理過程中的薄弱環節。
綜上所述,全面分析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安全隱患,并實施預見性、針對性的防范措施,有助于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各項臨床指標的改善,包括巡回護士工作質量、器械正確使用率、手術時間、手術醫生和患者滿意度等,同時,有助于手術效率和質量的提供,降低手術護理安全事故的發生率,降低患者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
參 考 文 獻
[1] 徐永紅.手術室常見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中國社區醫師,2010,12(27):231232.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的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內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1]。隨著社會的進步,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人們的法律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如何規范護理服務行為,強化質量意識,樹立安全觀念,確保病人安全,是我們需要探索的問題。
1手術室常見護理缺陷
1.1接錯病人是病人術前緊張及應用鎮靜劑或昏迷病人,不能正確回答問題,容易發生接錯或錯放手術間的現象。
1.2手術安置不當使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導致壓瘡,如俯臥位或側臥位;約束帶過緊或兩上肢過度外展造成神經受壓;襯墊不當影響病人循環呼吸;術中使用驅血帶、止血帶時,未記錄時間,使病人肢體神經受損,血循環受損。
1.3清點有誤,操作不當忽略檢查校對,導致異物遺留[2];縫針彈出方向不明,尋找困難,造成醫療事故,術中未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制度,為今后埋下了隱患。
1.4手術部位錯誤術前未按病歷記載、X線片等核對手術部位,其中對稱性器官手術容易出錯。
1.5未嚴格執行用藥、輸血查對制度執行口頭醫囑有誤,而用錯藥、輸錯血或用錯劑量。
1.6操作與交流失誤出入病房時不注意保護病人頭部等部位;與病人交流時發生口誤,讓癌癥病人知道了自己的病情而情緒低落。
1.7標本和垃圾處理不當術中取下的組織標本未保管妥善,造成標本混淆或丟失;傳染物隨意丟失,生活垃圾與醫療垃圾混放。
1.8護送病人不當造成病人墜床,各種引流管和管道脫落;術后病人X線片、CT片等貴重物品遺失。
2管理方面缺陷
醫院手術室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制度沒有落實到實處,監控管理機制措施不力,把關不到位,對護士缺乏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規教育。護士長期超負荷工作導致不能按常規完成工作,有研究表明如果護理人員不足將會導致更多的院內感染和其他不良反應,不利于病人的預后。
3防范措施
3.1手術室一般制度抓好落實手術人員規則,洗手制度、清潔衛生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等各崗位責任制及考勤制度,獎懲措施。
3.2強化手術室護士法律意識,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依法行事在維護患者權利的同時,學會用法律約束自己,保護自己。把法律作為工作責任,個人權利、義務,自由的價值尺度[3],確保護理安全。
3.3安全管理術前嚴格執行六查、十二對、四到位制度。六查:按病人查(病區、床號、性別、年齡、住院號、診斷、手術部位)術前準備及過敏狀況;病人入手術間再次核對;麻醉前查;消毒皮膚前查;執刀時;關閉體腔前查。十二對:對科室、床號、姓名、性別、年齡、手術間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所需藥品、物品、藥物過敏情況、滅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齊全適用。四到位:急救藥品、吸引器、氧氣、電凝止血器全部備齊。
3.4業務學習定期組織學習,提高業務素質,鼓勵支持護理人員再學習,外出學習和進修。提高專業技能和應急能力,做到術中主動配合,對新知識、新改進有所領悟。加強護理技能和專業技能的培訓[4],嚴格執行護理技術操作常規。
3.5清點制度巡回護士、器械護士清點臺上用物,如紗布、縫針、刀片等,并做好記錄。
3.6定期開展護理安全討論會,加強護理風險意識教育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對易發生護理缺陷與差錯的工作環節進行分析討論,提出整改措施,增強責任心,做好警鐘長鳴。
4小結
護理安全管理是護理管理的重點,是護理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要保證護理質量就必須有護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5],增強護士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其次要注重護士專業技術素質的提高、新護士的崗位培訓及帶教工作,建立手術室管理手冊,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總之,手術室護理安全是護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須加強多方面管理,減少差錯,杜絕事故的發生。新晨
【參考文獻】
1潘紹山,孫方敏,黃始振.現代護理管理.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349.
2程寧.7種常見的護理法律責任差錯.國外醫學?護理分冊,1999,18(1):16.
3守玉梅.手術中護理中存在的法律問題及安全護理對策.醫學理論與實踐,2003,9:1200.
【關鍵詞】手術室;安全管理;護理干預機制;應用
近年來,隨著我院手術量的不斷增多,手術安全隱患也逐漸增多,因此一套創新的手術室安全管理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針對20110年8月之前于我院就診的4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存在的手術安全隱患,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安全干預機制,如下文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選取2010年8月之前于我院就診患者400例為對照組,均未實施手術室護理安全干預機制,同時選取2010年8-2012年5月進行手術室護理安全干預患者380例。依據患者所進行手術特點及個體情況,對其實施相應的護理安全干預方法。
1.2護理方法
1.2.1制定護理風險的管理機制護理風險護理機制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應針對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制定一套管理計劃。首先對護理風險進行正確的識別,依據實際護理工作,針對存在的護理風險制定相應的管理計劃,明確各種護理風險的防范措施,依據制定的計劃于醫院中實行護理風險的管理工作。同時還可根據醫療事故的處理條例,對以往存在的醫療問題進行分析,并吸取教訓,以便對目前存在的潛在護理風險進行識別與確定。其次,應針對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制定相應的應急方案。比如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的摔傷、燙傷及墜床等意外制定相應的護理應急方案,并可定期的針對相應的應急方案實施演練準備,使護理人員可以在患者發生突發護理事件時,以最快的速度及最有效的方法進行處理[1]。最后,應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饋制度,以便有事件發生時,可對事件的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從而制定相應的策略。在手術室護理中,發生意外事件的幾率較大且難以預測,如術中患者發生壓上、手術物品的清點不夠清楚、患者的私密信息遭到泄漏等相關風險事件,都需在次日進行探討與分析,明確事件發生的原因及總結相應的解決對策。
1.2.2手術室護理人員須定期進行培訓針對手術室中的護理人員,應定期對其進行培訓,并根據護理安全干預措施舉行研討會進行分析。在進行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的過程中,應針對護理人員進行重點培訓,尤其是一些護理理念較差、服務意識欠缺及缺乏穩定性格的護士,應對其進行全面的、整體的安全護理教育[2]。對于科室內部所發生的人員變動或工作內容的變動,應及時的按照實際制度進行考察,從而對其補充及落實,盡量減少手術室管理制度中的漏洞,定期的對手術室的安全進行管理干預。護理人員應該增強自身責任感,加強對患者的關心,了解患者的病程,以便按照“以老帶新”的制度進行層級培訓,并合理排班。
1.2.3提高手術室風險意識,制定有效的風險防范對策針對護理人員,手術室應定期進行培訓,使其對相關科室內的護理安全策略進行學習了解,并及時將需要加以注意的地方指正出來,以便進行改善。還應該對手術室內的器械儀器、應用物品的放置規范程度進行檢查,確定緊急物品的狀態,是否能救急備用。
1.3觀察指標觀察護理安全干預機制在手術室安全管理實施后的效果,其中包括護理干預的治療、患者護理滿意度以及發生護理缺陷的情況等。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
2結果
2.1手術室安全管理中常見風險及產生的原因見表1。
2.2實施護理安全干預后患者滿意度及醫療糾紛差錯情況比較見表2。
3討論
手術室屬于風險性較高、技術性相對較強及護理程序較為復雜的一個場所,同時對于護理人員的專業性格、專業能力及處理方式行為等心理層面都具有較高的要求[3]。因此創建一套有效的安全護理干預機制,對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事件進行干預護理,降低手術室事故發生率,是至關重要的。同時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增強手術成功率,降低醫療糾紛差錯發生率。所以在手術室的安全管理中,護理安全干預機制是可起到重要作用的,應給予重視。
參考文獻
[1]李論,金仲品.嚴格實施手術室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是減少護理差錯事故的關鍵[J].當代醫學,2011,17(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