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檔小區景觀設計亮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現代簡約;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944(2010)07-0017-02
1 現代簡約風格園林的空間劃分特點
景觀是由實體和空間兩部分組成的,空間是風景園林設計的核心。所有景物都屬于某個彼此緊密相連的空間體系,并以此把景觀空間與實體區分開來。空間的特性來自該空間與其他空間的相互關系。在一個空間內部,繼續以該空間的邊界為參照的話,還存在著一些亞空間,又與其亞邊界相聯系。因此,風景園林設計不能輕易地破壞各種景觀邊界在空間中存在的形態。因此,設計時不僅要關注空間本身,更要關注該空間與周邊空間之間的聯系方式,即一個空間以何種方式轉換到鄰里空間,然后再以何種方式轉換到下一個鄰里空間。如此由近至遠,從而形成相互之間有機聯系的整體性景觀。
在把握傳統園林的精髓的基礎上,由曲線和非對稱線條構成,體現在綠植、鋪裝、水系、園林建筑的平面布置,更體現在園建小品立面、欄桿、窗欞等裝飾上。線條有的柔美雅致,有的遒勁而富于節奏感,整個立體形式都與有條不紊的、有節奏的曲線融為一體。
2 潮流元素在造園中的應用
目前社會上流行的一些造園手法,小品單體的構造形式等我們都可以模仿學習,加以提煉,讓它們能符合我們整個園區的風格,這是最基本的層次。
2.1 綠化植物
在綠化方面,可在某一區域大量種植同一品種植物,強化該植物的效果,形成一個“區”或“園”,通過這些富有特色的園林場景,成為該區的象征。如在規則對稱的園路所圍合的綠地種植玫瑰,中間的方形草地安置西式噴水雕塑,做成西式玫瑰園的感覺,營造浪漫、溫馨的場景。如在小區入口斜坡大面積種植毛杜鵑,以后每年2~3月份花開的季節,整個山坡春意盎然,呈現山花爛漫的景色。此外,很多小區都有種植大樹、名木的習慣,在適當位置種植大樹、名木,既可為園區景觀“畫龍點睛”,也可快速讓業主提前享受成熟的園林環境。
所以設計師有必要在設計前對當地的風俗、習慣有所了解,熟悉本地的園林狀況、人們對園林的要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2 道路
居住區道路一般分為車行道和宅間人行道。其中宅間路往往和路牙、路邊的塊石、休閑坐椅、植物配置、燈具等共同構成居住區最基本的景觀線。因此,在進行居住區道路設計時,有必要對道路的平曲線、豎曲線、寬窄和分幅、鋪裝材質、綠化裝飾等進行綜合考慮,賦予道路美的形式。如區內干路可能較為順直,由較普通的耐壓材料鋪裝;而宅間路則富于變化,由石板、卵石、燒結磚等自然和類自然材料鋪裝而成。
2.3 鋪地廣場
在設計中,通過廣場的地坪高差、材質、顏色、肌理、圖案的變化創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場地景觀。優秀的硬地鋪裝往往別具匠心,極富裝飾美感。如某小區中的裝飾混凝土廣場中嵌入孩童腳印,具有強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用石英砂、鵝卵石、塊石等營造類似溪水的形象,頗具寫意韻味,是一種較新的鋪裝手法。
2.4 園林小品
園林小品在居住區硬質景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精心設計的小品往往成為人們視覺的焦點和小區的標識。小品主要包括雕塑小品、園藝小品、設施小品,其中園藝小品更趨多樣化。一堵景墻、一座小亭、一片旱池、一處花架、一堆塊石、一個花盆、一張充滿現代韻味的座椅,都可成為現代園藝中絕妙的配景,其中有的是供觀賞的裝飾品,有的則是供休閑使用的“小區家具”。
2.5 色彩設計
現代風格的色彩設計受現代繪畫流派思潮影響很大。通過強調原色之間的對比協調來追求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永恒的藝術主題。色彩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活勞動中會顯示出各種各樣的效果。黑色、灰色能展現出現代風格的明快,最能表現現代簡約風格的簡單,但過多采取灰黑,則會令人產生頹廢、憂郁、壓抑的情緒,進而影響到在小區居住的心情。
園區的色彩應盡量考慮照顧不同年齡段的人的喜好特點,如小孩一般會喜歡些明快、鮮艷的色彩;青年人喜歡活潑、熱烈的色彩;中老年人則熱衷于沉穩、深厚的色調。色調方面,年輕人喜歡暖色;中年人愛中性色;而老年人則偏愛冷色等。如果能均衡考慮以上在園林中加入適宜的色彩,與周圍建筑協調,將會使景觀變得更“光鮮”、“醒目”、變得更有“生氣”。
3 新材料、新工藝的運用
(1)在選材上不應局限于石材、木材、面磚等天然材料,而是將選擇范圍擴大到金屬、涂料、玻璃、塑料以及合成材料,并且夸張材料之間的結構關系,甚至將管道、結構構件都暴露出來,力求表現出一種完全區別于傳統風格的高度技術的空間氣氛。
(2)在材料之間的關系交接上,現代設計需要通過特殊的處理手法以及精細的施工工藝來達到要求,避免鋪裝形式過于簡單,缺乏拼花造型;邊角收口的處理過于粗糙,省略了細部的處理,因此造成元素缺乏內涵,降低了耐觀賞性。
(3)綠化材料方面,在運用鄉土品種的基礎上,多選用可觀葉賞花的、有香味的,甚至會結果的新優品種。如多花紅千層、黃花風鈴木、澳大利亞黃花樹、丹尼相思等。
4 現代簡約設計存在的誤區
(1)簡約風格不等于減少。不是通過減少園林構筑物,園林小品來“凈化”空間,達到簡約的目的。因為正是這些東西構成小區內“景”、“點”,水系、鋪裝、園路、綠化是聯系各“景點”的紐帶,是對各景點效果的強化與融通。
(2)簡約不等于簡單。簡約是經過深思熟慮后經過創新得出的設計和思路的延展,不是簡單的“堆砌”和平淡的“擺放”,但而是凝結著設計師的獨具匠心。簡約就是一切從實用角度出發,廢棄多余的附加裝飾,點到為止。例如建一座亭子,卻不能遮陽擋雨,觀賞性有余,實用性卻不足,也就談不上簡約了。
5 結語
現代簡約風格,不主張追求高檔豪華,而著力表現區別于其他的東西。“拿來主義”是基礎,更高層次的是在遵從基本造園法則的前提下,對各元素,具體在處理手法、形狀線條、細部處理、材料運用等方面加以提煉,同時以簡潔的表現形式來滿足人們對空間環境感性的、本能的和理性的需求,創造出超出常規,使人意想不到,而又讓人贊嘆的效果,這就是所謂的“亮點”。
現代簡約風格強調少即是多,舍棄不必要的裝飾元素,追求時尚和現代的簡潔造型、愉悅色彩。與傳統風格相比,現代簡約用最直白的裝飾語言體現空間營造的氛圍,進而賦予空間個性和寧靜。當意識到景觀藝術設計不僅屬于設計師,還屬于環境,更屬于環境中的人群時,才能創造出景觀“亮點”,使景觀設計的視覺質量提升到更高的層面,并具有自身的優勢,從而讓人們能真實體驗到現代景觀設計所帶來的視覺愉悅和心理舒適。
參考文獻:
[1] 白德懋.城市空間環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 李麗萍.城市人居環境[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2001.
關鍵詞:建筑構造設計理念實踐建筑構造教學設計教學
所有的建設山地別墅特別是陡度較高的別墅項目要格外地重視文化文脈與生態自然相結合的問題。
1山地的別墅建設.第一面臨的是土地的利用率.光照率、回填土工程量等問題。它不同于一般平地上的建筑布局.紙上談兵也能說出個道理來。山地建筑非得靠設計師,營造師在實地反反復復地踏勘,研究,不同水平設計師的作品對土地的利用、風水的關注.直至產品的銷售都宜接會產生影響,甚至決定項目的成敗。
2山地間營造的建筑平面,依靠擋土墻、駁坎、臺梯作擋墻,防止山體滑坡、水土流失。這些擋墻、山墻盡量用山體的山石.自然式的疊壘,該遮的爬藤、攀援遮之.該擋的以竹木喬灌擋之.該露的則要以自然山石.自然堆砌露之。并與當地鄉土植物組織穿插,起到美化和固本作用,擋墻根據情況可以退臺、梯形、柱立、隔土等多種形式處理.每種形式的使用都要考慮與山地的原始面貌和建筑的風格相統一。擋土墻也是山地別墅中的一道重要文化展示面。
3一般山地別墅都有林泉、山溪等自然排水,每座山所在地的水文氣象和山的體量植被的蓄水量都21不同.這些自然排水是項目中極其珍貴的景觀要素.要利用好這些最純;爭的優質水。綜合考慮,千萬不要輕易浪費這些項目中最富動感的山地特質。沒有充足水源的或水源不足的.則最好能夠在區域內增加些必要的人工流動水系,利用坡度、陡度進行自然跌落曲折迂回。山坡地上的自然水源一旦將其引入小區,它所帶來的美妙和動感是精神性的永恒的。
建筑設計則注重空間建樹、形態構成以至表現手段,卻很少顧及實體構成建筑物的理念和方法。在整個教學系統的編排上,構造課往往作為“其他課程”游離在設計課的主線之外,或是與結構、環境控制等課程一起,被列入技術子系統中。另一方面,歷來建筑構造課的教學則偏重建筑物的物質構成的技術手段,而鮮有涉及貫穿于其中的人的設計思想及其演變過程。在這點上,我國的建筑教育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西方發達國家中,盡管其建造技術及相關理論已遙遙領先,但在建筑設計的教學過程中仍十分重視對建筑物的物質構成和構成方法方面的基礎教育。他們從不把建筑結構、建筑構造和其他一些建筑技術類課程的內容排斥在設計過程以外。相反,這些相關內容都是課程設計過程中必須認真考慮并在一定范圍內予以妥善解決的。我們在校際交流的過程中看到了一些國外院校的學生作業,他們在平、立、剖面圖之外,甚至還有配筋小砌塊的詳圖、某種窗的設計示意圖等等。相比之下,國內學生的作業中則完全沒有類似的內容,倒顯得設計理念更抽象,表現手法更前衛。
所有的建設山地別墅特別是陡度較高的別墅項目要格外地重視文化文脈與生態自然相結合的問題。在每一個山坡地項目中.我們盡可能地尊重自然.小心翼翼不要輕易碰撞山坡中原有的澗、潭、泉、湫,這些都是大自然的律動脈博是“上蒼”的規劃,我們盡量地尊重自然、尊重“上蒼’設置的一切規劃內容,使他們成為小區的動感靈魂,應該有意識地保護利用、加強控制作為最大山洪暴發時的排水渠道,滿足排水量。一般在山澗中自然沖成的谷問溝壑即是最自然的生態排洪溝。
山地別墅的道路小徑也是表達項目個性特征的重要元素。山地別墅一般來說多以簡潔樸茂的當地塊石作為駁坎鋪地基本材料,其石質色彩容易和項目文化主動統一。有灘石、河床石或其他可利用的石頭的區域,盡可能在自己的項目中得到充分的運用。設計師和建造師應具有慧眼識寶,點石成金的眼光和手法,往往當地不屑一顧的材料經設計師、建造師的想象和處理.成為當地建筑中的一大亮點。圖地小徑上的河灘石是項目當地山澗中自然灘石,雖沒有雨花石那么晶瑩亮麗.但它的粗獷感和色彩感比其他材質更適合鋪在本項目的小徑上。而且因為它的粗獷要比其他石材更具有附著力,不易剝落,其節儉性更是其他石材不能比擬的。當自然水系與交通線路相中撞時.通常正是一個項目內最容易出景觀效果的節點。以橋.洞、石、林各種自然形式加強其自然個性、張揚區域的特質屬性和標識感。將這些節點的水流改造成具有各種情趣的交通小橋,汀步、篤嶼、濱浦等不同形態的景致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圖中的自然小拱橋與溪邊的花草.路邊的樹木融合在自然的風景之中,簡樸.文氣毫無人工雕琢之感.這樣的小區即是最自然的功能性小區,審美上最高情志的小區。
當我們在不同的時代以不同的方式.營造一個相同名稱的作品時.我們該如何把握作品的內在玄機.是完成一個項目的重要所在。所以現在的一些開發商就借此機會越來越文化,給那些高檔別墅區地塊取了個響亮的名字,例如,富春山凌云居山地別墅的營造,則就是抓住了“山川渾厚,草木華茲“的自然背景.在”峰巒疊翠.松石挺秀“中將“云山煙樹“穿插在別墅建筑之中。所以杭州富春江邊的山坡地取了個響亮名字“富春山居”。在天生麗質的場地上,進行簡潔典雅的疏密布局,一般都能取得很好的現場效果。只有設計師把握能力,把山地別墅設計為那種比較高規格的住宅,體現業主對文化志趣、景觀情調的表現。例如在杭州富春山地塊,利用別墅的風格體量,間距色彩都要作好與”富春山居“相衍生的個性特質,如同這一土地上長出來的筍.成為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的山居民舍、山林景物使項目充滿詩情畫意.
參考文獻:
[1]韓建新 顏宏亮.廿一世紀建筑新技術論叢.同濟大學出版社,2000年.
關鍵詞: 房地產; 園林景觀; 成本控制
近年來,隨著我國房地產行業的飛速發展,與之相應的房地產園林景觀行業也取得了快速發展。小區園林建設的升級,對于美化環境和改善業主生活質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房地產園林環境不經意中成為消費者判別住宅產品優劣的重要標準和購房取向的重要參考,而房地產商則往往把小區景觀規劃建設視作塑造樓盤營銷環境的最有效手段,好的園林景觀規劃建設,能促使樓盤附加值得到全面提升。于是各開發項目紛紛加大力度打造各式風情的園林廣場、花園景觀,把一座座小區點綴得美輪美奐。但是,在房地產園林景觀營建的過程中,如果只講究質量和藝術效果,而不有效的控制成本,無形中會引起開發成本和房價猛增等現象的產生。
因此,如何在園林工程設計、建設及后期養護過程中節約資金,合理計算園林工程造價,建設耗費少、成果大,又使居民獲得滿意的園林景觀,成了營建商十分關注的問題。
1 設計過程成本控制
景觀設計造就了好的園林建設與美好的舒適環境。房地產對于園林的設計是與經濟相掛鉤的,如果園林造價低,就會影響效果,而造價過高,又會給開發商增大成本。因此,在規劃設計階段進行充分論證,對設計的思路、特色、功能,單方造價指標(如硬景與綠化所占造價比例),各項綠化指標,中長期及四季觀賞效果,樹種配置原則,建設成本及維護管理費用的計算等內容作出詳細評價,可減少園林建設的浪費,尤其在景觀作品的設計要素――地形、水景、道路、小品、植物等方面要結合樓盤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論證,對這些設計元素進行綜合取舍合理配置,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是控制成本的一個有力手段。所以首先對方案文本設計招投標工作的評判以及設計單位的選擇至關重要。
1.1 地形設計與成本關系
在小區環境地形設計過程方案考慮上,首先要滿足園林功能的要求,其次要考慮到實現園林功能的成本。這就要求做到“利用為主,改造為輔,因地制宜,順其自然”的原則,避免進行大規模地形改造工程。地形設計中不一定要把地面都堆平,要充分考慮與樓盤環境的和諧統一,充分保護與合理利用樓盤環境中原有的地形、地貌、地物,對原有的自然地形盡量從現狀出發加以利用,通過“以山就勢”、“以坡就勢”的設計理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造地形。通過保持場地原有的地貌特征,盡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既節省了工程費用,又能夠凸現自己的特色。
1.2 水景設計與成本關系
水景的設計,可以使社區環境充滿靈氣,平添休閑氣氛。近年來,各類樓盤都以自然或人造水景、湖泊為主要賣點,更為能以“未來親水景觀”樓盤自居而自豪,房地產開發中水景住宅成為一大熱點。但在住宅環境水景的設計中,如果只考慮到水景營建初期的美觀、豪華,而忽視了水體景觀較高的運行成本以及后期較高的維護管理費用,長此以往,由于發展商難以支撐而就會導致園林水景逐漸變成石板旱溪景觀,還有水系施工質量通病引起的維修費用等,而且由于目前大多設計做不到循環利用,對水資源的浪費很大。因此,小區在營造水景時,要有長遠考慮,不能圖一時之亮點,設計中的水景面積在整體環境景觀中所占比例不宜過大,在滿足營銷及點綴的基礎上盡量縮小水域面積。
1.3 道路設計與成本關系
道路是住宅區環境的構成框架,它除了具備疏導居住區交通、組織居住區空間的功能外,還由于各式各樣的道路鋪裝形式,使道路本身也構成居住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因此,在進行居住區道路設計時,有必要對道路的鋪裝材質進行科學考慮,根據小區的道路級別和所在各區的特點,選用不同的鋪裝面層。如區內干路(消防路)可能較為順直,由混凝土、瀝青等耐壓材料鋪裝單價成本不高; 而宅間路則富于變化,由石板、裝飾混凝土、卵石等自然材料鋪裝而成。要避免不考慮實際功能,一味追求華麗氣派,不分場合大量使用價格昂貴的花崗巖鋪裝,以減少前期建設成本和花崗巖遭損毀后的更換成本。
1.4 景觀小品設計與成本關系
景觀小品是指體量小巧,有一定使用價值和裝飾作用的建筑、游憩、觀賞設施和指示性標志物,具有組合空間、美化環境、方便居民生活等作用。由于景觀小品造價低,對居民區的環境美化作用顯著,所以小品設計及運用日益受到重視。但住宅區中景觀小品的設計量要少,景要巧,忌諱奢華,切實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要分布合理,設置的地點要恰如其分,保證與周邊環境相協調。不能無原則濫用,尤其要嚴格控制雕塑及亭、廊、花架等構筑物的數量,應貫徹“植物造景為主,園林建筑為輔”的原則,以提高園林價值,有效控制建設成本。
1.5 綠化設計與成本關系
在住宅區的整體環境中,綠化種植占很大的比例,一般住宅區的綠化比率應在30%左右,高檔住宅區甚至高達50%,綠化種植設計是否合理對于住宅區景觀成本有較大影響。種植設計中要堅持喬、灌、草結合的配置原則,并合理控制草坪所占比例; 設計中要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不要盲目選用貴重樹種,而選擇鄉土樹種綠化小區不僅可以降低住宅區綠化成本,也容易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 設計中選用的大規格苗木數量不宜過大,不搞“高價建綠”,在入口處、中心廣場及綠地重要位置適當點綴即可; 設計中應控制草花的擺放數量,代之以木本花卉,草花應為點綴,不適合大面積使用。
2施工過程成本控制
在房地產企業自行施工景觀過程中,為了通過有效的途徑來控制成本,就需要景觀工程項目管理人員在施工過程中遵循成本控制的相關原則,在執行工程質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財力,有計劃地組織施工過程,合理制訂施工方案、控制施工進度、嚴格加強質量管理、降低材料成本,把各項費用控制在計劃成本的范圍之內,力求將成本、費用降到最低。
2.1 施工方案
住宅區園林景觀工程建設前期需制訂科學實際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不同,工期就會不同,合理的工期,將使項目成本支出控制在合理水平。工期提前或拖后都意味著工程成本的提高。制訂施工方案時,要聯系工程項目的規模、性質、復雜程度、現場等因素綜合考慮。可以同時制訂幾個施工方案,進行比較,從中優選最合理、最經濟的一個,施工方案的優化選擇是施工企業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徑。
2.2 施工進度
施工進度控制是住宅區園林景觀工程項目管理中的重點控制目標之一。進度快則各方面管理費用節省,也可較快實現景觀展示要求,為營銷爭取先機;若工期延誤則管理成本增加及造成展示延遲,不利營銷創利。要求項目經理和工程技術人員在既定的工期內,編制出最優的施工進度計劃,在執行該計劃的過程中,經常檢查施工實際情況,并將其與計劃進度相比較,若出現偏差,便分析產生的原因和對工期的影響程度,制訂出必要的調整措施,修改原計劃,不斷地如此循環,直至工程竣工驗收。它是保證景觀工程項目按期完成,合理安排資源供應、節約工程成本的重要措施。
2.3 工程質量
在景觀工程施工過程中,要嚴把工程質量關,加強施工工序的質量自檢和管理工作,真正把質量管理貫徹到整個過程中。采取一切可能的防范措施,消除質量隱患,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絕返工現象的發生,避免因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尤其對綠化土質、綠化苗木質量、土球大小以及苗木的栽植質量把關要更加嚴格,否則可能會導致苗木死亡。這樣,不僅損害了工程形象,還增加了工程成本。
2.4 材料成本
景觀工程材料成本在整個項目成本中的比重最大,一般可達70% 左右,而且有較大的節約潛力,往往在其他成本項目(如人工費、機械費等)費用增加時,要靠材料成本的節約來彌補。因此,材料成本的節約,也是降低項目成本的關鍵。在購買工程材料時,要通過市場行情的調查研究,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貨比三家,擇優購料; 而且要合理組織運輸,就近購料,選用最經濟的運輸方法,以降低運輸成本。同時要安排好材料進出場的時間,加強現場管理,合理堆放、減少搬運,植物方面要盡量減少過夜苗和苗木損耗。
3 養護過程成本控制
小區園林景觀的經濟性,既要顧及造園工程近期的建造成本,這關系到售價和開發利潤; 更要顧及長期的養護成本,這關系到物業管理費用。整體工程項目應以便于養護管理作為必要的標準,盡量使園林景觀在日常養護和運營中,減少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若忽視養護管理問題,過高的園林維護成本成為壓在物業管理公司肩上的重擔,進一步又是加壓在業主身上的一筆物業管理費用。尤其是在綠化種植方面,由于景觀設計師在作種植設計時,往往很少考慮今后養護成本,因此,許多建成的綠地在養護管理時令養護人員叫苦不迭和開支大增。有的小區綠化,由于建設成本和建成后維護管理費用超過單位經濟實力,只有低水平維護,最后觀賞效果不理想,很多應有的功能喪失,有的草坪被雜草擠占,綠化帶太多難以很好修剪,蛀莖害蟲易為害難以防治等。一些小區的綠化設計方案廣泛采用大色塊、大草坪,且大量應用造型植物,這些因素都使后期管理成本有不同程度提高。另外住宅區環境中的人工湖維護費用也比較高,水費、電費的消耗都很大,若來不及維護,造成蚊蟲孳生等,這也會給小區的業主們帶來諸多不便。
關鍵詞:園林景觀;設計;養護成本;控制
Abstract:B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landscape maintenance costs of their late predictable control,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ing attention. I start from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is described in detail how to reasonably select the configuration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plants, ensure that the landscape planting soil quality, rational use of the landscape of water and a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garde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other maintenance costs. controlled.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maintenance costs; control
中圖分類號:F22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合理選擇配置園林植物
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在滿足景觀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合理的選擇配置園林植物,直接影響其后期的養護管理費用的投入。因此,在具體設計方案中,為減少養護費用成本,在選擇配置園林植物時,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1以鄉土樹種為主
在園林植物配置設計時,以鄉土植物為主,不僅可以美化環境,體現地方特色和城市文化歷史,為當地群眾所喜愛。而且,鄉土園林植物是本地的優勢植物,對本地的氣候、土壤適應性強,生長良好,在防止病蟲害發生和蔓延、減少水土流失、改良土壤、凈化空氣、改善生態環境和小氣候等方面均優于外來樹種。因此,鄉土樹種適應性廣、抗逆性強、不易感染病蟲害、易于養護管理,以鄉土樹種為主的城市園林景觀,能有效的節約養護成本。
1.2以喬灌木為主,控制季節性草花及草坪的運用
喬灌木是城市景觀的重要題材,它們在各類綠地中起著重要的骨干作用。喬灌木相對地被而言,其體型較高大,枝葉茂密,根系深廣,它們應用于城市景觀中,能有效的起到調節溫度、防風防塵、減弱噪音、保持水土等作用。相反,季節性草花及草坪從生態效益來看,明顯要比喬灌木低得多。而且,季節性草花生長周期短,需不斷更換才能維持原有景觀,如果大面積種植,會大大增加養護管理成本,同樣,草坪的護理成本也遠遠高于喬灌木。因此,為了控制后期的養護成本,在設計中,應以喬灌木為主,盡可能的減少或控制季節性草花及草坪的運用。
1.3選擇適當的苗木規格
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選擇怎樣的苗木規格(尤其是喬木),也直接影響日后的養護成本。一般園林造景中,沒有特別要求的前提下,應選擇規格適中的幼青年苗木(一般選擇胸徑5-15CM左右為宜),此規格苗木相對成活率高,生長快,抗風抗病力強,能有效的減少養護成本。
1.4控制修剪造型園林植物的用量
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適當的使用修剪造型植物,不但可以增加園林的表現手法,而且還能豐富景觀內涵。但如果過量的使用修剪造型植物,在其養護過程中,為了保持其造型,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對其進行修剪,這樣,無形中增加了其養護成本。
1.5園林植物配置應充分考慮其生長特性
為了適應生態環境,減低后期養護成本,植物配置選擇應該在考慮其生長特性的前提下,做到應地制宜,喜陽性植物應盡可能種植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相反,耐蔭性應盡量種植在陽光較少或者陰涼的區域;熱帶亞熱帶植物不能用于寒溫帶地域,同理,寒性植物不能用于熱帶地域,水生植物不能用于旱地種植等等。這種設計方法,無疑可以大大降低城市園林景觀的后期養護成本。
2、確保園林種植土壤質量
在城市園林景觀中,土壤是園林植物生長的基質, 土壤的狀況,直接影響園林植物的成活、生長速度和生長質量,從而直接影響其后期的養護管理成本。
如何確保園林種植土壤的質量呢?第一,必須保證一定的土層厚度,土層厚度至少要達到樹木、草坪生長所需要的最低限度,一般深于根長或土球高度的2/3以上,否則不能種植施工,對于建筑垃圾、建筑物舊基礎、道路路基三合土、生活垃圾等均要徹底清除,深挖至原土后,再回填栽植土。第二,具備適合的土壤酸堿度,大部分植物適宜在微酸或為微堿性土壤中生長,一般PH值以6.7-7.5為宜,過酸或過堿均需采取措施,根據植物的適應性,對土壤進行改良。第三,在粘性重的土壤植樹時,通常采用抽槽換土或客土摻沙、增施腐熟的有機肥料的辦法進行改良。第四,對于地勢低洼、積水較重或地下水位較高地時,應按照水的流向鋪置排水設施,并適當填土提高樹穴的標高方可施工。第五,對于較為貧瘠的土壤,可通增施腐熟的有機肥料的辦法進行改良。第六,若需改造地形,必須遵循“利用為主,改造為輔,因地制宜,順其自然”的原則,避免進行大規模地形改造工程。
因此,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必須根據相關植物的生長特點,明確種植土壤質量要求,以保證植物生長的基本需要,才能為后期的養護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以便最大可能的降低養護成本。
3、合理運用水體景觀
水是園林藝術中最富魅力的一種要素,古人稱水為園林中的“血液”,有了水,園林會更添活潑生機,具有水影搖曳的形聲之美。所以,近年來,城市園林景觀中,自然或人造水體景觀層出不窮,規模也在日益增大,甚至成了一股攀比之風,而且愈演愈烈。
但是,在城市園林景觀中,如果只考慮到水體景觀營建初期的美觀、豪華,而忽視了水體景觀較高的運行成本以及后期較高的維護管理費用,長此以往,會造成大量的財力浪費,甚至出現養護單位因難以支撐高昂的養護費用,而導致園林水景逐漸變成石板旱溪現象,景觀水體已完全失去了自然中的那種美麗生動的意境。而且,由于目前大多設計做不到有效的水循環利用,對水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
因此,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應該合理的運用水體景觀,對于有先天自然條件的水體,在維持原有水體環境平衡的基礎上充分加以利用;對于人工水體景觀,如果一定要設計,則應考慮功用設備維修保養的機制與特點,根據建成后實際可實現的維護水平做出相應設計評估,水景面積在整體環境景觀中所占比例不宜過大,可大可小的盡可能的小,無特別要求的盡可能的不用,切不能圖一時之亮點,造成日后養護費用居高不下,不利于養護成本的控制。
4、合理選用園林建筑材料
園林建筑材料是城市園林景觀建設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新型材料推出,加之原有的傳統材料,園林建筑材料可謂品種豐富、琳瑯滿目。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如何合理的選用園林建筑材料,不但決定著造價,而且直接影響到后期的養護成本。
現實中,一些設計師為了迎合業主追求華麗氣派的心理,不考慮實際功能,在一些工程中大量使用價格昂貴的園林建筑材料,直接提高了后期的養護維護成本。
因此,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為減少后期養護成本,應合理的選用園林建筑材料,不能以“價”取材,提倡節能、環保。盡量發揮傳統材料的優勢,例如:陶瓷、瓦、磚、自然石等傳統材料,不僅價廉物美,而且非常適合室外環境使用。減少大理石制品的使用,盡可能的用水泥鋪裝、透水磚等替代大理石鋪裝;少用進口燈具,在決定采用高檔燈具之前應先考慮當地治安情況,對于新建成的工程,建設方、設計方、承建方應對當地的社會治安狀況、物業管理水平、人口因素等做出初步評估,避免等安裝不久后被盜;受氣候條件的限制,多雨空氣潮濕的地區不宜大量使用木制品作室外景觀,如果一定要使用,則應做好防腐處理。
5、結論
在城市園林景現設計中,在滿足景觀需求前提下,更要顧及日后長期的養護成本,以較少的養護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換取最佳的景觀效果,這樣,我們的城市園林建設才能健康、穩步的發展,我們的城市環境才會更加亮麗、舒適、環保。
參考文獻
近年來,人們不斷研究有利于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和方法,其中“生態建筑”的設計概念成為了當今建筑設計的主流,綠色環保生態型住宅小區也就應運而生了。筆者認為,用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有節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尋求最適合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可持續性,把建筑環境作為一個有機的、具有結構和功能的整體系統來維護,這才是生態建筑的基本原則和發展方向。 1生態型住宅小區的特點與功能分析 1.1 生態型住宅小區的特點 生態型住宅小區除了要注意達到舒適、健康外,還應體現生態效益,并呈現出一種新的人類生活方式與環境的協調關系,其特點表現在: 1)提高綠化率。但是這種環境綠化決非簡單的栽種花草,而是結合生態學、建筑與美學、生物工程學、地理學、城市和小區環境規劃、水資源等學科,妥善處理好生態平衡并充分利用綠地建設。 2)節約土地資源。重視采用綠色建筑材料,這樣可節約土地。將有限的土地面積歸還人類,并合理利用其為當代和后世子孫造福。 3)節約水資源。這是生態住宅小區開發和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內容。水是生命之源,我國是缺水的國家,對于雨水和中水資源的收集和利用,遠不如西方和一些發達國家。我們不要等到水資源專家所預測的,到2025年水危機空前爆發時方才研究水資源的節約問題,到那時為時晚矣。 4)充分而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將生態設計引入住宅小區設計中,因為每一生態系統都有其各自的結構和相應的物質循環方式及其途徑,常規狀態下,其循環和能量流動具備一定的穩定性。如利用陽光和熱能,室內設計采用系統化的節能燈等,即可降低工程成本,又開發出生態效益。 5)對垃圾實行分類處理。此項工作雖不屬于住宅建設的內容,但它是綠色環保、住宅物業管理工作。
1.2生態型住宅小區的功能作用 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可保持城市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調節地區氣候并減少污染物總量的功效,主要體現在: 1)保持城市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系指諸多生物與環境結合形成的生態復合體總和及其相應的生態過程。內容包括生物物種、遺傳及其生態系統多樣性。此外,生態住宅小區可以保證城市自然生態過程的整體性、連續性,減少城市生物物種分布和流動的阻力,改造目前的環境,同時為生物提供最佳生存和繁殖環境。 2)調節地區氣候,減少污染物總量。綠色生態住宅小區有效利用墻面、窗臺、陽臺等空間,種植花草、樹木等綠色植物。可達到吸碳制氧,凈化水體、調整溫濕度,改善區域氣候的功能;亦可減少城市噪音,可吸塵,可營造出舒適的生活居住環境。換言之,在相對投資環境下,住宅區綠化程度高,不僅有利于降低空氣污染,提供氧氣,保持水土,改善住宅氣候,而且有利于住宅區的美感。
2 現代生態型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構思 在現代的繁華城市里,人們為鋼筋水泥構架的現代建筑所窒息,而要想生活在心靈可以休憩的綠色家園里,成了城市人的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都市情結。在此筆者本著生態居住環境的設計理念,試圖詮釋一種嶄新的現代生態生活社區,從而營造一個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自由漫步式家園。 生態環境最基本的要素是“綠”和“水”,“綠色”在這里已從狹隘的色彩概念轉變為環保和生態意識概念。綠色不單指色彩,而是代表一種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設計理念。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流通也。水在人與自然關系中起著特殊的協調作用。它不僅能給人帶來歡愉、輕盈、柔和的感覺,而且還具有凈化空氣等重要的環保作用。有了“綠”與“水”的完美結合,既能取得豐富的環境效果,又能達到生態環保的目的。 2.1具體規劃思路 生態建筑和自然美的充分融合是筆者設計思路的方向,體現“以人為本”和“以自然為本”的設計思想。 2.1.1對人與環境的思考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續都依賴于自然環境所饋贈的給養;同時,自然環境也只有被納入到人的生活軌跡中,才能成為人的現實生活要素。人類的建筑活動作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種創造性勞動,毫無疑問具有明顯的實用功利目的,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要尊重生態法則,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以免其遭受破壞。所有的科技、所有的文明,都不可能置身于環境之外,當然也因此會對環境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在從事建筑設計活動時,一定要從生態角度考慮,保護環境。 2.1.2自然再造環境 僅僅利用人工因素打造一個臨時性的自然環境并不能實質性體現生態社區的概念,能夠讓整個社區具有自然再造功能,真正“活”起來,讓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相互交融,是生態型住宅小區的另一個著眼點。因此設計者常常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把水引入園區內營造自然再造區。 3項目規劃實例
3.1工程概況
總平面圖
肇慶四會某項目位于四會新城區西江南岸臨西江支流三江匯聚點,南接山脈,東北面臨江。項目用地面積約800畝,規劃容積率不大于1.5。計劃開發的地上總建筑面積約87萬,其中商業約占11%,其余為住宅及相關配套。
3.2 項目現狀分析
背景研究
肇慶市位于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04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另設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肇慶市定位為廣東省地方性中心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游城市。預計2015年中心城區總人口為75萬人,2020年中心城區總人口為95萬。規劃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00平方公里以內。
項目所在的四會市是廣東省著名僑鄉之一,位于廣東省中部偏西,處于的西北面,綏江、北江和西江交匯處,處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區與粵西北山區的中間,是兩個地區經濟發展的轉承點。市域總面積為1257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山西北向東南傾斜,物產資源和旅游資源 豐富。
用地情況分析
a) 基地地形分析:
本項目用地周邊三公里范圍內均為丘陵地帶,覆蓋著未經開發的原始森林,植被相當稠密,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極高,自然環境資源極優。項目東北面為北江支流――綏江,江面寬度200~250米左右,江水清澈,河鮮產量豐富。地形起伏變化大,基地內有多處天然湖面及田地、山地、山谷、水渠等,如何合理保留現狀地形及利用現狀資源,使開發的成本最小化,是我們本次設計的出發點之一。
b) 用地價值分析
作為居住用地,我們主要從景觀資源、噪音干擾及用地現狀等方面進行分析。地塊東北側的綏江和江灘公園提供了良好的景觀資源,也是小區的主要景觀資源,地塊的部分住宅特別是高層住宅對其景觀價值的利用要最大化。西南面的山丘是次要景觀資源,可作為居住區的景觀背景。但由于小區規模龐大,我們還須利用用地內部資源進行”造景”,形成小區內部的核心景觀。另外用地承盆地形態,中間平坦還伴有小丘和水體,周邊隨山勢起伏較大。在對周邊資源及用地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后,如何根據現狀資源合理布局本案的各類功能并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是需要我們把握的重要原則。
3.3規劃理念
新城之心
圍繞原有山丘,創造島居低密度區核心,伴以水灣、山谷,形成高檔社區之“心”,也是新城區的生態之“心”。
四水會流
大生態理念--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我們保留原有地貌,利用部分水面,引山谷中四條天然山泉匯 聚于綠島核心周圍,暗合四會之“四方之水會流”之意,形成以天然活水為主題的水景觀道,構成社區的景觀構架。
氣由心生,心轉氣動
圍繞綠島核心放射性展開的綠色通廊如同社區的“氣脈”,串聯起江--島--水--山一系列景觀節點,形成完整的景觀視線脈絡。
3.4 總體規劃設計
3.4.1 規劃結構
生態軸既為整個小區的結構控制軸,也是景觀環境的連接鏈,將各節點的主題空間串起來,增加了小區的向心力,將各地段通過此軸有機聯系,使每個組團均能便捷的到達生態軸、核心景觀區。
3.4.2 整體布局
以用地等級為依據明確合理的功能分區,結合南面山谷和“核心綠島”及其周邊的地勢平坦區域塑造最高端產品區,設置低層住宅區. 低層住宅因地制宜,對不同的地形采用相應的處理方式,一方面有效減少土方量,另一方面使建筑和山體有機結合。
低層住宅在公共區域外都設計了私家花園,擴大了私人的室外活動空間,更貼近“田園生活”。建筑設計也采用了退臺的方式,形成室內外空間很好的過渡,同時令建筑和山體水體相互交融,猶如一體。山體建筑利用標高關系,使得戶戶有景,視線開闊。
酒店、商業街、幼兒園、學校及會所共同形成“公建區”,設于靠近道路橋梁的位置,交通便利又利于獨立開發經營。于社區主入口設會所,并于各區內設泛會所,結合周邊大量的公共活動場地,滿足、居民休閑生活的需要。公建區探入社區主景觀中,起景觀共享及展示作用,結合休閑綠化帶、市民廣場等,成為頗具規模的城市新亮點。
沿江透視
3.4.3 交通設計
本項目通過兩個主要出入口與城市道路和飛鵝嶺大橋相連,符合大社區的要求。其中與大橋相連的入口將為社區的主入口,也是社區形象展示和會所商業所在位置。
小區設主環道連接兩個主要出入口,各組團由主環道進入組團內部環路或地下停車場。
理性有序的交通組織--人車平面局部分離。由于原始地貌與規劃道橋標高存在頗大高差,形成了依山就勢的生態車庫條件。道路分級明確,保證了居住區的安寧和景觀區的不擾。
商業有獨立的車庫和地面停車區,方便管理。
3.4.4 戶型設計
本案所有戶型電梯廳和廚房、衛生間均可自然采光通風,所有主要起居室、臥室朝南,具有極好的景觀及日照、通風采光效果。戶型平面動靜分區明確,平面布局方正實用。高層戶型入戶花園和空中庭院的設計讓高層住戶可以享受到田園樂趣。
3.4.5 綠化景觀設計
在設計中出于交通和景觀上的考慮,引入“景觀鏈”的概念,把詩意的、蘊藏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的景觀元素江景--城市景觀軸--綠島核心--景觀帶--組團景觀節點--山景串聯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景觀系統。除有美景之外,中心景觀區周邊還設有多處可供休閑娛樂的活動場地,為居民的步行之旅提供多種活動的可能性,使景觀鏈真正成為一個可觀、可游、可用的景觀系統,也使整個住宅區完全融入到生態、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大環境中。
4結論 生態小區作為一種小區規劃新理念,是我國住宅小區的發展方向,又是未來城市追求的遠景目標。滿足可持續發展理論對人居環境的需求以及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家居理念必將成為21世紀人們對居住生活的一種追求。如何體現綠色、生態和健康發展要素,以達到城市整體功能轉化,是一項宏偉而艱巨的綜合工程,需要我們長期不懈的努力。我們要把建設綠色健康的生態小區作為今后住宅建設的主要工作,為人們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居住條件和環境,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小區。
參考文獻:
[1] 周滔,李啟明.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在中國的發展分析[J].建筑管理現代化,2002,(1).
[2] 劉威,城市綠地系統的生態功能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環境管理,2002,2
[3]謝天,許紀存等.生態小區特征和指標體系探討[J].四川環境,2003年第22卷第4期.
[4]彭怡.我國城市生態小區建設研究[J].山西建筑,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