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概論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概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概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概論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概論范文第1篇

      摘要:根據電子材料課程的特點以及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我校電子科學技術本科專業培養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專題式教

      >> 專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在“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開放式教學在《電子金融》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商科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專題式教學在任職培訓修理專業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仿真式教學模式在導游英語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體驗式教學”模式在“社會學概論”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滲透式實訓教學模式在中職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參與式外語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拓展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多元專題講座式”教學模式在工科研究生課程中的應用 專題式教學模式及其在通信類課程中的應用探討 “專題串燒”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政課中的應用研究 參與式教學模式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Seminar教學模式在生物醫用材料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專題式教學在研究生課程中的應用 “專題式教學法”在任職教育專業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專題式教學在任職教育液壓系統維修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項目教學法在材料力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設問教學法”在材料測試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企業學徒式培養模式在高職造價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探究式案例教學模式在《工程材料》課程中的應用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李言榮,惲正中.電子材料導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3]周遠明,梅菲,劉凌云,徐元中.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方案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3,(28).

      [4]王慧.“專題式”教學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高等理科教育,2007,(6).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概論范文第2篇

      >> 我國近十年美術教育研究熱點知識圖譜 我國近年幼兒社會性教育研究的熱點知識圖譜 2000~2014年我國幼兒園教師專業倫理研究的熱點知識圖譜 自尊研究熱點知識圖譜 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研究熱點的知識圖譜 我國網絡課程研究熱點與趨勢的知識圖譜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我國高等教育研究學術群體可視化知識圖譜構建與分析 我國同性戀研究的知識圖譜 基于知識圖譜的我國傳統村落文化建檔保護研究述評 全民健身視角下我國幼兒體育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我國教育技術學者合著網絡知識圖譜構建研究 我國遠程教育評估研究現狀綜述 我國遠程教育發展研究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慧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2003-2009年我國開放存取研究知識圖譜:基于CSSCI來源期刊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國統計學學科知識圖譜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4)的我國檔案學學科知識圖譜研究 關于我國1992~2016年內存數據庫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知識圖譜視野下我國體育科學研究的發展路徑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3] 教育部.關于實施新世紀網絡課程建設工程的通知[EB/OL].[2000-05-25]..

      [4] 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EB/OL].[2003-04-08]. http:///view/3433188.htm.

      [5]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2005-01-07]. http:///20051121/3161897.shtml.

      [6] 新華社.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07-30]. http:///news/detail_2010_07/30/1859314_23.shtml.

      [7] 李洋.虛擬現實技術在遠程教育領域的應用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8.

      [8] 董永峰.基于網絡的遠程教育課程資源的多媒體集成技術及其課件制作合成系統[D].石家莊:河北工業大學,2003.

      [9] 吳曉鵬.J2EE構建遠程教育平臺的研究與實現[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02.

      [10] 孫中利.藏語/漢語遠程教育平臺的數據庫設計和實現[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11.

      [11] 沈慧娟.基于AJAX技術的電大網上學習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蘭州:蘭州大學,2009.

      [12] 劉曉麗.基于WEB的個性化虛擬教學系統的研究與實現[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04.

      [13] 劉運龍.現代遠程教育綜合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D].長沙:中南大學,2004.

      [14] 何偉.基于粗集理論的數據約簡及其在現代遠程教育中應用的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3.

      [15] 李小康.基于Android的手持終端學習系統[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

      [16] 姜媛媛.遠程教育資源網中的個性化資源推薦研究[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

      [17] 邊聯.適應性學習系統中的適應性策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18] 李雪妍.基于Web數據挖掘在個性化遠程教學系統中的應用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0.

      [19] 顧春山.適用于護理專業的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系統的設計和實現[D].西安:第四軍醫大學,2009.

      [20] 蘇小兵.基于遺傳算法的在線考試系統的研究與實踐[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21] 宋曉俊.基于J2EE架構的在線考試系統的研究與開發[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08.

      [22] 余紅朝.基于遺傳算法的組卷研究及題庫系統實現[D].重慶:重慶大學,2008.

      [23] 張奇.基于的網絡課程開發技術應用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5.

      [24] 高培文.遠程教育留言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

      [25] 張勝兵.遠程教育中流媒體管理器的設計與實現[D].西安:西北工業大學,2004.

      [26] 于沛東.農村教師培訓中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系統的應用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0.

      [27] 郭中華.現代遠程教育中的教學設計[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3.

      [28] 徐銳英.《教育技術概論》現代遠程教育系統的研究與實現[D].長春:吉林大學,2009.

      [29] 田功平.基于RMI網上實時協同遠程教育系統[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5.

      [30] 蘇靜.項目管理的應用——遠程教學系統建設項目中的教學設計與課程開發[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09.

      [31] 胡志芳.基于學習過程跟蹤的反饋控制機制研究[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

      [32] 李玉紅.面向遠程教育的教學資源訪問調度系統設計與仿真[D].沈陽:沈陽工業大學,2005.

      [33] 鄒群.基于UDP的流媒體傳輸擁塞控制機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8.

      [34] 姜志宏.基于IP組播的協同學習體系和技術研究[D].長沙:中國人民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3.

      [35] 曲麗君.基于H.264的視頻流式傳輸技術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

      [36] 郭猛.H.263編碼標準在DSP上的實現與優化[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6.

      [37] 吳東.TCP友好擁塞控制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6.

      [38] 李宏玉.組播擁塞控制技術研究[D].大慶:大慶石油學院,2005.

      [39] 張亞弟.虛擬環境中的智能體角色環境感知模型的研究與實現[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0.

      [40] 卜朱鎮.在線三維計算機網絡虛擬實驗室的研究與設計[D].上海:東華大學,2012.

      [41] 程小東.基于X3D的虛擬流體力學實驗系統開發[D].淮南:安徽理工大學,2007.

      [42] 李春波.工程圖學虛擬實驗室的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8.

      [43] 姬常君.基于VRML虛擬的自動變速器拆裝的研究[D].廣州:中山大學,2010.

      [44] Law J, Bauin S, Courtial J P, et al. Policy and the Mapping of Scientific Change: A Co-Word Analysis of Research into Environmental Acidification[J].Scientometrics,1988,14(3):251~264.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概論范文第3篇

      學校地址:福建省三明市荊東路25號

      辦學層次:全日制本科

      辦學類型:公辦省屬普通高等學校

      一、學校概況

      三明學院是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成立的福建省屬公辦本科高校,2012年6月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現有42個本科專業(可授予學士學位),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校,福建省教育廳閩臺合作項目和接收外國留學生學校。2016年面向全國28個省份招生。

      學校位于海峽西岸福建省新興工業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三明市。三明地處閩江之源,宋朝大理學家朱熹故里。三明學院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陳寶琛創辦的全閩師范學堂,被譽為“閩師之源”。三明是革命老區,轄區內的寧化、清流、歸化(今明溪縣)等全境12個縣(市、區)均屬中央蘇區;改革開放后,三明還是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的發祥地。“沙縣小吃”聞明海內外。

      學校占地面積1312畝,各類建筑面積約33.56萬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面積16.65萬平方米,學生公寓面積13.11萬平方米。藏書220.39萬冊(含電子圖書99.76萬冊)。教學儀器設備總值9838.45萬元。信息化系統和網絡應用基本滿足辦學需要。

      學校現設有管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鞋服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資源與化工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海峽理工學院、海峽動漫學院、文化傳播學院、外國語學院、體育學院、教育與音樂學院、旅游學院(經濟學院)、國際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等15個教學機構,以及繼續教育學院。已建成校級研究所12個。共有教職工931人,其中正高職稱70人,副高職稱202人,中級職稱370人。專任教師693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教師占72%;高級職稱占39%。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高層次人才12人。

      院系名稱

      專業名稱

      藝術設計學院

      美術學(師范類)、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鞋類方向)、服裝與服飾設計

      海峽動漫學院

      動畫、產品設計、動畫(媒體創意方向)

      教育與音樂

      學院

      音樂學(師范類)、音樂學(非師范類)、小學教育(師范類)、學前教育(師范類)

      國際學院(中外合作項目)

      財務管理(國際會計方向)、土木工程、體育教育(體育管理方向)

      海峽理工學院(閩臺合作項目)

      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土木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動畫

      管理學院

      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物流管理

      信息工程學院

      數學與應用數學(金融與統計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

      建筑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風景園林(景觀建筑設計方向)、工程造價

      機電工程學院

      物理學(光電子技術與應用方向)、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

      資源與化工學院

      化學(材料化學方向)、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技術、環境工程、資源環境科學

      文化傳播學院

      漢語言文學(師范類)、漢語言文學(非師范類)、傳播學、播音與主持藝術

      外國語學院

      英語(師范類)、商務英語

      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師范類)、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旅游學院

      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貿易經濟

      二、專業簡介

      (一)美術類專業

      1. 美術學(師范類)

      主要課程:美術概論、美術教育理論 與方法、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素描 色彩透視學、解剖學、美術教育實踐(見習、實習)裝飾設計、書法篆刻、電腦輔助設計(繪畫、設計)等。

      中國畫模塊:工筆花鳥、寫意花鳥、山水,花鳥畫創作與研究、山水畫創作與研究、人物畫創作與研究。

      油畫模塊:油畫材料與技法、油畫風景、油畫肖像、油畫人體、油畫創作。

      2. 環境設計主要課程:透視、室內設計基礎、裝飾工程制圖、裝飾設計、環境陶藝、展示空間設計、家具設計、建筑壁飾設計、建筑與環境表現技法、商業空間設計、景觀設計等。

      3. 視覺傳達設計主要課程:設計學概論、標志設計、版式設計、裝飾設計、圖形創意、包裝設計、插畫設計、識別系統設計、書籍裝幀、展示設計、網頁設計等。

      4. 服裝與服飾設計主要課程:服裝畫技法、服裝色彩學、服飾圖案、平面構成、服裝設計學、服飾配件設計、服裝結構與工藝、立體裁剪、服裝工業制版與推版、服裝材料及面料設計、形象設計、服裝展示設計、服裝品牌運作、服裝市場營銷、服裝CAD、服裝生產管理等。

      5. 動畫主要課程:動畫概論、設計基礎、動畫造型、原畫設計、插畫設計、動畫運動規律、動畫設計、動畫劇本創作、動畫場景設計、二維動畫制作、三維動畫制作、影視后期編輯等。

      6. 產品設計主要課程:藝術設計概論、結構素描、設計色彩、設計構成、產品設計程序與方法、人機工程學、設計心理學、產品開發與設計、產品模型制作、產品包裝設計、文教用品設計、家居產品設計、文創衍生品設計、旅游工藝品設計等。

      7. 動畫(媒體創意方向)主要課程:媒體創意導論、新媒體藝術、傳播學概論、創新思維原理與應用、創意劇本寫作、文化產業學、視聽語言、攝影、攝像、非線性編輯、計算機輔助設計、動畫基礎、電腦圖文創意與設計等。

      (二)音樂類專業

      1. 音樂學(師范類)

      主要課程:基礎樂理、視唱練耳、鋼琴基礎、聲樂基礎、和聲學、合唱與指揮、鋼琴即興伴奏、形體與舞蹈、民族音樂概論、中國音樂史及欣賞、外國音樂史及欣賞、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等。 2. 音樂學(非師范類)(包括聲樂、器樂、舞蹈等方向)

      主要課程:鋼琴演奏、聲樂演唱、器樂演奏、舞蹈、鋼琴藝術史、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和聲學、復調音樂、藝術概論、民族民間音樂、中國音樂史、外國音樂史、民族器樂概論、意大利語音、聲樂藝術史、鋼琴調律與維修、演出策劃與營銷等。

      三、招生計劃

      序號

      專業類別

      培養層次

      學制

      學費標準

      (元/學年)

      招生計劃

      廣西

      江蘇

      山西

      陜西

      1

      美術類

      本科

      四年

      8400

      20

      /

      30

      15

      2

      音樂類

      本科

      四年

      8400

      /

      15

      /

      /

      注:福建、江西、湖南、安徽、山東、河南、甘肅、貴州、黑龍江等省份的美術類、音樂類專業均使用省統考成績,實際招生專業及招生計劃以相關省(市、區)招生主管部門公布的計劃為準。

      四、報考條件及辦法

      1. 凡符合國家高考報名有關規定的考生,須按戶口所在省級招生主管部門的規定,辦理藝術類專業報名手續,領取準予參加藝術專業考試的相關證明材料。我校招生科類為藝術文、理不限,外語語種不限。

      2. 考生須持省級招生主管部門頒發的準予考試的相關證明(省統考專業成績合格)及本人身份證明,本人近期一寸正面免冠同底證件照2張,按指定時間和地點辦理專業考試報名手續,考生須如實填寫報考信息,領取準考證。

      五、專業考試

      (一)考點及報名、考試時間安排

      省 份

      考  點

      考試類別

      報名時間

      考試時間

      廣西

      廣西師范大學(育才校區)廣西桂林

      美術類

      2月17-18日

      2月20日

      陜西

      西安美術學院

      美術類

      2月17-18日

      2月19 日

      山西

      太原師范學院

      美術類

      1月27-28日

      1月30日

      江蘇

      南京師范大學

      音樂類

      1月15-20日

      1月23日

      注:廣西、山西考點為現場報名;陜西、江蘇為網上報名,請關注兩省考試院官網通知。

      (二)考試內容:

      1. 美術類

      專業考試不分初、復試,一次進行。畫具由考生自備。

      專業考試科目:(總分300分)

      (1)素描,時間180分鐘,滿分為150分。

      (2)色彩,時間180分鐘,滿分為150分。

      2. 音樂類

      專業考試不分初、復試,一次進行。除鋼琴外,其它樂器由考生自備。

      專業考試科目:(總分300分)

      (1)視唱、模唱:視唱滿分為60分,模唱滿分為40分,共100分;

      (2)聲樂:清唱歌曲一首,滿分為100分;

      (3)器樂演奏:演奏樂曲一首(自選,需背譜),滿分為100分;

      (三)成績通知

      考生專業考試成績及名次通過我校招生信息網和考生所在省考試院網站公布,考生可憑考生號等信息查詢,不再寄發紙質成績單。

      六、文化考試

      考生必須按所在省級招生主管部門的規定,報名參加2016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文化統一考試(高考)。文化科目考試方案及計分辦法均按省級招生主管部門文件規定執行。我校無單科成績限制。

      七、錄取辦法

      1. 我校設校考的廣西、山西、陜西、江蘇等省份,按校考專業成績和專業志愿順序錄取。

      2. 我校未設校考的江西、山東、河南、湖南、貴州、甘肅等實行梯度志愿投檔的省份,按省統考專業成績和專業志愿順序錄取。

      3. 其他實行平行志愿投檔的省份,按投檔成績(綜合分)和專業志愿順序錄取。

      八、招生監察:

      為了接受廣大考生和社會各界對我校招生工作的監督,我校在監察審計處設立了招生監察組,監督電話:0598-8399682,8397066。

      九、聯系部門:招生與就業處

      三明學院招生網址:218.5.241.22:8036/zsw/ 學校網址:fjsmu.cn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概論范文第4篇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國家教委在2006年設置的新專業,代碼;080627S,屬于工學電氣信息類。現已有南開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12所高校獲準招生。

      智能科學技術是信息科學技術的核心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前沿和制高點,涉及自然科學的深層奧秘,觸及哲學的基本命題。智能科學技術的研究將對國民經濟、社會進步、國家安全生產產生深刻而巨大的影響,并將為智力革命、知識革命和信息革命建立理論基礎,為智能系統的研制提供新概念、新思想、新途徑。智能科學的興起和發展標志著對人類為中心的認知和智能活動的研究已進入新的階段。目前,國際上對智能科學及其相關學科的研究高度重視。我國對該領域的發展特別關注。

      智能科學與技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信息技術的前沿,其理論研究與應用開發對我國現行的教育與教學理念提出了挑戰。在現有的教育體系中增加智能理論和智能技術教學,對全面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的思維方式及激發學生們對信息技術未來的追求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為適應智能科學與技術的深入研究和社會對從事智能化產品研發人員的迫切需求,在本科階段設立相應的“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十分必要和及時的。因此,我校設立“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是適應了社會發展要求的,必將為河北乃至全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

      近5年來,我校自動化系先后從事的包括11項國家級項目在內的70余項科研課題,發表的近200篇學術論文,均不同程度地與“智能科學與技術”領域相關,積累了深厚的學術基礎。由于良好的辦學隊伍和實驗條件,由我校申報的“智能控制技術與裝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已經通過省級審查上報,因此,學科已經具備了承辦“智能科學與技術”新專業的條件。

      2 辦學條件

      2.1 師資狀況

      從我校辦學發展來看,“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設立主要來自于近年來“自動化”專業在“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的逐漸發展,以及“自動化”專業與“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的交叉。受專業發展特色和學時等因素的限制,僅靠在原有“自動化”專業課程中增設新課已經難以滿足相關領域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可以說“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是由量變積累超出“自動化”專業領域而質變派生出的一個新專業。基于此原因,“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主要由自動化系中抽調人員組織專業課程階段的教學任務,專業基礎課程階段的教學任務則由電工電子教學中心等單位系協助完成。

      由于我校“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是由“自動化”專業發展派生出的新專業,兩個專業多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是相同的,因此“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可以得到“自動化”專業的協助,從而避免多數新專業先期出現的師資力量欠缺問題。

      2.2 相關支撐專業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主要相關支撐專業有“自動化”、“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其中與同屬電氣信息類的“自動化”專業關系最近。考慮到我校的具體情況,在新專業的辦學初期,“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和“自動化”專業在科研、辦學經費、研究生培養等方面的統籌安排上統一劃歸省重點學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管理。兩個本科專業的教學與學科的總體發展相互協調和支持,共同進步。

      2.3 實驗條件

      由于“智能科學與技術”和“自動化”兩個專業多門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是相同的,因此“自動化”專業的多個本科生實驗室可以與“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共用,包括:微機原理與微機控制技術實驗室、控制理論實驗室等,可完成“自動控制理論”、“現代控制理論”、“微機原理”、“微機控制技術”和“單片機原理與應用”等多門專業基礎課程的實驗。

      2.4 生源及就業形勢

      智能科學與技術已經成為信息技術創新的重要增長點,其廣泛的應用前景日趨明顯,如智能化電器、智能化樓宇、智能機器人、智能化機器、智能化物流等,所培養的學生正是目前高新技術研究及產業發展急需的人才,同時這類人才也會對傳統產業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作用,就業前景廣闊。在招生生源和畢業生就業方面均具備比較好的條件。

      3 近期辦學規劃

      3.1 師資隊伍建設

      在師資建設方面,需要采取積極的人才戰略,走引進和培養并重的道路,注重引進和培養具有智能信息處理或智能控制研究背景的人才。同時,聘請人工智能領域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對本專業的實驗及教學進行指導,積極鼓勵教師們的學術交流活動。

      3.2 實驗室建設

      (1)利用自動化專業的微機原理與微機控制技術實驗室、控制理論實驗室等,完成“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教學環節中“自動控制理論”、“現代控制理論”、“微機原理”、“微機控制技術”、“單片機原理與應用”5門課程的實驗。

      (2)建設“智能信息處理實驗室”,以通用實驗平臺的模式用于“數字信號與數字圖像處理”、“軟件工程”、“數據庫與數據挖掘”等課程的實驗和上機。

      (3)利用教師在承擔智能科學與技術相關領域科研課題中購置的相關實驗設備和儀器,滿足學生在畢業設計階段和參加科技創新活動中對實驗設備的需求。3,3新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1)積極向已經設立“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南開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學習,通過廣泛的調研,使新專業的教學體系和課程內容逐步合理化。

      (2)緊跟科技發展新趨勢,突出“智能科學與技術”新專業的特色,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智能化電器、智能化樓宇、智能機器人、智能化機器、智能化物流等方面培養社會急需的特色人才。

      (3)在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立“智能科學與技術”的相關研究方向,加強該專業的學術梯隊建設和人才培養,促進學院整體教學科研的和諧發展。

      4 培養方案

      4.1 培養目標

      我們努力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堅實的數學、電子、計算機、自動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基礎知識,系統地掌握智能科學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學思維、科學實驗和初步科學研究的訓練,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知識自我更新和不斷創新的能力。學生能適應智能科學與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個人素質方面,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質、良好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適應新環境、新群體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語言和計算機運用能力。

      4.2 基本要求

      使學生系統地掌握“智能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以適應自動化、智能信息處理與技術等方面的工作需求;掌握電路與系統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具備分析和設計電子設備的能力;掌握信息獲取、處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系統設計、集成、應用的基本能力;了解智能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學科前沿、最新進展和發展動態;了解自動化和信息系統及網絡技術的應用現狀和理論前沿,具有研究開發新系統、新技術和各種智能化工程裝備的初步能力。

      4.3 主要課程

      我校“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主要規劃課程包括電路、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自動控制理論、現代控制理論、嵌入式系統、軟件工程、計算機網絡、數字信號與數字圖像處理、智能控制、數據庫與數據挖掘、人工智能概論、信息管理系統等。

      在課程的設置上,我校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突出“工學并舉”實踐能力的培養,開展有自身特色的“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生教學。區別于北京大學等高校的智能理論算法為主、南開大學等高校的智能信息處理為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的通信工程應用為主的辦學主導方向,突出河北工業大學地方工科院校的自身特色,以培養學生研究開發新系統、新技術和各種智能化工程裝備的基礎能力為目標,設置相關的課程。其中,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安排如表1~表3所示。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概論范文第5篇

      關鍵詞:電氣學科 由來 發展

      中圖分類號:F407 文獻標識碼: A

      一、電氣學科的由來

      所謂電氣是指電能的生產、傳輸、分配、使用和電工裝備制造學科或工程領域性質,是以電能、電氣設備和電氣技術為手段來創造、維持與改善限定空間和環境的一門科學,涵蓋電能的轉換、利用和研究三方面,包括基礎理論、應用技術、設施設備等。

      學科,是對知識的劃分,它常與專業結合在一起使用,對研究生的教學用學科,對本科以下用專業。

      1、電磁學理論的建立及通訊技術的發展

      自然界中的雷電現象是人類對電有了最早、最樸素的認識,而吸鐵石是人類對磁現象的最早觀察。人類對電磁現象的研究開始于16世紀的英國,1663年德國科學家蓋利克發明了摩擦起電的儀器,1729年英國科學家發現電荷可以通過金屬傳導等等,這些都是人類對電的早期實驗,這之后出現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發明或發現。

      ⑴庫侖定律。1785年法國科學家庫侖通過扭秤測量靜電力和電磁力總結出兩個電荷之間的作用力與它們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它們所帶電荷量的乘積成正比,這就是著名的庫侖定律。這一發現的現實意義在于它標志著人類對電磁現象的研究從定性到定量階段。

      ⑵伏打電池。1799年,意大利物理學家伏特經過反復實驗發現把任何潮濕的金屬物體間都會產生電流,一年后伏特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電池,人類對電的研究由靜電擴大到動電,開辟電學研究的新領域。

      ⑶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和安培右手定則。1820年奧斯特偶然發現通電的鉑絲周圍的小磁針發生輕微晃動,之后他經過反復實驗證實了這一點。其后安培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右手定則,發現了電流方向與磁針轉動方向之間的關系。安培通過實驗發現了2個通電導體和2個通電線圈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從而奠定了電動力學的基礎。

      ⑷法拉弟電磁感應。英國科學家法拉弟是第一個完成磁生電實驗的人,并且歸納出產生感應電流的5種情況。法拉弟把這一現象叫做電磁感應。電磁感應的發現使生產電成為可能,至今,發電機、變壓器都是運用電磁感應原理工作的。

      ⑸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麥克斯韋總結了前人的一系列成果,用數學方程式表示電磁場,建立了完整的電磁理論體系,揭示了光、電、磁本質的統一,并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

      電磁理論的建立為無線電通信奠定了基礎,先后發明了有線電報、有線電話和無線通信。

      2、電工技術的初期發展

      人類社會歷程中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對人類的進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第一次工業革命從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以瓦特發明的蒸汽機為標志,以機械化為特征,中心在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從19世紀后半期到20世紀中葉,以工業生產電氣化為主要標志,其成果是電力、鋼鐵、化工“三大技術”和汽車、飛機、無線電“三大文明”為標志,中心在美國和德國。第三次工業革命從20世紀中葉到21世紀初,以社會生產、生活信息化為特點。

      ⑴直流發電機的誕生。1831年英國企業家研制出歷史上第一臺發電機,蒸汽動力永磁發電機,1832年法國科學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直流發動機,1866年西門子發明了自激式直流發電機,1870年格拉姆發明了實用自激直流發電機,它結構簡單,輸出電流穩定。

      ⑵遠距離輸電。1875年法國建成世界上最早的火力發電廠,愛迪生不僅發明了燈泡,還建立了美國第一家直流發電工廠,通過電纜輸送照明用電,不過當時最遠的輸送距離只有1.6公里。之后,愛迪生還建立了一座水電站,形成了電力工業體系的雛形。

      ⑶交流發電機的誕生。1878年俄國人亞布洛切科夫成功試驗了單相交流輸電技術,1885年,英國工程師菲爾安設計的第一座交流單相發電站建成,同年美國人威斯汀豪團隊完成了交流發電、供電系統,并創建了交流配電網。1883年美籍工程師特斯拉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感應電動機。5年后他又發明了兩相異步電動機和交流電傳輸系統。1888年,俄國工程師德布羅夫斯基和德爾伏發明了三相交流電,1891年德國安裝了世界上第一臺三相交流發電機,并建成了第一條三相交流輸電線路,從此,三相電交流電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電能逐步取代蒸汽機成為動力源,電力工業得到迅速發展。

      3、電工理論的建立

      ⑴電路理論的建立。電路理論的建立是一個過程,1778年伏特提出了電容的概念,給出了導體上儲存電荷的計算方法Q=CU,1831年法拉第提出了電磁感應定律,1832年亨利提出了磁通量的計算公式。1845年德國物理學家基爾霍夫提出了關于任意電路中電流和電壓關系的基本定律:電流定律(任意時刻電路中任何一個節點的各支路電流的代數和為0);電壓定律(任意時刻電路中任意一個閉合回路的各元件電壓的代數和為0)。這兩個定律奠定了電路理論系統分析的基礎。

      ⑵電網絡理論的建立。通信技術的興起推動了電網絡理論的發展。1924年福斯特給出了電容、電感二端網絡的電抗定理,建立了由給定頻率特性設計電路的電網絡理論。1945年美國科學家伯德總結分析了線性電路和控制系統的頻域分析方法,1953年梅森創建了采用信號流圖分析復雜回饋系統的方法,并被廣泛的應用。20世紀中期計算機的出現使電網絡的計算機輔助的分析和設計成為電路理論研究中的基本手段。

      二、電氣學科的發展

      按照我國高等教育學科的劃分,電氣信息學科屬于工學門類,其下設五個一級學科: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這五個學科有著相同的學科基礎,都是研究電磁現象及應用的基礎學科與技術工程的綜合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通信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從電類專業派生出來的弱電學科,在19世紀末電氣科學技術已經形成了電力與電信兩大分支。

      電氣工程一級學科下設五個二級學科: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壓電與絕緣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電氣工程包含的專業基礎理論有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數字電子、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單片機原理、自動控制原理、電磁理論、MATLAB仿真等。專業理論有電力系統及其動態分析、電力電子、電機學、高壓電與絕緣、電力拖動、輸配電、工廠企業供電、電力市場等。

      我國的電氣工程開始于1908年上海南洋公學的電機電工學科,就是上海交大的前身,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1917年上海交大的電機專科設立了電訊門,既我國最早的無線電專業,如今的電子信息及計算機專業都是由此發展演化而來,1932年清華大學設置了電機系,建國后,建立了一大批以工科為主的大學,其中大多設立了電機工程系,1977年以后,大部分高校的“電機工程系”更名為“電氣工程系”,近幾年來,部分高校又把“電氣工程系”發展成為“電氣工程學院”。大學一般都是把強弱電分開,即電氣類與電信類,它們分別設在不同的學院。

      電氣學科的發展歷史證明了這樣兩個道理:一是任何理論的創立和技術的發展都是眾多科學家一代代不懈努力的結果來完成的,特別是在學科相互融合交叉的今天更是如此;二是科學技術的每次重大突破都會導致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范瑜. 電氣工程概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亚洲大成色www永久网站|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青青|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 婷婷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日韩高清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页| 亚洲v高清理论电影|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人成亚洲第一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亚洲人成网77777色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久久综合图区亚洲综合图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亚洲另类小说图片|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久久亚洲精品专区蓝色区|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