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經濟學的利潤

      經濟學的利潤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經濟學的利潤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經濟學的利潤

      經濟學的利潤范文第1篇

      關鍵詞:經濟學;高等代數;策略

      高等代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較為常見,如微分、積分、函數、數列等,這些數學方法被應用到經濟學的研究中,始于法國經濟學家古諾。自古諾之后,大量的經濟學家開始紛紛采用數學方法來研究經濟學問題,使經濟學的研究更加的理性,推動了經濟學的發展,使人們對經濟學的規律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本文分析了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的具體表現,研究了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的策略。

      一、經濟學中應用高等代數的策略

      經濟學中應用高等代數,其策略主要是應用高等代數的基本概念、性質、模型、數學思想等,具體則可以分為兩類,即直接應用與間接應用兩類,分析如下:第一,經濟學中直接應用高等代數。高等代數在經濟學中的直接應用,往往是著眼于直接計算相應的結果,如微分計算邊際成本問題、最優化問題、彈性分析問題,積分計算總函數、函數計算需求函數、供給函數、總成本函數、銷售收入函數、總利潤函數等,這些經濟概念,主要是集中在經濟管理中,都是利用高等代數的概念、性質、模型等,從而解決經濟管理中的一些常見問題[1]。經濟學中直接應用高等代數,這種應用較為普遍,同時也可以看出經濟學家在研究經濟現象時對高等代數的依賴,同時,利用高等代數解決經濟學中這些問題,也更為的科學、理性,也能夠為經濟管理提供最正確的決策支持。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高等代數應用在經濟學中,使得經濟學的研究更加準確,特別是對企業生產來說,更是能夠找到理論依據,不至于盲目生產,造成經濟損失。如企業對需求函數、供給函數、總成本函數、銷售收入函數、總利潤函數等使用,舉例來說,設某廠準備了生產經費1000元,其可變資本為4元,銷售單價為8元,則該商品的總成本、單位成本、銷售收入、利潤函數是什么[2]。根據題意可得:C(x)=4x+1000C(x)=(1000/x)+4R(x)=8xL(x)=R(x)-C(x)=4x-1000又如積分用來解決企業經濟管理中的總函數,即計算總函數在一定范圍內的該變量,舉例來說,某廠生產產品的邊際成本為C=100+2X,固定成本為=1000元,每一個產品的標價為500元,求該廠產品全部銷售時,生產量何時利潤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潤[3]。計算結果為:C(x)=(100+2t)dt+C(0)=100x+x2+100因此,總收益函數為R(x)=500x總利潤為L(x)=R(x)-C(x)=400x-x2-1000,即L=400-2x當L=0時,x=200所以,該廠在生產量為200時,利潤最大,最大為L(200)=400*200-2002-1000=39000元由以上可以看出,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一些函數的直接應用,不僅能夠使企業管理者更好的認識到自身生產活動的利與弊,同時還能對日常管理起到指導的作用。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經濟學中直接應用高等代數,主要是在微觀經濟學領域,這是因為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的對象是市場中的個體,包括個人、家庭、企業等,而這些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關注的焦點則是保證自身的利益,合理利用手中的資本,因此,這就使得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關注的是結果,只是簡單的利用高等代數獲得個人行動、企業管理行為相應的支持,在找到合理結果后,就意味著應用的結束,所以,對于經濟學直接應用高等代數,關注的點重在結果,可以說,微觀經濟學領域對高等代數的直接應用較多。第二,經濟學中間接應用高等代數。高等代數在經濟學中的間接應用,一方面是在經濟學中滲透高等代數的思想,如凱恩斯的國民生產計算模型、庭伯根提出的蜘蛛網模型等,都是高等代數思想在經濟學中的滲透,這種滲透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經濟學中較難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把經濟學中較為復雜的研究簡單化。這種在經濟學中間接應用高等代數具有比較典型的特點,即經濟學以高等代數為基礎,已經從單一的定性分析逐漸轉向為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這一轉變,既是對高等代數的更深入應用,同時也超出了高等代數直接應用的范圍,因而使得經濟學中高等代數的應用也更為廣泛,同時也使得經濟學可以更加深入的擴展到日常生活中,從而使經濟學與日常生產、生活的聯系更加的緊密[4]。另一方面,是利用高等代數認識經濟活動。這里的經濟活動,指的是較為宏觀的、復雜的現象,也可以說是宏觀經濟學領域的經濟活動現象,這些經濟活動現象包括國民收入、消費、投資、貨幣、事業、通貨膨脹、經濟增長、開放經濟等,這些經濟活動現象比較復雜,不是使用簡單的語言就可以概述清楚的,因而在經濟學中未應用高等代數之前,國家和政府只能夠對此進行合理性的安排,不能通過理性、客觀的方式來認識、掌握、制定科學的政策、活動來進行經濟活動。在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之后,這種情況得到了有效的解決,雖然是利用高等代數來闡釋宏觀經濟學中的一些經濟活動現象,但是也對人們認識、掌握、制定科學的行為、政策帶來了指導,如對貨幣的認識,國家和政府可以利用貨幣來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如貨幣政策,即中央銀行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以及通過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利率進而影響投資和整個經濟以達到一定經濟目標的行為,這種中央銀行通過一系列的貨幣控制措施,就可以起到調節經濟的作用,而闡釋這個貨幣政策則可以通過模型來進行,舉例來說,MV=Py,這個式子是交易方程,M代表貨幣供應量,V代表貨幣流通速度,P代表價格水平,y代表實際收入水平,因而當國家政府控制M時,就可以影響到價格水平和實際收入水平,從而實現貨幣政策能得到真正的實行[5]。從上面的論述中可以看出,經濟學間接應用高等代數,有利于人們正確認識宏觀經濟學領域的經濟活動現象。

      二、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的意義

      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具有重大的意義,主要表現為增強了經濟學的適用性、科學性、客觀性、規律性等,具體分析如下:第一,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增強了經濟學的適用性。經濟學在古諾之前,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對經濟現象的描述,注重經濟現象的分析與歸納,而且往往是對宏觀大方向經濟現象的研究,并沒有對日常生活中的經濟現象進行分析,因此造成了經濟學屬于形而上的一門學科。而在古諾之后,以高等代數為基礎的經濟學研究,開始關注經濟學中較為常見的現象,研究的問題也不再是描述問題,而是透過問題研究問題的實質,從而為經濟學的發展打開了一條新的出路,同時也增強了經濟學的適用性。這方面主要體現在經濟學家把高等代數應用在微觀經濟學領域,通過對經濟活動中市場主體的研究,能夠使人們更加清楚市場主體如何保證自身的經濟利益,如何安排生產活動取得最大的效益等,這不僅有利于市場主體對自身的認識,同時也為更好的管理生產活動奠定了基礎。第二,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增強了經濟學的科學性。經濟學學科從實質上來說,具有很強的科學性,但是,在經濟學發展的早期,經濟學的科學性并不強,因此,經濟學家們在研究經濟現象時,也只能停留在研究結論上,并不能對實際生產、生活給予正確的指導。因此,當高等代數成為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工具之后,經濟學家們研究出來的結論,建立的經濟學模型對實際生活、生產具有了深入的認識,也能夠指導人們進行生產,在總結一些經濟現象時,人們也能通過經濟學分析,尋找到其背后的理論依據,從而使得經濟學學科真正的邁入了科學之門。這方面主要體現在經濟學家利用高等代數模型來解釋復雜的宏觀經濟現象,如上文提到的貨幣政策的解釋,這不僅有利于經濟學家認識貨幣政策的作用,還能夠幫助國家政府認識到如何制定科學的貨幣政策,從而為制定科學合理的貨幣政策奠定基礎。第三,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增強了經濟學的客觀性。經濟學的研究,是以研究經濟現象為著手點,對其進行系統、深入的解讀,特別是在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之后,經濟學的研究也從經濟學家的主觀臆斷變成了數據分析,不但增強了經濟學研究的科學性,也增強了經濟學研究的客觀性,使得經濟學研究的結論更有信服力,也開啟了經濟學研究的定量分析。這主要是因為高等代數本身的客觀性,以往經濟學家對經濟現象的描述,往往只是根據觀察到的現象來進行定性分析,這不僅摻雜了經濟學家個人對經濟現象的評價,同時也對經濟現象的闡釋不夠深入具體,難免會讓人們對經濟現象、經濟規律的了解、認識誤入歧途,從而影響對經濟現象的判斷。第四,經濟學應用高等代數,增強了經濟學的規律性。經濟學的研究,通過一代又一代經濟學家的努力,經濟學研究也越來越有規律性,無論是對經濟現象的研究,還是對經濟活動的闡釋,經濟學研究在應用高等代數之后,能夠闡釋的更為合理,對規律的掌握也越來越準確,從而建立起來了一個又一個經濟學模型,把紛繁復雜的經濟現象簡單化,進而大大加強了人們對經濟學的認識,對經濟現象的認識,能夠指導人們清楚的判斷生產的利和弊,達到優化生產的目的。這主要是因為高等代數本身具有極強的規律性,通過利用高等代數研究經濟現象,就能透過經濟現象認識到其背后隱含的經濟規律,在通過經濟學家的闡釋,從而使經濟學的規律性更加明顯。

      三、結語

      綜上所述,經濟學家應用高等代數的策略有兩種,一種是經濟學直接應用高等代數的概念、性質、定理等,直接為經濟學研究提供相應的計算公式。另一種則是經濟學間接應用高等代數的理念,從而建立起適合解釋經濟現象的經濟學模型。經濟學家應用高等代數,意義較為重大,主要表現經濟學研究的適用性、科學性、客觀性、規律性更加明顯,研究結論也更加的具有合理性,從而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指導,也使得經濟學的研究邁入了科學之門。

      參考文獻:

      [1]黃祖達,向緒言.以就業為導向的金融數學課程設置與教學改革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2014,7(6):83-83.

      [2]張建林,溫建,雷麗娟,等.以案例式學習看最小二乘原理在大學數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2014,10(13):87-88.

      [3]劉心,李敏.《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課程一體化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優化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2015,2(3):135-137.

      [4]韋程東,周桂升,薛婷婷.在高等代數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思想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5,5(4):28-30.

      經濟學的利潤范文第2篇

      論文摘要:勞動價值論問世以來,經過兩次重大發展:第一次是馬克思在自由資本主義條件下對古典經濟學創立的勞動價值論進行發展;第二次是當今經濟理論工作者對馬克思創立的科學勞動價值論進行發展。.回顧當年古典經濟學不能解決兩大難題而陷入絕境,以及馬克思對這兩大難題創造性的解決,使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得以新生和重大發展,可以從中受到眾多啟迪和教益,對當前我們深化對馬克思創立的科學勞動價值論的認識和研究,進而把這一理論繼續推向前進,無疑是很有意義的。

      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在理論上最主要的功績,在于這個學派的理論家們在探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規律時,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這一理論最初是由威廉·配第提出,在亞當·斯密那里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爾后,大衛·李嘉圖對這一理論作了最為透徹的表述和發揮。然而,古典經濟學的最杰出代表大衛·李嘉圖及其擁護者始終沒有能夠解決面臨的以下兩大難題:第一,雇傭勞動與資本按等價原則進行交換,資本家不可能獲得剩余價值;但實際情況正好相反,這種交換的結果,資本家獲得了剩余價值。第二,在不同生產部門中投人等量資本,使用不等量活勞動,生產不相等的剩余價值,從而分別獲得不相等的利潤;但實際情況正好相反,不同部門的等量投資,不論使用多少活勞動,總會在相同的時間內獲取大體相等的利潤。這兩個難題不能得到解決,使古典經濟學陷人絕境?!皬倪@種絕境中找到出路的那個人就是卡爾·馬克思?!?克思在古典經濟學創立的勞動價值論基礎之上,從經濟發展的現實出發,科學地解決了古典經濟學不能解決的上述兩大難題,使古典經濟學創立的勞動價值論獲得新生和進一步發展。

      之所以古典經濟學解決不了第一個難題,是因為這個學派的理論家們的資產階級立場和世界觀,決定了他們實際上具有一種本能,懂得過于深人研究剩余價值來源這個爆炸性的問題是非常危險的,致使他們誰都沒有能夠科學地揭示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間題。由此,他們只能始終把工人向資本家出售的商品歸結為“勞動”。在他們看來,這種“勞動”的價值,取決于“勞動”的生產費用,即工人及其家屬必需生活資料的貨幣,比如3馬克,資本家借此讓工人一天勞動12小時,又假定機器、設備磨損和原料、燃料消耗等費用為21馬克,其產品售價為27馬克,即比全部開支的費用多3馬克。由于27馬克中的21馬克在工人開始勞動以前就已存在,剩下的6馬克是工人的勞動加到原料上去的。這樣一來,工人的12小時勞動創造了6馬克的新價值。而工人勞動了12小時,他當作等價物得到的卻是6小時勞動的產品。因此,或者工人的勞動有兩種價值,其中一個比另一個大一倍,或者是12等于6。兩種結論都是極其荒謬的。這兩種極其荒謬的結論,根源于把工人向資本家出售的商品歸結為勞動。恩格斯指出:“不管我們怎樣掙扎,要我們還是講勞動的買賣和勞動的價值,我們就不能夠擺脫這種矛盾。經濟學家的情況就是這樣。古典經濟學的最后一個分支—李嘉圖學派,多半是由于不能解決這個矛盾而遭到了破產?!睂嶋H上,資本家所購買的并不是6小時的勞動力使用權,而是一個工作日即12小時的勞動力使用權,勞動力的日價值只費半個工作日,而勞動力卻根據勞資雙方達成的協議為資本家支配一整天(12小時),即增值了6小時價值??梢?,勞動力的價值和勞動力在勞動過程中創造的價值,是兩個不同的量。資本家購買勞動力時,正是看中了這個價值差額。這個價值差額即剩余價值,便是資本家希望勞動提供獨特服務的產物。勞動力其所以能提供這種獨特服務,正是因為勞動力商品具有獨特的使用價值,即它是價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價值的源泉。馬克思獨創性地提出了勞動力商品理論,一方面論證了雇傭勞動與資本之間是按等價原則進行交換的,同時又闡明了勞動力商品特殊的使用價值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價值,使資本家獲得了剩余價值或利潤,從而使導致古典經濟學破產的第一個難題,即資本與勞動交換和利潤的產生難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李嘉圖上述的價值,其實是生產價格。這是因為,其中不僅包括工資預付及其平均利潤,也包括固定資本投資及其平均利潤。李嘉圖不能區分剩余價值的純粹形式同剩余價值的具體形式,把二者相混淆,這就決定了他不懂得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自然不了解價值與生產價格的區別,不理解價值因何和為何轉化為生產價格,這就決定了他始終堅持的勞動決定價值的原理不能自圓其說。李嘉圖本人也不滿意自己的這種解釋而動搖,致使他有時想改為商品的價值由兩種原因來調節;一是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二是生產商品所投資本可獲得的利潤總數。這樣做也會導致他一貫堅持的價值源泉上的勞動一元論原理的終結,所以他沒有這樣做。這就使李嘉圖陷人難以解決的困境之中。

      在馬克思看來,作為預付可變資本的增值額,即商品價值超過生產成本的剩余價值,是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那部分價值。但在觀念上把它看作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時.就取得了利潤這個轉化形式。剩余價值和利潤實際上是一回事,數量上也相等,商品按生產成本加剩余價值出售.就是按生產成本加利潤出售,亦即按商品的價值出售。而剩余價值只是對預付可變資本而言的.是預付可變資本的增殖額,剩余價值與預付可變資本的比率則是剩余價值率。如果社會各部門的剩余價值率相同,資本有機構成不同和資本周轉速度不同的各部門,便會出現利潤率的差別。在資本有機構成低、資本周轉速度快的部門,一定時間內所雇傭的工人生產的剩余價值多,其利潤率高;相反,在資本有機構成高、資本周轉速度慢的部門,在相同時間內同量雇傭工人生產的剩余價值少,其利潤率低。這是自由競爭尚未占據統治地位、資本在各部門中不能自由轉移的社會經濟條件下的現實。

      當自由競爭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占據統治地位之后,資本在各部門之間能夠自由轉移,情況就不同了。為了獲得盡可能多的利潤,資本便紛紛投向原來利潤率較高的部門,造成這些部門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量不斷增多,致使所生產的商品在市場上逐漸供過于求,價格不斷下跌,從而利潤率下降;相反,原來利潤率較低的部門.因資本紛紛撤出,生產規??s減,產量不斷減少,致使所生產的商品在市場上逐漸供不應求,價格不斷上升,從而利潤率上升。隨著資本的轉移和價格的漲落繼續進行,各部門利潤率便大體上趨于平均,有差別的利潤率便轉化為大體相同的平均利潤率。在利潤率平均化條件下,各部門的等量投資可以獲得等量利潤,即平均利潤。于是,各部門所生產的商品,不再按價值而按生產成本加平均利潤即生產價格出售。換句話說,由于利潤率平均化,價值轉形為生產價格。

      在商品按生產價格出售的情況下,社會各生產部門按等量投資獲得等量利潤的原則分享剩余價值:一些部門獲得的剩余價值多于所生產剩余價值;另一些部門獲得的剩余價值少于所生產的剩余價值。這只是自由競爭占統治地位的條件下剩余價值在各個部門之間重新分割的結果。在剩余價值在各部門之間重新分割的場合,社會商品的總生產價格仍然等于總價值,出售各種商品所獲平均利潤總量仍然等于剩余價值總量。這樣,各部門的等量投資,使用不等量勞動,生產不等量剩余價值與等量投資獲得等量利潤的難題,也就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回顧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不可避免地陷人破產境地和馬克思使之得以新生和進一步發展的過程,對于當前我們深化認識和研究馬克思創立的科學勞動價值論來講,無論在研究思路方面還是在研究方法方面,都能使我們至少能得到下列重要的啟示。

      首先,在研究思路方面的啟示。

      一是經濟理論不能正確反映經濟實踐,常常是因為新的經濟實踐發生變化所致,因而不能將原本是科學的經濟理論輕率地予以拋棄。經濟理論應該而且必須正確反映一定經濟實踐,能否正確反映一定的經濟實踐,是判斷經濟理論科學與否的唯一標準。古典經濟學所處的時代,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各種商品大體上按各自的價值出售,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正是這一經濟實踐的正確反應。然而,當社會經濟生活中自由競爭占據了統治地位之后,各種商品不再按價值而是按生產價格出售了。在各種商品按生產價格出售的場合,社會各部門的等量投資,使用不等量勞動,能夠獲得相等利潤。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就不能正確解釋這一經濟實踐了。 二是面臨原有的經濟理論難以正確反映發展了的經濟實踐,決不能企圖保全原有的經濟理論。李嘉圖面對自己一貫堅持的勞動價值論不能正確說明發展了的經濟實踐,基本上能夠正確堅持唯物主義立場,正視二者之間存在的矛盾,從不認為發展了的經濟實踐“違背”了自己堅持的經濟理論,進而去抱怨和斥責經濟實踐,從而企圖使發展了的經濟實踐與自己原有的經濟理論永遠相適應,而是有時候正確地設想按發展了的經濟實踐去“修正”自己始終堅持的勞動價值論。他擔心自己的整個理論大廈傾覆時,未能對勞動價值論進行“修正”,但也不斥責經濟實踐“違背”、“破壞”了自己的理論。但是,他最終仍然把商品按生產價格出售的’‘通例”當作“例外”,還是企圖勾銷原有的經濟理論與發展了的經濟實踐的矛盾,以保全原有的勞動價值論。這樣做的結果,原有的勞動價值論非但沒有得到保全,相反,等于宣布了原有的勞動價值論解釋不了發展了的經濟實踐而終結。馬克思認定了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具有科學性,著力于保護人類文明創造的這一寶貴精神遺產,但是他沒有無視發展了的客觀經濟實踐,恰好相反,他堅定地站在徹底的唯物主義立場上,承認商品按生產價格出售取代按價值出售,是一種不依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性,承認等量投資獲得等量利潤不是“例外”而是“通例”。他指出這種“通例”是社會經濟發展到自由竟爭占統治地位的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商品按照它們的價值或接近于它們的價值的交換,比那種按照它們的生產價格進行的交換,所要求的發展階段要低得多。而按照它們的生產價格進行的交換,則需要資本主義的發展達到一定的高度?!痹谶@個基礎上,馬克思解決了古典經濟學不能解決的難題,拯救了人類文明創造的這一寶貴精神遺產。

      三是在發展了的經濟實踐面前,不能囿于原有的科學經濟理論,應該適時地把原有的科學經濟理論推向前進,以適應和指導發展了的經濟實踐。我們說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是具有科學性的經濟理論,僅僅因為它是自由竟爭占統治地位以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的社會經濟實踐的正確反應和正確的理論指導,但是,一旦自由競爭在社會生活中占據統治地位,商品的價值形變為生產價格,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就不能正確地反映和指導發展了的經濟實踐,這就決定了經濟理論必須隨著經濟實踐的發展而發展。李嘉圖有時想隨著經濟實踐的發展進行理論創新,“修正”自己始終堅持的勞動價值論,但這種理論創新的火花因為擔心動搖自己的全部理論的根基而熄滅。于是,只好把發展了的經濟實踐當作“例外”,而不去發展原有的勞動價值論。這就使原有的勞動價值論不是發展了的經濟實踐的反應,自然不能成為新的經濟實踐的理論指導,自然失去其存在的意義,從而不可避免歸于破產。而馬克思在發展了的實踐面前,不囿于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原有的正確結論,深刻地揭示了經濟實踐的發展帶來的商品價值的形變而獨創了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使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得以新生并得到創造性發展,使科學勞動價值論成為新的社會經濟實踐的正確反應和科學的理論指導。

      其次,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啟示。

      一是找準經濟實踐的重大變化造成原有勞動價值論尚不能給予科學說明的理論難題。任何一個真正的經濟理論工作者,特別是某一重大經濟理論的創立者或擁護者,都必須十分關注不斷發展的經濟實踐及其對自己創立和擁護的經濟理論的影響,找準自己創立和擁護的經濟理論在經濟實踐發生重大變化時面臨的困惑和難題,這是自己創立的或擁護的經濟理論不斷完善和發展、永遠保持其科學性和生命力的基本前提。李嘉圖及其擁護者們雖然未能解決面臨的兩大難題,但他們卻在反對者的攻擊過程中,通過自己的研究,準確地找到了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面臨的難題,這是應該肯定的。馬克思雖然對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的科學性給予了高度贊賞,但這一理論不可避免存在的諸多問題特別是導致其破產的兩大難題,他也是承認、找到和找準了的。他指出:“關于李嘉圖學派的全部敘述表明,這個學派的解體是在這樣兩點上:(1)資本和勞動之間按照價值規律交換。(2)一般利潤率的形成。把剩余價值和利潤等同起來,不理解價值和費用價格的關系。”。如果不能準確地找到這一理論面臨的難題,其結果就不可能有這一理論面臨的解決.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就不可能有新生,科學勞動價值論就不可能創立。

      二是拓寬原有勞動價值論的研究視野和理論內容口李嘉圖及其擁護者之所以不能解決面臨的兩大難題,在相當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研究視野始終局限在原有勞動價值論的理論體系范圍,簡單搬運原有勞動價值論的若干觀點回答面臨的難題;而馬克思之所以能夠解決導致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破產的兩大難題,使之得以新生和創造性發展,在于他在解決這兩大難題時,并不是始終把研究的視野局限于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既有的理論體系之內,死死抱住這一理論既有內容不放,相反,他不斷地拓寬原有勞動價值論的研究視野,拓展原有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內容。

      在解決價值決定與不同部門中的等量投資獲得等量利潤的難題時,馬克思不是像李嘉圖及其擁護者們那樣,始終拘泥于各個部門價值的創造量與實現量一致、利潤的創造量與獲得量相等的見解,而是確信在新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雖然各種商品的價值量仍然由生產各種商品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各種商品中包含的剩余價值量是由各部門中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創造的,但價值量的實現因價值轉形為生產價格而發生重大變化,剩余價值在各部門中實現了重新分割或轉移,一些資本有機構成高、周轉快的部門多實現的剩余價值,正是另一些資本有機構成低、周轉慢的部門少實現的剩余價值。馬克思在價值流通和價值分配方面突破了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的原有見解。把勞動價值論的內容拓寬到價值轉形和剩余價值的重新分割,拓展到商品總和以及價值和剩余價值總和去討論,古典經濟學面臨的第二大難題也就得到了科學的解決。

      經濟學的利潤范文第3篇

      論文摘要: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經典著作(《資本論誕生的100多年以來,人類社會發生了許多重要而深刻的變化。在西方國家,與新科技革命相伴隨的經濟信息化和全球化,使資本主義經濟具有了許多新特點,在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社會主義的解體,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全面轉型,以及西方經濟學的影響日益增大。面臨著這些挑戰,我們應該如何堅持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本文應用經濟學方法論的范式分析研究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經典著作《資本論》,探討了這一問題。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主要經典著作是馬克思的《資本論》。它是一本偉大的經濟學著作,是馬克思在研究了,英豳資本主義制度建立100多年來積累的大量詳實的材料和史實的基礎上寫出的。它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經濟規律。但是距《資本論》出版,現在資本主義又發展了‘百多年。在這一百多年里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全球化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大生產,服務業在國民產值中的大比重的大大提高,無產階級擺脫了極度貧困化,整個無產階級生活水平的得到很大提高,同時資本主義家在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進行宏觀管理,以及歷史上出現的社會主義風潮的平息。這種種馬克思未曾也無法預見到的歷史變化,致使馬克思的《資本論》對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現實的解釋力下降,那么我們還能如何堅持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對我們分析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及進行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指導地位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作為一種科學綱領,它堅持的硬核是什么?它能隨社會條件變化而發生調整具有靈活性的保護帶是什么?它規定著的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手段的正面啟發是什么?它在調節適應當前的經濟社會現狀的變化中反面啟示的作用又是怎樣?

      很多學者試圖通過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這兩種范式的根本區別的研究結果來回答《資本論》的硬核是什么的問題。有人說馬克思研究的是經濟制度(生產關系)而西方經濟學研究的是資源的有效配置。我們知道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不僅探討了經濟制度,也探討了分工理論,價值理論,再生產理論及經濟周期,經濟增長理論,在再生產理論中也有關于資源(生產資料)的有效配囂問題的研究。當然西方經濟學巾的制度經濟學也探討經濟制度的問題。所以這種區分不全面:也有人說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探討的是經濟本質,經濟制度的長期演化,而西方經濟學研究的是日?,F象。也不全然是這樣。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也研究了貨幣,信用,工資,生產價格,及利潤,這類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和現象,而且從研究方法來看本質的研究也脫離不了對現象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還有人說《資本論》是對資本主義進行批判的學說,而兩方經濟學是對資本主義經濟提出建設性建議的學說。馬克思通過《資本論》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病例,對其病例的深刻分析就為其處方的開出做了很大的貢獻,資本主義經濟問題的實質就是相對過剩的危機即有購買力的需求不足,原因是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從這一層面來說,兩方經濟學某些流派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提出的政策建議就是以《資本論》對資奉主義經濟制度的分析為基礎。我認為以上學者對這一問題的探討都沒涉及到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本質和精髓。恩格斯曾今說過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不是教條而是方法。我們分析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方法,撇開具體的如歸納與演繹,抽象與具體,分析與綜合在西方經濟學的研究中也用到過的方法,就是它是以歷史唯物主義為世界觀與方法論指導。唯物的觀點,辨證的觀點,發展放入觀點是我們后來者學習繼承《資本論》小可動搖的,它們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這一綱領的硬核。而兩方經濟學卻建立在理性人,人的主觀感受的偏好效用這些主觀分析的基礎上。當然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資本論》作為一部經濟學著作,它在經濟學理論層次上的一系列理論中,又是以勞動價值論為根本。勞動價值論是剩余價值論及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其它理論的基石,是堅持馬兜思政治經濟學不可動搖的理論基礎。勞動是人類存在和發展的必然條件,是人類生活永恒的狀態。勞動價值論將社會財富與人類的生活緊密的聯系起米了。勞動價值論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而這也是根本區別于西方經濟學的基礎—薩伊的”三位一體”價值理論的。很多著名的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學者都認為只有承認勞動價值論才能堅持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所以我認為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資本淪》的硬核是:建立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基礎上的勞動價值論。這是我們學習繼承發展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要始終捍衛的。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資本論》的其它的理論都是它的保護帶。如分工理論,剩余價值理論,無產階級貧困化理論,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理論,利潤率下降趨勢規律理論,經濟危機和周期理論,地租理論等等。它們隨著社會條件的變化會受到一定的沖擊,相應的可以做出調整。如對生產性勞動的劃分,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產性勞動范圍應該擴大。再如無產階級貧困化理論隨著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工會組織的壯大和國家調控的加強及社會文化的提到,它將表現的不那么明顯了。再如利潤率下降規律理論,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產業和行業,像信息產業,服務行業,它們會阻止整個社會的有機構成的提高,其至降低整個社會的有機構成,從而利潤率下降規律理論也需要調整。所以說當這些理論碰到與當今現實看起來相矛盾或不容易解釋時我們不該氣餒,不該就放棄,而應該對其調整和發展。這也正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品質,唯物史觀的矛盾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用當下的話說就叫與時俱進。

      經濟學的利潤范文第4篇

          “經濟學數學化”的第一層含義是指將數學的思維方式能動地運用于經濟學,促使經濟學不斷實現質的飛躍。從人類認識史的角度來看,數學是人類理性思維的基本形式。只有理性思維才能產生重大突破。愛因斯坦運用數學思維推演出許多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完全體驗不到的、不能理解的結論。他創立的相對論大大打開了人們的眼界,使人們對宇宙的認識前進了一大步。隨著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日益虛擬化,經濟現象也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愈益不能直接地感覺,愈益需要高度抽象的數學來描述。只有在廣泛的數學工具的基礎上,經濟學才能擺脫經驗主義,擺脫僅僅依靠有時不甚可靠的經濟學家的直覺來得出結論。我們認為,數學思維方式的演變在推動經濟理論的變革中同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不僅為經濟學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分析工具,更為深刻的意義在于從根本上改變了經濟學家看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角度和理念,使他們對經濟問題的本質產生了全新的看法。

          比如使用概率統計中的分布、期望和方差來刻劃風險與不確定性,大大加深了人們對未知事件的認識,現代保險理論和金融理論由此導源。馬克維茨的投資組合理論以及布萊克和斯科爾斯提出的期權定價模型是在較強數學框架下得出的,現已成為金融工程學的基礎,后人稱其為“華爾街的兩次數學革命”。我們注意到,數學的發展不僅表現為量的積累,而且還表現為質的飛躍。從常量數學到變量數學,從必然數學到隨機數學,從明晰數學到模糊數學,既是數學史上的重大轉折,也是人類對世界認識的不斷深化,它不斷改變著人類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使人們的思維和行為具有時代的特征。以數學思想方法的歷史演變為線索,把數學向經濟學的滲透放到數學史的背景中考察數學對經濟理論的突破與創新所起的動因作用,就會發現數學發展的每個階段對于經濟學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或是提供了新的經濟思想,或是使原有的概念體系得到改造,或是將其研究范圍加以拓寬,或是用抽象的、嚴格的數學語言將原有的理論表述得更為精致,從而改變了傳統經濟學的原貌。“經濟學數學化”的第二層含義是,經濟學理論的存在方式也應當向數學靠攏。在數學中,未經證明的命題是不能作為定理而存在的。在尚未經過統計檢驗之前,理論觀點均是以“假說”形式出現的。可是,在傳統經濟學中,理論被看成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這樣,就把真理絕對化了。

          恩格斯說過,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說?!凹僬f”作為一種理論抽象,它是一系列命題的組合,其內容需要歷史、現實和有關學科的證明??梢哉f,現代西方經濟學研究從來都是圍繞“假說”進行的:它的理論研究,主要是用嚴格的數學方法證明一種假說;它的經驗研究,主要是用統計數據和經濟計量模型檢驗一種假說。另外從經濟學的論證方式來看,也應當仿照數學理論,首先要建立理論模型。而構建一個理論模型需要有三個相應的子環節:前提假定、邏輯推導、導出假說。理論模型是對影響某一經濟現象的若干變量之間相互關系進行系統表述的邏輯體系。影響經濟現象的經濟變量可能很多,理論模型就是對其中關鍵變量的相互關系的系統表達。理論模型的好壞主要看它能否抓住影響事物的關鍵變量,并且簡單明確;從數學的角度來看,既簡潔明了又能概括關鍵變量的相互關系的模型就是好的?!敖洕鷮W數學化”的第三層含義是,在經濟學的論述和交流中,從使用文字語言轉變為使用數學語言。數學語言是最嚴格的邏輯形式,尤其是數學表達的邏輯簡單明了、無歧義,容易被證實或證偽。在科學史上,許多爭論都源于沒有明確給定討論的前提條件或者潛在的假設模糊,用文字語言表述卻難以發覺,造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若要解決這些爭論,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數學語言。這就可以避免那些無意義的爭論,這無疑將提高學術交流的效率,有利于經濟學的積累與發展。綜上所述,“經濟學數學化”是指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論證方式和語言形式,對傳統經濟學進行一番改造。這是一個漸進的、非顯化的歷史過程。

          從目前來看,經濟學的數學化還遠遠沒有真正實現。因為真正實現“數學化”需要具備兩方面的基本條件:一是數學自身的發展,特別是非構造性數學的發展足以適應經濟學的復雜性要求;二是從經濟學的成熟程度來看,不僅需要達到可以建立理論的水平,并且具有與作為形式化條件的數學語言高度通用性相適應的邏輯簡明性。因此,一些數學方法在經濟學中的應用充其量只能算作經濟學“數學化”的一個方面,而和從本質上來理解的“數學化”不是同一個概念。我們認為,數學化很可能是人的一種創造性活動,也許這是一條人類走不到盡頭的路。但是,每一步新的探索必將使人類對經濟學增加新的認識和理解。

          數學化促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

          中國經濟的發展必須現代化,中國的經濟學也要現代化,而“倡導科學”則是現代化的一個基本價值取向。科學與理性是經濟學賴以建立的內在尺度。經濟學的科學化體現在弘揚科學精神和運用科學方法兩個方面,而數學化則是促使經濟學科學化的一個有效途徑。因此,通過數學化達到科學化才有可能實現經濟學的現代化。

          1、數學化體現科學的理性精神

          數學化與科學的理性精神是一致的。西方經濟學所表現出的科學理性精神在于,它是建立在一個幾乎為所有的西方經濟學者都承認的基本假設之上的,這個假設即“經濟人”假設。所謂“經濟人”,就是指那些行為合乎理性的人。由于經濟人在行為上是理性的,當他面臨若干不同的機會時,總是傾向于選擇能給自己帶來最大利益的那一種,即追求最大化利益。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公共選擇學派將經濟人假設推廣到政府部門,認為政府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經濟人追求的最大化范疇已經無所不包,現代西方經濟學研究領域由此大大拓寬,新制度學派、公共選擇學派等不同學派只是在論述的側重點上有所不同。經濟人假設實質上成了一種經濟分析方法,即最大化分析。在新古典經濟學中最大化分析得到了直接的應用和淋漓盡致的發揮,新古典經濟學建立了各種行為函數,進行了精確的量化分析并聯合求解,得出市場一般均衡體系“阿羅—德布魯模型”。最大化分析是一個約束條件下的極值問題,總是與一定目標相聯系的。為了論證最大化分析與科學理性的一致性,下面舉例說明。比如,對于廠商來說,在他所能支配的資源限度內,他總是希望成本比較低,利潤比較大。從亞當?斯密以來,其后的經濟學家則運用邊際的思想更精確地將利潤最大化原則表述為邊際收益(MR)與邊際成本(MC)相等。這個表述幾乎解釋了廠商的一切行為。

          例如,為什么廠商那么不具有人類的同情心而解雇工人;為什么工人的工資是由他們的邊際產出決定而不能夠再提高;為什么在一切生產要素都具備的情況下,廠商不追求最大的產量而任其資源的閑置;為什么廠商能有一個自我約束的本能機制而不任意擴大投資。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相等的公式是套用微積分求極大值的方法得出的。假設變量R和C分別代表廠商的總收益和總成本:它們都是產量(q)的函數。又設廠商的利潤為π,則π=R(q)-C(q),只有當利潤π達到最大值時,廠商才處于均衡狀態。這就是說,能使π達到最大值的q便是廠商處于均衡狀態時的q。一旦找到了q的數值,就可以把它代入需求方程來求得p(價格)的數值,即廠商處于均衡狀態時的價格?,F在的問題是:在什么數值的q之下,π的數值最大?按照微積分原理,使π為最大值的必要條件是:dπdq=dR(q)d(q)-dC(q)dq=0,亦即dR(q)dq=dC(q)dq最大化問題的古典方法的主要特性是:假設目標函數在一個極大或極小點處有一個等于零的連續的導數,這在經濟學的邊際分析中稱為一階條件;數學規劃和對策論已經把最大化的討論擴大到約束條件為不等式,擴大到目標求極大化極小值和極小化極大值的情況。實際上,數學中所有關于求極值和最大化的理論,都適用于分析各種各樣的最優經濟效果問題;而很多求極值的數學理論和概念,也只能在最優經濟效果問題中找到原型。

          2、數學化有助于經濟學實現科學化所必備的三項條件

      經濟學的利潤范文第5篇

      一、可持續發展的定義

      可持續發展亦稱可續發展或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指經濟、社會、資源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這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后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

      二、傳統經濟學理論與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沖突

      傳統經濟學討論的最基本的問題稀缺性只是針對資本、勞動、土地等生產要素,而并沒有涉及自然資源。其理論隱含地認為,自然資源是無限供給的,因而建立在自然資源利用上的經濟增長也可以是無限制的。傳統經濟學認為,現代工業社會的發展水平能保證人們享有完全不受自然資源制約的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可以采取強大的科學技術手段按照人類自己的意愿來利用自然資源

      傳統經濟學的基本假定是經濟人假定。經濟人假定是指在經濟學研究中假定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人都是理性的,其行為的基本動機就是私人利益的最大化。可持續發展作為人類社會新的理念和行為規范被提出后,要求人類行為滿足人類利益的同時兼顧自然生態利益,當代人利益兼顧未來各代人利益,個人利益兼顧社會整體利益。經濟人是否有動機去考慮個人利益以外的生態利益、后代人利益和社會利益?基于此,可持續發展思想對經濟人假定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只承認人類的生存需求以及人類發展的物質需求,所以人類需求的滿足就是物質利益的最大化這是經濟人假設的由來。而可持續發展思想體系中的需求滿足是物質需求、人文需求和生態需求三種不同層次的人類各種利益的最大化。所以經濟人概念要在可持續發展這一思想指導下作出相應的修正。

      此外,自然資源的耗竭和自然環境的破壞是傳統經濟學邏輯的必然結果。原因可以概括為:(1)傳統經濟學認為自然資源是可以自由索取的。由于自然資源不能直接用貨幣衡量,所以不被納入經濟學的有效配置的框架之內的。但是經濟學并不否認人類活動對自然資源的消耗,所以自然資源被認為是可以自由索取的(2)傳統經濟學對利潤最大化和效率的追求,客觀上激勵經濟主體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使用經濟學的基本目標就是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所以為了盡可能地減少支出,經濟主體會更多地利用可以自由索取的自然資源(3)宏觀經濟學有關總需求的理論也主張對自然資源耗竭使用。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認為經濟不景氣是由于經濟活動中的有效需求的不足。因此要人為地使總需求擴大來迎合生產的無限擴張

      三、可持續發展思想對傳統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認識的修正

      首先,經濟人假設把人類經濟活動的所有追求抽象為物質需求。但隨著人類物質需求逐漸滿足后,經濟學所討論的人類需求應該從物質需求擴展到物質需求人文需求和生態需求:經濟學所討論的人類的行為方式應該從物質需求者擴展到物質需求者人文需求者和生態需求者。因此,經濟學所討論的范疇就不僅限于稀缺資源的配置問題,經濟學所討論的資源也不僅限于勞動和資本,經濟學所站的視角也不僅限于微觀和宏觀

      其次,傳統經濟學的思維方法是使一系列數值如效用水平、利潤水平、國民生產總值最大化,只討論經濟體系內部如何配置資源來實現目標的最大化,而不討論自然生態系統這一外部條件??沙掷m發展思想則認為,自然環境所決定的經濟承載量是有限的。所以經濟學首先應該解決的是全球的經濟規模總量,然后在經濟規??偭恐氯ビ懻撡Y源配置的問題。基于此,可持續發展思想對經濟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了研究:(1)對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關系的研究??沙掷m發展追求的是環境生態功能的維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2)對環境控制手段的研究。根據經濟學中的外部性理論,環境控制的手段主要有:政府干預、政府稅收、私人談判、污染許可證交易等。(3)對消費模式問題的研究。對傳統消費模式的批判與可持續消費模式的設計是可持續發展研究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四、向可持續發展邁進

      將自然因素納入經濟學的理論范疇,貫徹可持續發展思想,可以以哲學和生態學作為參考學科

      比如,如果能把可持續發展思想納入到經濟學分析框架中的話,人們的經濟活動將追求一種調和,這十分符合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陰陽五行學說是一種深刻的哲理。它所提倡的相生相克反映的是系統中兩者對立而和諧相處的狀態,從而構成了整體系統的正常秩序

      作為研究地球生態與人類社會發展的學科,生態學了解維持地球生命的生態過程的作用機理,能從地球整體的角度看經濟發展。而今日的全球經濟受市場力量所左右,市場力量看不到可持續發展的種種基本生態觀念。生態學家認識到,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的服務有時候可能比人類自身生產的產品更有價值:而且,要想讓生態系統提供的這類服務得到保護的話,其價值就有必要進行量化,并將其體現到市場信號中。

      在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指導下,人們不斷對經濟學的理論進行修正,并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方式進行了探索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视频|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不卡|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无码|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一二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嘿嘿嘿|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免费电影|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亚洲大成色www永久网址|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首页|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色欲| 色天使色婷婷在线影院亚洲|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亚洲成在人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黄色片在线观看| 亚洲人色大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 欧洲 自拍 另类 校园|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综合视频| 久久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在线视|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日日做天天做日日谢| 香蕉视频亚洲一级| 国产亚洲精品资在线|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91亚洲性爱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