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經濟學的爭議

      經濟學的爭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經濟學的爭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經濟學的爭議

      經濟學的爭議范文第1篇

      比如,當某一行業在日本、中國這些國家的發展還不成熟時,他就先在比較發達的市場如美國開展業務,然后等時機成熟后再殺回日本,進軍中國、印度—就仿佛乘坐“時間機器”回到了幾年前的美國。這樣,他不僅總能把握到正確的時機,還能不斷地把收獲的經驗運

      用于下一次。

      孫正義祖籍韓國,出生在日本,又在美國讀高中和大學,他還相信自己的祖上和中國的孫子是同一支脈,因此他在經營中非常推崇中國的孫子兵法。總之他很有國際視野。

      1996年,美國硅谷的互聯網浪潮開始發酵,而當時的日本互聯網行業則相對落后,于是孫正義向美國的雅虎投入了一億美金。在這家公司上市后,他僅僅拋售了5%的股份,就獲利4. 5億美元。

      他不只投資了這一家,實際上,當時他手上持有的美國公司的財富數量一度超過了比爾·蓋茨。

      在美國賺到錢之后,孫正義殺回日本,成立了雅虎日本公司,軟銀對其控股51%。當時的雅虎日本成為了日本最大的搜索引擎和門戶網站。

      此后,孫正義又大量投資了中國、印度市場的互聯網公司,經典案例包括阿里巴巴、盛大網絡、人人網、PPTV等。孫正義還在印度投資了InMobi等公司(全球第二大移動廣告公司)。

      孫正義對移動互聯網的見地也很深刻。他很早就預見到移動互聯網將取代互聯網成為未來的霸主。

      在i Phone還沒有誕生的時候,孫正義曾經和喬布斯見面,當時他對喬布斯說,移動通信的時代一定會到來,無論如何都要收購移動公司,或者自己拿到許可證。孫正義對喬布斯說:“早晚會拿到許可證的,或者也可能收購別的公司。”

      在20 0 6年,孫正義在日本以118億美元收購了日本第三大運營商沃達豐日本,并將其改名為軟銀移動。

      當時,孫正義在日本掀起了一陣瘋狂的價格戰,致使軟銀移動的用戶由1500萬人迅速上升到3000萬人,在日本市場演繹了一場落后運營商如何反敗為勝的經典案例。

      今年10月份,孫正義又以2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第三大運營商Sprint?——他又在運用“時間機器”理論了。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日本是全球電信行業最發達的國家,日本運營商在服務水平、流量經營、增值業務開發、終端定制等方面的能力比其他大部分國家的運營商都要強出一大截。而美國的電信市場的競爭則遠不如日本激烈。

      孫正義買下Spr int之后,就表示將會把軟銀在日本得到的經驗搬到美國。

      可以預見,美國兩大運營商Verizon和AT&T的好日子馬上就要結束了,等待他們的將是血腥的價格戰、掠奪他們用戶的宣傳攻勢及各種防不勝防的奇招。

      實際上,孫正義的“時間機器”理論對中國的互聯網創業者也頗具啟示。

      以移動互聯網為例,中國的3G滲透率非常低,流量資費昂貴,用戶付費習慣還沒形成,大的移動互聯網平臺也沒有很好地形成;因此,先做海外市場,再殺回國內市場,或許不失為很好的選擇。

      而近年來運用“時間機器”戰法比較成功的中國公司當數社交游戲公司“熱酷”。

      當時國內的社交游戲領域遠未成熟,熱酷去海外轉了一圈后,在發達的日本市場停留下來,依靠日本的GREE等手機社交游戲平臺快速崛起,一度被稱作“亞洲的Zygna”。在日本市場大賺特賺后,國內市場也已經開始成熟—其時,騰訊的開放平臺提供了大量用戶給第三方游戲,熱酷就將其在日本得到的經驗拿回了國內。

      經濟學的爭議范文第2篇

      一、社會助益制度的界定

      1.社會助益制度的概念社會助益制度是指國家積極介入經濟活動,通過各種措施,保障公民社會經濟權利的一種制度。對于該定義可以從下列方面予以討論。

      第一,社會助益制度是保障公民勞動權、休息權、社會保障權等社會經濟權利的制度。是以憲法為前提,以民主政治為核心,以法治為基石,以保障人權為目的的政治形態或政治過程。經濟法學是建立在理論基礎之上的,必然也要保障人權,其中社會助益制度就屬于權利保障制度。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社會助益制度保障的主要是公民社會經濟權利中的勞動權、休息權、社會保障權等權利。社會經濟權利是指國家通過對經濟社會的積極介入而保障的公民的社會或經濟生活的權利。社會助益制度主要是為公民提供一定幫助、物質利益或者與物質相關的利益,它主要通過以下手段實現:一是提供就業機會和培訓,保障公民勞動權的實現。二是直接提供金錢或物,如給予生活困難的人最低生活保障費,給予災民的救災款項、食物、藥品等。三是安置,即從工作、生活、居住上對助益對象予以安排,如對殘廢軍人、失去工作者以及其他需要安置者。四是救助,如對城市中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短期收留等。五是優待,如減免學費,減免交通費等。

      第二,社會助益制度是國家介入經濟活動的積極作為制度。社會助益制度所保障的社會經濟權利是一種積極權利,即要求國家權力作出相應行為的權利。市場經濟體制是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手段,強調效率、競爭,必然會引起貧富兩極分化,產生效率與公平的矛盾,經濟上的弱者甚至無法生存,而市場本身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國家就有義務擔負起調控的職責,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助益制度就是國家介入經濟生活的積極作為制度,目的是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國家介入經濟生活、實施助益制度可以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一是立法機關制定法律規范,把憲法規定的社會助益制度的內容加以具體化,形成完善的社會助益法律體系;二是勞動和社會保障相關行政部門對社會助益制度的實施進行管理、監督;三是國家發展經濟,為勞動者提供就業機會、對勞動者進行就業培訓、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提高社會保障待遇等;四是國家提供財力支持,設立福利設施、劃撥救災款項等。

      2.社會助益制度的特點

      第一,社會助益制度的復合性。社會助益制度不是單一的,而是呈現出復合性,即社會助益制度包含了許多具體制度。這是由公民在經濟生活中遇到的風險、困境等的多樣性決定的。根據我國現行憲法關于經濟制度和公民權利的規定,社會助益制度主要涉及到勞動保護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這兩項制度是相輔相成的。部門法再將這些制度加以具體化。依據我國與社會助益制度相關的法律規范,勞動保護制度包括勞動就業制度、工資保障制度、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工作時間和休息休養制度等;社會保障制度包括社會保險制度、社會福利制度、社會救助制度、軍人社會保障制度等。

      第二,社會助益制度的物質受制性。社會助益制度通常表現為國家為公民提供一定的物質利益,它必然受制于一國或一地區生產力發展水平、經濟發展程度的制約。現行憲法第14條第4款規定:“國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一國或一地區經濟水平發展越高,勞動就業機會就越多,各種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就會越寬,待遇就會越高;反之經濟衰退,失業率就會增加,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就窄,待遇就會減少。

      第三,社會助益制度的社會性。這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社會助益制度解決的問題具有社會性,即社會助益制度解決的是社會問題,主要包括就業、年老、疾病、失業、貧窮等。這些社會問題帶有普遍性,并非公民依靠個人力量所能解決,需要借助國家的力量來解決,從而保護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達到社會穩定、發展的目標。其二,社會助益制度的覆蓋范圍是全體社會成員。社會助益制度保障的是公民的勞動權、休息權、社會保障權等社會經濟權利,而社會經濟權利作為憲法規定的基本權利是每個公民都應該享有的權利。因而社會助益制度的覆蓋范圍應該是全體社會成員。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和制度建設的不完善,現實中我國社會助益制度尚未覆蓋全體社會成員。其三,社會助益制度的運作帶有社會性。

      二、社會助益制度的功能

      1.和諧社會思想的體現功能

      和諧社會是指社會的各個層面能夠實現良性的互動,整個社會能夠表現出一種公平、有序的狀態,社會能夠實現協調、健康的發展。我國自改革開放、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以來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社會問題,其中貧富差距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方式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由政府對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社會助益制度中的社會保障制度既是公民權利保障制度,也是收入分配調節制度。實現社會公平是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理念。社會保障制度的運作,是國民收入的一種轉移,一是國家通過收取社會保障費,將其在全國或一定區域內統一安排使用,可以實現不同收入水平的公民、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地區之間的再分配,使得國民收入從高收入者轉移到低收入者,從經濟發達地區轉移到經濟欠發達地區;二是國家用財政收入直接補貼社會保障基金,國家通過這種方式把高收入者交納的稅收轉移給了低收入者。這種對國民收入進行的再分配,體現了和諧社會的思想,有助于實現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的穩定。再如,社會助益制度中的農村扶貧制度,也是實現社會和諧的途徑之一。國家通過為農村貧困戶或貧困地區提 供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幫助其脫貧致富,從而縮小城鄉差距。

      2.弱勢群體社會歸屬感的體現功能

      弱勢群體是社會學、政治學、法學、倫理學、經濟學等學科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弱勢群體主要是指一批收入較低、生活困難,社會資源短缺,在社會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并缺乏相應發展潛能的人群。一般來說構成弱勢群體的個人及家庭生活達不到社會認可的最基本標準,依賴自己的力量無法改變目前的弱勢地位。在我國,目前主要包括城鄉貧困人口、經濟結構調整進程中出現的失業和下崗職工、殘疾人、農民工、部分老齡人口以及少數臨時遭遇災禍的人員等。這些人員有些屬于生理性弱勢群體,如老人、兒童、殘疾人,有些屬于社會性弱勢群體,如經濟結構調整進程中出現的失業和下崗職工、城鄉貧困人口,有些屬于自然性弱勢群體,如遭遇災害的人員。隨著社會化、工業化和市場化的發展,弱勢群體的生存風險也與日俱增。這些社會風險的增加,使弱勢群體的生存安全受到極大的威脅。由于主客觀原因處于困境中的弱勢群體,不僅物質上匱乏,而且心理上也會受到損失。弱勢群體處于經濟上的弱勢地位,而又無力擺脫困境,心里很容易產生被剝奪感,被社會拋棄感,失去社會歸屬感。社會歸屬感,從字面上講,就是歸于、屬于社會的情感,是社會文化心理范疇的概念。這種情感又會影響著人在社會中的行為。失去社會歸屬感的人往往會對社會產生敵對情緒,做出各種的行為,造成社會的不安,引起社會秩序的混亂。社會助益制度通過對陷入困境的弱勢群體予以貨幣、實物、服務、安置等幫助從而使他們體會到國家和社會的關心和溫暖,體會到做人的尊嚴,消除由于處于弱勢地位造成的心理與社會的隔離,從根本上解決弱勢群體的心理問題。

      3.社會政策全球趨同的體現功能

      社會政策可以定義為影響公共福利的政策行為。雖然非國家機構也可以有“政策”,但“社會政策”這個一般性的表達方式主要是用來界定與公民福利有關的國家所起的作用。作為政府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任何一個國家都面臨著為其公民提供必要福利和保障的問題。從歷史上看,向具有現代特征的社會福利國家或福利國家發展,始于19世紀下半葉或20世紀初,是對大多數國家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的反應。但是福利部門經過一定程序而具有合法性的擴張,則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頭幾十年間進行的。盡管在細節上存在著種種差別,但是就某些政策措施領域來看,可以看出各國之間具有明顯的相似性,其中主要包括勞動保護、社會保障、反貧困以及文生和教育政策。也就是說盡管各國提供福利和保障的內涵、模式、目標等有所不同,但是它們都會面臨同樣的社會問題,都要解決與人類所必需的生存條件相關的問題,例如就業;對個人提供教育和培訓,使其有能力融入社會;醫療;養老;反貧困;照顧和支持無獨立生存能力的人等。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家之間的經濟依賴加強,資本在全球的互動也對社會政策產生了影響,社會政策出現了趨同的傾向。這種傾向表現在各國在社會助益制度領域加強了國家之間的合作,簽訂了相關協議或公約。在勞動保護領域,國際勞工組織制定和通過了一系列公約,如《同酬公約》、《就業政策公約》、《(就業和職業)歧視公約》、《促進就業和失業保護公約》、《最低年齡公約》、《勞動行政管理公約》、《(殘疾人)職業康復和就業公約》、《建筑業安全和衛生公約》、《化學品公約》、《最惡劣形式童工勞動公約》等。在社會保障領域,國際勞工組織也制定和通過了一系列公約,如《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社會保障)同等待遇公約》、《維護社會保障權利公約》、《(工業)疾病保險公約》、《(農業)疾病保險公約》、《工人(職業病)賠償公約》、《工傷事故和職業病津貼公約》、《殘疾、老年和遺屬津貼公約》、《生育保護公約》等。此外聯合國在這些領域也通過了相關的宣言和公約。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第22條規定:“人作為社會成員,有權享受社會保障并有權享受個人尊嚴及人格自由發展所必需的經濟、社會及文化等各種權利的實現;此種實現的促成有賴國家措施與國家合作,并當依各國的機構與資源量力而行。”聯合國大會通過的《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保護的經濟、社會權利主要包括:①工作權;②人人有權享受公正和良好的工作條件;③人人有權享受社會保障,包括社會保險;④人人有獲得相當的生活水準的權利和免于饑餓的基本權利等。參加公約的國家必須按照這些公約履行相應義務,針對勞動和社會保障制定的社會政策必然要以這些公約為基準,呈現出趨同的傾向。作為實現這些社會政策的社會助益制度體現出了社會政策全球趨同的傾向。

      三、社會助益制度的法律結構

      社會助益制度的法律結構指的是規制社會助益制度的法律規范之間的組合、排列關系。社會助益制度主要包括勞動保護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社會助益制度的法律結構則由規制社會保障制度的法律結構與規制勞動保護制度的法律結構并列組成。社會助益制度的法律結構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社會助益制度的運作效果。目前我國社會助益制度運作效果并不盡如人意,與社會助益制度的法律結構不夠合理有著直接的關聯。

      經濟學的爭議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 信息技術 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14-0-01

      1 高中政治教學現狀

      1.1 授課方式和內容不新穎

      現在高中思想教材中的內容多抽象,難以具體地呈現,學生在接受的過程中感到困惑和迷茫,有時即使聽懂了內容也是持有懷疑和批判的態度,不能真正地運用到實際中。一些不易說明,頭緒較多的思想政治知識點單憑教師講述、表格、掛圖等教學手段很難具體形象地加以描繪,給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帶來困難。

      1.2 課堂氣氛不活躍

      傳統的授課模式以單向的教師講學生聽課記筆記的方式運行,學生發言的機會很少,所學得的知識也是課本的主要內容,學生很容易感覺枯燥乏味,學習興趣不強,思考問題的主動性不強,易疲累、注意力下降、沒有創新思維,教學存在主體性和主動性的嚴重缺失。

      2 信息技術與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整合的途徑

      2.1 教學平臺的整合構建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網絡

      構建教學平臺主要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入教學的網絡設備和資源,在這樣的實際條件下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理想的學習和教學狀態。網絡平臺的建構可以給學生和教師一個輕松自由的課程環境,減少倦怠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在上課的過程中積極發言,提出見解和疑惑,因為通過網絡的介入可以增加聲音圖片,形象生動地解釋某一現象和問題。網絡的資源豐富生動,具有新鮮感,通過其將理論與實際更豐富全面地展現在課堂教學中。

      2.2 教學內容的整合建設高中思想政治多媒體資源庫

      我們把政治課程教學因網絡而享有的材料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針對課本的基本理論內容給以補充和詳細解釋的內部學習材料,它包括了關于課本某一塊知識內容的圖片、聲音或者動態課件;第二類是從廣泛領域內搜索得到的與學習的內容有一定關聯或指導意義的視頻、專業紀錄片;第三類是來自于我們日常生活的原材料,配以實際的現實情況或出現的問題,如價格的不規則波動,政府制定某項政策的原因和依據,這樣給學生呈現的問題和實際解決方式都會引發他們對問題和政策的思考,并聯系所學內容加以合理化的解釋;政治課程中引入網絡在線和資源可以更系統地進行教學規劃,呈現豐富多彩的素材,所以材料的選取和應用在教學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經濟學的爭議范文第4篇

      薛皓暢

      今天,我們下課了,同學們飛奔到樹底下,我們玩拍球接力。游戲規則是:每人拍球傳給對方,球不能超過自己隊的線。

      老師一吹口哨,比賽馬上開始了。第一名隊員閃亮登場了,他慢吞吞的都快急死人了。我們有跳的、蹦的,還有人喊:“加油!加油!”終于輪到我了,我像風一樣跑過去,又沒落后,又沒犯規,我傳給別人。一場比賽又下來了,我們贏了!不過,不要驕傲,還有一場,最后是最關鍵的。一開始,他們隊很厲害,不過我們努力拼搏拿下了決勝的一局。我們高喊:“贏了!”他們垂頭喪氣地走了。

      經濟學的爭議范文第5篇

      一、證券交易傭金制度的變遷

      美國《1934年證券交易法》及其修正法案(《1975年證券法修正案》)給世界證券交易傭金制度帶來了巨大的影響。1975年是世界證券交易傭金制度的變革年,當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證券法修正法案》,率先在全球范圍內廢除了以往的固定傭金制度,開始實行傭金協商制,邁出了放松金融管制的重要一步。此后,雖然各國市場化程度和價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從世界交易傭金制度改革情形來看,廢除固定傭金制度和實施浮動與協商傭金制度是大勢所趨②。

      二、證券交易傭金制度的法經濟學基本前提假設

      (一)交易成本假設

      交易成本理論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斯提出來的,他認為交易成本涵蓋著市場上發生的每一筆交易的談判和簽約的費用及利用價格機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等。將交易成本放在現實中考量,不難發現市場交易成本處處可見。以我國為例,根據中證協發〔2010〕157號《通知》文件統計,證券經紀業務服務成本通常包括代扣代繳費用、證券營業部運營成本等。

      (二)理性經濟人假設

      “經濟人”是經濟學關于人的基本理論假設,其基本論點為:人是自私的,其一切行為都是出自追求自身利益的需要。經濟人是“理性”的,“理性”是指經濟人能夠依照效用最大化原則對其所面臨的一切機會進行從優選擇。證券交易中的證券商與投資者正是理性經濟人假設中的“理性經濟人”,他們依據市場既定的“價格體系”進行成本―收益分析,來追求自身利益,并選擇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行為。如果有良好的法律和制度保障環境,經濟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動會無意識地增進社會公共利益。

      (三)有限理性假設

      法經濟學的有限理性假設認為現實生活是復雜的,其具有不穩定和不可確知性。人類受自身生理、心理的限制, 要窮盡所有的行為并預見所有行為后果, 實際上是辦不到的。正是因為有限理性, 所以人們才需要集團、制度與組織, 需要分工與協作, 需要法律與契約 ③。有限理性假設論告訴我們,證券投資者的“理性”是“有限”的。例如,證券投資者即使愿意選擇投資能促進個人潔能與節能的企業,即使其本著成本節約、最大限度使用的思維,也可能會產生判斷失誤和“不理性”行為(選擇了非潔能與節能證券產品與企業)。另外,對于證券公司而言,因為現實生活的復雜、不穩定和不可確知性,其行為也可能是盲目的,需要法律與契約的約束,同時法律本身也需要不斷地予以改進和完善。

      (四)機會主義假設

      按照威廉姆森的定義, 機會主義假設是指人們追求自身利益的動機強烈而復雜,往往借助于不正當手段隨機應變、投機取巧以謀取個人利益的行為傾向。機會主義假設論認為,人們“趨利”的思想與行為,如同市場的價格機制引導市場主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一樣會引導經濟主體與法律主體規避法律。以我國為例,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區因制定證券最低傭金標準的難度較大,所以僅規定最低傭金為經紀業務的成本價,而對傭金標準沒有做出量化標準。正因為沒有量化考核指標,有很多的客戶選擇去深圳、北京、上海等地開戶。筆者認為,在目前情況下,證券市場這種“趨利”的思想與行為,已超出法律限度,應盡快加以制止與規范,否則將會有更多的違法違規現象出現。

      三、法經濟學基本理論引導下的證券交易傭金制度的再完善

      (一)斯密定理

      斯密定理意指自愿交換對市場上的個人是互利的,也即“無形之手”定理。其基本內涵是:如果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唯一手段,那么毫無疑問,循著市場手段的自發調節,資源配置的最優是可以達到的。斯密定理揭示了市場經濟的作用。以斯密定理審視證券交易傭金市場,則不難理解1975年后的世界證券交易傭金制度由固定傭金過渡到浮動與協商傭金制度,是證券市場進一步市場化的必然結果。盡管市場機制也有自身的缺陷, 但其作用不容忽視。我國目前A股、B股、證券投資基金的交易傭金還存在最高上限規定,國債現券、企業債(含可轉債)、國債回購以及今后出現的新的交易品種,其交易傭金標準要由證券交易所制定,則可使證券交易獲得更大的發展。

      (二)規范的霍布斯定理

      規范的霍布斯定理倡導國家通過建立法律結構,使私人協議難以達成所造成的損失最小。其認為用國家的公力救濟取代私力救濟更能帶來規模經濟效益。規范的霍布斯定理告訴我們,需要國家法律與制度解決有限理性假設、機會主義假設前提下存在的問題。證券公司及證券投資者的盲目行為,需要法律與制度的規范,同時法律本身也需要不斷地予以改進和完善。相比較美國《1934年證券交易法》對交易傭金較為具體的明文規定,我國《證券法》只是整體對證券交易的收費做了原則性規定。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四十七條還規定證券價格不適用該法,而我國證監會、原國家計委、國家稅務總局于2002年的《關于調整證券交易傭金收取標準的通知》,雖明確規定是根據《價格法》制定了該《通知》,但其層級較低,且有下位階法違背上位階法之嫌。筆者認為,證券交易傭金具有顯著的價格機制特點,具有《價格法》規范的可行性與必要性。在市場一體化的今天,應將證券交易傭金及時納入到《價格法》的規范范圍,才符合市場機制運行規律和價格運行規律。

      (三)科斯定理

      科斯第一定理稱為實證的科斯定理:若交易成本為零,無論權利如何界定,都可以通過市場交易達到最佳配置。科斯第二定理稱為規范的科斯定理:在現實交易成本存在的情況下,能使交易成本影響最小化的法律是最適當的法律。科斯認為,只有當政府矯正手段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和較高的收益促成有關當事人的經濟利益改善時,這種矯正手段才是正當的。毋庸質疑,自由競爭原則、效率原則等確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則,再通過《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價格法》等法律的互動,是證券交易傭金市場改進目標的路徑。

      (四)波斯納定理

      波斯納在《法律的經濟分析》中提出,如果市場交易成本過高而抑制交易,那么權利應賦予那些最珍視它們的人。其認為,法律制度在運行中能夠給當事人帶來收益和成本。波斯納定理可運用在證券交易傭金管理制度上。我國三部委于共同出臺的《關于調整證券交易傭金收取標準的通知》(2002)及中國證券業協會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證券公司客戶服務和證券交易傭金管理工作的通知》(2010)規定,證券公司向客戶收取的證券交易傭金應當以證券經紀業務服務成本為基礎。證券公司向客戶收取的傭金(包括代收的證券交易監管費和證券交易所手續費等)不得低于代收的證券交易監管費和證券交易所手續費等,這些規定表明法律力求創造充分、公正的競爭環境,避免傾軋、無序的、不正當的競爭。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法都禁止低于成本的不正當競爭,將證券交易傭金在某些方面通過政府指導價和定價的方式對交易成本加以確認,對市場的扭曲加以矯正,將權利賦予那些珍視市場合理競爭規則和法律的人,并運用《價格法》等法律手段來加以保護,并隨著現實發展不斷將法律加以完善,是應當在以后的實踐中予以堅持的經濟與法律思維。

      參考文獻:

      ①蔡晉.省略/

      jingjifaxue/2010-08-28/7762.html.

      2010-08-28 09:08:19

      ③馮玉軍. 法經濟學范式研究及其理論闡釋[J]. 法制與社會發展,2004,(01):31―44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亚洲男人的天堂| 亚洲高清免费视频| 亚洲爆乳成av人在线视菜奈实 |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千人斩|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导航|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 亚洲理论精品午夜电影|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 亚洲av无码电影网| 亚洲美国产亚洲AV|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址|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久久影院| 国产亚洲精品b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不卡在线亚瑟|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DV |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艺术|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日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