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科學技術的功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機械工程 測試技術 創新能力 本科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a)-0154-02
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涉及范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到了各個學科領域,探討新理論,研究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是現代測試技術總的發展方向[1]。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是一項在不斷完善與發展的先進科學技術,相應的教學內容也具有發展性與不定性。任課教師一定要緊跟學科與學術發展動態,積累大量的文獻資料,才能保證教學內容的及時更新,構筑扎實的專業基礎,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由于《機械工程測試技術》課程是機械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歷年來該校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的多個專業都將其作為本科專業課程。該課程對于構筑機械類本科生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拓寬研究思路、提高本科生培養質量,為進一步學習、研究和處理機械工程技術問題打下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1 教學內容
針對我校人才培養定位,我們在教學內容上進行科學安排和合理調整。教學內容安排上首先介紹現代測試技術發展態勢,討論機械工程測試技術發展的現狀、特點及趨勢;隨后介紹機械工程測試技術的共性知識和各種傳感器所依據的定律和效應,重點分析基于傳感器的各種基礎效應,使學生對傳感器有全新理解;然后對智能傳感器進行了全面介紹,包括智能傳感器的結構與系統、智能傳感器的功能特點、智能傳感器中的軟件、設計與制造等;最后重點介紹近年來出現的幾種新型傳感技術,如磁流體傳感器、生物傳感器、MEMS系統、機器視覺、無損檢測、多傳感器融合等。整個課程體系的設置把握了重點、難點和新技術的動態,以機械工程測試技術基本概念和原理為基礎,以傳感新效應、新原理、新技術為重點,同時將傳感與信息處理結合起來,使學生對信息處理這一抽象理論知識能有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由于上課學生涉及多個專業,根據學生背景增加與專業相關的交叉學科的部分內容,如汽車安全狀態監測、信息解耦、多信息融合、網絡化傳感、機器人控制等內容。此外,在教學環節上還設置了實踐環節,安排了自學內容和研究熱點問題,通過撰寫相關的課程論文,培養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和總結寫作能力,使學生掌握最新發展動向和國際前沿,培養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今后的論文選題和科研打好基礎。總體來說,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的設計與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具有基礎性、研究性、前沿性和行業性。
2 教學方法
開課學生對象主要為大二和大三學生,他們已經奠定了初步的知識結構,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在課程教學中教師的職責已經不在于傳遞知識,而更注重激勵思考,講授的重點應該放在科學方法論、教學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資料的方法、如何從事實中做出結論以及如何分析事實和綜合事實上。《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是一門工程技術類綜合性課程,涉及大量基礎理論知識及傳感技術研究進展的內容[2-3]。針對本科生的特點,我們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了改革,運用問題啟發式、發言討論式和項目驅動式等多種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啟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科研思路。
(1)問題啟發式。不能把問題啟發式教學簡單、片面地看成就是在課堂中多提問,而是多讓學生練習。教師的教學指向思考過程而不是答案,讓學生受到思維過程上的啟發。首先向學生介紹某一類研究專題或方向大致的研究內容與進展,然后根據具體內容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自己進行相關的資料收集、調查研究,構思研究方案,教師指導學生的研究方法,最后由學生設法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適度地啟迪、誘導學生的學習活動,鍛煉學生的理解判斷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如在介紹光電絕對編碼器時,首先讓學生了解它是一種角度編碼器,可以將角位移轉換成二進制編碼,方便與計算機連接,具有非接觸性、體積小、分辨率高、可靠性好、使用方便等特點。然后分別介紹絕對編碼器的二進制碼盤和循環碼盤,啟發學生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研討:為什么要設計這兩種編碼方案?各自的優點與不足是什么?如何設計一種新的編碼方案? 該編碼方案可解決哪些實際問題?
(2)發言討論式。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并針對這些問題展開小組或集體討論,再由教師作總結分析。這是一種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互相評價、互相完善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發言討論的形式,可以培養學生思考、語言表達與歸納總結的能力,引導學生在課程教學中由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參與,在此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4]。同時也促使教師不斷學習,了解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和學科前沿,教師的學術水平也會得到提高。我們在講授傳感器特性時,布置的一次討論題目是研究傳感器溫度補償方法。在討論過程中,同學們根據不同傳感器的特性談到了多種傳感器溫度補償方法。同學們也發現實際傳感特性往往與多種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壓力等)有關,因此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進行傳感器的多維因素補償。采用這種教學方式之后,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的從“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
(3)項目驅動式。從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入手,通過結合實際課題項目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根據講授內容,安排一些實際課題項目讓學生完成,或者直接讓學生參加到自己的科研項目中去,給學生創造科研實踐的機會,在科研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科研情感和提升科研素質。教師在必要時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同時授課時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納入教學之中,課程教學內容可以及時更新[5]。在《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教學中,我們十分注重將課程內容與教師具體科研項目結合。一部分學生參與了相關課題項目的具體研究工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發揮了主動性、創造性,使枯燥的公式推導和解題變成有趣的試驗過程,培養了研究能力,提高學習效果,起到了以科研項目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將科研項目和《機械工程測試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結合,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收到了明顯的教學效果,有一些學生已經申報了專利、發表了學術論文[6-8]。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項目驅動教學法對于解決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有著良好的補償作用,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個體的學習主動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科研創新的能力。
3 教學手段
教材是本科生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材的質量直接影響課程教學的有效性。目前,《機械工程測試技術》課程的國內可用教材眾多,教學基本上都以知識體系為順序。先講傳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性,然后依據不同傳感原理介紹幾類傳感器和相關應用,如電阻式、壓電式、電容式、電磁式、光電式傳感器等,一般還配有幾個簡單的傳感原理演示和驗證試驗,過多地強調了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我們精心選擇口碑較好的教材進行教學,并要求學生查閱相關文獻。此外,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科研成果,我們還編寫了補充講義,新增了近幾年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新發展。力爭使學生能系統地學習該課程,掌握機械工程測試技術的基礎知識,了解最新研究動態。根據講授內容,教師帶有關實物在課堂上展示,使枯燥的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根據講授內容,教師提出有關工程實際案例。以工程應用背景的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習效果;通過例題、習題和思考題的內容選編和精心設計反映傳感器技術在當代科技和工程實際與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為了增加課程信息量,我們還采用Flash、Powerpoint等多媒體應用軟件,設計開發了電子教案和網絡課件進行教學,借助Matlab、Proteus、Labview等計算機仿真軟件進行模擬演示和實驗驗證,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表現形式更為多樣,變粉筆黑板式教學為現代電子教學,使過去因沒有實物對象而抽象難學的內容變得具體、生動、形象。
4 實踐環節
近兩年,我們購置了一批功能更為齊全和先進的教學實驗設備,精心安排了一批實驗項目,將原來單純傳感器原理驗證性實驗改變為與現代檢測技術相結合的研究性實驗。鼓勵學生參加教師或企業的科研項目,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對一些想學習興趣濃厚、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利用畢業設計的形式進行深入研究,結合課程知識的學習,完成一個測試系統的設計和實現。同時,開放教學實驗室和科研實驗室,鼓勵學生結合課程知識申報校級大學生創新項目、參加社會實踐和各類學科競賽,開展DIY電子設計制作等,并將這些活動的成果作為課程成績的考核,建立起以全面發展為導向,以能力考核為重點,多元化的學業評價體系[9]。此外,利用假期學校組織教師開展“千名教師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活動的契機,由任課老師帶領學生進入企業實地考察、現場學習,與企業開展合作,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同學們在活動中能很快發現課堂知識在企業中的實際運用,而且一些老師回來以后有了很多的好想法、好點子,也會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這樣的實踐形式,不僅為師生們提供了服務社會的機會,也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提高了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5 結語
《機械工程測試技術》在機械類相關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探索表明,要教好這門課,必須及時地補充更新教學內容,采取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加快教材和課件建設,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重視實踐環節的組織與實施,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基本理論,培養創新能力,為今后的專業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岳春生,許寶慶.淺談工業儀表及關鍵測試技術的發展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10):26-27.
[2] 王保建,劉吉軒,陳花玲.“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下的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4(5):120-123.
[3] 徐琳,李伯全.“機械工程測試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現狀[J].中國電力教育,2014(29):49-50.
[4] 王杰.討論式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以液壓系統故障診斷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4(46):220-222.
[5] 劉韻璇.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淺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3,10(22):155-156.
[6] 王翠,王中任,張振華,等.車削工件表面粗糙度在機視覺測量裝置的設計[J].裝備制造技術,2012(7):46-47.
[7] 王鵬飛,王中任,秦凱歌,等.基于機器視覺的積屑瘤在機監測的實驗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12(7):4-5.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課外活動;功能;作用;強化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0-0080-01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強化課外活動的研究,將其視作整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課外時間與空間得到充分利用,為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可從以下四方面著手開展信息技術課外活動,強化其功能的發揮。
一、將課外活動打造成信息課堂的加長版
信息技術一堂課教學時間只有40分鐘,對于初步接觸計算機網絡的學生而言,要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全掌握所學內容具有一定難度。而借助課外活動,發揮其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功能,是提高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一條捷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將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對于課堂上難以完成的一些內容,教師可以結合課外活動進行補充和鞏固,達到課內、課外相結合共同提升教學成效的目標。例如,在頁面設置及文檔處理等內容的學習中,部分學生因為學習理解能力滯后,在課堂上沒能全面掌握,學習上出現了一些瓶頸。對此,教師可在課后組織學生進行專題研究活動,針對頁面設置的方式、文檔處理中的字體字號及行間距、字間距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幫助學生更加全面準確地掌握這些內容。這對學生全面完成學習任務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可見,針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一些難點問題,教師如果在課堂上無法全部解決,就可以在課外活動中予以統籌,讓信息技術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連貫起來,從而推動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二、將課外活動打造成趣味培養的加速器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這一理念在教育界深入人心。很多教師在教學改革過程中都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重要抓手,信息技術學科教師也應如此。教師如果將信息技術課外活動的作用發揮出來,引領學生進入信息技術的神奇世界,讓他們領悟到信息技術對人類生產生活以及文明進步等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那么就會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積極性。在信息技術課外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進一步拓展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向學生介紹當前世界范圍內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如信息技術在航空航天科技方面的運用,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重要性產生全新認識,讓學生意識到現代社會成員必須擁有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才能與社會的發展同步,從而增強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緊迫感。在介紹信息技術運用成果環節,教師可向學生介紹生活中一些改善人類生活條件的信息技術產品,如智能家電、智能手機甚至智能住宅等,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明顯的作用。
三、將課外活動打造成能力提升的抓手
素質教育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信息技術學科,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目標更加明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雖然能夠對學生起到啟發引導的作用,但很多時候還需要學生在課后對知識進行鞏固和強化。因此,教師要注重發揮課外活動的作用,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能力。例如,機器人教育在許多學校開展得如火如荼,學校除了添置必要的設備之外,更多的是鼓勵學生進行深入研究。從機器人的組裝到下載安裝程序,甚至編寫簡單的程序等,都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索,將自己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能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提升。在課外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去做,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空間,讓學生負責整個活動的內容安排、制訂進度計劃及分工協作計劃等。
四、將課外活動打造成聯系實際的訓練場
信息技術教師應充分結合生活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活動,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強化學以致用,讓學生在運用學習成果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比如,在教學電子表格之后,教師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運用,幫助家長記錄每個月的收入與開支情況,運用統計和篩選功能分析每個月開支的組成部分及具體金額,并對不同月份的同類型開支進行比較,從而制訂更加科學合理的家庭收支計劃。這樣做,充分顯示出信息技術學習成果對生活的服務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動力。另外,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將信息技術學習成果運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比如,無論是英語小報還是文學社團刊物,在編排過程中都需要用到信息技術,所以,教師可指導學生對運用信息技術設計與編排報刊進行研究。這充分體現出信息技術學習成果的轉化與運用,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力和素養有積極的作用。
五、結束語
信息技術教學應當強化課內、課外的結合,既重視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又注重發揮信息技術課外活動對教學效果的促進作用。教師要結合教學重難點,發揮信息技術課外活動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功能,在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強化能力培養和學以致用,全面彰顯信息技術課外活動的重要性,更好地推進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血液稀釋;異位妊娠;產婦;失血性休克;搶救
[中圖分類號] R45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12(b)-031-03
The effect of acute hemodilution on the circulation and the blood coagulation in the hemorrhagic shock operation for pregnant and pregnant women
GUAN Kai-hua , DENG Qun-bo , DAI Jing-hua ,LIU Dong-yan,QIN Yan-fen,LIANG An-wei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echi of Guangxi, Yizhou546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Explore the effects of acute hemodilution on the circulation and blood coagulation in the hemorrhagic shock operation for pregnant and pregnant women. Methods:50 pregnant and pregnant women with hemorrhagic shock were recruited. They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ⅠControl group,ⅡAcute normvolemic hemodilution (ANH) group. The 25 patients of group Ⅱ were pressurly infused in RLS and 6% HES , altogether 15~30 ml/kg ( crystalylloid liquid: colloidal liquid=1∶1) through vena jugularis interna during the 15~25 minutes between anesthesia and operation, so that the blood volume would be restored quickly. The patients of the control group(I) were treated the same as the second group except the hemodilution. Then a close observation was made on the change of blood flow mechanics, Hct, Hb, PLT, blood transfusion amount, and blood coagulation inside and between the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Results:At the time point T1, when the hemodilution was finished, the vital signs of the patients of gro colloidal colloidal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at time point T0, when patients entered the operating room(P<0.01), which shows that the vital signs of the patients are relieved obviously(P
[Key words]Hemodilution; Ectopicpregnancy; Pregnant women; Hemorrhagic shock; Rescue
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各種節約用血技術應運而生。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釋(acute normvolemic hemodilution,ANH)即是一種有效的血液保護措施,是指人工放血或急性失血時輸入外源性液體以代替血液,使血容量保持在正常范圍,它是美國官方推薦的幾種方法之一[1,2]。在減少圍手術期輸異體庫血、降低醫療費用和減少血源傳播性疾病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本文旨在研究ANH在孕產婦合并失血性休克圍手術期的應用對循環及凝血功能的影響,以評價其臨床應用的意義。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異位妊娠大出血患者38例,產后大出血7例,前置胎盤大出血3例,胎盤早剝大出血2例,50例孕產婦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年齡18~43歲,平均32歲, ASA[3]Ⅱ~Ⅲ級,體重(55.2±14.3)kg。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癥狀:煩躁不安、神情淡漠、伴有呼吸急促、面色蒼白,少尿或無尿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等表現,其中有部分為飽食患者。術前估計出血量700~3 500 ml,血紅蛋白70~95 g/L,血細胞比容25%~36%,血壓97~55/40~0 mmHg,心率100~160 次/min,5例剖宮產術前胎心音均有不同程度加快,≥160 次/min。所有病例均隨機分成對照組(Ⅰ組)25例(含剖宮產2例,產后大出血4例)和血液稀釋組(Ⅱ組)25例(含剖宮產3例,產后大出血3例)。
1.2 麻醉方法
入室后面罩吸氧,對于生命征尚可的患者(33例,休克代償期)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規消毒后于L2~3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麻醉。硬膜外用藥少量分次給予0.375%羅哌卡因。首次計量5~15 ml,麻醉平面控制在T8以下。對于神智不清、休克征明顯的患者(17例,休克失代償期)則采用插管全麻或局部麻醉。
1.3 血液稀釋方法
入室后兩組立即行中心靜脈置管,監測中心靜脈壓(CVP)及輸液,并以乳酸鈉林格氏液(RLS)10 ml/kg擴容。Ⅰ組于麻醉后、手術之前,在15~25 min內先后加壓輸入RLS及6%羥乙基淀粉(HES,200/0.5,德國費森尤斯卡比公司)15~30 ml/kg(晶∶膠=1∶1),使血容量迅速增加至約等于失血量(失血量經術前床邊B超和觀察陰道流血量估算),血壓不升時用多巴胺維持。術中失血以等量6%HES補充,根據稀釋后血Hct結合術中出血量,預計患者Hct<21%或Hb<70 g/L時輸同型異體血。對照組(Ⅱ)除外血液稀釋,其余處理同Ⅰ組。
1.4 圍術期監測和記錄
術中連續監測心率(HR)、收縮壓(SBP)、舒張壓(DBP)、中心靜脈壓(CVP)、心電圖(ECG)、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Ⅱ組患者分別于入室時(T0)、ANH完成即刻(T1 )、術畢(T2 )、術后24 h(T3)經肘正中靜脈采靜脈血測定血紅蛋白(Hb)、血細胞比容(Hct)、血小板數(PLT)、纖維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 凝血酶時間(TT)及凝血酶原時間(PT)。計錄術中出血量(以吸引瓶量+紗布稱重計算)、輸血量和術中尿量。Ⅰ組患者圍術期監測項目同Ⅱ組,采血時間點分別為入室時(T0)、輸血前(T1)、術畢(T2)、術后24 h(T3)。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0.0統計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內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同期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出血量和輸血量采用非參數秩和檢驗。P<0.05表示有顯著性差異,P<0.01表示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兩組患者年齡、體重、術前血細胞比容、手術時間及術者操作熟練程度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其中,5例剖宮產出生新生兒均正常,7例產后大出血患者均經其他方法止血無效,行子宮全切除術。
2.2 循環指標變化
血液稀釋后Ⅱ組患者在T1時點的HR下降,SBP、DBP、CVP回升較T0時點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P<0.01),顯示休克生命征明顯緩解;Ⅱ組T1時點休克生命征較Ⅰ組好轉,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2.3 Hb、Hct、PLT指標變化
稀釋后Ⅱ組Hb、Hct和PLT在T1時點降低,較T0時點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顯示血液明顯稀釋,不同程度輸入異體血后T2、T3均回升;與Ⅰ組比較,T1時點Hb、Hct和PLT降低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兩組Hb、Hct和PLT在T2、T3 時點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2.4 部分凝血指標的變化
T1時點Ⅱ組FiB顯著下降(P<0.01),APTT、PT、TT與T0相比顯著延長(P<0.01),TT延長在正常值范圍內(10~16 s),異體血輸入后T2、T3均縮短,見表3。
2.5 出血量及輸血情況
出血量Ⅱ組與Ⅰ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輸血量Ⅱ組明顯少于Ⅰ組 (P<0.01);Ⅱ組晶、膠體用量明顯比Ⅰ組多(P<0.01),見表4;兩組尿量及術后并發癥無顯著性差異(P>0.05)。
3 討論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每年用血量高達800噸,血源日趨緊張,而傳統的異體輸血存在著發生免疫反應和傳播病毒性肝炎、愛滋病等傳染性疾病的危險。因此,節約用血,推廣血液保護技術是當今醫學發展的要求,其中ANH作為血液保護的有效方法之一,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實踐。
我們所處的河池市地處廣西西北部大石山區,交通不便,醫療衛生資源缺乏,許多孕產婦大出血起病急、出血量大,常伴有急性休克癥狀,須立即補充血容量和手術治療,但常存在血源獲得困難的問題,尤其在邊遠山區及基層醫院更為突出。
6%HES(200/0.5)是一種中分子量的血漿增量藥,血液稀釋效果顯著,其擴容效應是1∶1,可達到約8 h的循環穩定效應。應用中分子量HES進行血液稀釋后,能有效發揮其滲透活性,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使術中保持了血容量等容的狀態。血液稀釋后,不同程度降低血黏度與血細胞比積,對血液動力學產生有益的變化,減少了術后貧血發生率及對異體血的需求,可增加微循環灌注及預后凝血機制障礙,可使術中失血丟掉的紅細胞等有形成分減少[4,5]。
目前,ANH所面臨的最大難點是因血紅蛋白降低而致血液攜氧能力下降,及由此帶來的組織器官低氧。但是研究表明,麻醉后的健康患者在Hb降到60 g/L時,循環穩定,無低氧現象[6]。人體血液具有在低血紅蛋白情況下的代償儲備功能,在機體血容量和血液量足夠的前提下,血液即可向組織提供足夠的氧,同時血液稀釋后,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心排血量增加,必然使組織灌注量改善,在一定限度內HCT不低于20%,不會發生組織及心肌低氧[2,7]。本文Ⅰ組患者圍手術期Hct、Hb均未低于上述水平,而且擴容量充分,術中循環功能指標維持穩定,所以是安全的,術后患者恢復良好。
血液稀釋對凝血功能的影響主要是各種凝血因子受到不同程度稀釋的結果。研究表明,只要能保持PLT>50×109/L,其他凝血因子不低于正常水平的20%~30%,FiB不低于0.75 g/L即能滿足凝血需要[5]。本研究中血液稀釋后,PLT、FiB雖顯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上述水平。APTT、PT顯著延長(P<0.01),但均小于上述指標。因此, ANH后雖然傳統實驗室凝血指標(PLT、Fib、APTT、PT)變化明顯,但仍能滿足機體的凝血需要。
本文觀察到兩組出血量無顯著性差異,Ⅰ組和Ⅱ組術中不同程度輸入了新鮮血,但Ⅰ組輸血量明顯少于Ⅱ組(P<0.01),由于晶體液很快轉移至第三間隙[2],因此,術畢及術后24 h兩組Hb、Hct差異并無顯著性(P>0.05)。說明將ANH作為一種血液保護措施,以減少異體血的輸注、節約庫血用量在一定限度內是可行的,同時也降低了由輸血帶來的其他傳染病的風險[8]。但是,有部分孕產婦患者出血量相當大,何時補充異體血應充分掌握時機,ANH 還不能完全取代異體輸血。
綜上所述,采用ANH搶救孕產婦失血性休克,可使患者循環穩定,氧供充分,內環境維持相對穩定;對機體凝血功能有一定影響,但是對臨床影響甚微,這與許多文獻報道一致;同時,ANH能部分保護血小板功能。因此,在一定限度內ANH用于搶救孕產婦失血性休克是安全有效的,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Dmbra MN,Kaplan DK.Alternatives to allogeneic blood use in surgery: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 and preoperative autologous donation[J].Am J Surg,1995,170(6A Suppl):49S-52S.
[2]田文智,高崇榮,黃煥森.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釋的研究進展[J].廣東醫學,2007, 28(7):1183-1185.
[3]莊心良.現代麻醉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792.
[4]Mortelman Y,Merckx E,Van Nerom C,el al.Effect of an equal volume replacement with 500 ml 6% hydroxyethyl starch on blood and plasma volume of healthy volunteers[J].Eur J Anaesthesiol,1995,12(3):259-264.
[5]沈錦春,徐建國.圍術期輸注6%羥乙基淀粉溶液和復方乳酸鈉對血液動力學和酸堿平衡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4,20(11):653-656.
[6]ASA task force on blood component therapy.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lood component therapy[J].Anesthesiology,1996,84(12):732-747.
[7]宣燕,鄭宏,王江.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釋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5,28(05):472-474 .
[8]屠偉峰,戴建強.急性等容血液稀釋及其病理生理學效應[J].實用醫學雜志,2003,19(3):222-223.
關鍵詞: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示范教學中職學生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教學方法的選擇決定了學生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形成綜合能力的程度。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筆者根據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的特點,堅持理論聯系實踐,采用示范教學進行教學,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
一、應用示范教學法教學的流程
示范教學即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讓他們先認識、再模仿,而后應用,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逐漸由“學會”轉化為“會學”,達到自我提高的目的。在示范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能力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1.做好示范教學前的準備工作
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準備好材料、教具等。如“實訓九――照明電路配電板的安裝”這一課,課前需準備好電度表、閘刀開關、熔斷器、雙聯開關、白熾燈、插座、導線等材料和電工工具,并做一塊樣板。上課時教師先向學生展示做好的樣板,同時出示其安裝流程圖,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示范操作前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注意,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2.用規范化的動作示范操作
課堂的教學效果主要以學生能否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來衡量的。示范教學是使學生感知照明電路配電板的安裝的關鍵過程,學生通過眼、耳等來感知配電板安裝要領、步驟和注意事項,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是學生感知、記憶的對象。因此,在示范過程中材料的準備、安裝的流程、電路的調試、操作的姿勢等都將直接影響學生的認知。所以,教師的操作示范一定要正確規范,注意講述與演示的有機巧妙結合。例如,筆者在演示照明電路配電板的安裝時,邊示范邊講解,包括電氣元件的位置確定及固定,開關的正確使用方法,導線的去絕緣及成型和連接、布線等等。講解示范時注意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使學生深切感到專業理論知識的實用性和具體化。同時,教師要求學生養成邊看、邊聽、邊思考、邊記錄的良好習慣,學會學習。
3.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
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性,讓學生在親身的實踐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只有這樣的學習方法,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的各種能力與素質在實踐中得到培養和提高。如在上“實訓九――照明電路配電板的安裝”一課時,筆者在結束示范后,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對每個小組下達任務書,讓學生分組領取操作所需的材料。在實訓過程中,要求每個人獨立完成操作。在學習過程中,組內學生互相討論,共享經驗,從而提高每個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增強他們的專業技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樹立起自信心。
4.成果展示,教師做好點評與總結
學生操作完畢后,每組選派代表上臺展示成果,并簡單介紹心得體會。此時,教師應該向學生投以熱情、信任和鼓勵的目光,增加學生的信心和勇氣,消除其緊張感。在展示過程中,教師要鍛煉學生的膽量,鼓勵學生,要求學生用洪亮的聲音,并且面帶微笑,簡明扼要地介紹,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然后學生根據評分表對每組進行評分,使各組之間展開操作交流。
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注意多鼓勵、多表揚。對發現的典型性問題和普遍性問題,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進建議,強調操作關鍵和技巧,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應用示范教學法教學取得的成效
1.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的觀察,教師的言行舉止都落入學生眼中,使學生耳聞目睹,親自獲得具體的直接經驗,并且得到深刻的感性認識。同時,通過現場操作,幫助學生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學習了教師的直接經驗,為以后的技能課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興趣是一種內在力量,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之一。在示范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分組學習和上臺展示,使學生對學習專業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3.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示范教學通過師生互動,加深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在心理上、情感上的溝通,激勵了學生的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啟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通過小組內成員間的分工配合和不同小組之間的操作交流,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4.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示范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電工技能一些最基本的操作要領,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從學生的學習和就業情況來看,一些企業對電子電工專業學生的素質要求,除了操作技能外,尤其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語言表達能力就是其中之一。示范教學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上臺展示的機會較多。通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應用示范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1.講解示范時目的要明確
講解示范時要有明確的目的,應根據教學任務、內容、要求、教學步驟以及學生的思想、技能等,加強針對性。例如,在學習配電板安裝時,教師應重點講解電氣元件定位與布線等動作要領和需要注意的問題,要求學生注意教師示范的動作,使學生明確聽、看的任務,把注意力集中到電氣元件定位與布線的主要方面。
2.講解示范時語言要通俗易懂、簡明扼要并富有啟發性
教師講解要突出主題,講得簡要、聽得明白,易于學生理解、接受,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講解的效果。
3.講解示范時注意時間、效果、方向及位置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考慮講解、示范的合適時間、方向及位置。在教學開始時,教師應通過示范,講解操作的內容、要求、方法及注意點交待清楚。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具體情況隨時提出要求并給予指導。教師講解時應當選好操作示范的方向與位置,使學生能看清教師演示操作的全部內容和動作要領。
4.講解和示范要交替進行
如果教師只顧示范而忽略了對操作要領的講解,學生在學習操作時因不懂要領,對學習操作容易帶來很大的阻力。因此,講解和示范應有機結合。
總之,示范教學法在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的教學中,使學生的腦、眼、手同時參與學習,在參與中獲得知識,實現教與學的和諧共進。示范教學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學習興趣、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實踐操作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使學生達到愿學、樂學、會學、善學的境界。
參考文獻:
[1]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04.
[2]劉春生,徐長發.職業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文戰舜.創建電工電子示范教學,強化創新能力培
養[J].素質教育論壇,2007(68).
[4]孫進.淺議示范教學在舞蹈課中的作用[J].學園,2010(8).
摘要:本文通過一個真實的工程項目,來說明項目驅動教學法在《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中的具體應用。該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項目驅動教學法;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工程項目;項目任務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5-0004-01
《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是集知識和技能于一體、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既要學好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實際動手技能,同時還要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
項目驅動教學法是實施探究式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重視學生探究性學習,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己動手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從教師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適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由傳統的“主角”轉變為“配角”。從學生的角度來講,這是一種學習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生不再把學習當作任務.而是根據任務需要來學習。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尋求知識.學生由學習的“奴隸”轉變為學習的“主人”。這種教學模式比較適用于那些內容不確定、有多種解決途徑的問題以及實踐性較強的知識和技能的教學。下面通過一個真實的工程項目《家庭照明電路的安裝》來說明項目驅動教學法在《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中的具體應用。
1.展示情境,提出項目任務
教師出示實物:單相電能表、漏電保護器、熔斷器、日光燈、白熾燈、節能燈、開關、插座等元器件,并一一介紹其功能和使用方法,要求用這些元件組成簡單照明電路。具體任務要求:①可根據參考電路原理圖進行照明電路的安裝。②可以自行設計照明電路,元器件可以自選,但不可少于參考照明電路中的元器件,開關和插座的數量學生可以自選,日關燈和白熾燈的控制學生即可以選擇單控開關也可以選擇雙控開關。③照明電路的布局學生可以自行設計,但是要求布局合理,結構緊湊,走線合理,做到橫平豎直,整齊,導線避免交叉、架空線和疊線,導線變換走向要垂直,并做到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安裝的照明電路可以正常工作,并能排除常見的照明電路故障。
這種將學習目標用任務的方式提出,從任務中帶出相關的知識點和操作技能,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操作的主動性,對任務的完成起到很好的效果。
2.學生分組討論項目,明確項目任務,制定項目計劃
(1)組織學生現場參觀,收集資料,進一步掌握①交流電路的常識性知識;②安全操作規程;③常用電工工具和儀表的使用、維護和保養;④各種照明元器件的安裝和接線方法。⑤樹立職業意識,并按照企業的"6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質量管理體系要求自己。
(2)設計電路。
(3)制定項目具體行動計劃。
分組教學是項目教學法常用的模式,教師根據全班學生的基本情況,讓學生自由組合,然后教師再進行調整,指定項目組長,一般每組4-6人,每組好、中、差的學生學生搭配合理,培養學生小組協作和團隊精神,然后給每個組分配任務。
要注意的是,這一環節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如需要搜集哪一類資料。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料等,強調發展學生的 “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倡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和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
3.師生共同探究、合作,實施完成項目任務。
3.1 學生線路安裝。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關注學生安裝過程中的態度、注意力集中等非智力因素,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創新。老師還應多引導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交流討論,鼓勵能力較高的同學幫助能力較差的同學,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3.2 檢查與排除故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用肉眼觀看電路,看有沒有接出多余線頭,參照設計的照明電路安裝圖檢查每條線是否嚴格按要求來接,每條線有沒有接錯位,注意電能表有無接反,漏電保護器、熔斷器、開關、插座等元器件的接線是否正確。操作各功能開關時,若不符合要求,應立即停電,判斷照明電路的故障,可以用萬用表歐姆檔檢查線路,要注意人身安全和萬用表檔位。
4.展示項目成果,學生介紹交流
項目任務完成后,在班內舉行項目成果展示會,同時由學生對項目成果進行介紹交流,寫出工作總結。在此基礎上,由教師組織全體學生回顧在完成項目任務的工作中應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建構知識要點。指出在巡查中發現的問題,糾正未達到要求之處,給予集中講解、評講,并分析其原因,提出解決的方案;同時糾正一些不規范的操作,強調安全文明生產。
5.師生共同測評,評價項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