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流行的平面設計風格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工業設計;極簡主義;圖形
中圖分類號:TB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7304.2016.03.083
1極簡主義設計
極簡主義設計。極簡主義這個概念的提出是由德國的藝術大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提出來的的,旨在強調用簡潔明了的形式來表達設計的目的,極簡主義推崇的是形式的簡約、原材料的少量化、在同樣的美學標準、美學訴求下,用更少的表達手法來完成藝術語言的傳遞,是一種以簡勝繁的設計風格。由于極簡主義所帶來的簡明有力的視覺傳遞模式,使得極簡主義設計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著強大的生命力,為當下高速快捷的生活模式提供了相適應的視覺體驗。
2極簡主義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
2.1文字設計
通過精心的文字設計,往往可以讓文字在更簡短的幅面內展現更多的含義,且兼具美觀和高效的特征。文字的設計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方面是字型的極簡化設計,二是文案的極簡化設計,三是縮略語的普遍使用。字體的變形設計是平面設計的一個重要方案,精心設計出來的藝術字體往往能夠給受眾眼前一亮的感覺,傳統的字體設計通常會用到金屬色、疊加繪畫作品、與花鳥魚蟲相結合來變形等繁復的技法,而極簡主義的字體設計通常使用單色或雙色,以扁平化的形式對字形進行加工創作。文案是平面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平面設計特別是廣告設計當中,文案的內容需要簡潔有力,字數過多往往會造成信息傳達的不可靠,其原因在于,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使得現代人的閱讀習慣變得喜歡“跳躍”過多的字數會讓受眾選擇不去閱讀,即便內容豐富有趣。因此,文案可以選擇簡潔有力的詞語來表達平面設計整體的思想。例如著名的電信與移動的商戰廣告設計,文案各自用了“不能更低”和“可以更低”來表現其價格措施,一目了然。縮略語。縮略語是隨著文化發展而逐漸得到認可的一種語言形式,其來源于英文的首字母縮略。如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就省略介詞,簡稱為ISO,省去了冗長的拼寫,節約了版面,且表達更加直觀方便記憶。在上個世紀,縮略語的這種表達還飽受文學大師的詬病,但隨著網絡的興起,文字的包容性越來越大,縮略語的使用也逐漸成為了一種潮流。
2.2圖形設計
人們通過繪畫、攝影、剪紙等平面藝術表達情緒、寄托情懷,使得平面圖形逐漸有了一定的指代含義,一些符號往往有著多重語言才能表達清楚的復雜含義。例如紅色的絲帶,在不同場合有著不同的作用,在抗震救災的現場,紅色的絲帶圖案是對于心理援助的指代,而在日常公益廣告上,紅色絲帶又是對于HIV攜帶者的關注。圖形的力量是強大的,其表達的信息準確而又豐富,是人類賦予其的約定俗成的共識含義,有著跨越語言的巨大力量。圖形設計的極簡化表達有著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符號的運用,另一方面是扁平化設計[1]。符號的運用。在平面設計領域,不同的平臺對于符號有著不同的需求,符號的重要程度與受關系,特別是公路廣告,受眾目光能夠在設計產品上停留的時間很少,因此就需要有符號給予受眾簡潔有力的視覺沖擊。扁平化設計。扁平化設計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一種設計形式,由谷歌公司在2008年首次提出,是極簡主義在藝術設計領域的體現,扁平化設計旨在去除一切冗雜的裝飾,只追求圖形本身。對于傳統繪畫追求的透視、結構、漸變、光影等都不去考慮,谷歌公司作為扁平化設計的先行者,其產品Android5.0就采用了扁平化設計,logo圖形直觀的表達了其各個應用的功能,具有很好的指向性[2]。
2.3色彩的極簡化應用
在極簡風格看來,傳統繪畫仿生所用的漸變、光影等技法都是多余而冗雜的裝飾,極簡化的用色往往使用純色來表達。色彩所表達的含義意境是約定成俗的,運用色彩原理和色彩心理學,設計師可以很好地用簡潔的色彩來表達其中心思想。極簡化的用色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背景的極簡化,二是設計插畫的極簡化。背景的極簡化。西方繪畫講究雕刻入微,畫家甚至可以通過背景中一面鏡子里反射的人影而一舉成名,中國國畫中的背景則是追求意境美的留白,但同時也是濃墨淡彩的細細雕琢,平面設計中的極簡化背景則是只考慮色彩的指代意義,不去過多雕琢,初春用薄荷綠,喜慶用紅色,女性主題用粉色,背景往往是大面積的純色或是兩種顏色的相撞,省略掉一切會影響主體描繪對象的顏色元素。主體用色的極簡化。UI設計、VI設計、平面插畫等多種平面設計應用對于主體的用色有著簡約化的共同認知,一方面是由于簡約化、扁平化的設計有著形象而新穎的視覺觀感,鮮明的色彩和有力的對比沖擊能夠為觀眾帶來視覺刺激,加深產品印象;另一方面,簡約化的用色省去了設計師的配色時間,能夠為設計師節約更多的工作時間。
2.4平面設計構圖的簡約
無論是網頁設計還是海報設計,平面設計都需要考慮到構圖,構圖是否合理會直接影響到受眾第一時間所關注到的。平面設計的作品往往有著極為豐富的素材資源,極簡主義的平面設計所考慮的構圖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將多種資源的元素風格一致化,避免文字與插圖的雜亂無章感。以網頁設計中的單頁廣告為例,配圖內容是吸引觀眾看到設計內容的先決條件,而文字則是信息傳輸的第二條通道,對圖片內容起到說明解釋的作用,文字的構圖或是打散結構后地表式環繞,或是半包圍橫陳,或是時下流行的彈幕式排列,都不能夠與主體圖片距離過遠,否則就喪失了整體感,極簡主義也提倡用嵌套、排列的方式將文字做形成造型與主體圖片相呼應,而非對文字本身添加貼圖、陰影、立體效果[3]。
3結論
極簡化的設計風格是時展的產物,設計師們需要研究極簡化設計風格的精髓而創造、設計出自己的作品。設計師們想要設計出來好的極簡化平面設計作品,除了學習和欣賞大師名作之外,日常的素材積累和眼界的開闊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參考文獻:
[1]楊曙光.平面設計中極簡主義風格的表現手法[J].大舞臺,2014年11期.
[2]王夢涵.試論平面設計中極簡主義風格的表現手法[J].現代企業教育,2014年18期.
關鍵詞:網絡媒體;平面設計;風格;特質
網絡媒體作為以互聯網為主要載體的媒體形式,以網站為基礎,包括了視覺設計、支撐技術、社會化聯系以及網絡媒體公司本體等多方面的內容,在理念與技術創新、社會化交互等方面有著鮮明的特點。作為外在表現之一,網絡媒體的設計理念與風格也有著自身特點,這與其內在特質密不可分。
1網絡媒體平面設計風格舉例
網絡媒體設計以網頁設計為基礎,包括了網站策劃、網絡動畫、電子雜志、移動應用以及相關程序開發等多種形式。網絡媒體設計屬于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范疇,具有設計與技術的雙重屬性。網絡媒體設計在版式、用戶交互、視覺符號等諸多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特點,成為數字媒體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根本上說,網絡媒體的平面設計風格是同種類印刷品的延續,比如公司網站的設計風格首先要遵從公司VI手冊指定的標志、色彩、輔助圖形使用規范,和公司宣傳印刷品一樣,要使用一些象征性的圖片,以表達企業文化與特質。另一方面,由于傳播媒介和顯示設備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油墨轉化為像素的同時,網絡媒體依賴于超鏈接手段的超媒體閱讀方式較之印刷品的線形閱讀流程也有了較大的改變,這必然也會影響到視覺設計風格。比如網絡媒體設計一般強調主菜單導航和分級頁面構建,因此首頁設計風格一般呈現集合性、模塊性;二級、三級頁面則逐步向具體內容展示靠攏。
Facebook簡約的藍白風格也已成為社會化媒體網站的色彩標準。除了視覺形式,Facebook圍繞用戶的菜單設置也體現了社會化媒體的精髓:注冊與登錄模塊、用戶的信息、用戶的圈子、用戶關注的內容等等,網絡與人的關系在這套菜單設置中可窺一斑。Facebook還針對公司團體設定了相應的公共主頁,與私人用戶形成“信息傳播主體與粉絲”的一對多關系,完成了用戶的二次聚合。公司主頁包括公司識別信息、主題圖片、相關介紹等基本內容。除此之外,針對每個公司的不同情況,精選出特殊模塊單獨放置在頁面底部,形成專題,比如粉絲數量(likes)、重要事件等等。較之官方網站,用戶在這樣的頁面中更能直觀的感受到公司文化的影響以及與自身與公司之間的關系,公司形象更為鮮活。總的來說,Facebook打造的社會化媒體信息模式較之官網內容的繁密和搜索引擎的簡潔有著別樣的意義,形式和內容在此有著完美的統一。
Twitter界面設計師維克托?洛倫克(Vitor Lourenco)為該網站設定了簡潔而不失藝術細節的視覺風格,打破了以“純色背景、拒絕裝飾”為代表的高訪問量網站的設計法則。對于以Twitter為代表的微型博客而言,在發帖文字數量受限的同時,于視覺變化上卻獲得了一定的釋放。網站背景中的平面插畫以及類型各異的小鳥標志讓這類網站距離用戶更為貼近,在時下流行的微博型網站中幾乎都可以找到這種輕松的設計風格。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不斷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平面設計風格也蔓延開來,在不同終端形成了各自穩定、延續的視覺特征。一般來說,移動媒體的界面設計更加簡潔,適合手指操作。較為常見的方法是在固有網頁鏈接內容的基礎上整合頁面,精簡模塊,都做指引性信息,過多的具體內容交給深層鏈接或者外站鏈接。有些APP應用甚至顛覆了傳統網絡媒體的內容展示形式,比如一款名為idaily的iOS應用,一改滿是超鏈接的“大而全”形式,轉向每天只推出一幅精彩照片與配圖故事,其吸引力不降反升,這與網絡媒體的海量信息選擇有關。當信息數量到達一定的限度,少而精的獲取信息反而是明智之舉,畢竟作為當今社會的讀者來說,其自身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可以真正關注一件事情已經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除了視覺風格,典型公司具備的卓越行業洞察力也將成為網站設計的內容與結構策劃的參考標準。
軟件公司Adobe在官方網站中較早提出了“解決方案(Solution)”的概念,在單純的產品列表之外優化定義了公司產品的行業屬性。“面向需求、給出解決方案”是Adobe網站架構不斷更新的指導思想。在最新改版的網站中,Adobe將數字媒體與桌面出版行業劃分為商業需求(business need)和行業(industry)兩大部分。每個部分又包括了數字分析(Digital analytics)、媒體間廣播(Broadcast)、數字出版(Digital Publishing)、教育(Education)等多個門類,引入了云營銷概念(Adobe marketing cloud)概念。在這份解決方案列表中,Adobe公司將個人電腦、平板電腦和手機等多樣終端統一對待,體現產品的無縫連接特性。在當前的富媒體時代,廓清媒體本質、整合媒體資源與優化媒體感受成了每個創意與設計者不能回避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典型公司給出的答案將極具價值。
總的來說,以Twitter、Facebook、Adobe為代表的典型IT與互聯網公司所體現出的視覺形式與行業分析是同行設計的重要參照,代表了網絡媒體主流設計方向和默認標準。
除了網頁設計類型,網絡媒體公司及其所代表的數字文化已經成為了一種時代性的潮流,其影響力不可避免的要波及到更多的設計層面。以標志設計為例,在LogoLounge網站的《2012年標志設計趨勢報告》中,符號集群(Icon Clusters)、透明疊加(Transparent Links )、虛實結合(Selective Focus)等類別都具有典型的數字媒體特征,體現在電子屏幕化的色彩表現(半透明、純色和漸變色)、像素化圖形、線條以及抽象概念表達等多個方面。
2網絡媒體內在特質分析
通過案例研究,網絡媒體平面設計風格具有獨特性,即便拋開數字技術的支撐,其平面設計風格的特征依然清晰可辨。可以說,包括網絡媒體公司與領導者的典型特質在內的諸多因素對其設計風格的影響是決定性的。
網絡媒體個體往往有著統治性的絕對影響力,也可以稱之為典型影響力。典型網絡媒體公司簡單的名稱往往承載著深厚的科技、社會與人文內涵。如搜索網站谷歌(Google),其名稱早已上升為代表搜索行為的動詞。再以社會化媒體網站Facebook為例,短短幾個字母讓用戶趨之若鶩,他們不在乎是誰打造了這個社會化網站帝國,也很少了解哪些技術支撐起這個網站。Facebook不只代表著公司的名稱,也不僅僅是是社會化媒體的“帥旗”,更是揭示了網絡的互聯本質――人的互聯。社會化媒體業界有一句流行語:“Facebook就像一條大河,我們只要做里面的大魚就可以了。”除非新技術驅動的時代到來,否則面對這些獨一無二的名稱,網絡媒體行業中其他人能做的不再是超越,而是承認與追隨,模仿者中可以分得一杯羹的也寥寥無幾,這與很多傳統行業有著很大的不同,其具體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IT與網絡媒體公司的領導者的創新人格魅力是行業絕對影響力的重要支撐。比如,蘋果公司創始人斯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1955-2011)即便在被公司解雇的時期也沒有停止探索,重新創立NeXT電腦公司,研發積累了多項新技術,為重返蘋果并成功帶領公司轉型奠定了基礎。蘋果產品研發一度貫穿著“what’s not a computer (不是電腦的電腦)”的理念,這也成了一種近似于偏執的創新口號。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早在1995年就早已預言了數項科技發展趨勢,比如智能手機、屏幕觸控技術、云計算等等,即便很多技術沒有在微軟公司實現,但領導者的洞察力和創新力讓人贊嘆,這也是微軟帝國的精神基石。和網站名稱一樣,各大網絡媒體公司的創始人或領導者的名稱也帶有極強的典型性,如同在IT業界塑造出來的一幅幅帶有濃厚個人主義色彩的英雄形象。在Adobe公司的創始人約翰?沃諾克(John Warnock)退休的時候,喬布斯曾說過:“他是我愿與之打交道的創新者。他走以后,留下的只是一群西裝革履的家伙,Adobe公司也變成了垃圾。”言辭雖偏激,卻體現了網絡媒體這個行業領導者魅力所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其次,在眾多創新類別中,技術創新是網絡媒體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這種面向技術金字塔尖的淘汰模式使得典型網絡媒體大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成為一時流行之選。Facebook的F8開發者大會所代表的開放性平臺就是例證。該平臺匯聚了數以萬計的公司與個人參與到程序開發,這種人才匯聚成就了Facebook在技術層面保持著“典型性”,代表了公司站立在高科技產業的制高點。
最后,用戶也是造就網絡媒體典型影響力的重要一環。網絡媒體有著強烈的“圈地”屬性,即吸引并留住用戶,增強用戶粘度。一旦吸引了絕對優勢數量的用戶,其他后繼的同類產品的競爭力就會大大減弱。法國調研公司Semiocast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7月,社交與微博客服務網站Twitter的全球用戶數量已突破5億大關,其中,活躍用戶也有1.7億之多。成立短短六年的時間,Twitter能夠做到這一點,完全拜網站用戶的高粘度所賜。對于普通用戶而言,當自己的家人、朋友或者偶像都在使用twitter的時候,也就沒有理由投奔別家了。
總的來說,典型網絡媒體現象、公司、領導者、技術與用戶驅動等一系列特征共同參與造就了這個行業獨特的設計風格。
3 助力網絡媒體設計理論研究
當前,以數字媒體概論為代表的數字媒體設計理論正處在快速發展期。相對而言,網絡媒體設計概論研究還未有成熟的理論成果。既然網絡媒體有著極強的樣本概括特征,可以從典型性特征入手進行研究,分析典型公司的創建背景、理念主張、領導者影響力、產品特性等等,積累出網絡媒體理論研究的基本素材,為相關設計理論的創立提供有益的借鑒。比如,在數字媒體專業的特定課程教學中,可以劃分為若干單元,每個單元以一種行業的代表性公司為主進行介紹,拓展到領導者、產品、關聯公司以及相關設計風格等層次,找出設計與行業共性的關系,在數字媒體概論的大框架下細分出網絡媒體的相關理論點。
總的來說,除了技術與設計之外,在網絡媒體行業影響設計師與用戶的軟性因素還有很多,我們將之成為“軟精神力”。網絡媒體行業絕對影響力,或者說是網絡媒體行業的“典型性”作為軟精神力的一種對其設計風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也具備一定的研究價值。在這一新興的媒體與設計領域,需要界定和探索的方面還有很多。假以時日,將會有更多特征被發現乃至充分利用,推動數字媒體設計行業整體向前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沃爾特?艾薩克森(美).史蒂夫?喬布斯傳[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國畫作為東西方的兩大畫種之一,是純繪畫的表現形式,以前很少被用于招貼設計。20世紀90年代國內政治、經濟、文化蓬勃發展,現代招貼設計融入民族元素,使具有國畫風格的招貼設計作品大量涌現。這里首推的是著名的設計師靳埭強先生,他將水墨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西方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形成獨樹一幟的設計風格。
招貼畫的藝術語言之一:攝影
攝影是如實地記錄自然界和社會的狀態及發展、變化的最直接的手段。在20世紀30、40年代,攝影就被許多商人、設計師用于商業招貼和文化招貼,就是因為攝影圖像有著無可比擬的記錄功能。它也是一種大眾化的通俗的視覺語言。特別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腦數碼圖像的出現將攝影作品的表現能力提升至無所不能的境地,為圖像帶來新的生機和視覺力量。
在應用攝影表現的招貼中,最能感動人的地方是被攝事物的肌理和質感。質地清晰的質感與富有變化的粗糙肌理是使人們產生情感共鳴的關鍵。德國設計師金特•凱澤等設計師大量的招貼設計運用攝影表現招貼的主題,都證明了攝影強烈的視覺的沖擊力。
招貼畫的藝術語言之二:計算機繪圖表現
CG計算機繪畫在現代招貼設計中是運用最為廣泛的、必要的手段。1990年美國約翰兄弟研發了第一個可以編輯圖像的軟件——AdobePhotoshop,給平面設計及相關的設計領域帶來了新的表現語言和生機。隨著軟件的開發,又誕生了許多繪圖設計的軟件,如Illustrator、Coreldraw、Painter、Pagemaker等優秀的平面設計及排版軟件,還有應用于空間立體造型及動畫的軟件3dsMax、Maya等。這些軟件極大地滿足了設計師在不同的設計領域對所表現的主題的要求。計算機軟件輔助設計也是當今最流行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招貼設計的藝術表現力。設計者可以利用軟件進行合成或繪制,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設計理想化的藝術形象,處理二維、三維畫面,營造繪畫和攝影無法具備的效果,增強畫面的立體感和空間感以及現觸美。
縱觀招貼畫的藝術語言,除以上四個大的方面外,還有具象與抽象的結合、文字與圖畫的結合、文字與抽象元素的結合等。
裝飾藝術
現實生活中,裝飾藝術的形式是屢見不鮮的,各種裝飾藝術形式都以其特點、形式、材料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審美心理,同時,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又對裝飾作品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裝飾藝術有其獨特的藝術內涵,他的影響范圍遍布了每個人類生活的領域。人們往往容易被美的事物吸引,并且激發了對美的事物的渴望。裝飾藝術的特征以簡潔的表現形式來滿足人們感性的、本能的和理性的需求,簡潔明快是當今流行的設計風格之一。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渴望得到一種能徹底放松、以簡潔和純凈來調節轉換精神的空間,追求簡單和自然的心理。
裝飾藝術的特征以簡潔的表現形式來滿足人們感性的、本能的和理性的需求,簡潔明快是當今國際社會流行的設計風格。人們在這日趨繁忙的生活中,渴望得到一種能徹底放松、以簡潔和純凈來調節轉換精神的空間,追求簡單和自然的心理。
運用衍紙進行臉譜的裝飾設計
1.衍紙臉譜
衍紙臉譜來源于臉譜造型,材料是用衍紙條,卷成一個個的緊卷,根據人物性格品性,自己搭配臉譜的造型與色彩。靠自己的想象在卡紙上設計出每一張臉譜的眼睛、眉毛的形狀,用衍紙把一個個小的緊卷合并粘貼在一起的手法制作出的臉譜制品。臉譜都以日常生活為依據,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變換、夸張。色彩艷麗動人,配合衍紙的亮麗的顏色,更能夠凸顯臉譜帶給人的視覺沖擊。通過裝飾手段能夠把臉譜重新展現在觀眾眼前,這不同于以往的舞臺上的臉譜,也是與市面上的衍紙作品不同之處。具有獨特的價值。
2.衍紙臉譜的造型設計
裝飾造型完整、構圖飽滿,無論是整臉還是勾臉、七分臉,盡量將每個物體表現全,沒有殘缺現象。主色區域部分以緊卷為基本的造型形態,緊卷的形狀有正圓,有橢圓,形狀大小都相同這樣能保持工整性,有序的排列。眉、眼、嘴,以長短不一的線或者開卷為造型形態。每張臉譜裝飾造型對稱、均衡以中軸線形成對稱,產生均齊、穩定感。形狀與色彩的對比與凋和,可體現韻律美,令人看了能打動人心的感覺。
中國戲曲臉譜在造型設計上也獨具特色,有的是“整臉”、“白水臉”、“三塊瓦臉”、“六分臉”、“元寶臉”、“碎花臉”、“歪臉”、“腰子臉”,我卻沒有從眾多京劇臉譜中選擇,而是自己創作的五張臉譜,顏色分別是紅、白、黃、綠、藍。臉譜中,眉毛的造型很別致,他通過夸張的變形,由原來的自然形狀便成為裝飾的眉形。演員真實的眉毛都是長短粗細自然的,但這種裝飾眉形有粗細、軟硬、有曲直、有聚散等可變的形態,借以突出角色的性格。
3.色彩設計
色彩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使眼睛得到放松或者受到刺激。色彩的冷暖、明暗、面積等都給觀看者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果,可以引起對事物的聯想。衍紙臉譜色彩濃艷明快,裝飾味道極濃,象征特征明確,對比強烈可以突出臉譜的人物形象。衍紙臉譜的色彩可分為臉面、眉毛、眼睛三個方面,每個部分都有主色作為基礎色,比如白臉的臉譜以白色作為臉譜的整臉以一種主色為主,再用黑色等勾畫紋理。色彩的象征性在臉譜設計中是最為突出的表現手法,看京劇的人根據人物臉上的色彩判斷人物的性格與品行,其用色根據傳統的民族習慣和心理感受,也要根據臉譜程式來定。藝術表現手法采用強烈夸張的方式,把人物角色的面貌特征進行放大,突出人物形象,強化性格特征。臉譜裝飾用色注重不同色彩之間的搭配對比,有強烈的對比色,有色系相近的同類色。
臉譜裝飾在現實應用中的意義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運用裝飾品來提高室內裝修風格,與此同時也象征著個人的追求和品味的提高。在家中墻上掛上幾幅衍紙臉譜,能夠很有效的襯出家中的人文氣息。但這需要合理的搭配,如果家中的裝潢風格是古典的偏向中國風的,就可以掛幾幅衍紙臉譜。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一些簡單明快的現代裝飾風格。現代裝飾他的簡潔,大方能讓都市的人們回到家中有一種釋放的感覺。現代風格的家庭擺設再配上一些簡單的裝飾畫,就能夠有效的達到美化空間的作用,達到一種明快的空間感。能夠給人一種視覺上的沖擊力。因為只要它擺放在家中能夠有一種美感,一種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樣就起到了它裝飾性的作用。所以盡管時代在變化,現代社會的人們還是離不開裝飾這種藝術,其實它不僅僅是一門單一的藝術,它還能夠提升我們修養,陶冶情操。
結論
通過對臉譜的文化內涵以及臉譜的造型和顏色進行研究,以及目前市場中的大多數臉譜的造型以及色彩和所用材料的運用,總結出市場中的臉譜的圖形、色彩、造型和材質等方面缺乏。因此今后要加強對地域文化了解與分析,把地域文化中的歷史遺存、文化形態、社會習俗、生產生活方式等通過用視覺元素表達出來,使衍紙臉譜具有更深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靳埭強;海報作品;水墨手法
0引言
靳埭強先生是中國杰出的世界級的平面設計大師,獲得過包括國際平面設計等300多個各種設計類比賽的大獎。他的作品,因其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和東方的藝術魅力被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的美術館收藏。從他的海報設計作品中,我們能看出他擅長于把中國傳統的文化融入于現代的設計,尤其親睞于中國水墨元素的運用,形成了獨特的東方藝術美的風格,在國際的平面設計界掀起了一股只屬于他的水墨情韻設計之風。現在看來,這種設計手法還會繼續流傳下去,通過對靳埭強海報作品設計的水墨特點、方法與風格原因的研究,能讓更多的設計人員,尤其是國外的設計界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神奇意蘊,也能有助于國內很多的設計師加強自身的設計思維和藝術修養的培養,挖掘出更多更優秀的世界級設計人才。
1靳埭強海報作品設計的水墨特點
(1)簡潔性。海報作品設計的特點是能讓其在有限的空間里表達出更豐富的內容,而這也符合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繪畫特點,用其極簡單的圖形表達深厚底蘊的內涵。在靳埭強設計2008年奧運海報一系列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副的作品中只有寥寥數筆的水墨筆觸和一把尺子,但是卻能把奧運比賽項目的特點表現的很到位,達到了一種具有現代時尚性的水墨意境美。(2)藝術性。水墨畫是一項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而讓水墨元素融入到現代的海報設計中能增強海報的藝術感染力。在靳埭強設計的的海報中,畫面主體大量留白,只有用水墨畫出的兩個“9”字,這兩個9首尾相連,不但是“回”字的隱喻,也能看到一種漣漪的視覺藝術效果。蓮花是澳門的象征,因此,在海報的中心位置設計了蓮花瓣為渡船,停在“99”上,藝術性的表明祖國是花開花落,落葉歸根。(3)創造性。不論何時,海報作品的設計都時刻強調一種創造性。在靳埭強設計的諸多海報作品中,都能發現作品設計的原創性,雖然都能看到似曾相識的水墨元素,但這些水墨元素創造性的組合在一起卻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2靳埭強海報作品設計的水墨方法
(1)創意源自生活。通過仔細欣賞靳埭強設計的海報作品,可以發現其海報的很多元素都取自我們身邊的事物,比如寫字的毛筆與硯臺、旅游撿來的石頭、裁縫的尺子……,在外人看來,這些日常使用的東西也許只是靳埭強設計的素材而已,并不知道海報背后的故事。其實,這些素材飽含著創造者熱愛生活的真情實感,只要運用自己的創意合理利用好生活的素材,也能創造出優秀的海報作品。靳埭強說過:“創意源自生活是毋庸置疑的,只要熱愛生活,關心和思考身邊的事物,就會更容易得出新意念。”(2)創意源自中國傳統文化。在靳埭強設計的諸多海報中,很多創意是根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在《漢字》的系列作品中,設計的主題分別為“云”“山”“風”“水”,用水墨的漢字與筆墨紙硯構成新的圖像,其揮運的水墨靈性被發揮的淋漓盡致,設計風格大氣,有力量。其設計手法有一種中國風的意境美,不但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得到了大膽的創意出新,而且也使得水墨元素產生的朦朧的意境之美躍然于作品上,使人沉醉于作品的中國之風不能自拔。(3)創意源自對社會的關懷。設計師的不僅要設計出讓人滿意的作品,也要能通過自身的作品體現對社會的關懷,這也是設計者社會責任心的體現。靳埭強是一個非常關注社會的設計者,除了出書、演講、培養年輕一代的設計師外,他還常常在自己的海報作品中體現出一個設計師的對社會關心的態度。在香港,每年的6月4日都有很多人在公園里點蠟燭靜坐紀念89年的,1998年是人數最多的一年。而就在這一年,靳埭強應邀參加一個字體展覽,他有感于“一國兩制”后,香港還能在這一天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他做了這樣的系列海報。設計中,他用水墨的筆畫和宋體的筆畫來展現字體的形象,把“永字八法”做成了一個燭光版本,海報中“永”字的背景設計時當年香港五萬人手捧蠟燭集體悼念的照片。由此,不難看出靳埭強在海報設計中體現了對普通民眾生活的關注和對社會的關懷。
3靳埭強海報作品設計的水墨風格形成的原因
靳埭強海報作品設計的水墨風格形成的原因有諸多方面,也很復雜,但歸納起來,不外乎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兩種方面。首先,從客觀因素來看,靳埭強水墨風格的形成,顯然是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深影響,繼而影響到了他的思維方式轉變。從其設計的眾多海報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對中國的文化的精髓有其特殊的解讀與深刻的理解,這對他自身設計風格的形成起到了外因的作用。其次,從主觀因素來看,這與他自己學習的經歷有關系。他曾在伯父的影響下愛上了書法、繪畫,并對水墨有種很特別的敏感,這奠定了其在日后的海報作品中運用水墨元素的基礎。其實,靳埭強水墨風格的形成不是一帆風順的,是其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在20世紀的60年代剛從事設計時,他的設計手法還很西方化,使用的是包豪斯、波普等西方國家流行的設計套路,其設計沒有獨特之處,沒有得到設計界的認可。70年代,通過自己不懈努力在獲得一些肯定后他開始研究中國傳統的文化,并在一些作品中注入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和元素,這代表著靳埭強設計風格開始轉向了。進入80年代以后,靳埭強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水墨設計風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與運用也更深入。現在,他已經是70多歲的享有盛譽的著名國際設計師,然而,他還在不斷的努力,希望通過自己創新的作品能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世界的設計舞臺上得到更多的認可。
4結語
通過解讀靳埭強海報作品設計的水墨手法,能幫助我們重新認識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我們對水墨元素做出自己正確的解讀與構思。海報作品水墨風格的設計手法,不是對水墨元素的照搬照抄,也不是一種簡單的水墨繪畫,而是要通過自己的設計手段,設計出能表達理念與情感的水墨意境。追求意境的表現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畫的顯著特征之―,而水墨意境的創造是中國水墨畫創作追求的目標,其本意在于對自然物體的形象加以提煉、加工,能借景表情,達到情景交融,創造出意義深遠,內涵豐富的意境之美。當然,在海報作品設計中,同樣需要這種水墨意境的表現與情懷,運用毛筆的書法筆觸和滲透感的水墨效果,創造出一種詩意般的文化意境,同時也能展示設計者的國學修養與文化魅力,顯示了極高的文化品位與東方式的人文情愫,是東方文化獨特的視覺符號。因此,在海報作品的設計時能有意識的學習靳埭強的水墨手法設計風格,不僅能體現出作者一定的文化涵養,也能使中國傳統的元素得到世界上更多人的認可,因而這種設計風格對于年輕一代的設計人員來講,具有極其重要的學習與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靳埭強.視覺傳達設計實踐[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