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審計技術與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3-0242-02
近幾年來,中國高等院校積極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在理順學校管理、提高高等院校資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取得了顯著效益。但是,也必須看到,隨著高校資金來源渠道的多樣化,財務管理信息化飛速發展,財務信息網絡已形成了人機相互交錯的智能系統,會計數據的處理方式、存儲介質、核算形式及系統內部控制制度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1-3]。但絕大多數高校的內部審計工作還停留在手工審計階段,審計人員仍然采用手工翻閱憑證、賬表等傳統的審計方式開展審計工作,工作效率低,時效性差,審計質量無法保證。為了適應學校管理和快速發展的要求,大學內部審計必須以新的理念、新的舉措,狠抓審計信息化建設,把堅持把審計信息化建設作為推動整個審計工作創新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有力推進學校內部審計質量的提高[4,5]。
一、內部審計在技術方法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中國高校內部審計技術方法落后
近些年來,高校已經普遍實現了財務管理電算化,絕大部分高校甚至實現了財務管理的網絡化。但很多大學內部審計在審計技術方法上,還沒有實施計算機輔助審計和遠程網絡審計,從而未能適應因財務管理信息化而對審計工作提出的要求和需要。事實上,中國很多高校內部審計技術還特別落后,審計處審計人員還停留在查錯糾弊、手工審計、詳細審計的業務水平上,只把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差異性作為審計的重點,忽視學校教育資金使用的整體合理性和效益性,忽視學校償債能力與債務風險分析等。很多高等院校還尚未應用計算機網絡和審計軟件來進行內部審計,也未實現高校內審部門與其他有關部門的數據共享,難免造成審計的深度不夠、內容單一、范圍狹窄、作用層次低,直接影響了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也給審計工作帶來了較大風險。
(二)高校內部審計人員素質不高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中國高等院校規模越來越大,學??蒲?、教學、經營等活動越來越復雜,使得高校財務報表編報和披露的復雜程度遠遠超出了審計人員傳統的審計方法和知識結構。這些發展,大大提高了審計人員審計的難度,而對傳統的滯后的審計方法和審計人員的勝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
目前,內部審計人員知識能力結構不合理。中國高校大學審計處人員均是從財務部門、管理部門調配而來的,專業都是財務、建筑等門類,沒有科班出身的專業審計人員。另外,審計人員還有職稱層次低、年齡偏大、學歷層次低等方面的問題,導致總體上中國高等院校大學內審人員業務素質不高,理論功底較差,知識面狹窄,審計方法和手段嚴重落后審計工作缺乏應有的廣度和深度,難以適應高等院校內部審計自身發展要求。
二、內部審計技術與方法的現代化
為了適應高校管理和快速發展的要求,盡快改變傳統的手工審計方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和加強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顯得尤為迫切。
(一)樹立數據式審計觀念
數據式審計是以被審計單位底層數據庫原始數據為切入點,在對信息系統內部控制測評的基礎上,通過對底層數據的采集、轉換、整理、分析和驗證,形成審計中間表,并且運用查詢分析、多維分析、數據挖掘等多種技術方法構建模型進行數據分析,發現趨勢、異常和錯誤,把握總體、突出重點、精確延伸,從而收集審計證據,實現審計目標的審計方式。數據式審計是一種新型審計取證模式,是審計適應管理電算化和網絡化發展需要,改進審計技術與方法的重要創新。
與傳統的審計模式相比,數據式審計模式擴大了審計對象,把審計對象擴大為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和電子數據。數據式審計模式重塑了審計程序。審計準備和實施階段的界限變得不是很明顯。數據式審計模式改變了審計作業的方式。審計人員經過詳盡的審前調查,摸清了被審計單位的底數,并且通過對電子數據的采集、清理、轉換、分析等步驟,確定了審計重點和審計線索,進點以后可以直接帶著線索延伸調查,審計思路明確,審計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數據式審計模式拓寬了審計人員的視野,為績效審計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加快計算機輔助審計的應用
隨著會計電算化的日益普及,審計手段已經由傳統的手工查賬審計逐漸向計算機審計過渡。計算機輔助審計是指審計人員利用計算機設備和軟件來輔助審計工作。計算機輔助審計可以使審計人員從冗長乏味的計算工作中解放出來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于那些需要專業判斷的部分,從而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在現代審計信息化的發展過程中,計算機輔助審計越來越成為內部審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自國家審計署實施“金審工程”以來,無論在國家審計,還是在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都迎來了一場審計技術與方法的革命。HPU大學內部審計應當搶抓機遇,借鑒國家審計“金審工程”的有益做法和經驗,加速推進計算機輔助審計,實現學校計算機輔助審計的適時化、經?;?、全面化。
一是實施“現場審計實施系統”(Auditor Office,簡稱AO系統),推進就地審計信息化。審計人員通過利用“AO系統”平臺,收集、整理有關電子數據,進行“核賬、看賬、分析賬”,大大提高審計工效和質量。二是實施“聯網審計實施系統”(On-Line Auditing,簡稱OLA系統),推進遠程審計信息化。高校內審通過運用“OLA系統”,能夠對審計信息資源的遠程采集、集中存儲、集中處理,以及集中進行審計分析,實現遠程審計預期目標。三是運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進行審前調查。在審計項目實施前,審計人員應當運用計算機輔助審計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確定審計的重點內容、重點業務和重點環節,提高審計的針對性和效率性。
(三)強化審計信息化基礎建設
隨著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問題和障礙凸顯出來。這些問題主要集中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內審信息化建設未受到足夠的重視;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傳統的內部審計觀念難以轉變,不適應信息化的要求;內部審計信息化起步較晚,適合高校內審特點的財務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等軟件尚未有效普及;既掌握會計、審計知識,又掌握較專業的計算機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十分缺乏。
審計信息化是一個新生事物,高等院校在審計信息化建設方面還處在初級階段,并不同程度存在不系統、欠規范等問題。強化審計信息化基礎建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提高高校各級領導對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重要性的認識,從各方面全力支持內審信息化建設。只有在學校的有力支持下,對內審信息化建設的規劃設計、組織領導、資金支持、審計隊伍優化培養等方面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才能保證內審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從而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為學校宏觀決策提供依據。
二是轉變高校內部審計觀念與方式。高等院校內審人員要充分認識內部審計信息化是一項涉及審計觀念轉變、方式轉化、干部隊伍結構調整、人員知識結構優化的深刻革命,只有敢于創新,堅持創新,才能使高校審計工作跟上時代的步伐。內審工作人員要在審計實踐中結合審計實務,將傳統審計的經驗、方法同信息技術相融合,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強大作用。
三是加強隊伍建設。要注重培養和引進同時具有審計和計算機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可以采取對外引進與對內培訓相結合的辦法,培養一批既懂高校審計業務又熟悉計算機技術的復合型審計人才,使全體審計人員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及審計軟件,保證計算機在審計實務中得到廣泛、有效的應用,滿足審計信息化的需要。
四是加強內審信息管理制度建設,有效規避計算機審計風險。審計信息化使原有的審計要素發生了很大變化,原有的審計準則、標準與規范已不能適應計算機審計的要求,但相應的計算機審計準則還沒有出臺,審計人員開展計算機審計的安全性、科學性、可靠性等方面存在極大的風險和障礙。所以,內審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的信息管理制度與規范,保證審計信息系統有序、有效、安全運行。
五是加強設施建設。要加大投入,配備足夠的審計服務器(用于存儲審計數據的專用設備)、現場審計實施系統(Auditor Office,簡稱AO系統)和聯網審計實施系統(On-Line Auditing,簡稱OLA系統)。
六是加強審計與其他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內審信息化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復雜的工程,涉及到許多方面,單靠審計部門是無法完成的,很多工作都需要財務、基建、網絡管理等學校行政職能部門的配合與幫助。所以,HPU大學內審部門需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最大程度的支持,實現內審網絡化、系統化,更加充分地發揮審計監督的管理作用。
結語
以審計信息化為代表的內部審計技術與方法的現代化是內部審計工作的革命性變革,是傳統的手工審計向現代計算機網絡審計轉變的標志,對中國高校內部審計傳統的思維方式、審計工作的模式、工作方法帶來了重大的挑戰。為了適應中國高等院校管理和快速發展的要求,盡快改變傳統的手工審計方式,中國高等院校必須以新的理念、新的舉措,狠抓審計信息化建設,把堅持審計信息化建設作為推動整個審計工作創新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加速推進該校教育內部審計轉型,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的職能和作用,促進高校人、財、物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使用,使得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促進高等教育事業健康、快速和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金華.審計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5.
[2] 王紅亮.“免疫系統”視角下中國高校內部審計獨立性的研究[J].商情,2012,(50):19-20.
[3] 李學柔.內部審計實務標準導讀[M].北京:中國內部審計協會,2005.
關鍵詞:審計質量 審計評價 模糊數學 契約關系
中圖分類號:F2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5(a)-0247-01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我國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及資本市場的規?;l展,獨立審計的作用卻日益重要。到目前為止對審計質量評價的研究還在不斷探索和發展中,國外的研究者Mahyew從審計制度本身及審計關系契約方面對影響審計質量的因素進行了研究[1],DAengelo研究了注冊會計師之間的市場競爭關系。而國內學者則更關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制度影響,葉少琴從審計質量與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矛盾來研究審計獨立性問題的根源[2],馮均科[3]則研究了審計委托人,審計人,被審計人之間的契約關系引發地審計質量問題。赫振平分析了企業管理與注冊會計師之間的關系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這些研究無疑都對審計質量評價的研究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徑。
1 審計質量概念及影響因素
1.1 審計質量概念
關于審計質量,研究文獻對其定義并不統一,但普遍的觀點是指會計師事務所或注冊會計師所承辦的某項審計工作各項業務的優劣程度[4]。具體地說,就是注冊會計師的工作質量。一般而言,審計質量對審計結果的影響是很大。
1.2 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
(1)審計資源的影響。審計人才資源的影響所占比率最高,審計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審計人員的素質,專業能力、職業素養。被審計對象的信息資源的準確性、復雜程度在客觀上又對審計人員作出正確的審計結論和意見構成起到直接作用。而審計方法的改進和審計技術的提高,審計設備的信息處理能力都會影響審計質量和審計效率。
(2)審計環境的影響。政治因素、經濟體制的變革、信譽機制和法律強制力以及文化環境這些因素對審計質量的影響表現在它們共同決定了審計的產生、存在與發展問題上。一方面,審計的服務質量必須取得公眾的認可,這取決于審計環境作為保障。另一方面審計質量也促進了有關審計法規的完善,對經濟、政治體制的變革起到了促進作用。
(3)審計行為因素的影響。審計行為因素的影響是直接的。由于審計行為中含有人的因素,必然會受到人的各種心理因素的作用,審計失誤在所難免,政府監管的效率低下,這些都是影響審計質量的主要因素。
2 審計質量模糊評價理論
2.1 審計質量評價模型
本文采用模糊綜合評價((Fuzzy Comprehensive Judgment)建立審計質量綜合評價模型,其評價過程包括如下幾個步驟。
(1)確定備選的審計對象集:,表示從事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
(2)找出判據集:,代表評價因素,如事務所規模、發案比例等。
(3)選擇評價矩陣為:,是對象在因素上的特性指標。
(4)設定評價函數:,記,評價函數有多種,一般情況下,需假設它具有反映評價特征的連續性和單調性。一般取線性評價函數來評價某一年度各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因此,第i家事務所的審計質量的一階評價為:
(1)
式中為專家打分法確定的反映人們對審計質量評價中的主觀權重。然后可根據計算的結果對事務所按審計質量進行排名。
(5)計算評價指標:。
(6)將按大小排序擇優。
依照上面的公式,以客觀因素為依據,審計質量是體現審計人員審計能力因素和審計獨立性因素的主觀評價,在量化時,主觀成份應能體現人為因素和獨立性因素對審計質量的貢獻比率。
2.2 評價因素權重系數確定
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權重因子的選擇對評價結果至關重要,它反映了各個因素在綜合評價過程中的作用或作出的貢獻。在實際應用中,確定權重因子方法有:專家估測法、加權統計法和層次分析法等。前兩者是憑經驗得出,帶有一定的主觀臆斷性,不能客觀地反映實際情況。層次分析法則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多目標決策系統方法,是通過模擬人在決策過程中的思維模式,解決多因素復雜系統的方法。方法具體如下。
(1)明確問題,建立層次結構。
在同一時期,按照需求方的期望與審計的實際情況,審計目標可以分層為[6]:理想審計目標、客觀審計目標、職業審計目標及法規審計目標,這些目標分別體現了不同利益群體對審計結果的要求。不同的審計目標與不同的審計質量層次相對應,即理想目標對應理想審計質量,客觀目標對應客觀審計質量,職業目標對應職業審計質量,法規目標對應法規審計質量。
(2)構造比較判斷矩陣。
對同一層次的各評價因素按重要性進行比較,構造比較判斷矩陣A:
(2)
式中:為同一層次上,因素i和因素j的比較標度;
在建立比較判斷矩陣A后,求出A的最大特征值,再利用其特征方程,求出特征解W,再進行歸一化,即得同一層次的各因素的重要性權重。
3 結論
本文主要在明確審計質量涵義的前提下,深入解析了影響審計質量的主要因素,并以此建立了基于模糊數學理論的審計質量評價模型,考慮到評價指標的多層次性,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影響因素的權重因子,使質量評價的指標得以量化,該方法易于觀測并可被普遍接受,對提高審計市場中的審計質量是有效性的。
參考文獻
[1] Abrahma J.Briloff,1995: 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he independent auditor,report to the Public Oversight Board of the SEC Practice Section,Accounting Horizons,September,9(3):124-130.
[2] 葉少琴.中國上市公司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3] 馮均科.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控制理論研究[J].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
【關鍵詞】參數化設計;車身;設計方法;交互性;關聯參數
近些年來,我國的汽車工業獲得了高速發展,人們對于汽車的需求也不斷增強,同時人們對于汽車的性能、外觀等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由于參數化設計的方法的不斷發展以及計算機輔助系統的引進,汽車的設計方法也在飛速發展。在現代車輛設計工程中,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汽車設計工程技術日益成熟逐漸普及開來,例如以CAD/CAE/CAM技術為主的一體化產品開發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這些技術的發展給予汽車工業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汽車的車身設計在保證汽車基本性能的前提下,盡量滿足顧客的需要,同時提高汽車的設計精度,使車身設計滿足汽車市場的發展需求。
1.汽車車身設計在汽車工業中的重要性
自從第一輛汽油內燃汽車的誕生,汽車的發展歷史已經超過了100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人們對于衣食住行要求也是越來越高,與此同時,汽車已經成為了人們出行必備的交通工具。汽車的車身設計技術不斷地發展與更新,同時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比如以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計算機輔助制造等技術在汽車工業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整輛汽車的開發設計中,汽車的車身設計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同時,車身設計也會影響汽車的開發周期,對于汽車的銷售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不同于一般的機械產品的設計,車身設計有著很大的難度,在設計時要考慮各方面因素,汽車的受風阻力、裝配精度、消費者的喜好等,同時車身設計是在三維平面建模,難度大,而且裝配精度無法得到保證、工作量大,造成汽車的車身設計設計周期較長。消費者在選購汽車時,汽車的車身已經成為了重要的參考標準,因此汽車的車身設計在汽車工業中顯得越來越重要。汽車的車身設計不僅要滿足各方面大的性能,比如車身的受到的空氣阻力、節能和環保等性能要求,而且在美觀上也要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汽車的車身是汽車的三大總成之一,是汽車工業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汽車工程高速發展過程中,車身工程的發展已經成為了發展最為迅速的一個組成部分。
2.參數化設計
參數化設計是將設計要求、設計原則、設計方法和設計結果用靈活可變的參數表示,參數化設計在人機交互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修改,來確保設計的精確。變動幾何法、幾何推理法以及參數化操作法是參數化設計的主要的三種方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參數化設計是根據一些相關條件與結構參數來進行設計,保證了產品設計的精確以及產品設計的安全性能,提高了產品的設計效率。參數化幾何模型的構造和幾何約束關系的提取和表達、約束求解是參數化設計的重點。在參數化設計過程中,設計者采用的設計方式相對比較寬松,設計難度也大大降低。
在汽車車身設計工程中,參數化設計對于縮短設計周期、提高設計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利用參數化設計,可以優先考慮車身的幾何形狀,對于車身的具體細節尺寸可以暫時忽略,在產品設計工程中,參數化設計利用構造的模型來確定設計意圖,進行設計工作。在汽車車身設計過程中,參數化設計在設計車身時可以進行不同的設計方案的實驗,極大的推動了車身設計技術的發展。
3.汽車車身設計理論與設計技術的發展
對于汽車來說,車身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良好的乘車環境和保證乘客的安全,在整個汽車構造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車身設計工程中,傳統的車身設計方法已經漸漸不在適應市場的供應需求。傳統的車身設計方法因為設計周期長、設計量較大、產品的設計效率較低以及精度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傳統的車身設計方法正在被現代車身設計方法所取代。不同于傳統車身設計方法以手工方式為主,現代車身設計技術引進了計算機輔助車身設計開發技術,擁有著明顯的優勢。現代車身設計技術利用參數設計進行車身的設計實驗,提高設計的柔性和可行性,滿足了目前的汽車市場需求。在現代車身設計中采用了CAD/CAM技術,有著傳統設計方法難以企及的優勢,解決了傳統車身設計方法的弊端。現代的車身設計技術,提高了設計效率,保證了設計精度、縮短了設計開發和制造周期,同時減輕了設計量,設計更加容易進行,設計的修改與調整較于傳統車身設計方法更為簡便。現代的車身設計技術,利用參數設計,將車身的性能進一步完善,構造模型方便進行車身的模擬實驗,來確保車身設計的精確度。
4.車身設計方法展望
隨著消費者需求和喜好的改變,車身設計也要不斷地進行更新發展才能滿足市場需要。當前來說,車身設計大多數都是改型設計,而且參數化設計技術的應用,充分發揮了設計的優勢,在繼承以往設計經驗和設計知識的同時,開拓了新的設計方法來滿足市場的需求。在現代車身設計工程中,模塊化、自動化、虛擬化是車身設計技術發展的主要趨勢。在現代車身設計工程中,計算機輔助系統的引進,為設計人員提供了一個完全虛擬的設計開發空間,對于車身設計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計算機輔助系統的提升是未來車身設計技術發展的一大趨勢。同時,參數化技術的應用對于車身設計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彌補了傳統車身設計方法的不足,由此可見參數化技術的不斷更新研究以及對于車身設計的更全面應用也是車身設計的發展方向。
5.結語
在汽車車身設計中,參數化設計的應用和計算機輔助系統的引進對于車身設計技術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趨祷O計的汽車車身設計,根據參數化、模塊化的設計要求來設計車身,來滿足車身的設計需求。展望車身設計技術的發展趨勢,加強車身的參數化研究以及對新技術下的車身設計參數化設計以及模型構建的分析,推動汽車車身設計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孟曉光.淺談參數化設計在車身上的應用[J].中國科技信息,2012(11):134-135.
關鍵詞:超大牽伸;牽伸裝置;傳動機構;牽伸分配
中圖分類號:TS103.114 文獻標識碼:A
An Overview of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Drawing Frame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drawing machin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terms of technology, raw materials and process and it has entered into a new era that highlights high speed, high yield, high quality, high efficiency and energy-saving, high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These functions comply with the general developing trend for incorporat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automation and continuous production into one machine and make possible the connection of drawing, roving, spinning and winding processes.
Key words: drawing frame; feeding system; weighing system; drafting assembly
超大牽伸紡紗技術的研究牽涉到整個細紗工藝過程,包括基本理論、半制品喂入方式、牽伸型式、牽伸傳動及牽伸分配等。目前已有超大牽伸紡紗技術的牽伸倍數達37 ~250倍,并且成紗質量也比普通環錠紗好。超大牽伸是縮短紡紗工藝流程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在改進環錠紡紗的成紗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方面都有顯著效果和很好的發展前景。
1 超大牽伸紡紗技術的研究現狀
1.1 基本理論
牽伸區中摩擦力界是控制纖維運動的主要因素,為確保牽伸機構工作的可靠性,要求摩擦力界穩定。因此形成穩定均勻、分布良好的摩擦力界是提高牽伸能力和成紗質量的重要途徑,這也是研究超大牽伸時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摩擦力界的產生可以依靠粗紗捻度及加壓等措施來實現。目前利用捻度控制纖維的運動已經被認可且運用到了實際,但捻度的不穩定性和捻回重分布現象使得其產生的附加摩擦力界并不穩定;輕質輥在牽伸區中可以產生穩定的摩擦力界,阻止捻回的重分布向前集中。目前使用的皮圈式超大牽伸機構,由于捻度及皮圈的作用,浮游區的摩擦力界往往很大,超過所需摩擦力界,使以前羅拉速度運動的快速纖維帶走其他纖維,形成竹節等疵點。因此,近前羅拉處摩擦力界應遵循向前逐漸減小的原則。一般來講,牽伸區中摩擦力界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近后羅拉部分,大多數纖維以后羅拉的速度運動,需要一定的摩擦力界用以承擔纖維所受的牽伸力,所以不用遵循摩擦力界向前逐漸減小的原則;另一部分是近前羅拉部分,大多數纖維以前羅拉的速度運動,這部分的摩擦力界應向前逐漸減弱,以確保以前羅拉速度運動的纖維能順利抽出。
1.2 半制品的喂入方式
超大牽伸半制品的喂入方式可分為粗紗喂入和棉條喂入,其中粗紗喂入又分為單根粗紗喂入和雙根粗紗喂入。在目前技術水平條件下,多以粗紗喂入為主,但棉條喂入仍不失為一種好的想法,值得深入研究。
根據德國Suessen(緒森)公司的RingCan環錠細紗機可知,采用棉條直接喂入可省去粗紗工序。棉條直接喂入避免了由于粗紗工序引起的不勻,棉條中的纖維平行伸直,相互間的作用力小,所需的牽伸力也小。牽伸力的減小有利于后區羅拉中心距的減小,從而對纖維特別是浮游纖維的控制將得到良好的改善,提高了后區牽伸倍數;同樣,在前牽伸區由于纖維平行伸直,纖維從膠圈鉗口抽出比較容易,雙膠圈鉗口不需要額外增加隔距塊以加大兩膠圈之間的隔距,纖維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提高了前牽伸區的牽伸能力。但目前棉條直接喂入存在一個很大的難題,即卷裝尺寸受到限制。若以棉條筒的方式喂入,換筒困難、費用高且后羅拉速度極低,棉條喂入時極易產生嚴重的意外牽伸。
單根粗紗喂入考慮到粗紗具有一定的捻度,產生的附加摩擦力界可以更好地控制纖維的運動,但粗紡工序嚴重破壞了須條的均勻度,影響產品的成紗質量。因此有人認為可以采用雙根粗紗喂入,雙根粗紗喂入可以改善紗條本身原因而造成的不勻,這種改善尤其是在纖維長度均勻度或粗紗長度均勻度較差時特別顯著。但采用雙根粗紗并合喂入會增加牽伸負擔,要求細紗機或者是粗紗機的牽伸能力應有相應的提高,這樣又會惡化粗紗質量,降低生產效率。所以,無論是選擇棉條喂入還是粗紗喂入都存在相應的利與弊,必須結合當下技術與生產條件選擇合理的喂入方式。
1.3 超大牽伸工藝選配及機構型式
超大牽伸機構型式設計所要遵循的原則是:在摩擦力界穩定、機構簡單、看管方便的前提下,盡可能地使牽伸倍數得到最大的提高。為實現大牽伸、強控制的效果,應盡量減小浮游區長度、縮短羅拉中心距和膠圈鉗口隔距。下面將從工藝選配和機構型式兩方面具體分析。
1.3.1 工藝選配
(1)羅拉列數
一般來講,羅拉的列數越多機構越復雜,加壓裝置也越復雜,操作起來很不方便,所以超大牽伸機構的設計并非羅拉列數愈多愈好。意大利有一種六列羅拉的超大牽伸裝置,牽伸倍數達200倍,每個牽伸區分配的牽伸倍數很小,牽伸效率低,且機構十分復雜,加壓困難。實踐證明100以上的超大牽伸可以在四羅拉牽伸裝置上實現,而40倍左右的大牽伸由于加壓裝置和附加皮圈等原因,采用 3 根羅拉比 4 根羅拉更好。在不過分增加羅拉列數的前提下,實現牽伸倍數的提高可以從控制牽伸區中纖維的運動來著手。
(2)皮圈型式
超大牽伸所用的皮圈型式種類很多,最常用的有兩種,即雙短皮圈和長短皮圈。
雙短皮圈牽伸皮圈對纖維的控制主要通過皮圈鉗口隔距和皮圈本身的彈力來調節,且可縮小浮游區的長度,牽伸能力較好。隨著皮圈使用時間的延長,皮圈作用給須條的壓力逐漸減小,摩擦力界也相應變小,這使得其對纖維的控制缺乏穩定性。雙短皮圈的彈力無法調節,上下皮圈的線速度不勻,當下皮圈線速度大于上皮圈并達到一定數值時,就會使下皮圈的運轉受阻,從而形成中凹的現象。
長短皮圈牽伸裝置下皮圈采用長皮圈,通過張力輥來保持皮圈的張力,一般用于主牽伸區。上皮圈采用短皮圈及活動皮圈銷,活動皮圈銷可以隨著皮圈軟硬的變化調節壓力,從而達到穩定地控制纖維運動。長短皮圈避免了皮圈的中凹現象,條干CV值比雙短皮圈要好。當通過的須條厚度不勻時,活動皮圈銷利用其自動升降功能調節對須條的作用力,牽伸后須條的均勻度有所改善。當須條較粗時,分配的單位握持力減小,而皮圈銷和彈簧增加的壓力遠遠小于須條厚度的變化,故須條比較容易牽伸;反之,須條較難牽伸。
(3)加壓與隔距
加壓是為了在牽伸過程中有力地控制纖維運動,形成穩定良好的牽伸環境,防止纖維產生滑溜并改善條干CV值。用于超大牽伸的加壓機構有重錘杠桿強制加壓、自重加壓和搖架加壓等,其中搖架加壓機構又分為圈簧搖架加壓、板簧搖架加壓和氣動搖架加壓,隨著技術的更新,杠桿加壓和自重加壓因各自的局限性已逐漸被搖架加壓所替代。圈簧式加壓彈性保持持久且不易產生塑性變形,但不易保證羅拉加壓鉗口的平行度,從而導致羅拉鉗口隔距的大小產生變化。板簧式加壓相對圈簧式加壓精度更高,且有利于膠圈鉗口前移,縮短浮游區長度。氣動加壓壓力穩定、重加壓強控制、有欠壓過壓自調系統且清潔維護方便,其性能優于彈簧搖架加壓,但系統復雜。
在牽伸區中,皮圈鉗口到前羅拉鉗口之間的距離為浮游區長度,纖維在牽伸過程中變速點主要集中在浮游區,此時纖維束呈扁薄狀態,纖維數量較少且相互間的作用力小,運動很難控制。浮游區長度直接影響變速點的分布,為了使纖維束在浮游區中實現良好的牽伸,應盡量縮小浮游區隔距,增強對纖維束的控制能力。對纖維的運動情況影響較大的另一個工藝參數為膠圈鉗口隔距,鉗口隔距過大,纖維受到的壓力小,容易造成慢速纖維被快速纖維帶走的現象;鉗口隔距過小,纖維很難從前羅拉鉗口抽出,牽伸力隨之增大,如果此時前羅拉鉗口的握持力無法適應,便會產生硬頭等疵點。超大牽伸時,牽伸區中纖維的運動更加敏感,必須處理好牽伸力、隔距、加壓、摩擦力界之間的關系,才能實現良好的牽伸。
1.3.2 機構型式
目前使用最多的超大牽伸牽機構型式主要有三羅拉雙膠圈牽伸裝置、三羅拉四膠圈牽伸裝置、四羅拉四膠圈牽伸裝置等。三羅拉雙膠圈牽伸裝置以緒森公司的RingCan環錠細紗機為例,該細紗機采用棉條直接喂入,粗紗捻度低,所需牽伸力小,有利于膠圈鉗口隔距和后羅拉中心距的縮小,從而提高了細紗機的牽伸倍數,后區牽伸倍數可達3.5 ~ 4,前區也較普通細紗機提高了 3 ~ 4 倍,并且所紡紗線CV值比普通環錠細紗好,粗節、細節、棉結少,強力高。三羅拉四膠圈牽伸裝置有別于三羅拉雙膠圈牽伸裝置,它主要靠提升后區牽伸能力來提高總牽伸倍數。有試驗研究表明,以三羅拉長短膠圈為基礎將后區改為長短膠圈牽伸,則牽伸裝置對后區內須條的控制增強,提高了后區的牽伸能力,同時有利于成紗質量的提高。以三羅拉長短膠圈為基礎將后區改為雙短膠圈牽伸,同樣也能加強對后區須條運動的控制,牽伸倍數可達100多倍,減少了成紗毛羽的數量,特別是長毛羽的數量。四羅拉四膠圈牽伸裝置是在三羅拉雙膠圈的基礎上添加了一對中后羅拉及一對膠圈,從而細紗機的總牽伸能力大大提高,牽伸倍數可達200多倍,成紗質量也有明顯的提高,該牽伸裝置喂入方式可以是棉條喂入。
1.4 牽伸傳動
超大牽伸裝置的牽伸倍數高,對牽伸傳動的要求比普通牽伸更加嚴格。以三羅拉牽伸為例,若其采用SKF型牽伸,傳動路線為前羅拉傳動后羅拉,再由后羅拉傳動中羅拉,這時后羅拉需要承擔兩列羅拉消耗的功率,而且牽伸倍數高,羅拉間的速度差異較大,使得齒輪很容易磨損,運轉不平穩。為了保證牽伸傳動機構的順利工作,必須使傳動機構的內應力減弱,可以從牽伸傳動型式、增加齒輪寬度和改變齒輪材質等方面入手,重點在于改變牽伸傳動型式。近幾年,隨著科技的進步,也有提出用多電機獨立傳動的,多電機獨立傳動可以很好地控制各羅拉的轉速,并且無需變換齒輪及考慮齒輪的磨損現象等。電子牽伸傳動在超大牽伸細紗機上的應用有利于細紗機形成穩定可靠的牽伸環境,為實現超大牽伸紡紗技術提供了有力的條件,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合理的牽伸傳動有利于提高細紗機的牽伸效能,優化后區牽伸,方便工藝調整,這對超大牽伸尤為重要。
1.5 牽伸分配
牽伸分配主要根據細紗機的牽伸型式和總牽伸倍數來確定。在細紗機上如何合理分配牽伸、發揮各牽伸區的牽伸效能是實現超大牽伸的關鍵。一般的牽伸裝置后牽伸區是牽伸準備區,為張力牽伸,牽伸倍數較小,其牽伸倍數的變化對成紗質量的影響較大,故牽伸分配時要著重考慮后區牽伸倍數的大小。傳統直線型牽伸的后區牽伸倍數小于1.4倍,依納V型牽伸的后區牽伸倍數為1.3 ~ 2.0倍,由此來看合理配置各牽伸元件是可以適當提高后區牽伸倍數的。超大牽伸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合理控制牽伸區中纖維的運動情況,不同的牽伸型式,其牽伸區中纖維運動不同。為了達到提高總牽伸倍數的目的,關鍵在于提高對牽伸區中纖維的控制。在超大牽伸的研究中,必須改變后區牽伸倍數過小的牽伸分配形式,提高后牽伸區的牽伸倍數是提高總牽伸倍數的主要途徑。
2 結束語
提高細紗機牽伸效能的關鍵在于對纖維運動情況的控制,必須處理好摩擦力界、牽伸力、加壓與隔距之間的關系;棉條喂入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目前技術水平尚未成熟,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采用雙粗喂入更能滿足超大牽伸技術的要求;牽伸機構的型式仍處于不斷研究中,需要遵循在摩擦力界穩定、機構簡單、看管方便的前提下,盡可能使牽伸倍數得到最大提高的原則;處理好傳動機構的傳動路線、傳動元件、牽伸調整有利于須條的平穩牽伸,使牽伸機構處于最優工作狀態;合理分配各牽伸區的牽伸倍數,充分發揮各區的牽伸效能,實現高倍牽伸。
參考文獻
[1] 杜文琴. RingCan環錠細紗機關鍵紡紗技術的分析[J]. 棉紡織技術, 2000(9):61-62.
[2] 杜文琴. 緊密紡與超大牽伸紡紗技術分析[J]. 五邑大學學報, 2002, 16(3):47-48.
[3] 秦貞俊. 環錠細紗機長短膠圈牽伸型式的技術進步[C]. 無錫:中國紡織工程學會, 2005:242-244.
[4] Huh You, Kim JS. Effects of material parameters and process conditions on the roll-drafting dynamics [J]. Fibers and Polymers, 2006, 7(4):424-431.
[5] 張長樂,毛漢清,薛國星. 棉紡細紗機雙短皮圈牽伸機構研制[J]. 棉紡織技術, 1992(12):716-719.
[6] 陳亞建. 皮圈中凹現象的成因分析[J]. 上海紡織科技, 2001, 29(4):12-13.
[7] 秦貞俊. 對環錠細紗機加壓機構的討論[J]. 紡織器材, 2005, 32(6):52-54.
[8] 邢聲遠. 細紗機雙皮圈中變速點分布的研究[J]. 北京紡織, 1981, 9(1):26-31.
[9] 任永慶. 談細紗機皮圈部分控制鉗口與隔距塊[J]. 棉紡織技術, 1993, 21(5):35-38.
[10] 李瑞洲, 賈麗霞, 孫素志. 細紗三羅拉四膠圈牽伸工藝實驗分析[J]. 棉紡織技術, 2004, 33(7):44-45.
[11] 馬軍, 敖利民, 李向紅. 細紗機四皮圈牽伸裝置對成紗毛羽的影響[J].上海紡織科技, 2006, 34(11):3-4.
[12] 安玉先, 徐延明. 細紗機四羅拉四皮圈牽伸機構[P]. 中國專利:03217782.8, 2004-07-07.
關鍵詞:房屋建筑;滲漏;原因;防治技術
房屋發生滲漏不僅使人們的日常生活條件被拖后,生活水平下降,嚴重時還會對建筑結構形成腐蝕,給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隱患。所以房屋滲漏問題絕不是一個可以隨便忽視的問題。房屋中出現墻體裂縫、框架裂縫等病害會引起滲漏,在建筑中容易發生滲漏的場所是廚房、廁所、門窗和其他附屬結構裝修的連接處,在這些部位處理好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滲漏。滲漏問題的處理要以預防為主,從建筑施工階段就進行控制。
1 造成滲漏問題的施工原因
1.1 建筑設計缺陷。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建筑所處地域的氣候特征,只是采用通用的防水設計方式,導致建筑防水能力無法適應氣候需求;在選擇施工方法和材料時比較死板,沒有根據實際情況變通。
1.2 施工質量不合格。施工時的操作失誤、材料檢查不足等問題會使建筑無法達到計劃水平。施工中質量監管力度不足,出現隨意施工的情況。施工中操作不細心就容易導致建筑結構層出現裂縫,或是相關養護沒做好導致后期產生裂縫。還容易出現操作問題的是防水材料的安裝、搭接、收頭沒有的達到要求;墻柱與砌體墻之間的拉結筋沒有拉緊拉牢,或是根本沒有設置拉結筋,或是使用的抹灰配比不科學將使建筑出現意料之外的滲漏,所以一定要做好這些細節工作。
1.3 防水材料選擇不當。在屋面防水時會采用瀝青油氈作為防水材料。但瀝青材料受外界影響較大,如果是含臘量高的瀝青,溫度升高時容易發生融化,導致防水層失效。再加上現代建筑中大多采用框架結構,主體結構有磚塊堆砌而成,本身就容易產生裂縫,防水性能差,在抹灰時材料密封性不足就容易導致滲漏。
2 房屋建筑工程出現滲漏的防治技術分析
2.1 屋面防滲漏措施。為了減少混凝土結構出現滲漏問題,不僅要加強混凝土的強度建設,還需要注意混凝土的厚度、鋼筋間距的施工。澆筑混凝土時注意施工縫的填補,并做好后期的混凝土養護工作。鋪設柔情防水層時,要保證鋪設的連續性和厚度,嚴格按照施工規范進行操作。防水層鋪設、混凝土澆筑完成后,要進行閉水試驗,確定不會發生滲漏。天面防水層翻500mm以上,需要做滴水線標記。
2.2 建筑外墻面抗滲防水技術措施。
2.2.1 主體施工階段的重點控制措施?;炷恋臉颂枴⑴浔?、塌落度、密實度等都會影響混凝土的防滲漏性能。如果混凝土表面出現裂縫,或是施工中出現冷縫沒有及時填補,就會導致滲漏。施工中保持不在豎向結構上留置施工縫,在外墻預留的孔洞必須外高內低,高差大于10mm。
2.2.2 外墻磚砌體控制措施。外墻施工是阻止外來水分進入的第一道防護,所以要做好外墻的防水設計和施工。外墻砌磚中選用的磚塊應該把含水量控制在10~15%之間堆砌時要注意保持混凝土磚塊的單純性,不同干密度、不同強度的加氣混凝土不可以混合堆砌,加氣混凝土也不應該和其他混凝土混合,一天之內堆砌的混凝土磚塊高度不應該超過1.4m,處于外墻最下端的混凝土磚需要用專用的面劑進行涂刷,防止底層滲漏。外墻部位最下一皮磚應滿刷專用的面劑以確保不滲漏。
2.2.3 裝修階段控制措施。在磚墻和混凝土墻的交界處,需要設置一道200mm寬的鋼絲網,交接的內外都需要安裝。鋼絲網要使用射釘進行固定。堆砌外墻的磚塊之間的接縫寬度要在5mm以上,采用除密縫粘貼外的其他方式進行粘貼;接縫的寬度要控制在3mm以內,或采用平縫的方式。表面需要選用防水性強的砂漿,對出現的空鼓和裂縫進行勾縫,一定要保證確保勾縫飽滿、密實、無裂縫。
2.2.4 墻面抹灰是墻面防漏的關鍵措施。通過對第一層砂漿的抹平、壓實來實現切斷抹灰層的毛細管,砂漿中可以通過加入拒水、防漏性能材料來增加防滲漏能力。而找平層和地層的施工重點,要注意的是接合,接合不好就容易導致裂縫。接合施工完成后,還需要重新對連接處進行檢查,確定連接處不存在空鼓、裂縫和砂眼,否則要及時進行處理,將連接處的接合抹灰鑿掉,清潔干凈,重新進行抹灰封層。
2.2.5 外墻上出現的裂縫、空隙、孔洞在處理前需要先進行清潔,將其中的灰塵、雜物去除,再用1:2的水泥漿填塞。填塞時決不能使用碎磚、碎土或其他施工中用到的材料殘余作為填塞材料。大于200×200mm的孔洞要求用細石混凝土填堵,檢查使用小棒敲擊發出啞聲,則撬開返工,另補密實。
2.2.6 墻體內的鐵件、預埋件等結構如果在墻體建設完成后突出,先將突出部門割除,再用1:1水泥砂漿混合防水粉末將原先突出部分填實、抹平。
2.2.7 用對外墻進行高壓噴淋的方式,在外墻建設完成后進行滲水測試。如果發現外墻出現滲漏,需要查明滲漏發生的原因,及時采取措施控制和修補。
2.3 外鋁合金窗防滲漏技術措施。外墻安裝的鋁合金窗應該選購符合國家質量標準以及滿足設計要求,在進行安裝前還必須進行材料檢查,在搬運、安裝中要注意保護構件,避免材料在安裝中被損壞,禁止被損壞的材料進行人工修復后重新使用。只有符合標準、安全可靠的材料才可以使用。鋁合金窗在安裝后還要對四周的縫隙進行填塞,采用干硬性1:2聚合物防水砂漿分層填實,再用防水砂漿進行噴涂,封堵安裝縫并減少空鼓??p隙填堵后還需要進行檢查,發現填塞存在空洞、空鼓或不密實,要將整個填塞材料清楚,重新進行填塞。為了加強窗臺的縫隙填堵,還要在窗臺上設置一條混凝土現澆帶,防止砌體收縮導致原本被填堵好的安裝縫周邊出現新的縫隙。窗楣上需要進行一些設置來排除上面的液體,可以是滴水槽或是鷹嘴。如果選擇設置滴水槽,那么寬度和深度就要設置在10mm以上。安裝窗框時還需要注意水平和豎直,窗框與預先埋設的安裝構件要緊密、牢固的安裝起來。安裝時先預留5mm的縫隙,保持清潔,待安裝完成后再用耐候膠密封。
2.4 廚房、衛生間防滲漏技術措施。施工前要先對管道進行清潔,并去除管道內的毛邊,再將模板支撐起來,用混凝土封上。管道四周200mm范圍內由管邊向外適當找坡;廚房防水結構施工完成,在啟用前還需要進行閉水試驗,發生滲漏要立刻處理,重復進行測試直到通過為止。按設計要求精心施工防水層,防水層在墻根部上翻300mm,廚衛防水層及其保護層完工后再做閉水試驗。
3 結語
房屋滲漏是房屋建筑使用中最常出現,也是最容易出現的病害,防治時容易復發。所以治理這種病害不能僅進行部分處理,而要從根源處入手,爭取從根本上解決滲漏。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設計上開始重視防水,在施工中嚴謹操作,重視細節,做到施工標準,對滲漏進行控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