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內部控制成本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內部控制;成本預算管理;問題;措施
內部控制作為確保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是決定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成本預算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關鍵領域之一,直接影響企業經營業績。由于內部控制與成本預算管理具有復雜性、長期性、系統性等特點,因此將其有效融合、綜合運用,對企業加強管理、提升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企業內部控制與成本預算管理的關系
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在企業中,建立并實施一套完整、高效地內部控制體系,有助于企業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和內部管理水平,促進我國企業融入國際市場、參與世界競爭。因此,內部控制的目標包括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乎法規要求、資產安全完整、財務報告與相關信息的真實可靠、提高企業經營效率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目標。
預算是企業在戰略規劃、預測及決策的基礎上,以數量、金額等形式反映的特定期間的行動計劃,是資源配置與經營管理活動的詳盡安排。成本預算管理,能有效協調企業長短期目標、戰略及年度行動計劃,通過預算的編制、執行和改進,促使企業戰略更好“落地”,為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提供重要保障。
因此,內部控制的各項措施與成本預算管理的各種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的指向,那就是確保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都具有強化管理、加強溝通與協調、實施監控、進行績效評價等作用,都要求將企業近期利益與長遠目標有效結合,作出符合企業戰略要求、持續提升發展能力的策略選擇,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效率與效益。
二、當前企業成本預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預算對成本的控制制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企業通常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預算編制流程,雖然能將企業目標直接體現于預算之中,但這種預算管理流程對基層信息的掌握程度不高,容易脫離實際,從而造成預算編制依據不充分等情況,對成本預算的剛性原則造成一定損害。
(二)成本使用效能有待提高
企業的成本費用指標往往沒有真正落實到生產管理的各個環節,責任成本未全面、嚴格地落實到個人,大修等項目成本缺乏有效地控制,員工節約意識不濃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跑、冒、滴、漏甚至鋪張浪費的現象發生。
(三)企業關聯交易還需規范
企業集團部分關聯單位之間在職能界定與劃分、資金管理和使用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關系不清、權責不明等現象。部分單位缺乏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成本效益觀念不強,資源浪費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業集團整體的競爭能力。
(四)預算管理的內部協調配合不夠
預算管理盡管最終體現為會計數據,但其編制基礎應該是企業整體的經營活動,涉及到企業各方面資源和各個部門的管理,最終控制的是整個企業的經營管理。但較多企業在單位之間、單位內部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方面存在欠缺,影響了生產經營的效率與效益。因此,需要在企業管理層的統一領導下,加強單位、部門之間的配合、協同,從而確保預期經營管理效果。
(五)預算考核與激勵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企業設計的預算考核指標體系,有些不能完全與單位的責任、效益及員工的努力程度相適應。考核和獎懲措施落實不到位,成為影響企業預算目標不能較好完成的主要原因。當以考核結果進行獎懲時,被考核方會較多地強調客觀因素對企業活動績效造成的影響,回避其主觀方面的問題。同時,考核方也常摻雜部門利益、個人情感去評價被考核方,使激勵機制、獎懲措施不能充分發揮應有作用。
三、內部控制與成本預算管理綜合運用的思路與措施
從內部控制角度看,企業成本預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風險有:(1)未編制預算或者預算不健全,可能導致企業盲目經營或缺乏約束控制;(2)預算編制不科學、目標不合理,可能導致企業資源的浪費或難以實現其發展戰略;(3)預算執行不力、考核不嚴、缺乏剛性,可能導致預算流于形式。因此,為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企業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內部控制為保障,強化預算編制、指標控制、考核獎懲等各方面工作,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一)堅持精益高效原則,建立上下聯動的主動性預算編制流程,使成本預算指標更加科學
預算編制是各參與方重復博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流動是多向的,也是反復的,直到達成最后的一致。因此,在編制成本預算時,企業可以按如下流程進行設計:首先,由預算委員會提出關鍵性指標;然后,考慮企業人員、資產變化及成本習性,結合收入增長等對企業整體效益的影響,確定成本預算交由各單位、各部門進行明細分配,督促其有針對性的突出重點;再者,各單位、各職能部門將自己的預算分配方案交企業預算委員會審核和匯總;最后,由預算委員會進行平衡、調整,據以編制全面預算,分發各單位、各部門執行。
(二)堅持“凡事有預算、全員擔目標”原則,強化部門協同,確保預算執行效果
企業應高度重視項目成本管理,制定完善管理辦法。對工程項目實施嚴格的全過程管控,在項目的立項、審批、預決算以及施工、竣工等方面,建立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真正做到凡事有人負責、有章可循、有據可查、有人監督。在項目管理中,要合理規劃各項目具體的作業與完成時間,嚴格進行經濟性、合規性審核。預算責任管理部門應結合專業分工,對項目實施進展情況及時進行監督檢查,督促實施單位按照預算規定的時間節點完成工程項目,確保預算投入按期產生效益。
(三)堅持責、權、利相結合原則,突出考核與獎懲,促使管控措施執行落地
為充分體現預算管理的權威性,必須對預算編制的準確性與及時性、預算指標完成情況等進行嚴格考核,以此來評價各單位、各部門的工作業績,并依據獎懲制度對預算責任人進行嚴格的獎懲兌現。具體來說,可以在每個考核節點,對各預算單位的執行情況進行測算,對于指標完成不好、偏差率較大的,應作為典型予以處罰并通報批評,同時要求他們分析情況、找出原因、及時整改;對于指標完成好、偏差率較小的,要予以獎勵。這樣,一方面調動了各預算執行單位和個人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彰顯了預算管理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核心地位,從而確保其更好地發揮約束與激勵作用。
(四)堅持客觀公正原則,對成本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全過程審計監督,確保預算嚴肅性
企業成本預算及相關制度主要由各責任部門進行編制、執行,指標與制度的執行和結果往往缺乏外部監督,不能客觀、及時、準確地反映成本預算執行情況及相關問題。因此,企業除了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預算管理制度外,還應健全與之相配套的審計制度,通過實施有效的審計監督,保證成本預算及各項制度執行的效果。
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內部控制、成本預算管理等各項工作,不僅僅是一個聚沙成塔的管理提升過程,更需要的是在現代管理理論指導下,激發企業每位員工的責任意識和進取精神,在全員參與、全過程管控中,實現降本增效、提升企業價值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關鍵詞:成本控制管理 內部控制 市場競爭力
企業在進行長期的發展與創新建設過程中,必須對商品生產及創新延伸的內容進行重視,只有這樣才能帶動企業快速健康的發展,在保證企業經濟效益、市場競爭力、創新發展水平都提升的過程中,促使企業能夠更加適應新興市場。
一、企業成本管理控制的重要性研究
(一)保證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企業進行長期的發展與建設的目的就是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而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工作,能夠幫助公司企業實現這一目標。對企業盈利進行評估的兩個方面——收入和成本進行研究,我們可以知道企業的收入需要對專業、合理、科學的營銷手段來完成提升,而成本控制管理更需需要這樣的手段。通過良好的企業內部成本管理控制的手段,來幫助我們節約更多的投入資金,從基礎上解決資金投入大的問題,再加上妥善的經營,可以真正帶動企業收入的大范圍的提升。在企業沒有獲得更高的收入的時候,進行快速有效的陳本控制管理工作,可以降低企業盈利下降帶來的不利影響。
(二)市場競爭力的提高
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從基礎上解決現有問題,可以給公司企業帶來更多更好的發展啟示,向企業提供科學有效的競爭戰略方法,調節自身的控制能力,從最根本的生產、經營等一系列的內部發展技巧上解決問題,從而能夠保證企業一直處于一個穩步提升的狀態。而市場其他企業有可能沒有進行良好的內部成本控制管理,就可能失去原有較好的戰略規劃技巧,不能適應更加新興的市場秩序,而失敗。所以加強成本控制管理,從內部控制上來提升自身發展技能,可以使企業更加有能力適應市場變化,不斷穩固自己在競爭環境中的地位,穩步提升、健康發展,長久處于不敗之地。
(三)企業創新水平的推動
通過對企業內部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上做好細節性的工作,可以發現企業現實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對原有不利于企業發展的現狀呈現出來,通過細致的觀察研究,找到更能迎合企業進步、適應市場的正確且創新的辦法,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同時,將節約意識推行到企業管理的每個細節中去,推行創新的管理制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并且更加科學合理地使用企業的成本,從生產成本一直延伸到企業整體的成本控制發展戰略上來,不能落下一個細節,都要做出調節與創新能力的提升,才能促進企業更加長遠的發展。
二、企業成本管理與內部控制現狀研究
(一)成本控制預測、計劃建立方法缺失
隨著研發設計階段成本管理重要性的顯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研發成本的控制,但很多企業在研發成本管理中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主要表現在:過于關注產品性能而忽視了產品的經濟性。這主要是因為企業研發部門與市場脫節,設計人員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在設計產品時往往只強調產品的性能,而忽略產品的制造成本,沒有充分考慮到產品的性價比和消費者的偏好。實踐表明,在市場上功能最齊全、性能最好的產品并不一定就是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這是因為投放市場的產品會受到價格及顧客認知水平等因素的影響。
(二)企業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我國企業真正的飛速發展時期還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幾年。由于企業發展的時間短暫,致使我國企業在經營管理的理論體系和現實操作兩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缺點和不足之處。現在企業的現代化管理理念多是對于國外企業的借鑒和模仿。但是,我國企業所面對的經營環境、市場環境以及社會環境與國外企業有著根本性的差異。因此,相對來說這種模仿來的管理理念很難適應我國企業的發展需求,所以說缺乏了創新的管理理念就是落后的。此外,在我國的企業管理理念中普遍存在著“重投資收益、技術的管理,輕成本管理”的管理意識。從企業領導到全體員工成本管理的意識比較低。
(三)成本管理方法不強
一般來說,成本控制管理需要較為全面的統協手段的帶動下及逆行那個提升的,所以做好全面的控制管理,必須將現實中存在的各項問題都認識清楚。但是企業在進行細節性的成本控制管理上,呈現出來的成本信息往往不真實或者不全面,而企業內部有沒有一個控制標準,不能解決現實問題,所以對于成本管理中的事前控制與事后控制沒有做好提升工作,就會對成本預測、決策、控制的相關辦法呈現上,就不能有所突破。
(四)企業成本核算內容缺失
傳統的標準成本法滿足了手工生產與固定自動化生產的經營制造環境的強化,但是隨著國際化、現代化經濟市場秩序的建立,這種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經落后。目前來看,企業上產自動化越來越強,生產的產品也呈現了多樣化的發展狀態,所以企業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成本控制管理問題,對于細節性的事項管理內容越來越嚴格,生產方式從原來的大批量生產發展到滿足不同要求的客戶的小批量生產方式。間接成本比重越來越大,新產品研究開發費用不斷提升,標準成本法已經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企業經營行為顯示為短期化,原有成本歸集方法已經落后、成本計算方法也落后于時代的要求,成本控制管理范圍沒有得到擴大,成本控制失去效用。
三、提升企業成本管理和內部控制的方法分析
(一)成本管理計劃
加強決策計劃的重視程度,就要從會計預算入手,將各個細節都考慮進去,使整體的建設施工都能夠有效進行,幫助預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將整個建設施工工程中的意外及相關注意事項都重視起來,把材料損失、設備折舊都要進行詳細的預算,將正確的數據進行有效計算。做好事前控制準備,對于多元化的生產方式與多樣性的產品數量、生產金額進行大力關注,不能落下每個細節。
同時,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管理,使他們能夠最會計預算重視起來,保證計劃決策的順利實施,將各項數據都考慮得面面俱到,真正將成本管理當成是自己的事來干。
(二)創新成本控制觀念的確立
領導組織的相關財務成本控制舉措和建樹性決策時鑒定企業機構組織成本控制管理的基礎條件,企業管理人員必須高度重視完善經營成本控制這一思想,樹立成本控制與深層經濟觀念的大局觀,堅持投資效益與成本控制的經濟適用匹配原則,正確、充分地發揮自身的領導管理才能,樹立起自身在企業的管理權威,為不同機構管理機制的有效施行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企業成本核算技能提升
企業的成本核算必須要建立起完全成本的這樣的一種概念,所謂的完全成本法實際上是一種傳統的計算成本方法,也就是指在對產品的成本進行市場計算時,把固定制造費用、變動性的制造費用、直接工資和直接材料等全部計入到存貨的成本和產品的生產成本當中的一種方法。將成本核算的效果進行周期性的總結,必須對成本控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核算問題進行大力關注,拋棄原有不正確、不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擴大成本管理范圍,將成本歸集方法、計算技能等合理的手段呈現出來,獲得更多的經濟市場的經驗,才能查漏補缺,帶動企業快速發展。
四、結束語
現代化的企業內部控制方法建立于提升,必須對企業成本做好管理,提升預算、管理水平、核算技巧,可以幫助我們在長期的市場競爭中,通過大力節約成本,來適應激烈的經濟競爭,為企業的全面快速的發展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姚寶玉.加強企業成本費用預算控制的探討[J].中國證券期貨,2011(07)
[2]郭學琴.關于貫徹實施《內部會計控制規范》的幾點認識 [J],財務與會計,2002(01)
[3]高礦紅.試論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對策[J].太原科技.,2006(03)
關鍵詞:成本管理 內部控制 措施
我國自進入市場經濟至今,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企業的競爭日趨復雜而激烈,為了保證企業的持續經營,永立不敗之地,必須堅持更新成本管理觀念,加強成本費用管理,嚴格成本費用控制。這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關鍵。
一、加強企業成本管理的意義和作用
1.加強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產品的質優價廉是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的關鍵,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降低產品成本是提高企業整體競爭能力的最佳手段。
2.加強成本管理是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的根本途徑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企業對本單位的產品售價根本無法完全控制和隨意調整的,所以,為了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除了加強市場調研和提高產品質量之外,還必須實施行之有效的內部產品成本管理,產品成本的目標控制。降低成本,才是增加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3.加強成本管理是企業增強競爭能力,尋求生存的有力保障
企業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必須把產品成本控制在同行業的先進水平以下。只有降低了成本,企業才能占有競爭的優勢,爭取更大的市場空間,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這才是企業保持持續經營穩步發展的根本保障。
二、樹立并提高企業全員的成本費用管理意識和成本管理素質
1.加強成本費用的管理是實現財務成果的重要保證,是企業獲利的有效途徑和手段,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關鍵。成本費用的管理是一個全方位的管理,涉及面甚廣,必須使企業全員樹立成本費用管理意識,進一步提高成本費用管理素質。
2.企業的成本管理必須實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共同做好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企業必須認識到,應把所能影響到產品成本的各個環節均納入成本費用管理和控制的重點之中。同時,對成本費用的控制實行歸口管理,即在企業財會部門負責全面成本費用管理的基礎上,再由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做好成本費用的管理工作,形成一個企業上至領導下至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權責分明、制衡有力、動態應變的成本費用管理機制。
三、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是加強企業成本管理的首要條件
1.企業必須在現有成本管理的基礎上,轉變觀念大開創新之路,把新發明、新創造、新技術、新工藝有效的運用在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之中,遠比只從內部挖潛節約更占優勢。因此,在轉變思路力求創新的基礎上,進一步重視新的科學技術研究,并把科技成果盡快的向生產力轉化,也是強化成本費用管理和控制的一條創新之路。
2.傳統企業成本費用的管理,主要強調的是節約、節省,力求避免某些費用的發生,這是保守經營的具體表現,不利于市場競爭,也不會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企業應關注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放眼本企業產品在市場上的占有率和所實現的經濟效益,才能取得持續性的競爭優勢。因此,現代企業的成本管理應以成本效益觀念作為指導思想,嚴格區分可控成本費用與不必控制的成本費用,應不應該投入主要看“投入”與“產出”的對比,努力提高成本率是成本費用控制的關鍵。成本率是一項比值關系,是效益與其相關成本費用之間的比值。其公式為:成本效率=效益/成本。雖然某些費用的發生會使企業近期成本有所增加,但就長遠而言,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生產效益卻會因此而逐步增加和提高。
四、加強企業成本費用管理的具體措施、制度
1.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的控制制度
企業應當建立健全成本費用管理的崗位責任制,明確內部相關部門的崗位分工、職責、權限,確保辦理成本費用業務的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同時做好崗位的輪換工作,同一崗位人員應定期做適當相應的調整和更換,避免同一人員長時間負責同一業務。并配備合格人員辦理成本費用的核算業務,辦理成本費用核算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和高水平的職業道德,遵紀守法,客觀公正,不偏不依的做好成本費用的管理工作。
同時,企業對成本費用的管理工作中應當建立嚴格的授權審批制度,明確審批人員對成本費用業務的授權方式、程序、權限、責任和相關的控制措施等。規定辦理成本費用業務經辦人員的職責范圍和工作要求,經辦人員必須在授權范圍之內進行審批,不得超越審批權限。
2.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
企業為了加強成本費用的管理和控制,首先必須建立合理有效的成本費用核算制度,成本費用的核算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應用會計方法,系統的記錄企業生產產品所發生的一切費用,確定各種產品的單位成本和總成本。對生產經營中的材料、人工和間接費用等應進行合理的歸集和分配,不得隨意改變成本費用的確認標準和計量方法,更不得出現多列、少列和不列成本費用的弄虛作假手法。
同時應制定必要的材料消耗定額,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資的計量、驗收、領取、發放和結存的管理制度,制定相應的內部結算方法和結算價格。成本的計算方法應當保持各期前后一致,不得隨意變更,有必要變更的必須經過有效的審批。對與成本費用核算有關的原始記錄和憑證的傳遞流程也必須納入成本費用制度管理。
3.制定成本費用內部控制目標
制定成本費用內部控制目標是進行成本費用控制的方向,企業能否正確制定成本費用內部控制目標,關系到企業成本費用控制的有效性,它最終的目標是成本費用的最小化。確立成本費用控制目標的基本要求:
(1)保證各項成本費用的合法性。企業各項成本費用開支,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財經法規的規定,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的成本費用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不準隨意擴大成本費用的開支范圍和提高開支標準。
(2)保證各項成本費用開支的合理性。各項成本費用開支必須符合本企業經營活動的需要,正確劃分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正確劃分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的界限,體現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原則,做到資金運用經濟合理。對成本費用建立嚴格的的授權審批制度,明確審批人員對成本費用業務的授權批準方式、權限、程序和相關的控制措施。經辦人員應在其職責范圍之內,按照審批人員的審批意見辦理成本費用業務,不準越權行事。
(3)保證各項成本費用核算的正確性。為了保證成本費用核算的正確性,必須建立一個完善的成本費用核算體系,嚴格組織成本費用核算,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法規制度,用科學的成本費用核算方法,采用目標成本、標準成本、定額成本以及責任成本控制等科學的方法正確計算產品的成本,努力節約成本費用開支,力求減少損失和浪費,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4)建立健全成本費用的分析與考核制度。
根據企業內部控制的基本規范,建立成本費用的分析制度。運用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趨勢分析法等分析方法,開展成本費用分析,檢查成本費用預算的完成情況,分析成本出現差異的原因,記錄有關差異,及時反饋有關信息,尋求降低成本費用的途徑和方法。根據本企業歷史的成本費用數據,用行業企業的有關成本費用資料,結合市場料、工、費的價格變動情況和人力、物力的資源情況,以及產品銷售情況等,運用本量利分析、投入產出分析、變動成本計算和定量、定性分析等方法,對未來企業成本費用水平及其發展趨勢等進行科學的預測。
同時,企業還應當建立成本費用的考核制度,對相應成本費用的發生單位、部門等進行嚴格的考核和獎罰。考核的目標可以通過目標成本節約額、目標成本節約率等指標和方法,通過綜合考核加強對成本費用的監督檢查,從而推動和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挖掘成本費用降低的潛力,以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摘 要 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管理現代化的必然產物,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要求。有效的內部控制不僅能使企業的資源合理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且更能防范和發現企業內部和外部的欺詐行為。從而有利于保證組織機構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轉,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與有效運用,提高經濟核算的正確性與可靠性,推動與考核企業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評價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本文主要探討內部控制制度在企業成本管理運算中具體實施與運用。
關鍵詞 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成本管理 企業風險
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為了保證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和舞弊,保證會計資料及相關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與程序。良好的內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證企業合規經營、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和企業經營效率的提高,而合 規經營、真實的財務報告和有效率的經營也正是企業風險管理所應該達到的基本狀態。從這個角度出發,內部控制是風險管理的必要環節。內部控制的動力來自企業 對風險的認識和管理。相反,如果沒有良好的內部控制,則往往會導致各種錯誤和舞弊的產生,甚至造成企業的破產倒閉。從國內的巨人集團衰敗、銀廣廈案到國外 的巴林銀行倒閉、安然事件等無不是由于其內部控制缺損或失效所致。因此,內部控制是防范企業風險事件發生的一種長效機制。企業內部控制的基本方式主要有: 組織規劃控制、授權批準控制、預算控制、實物控制。
在市場競爭激烈、行業利潤走向低微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為了提高企業競爭力,企業采取多種措施、多方面降低成本。但企業經 多方努力削減成本之后卻發現效益不但沒有升高反而越來越低。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數企業在降低成本管理中只注重“成本節約”,只是想盡辦法控制支出,而沒有將成本控制同企業發展戰略聯系起來。因此,企業要想取得持續的競爭優勢,必須根據企業自身優劣及外部競爭環境,為企業發展制定長期的戰略規劃,在成本管理上亦應引入戰略成本管理,合理配置資源,謀求企業資源的有效利用。
內部控制制度在企業成本管理運算中具體實施與運用
1.加強企業成本管理思想革新化。傳統經濟下的成本管理模式屬于簡單的報賬模式,往往對有時候的數字重視而忽視了成本管理,對事前的預測和決策重視程度不 夠。對現代的管理手段忽視而采用手工操作。沒有很好地發揮廣大員工的積極性而只是一味地依靠單獨一個財務部門的作用。因此就需要成本管理的觀念及早地更 新,要全員樹立競爭觀念、效益觀念、經營觀念和開拓觀念等新的觀念,這樣才能適應現代企業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
2.明確財務控制的重點。預算管理控制包括籌資、融資、采購、生產、銷售、投資、管理等經營活動的全過程。控制環節是預算編制所確定的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標、責任的科學性;預算指標分解的合理、科學性;預算在執行中授權批準調整的嚴肅性,及時或定期反饋預算執行情況;預算執行結果的考核及獎懲的嚴格性。財務資產控制。控制環節是資金管理,主要是賬戶管理、銀行存款日常管理、內部資金劃撥、支付結算、庫存現金 管理、銀行承兌匯票管理、其他應付款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無形資產管理、債權管理、對外擔保的審核等。
3.依托網絡優勢,建立以計算機、預算核算軟件等高效輔助網絡工具為操作方法,將各管理層、各部門、各工序合成為管理共同體,信息共享的管理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各級目標責任成本成為透明的共同管理依據,各管理層次、部門直至工序按照職責管理各自的成本要素入口,使全員參與具備可操作性和實時性,效益控制結果成為實時公布的監督檢查信息,增加績效管理的透明度。同時解決各管理層次因所處地域的限制而不能及時參與管理監督的通病,以充分發揮各層管理中心的優勢,在高度透明的、信息共享的、各 盡職責的管理控制環境中取得最大效益。
4.建立責任與成本掛鉤的管理機制。目前,施工企業大都實行企業對工程項目的垂直管理,即企業直接管理工程項目部。工程項目的成本管理應分為兩部分:一是公司對項目經理的管理;二是項目經理對所屬工地、部門、施工隊和班組的管理。一般情況下,公司項目部下達經濟指標,項目部再向施工各工地、部門和班組下達指標。使權責利相對應,每一級向上級負責,充分調動各級部門的積極性。形成層次分明的成本中心,通過各層次的管理活動,形成實現公司成本目標的保證體系。逐級下達任務,所下達的指標必須在相應各層次可控制的范圍,通過努力能夠實現。賦予各級成本中心充分的權利,以保證各級成本中心能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對各級成本中心的獎罰政策要掌握在確實足以調動管理者的積極性的程度,起到獎優罰劣、多勞多得、職工與企業雙贏的作用。最后,應將上述內容通過內部經濟合同的形式加以確定,逐級簽約,落實到人頭。與成本分析結合,做到分階段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實施獎罰措施。
5.堅持以經營效益為中心。企業管理的共同目標是取得和提高企業效益,因此,企業經營計劃必須圍繞這個中心來制訂和展開,統籌兼顧,權衡利弊,以促進效益最大化。制定《責任成本實施細則》,并舉辦相關業務人員責任成本培訓班,統一責任預算、計量、驗收、考核評價責任成果的有關表格及其填報方法,使各責任單位和個人的責任成本核算有據可依、有章可循。重視對職工勤儉風氣的培養。從管理者到職工,都要關心企業的經營狀況,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從細微處做起,增值降耗。
關鍵詞:企業;成本費用;內部控制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12-0-01
成本控制,是指企業根據已制定的成本管理目標來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企業活動中各項影響成本的因素,采取合理對策保證實現成本管理目標的行為。企業的生產活動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因此,企業成本的控制也是一個不間斷的、持續的過程,既有事前的規劃與決策,也有事中對生產活動進行的控制與核算,還包括事后對生產活動的考核。做好內部控制,對企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
一、當前企業成本費用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沒有建立完善的成本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成本內部控制體系應包括信息、組織、獎勵、考核等內容,只有健全的成本內部控制體系才是有效開展成本內部控制的前提。然而,當前很多企業的成本內部控制體系都不太完善,相關工作人員的權責不明確,成本內部控制長期都作為財務管理的附庸,缺乏自主性與獨立性。
2.企業成本內部控制觀念不強
成本控制觀念落后,很多企業都將成本控制的重點放在企業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只強調生產這一環節中的成本控制,卻忽視了產品在研發、設計階段中對成本的控制。還有不少企業將控制成本的目的局限在減少成本上,沒有從收益的方面看到控制成本的意義,控制方式過于強調之后的核算與考核,沒有注意事前的預測和平時的控制,或只注重數字的計算而忽視了人工、成本與管理費用的控制,逐漸落后的成本控制觀念正在與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相脫節。
3.工作人員成本控制觀念淡薄
很多企業的工作人員都沒有正確地認識到內部成本控制的重要意義,沒有把成本內部控制工作落實。由于成本的內部控制屬于財務管理的內容,因此,很多企業都將成本內部控制當做是財務部門與上級管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導致企業領導層與基層員工成本內部控制意識薄弱,浪費現象較為嚴重,企業成本的內部控制措施并沒有真正的落到實處。
此外,很多企業的內部控制方式單一,單純地將精力放在節約上,沒有考慮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內部控制手段的單一也使得成本控制力度不足。
二、提高企業成本內部控制水平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成本內部控制體系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要想長期穩定地發展下去,必須建立一個健全的成本內部控制體系,這也是企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完善管理機制的重要途徑。一個健全的成本內部控制體系應當包括會計系統和完善的組織體系。對產品生產和銷售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的把握,結合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進行高效的管理和控制,從原材料的采購到生產加工,到銷售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購成本、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并對支出成本的使用效果進行評價,評價各個成本的支出是否做到了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經濟收益,從而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目的。
2.制定科學的成本控制方法
企業要根據自身經營與生產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企業文化和生產環境等因素,來制定科學的成本控制方法,將傳統的標準成本法、責任成本法、目標成本法和現代成本法、作業成本管理法等成本控制法相結合,達到更好的控制效果,還應努力使企業成本的內部控制為以后企業工作的改進和成本的降低服務。
還以樹立科學的成本管理理念,對企業的運作進行產業價值鏈評估,盡可能的削減企業生產過程中不增加產品價值的環節,提高企業運行效率,減少對資源的使用與消耗,最大限度的優化生產過程,使企業能夠取得更多的競爭優勢。同時,企業成本的內部控制還要擴展到更多的領域,如服務成本、人力資源成本、環境成本等,以長遠的眼光看待企業的發展,將成本控制拓展到產品市場定位、市場需求、技術發展趨勢等領域,還要通過對比企業的投入與產出來分析成本投入的必要性,用盡可能少的成本創造盡可能多的產出,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益,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3.加強企業職工對成本控制的認識
企業職工是企業生產的主體,職工成本控制意識的加強能夠有效的避免生產過程中的浪費現象,因此,企業應將加強員工的成本意識融入到企業文化與規章管理制度當中,上下齊心,建立縱橫交錯的成本控制體系,消除部分員工“成本控制是領導的工作”的意識,對員工展開教育培訓,使全體員工都能認識到控制成本的重要意義。企業還應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訓與教育,從技術層面上為降低成本提供廣闊的途徑。
此外,企業還應積極推動技術創新,提高企業的創新力能,重視科研成果的實際運用,保證產品質量,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企業資源管理與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實現物資采購、產品預測等環節的一體化,使成本控制更加可靠。
三、總結
總而言之,企業成本的內部控制是降低企業經營投入,擴大企業產出的重要途徑,企業只有建立高效的成本內部控制體系,并充分落實各項控制制度才能使企業的資金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發展,實現企業的長遠進步。
參考文獻:
[1]徐凱,徐標.基于薄冰理念的企業成本控制探析――對豐田汽車召回事件的案例反思[J].會計之友(上旬刊),2010(10).
[2]劉紅梅,魏志宏,鄧人芬.淺析中小型私有企業成本控制的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