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高校智慧教學方案

      高校智慧教學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校智慧教學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校智慧教學方案

      高校智慧教學方案范文第1篇

      智慧旅游由數字地球、智慧地球的概念延伸而來。2008年底IBM提出“智慧地球”戰略規劃,智慧旅游是智慧地球在旅游行業的拓展。旅游業與物聯網、互聯網及空間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融合發展,旅游業歷經旅游信息化、旅游數字化、旅游智能化到旅游智慧化的發展過程。2010年江蘇省鎮江市在全國開創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2011年我國正式提出“智慧旅游”的構想,國家旅游局在《中國旅游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通過信息化引發旅游發展戰略、運營方式和產業格局全面變革的發展思路和工作重點。國家旅游局同年提出我國將爭取用10 年左右時間,把旅游業發展成為高信息含量、知識密集的現代服務業,初步實現基于信息技術的“智慧旅游”。2012年,建立首批“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2014年確定旅游宣傳主題“美麗中國之旅?智慧旅游年”;為保障智慧旅游發展,國家旅游局在2015年1月份《關于促進智慧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促進智慧旅游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明確提出強化隊伍建設,建立智慧旅游人才培養體系,積極開展智慧旅游專業培訓和智慧旅游交流活動,為我國智慧旅游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勁旅智庫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在線市場交易規模約達5402.9億元,較2014年3670億元同比增長47.2%。在線旅游市場和智慧旅游發展為智慧旅游人才建設提供了機遇。探索基于智慧旅游視角的旅游管理OPEC人才培養模式成為研究重點。

      二、智慧旅游國內外研究綜述

      國外對信息技術對旅游業的影響進行了一定研究,Pauline J. Sheldon(1997)在其《旅游信息技術》一書,全面介紹了促進旅游行業發展的各種信息技術。 Hannes Werthner等(1999)在《信息技術與旅游業:一種挑戰性的關系》一書中指出信息技術對傳統旅游業的產生的挑戰和影響。Hung J C(2011)在云計算環境下提出一種基于社會網絡的智慧旅游框架,并提出了應用云計算為游客的終端設備提供旅游咨詢服務。Giacomo Del Chiappa等(2016)分析了智慧景區中信息和知識的傳遞、共享和轉化過程。Xia Wang等(2016)運用FCEM-AHP和IPA方法從旅游者角度測量了智慧旅游吸引力。國外對旅游智能系統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包括旅游目的地智能推薦、基于社會視角的智能旅游系統運用。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質、高滿意度服務,而實現旅游資源及社會資源的共享與有效利用的系統化、集約化的管理變革。本文在中國期刊網(CNKI)上輸入“智慧旅游”作為主題進行檢索,梳理相關文獻,國內對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研究,包括智慧旅游概念、內涵及理論體系的討論(張凌云等,2012;姚國章,2012),智慧旅游系統和模式構建研究 (姚國章,2012;高天明,2012)、區域智慧旅游的發展研究 (王清榮等,2014)涉旅企業和旅游服務的“智慧化”研究 (張凌云,2012)、智慧旅游評價和市場影響分析 (韓玲華等,2014) 、智慧旅游人才培養研究(高燕等,2015)等相關方面。

      三、智慧旅游視角下旅游管理人才培養現狀

      國家旅游局《2014年全國旅游教育培訓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招收旅游管理類本科專業的普通高等院校565所,高職高專1068所,中等職業學校933所;其中,旅游相關專業研究生共招生1736人;本科教育共招生5.3萬人;高職高專共招生11.08萬人;中職招生12.30萬人。我國高校旅游管理類人才已經初步形成了階梯式培養結構??v觀2015年旅游業發展,我國國內旅游突破40億人次,出境旅游1.2億人次,旅游收入過4萬億元人民幣。根據國家信息中心旅游規劃研究中心測算,旅游產業對GDP綜合貢獻10.3%,中國旅游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10.2%。隨著旅游發展進入“高速時代”,旅游類人才需求緊缺,世界旅游理事會調查顯示,如果政府和相關企業不采取行動,旅游行業中將有1400萬份工作面臨風險。

      目前,很多旅游管理類院校逐步啟動“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等高等教育專業綜合改革工程,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伴隨智慧旅游時代到來,智慧旅游人才培養仍顯滯后。如何創新智慧旅游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既能熟練運用信息技術又掌握豐富旅游專業知識的智慧旅游人才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在目前旅游管理基礎課程中,仍采用理論講授為主,實操實訓較少,旅游管理信息系統等智慧旅游相關課程未能引入,酒店管理軟件、旅行社管理軟件、電子商務和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軟件等在一些高等院校還未引進或充分利用。另外,智慧旅游實踐教學環節需加強,需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環節學時數在總學時中的比例,加大智慧旅游實驗室建設,實踐實訓需加強與智慧型企業、智慧景區的對接,“校企合作”、“教、學、做”一體化,促進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學生智慧旅游實操技能,切實增強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四、智慧旅游對旅游管理類人才培養新要求

      經濟的發展從產品經濟時代、服務經濟時代邁向體驗經濟時代,旅游業更注重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以游客互動體驗為核心,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吃、住、行、游、購、娛、商、養、學、閑、情、奇等旅游要素之中,智慧景區、智慧旅游企業、智慧旅游城市應運而生,智慧旅游成為發展趨勢,旅游服務、旅游管理和旅游營銷更加智能化,智慧旅游需要智慧型旅游人才支撐,智慧旅游人才不僅要全面掌握旅游管理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掌握旅游信息化技能,如圖1。旅游管理類高等院校是培養智慧旅游人才重要基地,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需要適應智慧旅游發展要求。

      (一)跨學科知識培養

      一方面,旅游因其研究對象的復雜性和綜合性具有跨學科研究特征,旅游管理類人才不僅要掌握旅游相關理論知識,還要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地理學、生態學、市場營銷等相關交叉課程體系;另一方面,養生旅游、情感旅游、研學旅游、探奇旅游、商務旅游、休閑度假、互聯網旅游等“旅游+”衍生的旅游新業態需要旅游管理類人才掌握跨學科知識;智慧旅游使信息技術融入到旅游各要素之中,影響著游客旅游體驗,旅游管理類人才除了要具備扎實旅游相關理論,還要掌握新一代信息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培養

      智慧旅游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旅游體驗、旅游管理中的應用。智慧旅游的發展需加強旅游管理類人才對新一代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培養,智慧旅游人才應具備以博客、微博、微信、貼吧、論壇/BBS為代表的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數字化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運用能力,借助融合的通信與信息技術和便攜的終端上網設備,以游客互動體驗為核心,主動感知、甄選旅游相關信息,為游客提供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務,提高旅游體驗質量和滿意度。智慧旅游人才還需要能夠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進行旅游目的地智慧營銷,樹立“時刻營銷”和“智慧營銷”理念,通過智慧旅游信息平臺開展高效智慧營銷,提高客源市場規模。

      (三)智慧旅游素質和智慧服務能力培養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類人才需要創新人才培養方案,使學生具備智慧旅游服務素質,培養能夠適應智慧旅游景區、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旅游網站等智慧旅游行業及其他相關智慧旅游企業管理與服務的高技能智慧人才。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展,散客化趨勢日益凸顯,旅游者需求更加多樣化、個性化,國家旅游局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在40億人次國內游的人群中,自由行人群高達32億人次;1.2億人次出境游客中,有2/3的游客選擇自由行,自由行都是游客最愛的旅行方式。這要求智慧旅游管理類人才在利用公共資源信息和旅游數據庫進行“線上”、“ 線下”服務時應樹立智慧旅游服務理念,提高智慧旅游服務能力,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

      (四)智慧旅游管理能力培養

      智慧旅游要求旅游管理類人才提高智慧旅游管理能力,能夠適應智慧旅游行業及相關智慧旅游企業數字化、智慧化管理模式,掌握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及旅游相關行業信息技術,如酒店在線預定管理、旅行社管理軟件、景區管理信息系統、旅游交通流量監控等,能夠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獲取旅游信息數據,完善智慧旅游管理體系、監管系統、旅游投訴管理系統,綜合協調分析旅游信息,實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進行有效管理。

      五、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本文創新性構建智慧旅游人才培養模式,如圖2所示,通過智慧旅游目標導向培養、智慧旅游人才專業性培養、智慧旅游人才創新性培養、智慧旅游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智慧師資隊伍建設、智慧旅游教學方法培養智慧旅游類人才。O――(Objective cultivation)目標導向培養。改革教學與市場脫節現狀,以智慧旅游市場需求為導向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模式。P――(Professional cultivation)人才專業性培養。培養掌握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旅游專業知識的專業型人才。E――(Entrepreneu

      rship and Innovation)創業和創新性培養。注重智慧旅背景下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C――(Social Communication)社會溝通能力培養。旅游管理類專業實踐實訓加強智慧旅游行業及其他相關智慧旅游企業對接,“校企合作”,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教師要注重引入智慧旅游教學方法提高智慧旅游教學效果。高校應加強智慧師資隊伍建設,優化“雙師結構”,為智慧旅游人才建設提供師資保障。

      六、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養提升路徑

      本文基于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養模式提出智慧旅游人才培養提升路徑,包括智慧旅游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理念、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實踐實訓、教學方法需要適應智慧旅游發展。

      (一)智慧旅游目標導向培養

      以智慧旅游市場需求為目標導向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改革高校教學和人才培養與市場供應錯位現狀,樹立智慧旅游人才培養理念和培養目標,結合智慧旅游發展趨勢、智慧旅游行業及智慧旅游企業對旅游管理類人才新要求,校企對接,提升學生基礎理論素質、實訓實踐操作技能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強化學生對旅游智能導覽系統、旅游在線預定與營銷、智慧旅游辦公系統等智慧旅游信息技術的掌握,培養能夠快速適應智慧旅游發展需求的既能熟練運用信息技術又掌握豐富旅游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二)智慧旅游人才專業性培養

      智慧旅游人才專業性培養需要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即優化高校旅游管理類專業的公共必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術課、專業拓展技能課、學科選修課程等模塊,一方面,增設計算機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移動終端技術等相關課程,加強學生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掌握;另一方面,在傳統的旅游管理專業基礎課和技能課中不斷融入信息技術及其應用的內容,如景區管理課程融入智慧景區管理內容,旅游市場營銷引入數字化新媒體營銷內容,旅游規劃與開發增加智慧景區打造、智慧旅游交通規劃、智慧開發管理等智慧旅游建設內容;另外,拓寬原有課程體系,增設旅游電子商務、在線旅游服務商(OTA)管理等信息技術與智慧旅游相關融合課程。

      (三)智慧旅游人才創新性培養

      智慧旅游注重旅游業的創新性和科技化,智慧旅游要求智慧旅游人才時刻保持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高校應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創業精神的智慧旅游管理類人才,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通過課程討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另一方面,開展技能創新大賽和創業大賽,通過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務、智慧旅游營銷等智慧旅游環節加大智慧人才創新性培養。使學生畢業后能夠主動適應智慧旅游新技術新業態的發展,提高創新綜合能力。

      (四)智慧旅游人才實踐能力培養

      智慧旅游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是智慧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環節。一方面,提高專業課程中實踐教學環節課時,優化實訓教學時間安排,提高實踐教學環節學時數在總學中比例,通過實踐教學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加大智慧旅游實驗實訓室建設,高校可通過多樣化渠道爭取經費建設集智慧旅游景區、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管理與服務等于一體的信息化智慧旅游實訓室,利用云技術、人工智能、移動智能終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模擬智慧旅游運營,通過 “線上”、“線下”模擬操作,教師與學生互動,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實踐技能;另外,通過“校企合作”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實踐能力,高校可以依托院校自身的教育資源與智慧旅游行業相關企業合作,通過合作辦學共建智慧旅游人才實踐培養基地、校企簽訂訂單式培養等多種合作方式培養智慧旅游人才。

      (五)智慧師資隊伍建設

      智慧旅游人才培養需要智慧師資隊伍做保障,“互聯網+”、“旅游+”背景下,需要打造一批支撐智慧旅游發展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首先,旅游管理類教師要掌握智慧旅游理論知識,并將智慧旅游理念、智慧旅游案例引入課堂教學,實施智慧旅游教學。其次,建設多元化的師資隊伍,包括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和熟練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技能型教師,計算機信息技術、移動終端技術等相關課程可由計算機專業教師擔任,旅游電子商務、智慧旅游營銷可由具有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等專業教師擔任;再次,聘請智慧旅游行業和企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優化智慧旅游“雙師結構”;最后,高校應加強對智慧型師資隊伍培訓,通過國培及省培項目、訪學、選派旅游專業教師到智慧旅游企業學習等渠道打造智慧型、復合型教師,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師資支撐力。

      高校智慧教學方案范文第2篇

      【關鍵詞】微信;動;智慧校園

      目前各個高校已逐步建立起各種信息管理系統,如教務管理系統、學工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教研管理系統、校園一卡通系統、在線辦公系統等,信息化程度都已達到一定的水平。隨著近年來移動網絡的快速發展,智能手機功能日益強大,如何應用移動網絡技術讓信息化更上臺階是每個高校遇到的機遇與挑戰[1]。

      1 移動智慧校園建設現狀

      移動智慧校園建設已經成為高校面對的重要任務,但是當前的建設情況存在諸多問題

      1.1 信息管理系統多但沒有統一移動門戶

      一些信息化走在前列的高校已經實現了統一公共數據庫,統一信息門戶。但是大多數高校都尚未實現。早期就建立了統一信息門戶的高校,也很少有實現了統一移動門戶。統一公共數據庫是智慧校園建設的基礎,是各信息系統交互的核心。建設缺失有各種原因,主要原因是投入太大。目前的軟件公司在統一公共數據庫建設的報價上都是漫天要價,動輒上百萬,讓很多高校望而卻步。其次是信息系統的開發公司多,大多數只能提供有限的技術支持,無法完全滿足需要。

      1.2 開發手機APP,但成本高昂且維護困難

      目前軟件公司主推的移動平臺以APP居多。從功能角度上APP具有功能強大、界面美觀等優點。但是存在成本高昂及推廣與維護困難等弊端。從成本角度看,這種解決方案代價高昂。為讓所有的用戶都能夠使用,APP至少開發兩個版本:安卓版與蘋果版,而且APP開發設計難度高,一般報價在10-20萬左右。對于學生數在2萬以下的高校來說,相當于要支出每生10元的成本,后期維護投入更是一個無底洞。從維護角度看,APP方式也較為復雜且困難。在智慧校園的持續建設過程中,陸續添加新功能、修復軟件漏洞過程帶給終端用戶諸多軟件升級的煩惱。

      1.3 缺乏統一的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

      以我校為例,目前信息的及推送還主要采用“學校->學院->班級->學生”的口口相傳的方式。非重要的信息則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傳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信息化程度低,口口相傳方式效率低下且容易遺漏;渠道不統一,如微信公眾號就有各部門的如教務處、招生就業處、團委、學生會等多個;內容非個性化,無法提供直接與學生本人相關的信息,服務水平低下。

      1.4 基于微信的移動智慧校園建設優勢

      微信(WeChat)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由于其使用成本低且功能豐富已經成為網民們生活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根據騰訊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微信活躍用戶已經達到5.49億,覆蓋我國90%以上的智能手機。微信公眾號是是開發者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申請的應用賬號,通過公眾號,學??梢耘c特定群體實現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的全方位溝通和互動。基于微信的移動智慧校園將以微信公眾號的方式向特定人群,該方案擁有以下優勢。

      1.4.1 建設與維護成本低

      微信公眾號的建設入門簡單、成本低廉。功能簡單的公眾號僅需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甚至不需要開發者有軟件編程的基礎。功能復雜的公眾號可以采用更為靈活的開發者模式,根據用戶需要實現強大的功能。平臺開發完成后不需要打包,省去了應用市場層層審核的過程。

      1.4.2 平臺易推廣、易維護

      微信公眾號建設完成后直接,無需終端用戶下載并安裝APP,僅需在微信中掃描二維碼即可關注使用,易在廣大師生中推廣,采用微信方式也更能為追求潮流的年輕大學生所接受。后期維護工作量小,僅需在服務器端更新代碼即可,讓平臺的功能始終保持最新,克服了APP方式版本并存的困擾。

      1.4.3 系統可提供強大的統一信息推送功能

      微信公眾號提供了強大的信息推送功能,可以實現個性化的消息服務。通過提取各大信息系統中的信息,選擇推送的內容與對象。由于微信已成為高校師生手機常駐軟件,相比APP推送更能得到師生的關注。

      2 基于微信的移動智慧校園組成要素

      2.1 數據訪問接口

      移動智慧校園平臺通過各大信息系統提供的WebService、數據庫接口、API接口,實現數據的訪問,整個平臺的基礎。通過該接口進行數據抽取、轉換、存儲、加載,實現數據的實時訪問,避免常規公共數據庫帶來的延遲。

      2.2 信息查詢服務

      通過數據訪問接口,提供公共信息查詢與個人信息查詢。其中個人信息在進行身份驗證并綁定后可獲取。在微信環境下,可通過點擊按鈕、發送特定文字、訪問特定網頁鏈接的方式實現,具有更高的靈活性。

      2.3 模板消息推送

      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消息推送能讓師生感受到切實貼心的服務,讓廣大師生及時了解與自身相關的信息,對教學及管理工作能起到積極的輔助作用。

      2.4 在線咨詢與服務

      微信公眾號的多客服功能可以完美實現在線咨詢與服務,可以由專業老師為廣大師生答疑解惑,同時獲取智慧校園運行的第一手反饋資料,以便改進。在各高校建立學生服務大廳,為學生提供一站式服務的背景下,在線咨詢與服務提供了一站式的在線服務平臺。

      3 應用案例

      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于2014年5月建立了基于微信的教務信息服務平臺,為學生提供成績、課表、考試安排等信息查詢服務,并以在線學生服務大廳方式由專業人員為學生實時解答問題,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目前關注量已達到全體學生數的97%,日均查詢請求數達4000以上。從學生的覆蓋面以及使用率上看,基于微信的智慧校園方案擁有遠超APP的適應性,具有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高校智慧教學方案范文第3篇

      關鍵詞:云計算;物聯網;智慧校園;校園云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4)04-0084-04

      0 引 言

      目前,大多數高?,F已具備校園網,甚至有些高校的校園網規模相當大,這就為構建智慧校園奠定了網絡基礎。但是,高校存在資源共享的局限性,因為不同的院系之間常常會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統與不同的軟件環境,從而形成“信息孤島”,以至于信息互通成為難題。為了促進高校健康快速發展,改變現有的資源分配狀況勢在必行。本文利用云計算技術、虛擬化技術等構建校園云,并結合物聯網技術、RFID 等技術來構建智慧校園,使高校校園智能化成為現實。

      1 云計算

      要了解云服務首先要了解云計算的概念。云計算(Cloud Computing) 和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 是兩個新興的名詞,云計算和物聯網之間是平臺與應用的關系。物聯網的發展依賴于云計算系統的不斷完善,以便為海量物聯網信息的處理和整合提供可能的條件,對于云平臺而言物聯網是其所支持的所有應用中的一種。同時,云計算也促進了物聯網和互聯網的智能融合,為構建智慧校園( Smart Campus)乃至智慧地環奠定了基礎。

      云計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與互聯網更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云也是網絡、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它有狹義與廣義兩種定義。廣義云計算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件、互聯網相關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務。這將意味著計算能力也能作為一種商品通過互聯網進行流通。

      云計算通常包括以下3個服務: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和SaaS(軟件即服務)。

      2 智慧校園

      自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世界各國紛紛響應。2009年總理的無錫之行,提出了“感知中國”;日本“I-Japan”計劃;韓國“U-Korea”戰略;歐洲“e-Europe”計劃等?;谶@種“智慧”的理念,浙江大學在2010 年信息化“十二五”規劃中提出“智慧校園”( Smart Campus)的概念,它描繪的藍圖是: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融合創新的網絡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務治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園生活。

      安徽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構建智慧校園的整體目標是:以云服務為支撐,構建一個基礎教育的智能化校園管理平臺,以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和應用、資源整合為中心,融入到教學、學習、管理等工作領域,最終實現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目標,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

      2. 1 “智慧校園”的總體架構

      2.1.1 智慧校園的建設框架

      智慧校園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從下而上可分為應用基礎層、應用支撐層、應用層和統一門戶服務。安全維護體系和信息標準體系作為智慧校園的支撐保障體系。

      2.1.2 智慧校園建設方案的核心

      智慧校園建設方案核心是加快建設泛在網絡:加大無線覆蓋,按照校園移動用戶容量和業務策略建設Wi-Fi網;實現Wi-Fi、有線寬帶時長區隔;通過多SSID運行,考慮校內Wi-Fi區域免費;推進云校園的建設:學校私有云與電信公共云的結合,建立電信搭載云平臺,整合學校資源,實現區域資源共享及合理利用;拓展物聯網應用服務:物聯網的應用與服務與智能3G手機關聯,拓展信息化應用模塊,擴大翼支付在社會資源的應用(公交、娛樂)。

      圖1 智慧校園的體系架構

      2.1.3 智慧校園建設前景預期

      智慧校園建設使校園的工作與生活發生徹底的變化。行政管理人員:智能化系統,助力學校高效管理;教師:提升教學水平,協助教學科研;學生:方便學生學習與生活;培訓工作人員:混合式培訓助力培訓效果。校務管理之校園一卡通—翼機在手,走遍校園;校務管理之校園監控調度—全校實時監控、統一調度;校務管理之校務通—融合通信,創造便捷高效溝通;校務管理之綜合監控系統—動力、環境實時監測;校務管理之綜合辦公—網上辦公、手機辦公融合;校務管理之會議云—高效會務管理;教學提升之掌上校園—無處不在的校園;教學提升之在線學習—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教學提升之視頻錄播—重整優質的教育資源;教學提升之教學應用管理—實現一站式教學新發展;教學提升之桌面云—基于云計算的統一桌面服務。

      2. 2 “智慧校園”的關鍵技術

      2.2.1 關鍵技術概述

      “智慧校園”系統用到關鍵有計算機技術、傳感器技術、RFID、計算機網絡技術、通訊技術、虛擬化技術、數據融合技術等。其中“智慧校園”中用到的虛擬化技術,是將在用的硬件資源整合形成資源池,以便實現資源的動態分配、達到動態負載均衡,最終提高資源利用率;數據及服務融合技術是“智慧校園”建設的關鍵,可以通過統一門戶服務提供統一的接入與業務界面,并根據不同的角色進行區別授權,其中統一的主題數據庫建設是其最重要的基礎。

      另外,“智慧校園”建設中,信息標準制定及安全維護體系是其重要保障。信息標準為建立規范的應用系統數據結構提供保障,并為后期的數據融合及服務融合奠定了基礎;安全維護體系為“智慧校園”正常運行建立完備的安全維護機制。

      2.2.2 校園云構建

      安郵在建設“智慧校園”過程中,改變原有校園應用系統部署方式,在中國電信云平臺上組建智慧校園云(The Cloud of Campus)平臺,實現應用快速部署、服務快速提供,并提高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依托安徽電信綜合辦公、平安校園、翼機通、網上大學等成熟應用,重點打造掌上校園、在線學習等一批新產品,通過校園應用平移(門戶網站、教務系統等)、外部資源引入(就業信息、外部教學資源等)等方式,構建開放的智慧校園云應用。以期達到改變原有校務管理方式,實現管理自動化、智能化、移動化;引入新的教學方式,實現多媒體教學、在線教學、在線備課;方便學生學習與生活,讓學習更高效,讓生活更便捷。

      3 “智慧校園”的應用

      智慧校園中的應用主要包括在校人員的校園生活和教學管理兩個方面,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智慧校園

      3.1 校園生活

      校園生活方面主要包括食堂消費管理、水控消費管理、考勤管理等。

      3.1.1 食堂消費管理

      食堂消費管理采用了RFID技術。整個系統分為3個部分:含有電子標簽的卡:卡里面有用戶的基本信息;RFID讀寫器:每個售飯窗口安裝一臺RFID讀寫器,讀寫器將讀到的數據傳輸至后臺的數據庫,讀取卡上金額,并扣除相應的消費金額。這種含有RFID電子標簽的卡可以封裝在智能手機里,這樣的話在校日常消費就可以通過刷手機來完成了。

      3.1.2 水控消費管理

      水控消費管理主要有浴室的水控及開水房水控管理,是利用RFID技術實現的。消費是采用實時計費方式,即讀卡時出水,同時根據出水量實時扣費。

      3.1.3 學生考勤管理

      學生考勤是學校日常教學管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通??记诠ぷ鞫加墒谡n教師來承擔的,浪費了教師的時間與精力,而基于RFID技術的考勤管理卻很方便。每次上課前,學生用含RFID電子標簽的手機(或校園卡)刷卡進入教室,對應的讀寫器將數據通過安裝在教室內的相關設備傳輸到服務器上,服務器接收數據并將數據存儲到后臺數據庫中,以便相關人員通過瀏覽器登錄到考勤查詢網站上進行查詢。每個學期結束時,每門課程學生的出勤情況或者某個學生該學期的出勤情況系統都可以自動統計出來,以便參考。

      3.2 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工作包括日常教學管理工作、智慧圖書館、實驗室管理和協同辦公等

      3.2.1 日常教學管理

      日常教學管理工作是借助RFID技術的支持,完善日常教學組織系統、教學評價系統和教學考核系統,從而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保障。同時,高質量的教學管理系統也有利于學生學習空間的拓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2.2 “智慧圖書館”

      “智慧校園”中的“智慧圖書館”也是利用物聯網技術來實現圖書館智慧化的服務和管理。目前“智慧圖書館”的實現主要是利用RFID電子標簽技術,通過移動式的RFID文獻歸架管理設備對圖書進行定位、查詢、導航等功能,可以實現文獻信息收藏、分揀、新文獻上架等功能,大大方便與提高了圖書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

      3.2.3 實驗室管理

      對實驗室管理主要是物聯網的動環監控技術,主要包括機房環境和動力電源管理,機房環境包括溫濕度、煙感、水浸、門禁、空調等,動力電源包括開關電源、蓄電池、UPS等設備。

      動環監控系統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定制應用,用各種傳感器監控機房動力環境狀態,并將采集到的數據上報到集中式數據庫。其以B/S模式為基本表現形式,同時為數據提供豐富的報表、圖表,為業務分析提供支持。

      傳統的實驗室管理維護不便,維護費用高、定期巡檢,故障不能預知,發現不及時。而利用物聯網技術進行實驗室管理可以及時發現遠端機房故障,保障通信主要設備的安全運行,實現遠端機房無人化管理,節省大量維護成本。提高維護水平的同時,維護人員數量低增長的要求符合業界規范要求。

      3.2.4 協同辦公

      “智慧校園”云服務可實現跨設備跨平臺多人協同在線辦公。不同用戶可以在各種終端之間同步獲取個人所需數據,并隨時與他人分享。“智慧校園”云服務平臺具有良好的共享性和開放性,為高校提供容量大、數據安全的存儲中心,解決了高校存儲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云服務平臺提供統一的門戶為師生服務,可以實現海量數據計算、處理等功能,加快了科研項目的完成速度,提高了科研水平及科研質量。

      4 “智慧校園”應用展示

      4.1 “智慧校園”應用系統主界面

      圖3所示是一個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校園”應用系統的主界面圖。

      4.2 “智慧校園”應用系統子模塊

      圖3 智慧校園應用系統主界面 圖4 智慧校園應用系統子模塊

      圖4所示是其“智慧校園”應用系統的一個子模塊圖,該子模塊的相應部分代碼如下:

      // 連接設備初始化數據庫

      private void connDev() {

      hf=new HighRFID();

      // 連接高頻的RFID設備

      hf.openAndConnect(2, 0, 6);

      //數據庫初始化

      myDatabaseUtils=new MyDatabaseUtils(this);

      myDatabaseUtils.initdatabase();

      }

      //初始化控件

      ……

      //用戶注冊

      buttonRegister.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String[] cardID = new String[1];

      // 尋卡

      if (hf.selectCard(1, cardID) < 0) {

      Toast.makeText(Main.this, “讀卡失敗,請重試!", Toast.LENGTH_SHORT).show();

      return;

      }

      if (myDatabaseUtils.registerdata(cardID[0]))

      Toast.makeText(Main.this, “注冊成功!", Toast.LENGTH_SHORT).show();

      else

      Toast.makeText(Main.this, “注冊失敗或當前學生卡已注冊!", Toast.LENGTH_SHORT).show();

      }

      });

      //刷卡驗證

      buttonSearch.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String[] cardID = new String[1];

      // 尋卡

      if (hf.selectCard(1, cardID) < 0) {

      Toast.makeText(Main.this, “讀卡失敗,請重試!", Toast.LENGTH_SHORT).show();

      return;

      }

      if (myDatabaseUtils.selectdatabase(cardID[0])) {

      dooropen = true;

      }else {

      Toast.makeText(Main.this, “此卡未注冊", Toast.LENGTH_SHORT).show();

      }

      }

      });

      //數據庫清空

      ……

      //退出

      ……

      // 銷毀

      ……

      //返回監聽

      ……

      5 結 語

      “智慧校園”是通過物聯網技術來實現校園的智慧化,實現了校園內任何人、任何物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任何信息載體的互聯互通,做到翼機在手走遍校園,大大方便了各種人員的在校期間的各種活動。同時,基于云平臺的海量信息的聚合為廣大師生提供了智慧化的業務和服務模式。當然,“智慧校園”建設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如技術規范問題、隱私安全問題等。相信隨著云計算技術、物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智慧校園的建設在不久的將來定會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熱點。

      參 考 文 獻

      [1]呂倩.基于云計算及物聯網構建智慧校園[J].計算機科學,2011,38(10):18-21.

      [2]嚴大虎,陳明.選物聯網在智慧校園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1,21(6):123-125.

      [3]王鵬. 走近云計算[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4]王慶波,金涬,何樂,等. 虛擬化與云計算[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5]IBM 商業價值研究所. 智慧地球[M] . 北京: 東方出版社, 2009.

      [6]王曉靜,張晉.物聯網研究綜述[J].遼寧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7(1):37-38.

      [7]嚴棟.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圖書館[J]. 圖書館學刊,2010(7):8-10.

      [8]何印,劉施羽.淺談RFID技術在高校食堂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09(26):212-213.

      [9]王斌. 基于RFID的水控管理系統[J].中國電子商務,2009(12):28.

      [10]浦敏,李云飛.基于物聯網的無線照明控制系統[J].照明工程學報,2010,21(2):86-87.

      高校智慧教學方案范文第4篇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高校教育;智慧校園;平臺建設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125

      0 引言

      伴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高校校園建設有著改頭換面式的創新。在以前的數字化校園建設當中,其主要是側重于信息化教育的建設,屬于信息化教育當中的一部分,其能夠實現校園教育資源的信息化應用和管理,但是并不能真正實現智慧型的教育。大數據時代需要數據更為可靠的數據處理技術,同時建設一個集成度較高的校園服務憑條,為大學生的學習提供有效的幫助。對此,探討大數據時代高校智慧校園服務平臺建設思考具備顯著教育意義。

      1 大數據和高校智慧校園

      1.1 大數據時代的高校信息化

      大數據也可以被理解成為海量的數據、巨量的數據以及大資源,主要是指所涉及到的數據規模較為巨大,并且想要通過人為的方式對數據進行管理、處理以及截取是無法實現的,但是這些信息數據是由人們生活、工作以及娛樂過程中所形成的數據,這些數據對于改善人們的生活、優化企業的營銷策略、幫助國家調整宏觀調控策略均有著明顯的推動作用[1]。對此,大數據環境之下,高校信息化管理以及服務水平必然得到有效的提升,高??梢越柚髷祿峁┑膶W生的個人喜好、學習成效以及教育資源等信息,可以針對性的優化高校的教育服務。高校的信息化進程當中,會形成各類結構化或非結構化的數據,其中主要包含教學管理數據、教學資源數據以及學生信息數據等,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以及消費習慣,大到高校的治校方案以及策略。借助大數據,可以對這些數據實現有效的分析以及搜集,并將其轉換為高效管理以及服務的有效資源,從而為建設智慧校園服務平臺提供基礎。

      1.2 智慧校園的內涵以及定義

      伴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的信息化建設速度非常快,并且建設時效性也越發明顯。已經從以往的電子校園、數字化校園逐漸轉變為智慧校園[2]。智慧校園打破了傳統的校園空間性限制,借助云儲存、云計算等較為先進的方法和手段,通過數字化信息以及網絡作為基礎,構建科研、教學、管理、技術服務以及生活服務等一體化的虛擬性教學技術。智慧校園的設計核心觀念便是構建一個新一代的信息化教育技術,在教師和管理人員的幫助之下,促使高校教育顯得更加動態性、精細化,促使教與學獲得更加優質的管理[3]。智慧校園的本質便是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以及SOA等技術,構建一個多元化新技術相融合的業務[4]。

      智慧校園服務平臺必須是以物聯網技術作為基礎,將所有物品借助射頻標簽等信息傳感設備和互聯網相銜接,從而實現智能化的管理以及識別,病和信息系統相互互動以及感知,并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從而實現數據的分析、搜集、挖掘以及儲存,促使校園環境能夠與人相融合。

      2 “大數據”時代高校教育所面臨的困難

      2.1 大數據時代下信息數據過多,教育信息傳播困難

      “大數據”時代之下,在網絡上傳播的信息數據非常龐大,這也間接的降低了單個教育資源的可見度[5]。相關研究顯示,當前網絡上用于宣傳的信息數據主要有五個方面,分別為社交媒體的信息數據,企業的生產銷售、生產等數據,物聯網與各種傳感器形成的數據,政府的數據,計算機用戶自我儲存的數據。這一些信息資源的來源不同,用途也存在明顯的不同,不僅在網絡上有著爆炸式的增長趨勢,同時還在各個宣傳平臺中擴散。在這一環境之下,“大數據”時代下教育宣傳信息的可見性逐漸下降,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其最終必然會被淹沒在信息海當中,從而被忽略。

      2.2 信心類別過多,教育資源宣傳效果較差

      在目前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傳播環境當中,不同的信息類型其代表著的傳播意義、速度、范圍、受眾對象也有著明顯差異。與此同時,按照我國高校傳播媒體的新聞宣傳方式來看,其信息種類相對而言較為單一,這也很難適應“大數據”時代之下對信息數據多元化的需求。例如,手機用戶想要觀看教育資源必然沒有電腦端用戶便捷,其主要因素是手機端的相關數據較少,并且不容易被發現。

      2.3 信息傳播過快,高校教育平臺建設難度較高

      在“大數據”時代之下,大量的數據信息呈現出來,這對于數據的傳輸速度、處理及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數據流也可以被理解成為快速實時性的數據流,并且傳輸速度非???,持續的實效性更加明顯。在大量的、快速的的數據傳輸之下的“大數據”時代,高校建設信息的數據流是否能夠掌控龐大的數據信息流,便成為高校建設傳播力度的重要體現。當前,高校的高校建設宣傳信息途徑、渠道相對而言較為狹窄,主要是以高校的教育網絡為主,其是高校的主要新媒體網站和平臺,但是在處理大量數據信息、傳播數據的過程中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3 大數據時代智慧校園服務平臺建設措施

      3.1 公共稻菁成平臺

      公共數據集成平臺是智慧校園的根本,有了這一個平臺能夠有效的規范學校的數據信息,并且還能夠有效的規范學校內部的各種教育流程以及管理流程[6]。建設一個全局性的共享數據平臺,促使每一位教師都能夠從中分享或者是搜索到自己想要的教育資源,從而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性,從而形成一個廣泛性的資源共享、維護、處理以及服務體系,實現學校信息的資源共享、集成以及利用。公共數據集成平臺的建設內容主要包含:擴展數據源的支持、數據的抽取、數據清洗的轉換映射、基礎數據源的支持、調度執行、數據加載、運行服務監控、數據量統計、系統管理、自動報警通知以及信息編碼標準等。

      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途徑多樣化,網絡平臺是一種新的宣傳平臺,其具備宣傳速度快、宣傳范圍廣等特點,所以應當作為“大數據”時代下高校而言。首先,應當有效優化教育信息宣傳的網絡平臺,并在硬件基礎上進行優化,將處理、采集、傳播、儲存教育信息提供硬件方面的保障。例如優化校園網內的教育信息,并將教育信息和學習信息分類儲存[7]。其次,應當計劃性的提高對學生對智慧校園的關注度,為教育信息的傳播提供更為廣泛的途徑,提升宣傳的力度與廣度。最后,著重于構建一支熟悉網絡宣傳工作,能夠開展網絡傳播的教師隊伍。

      3.2 學校管理支持平臺

      智慧校園想要真正實現智慧型、智慧化的管理,根本要求在于借助將多元化的業務放在一個網絡當中實現集成化的管理和控制,促使每一種管理系統獲取相應的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計算,從而更好的開展相應的服務工作。首先,在招生以及就業的政策數據方面可以實現支撐性[8]。借助以前的、其他的高校的招生和就業數據,可以根據專業、性別、地區以及特長等將其制作成為一個報表,并為后續的招生計劃提供一個的決策支持;其次,人才方面的政策數據支撐。這一方面的平臺主要是儲存教師方面的資源數據,儲存學校當前的師資隊伍狀況并制作成為報表,高校管理者可以根據報表內的及時調整師資隊伍的結構以及比例;再次,財政方面的數據決策支持。這一平臺主要是儲存學校多年經營所獲得的財務數據,借助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可以獲得當前高校的資金狀況,并獲得學校在經營過程中的投入、產出狀況,以此為財務政策提供有效的決策數據;最后,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數據支持。這一平臺的儲存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的教學狀況以及評價狀況,按照這一些數據可以分析師生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情況,并總結出符合學生特性、專業特點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例如,在大學生就業情況不理想r,便可以根據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提出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如果大學生在就業事存在就業價值不正確、抗挫折能力較弱以及自我認識不足的情況,便可以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強化對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引導”、“強化學生抗挫折能力”、“讓大學生認識自我,推動誠信就業”,從而優化教學模式;最后,學科建設數據的支持。按照學科的具體教學專業數據以及就業數據對學科的辦學進行針對性優化和調整,如果就業數據顯示當前的專業教學內容與崗位工作內容不符,則可以針對性的調整專業的教學方向。

      3.3 師生生活服務平臺

      在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過程中,和學生所連接的物聯網主要的技術便是通過“卡”實現,而且數據所形成的大多數數據都是來源于這一方面[9]。借助相應的平臺和技術,可以將校園一卡通集成各類型卡片,并將其功能放在一起,例如借書卡、餐卡、水卡、門禁卡、電卡以及手機卡等可以融合成為一體,從而促使高校內的教與學顯得更加舒適、快捷。

      3.4 網絡資源的管理平臺

      高校教育的最大特點便是針對市場的需求進行教學,促使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更好的參與到社會工作當中,在一些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高校教育者處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慮,會為學生提供一個實踐性或實驗性的教學課程,但是這一些可能的課程的開展可能會因為時間、空間方面的因素遭受約束和影響,無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服務,通過網絡資源的合理應用以及管理,師生之間可以更好的交流和教學,實現教學資源的分享以及網絡儲存,例如借助微課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在自己時間充裕的時候觀看這些實踐操作視頻,從而實現自我學習,借助網絡實現教學資源的合理應用與管理,提高高校教學質量。

      3.5 智能提示平臺

      智能提示是智慧化校園的主要體現和關鍵功能,在高校有全新的業務需要處理或者學習成績發生波動,又或者學生未經過批準就離開校園、陌生人進入到校園等情況發生時,可以通過智能提示平臺將上述的事件及時推送給相關人或部門。通過智能提示平臺,可以促使高效管理顯得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10]。

      智能化提示平臺能夠有效的提示相關人或部門重要的數據和信息,并且可以根據數據信息的重要程度將這些數據信息進行分級,并采用多元化的提醒途徑或方式進行數據推送。例如,對于及時性要求較高的提示信息,可以通過短信或者錄音電話電費方式進行提醒,如在某一位學生未經批準就離開校園時,可以通過錄音電話,提示學生“某某某”在“幾點幾分”離開校園;對于及時性要求不高的信息而言,可以借助微信提醒、APP提醒的方式實現,并且對于所提醒的數據有存底需求時,也可以采用郵件的方式提醒。

      4 結論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時代之下,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必然是高校教育未來必然的發展方向。通過本研所指出的各種關于智慧校園的建設措施和方向,推動高校校園內真正實現教育資源的智慧互和應用,并實現優化高校教育質量和推動高校發展的目的,為廣大的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教育服務。但是,在高校智慧校園服務平臺建設過程中,必須遵循學校的實際狀況,規避片面性的技術追求,注重以為師生服務為主要導向和宗旨,充分展現智慧。

      參考文獻:

      [1]逄索,魏星.大數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運用[J].思想理論教育,2015,23(06):72-75.

      [2]魯玉婷.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化校園――寧波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信息化教育改革訪談[J].職業,2015,31(20):16-17.

      [3]劉麗娟.大數據時代高校智慧校園信息化建設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28):38-40.

      [4]雷蕓,涂慶華,宋駿飛等.大數據時代高校智慧校園服務平臺建設與研究[J].通訊世界,2017,14(01):275-276.

      [5]吳F瑜,劉歡,任友群.“互聯網+”校園: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新階段[J].遠程教育雜志,2015,20(04):8-13.

      [6]劉連忠.大數據與智慧校園――第十四屆中國教育信息化創新與發展論壇系列報道(五)[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33(05):3-3.

      [7]吳明念.IBM刀片服務器虛擬化在數字校園建設中的應用實踐[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5,14(14):89-89.

      [8]徐燎源.黎明職業大學科研成果信息管理系統的研究與分析[D].云南大學,2015.

      [9]王莎莎,胡建龍.西部地區高校信息化建設現狀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6,13(07):152-152.

      [10]宿佳寧,趙洪光,楊文.大數據挖掘在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中的應用[J].福建質量管理,2016,23(04):414-415.

      高校智慧教學方案范文第5篇

      關鍵詞:智慧校園 云計算 物聯網

      中圖分類號:TP39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6)04-0000-00

      隨著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信息化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校園、智能醫療、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的建設都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智慧校園成為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學校也應該抓住機遇,圍繞“智慧”理念,打造智慧、平安、和諧的校園。智慧校園,重在智慧,是在數字校園的基礎上逐漸演變出來的,數字校園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為基礎組建的數字資源優化共享的虛擬教育環境。隨著各方面投入的逐漸增多,數字化校園在給廣大師生帶來便利的同時,實際應用尚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智慧校園從數字校園基礎上進一步升級,充分利用原有平臺,同時又有自身特點,即:要有統一的基礎設施平臺,能保證有線和無線雙網覆蓋;要有統一的數據共享平臺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1 智慧校園概念及特點

      智慧校園是近幾年的一個新概念,傳承了數字校園,智慧城市的新方案。嚴格意義上講,國內高校尚未真正實現智慧校園,但是隨著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高校也正逐步想智慧校園邁進,以期提供更好的校園環境。智慧校園的應用要依賴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技術的廣泛推廣,以此為依托將教育成果,圖書資源以及科研項目等進行整合,從而在全校范圍內實現教職工,學生的交流以及學校內部資源的交互,使得各項應用靈活便捷,實現了智能化的校園服務管理模式。具體的應用過程中,需要在教學樓、圖書館、實驗樓、食堂等與師生密切相關的場所按照智能傳感器,通過網絡連接形成“物聯網”,最終實現系統互聯,資源整合。智慧校園在特征上講,有三個核心亮點:一是作為一個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它提供的是個性化定制式服務;使廣大師生能全面感知智能服務;二是信息服務通過互聯網的橋梁,能更便捷地融入到各個領域,各部門實現互聯和協作;三是智能化的服務平臺,讓每個體驗者都能以全新的模式體驗智能服務,同時能為學校和外界提供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的平臺。

      2 智慧校園的關鍵技術

      2.1 云計算

      云計算是一個近幾年定義的新概念。從技術層面來講,云計算有創新但不是全新的概念,它整合網格技術、數據虛擬化以及并行運算等多項技術,重新定義的一種新模式。云計算的定義可劃分為很多種,但是從基本原理上講大致相同, 云計算是利用網格技術使計算可以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與互聯網更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簡單的來講,就是用戶只要可以聯網,就可享受服務,任何聯網的應用,都具備成為云計算平臺的潛力;多個用戶可以分擔超級計算機成本,大大節省開支;用戶利用云計算平臺所提供的計算能力,并且充分計算機的計算能力,開發個性化的應用。由此延伸的云物聯、云安全以及云存儲等可以在校園建設上大顯身手。

      2.2 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從字面上講是萬物相聯的互聯網。它是利用局部網絡或互聯網等通信技術把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物等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實現遠程管理控制和智能網絡。物聯網是互聯網的延伸,它包括互聯網及互聯網上所有的資源,兼容互聯網所有的應用,但物聯網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設備、資源及通信等)都是個性化和私有化。

      物聯網具有普通對象設備化、自治終端互聯化和普適服務智能化3個重要特征。在具體的物聯網應用上主要依靠三項關鍵技術:(1)傳感器技術,通過計算機處理把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2)RFID技術,它融合了無線射頻技術和嵌入式技術,在自動識別、物流管理中應用廣闊;(3)嵌入式系統技術,綜合軟硬件技術,集成電路技術和電子應用技術為依托,接受到信息后進行快速處理。物聯網技術實際用途主要在智能標簽和智能控制,實現遠程操作和控制。在物聯網中,存在能力超級強大的中心計算機群,能夠對整合網絡內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實施實時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礎上,學??梢砸愿泳毢蛣討B的方式管理日常教學工作,達到“智慧”狀態,提高校園工作水平,改善學校服務管理能力。

      3 結語

      智慧校園的發展依靠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學校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服務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它在數字化校園的平臺上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為移動互聯校園資源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由于智慧校園屬于新技術的探索和學習,就學校而言則是機遇與挑戰并存。隨著時代的進步,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的研究將日臻成熟,在學校中已經建設好的數字化校園的基礎上,分步驟的建設,最大限度地節約成本,提倡綠色節能減排的風氣,為學校師生和管理者的個性化需求提供相應的應用。使智慧校園爭取早日成為教育教學領域特色的信息化旗幟,開創新時代教育新篇章。

      參考文獻

      [1] 胡欽太,鄭凱,林南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轉型:從“數字校園”到“智慧校園”[J].中國電化教育,2014(1):35-39.

      [2] 呂倩.基于云計算及物聯網構建智慧校園[J].計算機科學,2011(10A):18-21.

      [3] 林成.智慧校園及其相關技術探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3):210-211.

      亚洲日本久久一区二区va| 久久被窝电影亚洲爽爽爽| 亚洲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 亚洲无码黄色网址|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av野草社区| 亚洲七久久之综合七久久|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5卡6卡|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男同|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亚洲&#228;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春色| 亚洲AV电影天堂男人的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亚洲色少妇熟女11p| 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亚洲成a人无码av波多野按摩|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 亚洲精品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亚洲高清免费视频| 综合亚洲伊人午夜网|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电影| 亚洲高清在线mv| 亚洲一线产区二线产区精华|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无码不卡亚洲成?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