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私募基金的稅收籌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開題報告的功能
撰寫開題報告的目的,是要讓指導教師了解:選題的目的、意義、自己做這個題目的優勢、方法和成果等。
開題報告是在學生接到教師下達的畢業論文任務書以后,由學生撰寫的對于課題準備情況以及進度計劃作出概括反映的1種表格式文書。報告書須用中文書寫,在導師指導下由學生撰寫,經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及學院審定后生效。
指導教師要幫助學生作出如下判斷:課題所確定的問題有沒有研究價值,題目的大小是否合適,所選擇的研究途徑和方法是否可行等。
學生在得到批準后按開題報告的安排來開展論文寫作。
2、開題報告的內容和要求
(1)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所做課題的提綱和方案論證,含論文的主要目的、論點、論據等。對研究要說明的主要問題給予粗略的但必須是清楚的介紹
(2)方法及其預期目的:在開題報告中,學生要說明自己準備采用什么樣的研究方法,如:調查研究中的抽樣法、問卷法、論文論證中的實證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等。寫明研究方法及措施,爭取在這些方面得到指導教師的指導和建議。預期目的是要對研究最終達到的結論進行說明。
(3)進度計劃:畢業論文的創作過程是分階段進行的,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時間規定。在時間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各個階段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千萬別前松后緊,虎頭蛇尾,完不成畢業論文的撰寫任務。
(4)參考文獻資料:在開題報告中,應列出主要參考文獻,這從另1側面介紹自己的準備情況,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選課題相關的資料,證明選題是有理論依據的。在所列的參考文獻中,須至少填寫8項(至少含2篇外文資料),且每項的內容須齊備,須包含書名、作者、出版年和出版社名稱。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一:
一、論文題目:中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探討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總述)
我國上市公司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截止XX年底,我國上市公司已達到1174家,總股本超過5050億,其中國家股和國有法人股328億,市價總值高達5.55萬億元,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8%,約有股民6800萬人,約占城鎮人口的40%,資本市場規模越來越大。
據統計,截止XX年底,我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權益10547億元,實現利潤1519億元,分別占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32%和63%,國有上市公司已成為我國各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在國有資產質量上,上市公司已成為優良資產的富區,同時上市公司也成為中國人投資的主要領域。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不僅會得到更大更快的發展,而且會顯示出更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否認,在我國上市公司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是上市公司整體業績下滑,競爭力下降,據資料反映,XX年我國上市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為0.1369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04%,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5.53%,比上年同期下降22.55%,有151家公司虧損,虧損面為12.67%,較上年又進一步擴大;
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內部違規現象嚴重,據了解,XX年有100家上市公司因各種違規問題而受到證監委和其他有關部門的查處;一些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嚴重失真,虛增業績,大肆圈錢,極大地打擊了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心;
三是二級市場投機行為盛行,一些機構操縱股價,牟取高利,嚴重地擾亂了市場秩序。為了解決我國上市公司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就需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好地有效發揮政府的監管職能和社會的監督職能,加快建立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機制,全面凈化證券市場的環境。要實現這一目標,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建立上市公司的效績評價體系。
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對我國國有企業制定了效績評價制度,并正在逐步推開,但在我國上市公司中還沒有建立這項制度,所以本文的研究是有實際意義的。
三.本文研究的內容(提綱)
本文擬從四個方面探討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建立。
第一部分主要從六個方面闡述建立我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意義,這六個方面是:
(一)有利于國家對上市公司的監管
(二)有利于推動上市公司建立科學的約束和激勵機制。
(三)有助于對上市公司經營者業績的全面考核。
(四)有利于引導上市公司的經營行為。
(五)有利于增強上市公司的形象意識。
(六)有助于投資者的理性投資。
第二部分主要從三個方面論證建立我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可行性。這三個方面是;
(一)國有企業效績評價工作的順利進行,為上市公司開展效績評價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二)我國上市公司現有的基礎比較好,更適合效績評價工作的開展。
(三)政府有關部門、投資者、和上市公司比較支持上市公司開展效績評價工作。
通過上述兩個部分的分析論證,說明我國建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三部分是本文要研究的重點。
提出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設計方案。設想從五個方面構建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框架。這五個方面是:
(一)全面闡述和分析效績評價體系六個基本要素的內容、作用。
(二)重點研究效績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是效績評價的核心,初步思路是參照國有企業效績評價體系指標體系,結合上市公司現狀和特征,設計上市公司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權數配置。
(三)確定評價標準采用行業標準和評議參考標準。
(四)制度評價方法。評價方法考慮采用工效系數法和綜合判斷法。
(五)提出組織實施的方法。建議在起步由政府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第四部分是實例分析。
運用本文設計的效績評價體系對某一家上市公司XX年度效績進行評價。
四、本文研究的結果。
通過本文的研究,一是旨在引起社會和政府有關部門對建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二是為有關部門研究和制定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提供參考;三是從理論和實踐老感兩個方面提高本人的專業知識水平。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二:
一、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對賭”作為美國式創業融資契約的重點條款之一,當十年前PE進入中國的同時,這一機制便作為舶來品同時被引入到PE與融資公司的談判桌上。2006年12月,《美國風險投資示范合同》在國內公開出版,對賭協議的相關條款被全面引入,對國內廣大企業家和投資者都具有相當大的啟發意義。自從蒙牛與摩根士丹利、鼎暉及英聯投資等投資銀行簽訂對賭協議以后,我國興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對賭協議簽訂熱潮,凱雷投資控股徐工集團機械有限公司、德意志銀行和美林銀行等投資恒大地產、英聯投資等投行并購太子奶集團等都簽訂了對賭協議。
對賭協議作為典型的舶來品,已經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其生長的土壤,便是私募股權投資領域。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中的重要參與主體,中國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最近兩年迅速成長。“2007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金額將突破150億美元,而2006年,私募股權投資金額為117.73億美元;目前,我國的私募投資基金存量已有1萬億元人民幣左右;未來兩三年內,私募股權基金將逐步成為影響市場的主力資金之一。”對賭協議是私募股權投資中經常使用的條款,其發揮的作用可謂翻云覆雨。隨著私募股權投資在中國的逐漸發展,對賭協議的應用也必將與日俱增。
對賭協議的履行引起現金和財產流動,就可能產生所得稅負和一系列所得稅問題。然而,我國目前沒有專門針對對賭協議下稅務處理的相關規則;另外,履行對賭協議所產生的支出行為和所得性質的認定具有復雜性和特殊性,沒有其他相關規則可以適用,這給對賭協議雙方支出與所得的所得稅處理造成不確定性。在我國典型的“對賭協議”案例中,可知且已明確的稅務處理是:創元科技-司貴成對賭一案中,司貴成對全部轉讓股權所得一次性繳納個人所得稅,后期為履行對賭協議,向投資目標公司——高科電瓷“補償”的673.57萬并未獲得退稅的待遇。對獲得“補償”的目標公司或投資人應當進行何種所得稅處理,并沒有充足的先例和資料,稅務機關也未給出權威的規則。
對賭協議所得稅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一方面,根據國內的對賭協議案例,業績補償金額少則百萬,多則數億,可能產生的所得稅金額亦十分巨大。有學者將國內較為熟知的對賭項目及其運作情況進行歸納分類及不完全統計分析,截止2011年對賭協議成功的比例僅為23%,失敗和中止合計占63%,另有14%還處于運行之中。對賭協議的失敗率之大,可能導致更多不確定的應納稅所得。隨著對賭協議的發展,成功的對賭協議還可能產生投資者向管理者或目標公司的現金和股份流動,所得稅問題將會成為對賭協議設計必須考慮的因素。
另一方面,對賭協議所得稅問題涉及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主體。對賭協議進入國內初期,投資主體主要是外資背景的大型金融投資機構,如摩根士丹利、鼎暉、高盛、英聯、新加坡PVP基金等,隨著對賭協議被廣泛運用,國內私募基金也逐漸成為對賭協議中的投資主體。融資方一般都是國內具有良好成長性的民營企業,如蒙牛、永樂、雨潤、太子奶等。這些民營企業的大股東多數兼任經營者,擁有企業股份,也是企業的實際操縱者。根據國內案例,簽訂對賭協議的融資者除個人股東外,還有為數不少的持股公司。巨大的所得額和25%的稅率,使對賭協議的主體不得不考慮所得稅對履行對賭協議和公司資金流的影響。不確定的所得稅處理規則,不僅會造成稅負上的不公,還會影響資本市場和民營企業的長遠發展。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對賭協議關系下的所得稅處理為主題,在區分不同對賭協議類型、分別確定業績補償性質的基礎上,對投資者、目標公司、股東或管理者的所得和支出涉及的所得稅處理進行探討,并提出自己的觀點。該選題有以下幾點意義:
1.完善對賭協議相關的法律規范
對賭協議在我國法律背景下運行遭遇諸多障礙,需要立法或執法機關作出明確規范。稅務處理的不確定性也給對賭協議的運行造成了法律風險。對該主題進行研究,可以為相關法律規則的出臺提供參考,減少對賭協議的法律障礙,促進對賭協議在更加規范的軌道上運行。
2.統一納稅機關的征稅行為,提高征繳效率
由于對賭協議的所得稅處理存在分歧,稅務機關的征繳行為也將面臨混亂的狀態。對該主題進行研究,能夠發掘更加合法、合理、公平的處理規則,統一稅務機關的征繳行為,并為其提供理論上的支持。同時,了解對賭協議稅務處理的理論和實際操作問題,有助于稅務機關加強征繳能力,提高征繳效率。
3.確定企業的融資成本,減少企業的稅收風險
不管是對賭協議中的哪個主體繳納所得稅,巨額的稅款都可能轉嫁到融資企業身上,大大增加其融資成本,加大融資困難。直接的稅負對融資企業的資金流動會造成重大的影響,甚至可能決定一個企業的命運。稅務處理的確定能夠使企業確定融資在稅務上的成本,減少稅收風險,避免突然到來的巨額稅款打亂企業的經營計劃,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4.為企業的對賭安排提供稅收籌劃上的參考
由于對賭協議具有豐富的形式供投融資雙方選擇,而不同的對賭安排可能產生不同的稅務處理,因此,可以選擇稅負較輕的對賭形式,減少企業負擔,
資料共享平臺《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http://unjs.com)。通過對對賭協議所得稅處理的研究,可以從稅法的角度對不同的對賭安排進行分類,確定其具體的稅務處理,供企業選擇適合自己且稅負較的額對賭安排。
5.豐富稅務研究內容,為資本市場的稅務研究提供切入點
實務中的對賭協議形式繁雜,并具有復雜的法律關系,能夠為稅法學者提供豐富的研究課題。對賭協議已成為跨國投資和國內私募中被廣泛使用的規則,稅法學者可以此做為切入點,對資本市場上的稅收問題進行更為深入和廣泛的研究。
二、國內外關于該論題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一)國內研究現狀
對賭協議首先成為中國企業界和投資界的熱門話題。但國內市場上關于對賭協議的專著并不多見。除了在期刊網上可以看到關于對賭協議的論文外,有關對賭協議的論述散見于風險投資書籍的某一章節或某研究機構的研究報告以及新聞報道或從事非訴業務的律師事務所的內部刊物里。這些研究成果集中于對賭協議的基礎理論、運行機制、風險防范、利弊比較、在我國運行中產生的問題和具體案例分析等。例如任棟的《玩味對賭君》、深圳證券交易所匡曉明的研究報告《創業投資制度分析》的對賭協議一章、夏翊的《“對賭協議”的運行機制分析——以蒙牛乳業為例》、姚澤力的《“對賭協議”理論基礎探析》、徐光遠的《創業企業簽訂“對賭協議”的風險控制》、王燕等的《對賭協議:天使與魔鬼的博弈》、陳淑卿的《“對賭協議”在我國企業中的運用》等。
法學界對對賭協議的法律屬性進行了比較廣泛研討,實務領域也對對賭協議在適用中的法律障礙進行了全面的介紹,這其中有楊占武先生的《對賭協議的法律問題》、謝海霞女士的《賭協議的法律性質探析》以及李巖先生的《對賭協議法律屬性之討》,但是全面介紹對賭協議的專著還沒有,大多是附在私募股權研究之中,作為一個小節進行介紹。這之中主要有李聽腸、楊文海生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理論與操作》、周煒先生的《解讀私募股基金》以及李壽雙先生的《中國式私募股權投資—基于中國法的土化路徑》。數篇碩士論文對對賭協議的法律問題進行了相對全面介紹和分析,例如殷榮陽的《對賭協議法律問題研究》和唐蜜《中國法律環境下的對賭協議研究》等。上述文獻資料對對賭協議的法律屬性在我國大陸的法律風險進行了較為全面的介紹,并對對賭協議使用程中融資方如何降低自己的風險提了不少好的建議。
對賭協議進入稅務界的研究視野起因于2011年末到2012年初肖宏偉、趙國慶、王駿、李利威等幾位稅收實務專家對幾起對賭協議所得稅問題的討論。目前對對賭協議所得稅問題的研究還僅限于實務界。筆者查到最早的相關文章是肖宏偉于2011年中期發表的《定向增發收購股權后發生補償利潤的稅務處理》,之后的研究成果有趙國慶的《定向增發資產收購—業績不達標觸發補償的稅務探討》,肖宏偉的《愿賭服輸、覆水難收國美訴陳曉案與以股權定向增發業績補償稅務管理評析》,李利威的《稅務律師視角:定向增發業績補償款稅務處理的實證分析》以及王駿對趙國慶、肖宏偉觀點的評析等。另外還有數篇不能得知作者姓名的網絡文章,也對對賭協議的稅收問題進行了研究。以上文章以創元科技收購高科電磁等一系列定向增發股權發生補償的案件為切入點,對對賭協議中補償款在所得稅法上的性質認定和稅務處理進行了分析,并對具體案件的稅務處理提出了建議。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五種的觀點:
1、捐贈說。該種觀點認為業績補償款的性質為捐贈。接受方應將該款項作為接受捐贈收入,當期繳納企業所得稅;支付方如為企業,作為非公益性捐贈,不得在所得稅前扣除,支付方如為個人,不存在退稅。
2、違約金說
該種觀點認為業績補償款的性質為違約金。支付方可以作為費用在當期扣除,接受方作為當期收入繳納企業所得稅。
3、保證合同說
該種觀點認為,業績補償實為原股東對投資人提供的一種盈利保證,法律上應視為擔保條款。業績不達標時的補償款應作為履行保證賠償責任。該業績補償款,接受款項一方將其納入當期收入,并當期繳稅,支付方應根據《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5號)第四十四條(企業對外提供與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擔保,因被擔保人不能按期償還債務而承擔連帶責任,經追索,被擔保人無償還能力,對無法追回的金額,比照本辦法規定的應收款項損失進行處理。與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擔保是指企業對外提供的與本企業應稅收入、投資、融資、材料采購、產品銷售等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的擔保。)判斷是否能夠稅前扣除。
4、合同價款調整說
該種觀點認為,業績補償本質為原合同價款的調整。該種觀點認為,接受方沖減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支付方沖減以前年度收入,涉及退稅,稅務機關應予辦理。
5、衍生工具說
該種觀點認為,業績補償約定實為嵌入式衍生工具—看跌期權(該期權的行權價格為合同上承諾的預期凈利潤,行權需待到期后才可行使,屬歐式看跌期權)。該種觀點認為,業績補償款可簡化處理,接受方作為投資收益,支付方作為投資損失,根據財損25號公告清單申報扣除。
以上觀點均以補償行為和股權轉讓行為是否相互獨立為研究起點,其中“捐贈說”的邏輯前提是補償行為在稅法上獨立于股權轉讓行為,后四種觀點則將補償行為和股權轉讓行為看做一項交易行為,但對對賭協議在整個交易行為中的地位和作用持有不同看法。其中,“衍生工具說”趨于主流。不過,由于衍生工具的理論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給稅法學者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阻礙,“衍生工具說”的發展也遇到“瓶頸”。
(二)國外研究現狀
“對賭協議”雖由外國投資者引進而來,但外國做法和研究中并不存在該說法。估值調整機制(ValueAdjustmentMechanism)[1]一詞在外國文獻中也并未出現。筆者目前找到的同對賭協議相類似的機制有三個:棘輪條款(RatchetProvision)、價格調整條款(PriceAdjustmentClause)和非股權支付額(Boot)。
1.棘輪條款
(三)發展趨勢
隨著對賭協議數量的增多,其所得稅問題也會愈來愈凸顯,而稅務機關也必須及時作出稅務處理的決定。稅收實務界特別是稅務官對該問題的研究成果,能夠對稅務機關的決定提供重要參考。但是由于各觀點分歧較大,如果在未來短時間內無法形成主流觀點,稅務機關可能會頒布相關文件,以對征收行為進行統一。另一方面,由于所得稅繳納對投融資雙方甚至第三方將會造成重大影響,對賭協議的稅收籌劃也將進入研究范圍。
稅法理論界也將參與到該主題的研究中來。一方面因為實務界的討論缺乏體系性,從稅法理論上進行研究,能夠形成全面完整的體系,彌補實務界在討論中可能出現的漏洞;另一方面,對賭協議所得稅問題的研究對豐富稅法學研究內容和為對賭協議稅務處理提供理論支持具有重要意義。理論界的研究,將會促進主流觀點的形成
我國目前流行的對賭協議僅限于現金和股權補償,而隨著對賭協議的發展,其形式也會愈加豐富,所得稅問題可能會變得更加復雜。該主題的研究可能還會有更加長的路要走。
三、論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內容、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一)論文的主攻方向
本文擬運用稅法的分析方法,對對賭協議的本質進行剖析,并確定對賭協議關系下各個主體的所得稅處理辦法。
(二)論文的主要內容
本文主要探討了對賭協議履行過程中產生的所得稅問題,主要集中于對賭協議中“補償”的所得性質認定和處理。文章擬定六章。
第一章介紹了對賭協議的概念、運作機制以及分類等基本問題,為下文進一步開展所得稅問題研究奠定基礎。
第二章梳理了對賭協議履行過程中需要解決的所得稅問題、國內外的做法以及國內的主要觀點。由于對賭協議和所得稅處理本身都具有復雜性,對相關的基本問題進行梳理,能夠提煉出問題的本質和關鍵點;對“‘補償’的所得稅性質”這一關鍵點進一步分析,確定全文主要的論證方向;通過介紹國內外相關問題的做法以及國內的主要觀點,分析可供借鑒的做法、觀點以及尚需解決的問題。
第三、四章是本文的關鍵,運用稅法中的實質課稅原則對對賭協議中的“補償”進行定性,確定其在所得稅法上的處理規則。實質課稅原則是稅法的重要原則,對確定交易性質、解決稅務處理的分歧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該原則對“補償”定性后,運用稅收中性、稅收公平等稅法中的基本原理對結論進行驗證,保證結論的正確性和全面性。確定了“補償”的性質后,以此為原則對對賭協議的所得稅處理進行具體的分析,解決應納稅所得額、收入實現的時點、支付方成本費用的扣除以及退稅問題、計稅基礎的調整等問題。
第五章對稅務機關處理對賭協議所得稅時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試圖提出改善的建議。
第六章基于第三、四章的分析結果,向對賭協議的簽訂雙方提出稅收籌劃的建議,以幫助其在合法的前提下,避免不必要的稅務支出,減少融資成本。
(三)研究方法
1、比較研究的方法
本文對對賭協議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成熟做法與對賭協議在我國的運用進行比較分析,指出對賭協議引進我國后,從名稱到內容及運作方式都發生了變化。本文對這些變化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2、理論分析與實務操作相結合的方法
經濟學家和法律學者都對對賭協議有研究,本文主要從法學的視角,分析對賭協議的內涵及性質,并從實務角度重點論述對賭協議的運作模式,對賭協議在實務操作中要注意防范的法律風險。本文的寫作希望有利于指導對賭協議的實踐運用。
關鍵詞:證券經紀業務;傭金;財富管理;轉型第一章證券公司現狀
(一)證券公司收入縮水
2011一年可謂股市的寒冬,中國證券市場的各個主體包括券商、股民、基金等等無一不是怨聲載道,尸橫遍野。2011年上半年109家證券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260.5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1%。今年上半年日均股基交易量為210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行業傭金率由2010年上半年的萬分之10.5降為萬分之8.2,下滑22%。A股開戶數上半年達到632萬戶,較去年同期減少12%。
就目前證券公司收入結構來看,經紀業務收入還是占了絕大部分比例。證券公司的收入大部分都還是來自于傳統業務即買賣證券業務收入也就是常說的傭金收入。但事實上自從2009年以來證券公司相互之間就已經陷入一種以低傭金為吸引客戶的主要手段的惡性競爭。也正由于這個原因,自2009年以來各大證券公司經紀業務的傭金率急速下滑直接導致證券公司的業務收入迅速縮水。
(二)經紀業務面臨的問題
翻閱券商的定期報告和招股說明書,近年來幾乎所有公司都無一例外地提到了“轉型”、“改革”和“創新”。在券商不斷嘗試營銷服務創新時,經紀業務轉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也將面臨各種挑戰,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陷入瓶頸的經紀業務——盈利下降,前景堪憂。公開數據顯示,在2011年A股低迷的成交量下,半數以上的券商營業部均處于虧損狀態,靠大量新設營業部“跑馬圈地”的競爭方式已難適應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因業務收入下滑,成本上升,2010年,上市券商經紀業務平均凈利潤率為57%,較2009年下降了11個百分點。而已公布2011年財報的上市券商數據亦顯示,2011年券商行業經紀業務整體呈下滑趨勢,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進一步降低。
2.轉型的必要性──形勢所迫,自身所需。由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歷經20余年的發展后,證券業長期激烈的同質化競爭已令經紀業務步入了微利時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券商經紀業務轉型的必要性愈發凸顯。放眼國外,經紀業務經營模式轉型在歐美等較為成熟的證券市場區域已取得了顯著成績。所以在以純通道交易模式為主的經紀業務難以突破自身所限導致的發展瓶頸的情況下,轉而選擇多元化、綜合化的經紀業務發展模式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選擇。
3、隨著資本市場的開放加速和國內金融業綜合化服務趨勢加快,客戶對于財富管理的需求不斷升級,這將對券商經紀業務提出更高要求。但是可以預期,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也將誕生出類似于高盛、摩根大通這類的頂級券商,同時券商間的兼并收購,重新洗牌也將不斷發生,適者生存這一不變的定律必將在中國證券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得到驗證。
第二章證券公司財富管理業務
(一)財富管理的定義與發展
中國金融界當前并沒有明確、統一的“財富管理”定義。但是廣泛可接受的定義是:財富管理是金融機構在分析客戶自身財務狀況的基礎上,充分分析客戶的金融需求和風險偏好,為客戶制定財富管理目標,提供資產配置方案,從而實現客戶未來預期財富規劃目標的一種金融服務。目前從財富管理業務的服務對象——高凈值客戶需求上來看,在經歷金融危機的考驗之后,具備較多財產的高端人士對于財富管理的認識更加成熟,投資風險偏好更趨穩健,對于風險的認知日趨成熟。對融資服務和其他增值服務的要求更加復雜多樣,越來越多的高凈值人士希望獲得個人融資、企業融資和資本市場融資方面的服務,同時對于如醫療健康服務、子女教育、海外資產配置規劃等財富管理增值服務需求逐步顯現。因此通過分析市場發展和客戶需求,證券公司在財富管理業務方面擁有巨大發展潛力,但證券公司參與程度尚有不足。
(二)加拿大財富管理特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中小板、創業板等的推出,迅速催生了一批國內新富豪,中國的高凈值客戶數量急劇增長。如何為這批客戶提供服務或者說為這批客戶提供什么樣的服務,以及如何保證服務的規范性和合規風控管理是我們要尋求的答案。觀察北美成熟市場曾經走過的路,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對于處于沖擊和轉型發展中的我們來說是極其必要和富有意義的。
加拿大財富管理特點:
1、服務于高凈值客戶,并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私人客戶多為一百萬加幣起,并為客戶提供財富規劃方案。
2、提供綜合性長期服務。包括稅收籌劃、保險規劃、遺產規劃等內容,涉及產品多樣,服務的寬度非常大,專業性強。
3、以團隊力量提供服務。加拿大的財富顧問往往是以小組的形式在開展工作:財富顧問主要進行客戶溝通、大類資產配置、總結投資業績等,其背后還有多名成員為之服務籌劃。
4、采用以資產規模為基礎的收費模式。傳統的理財服務以收取傭金為主,這就可能造成客戶與投資顧問的潛在利益沖突,例如投資顧問可能為了提傭而多讓客戶交易。但是財富管理業務通常以客戶資產規模為基礎收取管理費,投資顧問的收入只會隨著管理資產的壯大而增加。所以,投資顧問將更注重客戶資產的保值增值,注重客戶的滿意度。
第三章國內經紀業務財富管理借鑒思考
當前的中國證券市場還只是處于第二階段的起步,所以,僅從監管機構及協會工作的角度,提出建議,希望能借鑒加拿大財富管理中的基礎性的積極做法,應對當前的券商服務轉型和規范發展有極大的指導和幫助作用。
(一)編制從業人員行為實踐手冊CPH,并實行獨立考試制
財富管理的競爭,本質上是財富顧問――人的競爭,各公司需要重點培養一批素質過硬、親和力強的財富管理團隊。除了對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提出更高的要求外,對其職業道德和執業行為規范性要求更高。雖然2008年施行合規管理措施以來,國內監管法規一直在強調倡導,從業人員也都明白,合規除了合乎規范外,還需符合道德;合規的最高境界是培育合規文化,這都是理念意識層面的問題,但我們國內直到目前仍舊還處于口號大于行動,或行動缺乏具體標準和深度的階段,雖然各家券商都在摸索建立自己的員工合規教育體系,但我們行業尚缺乏完整系統的職業道德教育課程體系;雖然在我國已下發了證券從業人員行為守則、客戶適當性管理等多項監管法規,各公司亦有相應內規,但在從業人員行為職業道德和行為指引方面,相關法規的規定實際中還是多于泛化和原則性規定,對從業人員的指導性不足,同時更重要的是缺乏強制普及、強制教育的措施,我們對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的要求測試,僅是在從業人員綜合考試內容中散見;各公司的合規教育的普及性和適用性也都未必覆蓋全面有效。因此,強化合規教育和獨立考試的措施對我們國內而言,這應該是一個全新和更高層次的理念及落到實處的問題。
(二)放開產品限制積極拓寬經營品種,以豐富券商產品線
我國資本市場盡管經歷了長足的發展、用20年時間走過了西方國家200年的發展歷程,但無可否認,我國資本市場能夠為客戶提供的產品確實太少!我們了解到國外基金公司能夠提供超過2000只不同類型、不同投資方向、不同行業、不同風險收益率的共同基金;僅多倫多交易所掛牌交易的ETF產品就有約200只,涵蓋了指數、個股、商品、甚至天氣;還有除了證券市場,加拿大的財富顧問還需要為客戶提供稅務規劃、退休規劃、受托進行遺產處理、甚至子女教育計劃等等。反觀國內券商,目前為經紀客戶提供的90%業務都只是股票、基金、債券,稍微激進的也最多加上私募理財產品(其基礎仍然是股票或債券),更大類的資產配置基本沒有;而看看我們潛在的競爭對手——商業銀行,隨著銀行業監管的放松,信托計劃、信貸類資產證券化、另類投資(紅酒、字畫)等等,在可投資的范圍上已經遠超證券公司。因此,在中國未來的財富管理市場,單一的券商已經落后,混業經營或者混業管理的金融集團將取得無可比擬的優勢。對此需要監管及券商層面足以正視并加以解決,在監管層面,建議應盡量放開各類金融產品在券商層面的銷售,如保險銷售、私募銷售、銀行產品銷售等,同時,盡快形成券商理財產品備案制,鼓勵券商理財產品的投資多樣化,以豐富金融產品線。
(三)強化單項業務的執業資格管理
如果作為加拿大一名財富顧問來講,除了市場預測、行業分析,推薦股票外,他還需要提供保險、購房、稅務、外匯投資、法律甚至生活方式等多種財富管理的處理方案,這就要求證券從業人員掌握更為豐富全面的知識并具備適格的管理能力,加拿大采取的是各項業務的資格管理,從業人員只要取得資格均可從事多項銷售或服務。對此,建議我國也可將現有的如融資融券、股指期貨中間業務、信托產品銷售、保險銷售等等,比照基金銷售采取資格上崗證進行管理。
結束語
從我國證券行業過往的發展歷程及軌跡來看,中國券商未來勢必走上各項業務協調發展的道路。投顧和資管一方面可為實體經濟提供必要資本來源,響應了國家從金融方面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倡導;另一方面又為投資者提供滿足其多元化需求的產品,滿足了社會大眾的理財需要。由此可以看出,券商的經紀業務轉型不僅僅為形勢所迫,亦是水到渠成、大勢所趨。(作者單位: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魏權齡.數據包絡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02).
[2]劉和旭.基于DEA的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方法及應用研究[D].國防科技大學,2006.
[3]安貴鑫、彭修娟、張在旭.基于DEA的石油資源開發績效評價[J].工業技術經濟,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