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機械原理基本知識

      機械原理基本知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機械原理基本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機械原理基本知識

      機械原理基本知識范文第1篇

      1.1基礎課程教學。包括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以及物理和體育與健康方面的教學。

      語文課程教學主要是提高學生閱讀現代文和理解、翻譯文言文的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賞析能力以及口語交際和寫作方面的訓練。數學課程教學又包括必修內容和選學內容。必修教學內容包括數列與數列極限、函數、不等式、立體幾何等,選學內容包括導數的應用、統計、極限與導數等。通過教學使學生的數學素養有所提高,由于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學習需要以數學知識為基礎,所以需要學生掌握空間想象、基本運算、數形結合以及簡單的實際應用能力。英語課程教學是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以及實際交際能力。學生在通過英語學習后,能夠聽懂簡單的英語對話和短文,擁有針對日常話題的交際能力,并且能夠模擬套寫簡單的應用文。計算機方面的教學內容分為必修內容和選修內容,必修課要求讓學生掌握必須的基礎知識以及與操作相關的基本技能、文字處理軟件的使用、常用操作系統的使用、網絡相關的基本技能,通過學習讓學生擁有數據處理、文字處理、網絡交互能力等。物理課程教學主要是關于力學、電磁學基礎知識、光學、熱學、原子核物理初步知識的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以及物理基本的實驗能力。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物理學相關的一些主要概念,不僅掌握物理學的概念和規律,還要有一定的實際運用能力。體育與健康也分為基礎教學和選項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健康的娛樂休閑以及科學鍛煉的方法,了解體育與衛生保健一些相關的基礎知識,使學生逐漸形成自覺鍛煉的好習慣,為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1.2與專業技術知識相關的教學。

      1.2.1機械制圖。這是一門重要的專業技術基礎課,其教學內容是關于計算機輔助制圖、機械制圖、極限與配合方面的內容,通過學習讓學生擁有一定的繪圖技術、讀圖以及尺寸標注能力。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讀圖和繪圖的基本能力。1.2.2機械工程基礎。其教學內容包括金屬工藝、工程力學和機械設計。其教學內容是關于常用機械零件的設計、常用機構的組成、基本的計算方法等以及與機械工程材料的熱加工相關的一些基本知識。1.2.3機械制造工藝與裝備。其教學內容主要是關于測量技術方面的,金屬切削機床性能、結構、使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機械加工工藝的基礎理論以及機床夾具的設計、定位原理基本知識和方法。1.2.4機械控制基礎。其教學內容主要是關于交、直流電路的基本理論和知識,讓學生了解電氣傳動、氣壓傳動、液壓傳動控制的基本知識,掌握電子單元電路的基本原理,熟悉工廠供電、用電的基本常識。通過學習,讓學生具有排除機械加工常用設備控制系統故障的基本能力,能夠讀懂簡單的電子線路圖,掌握PLC編程方法,并且還要擁有設計、裝接簡單的繼電—接觸器控制線路的能力。1.2.5模具工程技術基礎。其教學內容主要是關于注射模、冷沖模、壓鑄模等設計十類模具的基本知識。里面還包括相關原料、設備的基本要求和功能,重點講述的是模具設計的一般指導性原則,還有幫助學生理解的實例介紹。1.2.6模具制造技術。其教學內容主要是關于模具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和方法,包括模具的裝配工藝、模具零件鑄造成型及擠壓成型工藝等,重點介紹最新技術,降低理論知識的難度,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到最新的工藝和技術,不僅掌握與其相關的理論知識,還擁有分析、解決模具制造過程中的相關的工藝、技術問題。1.2.7模具材料及表面處理。其教學內容是關于熱作模具材料、模具材料、塑料模具材料的化學成分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模具的生產工藝、表面處理以及熱處理對模具壽命以及質量的影響,為了讓學生了解得更透徹,還介紹了一些國內外相關的研究成果和發展方向。其專業課還包括模具數控加工技術、模具技術經濟分析以及模具CAD/CAM。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數控加工機床的工作原理以及相關編程方面知識,并能夠在實際設計中運用CAD/CAM技術,并且讓學生樹立技術經濟分析觀念,具有基本的成本核算能力。

      2、實際操作課程教學安排

      機械原理基本知識范文第2篇

      關鍵詞: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改革

      《機械設計基礎》是機械類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專業技術基礎課,而且也是一門能直接用于生產的設計性課程。本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僅在于傳授常用機構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設計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機械設計能力。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為目標,所以更應注重于本課程的設計性、實用性,即學生實際機械設計能力的培養。為此,必須以全面機械設計素質培養為中心、實際機械設計能力培養為主線,對傳統的《機械設計基礎》教學內容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考試方法上進行改革。

      一、在教學內容上以“必須夠用”為原則,最大限度的整合教學資源

      高等職業教育《機械設計基礎》教學內容改革,一方面要貫徹“必須夠用”的原則,即為學生學習專業課程(在校后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發展和創業)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面要突出機械設計主題,即培養學生的從業(從事實際設計)能力,實現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培養目標。為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

      1.淡化過細的理論內容,刪減不必要的理論推導和證明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強調的是人才的應用性,其畢業生所從業的崗位,決定了他們沒有必要對計算公式、定理、方法等的來龍去脈象高等學歷教育培養研究型人才那樣搞得清清楚楚,而應注重于如何運用這些公式、定理、方法等來解決實際設計問題。因此,對一些過深的、不必要的理論推導、證明都應予以刪除,以便學生集中精力掌握這些公式、定理、方法的實際應用,解決實際設計問題。這樣更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也勢必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帶傳動即將打滑時緊邊拉力與松邊拉力之間的關系式的推導過程;齒輪傳動中按輪齒齒面接觸疲勞強度和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設計計算(或校核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等等都應刪除。與其它先修課程重復的內容、偏深偏難而又不實用的內容、因科學技術發展進步而落后的內容也應刪除。以機械傳動、機械零件的設計為重點,保證實用性和先進性。

      2.完善設計所必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增加基本設計方法和實踐性內容

      機械設計所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緊密結合工程實際且多樣化的設計方法,是培養機械設計能力的根本保證,也是實施終身教育、發展和創造的基礎,而以往的教材對此注意不夠。具體表現為:(1)對設計方法和步驟缺少分析、總結和歸納,不利于學生整體設計思想方法的形成。(2)實用性、實踐性內容少,不利于學生應用所學理論知識和方法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改革后的課程內容體系應克服以上不足,以設計為線索,以解決工程實際設計問題為目標,構建起設計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比較完備,設計方法實用、多樣的基本內容體系。因此,我們自編了機械設計基礎教材,特別增加了實用性、實踐性內容和習題,增加了應用性的設計方法、經驗數據和公式、圖表,增加零、部件結構設計內容。突出應用性,將學生引向實際設計。

      3.根據各專業人材培養方案整合教學內容

      由于各個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同,所安排的課時和教學要求也不同,因此《機械設計基礎》課應根據本專業專業課的學習要求,將與其相關的工程力學、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等教學內容與本課程進行整合。根據這一要求,編寫了《機械設計基礎》教材,使用效果很好。

      二、在教學方法上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機械設計能力為原則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本課程的性質都決定了《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機械設計能力為總出發點和總歸宿。為了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做到以下幾點。

      1.講清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

      常用機構和通用零件的類型、結構、功能、材料、標準、制造方法、特點、適用場合、工作原理、載荷分析、應力狀態分析、失效形式分析、計算準則分析、參數選擇原則、結構設計等,不但是形成實際機械設計技能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其中也包含了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觀察和想象能力、理解和記憶能力至關重要,同時也是學生發展和創新知識的基礎,甚至終身受用。所以,在教學中要遵循由簡到難,由表及里,循循善誘,層層剝皮的方法,講解清楚,力求切實掌握。

      2.加強技能訓練,培養機械設計能力

      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技能訓練,達到掌握機械設計方法的目的。(1)綜合運用工程力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以及機械制圖等相關課程所學的基礎理論和技術知識,聯系生產實際和機器的具體工作條件,解決機械設計問題;(2)根據實際工作條件進行工作原理分析、設計,抽象和構建物理模型,進行載荷的性質及大小分析計算,進行應力狀態和性質分析、失效形式分析、計算準則分析、工作能力計算公式分析、材料及熱處理選擇分析;(3)正確理解公式、系數的使用條件和應用范圍,運用各種經驗數據、經驗公式、半經驗公式和理論計算公式進行設計計算;(4)使用各種標準、規范和圖表;(5)設計構思;(6)結構設計;(7)繪圖表達。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必要的例題和習題練習外,教師要注意結合實際,注意對設計方法的歸納、總結和對比,啟發學生的聯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教學中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實際技能的培養和如何運用方面,不要在理論上過多地糾纏。

      3.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保證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設計方法,形成實際機械設計能力的前提下,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學生終身學習、發展和創業的要求,也才能達到創新設計的目標,才能與時俱進。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應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和培養自學能力入手。為此,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教學內容處理 一般將每次課的內容處理為精講內容、一般介紹內容和自學內容。其中精講內容是每次課的重點和難點,包括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應詳盡講解,以多種形式重復訓練,確保牢固掌握。自學內容是在掌握了精講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自學能夠掌握的知識,留給學生自學,培養自學能力,啟發創造思維和思想。(2)教學方法的運用 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如:① 講授、啟發、自學法;② 設題、自學、啟討法;③ 串聯、分析比較、歸納法等等。(3)改革教學思想、鼓勵多向思維 不要把學生的思想方法限定在教材的狹窄范圍內,也不要用教師的思想方法統一學生。如:經常提出一些與教材上思路方法、觀點不相同的問題,熱情討論研究學生不同的思想方法和觀點,鼓勵設計結果的多樣性,支持應用新技術、新工具等,培養創新、創造意識和能力。精心處理教學內容,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思想是為了給學生創造一個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學習、提高自學能力的環境,并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目的,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否則會適得其反。

      4.培養與教學目標相適應的學習方法

      本課程要實現從理論向工程實際、從基礎課向專業課的過渡,教師必須認清這個“過渡”對學習方法的特殊要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以適應本課程培養目標的要求。要注意把精力集中于研究掌握機構、零部件的結構、選材、制造方法、標準與規范、使用范圍、工作情況分析、受力分析、應力狀態分析、失效形式及其原因分析、設計計算準則、參數選擇、設計方法步驟以及問題處理上,而對公式的推導、定理的證明、經驗數據的取得過程等只作一般了解,不必反復推敲。

      三、在教學手段上,充分發揮現代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有很多動態的、結構的內容,傳統的實物示例、黑板板書,很難做到解構零件的具體構造、展示機構的動態過程。為此,我們制作了大量課件,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各類機構的運動過程等,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啟發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增強教學效果。

      四、在考試方法上,利用多種考試相結合的方式。

      目前采用的考試方法是“閉卷考試”模式。其中卷面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這種考試方法的弊端是導致大量學生考試成績不合格。主要原因是該課程所包含的內容涉及面太廣,學生又沒有養成一個平時復習的習慣,直到考試之前才去溫習,所以考試結果不理想。為此,我們在考試方法上也進行了改革。

      1.增加單元考試

      在每一章節講授完之后,進行單元測試,督促學生及時復習和解決遺留問題,并提高單元測試成績比例,縮小最后一次考試成績的比例。

      2.結合課程設計,增加開卷考試

      本課程的課程設計題目一般是設計減速器。減速器是一個傳統的設計題材,它將學生所學的各種零件設計知識很好地結合在一起,訓練學生多種零件設計的能力。但在實際操作中,大部分學生把課程設計當成抄寫練習。這是因為課程設計往往把幾個學生分成一組設計相同的題目,所以有些人一開始就做好抄襲其他學生的準備。在答辯的時候,教師也很難面面俱到,造成即使抄襲也能過關的現象。因此,在課程設計之后,增加開卷考試,考試的內容就以減速器為題,考試成績計入理論考試成績。

      總之,通過改革,構成《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以實際機械設計能力培養為主線、基本知識完備、基本理論適當、基本方法多樣,應用性、實踐性突出,實用、先進、科學的課程內容體系。采取從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入手,結合實際訓練,培養設計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教學方法,并注意培養與教學目標相適應的學習方法。使得《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法以及學習方法更有利于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啟迪創造性思維、形成設計能力,有利于專業課的學習,有利于提高從業能力,有利于人才的發展,更符合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機械原理基本知識范文第3篇

      根據以前的經驗,生產實習是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以及其他任何專業十分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本訓練,認真抓好生產實習的教學工作,提高生產實習教學質量,是提高學生業務素質和思想素質的重要環節。現在的大學畢業生非常缺乏實踐的動手能力,為了現在的畢業生能更好的接軌,能更快的適應的公司的要求,能更好的適應工作環境,勝任自己的崗位,學校決定行一次有效的畢業生實習。

      從今年3月中旬開始,我在xxxx有限公司進行畢業實踐。實踐期間,我在領導、同事們的熱心關懷和悉心指導下,我學著掌握各類電子機械的各個部分電路的分析和工作原理,并嘗試學習故障的排除方法和維修的思路。通過實習對電子機械產品的生產過程和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使我獲得了對電子機械產品的實際生產知識和裝配技能,培養了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了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獨立工作的能力。

      通過短短的兩個月的培訓,像一個小小的切口。通過它,我熟悉了手工焊錫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維護與修理;基本掌握維修技術,能夠獨立的完成簡單電子產品的安裝與拆卸,熟悉產品的安裝工藝的生產流程;熟悉印制電路板設計的步驟和方法,熟悉手工制作印制電板的工藝流程,能夠根據電路原理圖,元器件實物設計并制作印制電路板;熟悉常用電子器件的類別、型號、規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圍,能查閱有關的電子器件圖書能夠正確識別和選用常用的電子器件,并且能夠熟練使用普通萬用表,了解電子產品的焊接、調試與維修方法。

      通過這次實習,在電工方面我們掌握了常用的電工工具,如鋼絲鉗、尖嘴鉗、螺絲刀、萬用表、電烙鐵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在電子方面,熟悉了常用電子器件類別,如電容、電阻、二極管等型號、規格、性能、使用范圍及基本測試方法。在理論知識方面,同學們系統地學習了:①元器件的焊接技術②元器件基本知識和測試③萬用表的使用,包括磁電式萬用表和數字式萬用表④印刷板的制作。

      機械原理基本知識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機電 現狀 分析

      為了認真完成好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中職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定改革研究》的調研工作,課題組成員對中職機電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現狀進行了調研,調研結果是,中職機電專業培養目標是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業務現狀是:機械制造人員能熟練地進行普通機床的操作,熟悉典型數控系統機床的編程技術,能熟練進行數控機床的操作,加工中等復雜的機械零件,掌握二維和三維CAD/CAM軟件如AutoCAD、UG、Pro/E等軟件的應用;機電一體化設備操作維護人員能較熟練地操作維護機電一體化設備;機電一體化設備營銷人員。熟悉機電一體化設備的分類、典型結構及特點,熟悉機電一體化設備的操作和調試。具備機電一體化設備的營銷基本知識。職業資格證書要求現狀是獲得普通或數控車工或銑工中初級職業資格證書:中初級維修電工合格證書;機械制圖繪圖員中初級合格證書。中職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偏多偏難,改革迫在眉睫。

      現以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應用技術分院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為例對當前的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現狀進行具體分析。

      1 培養目標現狀分析

      當前的培養目標是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機電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機電技術應用崗位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1]。

      2 業務范圍現狀分析

      (1)機械制造人員:能熟練地進行普通機床的操作,熟悉典型數控系統機床的編程技術,能熟練進行數控機床的操作,加工中等復雜的機械零件,掌握二維和三維CAD/CAM軟件如AutoCAD、UG、Pro/E等軟件的應用。(2)機電一體化設備操作維護人員:掌握機電一體化設備的結構及工作原理知識,熟練掌握機械原理、電氣控制原理和液壓技術。能較熟練地操作維護機電一體化設備。(3)機電一體化設備營銷人員。熟悉機電一體化設備的分類、典型結構及特點,熟悉機電一體化設備的操作和調試。具備機電一體化設備的營銷基本知識。

      3 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及要求現狀分析

      3.1 知識、素質和能力的描述(如圖1)

      圖1 知識、素質和能力描述

      3.2 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要求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證書;

      獲得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相關的普通或數控車工或銑工中初級職業資格證書:

      中初級維修電工合格證書;

      機械制圖繪圖員中初級合格證書。

      4 主要課程、職業技能實訓項目及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安排現狀分析

      4.1 課程設置概況

      本專業共有10門公共必修課,6門職業基礎課,9門職業技術與職業認證課。安排實踐性教學環節11個,以確保本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

      4.2 主要課程和主干課程

      4.2.1 主要課程

      語文、英語、數學、政治、機械制圖、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AutoCAD應用、計算機基礎及辦公自動化、金屬工藝學、機械原理與機械零件、電工電子技術。

      4.2.2 主干課程

      機床電氣控制與PLC、機械制造基礎、電機修理、數控應用技術、工廠供電、protel。

      4.3 主要課程學時分配現狀

      法律基礎知識30學時,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32學時,哲學基礎知識30學時,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28學時,求職與創業28學時,語文88學時,英語52學時,數學104學時,體育52學時,計算機基礎及辦公自動化88學時,機械制圖120學時,金屬材料與工藝學70學時,電工電子技術90學時,機械設計84學時,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20理論,24學時實驗,AutoCAD應用56學時, 機械制造基礎(含機床)56學時,數控應用技術84學時,電機修理34理論學時,10學時實驗,機床電氣控制與PLC (總學時84,其中實驗學時10個),工廠供電60學時, Protel 60學時,技能認證訓練(含液壓基礎)180學時,企業管理30學時,市場營銷60學時[2]。

      4.4 實踐性環節的安排項目:

      金工實習三周、電機修理一周、電子裝配一周、機床電氣控制與PLC實訓一周、機械制圖零部件測繪三周、機電一體化設備聯調一周、數控機床操作實訓二周[3]。

      5 教學環節學時分配分析

      經過分析:必修課總共3054學時占97%,其中,公共課522學時占17%,專業必修課1026學時占33%,職業技能項目360學時占12%,其它實訓課1020學時占35%。理論與實踐課比例為43:57。

      6 分析結論

      根據以上調研分析,結合相前實際,我們認為,中職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偏多偏難,改革迫在眉睫。同時提出以下建議與設想。

      《中職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改革研究》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是針對目前中職生的實際,如何來重新制定中等職業教育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課程設置方案以及每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重點是課程設置方案的制定,難點是專業課開設種類以及學時配比。

      目前已經有很多專家學者進行了中職學生基本現狀的研究,已經形成了比較統一的認識,但是在如何從專業教學的實際進行有效突破上還在探索之中。今后要在中職機電專業教學中尋求到比較實用的一套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體系。

      因此,在新的時期,我們十分有必要重新研究中職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改革問題,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Z].2008-12.

      [2]教育部關于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教職成[Z].2009-1.

      [3]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Z].2008-12.

      機械原理基本知識范文第5篇

      [關鍵詞]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為貫徹落實《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閩政[2015]46號)精神,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推動建立以學校、企業二元主導的現代學徒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福建省教育廳等五部門聯合發文頒布了關于實施“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的通知(閩教職成〔2016〕10號 )。閩北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響應福建省的招生改革,積極探索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根據福建南紡有限責任公司的崗位需求,招收了第一期福建閩北版的“二元制”職業教育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班。以下是我對閩北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技術專業對“二元制”的現代職業教育的初探。

      一、試點目標任務

      為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需求,探索構建以滿足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工作新機制,實施以“招工招生一體化、企校主導聯合育人”的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B模式改革試點,打通技術技能人才專科及以上學歷層次提升通道,提高勞動者職業能力和素養,滿足行業(企業)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人才的支撐需求,打造福建版“二元制”職業教育品牌。

      學院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結合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要求,立足閩北,立足福建南紡有限責任公司,構建以滿足福建南紡需求為導向,全面提升以勞動者技術技能和職業素養為主要培養目標的現代學徒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因地制宜培養具有現代機械和自動化設備的操作與運行、安裝與調試、維護與維修、設備的改造與升級等能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福建閩北版“二元制”現代職業教育的構建

      1.改變傳統招生考試方法

      招生對象主要以與福建南紡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的在職員工,由福建南紡有限責任公司和學院共同提出招生對象、專業、規模等要求;由省教育廳、人社廳授權學院單獨組織考試,包括文化綜合知識考試、專業基礎考試和崗位技能測試,并根據招生對象的考試綜合成績進行單獨錄取,開展專科全日制學歷教育和高級工學制教育為主的人才培養。

      2.制定個性化崗位知識技術技能要求

      (1)紡織機械設備維護與維修崗

      知識要求:掌握產品公差及測量技術、機械產品及零部件的基本構成、紡織機械的電氣自動控制原理、典型工裝夾具的結構和選用、紡織機械設備操作規程、氣液動控制技術;具備機床機械系統與電氣自動控制系統故障分析能力,紡織機械系統以及電氣自動控制系統管理與維護知識、與人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協作合作能力,自主學習運用能力,信息收集與分析運用能力,創新創業能力。

      技術技能要求:能夠勝任紡織機械設備的維修工作,熟練應用電腦軟件繪圖、具有制圖員中級以上水平,熟悉紡織機械設備國家標準,并獲得鉗工和維修電工證。

      (2)紡織機械設備組裝與調試崗

      知識要求:掌握制圖的基本知識,機電一體化技術基礎知識,機械制造基礎知識,握電工、電子技術的基本知識,液壓與氣動技術知識,PLC應用的基本知識,機電產品和設備在安裝、調試、運行和維護方面的基本知識,安全知識,專業英語知識,機電設備(含工業機器人)或產品的基本安裝、調試、運行和維修的知識;具有讀圖和制圖的能力;具備與人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協作合作能力、自主學習運用能力、信息收集與分析運用能力、創新創業能力。

      技術技能要求:具有紡織機械設備安裝和調試能力,機電產品或設備安裝、調試、運行和維護的基本技術與技能;掌握閱讀專業資料方法;能夠正確應用不同測量器具;具有裝配鉗工、維修電工技能操作證。

      (3)紡紗坯布非織造布質量檢驗與質量管理崗

      知識要求:擁有產品公差及測量技術;掌握紡織工藝基礎知識、染整工藝的基本知識、安全知識;具備與人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協作合作能力、自主學習運用能力、信息收集與分析運用能力、創新創業能力。

      技術技能要求:熟練應用不同檢測儀器設備;能夠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制定產品質量管理流程圖。

      (4)紡織機械工藝規程編制及實施崗

      知識要求:掌握互換性與測量技術,紡織機械加工工藝原則,金屬切削機床基本原理、結構與選用;具備與人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協作合作能力、自主學習運用能力、信息收集與分析運用能力、創新創業能力。

      技術技能要求:掌握零件圖分析方法;能夠設計較合理的工藝流程、選用合適的設備和檢測工具、完成正確的工藝工序卡片制作;具有生產組織與管理能力。

      (5)紡織機械產品售后服務崗

      知識要求:熟悉較典型的紡織機械設備結構與性能;掌握紡織機械設備安裝及調試知識方法,紡織機械在安裝、調試、運行和維護方面的基本知識,紡織機械設備的故障診斷與維修的基本知識,安全知識;了解營銷知識。

      技術技能要求:具有與服務對象進行語言溝通能力;獲得中級以上裝配鉗工與維修電工證;掌握紡織機械機電設備的安裝、調試與維護能力;有良好的產品質量意識與職業素養。

      3.轉變傳統教學方式

      采取“校企雙主體、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方式,閩南職業技術學院與福建南紡有限責任公司根據技術技能崗位需求,聯合制定并實施“二元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由福建南紡有限責任公司與學院雙師帶徒、工學交替、集中與分散教學的方式共同培養學生,福建南紡有限責任公司參與全部專業主干課程建設。學院結合福建南紡生產管理和學徒工作實際,采取彈性學制,實行學分管理。允許學徒合理安排時間分階段完成學業。教學過程突出行業企業導師責任,福建南紡有限責任公司要選拔優秀技術技能人員和管理骨干擔任學徒的導師,負責學徒在企業的崗位技能操作訓練,技能實踐的專業課程主要在福建南紡有限責任公司完成。

      4.重構課程體系

      適應崗位需求,對接職業標準,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專業教學計劃,共同研究整合專業基礎課、主干課、核心課以及技能實踐課,共同開發融合專業知識、安全操作技能、生產規范、職業素養于一體的教材、課件等,形成適應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

      學院與福建南紡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制訂實踐教學計劃與大綱,強化實踐教學過程。根據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要求,制定崗位實踐教學考核方法,積極探索以解決生產過程的實際項目為導向,提高學生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的團隊式、項目式實踐教學,福建南紡有限任公司提供符合產業發展的前沿技術與技能崗位要求的實踐教學環境。專業主干課程實踐教學以福建南紡有限責任公司生產過程中的真實任務、真實案例進行教學,培養學生崗位技能,實現學習工作無縫對接。實習實訓教學強調加強福建南紡員工動手操作能力,專業課程安排了金工實習、CAD計算機輔助設計(二維)中級考證實訓、紡織工藝操作實訓、非織造設備維護保養實訓、織造設備的維護保養實訓、紡紗設備維護保養實訓、染整設備維護保養實訓、質量檢驗(紡紗、坯布、非織造布)與管理實訓、畢業綜合實訓、畢業設計或專業技術總結等。

      5.創新學業考核機制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采用形式多樣的校企二元考核與評價辦法。考核內容體現能力本位原則、實踐性原則、實用性原則、針對性原則及可持續性原則。建立以學生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導師評價、福建南紡評價為核心的“二元制” 企業員工學業成績考核機制。逐步探索并建立和完善適合彈性學制和學分制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通過探索現代“二元制”職業教育新模式,構建校企合作的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平臺,創新以文化素質加職業技術技能的現代職業教育分類考試與評價新模式,打通在職工作人員的“學習―就業―再學習”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通道,為福建南紡有限責任公司培養用得上留得住的現代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福建省教育廳.關于實施“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的通知(閩教職成〔2016〕10號) [S].2016.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亚洲精品电影天堂网|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千人斩|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znlu| 亚洲AV无码一区二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麻豆|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爱爱帝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中文字幕在亚洲第一在线|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亚洲人成电影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亚洲中文无码a∨在线观看|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老司机|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国产精品|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亚洲美女免费视频| 亚洲 日韩经典 中文字幕|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无码|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不卡下载| 亚洲精品福利网泷泽萝拉|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亚洲av日韩av欧v在线天堂|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