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機械原理講解

      機械原理講解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機械原理講解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機械原理講解

      機械原理講解范文第1篇

      【關鍵詞】機械原理;實驗教學;教學改革

      機械原理作為機械與近機類重要的理論基礎課程,在整個專業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少學者提出了機械原理創新實驗教學方法[1]。機械原理是在已學的工程制圖、理論力學等基礎課后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通過機械原理的學習,逐步擁有把本專業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學生對機械原理基本概論與原理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后續課程的學習。而面對機械原理枯燥的概念性知識的講解,雖然可以借助多媒體等一些現代化手段進行課堂生動講解,但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的能力較差。通過實驗教學這一環節可很好的深化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傳統的機械原理實驗課程教學[2]多采用先對模型以及典型機構的觀摩加深學生的印象,也有采用創新性實驗設計的方式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動手做自己的實驗,在部分學校實踐教學中取得了較好教學效果[3]。針對我校現階段所處的發展時期,在機械原理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課堂所學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出了一種實驗創新教學模式。

      1 合理的利用學?,F有資源

      我校目前正處于機械專業發展的初期,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我們在做相關專業的某一個實驗時,同時會向學生開放所有的實驗室。實驗室所有的設備器材都可以使用,例如我們在進行機械原理齒輪凸輪創新機構設計時,我們會提供齒輪凸輪傳動機構的機構運動簡圖,以及齒輪的表達符號,同時開放齒輪凸輪柜(包括各種類型的齒輪與凸輪),齒輪范成法制造過程實驗室,以及減速箱拆卸組裝實驗室參觀具體的運動模型等等。這樣整合所有實驗室的資源,把實驗室變成一個類似小工廠的模式。盡可能多的包括實驗教學中的所有模型。其次,充分利用學校實驗室配備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在模型進行講解的同時,作為實驗老師,還會對所認識的機械結構或機構進行動畫演示,然后讓學生學習相關模型的動畫制作。同樣以齒輪凸輪創新機構設計為例,我們不但給學生講解動畫運動的機構運動原理,并教學生運用軟件進行動畫制作(采用軟件進行動畫制作教學過程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明顯的提高),讓學生在看演示聽講解的過程進一步對其工作原理有充分理解。

      這樣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不只是老師單調乏味的講解自己的觀點,通過這種動畫制作的方式,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具有很好的互動性,使得實驗氣氛活躍,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充分利用學生的資源

      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學習電腦,遇到不會的問題第一時間都會到網上搜索,因此充分利用學生自己的資源也相當重要。機械原理主要側重在對基本概論、符號、字母以及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機械原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將參與實驗的學生采用分組合作的方式,通過實驗室的第一步講解,以及動畫的觀看,課后會讓學生回去制作自己設計方案,一般每4-5人一組設計一個可行的實驗方案。實驗方案不限制任何機構的選擇,提倡學生在課外進行自主設計,并把自己的想法用簡單的機構符號繪制出機構運動簡圖,并對其是否干涉以及自由度等進行運動原理的計算。同樣像齒輪凸輪機構的創新實驗,每一個小組的人員首先提出自己的設計意圖包括自己設計的運動簡圖,在一起進行討論,然后選擇一個較為好的實驗設計方案,進行運動動畫的制作以及運動簡圖的繪制。并在下一次實驗時對各組做好的機構模型進行拼接。

      通過實驗過程中學生課后自主設計過程的實施,提供了學生創新創作的廣闊平臺,使學生對所運用到的實驗模型的的表示符號,機械運動原理的設計方法以及合理性計算有了更加深厚的理解和掌握。

      3 實驗室動手實踐

      機械設計過程理論和實踐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雖然每一組都有自己繪制好的機構運動簡圖,但在實驗室進行具體拼接和裝配的過程中,總是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像齒輪凸輪機構的創新設計,不同的實驗設計組提出的設計方案各不相同,但都會存在問題,最常見的問題有部分機構雖然原理上能行,一個自由度一個驅動機,但凸輪就是不能動;還有就是有的同學在設計機構時由于運動鏈條數過多造成計算自由度選擇原動機數目不準確。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促使學生反思自己設計方案上的問題,在設計小組內進行的討論,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另一方面,指導老師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和知識積累,指導幫助他們從哪些地方去尋找問題的根源并解決問題,從而使所設計的機構能到達預期的目標。

      通過講解和學生自己動手創作過程后,在實踐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理論知識與實踐工程操作的區別,體會工程實踐中并不是所有設計好的機械原理圖都能轉化成所需要的運動機構,促使學生從實踐中不停的反思,培養學生創新設計思維與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工程實踐當中的團隊協作能力,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在通過這樣一系列實驗設計課程鍛煉后,加深學生對機械原理中知識鏈的理解和掌握。

      4 總結

      通過采用上述的創新實驗教學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學校對學生開放的實驗室資源和學生自己擁有的資源。另一方面,通過分組自主創作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供學生課后創新創作的廣闊天空,提高學生的創作興趣,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增加師生互動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多組機械班的實驗教學,對其中創新性實驗設計采用該實驗教學模式,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教學效果。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表現出對機械原理中基本概念理解清晰,對常見符號以及對機構運動簡圖的識圖制圖能力運用自如,并能根據工程實踐合理的選擇相應的機構?;灸苓_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使學生具有根據實際問題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牟萍,文寧,凌丹,杜麗.挖掘創新點,促進機械原理實驗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4).

      機械原理講解范文第2篇

      [關鍵詞]機械原理 教學改革 工程 ADAMS

      [中圖分類號] TH111;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4)05-0103-02

      機械原理是機械系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它主要研究機械的設計以及力學分析,為機械設計過程中的方案設計階段服務。由于方案設計在機械設計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機械原理就成為機械類學生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也成為考研的專業課之一。

      但是在幾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機械原理的講授內容有很多已經過時,在工程設計實踐中幾乎沒有用處,而我們卻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做仔細的講解;而對于工程急需的部分內容,我們卻很少涉及;另外,我們過于強調分析而忽視了設計,導致學生學完機械原理以后,甚至簡單地以為機械原理只是理論力學的延伸,是理論力學的一種應用;最后,課程設計內容幾十年來都在做牛頭刨床的力分析。雖然我們也追加了某種機器的方案設計部分,但是因為課程設計時間少,學生實際上把大量的精力耗費在力分析上面,而對于方案設計只是匆匆帶過,這實際上混淆了機械原理的主要目的,又起到一種誤解作用。

      針對上述情況,許多機械原理一線教學的老師都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有些老師把許多計算機軟件如AutoCAD,PRO/E,ADAMS,RecurDyn, MATLAB等引入機械原理的教學中,[1-3]有的對機械原理的內容進行重新組合分塊而加強學生的動手部分,[4]有的對于課程設計給定了多種題目,并采用先進的計算機虛擬設計手段來進行課程設計。[5]筆者在上述方法的啟發下,也進行了一些教學改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面向工程,希望機械原理能夠真正地為工程設計服務。下文對筆者的一些改革進行簡要介紹。

      一、設計與分析地位的界定

      機械原理總體上分為兩塊內容:機構的設計以及力學分析。機構的設計包括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齒輪機構和輪系的設計。而力學分析部分包括:運動分析、速度波動分析、力分析、機械效率、機構的平衡。

      在工程師的實際設計中,我們發現,他們很少用到分析的內容,如果用到機械原理,主要是在進行機構的設計。所以,從工程實際應用而言,機構的設計部分應該占據主導地位。但是我們的傳統教學卻習慣于從分析開始,在介紹了機構的結構分析以后,就花費了很多時間介紹運動分析、力分析、機械效率、機械平衡、速度波動的調節,讓學生感覺好像在學習理論力學,只不過把解析法換成了圖解法;而對某些內容只是感覺比理論力學處理的對象更多一些,方法都來自于理論力學。學生要到第8周才開始進入機構的設計部分,此時學期已經過半。這給學生造成一種強烈的感覺,機械原理就是理論力學的延伸。顯然,這是一個誤區,對于學生正確地理解機械原理的核心是不利的。

      傳統的教學方法對分析部分花費了太多的精力,而實際上,這些內容在實踐中用處不大。運動分析這一部分,是當機構處于某個位置時,用作圖法把構件的速度和加速度求出來。在實踐中需要面對的一般都是整個周期,需要得到整個周期內的加速度,用圖解法會相當困難,所以在工程設計中幾乎都不會用到這種方法。對于力分析更是如此,力分析要求在運動分析結束后拆分桿組,再用動靜法來進行靜力分析,過程十分繁瑣,在設計實踐中不可能使用。換一句話說,這種方法只具有理論上的意義。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內容不需要,應該盡量簡化,只闡述其思路就足夠,并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

      對于運動學花費太多的教學時間的結果,導致機構設計部分這個主體內容課時被壓縮,學時顯得相當緊張。因為沒有充足的時間來講解這部分內容,最后的方案設計部分有些老師甚至都來不及展開,就進入了課程設計階段。這樣,學生甚至都沒有弄清楚機械原理就是用來做方案設計的,這對于他們理解機械原理的作用顯然是不利的。

      有鑒于此,筆者以為,從為工程服務的觀點出發,機械原理應該強調設計而適當降低分析的地位。在機構的結構分析介紹完以后,應該馬上進入機構的設計部分,以便讓學生明白機械原理就是來做機構設計的。應花費11周左右的時間后,對于力學分析部分用3周共6次課左右結束,基本上相當于一次課結束一章的內容。這樣,就有充足的時間用來講解機構的設計內容,使得機械原理的教學內容能夠真正對工程設計發揮作用。

      二、機構設計部分的講解方式

      機構設計包括兩塊:簡單機構的設計及機械系統的方案設計。簡單機構的設計包括:連桿機構、凸輪結構、齒輪機構的設計以及輪系傳動比的計算。對于每一塊內容,應該分成三個部分來講解:理解、設計與分析。

      理解,就是迅速接受前人在這種機構設計方面所積累的經驗。比如連桿機構,第一步就是理解,弄清楚各種連桿機構的關系以及它們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對于凸輪機構,弄清凸輪機構的類型及其應用;對于齒輪機構而言,理解占據最重要的地位,因為齒輪機構的正確嚙合條件、無側隙嚙合條件、定傳動比條件都是很重要的內容,通常老師都會花費不少精力在這一塊內容上面。

      設計是主體。連桿機構的設計,是機械原理的重頭戲。傳統的設計方法是老師用粉筆+直尺+圓規進行的,這實際上很不方便。在實際工程設計中,設計人員不大可能用鉛筆、直尺來設計,而AutoCAD是他們最常用的工具軟件,所以,用AutoCAD來進行機構的結構設計是最合適的方式,這使得他們日后在需要時,很自然地就用AutoCAD來做方案設計。另一個方面,用AutoCAD進行連桿機構的設計比直尺、圓規要優越很多。如剛化反轉法是連桿機構設計的重要方法,手工操作十分麻煩,而用AutoCAD則輕而易舉?;贏utoCAD的種種優越性,筆者強烈建議,教師在上課時就直接用AutoCAD來進行連桿機構設計的教學,何況在使用多媒體以后,用AutoCAD可以放大比例看清楚其中的每一個細節,這都具有黑板教學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凸輪機構的設計,也建議以圖解法為主,此時仍舊是用AutoCAD教學。以圖解法為主的原因是,這種方法能夠清晰地說明原理。而對于凸輪機構的設計而言,弄清楚原理相當重要。至于解析法,把公式推出來后,說明其意義就可以了。齒輪機構的設計則強調是根據中心距和傳動比來設計齒輪機構的,這也是設計中最經常出現的問題。

      三、課程設計的處理

      課程設計通常包括兩個內容:牛頭刨床的動力分析和飛輪的設計,以及某機構的方案設計。課程設計一般是一周的時間,前者在課程設計中通常要花費4-5天左右,由于時間關系,方案設計只能草草地做兩個機構運動示意圖。顯然,這并不符合機械原理教學的主要目的。

      機械原理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教會學生做方案設計。最后的課程設計內容應該強化這一點,但是現有的教學方式卻沒有突出這一點。由于把主要時間花費在牛頭刨床的動力分析上面,讓學生誤以為機械原理的主要目的是做機構分析的,這顯然并不利于學生對于機械原理主要內容的把握。另外,由于時間的限制,學生對于所做的方案設計基本上只是畫出一個示意圖,都沒有確定一些主要尺寸,這使得方案設計做得很草率。

      課程設計同樣應該強化機構設計部分,對于傳統的牛頭刨床的力分析部分,建議使用ADAMS來做輔助計算,這是比較實際的方式,一般學生建模結束后,最多一天的時間就可以用ADAMS做完飛輪的設計,從而有足夠的精力來做機械系統的方案設計。至于方案設計本身如何處理,許多研究者已經提出了較為成熟的改革方案,這里不再贅述。

      四、結語

      機械原理作為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從其根本意義上來說,是為方案設計服務的,但是傳統的教育模式并沒有突出這一點。在授課時強調設計而弱化分析,在設計時突出用AutoCAD來繪圖而少用手工繪圖,在課程設計中加強方案設計而用ADAMS來進行牛頭刨床的機構分析,這會加強設計的成分,而且所用的方法可以切實在工程設計中發揮作用。本文采用上述方法進行了機械原理的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 車煥文.Pro/E在《機械原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信息,2011(2):185-186.

      [2] 陳奇,朱家誠,公彥軍.將計算機軟件引入機械原理教學的探索與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45-148.

      [3] 肖啟明.RecurDyn在機械原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1(3):135-137.

      機械原理講解范文第3篇

      機械工程學科的研究生,大多數來自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本科專業,一般具有較扎實的機械專業的基礎,在“機械設計、機械制造”領域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但是電子方面的基礎知識卻比較薄弱,許多研究生連常識性的電子知識都不具備,甚至對“測量”、“控制”領域一無所知。因此需對其在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機電系統集成技術等方面進行專業培養。由機械電子系統的構成要素可見,機械電子工程技術一般包括六大共性關鍵技術:機械技術、傳感檢測技術、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伺服傳動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如圖1所示。因此,機械電子工程的教學將以機械電子工程的原理與系統設計為主線,在上述各關鍵技術為主要模塊深入展開,而在每一關鍵技術中,又分別設置三個層次的教學內容:基礎要求模塊、較高要求模塊、高要求模塊,形成“一縱三橫”的模塊化結構。模塊化教學設計很好地實現了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及科研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要學習的內容,做到因需施教,因材施教。

      2“一縱三橫”的模塊化教學

      “一縱”是指按機械電子工程原理與系統設計為主線的縱向結構,具體包括:傳感檢測技術模塊、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模塊、自動控制技術模塊、伺服傳動技術模塊、系統集成技術模塊?!叭龣M”是指在每個技術模塊中又細分為三個層次的教學內容:基礎要求模塊、較高要求模塊、高要求模塊。具體內容如下:傳感檢測技術模塊:基礎要求模塊包括傳感與測試技術基礎知識(傳感器的基本構成、傳感器的靜態數學模型及其靜態特性指標、傳感器的選用),機電系統最常用的位移檢測(光柵傳感器、絕對碼編碼器、增量碼編碼器),力學量檢測(應變式多維測力彈性體、扭矩傳感器等),視覺檢測(線陣CCD和面陣CCD的基本原理)。較高要求模塊包括雙目視覺檢測的基本原理及標定,觸覺傳感器(指端應變式觸覺傳感器、多功能觸覺傳感器)。高要求模塊包括機電測試新技術,現場總線系統,虛擬儀器技術,多傳感器數據融合等。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模塊:基礎要求模塊包括計算機控制技術基礎,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組成、分類,及常用控制器(工控機、PLC、單片機),軟件方面要求測量數據的預處理,數字濾波,線性化處理,標度變換。較高要求模塊包括PLC、單片機的應用高級技巧。高要求模塊包括PMAC原理及應用,基于DSP的運動控制及DSP運動控制卡。自動控制技術模塊:基礎要求模塊包括PID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標準PID算法的改進,數字PID參數的選擇。較高要求模塊包括模糊控制,模糊控制的定義及特點,模糊控制系統的組成,模糊控制系統的基本原理,應用模糊控制算法解決實際問題。高要求模塊包括其它先進控制方法,如智能控制、自適應控制、模型預測控制、神經控制等。伺服傳動技術模塊:主要講解直流電動機、交流電動機、步進電機及其控制?;A要求模塊講解三種電機的基本原理、機械特性及最常用的控制方法。較高要求模塊講解更深一層次的原理,如直流電機的電樞電動勢、電磁轉矩,交流電機的旋轉磁場和定轉子的電路分析,變頻控制的原理及實現方法,步進電機的磁阻最小原理等。高要求模塊講解三種電機的先進控制技術,如直流電機的雙閉環控制、交流電機的矢量控制等。系統集成技術模塊:基礎要求模塊主講機電系統各模塊之間的級聯設計,重點講解模塊之間的電氣性能的相互匹配、信號耦合、時序配合、電平轉換接口。較高要求模塊主講機電系統的電磁兼容技術,重點講解接地技術、屏蔽技術、共模干擾的抑制、差模干擾的抑制、供電系統抗干擾、印刷電路板的抗干擾等。高要求模塊重點講解軟件抗干擾技術,如軟件冗余技術、軟件陷阱技術、“看門狗”技術等。

      3以案例為載體,推進模塊化教學設計

      針對上述的模塊化教學內容,設計了針對不同教學內容相應的數字化資源,建設了課程網站,開發了多媒體課件,設計了多個教學案例。在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的應用領域,將“加工中心”、“工業機器人”、“自動導引車”、“汽車防抱死剎車系統”制作了教學案例,并對一些復雜系統進行了分解設計。采用單片機進行直流電機控制、采用PLC對交流電機進行變頻控制,基于MATLAB的模糊控制仿真等案例模塊在教學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過這些案例,是將機械電子工程領域的科研成果及前沿技術引入教學,最大程度地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研究生的學習動力。

      4結語

      機械原理講解范文第4篇

      關鍵詞:機械設計 教學體系 創新

      機械設計是機械類專業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程,能夠培養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因此,應當加大機械設計教學體系的創新力度,培養學生具有分析、解決工程問題,設計、創造新的機械裝備的能力,為國家培養更多機械設計創新性人才。

      一、目前機械設計教學體系存在問題

      目前機械設計教學體系主要出在以下幾方面問題:①教學內容過于龐雜。目前,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是解析設計教學的課程內容,同時機械設計也包括材料、力學、熱處理、機械原理、公差與配合、機械零件、機械CAD等內容,所涉及到的知識面相對較廣,同時教學內容也相對零碎,且與其他課程存在較多交叉重復,例如機械設計教學中的螺紋聯接、鍵聯接等相關教學內容明顯與少而精的教學原則相悖。如減速器的類型、樣式和設計參數要求和機械制圖中的減速器設計相關知識存在著較高的重復率,既失去了機械設計的學科特點,同時又浪費了教學時間。②無法適應時代的快速發展。目前,很多院校的機械設計教材存在著內容龐雜、理念陳舊、脫離工程實踐、跟不上時展以及深度不足等問題?,F代機械設計教學應當滿足工程性和技術性需求,同時也應當具備系統性。社會性以及經濟性,并能夠隨著社會的發展,提出更多滿足實際生產需要的新設計理論和設計方法。目前,很多院校的機械設計教學對設備結構、設備的強度和運動學更新等相關技術內容較為注重,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能源、環境方面知識在教學中的滲入以及安全、人機關系、美學等社會因素和價值工程、周期費用分析等經濟因素,導致機械設計理論教學與實踐之間出現嚴重的脫節。③教學方式過于陳舊、落后。一些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在機械設計教學中仍然采用教師將書本知識和相關原理一講到底,學生對知識死記硬背的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并未在實際教學中輔以相關知識或原理的掛圖來進行補充講解,以加深學生的相關知識或原理的理解,同時缺乏案例式教學、現場教學以及討論啟發式教學,也并未留給學生進行問題獨立分析和思考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課堂相關知識或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阻礙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力的發展。因此,應當對機械設計教學體系進行創新。

      二、創新機械設計教學體系措施

      (一)調整教學內容

      院校開展的機械設計各項教學內容都應當緊貼實際,注重整體性、實踐性以及創新性。目前,很多院校的機械設計新生缺乏機械方面相關基礎知識,因此,機械設計在教學中應當調整教學內容,堅持適度、夠用的教學原則,避繁就簡、突出重點、深入淺出。一方面,應當做到精簡,對機械設計教學的傳統性、敘述性內容進行壓縮,盡量減少機械設計教學中相關理論知識的重復,同時在相關教學環節中,如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社會調查、畢業論文以及課外科技活動等教學環節,融入機械教學相關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注重知識的整合。在機械設計的實際教學中,可以將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與機械零件的相關知識點進行整合。此外,在機械設計的教學過程中還應當注重知識點的增設。在充分考慮知識點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時,可以增設以電、液為動力的機構組合,結合實際的典型機械等新內容,使學生全面認識現代機械,以適當前生產實際需要,方便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應用和推廣。

      (二)加強學生能力培養

      機械設計是一門極具實踐性的課程,在進行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設計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為主要教學目的,同時注重學生工程意識、工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徹底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在講解相關理論知識或原理時,注重培養學生總結結論的能力,同時在相關知識或原理的講解時融入其在實踐中的應用,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向,體現機械設計教學的基礎性、系統性、實踐性以及現代性。

      (三)創新教學方法

      目前,大多數院校都是面向全國招生,導致機械設計學生的相關實際機械知識參差不齊。因此,在機械設計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加強直觀教學,在學生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或原理的同時,讓學生接觸各類種機械、機構、零件、部件、圖紙,提高學生相關知識或原理的實踐性。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電子教案、CAI課件以及錄像等現代教學技術,并借助計算機和互聯網,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和仿真軟件系統,來開展機械設計的現代化、立體式教學。此外,教師在機械設計的實際教學中,應當盡量減少相關知識或原理的理論推到,同時運用例證來講清思路,加深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或原理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結束語

      目前,我國機械設計教學體系仍然存在著教學內容過于龐雜、無法適應時代的快速發以及教學方式過于陳舊和落后等問題,因此,在機械設計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調整教學內容,加強學生能力培養,同時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為國家培養更多機械設計創新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韋林,陳勇棠,劉馳等.機械創新設計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09,(10):13-14,28.

      [2]徐廣紅,劉靜,付群峰等.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機械設計類課程教學體系改革與實踐[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9,30(2):61-63.

      [3]付曉莉,張偉杰,車江寧等.機械設計實驗教學體系的創新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09,(4):20-22.

      機械原理講解范文第5篇

      【關鍵詞】機械原理 課程 設計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在完成課堂教學基本內容后提供一個較完整的從事機械設計初步實踐的機會?!稒C械原理課程設計》的編寫宗旨就是指導學生能在短時間內,將所學的機械基礎理論運用于一個簡單的機械系統,通過機械傳動方案總體設計,機構分析和綜合,進一步鞏固掌握課堂教學知識,并結合實際得到工程設計方面的初步訓練,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技術資料,提高繪圖、運算的能力。同時,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開發。

      1 目前在機械原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

      1.1教學內容乏味

      就現階段的機械原理教育課程來看,教學的內容非常乏味,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部分老師在教學時只針對書本上的內容進行講解,從不去擴展,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的思維發散不出來,限制了其想象力。但是機械原理是機械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對于學生日后的關于機械方面學習很重要,如果只是講解書本上面的知識,涉及的內容就十分有限,這樣學生對于這一方面的理解就會被限制在了書本上,根本拓展不開。

      1.2需要做的修改

      長期以來,各校在“機械原理課程設計” 中嘗試了不同的教學改革。進入21世紀后,我國高校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的教學改革更是進入新一輪。各校對“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的目的、內容、方法、題目、組織形式作了深入研究,探索機械原理課程設計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機械運動方案設計、創新設計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提出適合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機械原理課程設計實施方案。這些教學實踐為“機械原理課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理論準備。本文旨在總結各校近年“機械原理課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成果的基礎上,探索機械原理課程設計進一步改革的方向。

      1.3機械原理的重要性

      在機械原理的理論教學中,盡管可以安排一些實物、模型、甚至錄相,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實踐知識,但是光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在機械原理實踐環節教學中加強學生對機構、零件結構和機械設計等工程實踐知識的認識和對儀器設備的動手操作、機械結構的裝拆等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是對理論課程教學不足很好的補充和完善。其次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和綜合設計能力。

      2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主要側重于機械運動方案設計而機械方案設計是機械設計乃至以后的制造和使用最關鍵的階段是決定機械產品質量好壞、性能優劣和經濟效益高低的關鍵步驟其創新特性效果如何直接影響機械產品的功能質量和使用效果。因此我院的機械原理課程設計也經歷了“機構的圖解法分析機構的解析法上機分析機構創新設計”三個發展階段。我們把培養學生設計思維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同時兼顧培養學生基本設計能力和應用計算機進行工程設計能力作為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的宗旨。

      2.1選題

      傳統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模式中僅僅以指導書為藍本教師的程序化指導貫穿始終。其題目一般是由教師指定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題目如半自動平壓模切機。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如今的選題原則是在不脫離機械原理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學生根據其興趣、愛好和能力自由選擇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很多學生的創新設計題目極具研究和應用價值。創新需要基礎素材沒有豐富的基礎知識就不會有創新成果出現。因此我們將課程設計提前布置使學生在學習機械原理課程時能有的放矢的認真學習、研究相關章節內容。因為他們知道這些知識對他們學期末進行課程設計大有幫助這樣又反過來促進了學生學習機械原理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2設計過程的控制與要求

      在進行機械原理課程教學的同時,就讓學生對課程設計進行選題并說明整個設計過程的要求。這一階段為分散教學,要求學生選題并提出多個運動方案。在集中設計階段,第一天完成多個運動方案的評價與優選,確定本課程設計的運動方案;第二天,確定機械的總體尺寸,給出各執行機構與傳動機構的初選尺寸,繪制機械系統運動簡圖,編制機器運動循環圖;第三天,對所選機構進行運動分析,繪制運動線圖;第四、五天,編寫設計說明書,進行答辯。由于嚴格要求按給定的時間進度設計,所以,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按時完成任務。在機構的評價與優選過程中,采用個人、教師及學生小組的多層次的機構評價和優選方式,既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又加深了學生對各種運動方案的認識,同時還加強了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課程設計說明書作為一種技術說明書,強化其編寫工作,可以提高學生在以后的實際技術工作中,編寫技術報告、可行性論證報告和產品說明書等技術文件的基本技能。所以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對如何編寫課程設計說明書,給出了詳細的寫作要求并提供了寫作樣本。我們運用公開、透明及自評、互評及教師評分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課程設計進行評分。首先,學生對自己的設計進行說明及展示設計說明書,并對自己這的課程設計進行自我評價;然后由同學對其進行質詢與評價;最后,由老師進行講評并給出成績。這樣,使學生體驗主動參與、自由發表個人見解,并認真聽取他人意見的學術氣氛,并學會用理性與公正的態度評價自己和他人的工作。

      3結束語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改革是進入21世紀后,面向創新人才培養,我國工科課程教學實踐環節改革的成功嘗試。全國高校圍繞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所進行的教學實踐,無論對于機械原理精品課程建設,還是深入開展包括機械學科在內的工科課程體系教學改革,都富有借鑒意義。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的各種教改嘗試,既有鮮明的主線,又各具特色。既有成功驗,也有需要探討、摸索之處。因此有必要總結、梳理,以利進一步改革。

      參考文獻: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无码毛片 | 亚洲娇小性xxxx|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大在线|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亚洲男女性高爱潮网站| 国产亚洲成人在线播放va| av无码东京热亚洲男人的天堂| 国产亚洲精品欧洲在线观看| 77777午夜亚洲|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2048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亚洲国产成人a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av一区|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焦|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亚洲天堂2016|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成人 |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婷婷天堂在线综合|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是AV|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