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長輩敬酒的禮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新娘婚禮當天應注意的禮儀細節
A.要注意迎賓時的站姿。
B.要注意鞠躬時的角度,不能太敷衍了事但是也要防止走光。
C.對于不同形狀的捧花也要知道有不同的握法,千萬不要像拿了個火炬進場一樣。
D.進場時候走路要抬頭挺胸、大方得體,轉身時候要注意幅度,因為當天是穿著婚紗并非平日的休閑裝。
E.坐的時候也要注意坐姿,上身要挺直,略微扭腰,這樣會顯得更苗條。
F.婚禮上的接吻儀式是神圣的,因此既不用表現得太扭捏,也不要太過激情,要掌握尺度。
G.交換戒指,手指的位置應該伸在對方腰部左右。
H.切蛋糕儀式,新娘應該雙手握刀,面帶微笑,慢慢入刀……婚禮上需要注意的禮儀其實很多,在婚前可以適當地通過形體訓練來達到當天收放自如的效果。
2、在伴娘選擇上,哪類人比較適合做伴娘?
選擇伴娘首先要選擇與自己關系比較密切的未婚女性 。其次在性格上要比較外向,不能找過于靦腆的朋友做伴娘。另外,細心也是考慮伴娘的因素。因為婚禮當天伴娘就是新娘的代言,包括招呼客人、幫新娘提攜隨身物品,甚至是禮金等,因此找一個心細的伴娘尤為重要。
3、婚禮當天,新娘和新郎的站立方位是否有講究?
在走紅地毯的時候,新郎應該站在左邊,新娘應該站在右邊挽著新郎。當走上舞臺,轉身面對來賓時,新郎應該站在右手方位,而新娘應該站在左手方位。在彩排的時候專業的婚禮督導會提醒你相關的事宜,新人只需多練習即可。
4、入場儀式希望是由父親牽引入場,怎樣的流程是比較正規的呢?
比較正規的入場儀式是,首先由司儀介紹新郎先行入場。新郎走到紅地毯的一半時,止步,面向正門。接著司儀再介紹新娘入場,這時新娘挽著父親踏著相同的步伐入場,然后司儀再銜接臺詞,父親把女兒的手交給新郎后,新人向父親謝禮。轉身,走向舞臺,基本是這樣一個流程。
5、婚禮當天交換戒指儀式,婚戒是應該戴左手還是右手呢?
民間傳說將戒指戴在左手無名指上,是因為那里的血管直通心臟,寓意“圈住愛人的心”。那么婚禮當天互換戒指的儀式,婚戒肯定是戴在左手無名指上的。不僅是婚禮當天,婚后,這枚定情信物也將永遠戴在雙方的左手無名指上。
6、夏天結婚的新人,要注意的禮儀事項有哪些?
夏天炎熱的天氣新娘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妝容不要被汗水化開,這樣會比較不雅。其次,夏天容易出汗,特別是新郎,一定要提醒新郎當天帶好香水,以免冒出“男人味”哦,這也是不雅的舉動。其他禮儀方面,其實也不分春夏秋冬,都一樣希望遵守的。
7、答謝來賓時鞠躬有什么講究嗎?
鞠躬的時候背一定要挺直,腰部以上部位往前傾大約15度左右,注意鞠躬的時候不要抬眼看人,這樣會有不禮貌之嫌。
8、婚禮當天,在感恩環節,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感恩環節顧名思義是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因此,首先新人必須親自下來請上雙方父母,在進行一系列的講話、送禮后,親人必須恭送父母走下舞臺。此時,新人應該先下臺,然后伸手攙扶雙方父母回到原位。
9、婚禮上有些父母的朋友都不認識,如果父母不在場應該怎樣應對呢?
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產生。各就各位,父母的朋友事先就跟父母說好由父母應酬,在敬酒的時候如果是到了父母朋友的那一桌就讓父母陪同敬酒。如果是在走道上碰到迎面走來的父母的朋友,那就保持微笑,并且可以上前問候幾句。
10、迎賓時,需要注意一些什么?
迎賓時,新人需要注意自己的站姿,挺胸站立,新娘可以一手挽著新郎,一手拿著捧花,也可以雙手拿著捧花。迎賓時新人都要面帶微笑,即便是看到不認識的人,也要以微笑面對,適當地寒暄幾句。
11、敬酒時,需要注意什么?
敬酒時首先要商量好敬酒的先后順序,然后單手舉杯,記住,敬酒時切莫讓酒杯遮擋住臉,這樣拍下的照片會十分不雅觀。同時注意面帶微笑,但是敬酒時候新娘不宜幅度過大,以免出現走光的情況。
12、敬酒應該從哪方親戚開始?
敬酒從哪邊親戚開始這要取決于新人與雙方家長的協商。在通常情況下,敬酒的順序依次是:領導、男方親戚、女方親戚、男方朋友、女方朋友……但是在敬酒的時候也要注意到,把愛鬧的“釘子戶”們留到最后再敬。而每桌敬酒的時間也要有所控制,桌數多的情況下最好把敬酒也分段進行,在每場儀式節目結束后分批敬酒。
如果你看過紅樓夢,或其它明清小說,一定對里面繁復的用餐禮儀記憶尤深,小小一桌席,可以說凝結了中華千百年的文化積淀。現代用餐雖然用不著這些繁文縟節,但必要的禮儀還是少不了的。相信,只要我們多一些尊重和細心,中餐的禮儀文化一定能流傳千古,而我們的用餐心情也會更加愉快和諧。
中國自主就很講究吃,餐桌禮儀要求大家要做到坐有坐相,吃有吃相。守禮儀首先要知道、懂得禮儀,中國餐桌禮儀有哪些具體要求和需要禁忌的事項,下面就一起看看吧。
隨著中西飲食文化的不斷交流,中餐不僅是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習慣,還越來越受到外國人的青睞。而這種看似最平常不過的中式餐飲,用餐時的禮儀卻是有一番講究的。
中國餐桌禮儀習俗禁忌
中國人認為飲食與個人命運幾乎是息息相關的,用飯時犯了禁忌,便會惹來衰運。例如吃魚,當吃完了一面魚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條魚翻轉至另一面,他們認為若翻魚時弄破魚身,便意味著漁船會翻沉,這是由于香港在開埠初期是一個漁港,漁民很關注船只的安全航行;
此外,中國人從不會端上七碟菜肴用飯,因為葬禮后的“解慰酒“須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飯的中央,因這樣有點像在拜祭祖先;用飯后不可說“我吃完飯了”,這意謂自己已死去,不會再有機會吃飯,而應該說“我吃飽了”;
吃飯時避免筷子觸碰飯碗而發出聲音,這不單止是不禮貌,亦意味著無飯吃;要培養吃光碗中飯的習慣,一粒飯也不可剩余在飯碗,否則將來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臉的,亦不尊重辛勞耕種的農夫。這些迷信的飲食習俗流傳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為中國人的飲食禮儀。
中國餐桌禮儀用筷禁忌:
吃飯用筷有八忌:一忌舔筷;二忌迷筷,拿不定主意,手握筷子在餐桌上亂游尋;三忌移筷,剛吃過一個菜接著又吃另一個菜,中間不停頓,不配飯,四忌粘筷,用粘了飯的筷子去夾菜;
五忌插筷,把筷子插在飯萊上;六忌跨菜,別人夾菜時,跨過去夾另一菜;七忌掏萊,用筷子在菜中間扒弄著 吃;八忌剔筷,用筷子剔牙。這些禁忌大都是與衛生、謙讓、禮貌有關。
中國餐桌禮儀個人習慣禁忌:
打嗝:在席間打嗝是非常不禮貌的,若真是無法控制,則可以喝水,屏息方式使癥狀減輕,若仍無效,則最好去洗手間打個夠,等廢氣消了之后再返回坐位。
打噴嚏:若只是暫時性之噴嚏當然可以以餐巾掩口方式,將污染減至最低。若是噴嚏不斷則最好離席至它處處理,若真的無法處理則不妨先行離席,沒有任何人會介意的。
補妝:國人女性同胞有不少均不知此項禮儀,補妝應該在洗手間或是人較少之處為之。公開場合補妝就好比是在梳頭發,穿衣服等一般是不妥的。
吸煙:幾乎所有的餐廳均以劃分吸煙區和非吸煙區,為了避免其它人吸二手煙,癮君子最好盡力克制煙癮,如果真的煙癮太大則可利用正餐用完,在場人士已開始用甜點、咖啡時再離席前往室外吞云吐霧,如此既不算失禮亦不會妨害別人健康。
剔牙:剔牙也要注意,相當惡心,真的要吐也請以餐巾紙掩口,吐在紙巾上。牙簽用完放在盤中即可,千萬不要口中咬著一根牙簽與人交談,狀似流氓無賴狀,非常難看。有些人甚至用完餐后,口中仍叨著牙簽到處走動,那更是離譜的舉止了。
刀叉掉落:進餐時若刀叉不小心掉落地面,此時只需要告之服務人員換一干凈的即可,不自行清理掉到的刀叉,更不可以用餐巾擦拭過再繼續使用。
中國餐桌禮儀用餐形象禁忌
用餐的時候,不要吃得搖頭擺腦,寬衣解帶,滿臉油汗,汁湯橫流,響聲大作。
可以勸別人多吃一些,或是建議品嘗某道菜肴,但不要擅自作主,主動為別人夾菜、添飯。這樣做不僅不衛生,而且還會讓對方勉為其難。
取菜的時候,應從盤子靠近或面對自己的盤邊夾起,不要從盤子中間或靠近別人的一邊夾起,更不要左顧右盼,翻來覆去,在公用的菜盤內挑挑揀揀,夾起來又放回去,會顯得缺乏教養。
多人一桌用餐,取菜要注意相互禮讓,依次而行,一次夾菜也不宜太多,取用適量。不要好吃多吃,爭來搶去,而不考慮別人吃到沒有。距離自己較遠的菜,可以請人幫助,不要起身甚至離座去取。
用餐時要由尊者或尊者先動碗筷。在用餐過程中,要盡量自己添加食物,如有長輩,要盡可能主動給長輩添飯。遇到長輩給自己添飯,要道謝。
吃飯要端起碗,應該用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無名指扣碗底,手心空著。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對著碗吃飯是非常不雅觀的。
進餐時要閉嘴咀嚼,細嚼慢咽,嘴里不要發出“叭叭”、“呱嘰呱嘰”的聲音,口含食物時最好不要與別人交談。不能在夾起飯菜時,伸長脖子,張開大嘴,伸著舌頭用嘴去接菜。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食物進口,不然會給人留下一副饞相和貪婪的印象。
吐出的骨頭、魚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來,不能直接吐到桌面或地面上。如果要咳嗽、打噴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頭向后方轉。吃飯嚼到沙粒或嗓子里有痰時,要離開餐桌去吐掉。
如果宴會沒有結束,但自己已用好餐,不要隨意離席,要等主人和主賓餐畢先起身離席,其他客人才能依次離席。
如果需要為別人倒茶倒酒,要記住“ 倒茶要淺,倒酒要滿”的禮儀規則。
中國餐桌禮儀點餐禁忌
在安排菜單時,還必須考慮來賓的飲食禁忌,特別是要對主賓的飲食禁忌高度重視。這些飲食方面的禁忌主要有四條:
宗教的飲食禁忌,一點也不能疏忽大意。例如,穆斯林通常不吃豬肉,并且不喝酒。國內的佛教徒少吃葷腥食品,它不僅指的是肉食,而且包括蔥、蒜、韭菜、芥末等氣味刺鼻的食物。一些信奉觀音的佛教徒在飲食中尤其禁吃牛肉,這點要招待港澳臺及海外華人同胞時尤要注意。
出于健康的原因,對于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比如,心臟病、腦血管、脈硬化、高血壓和中風后遺癥的人,不適合吃狗肉,肝炎病人忌吃羊肉和甲魚,胃腸炎、胃潰湯等消化系統疾病的人也不合適吃甲魚,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要少喝雞湯等。
不同地區,人們的飲食偏好往往不同。對于這一點,在安排菜單時要兼顧。比如,湖南省份的人普遍喜歡吃辛辣食物,少吃甜食。英美國家的人通常不吃寵物、稀有動物、動物內臟、動物的頭部和腳爪。另外,宴請外賓時,盡量少點生硬需啃食的菜肴,老外在用餐中不太會將咬到嘴中的食物再吐出來,這也需要顧及到。
有些職業,出于某種原因,在餐飲方面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禁忌。例如,國家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時不準吃請,在公務宴請時不準大吃大喝,不準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用餐,不準喝烈性酒。再如,駕駛員工作期間不得喝酒。要是忽略了這一點,還有可能使對方犯錯誤。
二 餐桌禮儀
餐桌禮儀大致可分為:邀約與赴宴前的準備、入座與介紹禮儀、訂餐與點菜禮儀、席間交談禮儀、結賬與離席禮儀。
一、邀約與赴宴前的準備。
㈠邀約:首先,要做到對請客吃飯的對象有足夠的了解,以不讓對方感到為難作基準。其次,在邀請時需要特別注重語言的斟酌,要千錘百煉,精于口才,以獲贏得主動。此外,要使用得體的語言,提出約請要講究禮貌禮儀。
如果遇到拒絕的情況,首先,需要我們注意把握好請柬上措詞的使用是否得當,以及上面所提到的事件安排是否合適等等一系列因素。只有把這些因素把握好了,才有更大的可能不會讓受邀者找到拒絕的機會或理由。
㈡赴宴選擇服飾的“TPO”原則:
1.“T(Time)”原則即時間原則,主要是指穿戴服飾時應考慮時代特點、四季更替、早晚差異等。
2.“P(Place)”原則即地點原則,主要是指對赴宴者將要參加的宴會地點的選擇原則。這一原則要求赴宴者對即將到達的場所有一個了解和估計,然后再選擇自己應穿的服裝和應戴的飾品,盡量做到在種類、質地、款式、花色等方面與所要赴宴的地點相協調。
3.“O(Occasion)”原則即場合原則,主要是指服飾打扮應顧及宴會性質、場所的氣氛、規格等。
二、入座與介紹禮儀。
㈠入席禮儀:在現代社會宴請中,桌次與座位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恰當的桌次和座位的安排能夠顯示出赴宴者的地位,表達對赴宴者的尊敬,將會為赴宴者的赴會好宴請增添禮儀之邦的風采,并取得特定的效果。在餐桌禮儀中,如何就坐非常重要,距離門口最遠的正中央位置是主座,主座一定是買單的人,主座的對面坐的是邀請人的助理,主賓和副主賓分別坐在邀請人的右側和左側,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別坐在助理的右側和左側,讓邀請人和客人面對而坐,或讓客人坐在主桌上都算失禮。邀請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自己的部下或晚輩也可被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通過分配座位,可以暗示出主人對客人的重要程度。
㈡介紹禮儀:介紹時要把握分寸,不要過分地頌揚一個人,要掌握分寸把握適度的原則。1.他人介紹:介紹者為被介紹者介紹之前,一定要征求一下被介紹雙方的意見,切勿上去開口即講,顯得很唐突,讓被介紹者感到措手不及。被介紹者在介紹者詢問自己是否有意認識某人時,一般不應拒絕,而應欣然應允。實在不愿意時,應說明理由。介紹者和被介紹者都應起立,以示尊重和禮貌;待介紹者介紹完畢后,被介紹者雙方應微笑點頭示意或握手致意。為他人做介紹時必須遵守“尊者優先”的原則,還應該保持一定的姿勢。2.自我介紹:要抓住時機,在適當的場合進行自我介紹,對方有空閑,而且情緒較好,又有興趣時,這樣就不會打擾對方。應先向對方點頭致意,得到回應后再向對方介紹自己。還要注意簡潔,言簡意賅,盡可能地節省時間,以半分鐘左右為佳。
三、訂餐與點菜禮儀。
㈠訂餐禮儀:飯店要提前預約,預約時要說清人數、時間、宴會目的和預算。在預定時間內到達,是基本的禮貌。另外菜式的準備要查明主客所喜歡的口味,再決定準備什么菜肴。如果得知并可深紅多有喜歡某種香煙或酒,即應多備此種香煙或酒。
㈡點菜技巧:1.確定請客對象。2.選擇宴請酒店。3.把握消費標準。4.注意價格浮動。5.體諒付錢的人。6.菜的搭配要合理。7.點菜時,主人要征求客人的點菜意見。
四、席間交談禮儀。
㈠交談:
第一,在語言方面要求文明、禮貌、準確。在與人交談中千萬不要使用粗話、臟話、黑話、氣話等等,要說文明語言。要注意“四有”和“四避”。“四有”,即有分寸、有禮節、有教養、有學時,“四避”,即避隱私、避淺薄、避粗鄙、避忌諱。
第二,交談不言深。交談中選擇的主題適合于雙方,可以選一些內容文明、優雅、格調高尚、脫俗的話題。與人談話要要自然隨意,不要心不在焉,愛理不理的,也不要嘩眾取寵。如果談話中出現矛盾或分歧,不必太當真,可以轉移話題,閑談要把握尺寸,適可而止。
第三,交談時要神態專注,用詞要委婉,禮讓對方。㈡席間應注意的行為:1.打嗝。2.大噴嚏。3.補妝。4.吸煙。5.剔牙。6.刀叉掉落。
三不可忽視的餐桌禮儀
餐桌上有許多應注意的禮儀,而這些禮儀常被忽視。
(一)就座和離席
1、應等長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應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鄰,應招 呼女士。
3、用餐后,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后,其他賓客方可離席。
4、坐姿要端正,與餐桌的距離保持得宜。
5、在飯店用餐,應由服務生領臺入座。
6、離席時,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香巾的使用
1、餐巾主要防止弄臟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漬。
2、必須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3、餐巾應攤開后,放在雙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帶,或掛在西裝領口。
4、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三)餐桌上的一般禮儀
1、入座后姿式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緣,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2、用餐時須溫文而雅,從容安靜,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
4、口內有食物,應避免說話。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盤夾取菜肴。
6、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8、吃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如系滾燙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沖涼。
9、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直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時,均應避免跟人說話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將口就食物。食物帶計,不能匆忙送入口, 否則湯汁滴在桌布上,極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應用牙簽,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噴嚏、嘔氣。萬一不禁,應說聲“對不起”。
14、喝酒宜各隨意,敬酒以禮到為止,切忌勸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墜地,可請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將酒、水、湯計濺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 必恐慌賠罪,反使對方難為情。
17、如欲取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調味品,應請鄰座客人幫忙傳遞,不可伸手橫越,長驅取物。
18、如系主人親自烹調食物,勿忘予主人贊賞。
19、如吃到不潔或異味,不可吞入,應將入口食物,輕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盤中。倘發現尚未吃食,仍在盤中的菜肴有昆蟲和碎石,不要大驚小怪,宜侯侍者走近,輕聲告知侍者更換。
20、食畢,餐具務必擺放整齊,不可凌亂放置。餐巾亦應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進行中,不宜抽煙,如需抽煙,必須先征得鄰座的同意。
22、在餐廳進餐,不能搶著付帳,推拉爭付,至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 搶付帳。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帳。
23、進餐的速度,宜與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談悲戚之事,否則會破壞歡愉的氣氛。
四 其他比較常見的應有禮儀
敬酒:敬酒自然先從最長的長輩敬起,敬酒不能隔著他人,應該離開的席位,到他的席位上和他應該離開的席位,到他的席位上敬酒。人和人之間是不能代酒的。不能喝,嘴唇碰碰酒杯,就說明禮節已經到了。不要同時敬幾個人,敬酒的時候杯沿要比別人的低。
座位:是主人或長輩大都應面對正門而坐,并在主桌就坐。和人交談時,要暫時放下筷子,不能一邊說話,一邊舞著筷子。不要把筷子豎插放在食物上面。因為這種插法,只在祭奠死者的時候才用,有些長輩看到心里會有些反感。還有入座的時候請長輩先就坐(這個一般都知道),給長輩晚輩夾菜時要用公用筷子。
【做客禮儀】
1、學會預約:當好客人的第一步是學會預約,在拜訪他人之前告知別人,讓其做好待客準備。大部分時候的突然到訪給主人的感覺并非驚喜,而是沒有禮貌客人的自以為是。
2、學會準時:遲到真的一點都不酷,尤其是作為被邀請一方,你以為你是誰?你的時間一定比他人寶貴?準時的含義是恰恰在約定時間走入主人家中,不早亦不晚,太早的到達或對主人也有沖擊,最合適的方式只有準時。而在現代社會被人遺忘的禮儀細節時,若非主人邀請來家進餐,請切記不要在吃飯時間拜訪,那只會造成尷尬。
3、學會帶上禮物:別以為這是繁文縟節,其實它是基本禮貌,空手而至的客人在成熟的人眼中就是不懂事。禮不在重,有情義即可,哪怕是帶一點水果,也會展示出你的有心。
贈禮注意事項:
(1)、賜人不曰來取,與人不問所欲。君子慎其所與人者,不能胡亂地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饋贈,更不能強行地饋贈,也不能問別人想要什么禮物。
(2)、贈人物品,必謙必敬。饋贈給人東西的時候要態度恭敬,不能傲慢,這是對朋友的最大尊重和敬意。
(3)、贈人物品,外必用包裹,婚喪慶壽例外。饋贈時要量力而行,盡自己的能力選擇禮物,只要包裝得體、講究適度,也就合乎禮儀了。中國人是不能當面拆禮物、當面評價的,不禮貌。而在西方,結婚可以直接開出禮物清單,大家照著送。而且當面拆禮物,當面表示對禮物有多驚喜,反而是一種習俗。
(4)、平素贈物,座有他客,須避觀聽,遠來及初晤,可不避。送禮時應考慮場合及周圍人的感受,不能因為自己的行為給他人帶來不便或壓力。
(5)、愛人財不以為富。雖然會收到很多禮物,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應該把禮物當成朋友的一番心意,而不是發家致富的手段。
(6)、受贈先略謙辭后受,稱謝,逾日須往拜。推而不辭是中國人委婉表達的方式,千萬別硬把禮物推掉以免得罪人。
(7)、長者賜,不敢辭。長輩贈予的禮物應該欣然接受并表示感恩。
4、學會打扮自己:長指甲、亂頭發都是做客時的大忌,這時候別覺得不拘小節是美德,任何時候,蓬頭垢面、亂七八糟造型出現的人都不會受歡迎,而這種太過于隨意的外表其實也會讓主人難過,原來你這么不在意我。在喜歡的人面前打扮自己應該是現代人類的基本反應。
5、學會熱情招呼:作為客人,最重要的基本守則是表現出自己的極大熱情,而這份熱情從進門后就體現在積極和在座人打招呼,再次強調這不是無謂的客套,只是最為基本的禮貌。如果是去長輩家做客,請記得待主人安排或指定座位后再坐下,同時要注意坐的姿勢。
6、學會起身:客人的屁股不能老黏在板凳上,比如主人們為自己端茶敬酒時,別忘記起身道謝,而那些果品、菜品,也記得請在場的長者先取用。
7、學會克制欲望:做客時,隨心所欲是大忌。這里的欲望指的是食欲也包括胡亂的好奇心。共食不飽雖然聽起來太刻意,可仔細回想那些在做客時也胡吃海喝的同學哪個不在背后遭到嘲笑?詼諧的古人總結出做客四不:不馬食,不牛飲,不虎咽,不鯨吞。今年春節去別人家拜年時,請默念。
8、學會專心:與主人談話時,請抬頭,別玩手機,認真與主人交談,而那些左顧右盼的眼神、亂翻東西的行為也應該通通禁止!
9、學會合適的道別:別滔滔不絕,沒有不會結束的宴席,所以在發現主人心不在焉、長吁短嘆、蹙眉皺額或不時看表時,請學會在兩人對話沉默的間隙道別吧!而在說完再見后,請果斷離開,那些說走又不走的客人最為傷腦筋!
【做客吃飯禮儀】
1、入座:座有次序,上座必讓長者、尊者,晚輩主動端茶服務。
2、坐姿:入座后不橫肱,不伸足,手肘不應該放于桌上,不可敲擊碗筷。
3、主客禮儀:主先舉杯敬客,客致謝辭。主人親自烹調,須向主人禮謝后食。
4、主人敬酒畢,正客須回敬主人。晚輩先向長輩敬酒。
5、客食未畢,主人不先起。
6、起席,主遜言慢待,客稱謝。
7、宴畢,主人進巾進茶。
8、進食:用筷夾菜,只取在自己之一方,不應該站起向其他方向取菜,尤其不應該向碗盤頂心取菜取湯。
9、同一菜最好不要連續夾取三次,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
10、匙有余瀝必傾盡,方再入公食器中。
1.1中國東北地區的食物結構
我國東北地區分為黑龍江、吉林、遼寧三個省,這一地區平原遼闊,地廣人稀,自古以來物產、水產豐富,溫帶季風氣候影響下四季分明。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天人合一”、“順應自然”,這些儒家思想滲透在中國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東北地區勤勞的人民順應著“春種秋收”的自然法則,嚴格地遵守著時令周期。嚴酷寒冷的冬季將在這一地區持續半年,在交通運輸極其不發達的年代,東北人民為了克服季節對菜肴的限制,通常會提前儲備蔬菜以備過冬食用。儒學講究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勤、節、儉”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東北人民通常選擇營養價值高且價格經濟實惠的蔬菜進行儲存,白菜、土豆、蘿卜、大蔥等成為家家戶戶必備的“過冬菜”。到了今天,交通日益發達,在寒冷的冬天菜市場上依然能看到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但是傳統的人們依然保留著備冬菜的習慣。人們普遍認為時令菜才是最好的、最原汁原味的,而且價格比冬季市場上的蔬菜要便宜許多。充滿智慧的東北人民為了能更好地保存多種蔬菜,創造晾曬干菜、腌漬等手法來保存蔬菜,更是開創性地使用了“地窖”來保鮮蔬菜。“酸菜”是東北最著名的腌菜,幾乎家家戶戶到了秋天都會腌一大缸酸菜。除此之外,還會腌芥菜、大蒜、茄子、蘿卜、辣椒等蔬菜。這些“過冬菜”在過去極大地豐富了東北人民冬季的餐桌,甚至在今天依然占據著東北人的餐桌。東北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決定東北人民只有攝取足夠的卡路里才能夠保存足夠的熱量以御嚴寒。因此,肉類不可或缺。東北人愛吃豬肉,因為豬肉喜歡煮熟后蘸蒜醬吃,或和酸菜、血腸、粉條一起燉食。東北人喜歡大燉菜,食物塊大,食材隨意,體現了東北人粗獷、豪放、熱情、直爽的性格,塑造了“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東北人典型形象的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儒文化中“和諧統一”的思想。主食方面,東北人普遍喜歡面食,面食已保存而且做法多樣,如饅頭、花卷、面條、餃子、包子等等。
1.2中國東北地區的飲食禮儀
中國自古是享譽世界的禮儀之邦,“長幼有序、恭敬辭讓,孝乃德之本、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東北,人們性格粗獷、熱情、不拘小節,但長幼禮序是必不可少的。在東北人的餐桌,吃飯之前,長者或者地位比較高的人一般會說一些勸勉的話,或祝大家用餐愉快,或簡單明了的闡述此次吃飯的目的、聚餐的緣由。“讓菜”是東北餐桌上常見的行為,一般晚輩會讓長輩先嘗菜品的味道,并讓客人多吃菜,以此來顯示好客和尊重。喝酒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晚輩要給長輩倒酒,多少由長輩來定。敬酒的時候,晚輩的杯子與長輩的杯子相碰時要放在下面,以示尊重,正是體現儒學孝、悌、禮的思想。
2儒文化下韓國飲食文化特點
2.1韓國的食物結構
韓國歷史上曾是中國的藩國,在文化深受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和滲透,“天人合一”、“陰陽五行”、“和諧統一”、“勤儉”等思想在飲食方面也有所體現。韓國地處朝鮮半島,是個三面環海的多山半島國家,優越的氣候和土壤給予了水稻良好的生長條件。因此,韓國的主食最主要是大米,擁有極少的雜糧。在韓國,主食和副食有著明顯的區別,有主食的飯和各種副食的菜肴,一般都會有一份湯。韓國地域面積較小,海域面積較廣,因此韓國物產并不豐富,而水產相對豐富。韓國雖然物產不豐富,但確是一個具有豐富美食歷史的國家,韓國人飲食比較講究,韓國菜的特點為“五味五色”,將酸、甜、苦、辣、咸五種味道和紅、黃、白、綠、黑、五種顏色組合在一起,色彩鮮艷,富有食欲。韓國飲食文化對飲食顏色的追求就深受中國“陰陽五行”哲學思想的影響。韓國飲食中的五色,不僅代表方位的顏色,也象征春夏秋冬及其軸心時間。此外,這五色亦是五味,五色與五味通過菜肴的烹飪達到彼此的調和。韓國的飲食習慣也順應“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個體內狀態要與自然環境協調統一,才能使人能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達到強健身體的作用。韓國人喜歡在冬天吃冷的食物、而夏天吃熱的食物。韓國人認為,冬季天氣寒冷,若進食過于燥熱,人體內的溫度就會與外界環境的溫度相差過大,容易患感冒等疾病;同理,若在夏季貿然用冰冷的食物降低體溫也是不可取的,韓國人常常在夏季進補達到“以熱治熱”的效果。中國傳統醫學里有“以食療病”的思想,簡稱“食療”,借用飲食來改善身體各個方面的機能,以促進身體健康。“食療”是我國傳統飲食文化同傳統中醫文化有機融合的結果,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朝鮮人民從中國的腌菜中得到啟發,研制出了頗具民族特色的腌菜,即我們現在經常說的泡菜。泡菜也稱辣白菜,是韓國飲食中最具韓國特色的傳統風味菜肴,在韓國幾乎家家必備,餐餐必食。
2.2韓國的飲食禮儀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飲食一直很重視,古有俗語民以食為天,中國飲食文化可以說是源遠流長的。另一方面,作為東方禮儀之邦,餐桌禮儀是中國數千年傳統文化的反映。據有關史料記載,至少在周代,我國飲食禮儀就已經初步形成,經過不斷地發展變化,逐漸形成體系,并對西方餐桌文化產生一定影響。 飲食所以合歡也。中國人享受集體聚餐或飲宴的熱鬧氛圍。餐桌,是考驗一個人修養的重要場所,吃,是中國人協調人際關系的一種方式。在中國,人們最重要的社交活動既是請客吃飯,而且名目繁多,某些成功人士一天中花的時間最多的就是吃飯,一個長期不能參加應酬的人可能就被社會淘汰了或者成為無用之人。大家同夾一盤菜,共飲一碗湯的群享模式觸發了歡樂氣氛,舉杯提箸之間協調人際關系。但是在正式的中餐宴席中還是有很多講究的。
一、 入座
客齊后導客入席,以左為上,視為首席,相對首座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再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離門最近處的座位上。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主客左右手邊的位置,則以離主客的距離來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離則左側尊于右側。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如果帶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頭,使餐桌與身體的距離保持在10~20公分。入座后,腳應放在自己座位附近,不可隨意伸出,以免影響他人。坐姿要端正,勿以手托腮或將雙肘放于桌上。注意事項:
① 主人必須注意不可將客人安排在接近上菜的位置。
② 入座后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向主人打個招呼。動筷子前,要向主人或掌勺者表示贊賞其手藝高超、安排周到、熱情邀請等。
③ 如果是較大的宴會,一般都設主席,客人不可貿然入座,入座是應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與自己的相對應。
④ 入席時如果有主人或招待人員,那么應遵從其安排。
二、進餐
1、上菜
中餐上菜的順序為:開胃菜熱菜炒菜大菜湯菜炒飯面點水果。
開胃菜通常是四種冷菜,有時種類可多達十種,上菜時,可將其先行上桌。有時冷菜之后,可接著上四種熱菜,但熱菜多數被省略。
當客人落坐開始就餐后,餐廳員工即可通知廚房作好出菜準備,待到冷菜
剩下1/3左右時,餐廳員工即可送上第一道熱菜。當前一道菜快吃完時,餐廳員工就要將下一道菜送上,不能一次送得過多,使宴席上放不下,更不能使桌上出現菜肴空缺的情況,讓客人在桌旁干坐,這既容易使客人感到尷尬,也容易使客人在飲過酒后,沒有菜可供及時下酒,導致易醉。
2、用餐
出席正規的中餐宴時,在開席前餐廳會為每一位顧客送上一條濕巾,這是用來擦手的。而后送上的第二條濕巾,可用來擦手或嘴,但不能用于擦汗或擦拭其它部位。
用餐時須溫文而雅,從容安靜,不能急躁。就餐時,按照傳統應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夾菜是須少量,距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夾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飯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禮貌的;依照慣例,客人出席正式或傳統的晚餐時,是不會吃光桌上的菜肴的,以免令主人家誤以為菜肴預備不足,因而感到尷尬。
吃飯、喝湯時不宜發出聲音。喝湯應用湯勺慢慢喝,不可就著碗喝,若湯過熱,要待熱湯變涼一點而入口時又不失湯味時用湯匙小口小口引用;至于吃飯,要端起飯碗貼著唇,用筷子把飯粒推入口里,這是一個最容易的吃飯方法,亦表示喜歡吃那頓飯;若吃飯時不端起飯碗,即表示不滿意飯桌上的菜肴。
吃飯時不要埋頭苦吃,適當的注意周圍是必要的。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如果用餐時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則最好用公筷,也可把距離客人或長輩較遠的菜送到他們跟前。
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是以談生意為主,或者以聯絡感情為主,還是單純的吃飯。如果是為了談生意,那么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任務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聯絡感情,那就要注意氣氛的調節,活躍氣氛;如果是純吃飯,就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品嘗菜肴上即可。
注意事項:
① 餐廳員工給客人提供服務時,一般要以第一主人作為中心,從宴席的左面位置上菜,撤盤時從宴席的右側位置。第一道熱菜應放在第一主人和主賓的前面,沒有吃完的菜則移向副主人一邊,后面菜可遵循同樣的原則。上菜或撤盤時,都不應當在第一主人或主賓的身邊操作,以免影響主客之間的就餐和交談。
② 遵循雞不獻頭,鴨不獻尾,魚不獻脊的傳統禮貌習慣,即在給客人送上雞、鴨、魚一類的菜時,不要將雞頭、鴨尾、魚脊對著主賓。而應當將雞頭與鴨頭朝右邊放置。上整魚時,由于魚腹的刺較少,肉味鮮美腴嫩,所以應將魚腹而不是魚脊對著主賓,表示對主賓的尊重。
③ 要將食物送入口中,不可伸舌去迎食物。嘴里有食物時切勿交談
④ 注意交談,嘴里有食物時切勿交談,且不可只顧自己一個人夸夸其談,或談些荒誕離奇的事而引人不悅。
⑤ 用過的餐具,吃剩的菜,牙簽等應放在碟中,切勿放在桌上。
⑥ 宗教的飲食禁忌,切不可疏忽大意,如回族不吃豬肉,若賓客中有回族人,那么主人在點菜是就應回避有關菜肴。同時,處于健康或地方飲食偏好的原因,賓客對菜肴有所禁忌的,主人也應當有所顧及。
⑦ 在使用筷子時切勿一邊交談,一邊揮舞筷子;筷子插在飯碗中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切不可為;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動,應該先用眼睛看準你想取的食物。
三、離席
席間一般不可中途退席。當你要中途離開時,不需要大聲告訴每一個人,只需悄悄地和身邊的人打個招呼后便可離去。
有要事不得不中途離退席時,一定要向主人說明、致歉后方可離席,但切勿與其長聊,因其還有其他客人要招呼,不可應你而對其他人失禮。
正始宴會一般在水果拼盤上桌后即可結束。此時,一般先由主人示意賓客,請其做好離席準備,這是賓客可離席的信號。告辭時應禮貌地向主人道謝,再與其他人告辭。
注意事項:
① 有些人中途離席時會一一學問自己認識的人是否一起走,這種做法會使原本熱鬧的場面冷卻,甚至于提前散場,這種行為是不被諒解的,因此要避免。
四、餐桌上的茶文化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茶在中國奪得歷史上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茶是中國人的日常飲品,茶文化已深入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我國歷來有客來敬茶的民俗,但凡來了客人,茶是必不可少的飲品,在中餐中如果沒有茶就稱不上正式了。在中餐正式開始前,主人可為已到的賓客奉上茶。
以茶待客時要注意客人對茶得偏好,可在上茶之前詢問客人的喜好,但也要考慮到自己儲備的茶的品種,因此在詢問客人意見時,最好為之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選擇,以免出現尷尬情況。
上茶時由奉茶之人可看出賓客的尊貴程度,因此主人應把握好尺度。上茶時,要分主次、重要程度,一般先主賓,后次賓;先女士,后男士,且長幼有序,切不可隨意妄為。第一杯茶不宜斟地過滿,以八分滿為宜,且水溫不宜過燙,以免燙傷客人或自己。
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主人或服務員要注意杯中的茶水情況。在茶被喝掉半杯之后即可續杯,但要注意客隨主便。不宜再三為客人斟茶,一再勸人用茶,卻無其他話可講,意味著送客,因此在續杯時要注意。
作為賓客,在主人家奉上茶時應禮貌地雙手捧接,并道謝,無論茶符合自己
的要求與否。如若不喝茶,則應事先表明,且不可向主人家提出過高的要求。喝茶時要認真品味,以示對主人地感謝及尊敬。
注意事項:
① 茶具要清潔
② 盡量不要用一只手上茶,且雙手奉茶時,切勿將手搭在茶杯杯口,更不能浸
入水中。
③ 從客人的左側為其上茶,放置茶杯在客人右手附近,盡量不要打擾到客人 ④ 與人交談時,最好不要飲茶,可在談話告一段落之后,喝茶潤喉,否則會顯
得不專心,甚至打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