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社區醫療現狀

      社區醫療現狀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社區醫療現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社區醫療現狀

      社區醫療現狀范文第1篇

      為了解我社區居民對健康知識的了解、自我保健及對社區服務的需求狀況,2008年下半年采取便利抽樣方法對我社區部分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并將具體調查情況總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采取整群便利抽樣方法從崇州市崇陽鎮城北社區抽取≥12歲的人群200名,發放問卷,回收189份,應答率為94.5%。其中男111人,女78人,年齡12~88歲。

      1.2 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發給通過隨機抽樣確定的居民填寫,以自填匿名為主,文盲者由調查人員。調查設計了嚴密的質量控制措施。調查數據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2 結 果

      2.1 一般情況

      2.1.1 身體健康情況

      居民認為自己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的比例占36.5%,認為一般的占22.2%;慢性疾病者占36.0%,急性疾病者占5.2%。

      2.1.2 常利用的醫療機構

      75.1%的居民常利用的醫療機構為省市級大醫院,利用社區衛生服務部門的僅占11.1%。

      2.1.3 居民認識社區護理情況

      有80.4%的居民認為社區護理的工作范疇為基本的醫療服務,如:打針、發藥等。有66.1%的居民認為社區護士不能獨立提供健康服務,認為醫生不開方護士就不可能提供任何醫療及健康服務。

      2.2 社區居民自我保健情況

      ①絕大多數居民知道不良飲食(高脂、高鹽、過飽等飲食)、吸煙、酗酒對人體無益。②遵醫情況:有94.2%的居民在患病時會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服從治療,接受健康指導。有75.7%的居民能執行醫護人員給的健康處方,女性比男性更愿意接受健康教育處方。③目前居民的生活習慣見表1。 表1 本市居民生活習慣統計

      2.3 健康服務需求

      大部分居民希望得到社區護理,但知道表2中的健康服務項目屬于社區護理范疇的居民僅占19.6%。需要健康服務的人群比例相對很低,同時無所謂、不需要的人群還占很大比例,詳細情況見表2。 表2 居民對健康服務需求統計

      2.4 居民對預防保健知識需求情況

      ①有93.7%的居民渴望了解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知識,而且主要是從電視上和報紙中了解,分別占74.1%和58.1%,其次是廣播(30.2%)、雜志(20.6%)。②居民希望了解的保健知識內容以老年保健(38.1%)和婦女保健(36.0%)為主,青少年保健和中年期保健其次。③居民渴望了解的防治疾病知識種類:73.5%的居民希望了解防治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相關知識,48.1%的居民希望了解防治呼吸系統疾病的相關知識,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希望了解常見事故發生后的急救知識(燙傷、車禍等)的居民占63.5%,主要集中在青少年人群。

      2.5 社區護理服務開展情況

      由于社區護理人員的數量較為缺乏,現行的社區護理服務基本不能滿足居民的需求。護士的學歷普遍低下,且大多未經過專業培訓,主要是由醫院直接轉職或護校臨床護理專業直接分配而來。因社區護理工作者對已有的待遇及福利持不滿態度,因此工作熱情不高。由于人力、物力、財力的缺乏,很少做宣傳及健康知識教育工作。工作上基本僅遵醫囑執行基本的醫療護理服務,很少獨立進行衛生服務工作。目前,社區工作部門沒有成型的護理模式指導護理工作,沒有制訂相關的制度來提高工作質量。

      3 討 論

      人們已經認識到由于抗生素與疫苗的運用,影響人類健康的各種傳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取而代之的是如心腦血管、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而這些慢性疾病的發生、發展與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有極大的聯系;其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自己的健康也日趨重視,故而預防重于治療的觀念正被人們普遍接受,自我保健意識不斷增強。他們渴望了解更多的有關健康保健、預防疾病等知識技能。本次調查中也顯示,絕大多數居民(93.7%)希望了解更多的有關自我保健、預防疾病的知識技能。這說明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在現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越來越重要。社區工作人員可充分利用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的愿望,積極開展健康教育。調查結果提示居民因年齡、環境的不同,所需了解的保健知識內容、要求也有所不同。故健康教育的宣傳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根據需求狀況,可分層次進行,有針對性的進行。

      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健康知識來源主要集中在電視和報紙上,這對開展健康教育所采取的方式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社區服務部門應增強居民需求的意識,積極引導居民,利用各種形式向居民灌輸科學健康知識。

      本次調查顯示有75.7%的人會堅持執行健康處方。故而社區護理工作者應該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處方進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處方是投入少、收效大、費用低的一種積極處方。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醫院是看病取藥的場所的傳統觀念也應有所改變。故建議不僅社區衛生服務部門要給病人健康處方,大醫院的醫護人員也應給病人健康處方。

      社區醫療現狀范文第2篇

      [關鍵詞] 高血壓;遵醫治療;調查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_816X(2007)03_0 200_02

      〔編者按〕 目前我國各級醫院(包括社區醫院)門診及住院的高血壓患 者服藥率已達70%~80%,2~3級醫院血壓達標率可達60%以上,社區醫院也能達到30%以上。人群管理較好的社區醫院血壓達標率已接近2、3級醫院,甚至超過3級醫院。這充分顯示了 社區醫院不僅有能力管理好來就診的高血壓患者,而且逐漸成為我國高血壓社區防治的守門 人和主力軍。同時也充分表明了在現有的醫療條件下,高血壓社區防治的專業技術已相當成 熟。本文作者報告的12家社區醫院高血壓患者的服藥率達到93%,血壓達標率也達到了52%, 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的主要因素并不是醫療費用問題,而是患者對疾病認識不足。只要將高 血壓社區防治重心前移,實行社區全人群管理,喚醒更多未就診的患者,提高他們的治療依 從性,一定能有效地遏制高血壓病。

      控制高血壓,降壓要達標。對于高血壓患者,遵醫治療是控制高血壓,預防并發癥的關鍵。 為了解杭州市社區已知高血壓患者遵醫治療情況,我們對本市6個區(縣、市)12家街道社區 衛生服務中心內科就診的601例高血壓患者進行了相關情況的流行病學調查。現將結果 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隨機抽取6個區(縣、市)各2家街道社區衛生 服務中心,每家醫院各連續調查50例前來該院內科門診就診的所在社區的高血壓患者。

      1.2 調查內容及方法:調查人員均經專業培訓的內科醫生。調查表由杭州市心腦血管病防 治辦公室統一設計,內容包括被調查者一般情況、高血壓病史、高血壓家族史、高血壓服藥 史、經濟狀況、非藥物治療和用藥相關情況等,血壓測量一律使用經校正后的水銀柱式血壓 計,按mmHg記錄,每人連續測量2次,取其平均值。

      1.3 診斷標準:高血壓按WHO診斷,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或有高血壓史,但 2周內服降壓藥血壓正常者都診斷為高血壓。

      1.4 統計分析方法:所有數據輸入Excel 2000電子表格進行統計分析。高血壓控制率按服 藥后血壓控制在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計算。

      2 結果

      2.1 遵醫服藥情況:本次調查的601名已知高血壓患者中,男性297例(49.42%);女性304 例(50.58%)。平均年齡63.26歲。有478名遵醫規律服藥,占78.53%;82名間隙服藥,占1 3.64%;另有41人沒有服藥,占6.82%。

      2.2 血壓控制情況:調查結果顯示,規律服藥與間隙服藥的血壓控制率分別為60.46%和3 0.49%。經統計學處理兩者存在顯著性差異(χ2=25.53,P<0.001),見表1。

      2.3 間隙服藥與不服藥主要原因分析:調查結果表明,有75.61%的間隙服藥者和58.54% 的不服藥者為癥狀好轉或癥狀不明顯;有19.51%的間隙服藥者和29.27%的不服藥者為雖有 癥狀,但不夠重視;另有4.88%的間隙服藥者和12.19%的不服藥者因醫療費用承受能力 所致,見表2。

      3 討論

      大規模的臨床研究已經證明,用抗高血壓藥物進行降壓治療可以明顯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病率 和死亡率與改善生活質量[1],但關鍵在患者是否遵醫治療。

      本次調查的601例已知高血壓患者中有478例能按醫囑規律服藥,占79.53%,但有82例未能 按 醫囑而間隙服藥,占13.64%;尚有41人沒有服藥,占6.82%。在間隙服藥的高血壓患者中 有95.12%是由于服藥后癥狀好轉或雖有癥狀,但對高血壓危害不夠重視,因醫療費用承受 能力所致只占4.88%;在不服抗高血壓藥物的已知高血壓患者中有87.81%是由于癥狀不明 顯或雖有癥狀,但對高血壓危害不夠重視,而真正因醫療費用承受能力也只占12.19%。本 文結果顯示,遵醫規律服藥與間隙服藥對于血壓控制有明顯差異,而血壓控制好壞對于心腦 血管病等并發癥的發生有很大關系。因此如何通過健康教育普及高血壓防治知識,使廣大居 民了解高血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在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同時,必須遵醫規律服藥治療, 對于控制高血壓,減少心血管病的發生非常重要。

      實踐證明高血壓需要定期復查,除少數早期發現,病情輕微,能遵循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 良好的飲食習慣,加強體育鍛煉等方法進行非藥物治療外,絕大多數的高血壓病人需要長期 服藥治療,將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降壓藥物對于心、腦、腎等靶器官的保護作用主要基于 降 壓[2],間隙服藥往往造成血壓上下波動,服藥時血壓得到較好控制,停藥后一段 時間血壓又出現返彈,不僅造成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而且會增加治療難度。科學的方法 是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季節、工作情況調整抗高血壓藥物用量。

      參考文獻

      社區醫療現狀范文第3篇

      【關鍵詞】雙向轉診,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完善

      一、基本醫療保險視角下雙向轉診的實施現狀分析

      (1)杭州市基本醫療保險實施現狀。2009年12月,《杭州市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暫行辦法》頒布,提到了關于統一醫療保險政策問題。2011年杭州啟動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計劃合并共稱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2)杭州市雙向轉診實施現狀現狀。杭州市雙向轉診以“職能部門”和“專家顧問團”為基礎,確定轉診流程“職能部門”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上級大型醫院指定人員組成,負責雙向轉診的具體業務銜接。實施的總體情況如下: 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08年轉診總體情況:門診總人次160383,下轉上9068例,占5.65%,上轉下46例,占0.03%。表明在現行的轉診中,一般是以下向上轉診為主。

      二、數據分析

      (一)患者定量分析

      (1)患者的選取

      本次調查共選取濱江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城區御蹕社區衛生服務站、浙二醫、邵逸夫醫院150名患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46份,其中男性82人,占56.2%,女性64人,占43.8%。

      (2)雙向轉診的決定權

      在對雙向轉診的決定權的認識上,57.5%的患者認為雙向轉診的決定權應該屬于醫生,而 22.6%的患者則認為雙向轉診的決定權在醫療保險機構,只有19.9%的患者認為雙向轉診的決定權在自己。

      (3)醫療保險的傾斜對患者

      從表中和圖中數據比較可以看出,醫療保險報銷比例的傾斜會促使一部分患者首先選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其比例為35.5%。說明現有的醫療保險報銷比例對促進雙向轉診的力度還有待加強。

      (4)患者不愿意下轉的原因分析

      從圖3可以看出,患者不愿意下轉的原因主要是不信任社區醫療水平以及認為轉診手續麻煩,分別占56.2%和51.5%。認為醫療保險報銷比例相差小也占了較大的比例,為37.7%。而社區沒有開展家庭病床對轉診影響不大。

      (二)醫生定量分析

      (1)醫生的選取

      本次調查共選取濱江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城區御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浙二醫、邵逸夫醫院75名醫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69份,其中男性42人,占60.9%,女性27人,占39.1%,社區醫療機構醫生33人,占47.8%,綜合醫院醫生36人,占52.2%。

      在目前雙向轉診轉診路徑的暢通程度上,超過55%的醫生認為目前的轉診渠道不是很通暢。說明轉診中間的過陳紅光有待加強。

      (2)醫療保險對雙向轉診影響程度分析

      認為基本醫療保險對雙向轉診影響程度非常強的占11.59%,比較強的占30.43%,一般的占37.68%,不強的占20.29%。由此可知,基本醫療保險對雙向轉診的作用比較強,但還有存在著提升空間。

      (3)雙向轉診運行不暢的原因分析

      從圖4可以看出,超過70%的醫生認為缺乏明確的轉診標準和患者對社區醫療機構不信任是雙向轉診運行不暢最主要的原因。基本醫療保險的支持力度不夠和患者對雙向轉診缺乏了解也是雙向轉診運行不暢的重要原因。

      三、研究主要發現

      (一)基本醫療保險和雙向轉診的結合具有重要意義

      1、降低醫療費用,節約醫保資金。實行雙向轉診,可以降低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費用支出,促進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

      2、優化衛生資源配置,促進病人合理分流,從而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格局。

      3、加強醫療機構合作,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任何一所醫療機構都不可能單靠本身來滿足居民全部的衛生需求,必須經過轉診來加強醫療上的協作。

      (二)基本醫療保險和雙向轉診的結合存在的問題

      1、目前,納入醫療保險報銷范圍的社區衛生服務項目的較少。這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一部分病人下轉到社區治療,制約了雙向轉診的開展。

      2、基本醫療保險只是簡單地規定報銷比例的差異,并沒有對雙向轉診制度進行程序或者規范的制度的設計,造成無法正常轉診,或只是形式上的轉診。

      3、患者缺乏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信任在本次調研中,56.2%患者因為不信任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不愿意在此進行首診或者下轉。

      4、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引導力度不夠,對參保人缺乏約束。由于醫療服務的信息不對稱,患者往往選擇大醫院。

      四、政策建議

      (一)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醫療保險的支付方式。擴大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社區衛生服務項目。將更多富有社區衛生服務特色的服務項目,例如家庭病床、康復醫療、上門診療等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的支付范圍。通過拉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綜合醫院的報銷比例,降低起付線,引導參保人選擇社區首診,并實行其他優惠政策,盡量減少轉診方手續,為患者提供方便。

      (二)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網絡,提高基礎醫療服務能力。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素質,增加必要的輔助檢查和治療的硬件設施,提高基礎醫療服務水平。另醫療保險部門通過定點醫療就診的方式,改造或淘汰不滿足條件的定點醫療服務機構,促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發展。

      (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加大對患者的約束力和引導力度。應通過媒體的宣傳、健康加大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對參保人的約束和引導力度,使得參保人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不是隨意流動,而是根據患者病情的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合理而有序的流動。

      參考文獻:

      [1]劉梅,陳金華,彭曉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院實施雙向轉診的意義及建議[J].中國全科醫學,2004,

      [2]《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

      社區醫療現狀范文第4篇

      >> 社區醫療衛生改革現狀與發展 淺談我國醫療衛生服務現狀與深化改革 關于農村醫療衛生的現狀分析 我國農村醫療衛生管理的現狀與對策 印度的醫療衛生融資改革 新加坡的醫療衛生措施 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中的作用 湖南農村鄉鎮醫療衛生現狀及對全科醫生需求的分析與對策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革與財政投入現狀分析 即墨市農村社區醫療衛生工作站的現狀分析 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現狀與對策研究 淺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后的財務管理 淺談醫療衛生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措施 河北農村醫療衛生保障體系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機制創新 對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幾點感想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內部控制管理的現狀與對策 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思考與認識 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反思 基層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困惑與建議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08-07-14.

      [2] 張燦燦.積極穩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健康報,2004-11-08.

      [3] 肖慶利.淺談農村醫療衛生改革幾點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06-12-08.

      [4] 李守利,龐文政.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亟待深化――由豫皖丙肝風波想到的.山東人大信息網,2011-12-05.

      社區醫療現狀范文第5篇

      烏蘭察布市集寧區興和縣醫院外科 012000

      [摘要] 目的 調查社區全科醫學人才的現狀,并提出解決對策。方法 通過調查參加內蒙古醫科大學于2013年舉辦的“全科醫學師資培訓班”的42名我區社區醫學學員,對我區社區全科醫學人才的現狀進行研究。結果 發放調查問卷42份,回收39份,回收有效率為92.8%;39人中醫生35(89.8%)人,醫技人員2 (占5.1%)人,護士2 (占5.1%)人;35名醫生均未接受過規范化住院全科醫師培訓,僅16名 (45.7%)醫生接受過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僅11(28.2%)名調查對象認為其所接受的繼續教育可滿足自身發展需求;僅14(35.9%)名調查對象滿意目前的工作崗位。結論 目前全科醫學人才不能滿足社區衛生服務需求,培養全科醫學人才需注意兼顧數量和質量,加強政策支持,建立完整、強大的全科醫學人才團隊。

      [

      關鍵詞 ] 內蒙古;社區全科醫學人才現狀;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 R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8(a)-0044-02

      全科醫學是一個新型醫學學科,其服務中心是“人”,目標是維護、促進健康,可向社會、家庭、個人提供綜合的、連續的基本醫療服務[1]。全科醫學屬于面向家庭和社區的,可將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康復醫學、預防醫學、整合臨床醫學融為一體的最佳形式,是最適宜、最經濟的醫療臨床服務模式[2]。社區衛生服務的主體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骨干全科醫師,服務對象是廣大群眾,主要開展融“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指導、健康教育” 為一體的綜合社區衛生服務[3]。要加強我區社區衛生服務質量,需推行全科醫療,構建全科醫學人才的培養體系,全力培養適合中國情、滿足我區社區衛生服務需求的優秀全科醫學人才。本文通過調查參加內蒙古醫科大學于2013年5月舉辦的“全科醫學師資培訓班”的42名社區醫學學員,對我區社區全科醫學人才的現狀進行研究,并總結解決對策,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2年2月—2013年5月42名來自內蒙古的社區全科的醫學工作者,其中男19人,女23人;年齡27~59歲,平均年齡為36.9歲。

      1.2調查方法

      采用自制《社區全科醫學人才現狀問卷》對42名學員進行現場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學員的一般情況(專業背景、學歷、職稱),職業現狀(工作內容、工作時間、崗位滿意度等),教育現狀(繼續教育情況、全科醫師相關培訓情況、滿意度等)三部分;發放調查問卷42份,回收39份,回收有效率為92.8%。

      1.3統計學處理

      對所得的數據應用Excel 2003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一般情況

      39人中男17人,女22人;年齡26~58歲,平均年齡為37.2歲;中專3人,大專25人,本科11人。醫生35(89.8%)人,其中助理醫師13人,醫師15人,主治醫師4人,副主任醫師3人;醫技人員2 (占5.1%)人;護士2 (占5.1%)人,全部為護士職稱。

      2.2職業現狀

      39人中,15人對目前工作崗位滿意,13人不滿意,其他11人未填寫。不滿意原因主要有工作量大(61.5%,8/13)、工資低(76.9%,10/13)、發展空間小(30.8%,4/13)、業務水平不能提高(30.8%,4/13)、工作條件差(38.5%,5/13)、患者少(30.8%,4/13)、醫患關系復雜(23.1%,3/13) 、職稱不能解決(23.1%,3/13)等。平均每接診3~50位患者,工作者大多工作時間都用于診療,僅有10%左右的時間用于公共衛生方面。39人中認為影響全科醫學發展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因素主要有:硬件設備短缺(51.3%,20/39)、技術差(64.1%,25/39)、患者不信任(48.7%,19/39)。

      2.3教育現狀

      2.3.1全科醫師的培訓情況 35名醫生均未接受過規范化住院全科醫師培訓,僅16名 (45.7%)醫生接受過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參加崗位培訓動機主要為:自我提高需要7(43.7%)人、工作需要13(81.3%)人、領導要求(12.5%)2人;其中認為課程內容較多5人(31.2%)、培訓時間較短9人(56.2%)、上級部門重視程度不夠5人(31.2%)、培訓重點不突出3人(18.7%)、過于形式化4人(25.0%)。16人對崗位培訓效果滿意度具體見表1。

      2.3.2繼續教育情況 僅11(28.2%)名調查對象認為其所接受的繼續教育可滿足自身發展需求;22人(56.4%)認為不能滿足要求,6人(15.4%)未填寫。不愿意參加繼續教育的原因主要有:過于形式化(28.2%,11/39)、工作繁忙(43.6%,17/39);希望獲得的繼續教育形式主要有:講課(46.1%,18/39)、大醫院進修(64.1%,25/39)、網絡教育(33.3%,13/39)、專科醫生到社區會診帶教(43.6%,17/39)。

      3討論

      全科醫學已在我國發展歷程中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和重視[4]。目前,我國全科醫學人才的隊伍已具雛形,全科醫生的培訓及培養制度已開始建立[5]。但本次研究39人中35人均未接受過規范化住院全科醫師培訓,僅45.7%的醫生接受過全科醫師崗位培訓、28.2%名調查對象認為其所接受的繼續教育可滿足自身發展需求;僅35.9%名調查對象滿意目前的工作崗位,與齊殿君等人研究結論具有一致性[6],說明目前社區全科人才的培養及工作安排未得到科學合理的安排,需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我區社區組建優秀的全科服務團隊,需加大對全科醫生、護士等工作人員的培養、培訓力度,優化社區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不僅要完善全科醫生的培養模式,還要培養全科醫學人才,這就需要構建滿足我區社區衛生服務崗位需求的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終身制教育體系,加強對我區社區醫生進行全科醫學崗位培訓,加強對全科醫生的規范化培訓,提高全科人才的全科醫療能力,提高全科醫學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綜上所述,為順應社會的需求,加快對全科醫學人才的培養,提高社區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的執業及技術水平,營造一支高素質的全科醫學人才隊伍,是我區社區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服務質量有效提高的關鍵[6]。

      [

      參考文獻]

      [1] 沈志坤,蔣培余,陳婉玉,等.農村社區全科醫學人才發展的對策研究[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2012,2(1):6-9.

      [2] 孫莉.基層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10):794-797.

      [3] 黃星,韋波,張海英,等.欠發達地區社區全科醫學人才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全球醫學教育研究,2014,17(1):78-80.

      [4] 宋銳,王建弘,吳曉艷.上海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社區基地教學模式探討[J].醫學信息,2013,26(8上):24-25.

      [5] 鄭玉玲,張大偉.在新醫改背景下培養面向農村基層的中西醫臨床全科醫學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2013,32(6):4-6、11.

      ass亚洲**毛茸茸pics|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亚洲成年轻人电影网站www|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亚洲高清免费视频| 亚洲JIZZJIZZ妇女|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第一成人网站7777| 亚洲成av人片在线天堂无|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国产亚洲精彩视频|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不加载 | 深夜国产福利99亚洲视频| 国产亚洲情侣久久精品| 亚洲第一页综合图片自拍|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 |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亚洲国产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毛片a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亚洲| 亚洲第一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 在线电影你懂的亚洲|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