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村環境整治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目前現狀和存在問題
我縣的基本縣情是農業、農村和農民。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亮點也在農村。為切實搞好農村環境衛生工作,縣委、縣政府在今年初召開的“三干會”上提出,要在全縣大打農村環境整治硬仗,為全面領跑新農村建設奠好基,帶好頭。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全縣上下全黨重視、全民動員、全部參戰,從三月份開始,大打了以清除“四堆八亂”為重點的春夏農村環境整治“殲滅戰”。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投資20__多萬元,投工50000余個,動用機械10000余臺(次),清除垃圾100多萬方,整修河道30000余米,粉刷墻壁500多萬平米,粉刷樹木50000余株,拆除違章建筑20__余處。同時300個垃圾填埋場,3000個垃圾池,20__個煤池,100支環衛隊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之中。改廁、改灶、改圈等工作也已全面啟動。可以說,全縣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開局良好,成效明顯。
但是,按照新農村建設“村容整潔”的要求,澤州縣的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不足。一是思想認識不高。沒有真正把農村環境整治提高到“建設全面小康,沖刺全國百強”的目標要求上來,少數人治理,多數人污染現象依然存在,解決鄉村臟亂差問題困難較大。二是整治不徹底。注重集中整治,輕視日常管理,部分村莊和路段垃圾反彈現象嚴重。三是資金不到位。農村環境整治投資渠道不暢,特別是改廁、改灶、改圈等項目進度緩慢,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環境問題步履艱難。四是機制不健全。設立鄉鎮愛衛辦,健全集鎮管理站,組建鄉村環衛隊等常設專門機制。在相當一部分鄉村,有文件沒落實,保持優美的農村環境希望渺茫。五是設施不完善。垃圾填埋場、垃圾池、果皮箱、垃圾清運車等環衛專用設施,數量不足,管理不善,利用率不高,垃圾亂倒現象再所難免。因此,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勢在必行。
二、解決途徑
從我縣目前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出發,我們認為,要搞好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必須選準突破口,找準切入點,著重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1、集中治理四堆八亂。要按照打好打勝農村環境整治硬仗的總體要求,結合農村實際,采取全民總動員的辦法,每年搞好春夏秋冬四次集中整治。全面對公路兩邊、河道內外、村里村外、家禽畜圈、公共場所的四堆八亂進行集中清除。同時把每年四次集中整治形成工作制度,列入考核目標,堅持不懈地抓下去,力爭用3—5年時間使農村大環境有明顯改善。
2、全面加大改廁力度。縣鄉政府和有條件的行政村,要加強資金投入力度,健全資金補償機制,從根本上調動農村改建衛生廁所的積極性。鄉鎮人民政府,要加強領導,以點帶面、因地制宜、結合實際組織和領導農民進行雙甕漏斗、水沖式、通風改良式、三聯沼氣式等不同類型的廁所改建工程,最大限度地改造坑式老廁,徹底消滅露天糞坑。同時,各級各部門要把農村改廁作為常抓常新的工作重點,堅持不懈地抓緊抓好,確保新農村建設取得實效。
3、穩步推進農戶改灶。各鄉鎮要采用爭取上級扶持資金,合理利用現有資金,多方集聚民間資金等辦法,解決農村(戶)改灶資金問題。近期內,要學習北義城鎮西張村、巴公鎮南山村、下村鎮晉宏集團集中供氣的做法。鑒借陽城、陵川戶用沼氣的經驗,并以川底鄉普及煤球火為樣板,因地制宜,積極穩妥地進行沼氣、秸稈氣、液化氣和煤球火等清潔能源改造。力爭三年內,全縣改灶率達到80以上,從而再現新農村建設的成果。
4、積極抓好農村改圈。家禽畜圈亂搭亂建是農村臟亂差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新建家禽畜圈要列入村鎮規劃,盡可能遠離村莊,集中飼養;影響村容村貌的現有家禽畜圈,要統一規劃、全部搬遷、人畜分離;同時,鄉村和主管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指導各類畜圈做到三勤(勤出、勤墊、勤打掃),六凈(圈凈、草凈、料凈、水凈、畜體凈、周圍環境凈),從而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
三、保障措施
為打好打勝農村環境整治硬仗,確保新農村建設開好局,起好步,我們感到,主要應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領導,高度重視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縣鄉兩級要把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由主要領導掛帥的領導組,設立專職人員具體負責的辦公室,常年專抓農村環境整治工作。要把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納入“十一五”期間經濟和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把集中整治四堆八亂和農村改廁、改灶、改圈等重點整治項目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各鄉鎮要拿出專項經費,組建集鎮環境衛生管理站,配齊配全環境衛生專職人員和專用車輛,具體負責集鎮街道、鄉鎮駐地村和主要路段的經常性環境整治工作。各行政村要擠出專用資金組織環境衛生專業隊,規劃符合標準的垃[!]圾填埋場,確定足夠的垃圾池(點),有條件的行政村,要配備一定數量的果皮箱、垃圾筒,確保鄉村環境衛生管理規范,堅持經常。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倡導科學文明生活方式,保障農民群眾身體健康,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突破口,以改善農村面貌為目的,動員全社會各界力量,開展村莊環境綜合整治試點活動,使整治后的村莊成為“鄉村風情濃郁、環境自然整潔、設施配套適宜”的示范村莊。
二、時間安排
20*年9月至11月。
三、整治標準
環境整治試點優先實施村內道路、河塘疏浚整治、清潔能源應用、改水改廁、配套建設村莊排水、生活垃圾收運、公共廁所、路燈、公共綠化等設施建設。
(一)村內道路。村內主次干道硬化。
(二)排水設施。對村內主次干道配套排水設施,農戶家庭生活污水接入村莊排水系統。
(三)生活垃圾收運設施。在試點村配置垃圾箱、簡易環衛機械。每個村莊設置垃圾箱20個左右,配置簡易環衛機械運送垃圾。
(四)公共廁所。按照300-500米服務半徑設置公共廁所1座,每村建設1-2個公共廁所。目前先結合村公共服務中心建設1座公共廁所。
(五)路燈。在村內主干道一側設置簡易路燈,每村按30盞設置。
(六)公共綠化、景觀改造。根據村莊不同狀況,進行綠化造林、景觀改造。
(七)環境衛生。村莊內秸稈有序堆放,村內整潔。
(八)農村生活污水相對集中處理試點。對有一定經濟基礎的村開展適合農村實際生活污水相對集中處理試點,避免村莊生活污水對地面水環境造成污染。農村生活污水以凈化沼氣池為主,條件適宜的村莊對其出水用人工濕地生態凈化,30戶左右一組,200戶分成7組建設,凈化沼氣池技術標準按蘇S03-20*執行,處理水質基本達到二級標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農村環境整治涉及面廣,工作要求高,必須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逐步向前推進,確保取得實效,讓農民群眾得益受惠。為此,縣成立農村環境整治試點綜合指導小組,組長由縣建設局分管局長擔任,成員由建設、規劃、交通、衛生、農林、畜牧、水利、環保抽調專業骨干組成,指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建設局;各相關鎮也要成立環境整治試點村工作領導小組,加強此項工作領導。
(二)強化部門協調,形成工作合力。村莊環境整治涉及多個部門。各部門要相互配合,整合各類項目建設,協調推進村內道路排水、生活垃圾收運、公共廁所、路燈、公共綠化等項目建設,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工作任務。
(三)加強技術指導和工程管理。為確保村莊環境整治試點工作的順利實施,積極組織有關部門和個人參加省建設廳舉辦的各類專題培訓班,對村莊環境整治規劃技術要求進行培訓。建立實施工作責任制度、工作進展月報制度、督查制度、通報制度和綜合驗收制度。
(四)加大配套資金支持力度,確保資金保障到位。試點所需資金,在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基礎上,實行政府支持引導與集體、群眾自籌相結合,多渠道籌集。各有關部門要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新五件實事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落實配套資金,并積極組織各試點單位向省各有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
(五)全面宣傳發動,廣泛參與。各鎮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迅速掀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形成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多方參與的社會氛圍。開展講文明、樹新風、創環境活動,提高村民的環境意識,清理環境死角,消除不良陋習。各村要建立一支環衛專業隊伍,配置簡易環衛設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環衛專項制度。通過《村規民約》等手段落實“門前三包”制度,積極研究制定保持環境整潔的長效治本機制,鞏固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成果。
為充分發揮考核的引導激勵作用,促進全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力、有序、有效、扎實推進,經鎮黨委、政府研究,現制定2014年全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考核意見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會議精神為指導,認真落實市委辦關于《2014年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意見》要求,努力培育一批“生態環境優美、村容村貌靚麗、鄉土文化繁榮、社會秩序和諧、農民生活幸福”的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為建設美好幸福新宣堡奠定良好基礎。
二、考核對象
三個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郭寨、宣堡、張河)及其余9個環境整治村。
三、考核內容及計分辦法
嚴格按照市對鎮新農村建設中各項考核內容及計分辦法執行。
1、鄉鎮人民政府的考核內容及計分辦法,見附件1。
2、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考核內容及計分辦法,見附件2。
3、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及“四位一體”長效管理考核內容及計分辦法,見附件3。
四、考核程序
1、自我考評。12月初,各被考核對象對照考核內容和標準,總結全年工作實績,進行自我考評。
2、村級申報。各鄉鎮對全年工作實績進行核實,并準備好上報資料。
3、鎮級考核。年終由鎮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相關職能科室參加,對相關考核對象進行綜合考核。
五、考核獎勵辦法
(一)市考核獎勵辦法
1、市對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考核。設綜合一等獎6名,二等獎8名,三等獎10名,分別獎勵人民幣4萬元、3萬元、2萬元。示范村實行動態管理,綜合考核連續兩年位于后三名的示范村將實行末位淘汰。
2、市對農村環境“四位一體”長效管理工作考核。考核內容包括:鄉鎮集鎮區、行政村(居)、鄉鎮(街道)域內路河大環境整治及長效管理考核。考核依據泰政辦發[2009]118號《關于全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及長效管理實施意見》要求實行專項考核,方法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明查與暗訪相結合、以不定期暗訪為主的辦法進行。市委、市政府對農村環境整治及“四位一體”長效管理工作實行百分制考核,考核得分折算成對鄉鎮人民政府綜合考核相關內容的得分。在每一次督查考核中,考核得分低于75分的鄉鎮、低于38分(滿分50分)的抽查村扣除當月的市獎補資金。
3、市對鎮人民政府的考核。主要考核三個方面的內容,即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工作考核、農村環境整治及“四位一體”長效管理考核和村綜合服務中心達標建設考核。考核得分結算成2014年對鄉鎮目標管理考核中新農村建設考核得分。對考核得分前9名的鄉鎮,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4名,分別獎勵1萬元、8000元、6000元。
4、對市級機關掛鉤聯系部門考核。設一等獎4名,二等獎8名,三等獎12名,分別獎勵人民幣1萬元、8000元、6000元。
(二)鎮考核獎勵辦法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新農村建設“示范提升”工程為動力,改善農村環境面貌為目標,以“三化”(綠化村屯、凈化街道、美化家園)為主要內容,動員全村群眾,大力開展環境整治活動,為建設“環境優美、村容整潔、生態環保、文明向上”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堅持原則
一是堅持村委會為主導、村民為主體的原則,高度重視,做好動員分工,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積極參與農村環境整治工作。
二是要因地制宜,務求實效的原則,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做到因地制宜,真抓實干,注重實效。
三、目標和任務
做到“三有”村屯周邊有綠化帶、街路兩邊有樹木,村民庭院有果樹花卉;通過治理環境衛生,達到“三有三無”——無亂倒垃圾、無亂排污水、無散養禽畜、有環衛設施、有清潔隊伍、有管理制度;通過規范村屯環境達到“三潔兩化”——農居院落整潔、邊溝整潔、圍墻柵欄整潔,村道硬化,主要區域亮化。以上目標利用三年時間完成。
四、向陽村環境衛生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村內綠化面積不足。
(二)村內路燈亮化較少。
(三)垃圾箱數量不足。
(四)村內街路兩側柵欄不整齊。
五、具體措施
一是村農房改造,新建6戶,維修126戶。
二是排水暢通工程,為將雨水、生活污水及時排放,計劃建設村屯排水溝800米,預計需要資金16萬元。
三是垃圾集中工程,為了集中處理全村生活垃圾,計劃在全村增加4個固定垃圾點,集中收集垃圾,方便集中處理,預計需要資金1.2萬元。
四是村容整潔工程,對村主干道兩側設立統一圍欄500米,預計需要資金5萬。
五是村屯庭院美化、亮化工程,在村委會和村主干道旁,建設20平方米的花壇和50盞太陽能路燈,由村集體育種花苗,分發村民種植,綠化、美化村屯環境。
六、整治步驟
(一)準備階段(2014年3月-4月)成立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召開黨員、村民動員會議,領導小組開展各項前期準備工作。
一、 重組織、造氛圍,凝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合力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前提在統籌。針對環境綜合整治任務重、難度大的工作實際,我們按照“縣主導、鄉組織、村自治、社會參與、村民唱主角”的工作原則,層層壓實責任,處處宣傳引導,最大限度調動工作積極性,實現了城鄉聯動、統籌規劃、梯次推進的工作態勢。工作中,做到了“四動”:一是謀劃先動。按照我市城鄉做美戰略安排,在農村環境建設上確定了“點上示范、面上推進”的總要求和“一年打點、兩年連線、三年鋪面”的工作思路,形成建點連線、以線促點、串線擴面的梯次推進模式。即:利用一年時間集中力量完成我市溪河鎮、白旗鎮、法特鎮、開原鎮、上營鎮等區域節點鎮環境整治,特別是著力打造西部美麗鄉村示范帶,實現美麗鄉村“典型化”;利用兩年時間以點連線,集中力量整治國道、省道沿線鄉鎮村屯的環境,形成“遠看有形象,近看有亮點”,實現美麗鄉村“整齊化”;利用三年時間,以線帶面,促進全市農村人居環境鞏固、擴面、提升,實現美麗鄉村“全面化”。二是責任推動。市委、市政府切實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擺上日程、抓在手上,多次召開常委會、常務會,研究部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逐級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確保環境整治工作層層有人抓、有人管。制定了《舒蘭市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市級領導包鄉、部門包村、干部包屯、黨員包戶”的“四包”責任機制,形成市、鄉、村三級聯動、黨政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部門聯動。建立了由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牽頭,12個責任部門共同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加強部門之間協調配合,優化整合農村基礎設施的資金安排和項目實施,形成了推進環境整治的合力。累計召開聯席會議11次,協調解決重大問題18個。四是群眾主動。我們通過電視、網站、農村廣播等媒體,采取建立宣傳隊、設立宣傳欄、發放倡議書、懸掛宣傳標語、開展科普講座等方式,發揮村級組織作用,強化宣傳引導,增強村民對環境整治工作的認識,使村民“唱起主角”,積極參與到環境整治中來。在溪河鎮溪河村集中開展“清柴草”整治行動中,村民開始都不理解、不配合,全村124個柴草垛經村干部反復做工作才搬走43個。但隨著砌邊溝、植樹綠化、修建文化墻、改廚改廁等工程的深入開展,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設美麗鄉村、幸福庭院成為絕大多數村民的共識,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支持村里的工作,81個柴草垛僅用一周的時間就搬到了村里指定的存放地點。溪河村在這些柴草垛的存放原址建設了一個村民休閑廣場,豐富了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也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二、補短板、強建設,配套完善農村基礎設施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在建設。我們結合東中西三大產業帶布局,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為重點,著力打造了節點型鄉鎮政府所在地和西部美麗鄉村示范帶,有效示范帶動了全市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工作中,做到了“三個突出”:一是突出資金支撐。為了破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難題,我們采取市里補資、村里出資、部門助資、社會籌資、農民自籌、向上爭資的辦法,有效整合了農村環境整治、新農村建設、一事一議、農村道路、植樹綠化等涉農資金,打捆使用,集中投入,為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提供資金保障。2016年,全市投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7560萬元,其中,用于西部美麗鄉村示范帶建設資金3750萬元,用于其他鄉鎮人居環境整治資金3810余萬元。資金來源,爭取上級資金3570萬元;農民籌資籌勞760萬元;社會捐款捐物價值達到480萬元;本級財政投入2750萬元。二是突出規劃引領。結合人文資源、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加快制定鄉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建設等規劃,努力形成建設有序、環境整潔、特色鮮明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風貌。在西部美麗鄉村示范帶規劃設計上,我們堅持“一鎮一特”和“一村一策”,充分聚合各種資源和發掘村莊元素,彰顯地域文化特色,著力打造溪河鎮鳳凰山鄉村游、白旗鎮農特產品集散中心、法特鎮滿族民俗小鎮,提升美麗鄉村的吸引力和發展力。三是突出設施建設。加快農村道路、文化廣場、供水供熱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公共服務水平和承載能力。2016年,改建鄉村公路101公里,鋪設上下水管線12575延長米,新建文化廣場20340平方米,安裝路燈615盞。
三、抓整治、改方式,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關鍵在整治。我們在注重保持田園風貌,在不損毀鄉土元素、不破壞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圍繞“凈化、綠化、美化、亮化、文化”開展“三大工程”,著力改變農村環境面貌,提升農民群眾生活質量。一是開展生活環境整治工程。突出公路沿線,小城鎮和農貿集市、畜禽養殖小區、鄉村旅游區、衛生管理死角等“八個重點部位”,大力開展農村環境整治,集中力量解決了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問題。2016年,僅西部美麗鄉村示范帶就建設邊溝34840延長米、圍欄13320延長米,鋪設條石彩磚27500平方米,綠化植樹17000株、美化栽花90萬株,噴繪墻體9200平方米,布置移動花箱180個。二是開展鄉風文明營造工程。我們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強化文化營造,教育引導農民群眾自覺講文明、樹新風、講衛生、愛環境,持續提升農民文明意識和環保意識。特別是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我們以文化墻建設為突破口,充分挖掘鄉村文化資源,突出村居風貌和地域文化,努力在文化特色上實現一村一“符號”。2016年,新建文化墻12860延長米,大型戶外宣傳牌7塊。同時,加大文化惠民力度,不斷完善鄉鎮圖書館、村屯農家書屋等文化服務設施,廣泛開展全民閱讀以及環境衛生星級戶、“干凈人家”和“美麗庭院”等特色評比活動,實現了以文化營造引領農村道德新風尚,農民群眾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三是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在全面打造優美生活環境的同時,以大氣改善、廚房改造、廁所革命為重點,積極倡導現代文明生活方式。在工作中,積極推進實施秸稈“五化”利用項目。目前,聚烽生物質5萬噸秸稈成型燃料、天眾和8萬噸生物質成型燃料等19個項目已落地實施。實施了生物質鍋爐改燃試點工程和生物質粲寐具示范推廣工程,全市已改燃噸位36.5蒸噸,改燃供熱面積12.6萬平方米。已試點整屯推廣生物質戶用爐具2000臺,改造衛生廁所1900戶。今年,我市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推廣戶用生物質爐具1萬臺,改造室內衛生廁所5000戶以上。